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规范化处理2024 (1)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规范化处理2024有部分患者在宫颈癌筛查中查出宫颈病变,焦虑不安,今天就跟女性朋友们普及一下低度病变的处理。
宫颈低级别病变,在临床上的术语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是指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I 级,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CIN1, 也包括一些单纯HPV 感染所致的湿疣等。
LSIL 预后良好,60%病变在1年左右自然消退,30%病变持续存在,约10%病变2年内进展为HSIL。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分类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常自然消退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具有癌变潜能LSIL 进展为HSIL 或癌的风险与HPV 型别高度相关,尤其是HPV16 型,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免疫抑制和吸烟等。
然而,目前尚没有发现能准确预测LSIL 转归的单一或联合的生物标志物。
此外,多型别HPV 感染致HSIL与LSIL共存时,子宫颈活检有可能会遗漏严重病变,在通过阴道镜下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LSIL 的患者中,合并隐匿性HSIL 者约占10%。
1.细胞学ASC-US、LSIL 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LSIL 者处理原则:阴道镜检查转化区完全可见者,无需治疗,临床随访;阴道镜检查转化区不完全可见时应进一步评价、明确子宫颈管内有无HSIL。
对细胞学ASC-US、LSIL 经组织学诊断的LSIL,建议临床随访。
2.细胞学为ASC-H、HSIL 经组织学诊断的LSIL 者处理原则:①复核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建议按照复查修订后的诊断进行管理;②对阴道镜检查SCJ 和病变的上界完全可见,如果ECC 后组织病理学< CIN2, 可行6~12个月随访;③对细胞学HSIL者,可行诊断性宫颈锥切术。
对于细胞学ASC-H, 除了复核细胞学、组织学或阴道镜以及满足随访条件者进行随访观察外,不建议首选子宫颈诊断性锥切术。
在随访过程中,细胞学或HR-HPV任何一项检查异常者建议行阴道镜检查;细胞学HSIL 持续1年或ASC-H 持续2年者,建议行诊断性锥切术。
核分裂像、Ki-67的表达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的关系

据报道 , 从 轻度非典型增生发展 到原 位癌所 需要 的时间 中 位 数为 5年 , 本研究 随访 5年 , 在此 期 间约有 5 0 %的患 者 自 然 消退 , 约有 3 0 % 的患者 疾病 维持 原状 , 需要 临床长 期 的密切 随访 。核分 裂像 比较直观地反映细胞 的分裂状 态 , 本研究 结果 显示 细胞的核分裂与疾病 的发展预后 有一定 的关系 , 特别 是出 现病理性核分裂 像 的 C I N患者 发展成 为 高级别上 皮 内瘤变 的 时间明显缩 短 , 提示病理工作 中对 出现病 理性核分 裂像 的患者
3 7 ℃温箱孵育 3 0 a r i n 。用 D A B显 色 后 , 复染封 片。 1 . 3 统 计 学处 理 采用 S P S S 1 6 . 0软 件 对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 计 数
的意义 , 特别是对于有生育要求 的宫颈癌前病 变患者 显得尤 为 重要 。临床对宫 颈癌前病 变的有效处 理往往是 有创性 的 , 对 于
I 发展为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的概率越大 。
S h e n z h e n [ J ] . B e i j i n g Da x u e Xu e b a o , 2 0 1 3, 4 5 ( 1 ) : 1 1 4~1 1 8 . [ 2 ] O s t o r A G. 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o f c e r v i c a l i n t r a e p i t h e l i a l n e o p l a s i a :a c r i t i - c a l r e v i e w[ J ] . I n t J G y n e c o l P a t h o l , 1 9 9 3 , 1 2 ( 2 ) : 1 8 6~1 9 2 . [ 3 ] G i o r g i R P, B e n e v o l o M, V o c a t u r o A. P r o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HP V E 6 / E 7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和管理的研究进展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和管理的研究进展颜学良;艾耀伟;郭明文;田玲蓉【摘要】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以胃窦部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管理以随访或内镜干预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LGIN在诊断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目前针对LGIN的临床管理仍缺乏统一认识,且活检病理易导致病灶被低估.本文就胃黏膜LGIN诊断和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9(024)003【总页数】4页(P184-187)【关键词】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管理【作者】颜学良;艾耀伟;郭明文;田玲蓉【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43000【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
尽管近年来胃癌的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其仍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2]。
1984年Ming等[3]提出胃黏膜异型增生是肠型胃癌发生前的终末阶段,现已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
