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拔毒膏19方

合集下载

止痛拨毒膏_得效卷十九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止痛拨毒膏_得效卷十九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止痛拨毒膏_得效卷十九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止痛拨毒膏_得效卷十九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
1.原方 (2)
1.1.组成:斑蝥49个,柳根49条,木鳖子7个,乳香、没药、麝香少许,松脂3钱。

(2)
1.2.功效:一切疮发臭烂不可近,未破则贴破,已破则生肉。

亦治杖疮、疔疮。

2
1.3.来源:《得效》卷十九。

(2)
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
2.相似度57%:蠲痛神异膏 (2)
2.1.组成:松脂3斤,猪油半斤,乳香3两,没药3两,麝香1两。

(2)
2.2.原方对照:斑蝥49个,柳根49条,木鳖子7个,乳香、没药、麝香少许,松脂3钱。

(2)
2.3.加:猪油 (2)
2.4.减:斑蝥、柳根、木鳖子 (2)
2.5.功效:一切股痛。

(3)
2.6.来源:《玉案》卷五。

(3)
1.原方
1.1.组成:斑蝥49个,柳根49条,木鳖子7个,乳香、没药、麝香少许,松脂3钱。

1.2.功效:一切疮发臭烂不可近,未破则贴破,已破则生肉。

亦治杖疮、疔疮。

1.3.来源:《得效》卷十九。

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相似度57%:蠲痛神异膏
2.1.组成:松脂3斤,猪油半斤,乳香3两,没药3两,麝香1两。

2.2.原方对照:斑蝥49个,柳根49条,木鳖子7个,乳香、没药、麝香少许,松脂3钱。

2.3.加:猪油
2.4.减:斑蝥、柳根、木鳖子
2.5.功效:一切股痛。

2.6.来源:《玉案》卷五。

一剂愈神方(自制拔毒膏)快速愈疮疥

一剂愈神方(自制拔毒膏)快速愈疮疥

一剂愈神方(自制拔毒膏)快速愈疮疥
速治皮肤疮疥验方——自制拔毒膏
夏秋之季,人体内由于热毒、肠毒导致体表起一些疮疥,久久不能消散,痒痛无比。

遇此情况,大可不必着急,现在教你一个小窍门,非常灵验!
到医药商店买来生石膏100克,取出20克放到锅里炒熟(同时放锅里几粒大米一起炒,见大米焦黄之时,被炒的石膏基本变成了熟石膏),凉透待用。

再找来一片仙人掌,洗净切碎,放到蒜臼子里与熟石膏一起捣粘,捣的时间越长越好,边倒边慢慢加入熟石膏,以粘稠成型为佳,至此,绿色拔毒膏制成。

晚上取拔毒膏敷于疮疥上,外面轻轻绑上纱布,安然睡下。

清晨起来就可以见到神奇效果:疮疥里的脓水破皮而流,如果没有流出也见到脓水正向外宣发,再来一两次基本就OK了!你心中那种成就感就别提多好了。

祖传六味风湿拔毒膏

祖传六味风湿拔毒膏

祖传六味风湿拔毒膏
六味风湿拔毒膏
该处方是张姓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所谓秘方就是不为他人所知,一旦公开就没有所谓的那些神秘。

这个中医世家就靠着这个外用处方和几个口服处方每天门庭若市,生意火爆。

后来我花费几千元学习了他们的外用膏的配方,我感觉其实就是中医的发泡疗法,但是效果确实不凡。

今天送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净蟾酥6克,闹羊花100克,天仙子100克,洋金花100克,川芎100克,生川乌100克。

上药研为细粉,每次用5克,用鸡蛋清调成药饼,外贴痛点处,用风湿骨痛膏固定,每次用一晚上,出现水泡不用特殊处理,用注射器挑破水泡消毒就可以。

临床中治疗颈肩腰腿痛、膝关节病、骨质增生效果比较好。

注意事项:该拔毒膏为外用制剂,有剧毒,绝对不能口服。

皮肤破损、糖尿病、儿童、孕妇不能使用。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拔毒贴治疮疡疖毒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拔毒贴治疮疡疖毒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拔毒贴治疮疡疖毒
李广义,主治医师,急诊科主任。

