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二药事件分析
齐二药事件分析(精)课件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规范药品销售行为,加强销售人员培训和 管理,防止销售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
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 现和处理药品不NK YOU
免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
06
未来防范措施
政策建议
加强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违 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
加强药品审评审批管理
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流程,提高审评审 批效率,确保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
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监管
强化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 施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监管,确保药 品质量安全。
加强员工培训和 意识教育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 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的 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 质量的重视程度和操作 技能。同时,应加强员 工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教育,增强员工的法律 意识和道德观念。
社会教训
01
强化药品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药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药品质量
和安全。同时,应加强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
03
事件结果
处罚情况
行政处罚
齐二药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并被罚款5000多万元。相关责任 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包括齐 二药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
民事赔偿
受害者家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齐二药赔偿受害者的医疗费用、 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最终获 得了一定的赔偿。
社会影响
行业整顿
齐二药事件引发了国家对药品行业的 全面整顿,加强了对药品生产、流通 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了药品行业的 准入门槛。
2006年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 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 暂停销售和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的所有制剂。
药事管理案例分析之齐二药事件

药事管理案例分析之齐二药事件齐二药事件是指2024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冈市齐二镇中心卫生院因给患者使用假药导致多人死亡的严重药事管理案例。
该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药品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案件起因是一位名叫杨患者患有肺炎,被送到齐二镇中心卫生院治疗。
医生开具了一种名为齐二药的药品用于治疗。
然而,由于卫生院无法购买到正规的齐二药,他们不得已采取了以次充好的做法,购买了低价的冒充品。
该事件暴露出了中国药事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齐二镇中心卫生院明知道无法购买到正规的齐二药,却没有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简单地选择了使用假药。
这显示了卫生院管理者对患者的医疗安全不负责任。
其次,对于药品市场监管方面,假药的生产和流通仍然存在漏洞,造成了假药可以轻松出现在卫生院的输液项目中。
这给了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的机会。
该事件也引起了公众对于中国药品监管体系的质疑。
在齐二药事件曝光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宣布将启动对全国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药品资质进行重点检验,并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国药事管理方面需要进行。
首先,政府应建立更加严格的药品监管体系,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药生产和流通行为。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定期进行药品质量检查,落实责任制。
药品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齐二药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的药品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药事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监管部门的职能,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管水平,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药品安全事件案例及启示

药品安全事件案例及启示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让人揪心的药品安全事件,就像一场场“药品界的小风波”,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教训呢!案例一:齐二药假药事件。
那时候啊,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了大问题。
这药本来是治病的,结果却成了“害人精”。
为啥呢?原来是生产过程中出了岔子,用了假冒的丙二醇作为辅料。
这一用不得了,好多患者用了这药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甚至丢了性命。
这就好比你本来想吃个美味的面包补充能量,结果面包里掺了坏东西,吃下去就闹肚子,甚至更严重,那得多闹心啊!启示:药企可不能光想着赚钱,得把质量把控放在首位啊!就像做饭,不能为了省点料就随便乱加东西,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相关部门也得加强监管,不能让这些“坏面包”流到市场上。
咱们老百姓买药的时候也得多个心眼,别随便乱买,得选正规渠道的药。
案例二: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启示:药企的良心太重要啦!生产药品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不能为了利益就把质量当儿戏,得有点责任心。
监管部门也得加大处罚力度,让这些不良药企知道,要是敢乱来,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咱老百姓呢,也要关注这些事儿,有问题就得及时反映,不能让这些不良企业继续胡作非为。
案例三:山东疫苗未按规定冷链储运事件。
山东有一批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冷链要求来操作。
这疫苗就像娇嫩的鲜花,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保持“新鲜”,要是温度不合适,那药效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变成“毒花”。
这事儿一曝光,可把大家吓得不轻,毕竟谁也不想打了没用的疫苗啊!启示:药品的运输和储存环节也不能马虎啊!就像送外卖,得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一样,送药品也得有严格的标准。
药企和相关物流企业得把冷链等要求落实到位,不能为了省钱就走捷径。
监管部门也得加强对这方面的检查,别让这些“受伤”的疫苗流到我们身边。
这些药品安全事件就像一个个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药品安全可不是小事,得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我们用药的时候更放心!。
齐二药事件引发思考概论课件