2000年引入上皮内瘤变概念,并使用二级分类标准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4-5]。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恶变风险高,目前临床上按早期胃癌标准进行内镜切除或外科治疗;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具有部分可逆性,进展风险低,故临床和相关指南多推荐定期重复活检或内镜下治疗[6-7]。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LGIN在诊断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目前针对LGIN的临床管理仍缺乏统一认识,且活检病理易导致病灶被低估。
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医学释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胃的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包括腺瘤的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也包括其它非腺瘤性(幼年性息肉、
P-J综合征、增生性息肉)或炎症性肠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时出现的异型 增生。
结直肠黏膜的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 一种轻度的上皮异常,对应1-2级上皮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其细胞学和组织结构 具有恶性特征的粘膜病变,但没有任何浸润间质的证据,包括重度异性增生和原位癌。
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医学释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食道、胃的上皮内瘤变
医学释义
医学释义: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是指上皮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改变、遗传学上以基 因克隆改变、生物学上具有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并发展为浸润性癌为特征的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 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黏膜内癌、浸润癌(固有膜)但未侵及黏膜下层。
细胞核极性紊乱,核浆比例增加,核分裂象增多,异型 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2/3至全层,P16呈弥漫连续阳性
D.鳞状细胞癌 SCC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需要结合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HPV病毒检查、阴道镜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联合 使用来进行。
体格检查 妇科体格检查报包括双合诊及三合诊。 宫颈细胞学检查 采用阴道窥器通过从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刮取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目前常采用液基 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HPV-DNA检测 HPV指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DNA检测是通过检查是否感染HPV及其复制活跃程度来判断。 阴道镜检查 当上述筛查发现异常时,医生将酌情进行阴道镜检查,了解病变区域上皮或血管的情况,并对可以部位进行活检 组织病理检查 宫颈组织活检,为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最可靠的检查办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 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 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开 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 →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 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CIN已被国内外病 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CIN的两种结局:自然消退,开展为浸润癌
根据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结果断定治 疗方案
CIN I 60%-85%可自然消退,11%进展位 CINⅡ、CINⅢ或癌。其中0.3%开展为浸润 癌,故LSIL及以下,可观察随访,假设病 变持续或进展持续2年,需治疗。假设HSIL 应治疗。病变开展或持续2年应治疗,冷冻 货激光。阴道镜满意,行激光或冷冻。不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6)全子宫切除术 是宫颈原位癌最常用而彻底的治疗方法,在癌前病灶,适用于尤其 是CINⅡ及CIN Ⅲ已经不再想生育的人,或者合伴有其他子宫、卵巢和输卵管 疾病者,譬如良性肿瘤 。 7)放射治疗:凡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原位癌患者,采用单纯腔内放疗即可。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高危:16、18、45、56型
CIN1:6、11型 CIN3:80%为16型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病因
〔3〕吸烟〔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宫颈刺激性〕
〔4〕微生物感染〔淋菌、单纯疱疹病毒、滴虫感染可增加HPV易 感性〕
〔5〕免疫缺陷
〔6〕性活泼、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伴侣有癌症或前妻宫颈 癌、免疫抑制相关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流行病学特点
多发于25-35岁,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大局部低级别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具 有癌变潜能,CIN到浸润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 要10-15年,因此宫颈癌的预防关键在CIN阶段 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直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危害极大