李秀芝。

李广瑞(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 ).
处方:铜绿10克,猪板油1000克,白梨250克,樟脑1克,麝香0.2克。

用法
猪板油放锅内炼好去渣,再将白梨切片放油内炸,炸至黑黄色去渣,再加铜绿,熬至黄黑色备用。

凡疮疡疖毒者,未破溃者加樟脑,已破溃者不用樟脑,加麝香。

冬季可适当加温,用纱布(大小依病灶大小而定)浸药油后,敷患处,固定包扎,每日更换1次纱布。

病灶小者可用硬草纸浸药油贴之。

疗效
凡疮疡疖毒初起,敷之可消散,若已溃破,可助排脓及去腐生肌。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提脓拔毒作用的方剂

有提脓拔毒作用的方剂

有提脓拔毒作用的方剂一,紫阳丹处方水银银朱生铅百草霜轻粉杭粉雄黄各等分麝香少许制法上药研极细末。

4 功能主治提脓拔毒。

治痈疽。

5 紫阳丹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搽患处,用膏药贴之。

若治下疳,加儿茶。

6 摘录《疡医大全》卷七二,集仙丹1 拼音jí xiān dān2 处方大红三仙丹1两,明净腰黄2两,生漂牡蛎粉1两,飞净石膏4两,广丹1两,飞滑石3两。

3 制法上各为细末,和匀听用。

4 功能主治提脓拔毒。

主疮疡脓毒未消,恶腐不脱者。

5 集仙丹的用法用量掺入疮口,不妨略多。

6 各家论述三仙丹提毒化腐,性颇和平,不独脓毒未清恶腐不脱者赖以化毒去腐,即至脓水净尽,新肌盎然,亦可少少用之,即以生肌收口。

但金石之性,藉炉火升炼而成,功最捷而吸力亦富,全在研之极细,掺之极匀。

若扑药太重,即能作痛,恒有病家知是神丹,索药自掺,往往不知分量,用之大多,反而贻害,又不容靳而不予,致贻吝惜之讥。

乃为汇集中正和中之品,俾三仙并行不悖,既有提脓拔毒之效,复无多用增痛之虞,是无法之法,命名集仙,以志其实。

7 摘录《疡科纲要》卷下三,天仙丹1 拼音tiān xiān dān2 《疡科纲要》卷下2.1 组成三仙大红升丹(须自炼者为佳)2两,天仙子6两(研极细),五虎拔毒丹1两,梅片3钱。

2.2 功效提脓拔毒,去恶腐。

2.3 主治疔毒及脑疽、背疽、腹皮大痈,溃后脓多,或腐肉不脱。

2.4 天仙丹的用法用量临用挹尽脓水,须以100倍石炭酸淋洗净,棉纸挹干,以此末子细细掺遍疮口,以膏盖之,1日2换,吸尽脓腐,不伤好肉,不觉痛苦,最为稳妥。

2.5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极细末,和匀密贮。

2.6 各家论述广东药肆,有所谓天仙子者,其形小圆而扁,其色深黄,光泽滑润,一得水湿,则自有粘质,稠如胶浆,以治溃疡,吸取脓水,其力颇峻,寻常疮疖,嫌其吸力太富,反觉痛苦,惟疮脓多,及脑疽、背疮、腹皮痈等大证,腐化已巨,脓水甚多者,以此提脓吸毒,去腐极易,并不痛苦。

一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祛腐生肌拔毒膏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用于治疗外伤感染和疮疖溃烂等疾病。

它具有祛腐生肌、拔毒化脓的功效,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外伤引起的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1.原料准备:黄柏、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牛蒡子、黄连、板蓝根、蜂蜜、麝香。

2.制备方法:(1)将黄柏、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牛蒡子、黄连、板蓝根按照黄柏30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地榆15克,地黄15克,牛蒡子15克,黄连10克,板蓝根10克的比例混合均匀,研磨成细粉备用。