对政府监管的影响
监管体系完善
01
齐二药事件暴露出政府监管体系的不足,促使政府加强和完善
药品监管体系。
加大处罚力度
02
政府对类似事件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提高了违法成本,起到
了震慑作用。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修订
03
政府针对药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制定或修订相关政策法规,为药
品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05 齐二药事件的教训与对策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
企业道德缺失
外部监督机制不足
齐二药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道德 和社会责任感,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 产品质量和安全。
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 监督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外部监督和 评估机制。
企业自律机制不完善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加强内 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并对 社会负责。
03 齐二药事件引发的思考
对药品监管的反思
监管体系漏洞
齐二药事件暴露出药品监管体系 存在漏洞,需要加强和完善监管
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 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 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信息透明度不够
监管部门应提高药品信息的透明度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及时发布药 品安全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齐二药事件对企业诚信经 营敲响了警钟,促使企业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 产品质量。
内部管理机制完善
事件发生后,企业纷纷完 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内 部控制,避免类似事件的 发生。
品牌形象重塑
对于受到事件影响的企业 ,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重塑 品牌形象,恢复消费者信 心。
药害案例分析

“甲氨蝶呤”
事件概况和案例分析
2007年7月6日国家药品不 事件概况 良反应检测中心陆续收到 广西、上海等地部分医院 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患者使用了标示为上海 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 联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甲 氨蝶呤后,出现了下肢疼 痛、麻木,继而萎缩、无 法直立和正常行走等神经 损害症状。
【死亡】
8月4日,通报第一例死亡案例,哈尔滨一名6岁女孩因 静脉点滴克林霉素导致死亡。 8月5日,全国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1例,涉及10个省份。 其中3例死亡。 8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言人称,鉴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有严格规程,欣弗事件不存在瞒报。
•
• • • • •
【控制】
8月9日,卫生部要求从10日开始,出现“欣弗”不良反 应事件的省份必须每天上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8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事件调 查进展。流向市场的安徽华源涉案“欣弗”药品已得到 控制。
• • •
【停用】
8月3日,卫生部连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 用“欣弗”。 8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紧急通知,并召开 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全国出现临床不良 反应症状病例报告三十八例,涉及九个批 号。 同一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欣 弗事态比“齐二药”更为严重。
•
• •
【结果】
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 闻发布会,通报了欣弗注射液引发的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结果,安徽华源生物药 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这起不 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截至目前,全国有16省区共报告欣弗不良反 应病例93例;死亡11人。
•
•
8月15日上午10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公布“欣弗”样品的检验结果:无菌检 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现在,安徽华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 经全面停产,而欣弗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后 果,副总经理徐汉成只说了四个字。
药害事件案例分析之__齐二药事件

“齐二药”事件
,
, ?
案例陈述
些处应业案部后的 内罚的作人门国调有 容包的出员也家查了 呢括处了和对相结明
那罚相企涉关果确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向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 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和《听证告知书》,对该企业 进行了如下处罚:没收查封扣 押的假药;没收其违法所得238 万元,并处货值金额5倍罚款 1682万元,罚没款合计1920万 元;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 证》,撤销其129个药品批准文 号,收回GMP认证证书,至此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不 复存在。
2006年5月3日,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对该注 射液进行质量检验。结果显示,齐二药用二甘 醇取代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
5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此 药为假药,并立即责成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暂停该企业“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 封存齐二药的所有库存药品共计118万支。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药害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对此事十分重视, 很快展开了行动,后续的发展和调查结果又如何呢?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事件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在 全国范围内停止销售和使用齐 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的所有药品,同时要求各地药 监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就地查 封、扣押。同时,派出调查组 分赴黑龙江、广东等地进行调 查,随后又赴江苏追踪调查生 产原料的问题。
$ & ¥
“齐二药”事件 案例分析
但凡这世界上假的 东西都会披上真的外衣, 狼要想吃羊,必定要先 披上羊皮。假丙二醇也 有件貌似合法的外衣: 伪造的三证——药品生 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 和企业营业执照。
“齐二药”事件 案例分析
齐二药