(2)取适量蜂蜜加入研磨好的中药粉,搅拌均匀成膏。

(3)最后加入麝香适量,搅拌均匀,制成膏状。

以上就是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方法,采用多种中草药的配伍,并由蜂蜜和麝香调和而成,具有祛腐生肌、拔毒的功效。

祛腐生肌拔毒膏主要适用于治疗外伤感染、疮疖溃烂以及烧伤烫伤等疾病。

其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外伤感染外伤感染是指在外伤的基础上产生了细菌感染,导致伤口发炎化脓。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祛腐生肌拔毒膏进行局部敷贴,对感染进行消炎、杀菌、祛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

2.治疗疮疖溃烂疮疖溃烂是指皮肤或黏膜上的溃疡、疖瘤等情况。

使用祛腐生肌拔毒膏能够改善组织的坏死溃烂状况,促进组织再生,加速溃烂处的愈合,减少感染的机会。

3.治疗烧伤烫伤祛腐生肌拔毒膏还可以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对于烧伤后的溃烂、化脓等情况,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促进愈合的作用。

除了以上列举的疾病,祛腐生肌拔毒膏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痱子、痈疽等皮肤疾病。

祛腐生肌拔毒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

1.祛腐生肌拔毒膏为外用药物,不宜内服,敷贴时应避免接触到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

2.使用祛腐生肌拔毒膏时,应先清洁患处,然后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

一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种《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祛腐生肌拔毒膏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祛腐生肌、拔毒敛疮的作用。

它由多种草本植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疮疡肿毒、烂疽败疽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制备祛腐生肌拔毒膏1.原料:灵芝、黄芪、当归、白芷、生地黄、秦艽、黄柏、干姜、丹参、大黄、甘草。

2.配方:灵芝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生地黄10克,秦艽10克,黄柏10克,干姜10克,丹参10克,大黄10克,甘草5克。

3.制作方法:(1)将以上原料研磨成细粉;(2)取适量凡士林,加入细粉,混合均匀即可。

1.治疗疮疡祛腐生肌拔毒膏外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疮疡,如烂喉疮、湿疮、痔疮等,能够清热解毒,排脓案毒,收敛生肌,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

2.治疗肿瘤祛腐生肌拔毒膏能够消肿止痛,对于肿瘤患者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肿瘤溃烂组织的清理,促使伤口愈合。

3.治疗烂疽败疽祛腐生肌拔毒膏对于烂疽败疽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排脓解毒,收敛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4.其他作用祛腐生肌拔毒膏还可以用于治疗烫伤、烧伤等外伤,具有消炎、解毒、生肌的功效。

三、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本膏前,患部应该做好局部清洁工作,将患部清洗干净后再涂抹本膏。

2.本膏仅限外用,切勿内服。

3.对原料过敏者慎用。

4.如果出现不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医生咨询。

祛腐生肌拔毒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将对疮疡、肿瘤、烂疽败疽等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中医药传统药方的发扬光大。

对于祛腐生肌拔毒膏的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研究,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推广应用。

相信随着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祛腐生肌拔毒膏将在中医药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拔毒散29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拔毒散29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拔毒散拔毒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29种“拔毒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