企业伦理学作业案例分析1“齐二药”事件一、事件始末2006年4月29日和30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连续发生群体重症肝炎病人突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的情况。
5月1日,院方一面停止使用“亮茵甲素注射液”,一面紧急组织专家会诊,并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测不良反应中心和中山大学医管处进行了报告。
5月2日,院方基本认定,这起事件确是“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的。
而这种注射液是由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二药”)生产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5月3日接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亮茵甲素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后,立即进入紧急状态,责成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暂停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封存全部药品,同时派出调查组分赴黑龙江、广东等地进行调查,随后又派员赴江苏追踪调查有关生产原料问题。
5月11日,在初步认定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茵甲素注射液”为假药的情况下,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断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销售和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所有药品,同时要求各地药监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就地查封、扣押。
“由于生产一种假药而被叫查封全部lOO多种产品,如此严厉的监管措施前所未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假药事件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最为严厉的措施。
2006年5月14日下午,齐齐哈尔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事件的最新处理情况: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对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了全面查封,并立案调查,警方正在对药品采购、保管、检验等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采取措施对假丙二醇的源头进行了有效控制,贩卖假丙二醇的嫌疑人王桂平已被江苏省公安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共有64名患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注射过“亮茵甲素注射液”,其中13人死亡,多人重伤。
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记者了解,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制药企业,在2005年年底的改制中,原本是国有企业的制药厂转手卖给了一位私人老板。
齐二药假药案

Part3 行政法律责任
辅料销售者
根据《药事管理法》第73条,未取得 《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 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 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药品和违法 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 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下同)货 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药监机构
根据《药品管理法》,应由上 级主管机关或者检察机关责令 收回违法颁发的证书、撤销药 品批准证明文件,并对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齐二药 假药案
目 录
CONTENTS
Part 1
Part 2
Part 3
案件简介
分析
行政法律责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1
案件简介
2005年9月,齐二药违反相关规定,采购物 料时没有对供货方进行实地考察,也未要求 供货方提供原、辅料样品进行检验,购进一 批假冒“丙二醇”的“二甘醇”;发现药品 原料密度超标后,也没有进一步检测,直接 非法出具了合格的化验单。2006年3月28日, 该公司用假丙二醇辅料生产了大批规格为 10ml/5mg、批号为06030501的亮菌甲素注 射液并投入市场使用,导致了13人死亡的严 重后果。
Part2 分析
生产 原料购买
药品原料提供商没有按照规定,提供假 冒伪劣的原材料属于假药范围,违反了 《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当被告知 “药用丙二醇”相对密度超标, 授意检验师出具虚假的合格检 验报告书,致使该批假冒丙二 醇被投入生产,违反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规定
检验
检验员检验时,发现“药用丙二醇”相 对密度超标,被授意出具虚假的检验合 格报告书,导致工业用丙二醇和二甘醇 被投入了药品生产。违反了从事药学相 关工作的人员的学历等各方面工作的要 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该批号亮菌甲
素注射液中含有毒
有害物质二甘醇。
经卫生部、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组织医学专家论证,
二甘醇是导致事件
中患者急性肾功能
衰竭的元凶。
精品课件
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 部门联合查明,齐二药厂原辅料 采购、质量检验工序管理不善, 相关主管人员和相关工序责任人 违反有关药品采购及质量检验的 管理规定,购进了以二甘醇冒充 的丙二醇并用于生产亮菌甲素注 射液,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精品课件
三、监督
假药事件暴露了政府职能部门监 管不力的问题。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 八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 按照规定,对经其认证合格的药品生 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认证后的 跟踪检查。”如果在“齐二药”获取 GMP认证后,有关部门能尽职尽责, 加强后续监管,认真进行跟踪检查, 并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层层严格 把关,就很可能不会出现今天这个恶 果。
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
精品课件
“齐二药”假药 案 2006年4月24日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有患者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 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衰竭临床症状。
事件中共有65名 患者使用了该批号亮 菌甲素注射液,导致 13名患者死亡,另有2 名患者受到严重伤害。
精品课件
广东省药品
检验所紧急检验查
违反了《药品管理法》 第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 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 生产。 精品课件
2.齐二药贿买GMP认证,不具有生产药品 的资格
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八 十三条规定,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资 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药 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 证明文件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 许可证》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五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并处一万元以上 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 应减少生产到使用的中间环节, 控制价格;
(四)不断改革完善药品监管体制,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药品标准不应成为摆 设 , 应该重新审视它、完善它
(五)药品企业应诚实守信,依照国家 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生产,诚信经营,提 高技术含量,重视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和生 产管理。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生产劣质药品的并非生 产假冒食品的小作坊,而是通过 国家GMP认证的大型正规企业; 销售的也并非偷偷摸摸上市的三 无产品,而是通过合法渠道光明 正大流通的“国药准字”号,日 后我们还会相信“国药”吗?我 们如何避免另一个“齐二药”继 续草菅人命?“亮菌甲素”流通 环节暴涨的利益链条该如何梳理? 老百姓何时才能真正用上放心药 便宜药?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九十七条 已取得《药品生产许 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生产、 销售假药、劣药的,除依法追究该企业的法 律责任外,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依法给与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精品课件
事后处罚: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吊销齐二药 厂《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处以1000多万元的 巨额罚款,该厂一百七十多个药品批准文号自 动作废。受到该药伤害的患者或家属将齐二药 厂、中山三院、药品经销商广东医保公司、金 蘅源公司告上法庭,索取高额的民事赔偿。广 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作出终审判决,中山三院、 药品经销商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精品课件
案例分析
如此草菅人命的假药,何以能 够堂而皇之地从生产企业最终进入医 院?在药品生产流通采购的各个环节, 监管部门有关人员是否真正尽到了责 任,居然让“丙二醇”能堂而皇之地 进入生产线,制成“毒药”送入市场, 成为致人死命的杀手?
精品课件
一、生产
1、齐哈尔第二制药厂购入和 使用假冒的丙二醇作为涉案 药品的辅料;
“齐二药”后的期 望
通过这次假药事件使我们看到了医 药行业中种种丑态,在痛中思痛,我们不禁 深深地渴望:
(一)要提高药品生产与经营的透明度; 及时补漏,加强对生产经营资的审核工作; 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管 。
(二)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监 管工作,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对制售假劣药品的不法活动,必须加大打击 力度,依法严惩;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工作人员,必须严肃精品追课件 究责任。
精品课件
二、经营
涉案的两家药品经营企业广东医 保与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均为药 品批发企业,涉案假药是其首营品种,而 未对涉案假药进行内在质量检验。
精品课件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16条 明确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按照国务 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经 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药品,而《药 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了药 品批发企业应对属于首营品种的药品 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药品经营质 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第33条更是明 确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应对首营品 种进行内在质量检验。”
精品课件
5、亮菌甲素注射液为假药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造 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此药品所含成分 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 为假药。
药事管理法中第四十八条指出,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 的成分不符的为假药,必须禁止生 产。
精品课件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 四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 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 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 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 止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 《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 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 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精品课件
6、 王桂平(将
“二甘醇”冒充“丙 二醇”销售给齐二药 厂的人)提供给齐齐 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 司伪造的营业执照、 药品注册证、药品生 产许可证以及产品检 验单。
精品课件
第八十二条 伪造、变造、买 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 明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 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 所得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并吊销卖方、出租方、 出借方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 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就是一个通过国家药监局 GMP认证的药企,原来竟是如此漏洞百 出,管理混乱;性命攸关的救命药竟 是在这样一群几乎是科盲法盲人手中 生产出来的;而药品出厂后身价竟可 暴涨这么多倍,各个环节吃水竟是这 么深。在整个生产监管销售链条中, 正是这种见钱不见人的惟利是图的心 态,让所有的关卡都变成了通途,最 终将13条鲜活的生命吞噬。
精品课件
4.亮菌甲素注射液 为新药,应如实报送有关资 料,进行临床试验,而质量 不合格的药品为何有新药证 书,这不仅与药品生产企业 的违法行为有关,还与监督 方面的漏洞有很大的关联。
精品课件
根据药品管理第二十九条规定:研 制新药,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的规定如实报送研制方法、质 量指标、药理及毒理实验结果等有关 资料和样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完 成临床试验并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 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新 药证书。很明显,现实与规定相违背。
精品课件
齐二药 厂五名责任人及 销售假丙二醇的 犯罪分子均被警 方抓捕归案,目 前都已被判处7 年以下的有期徒 刑。
精品课件
“齐二药”深思
采购员在没有做任何实地考察,通 几个电话之后,就将实为“二甘醇”的 “丙二醇”买到手;只有初一文化,未经 培训不太懂化学的检验室主任在明知产品 质量有问题,竟在领导示意下出具假合格 证书;主管生产老总公然宣称:我们的惯 例是不合格原料都可以当成合格;一支假 “亮菌甲素”出厂价是5元,用到患者身 上时已高达46元,翻精了品课件9倍……
精品课件
3、齐哈尔第二 制药厂的检验人员只有初 一文化,未经培训不太懂 化学的检验室主任在明知 产品质量有问题,竟在领 导示意下出具假合格证书。
这违反了《药品管
理法》第八条规定,开办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的
条件:具有依法经过资格
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工
程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
工人。
精品课件
同时,还违反了《药品 管理法》中第十二条:药品生产企 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 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按 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饮片炮 制规范炮制的,不得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