组成: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殃火丹,发于两胁及腋下。

用法:每用半钱,好醋调涂患处,次用山栀膏方。

来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组成:马蹄灰、鸡子白。

功效:肠痈。

其状两耳轮纹理甲错,初患腹中苦痛,或绕脐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出,似赤白下。

用法:和涂。

来源:《袖珍》卷三。

组成:蒲黄1两,白芷1两,半夏1两,黄丹1两,赤小豆半两(为末)。

功效:痈疽,疔疖。

用法:上将白芷、半夏为末,入蒲黄、丹、豆末,和匀。

金银藤捣自然汁调敷四围,频频水润。

来源:《活幼心法》卷五。

组成:明雄黄1钱,绵胭脂。

功效:痘疔,紫黑胀硬,独大而无晕者。

用法:雄黄为细末,胭脂浓浸水,调点疔头上。

来源:《外科百效》卷二。

组成:巴豆肉2钱3分,人言1钱3分,生白矾9分,绿矾9分,雄黄3分,蜗牛10个。

制法:上为末。

功效:痰核。

用法:将口涎调搽核上,以万应膏贴之,2日1换;再将玉灵膏贴,1日1换。

来源:《明医指掌》卷八。

组成:陈皮1两,甘遂1两,当归尾1两5钱,川芎1两,红花(酒洗)1两,桃仁(去皮尖)100个。

功效:痈疽。

用法:水、酒煎服。

来源:《外科全生集》卷四。

组成:巴霜1钱,雄黄1钱,麝香1钱,冰片5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掺膏上贴之,则毒气尽拔,便无后患。

注意:胎前产后之妇忌用。

来源:《种福堂方》卷四。

组成:韶粉1两,大黄5钱(炒),雄黄3钱(另研),五倍子1两(炒),乳香5钱(另研),没药5钱(另研),黄丹5钱,白及1两(炙),白蔹1两(炙),黄柏7钱(炒),白芷1两(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痘后手足肩背痘毒痈肿。

用法:蜜水调搽。

来源:《仙拈集》卷四。

组成:生半夏1两,文蛤2钱半,贝母2钱半,朴消1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拔毒膏
拔毒膏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
19种“拔毒膏”
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同寿录》卷四。

组成:蓖麻子仁1两(产山东,如蚕豆,无刺者佳),杏仁(去皮尖,敲扁)1钱,乳香1
钱,没药1钱,川三七5钱。

制法:用真菜油半斤,将药熬至枯黑色,去滓,再熬半枝香,入净嫩松香1两、黄占3钱,
白占3线搅匀,老嫩得法,瓷瓶收贮。

功效:一切痈疽,发背,疔肿恶毒,诸般大毒。

用法:遇毒摊涂为妙;诸般大毒初起须留头贴上,次日即消,再复贴。

来源:《寿世保元》卷八。

组成:黄连(为末)。

功效:小儿未周,两眼肿痛。

用法:水调。

敷脚心、手心;加葱捣烂敷之尤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组成:铅丹(炒过)、蛤粉(研)不拘多少。

制法:合研如桃花色为度,以生油调作膏,湿纸压干。

功效:烫火伤。

用法:摊贴。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

组成:后阴槐条(作短截,炒胡)、紫花地丁(炒胡)、白矾(飞过)、消(飞过)、
粟米粉(炒胡)、盐(飞过)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新水调之。

功效:恶疮。

用法:用鸡翎敷于疮上,却用碎纸贴儿封于药上。

来源:《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保婴集验名方》。

组成:黄柏1两,寒水石1两,石膏半两,甘草2钱半,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调成膏。

功效:小儿丹毒赤肿,及颊肿痛。

用法:贴赤肿处;或新水调涂亦可。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
经》。

组成:鲫鱼1个,信1块。

制法:入信在鱼腹内,盐泥固,煅过,为末,香油调。

功效:瘰疬疮。

用法:疮头上,用艾灸3炷,涂药膏于疮上,勿着好肉,数日后退出。

来源:《普济方》卷三一四。

组成:黄丹不拘多少(以苦竹园中地龙泥裹包,火煅令红,取出放冷,去泥)。

制法:上为细末,和以轻粉、麻油,调如膏药厚薄。

功效:臁疮,漏疮,一切恶疮。

用法:摊在油单上,贴之。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组成:南皂角5钱,五倍子5钱,乳香1钱,没药1钱,雄黄1钱。

制法:上药生用,各为细末,用好醋熬。

功效:肿毒,诸恶疮。

用法:贴疮上,留顶。

来源:《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组成:马齿苋(捣汁)、猪脂、石蜜、赤小豆(末)、绿豆(末)。

制法:和合熬膏。

功效:痘疮。

用法:涂肿处;如干,以水润之。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四。

组成:熟地黄1两(以新汲水浸透)。

制法:捣烂。

功效:婴儿眼肿痛。

用法:贴两脚心,布裹住。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二。

组成:雄黄、轻粉。

制法:上为末。

功效:痘疔。

用法:用胭脂水调敷。

来源:《疡科选粹》卷三。

组成:银朱1钱,雄黄1钱,朱砂1钱,钉锈1钱,血竭7分,胆矾7分,麝香1分(共研细
末),荔枝肉(去筋)2钱,蜗牛3个,白
梅肉3钱5分,鸡溏屎2钱,嫩松香1两(为
细末)。

制法:上药不见火,陈醋搅成膏,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功效:恶毒、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外痔初起,脓成已溃者。

用法:用红绫绢贴之。

来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组成:雄黄(研)、胭脂。

功效:痘疔。

用法:胭脂重浸水,令浓,调雄黄。

点疔头上,立时红活。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组成:山栀80个,木鳖子25个,象皮2两,穿山甲50片,血竭5钱,巴豆仁25个,儿茶5钱,
乳香5钱,没药5钱,硼砂5钱,香油4斤。

制法:将香油煠枯,入木鳖子、象皮、穿山甲、巴豆仁、栀子煠化,滤滓,入适量樟丹收
膏,将血竭、儿茶、乳香、没药、硼砂共
研细末,熔化入内,搅匀即成。

功效:发背、对口、搭手,焮赤高肿,疼痛发热,溃后久不收口。

用法:将患处使温沸水洗净,量大小摊膏贴之。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组成:白蔹4两,当归4两,川芎4两,玄参4两,黄芩4两,赤芍4两,天麻4两,黄柏4两,
苍术4两,生地4两,栀子4两,轻粉4两,
红粉4两,血竭4两,乳香4两,没药4两。

制法:用香油6斤,将前药11味煎至枯浮,去滓,再煎至滴水成珠,每油1斤,下炒透黄丹8
两,再合轻、红2粉、乳香、血竭等面搅
匀,出火气。

功效:疮疖初起,红肿热痛。

用法:摊贴用。

注意:忌辛辣等物。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三。

组成:蒲公英2两。

制法:水煎熬膏,载瓷器内,放水中1日1夜,冷去火气。

功效:痘疔。

用法:俟挑破痘疔,吸尽紫血,即以此膏涂之。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白蔹3两2钱,苍术3两2钱,连翘3两2钱,黄芩3两2钱,白芷3两2钱,木鳖子3两2
钱,穿山甲(生)3两2钱,蜈蚣6钱,蓖麻
子3两2钱,赤芍3两2钱,生栀子3两2钱,
大黄3两2钱,金银花3两2钱,生地3两2
钱,当归3两2钱,黄柏3两2钱,黄连3两2
钱(上药酌予切碎,用香油240两炸枯,过
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入黄丹100两,搅
匀成膏,取出,入水中,出火毒后,加热
熔化,另入后药),乳香6钱,没药6钱,
血竭6钱,儿茶6钱,轻粉6钱,樟脑6钱,
红粉6钱。

制法:后7味为细末,过罗,每240两膏油兑以上药粉,搅匀摊贴,大张油重6分,小张3
分。

功效:痈毒疮疖,红肿疼痛,已溃未溃,久不生肌。

用法:微火化开,贴疮上。

注意:忌食发物。

18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组成:蓖麻子肉1两,铜青1两(同研),大蓟汁1碗,豆油(春、夏3两,秋、冬4两),松
香1斤(水煮滤净)。

制法:先将油煎滚,入松香熔化,下大蓟汁,沸水尽,下水缸内,如绞糖法,入蓖麻、铜
青搅匀,以器盛之。

功效:肩臑、肘臂、腕手疡。

用法:如用,重汤煮化,摊贴。

19
来源:《眼科锦囊》卷四。

组成:辰砂1钱,甘草1钱,巴豆5分,狼粪1钱(烧存性者)。

制法:上以蓖麻子油调和之。

功效:痘疹入目。

用法:贴鱼尾,小钱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