直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危害极大随着医学生直肠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疾病公布于我们的眼前,其中就有一个疾病,称为直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很多人都闻之色变,到底这是一个什么疾病呢?是否会导致癌症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轻度异型增生及中度异型增生,属于良性肿瘤。
不必担心,只要切除完整,没有残留,再无癌变之忧。
术后半年左右复查一次,以后酌情决定后续复查时间间隔便可。
在世界卫生组织新的结直肠肿瘤分类中,引入了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概念,视为异型增生(dysplasia) 的同义词。
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归入低级别(low grade) 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归入高级别(high grade) 上皮内瘤变。
那些形态学上难以判断的固有膜内浸润性癌,但都缺乏浸润并穿透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依据的癌都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管状腺瘤伴低度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目前还是良性肿瘤,如瘤变区较大(息肉直径超过5MM)可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息肉直径较大时且超声内镜提示侵犯黏膜下层时需手术切除,术后注意监测,每3-6月复查结肠镜;瘤变区较小(息肉直径小于5MM)可不行治疗,也应每3-6月复查结肠镜并取黏膜活检,若复查结肠镜发现增长明显,活检提示高度上皮瘤变(有人将管状腺瘤伴重度上皮内瘤变列为原位癌)则应切除,切除手段分两种,视病变大小及累及深度而选择。
指导意见:视瘤变区大小而选择治疗与否,及选择何种切除手段,详情如病情分析所述。
生活护理:管状腺瘤伴低度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本身属良性肿瘤,为预防癌变对较大病灶进行切除,对较小的病灶可观察随访。
宫颈lsil和hsil的定义及分级标准

宫颈lsil和hsil的定义及分级标准宫颈上皮细胞病变(cervical epithelial cell abnormalities,CECA)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通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宫颈上皮细胞病变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重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宫颈癌等各种疾病。
1. LSIL的定义及分级标准轻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宫颈上皮中存在轻度异形细胞现象的情况。
轻度异形细胞指细胞形态轻微异常,染色质轻度分散,细胞核轮廓清晰,但是核体积略有增大。
轻度上皮内瘤变通常是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的病变,但并不表明宫颈癌的存在。
LSIL的病理类型包括两种类型:(1) 平滑型LSIL:细胞形态正常,但其染色质细胞核有较低的浓度。
LSIL也可以被进一步分类为CIN1级别。
CIN是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的缩写,CIN1为轻度上皮内瘤变病变的最低级别。
重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宫颈上皮中存在重度异形细胞现象的情况。
重度异形细胞通常表现为核形态畸形,核浓度升高并有核叶形成等特征。
重度上皮内瘤变通常是滋生宫颈癌的病理学先兆。
(1) CIN2级别:宫颈上皮内的异常细胞达到中度程度,表现为异形细胞数量增多,核体积增大,核仁明显。
综上所述,LSIL是宫颈上皮中轻度的异常细胞现象,通常与HPV感染有关,不代表宫颈癌的存在。
而HSIL则是宫颈上皮细胞严重异形的情况,是患上宫颈癌的先兆。
通过对LSIL和HSIL的定义及分级标准的了解,可以帮助医生对宫颈上皮细胞病变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筛查的价值

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筛查的价值【关键词】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早癌内镜精查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因此此阶段的内镜检查对患者胃癌筛查与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普通内镜活检是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检查详实,其通过病例活检与图像显示能够对患者胃部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但受图像清晰度等因素的影响,普通内镜对胃早癌的筛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漏诊与误诊与几率。
内镜精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胃早癌的筛查过程中,对此文章就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中的筛查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普通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56例进行内镜精查复诊,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进行筛查。
56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5±1.25)岁。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检查仪器:在进行内镜精查的过程中选择普通白光内镜与电子胃镜、NBI放大内镜。
胃早癌诊断标准:早期胃癌症状较少,主要以胃部疼痛、胃部灼热、贫血等因素为主要诊断依据,同时诊断需要结合胃镜及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为主要依据。
八尾建史提出VS诊断依据,V以微血管结构为代表,根据放大胃镜观察到的血管形态、管径粗细、排列与分布情况将微血管机构分为规则、不规则与血管消失三个主要类型。
S以胃黏膜表面微结构为代表,根据胃黏膜表面的形态结构、大小、排列与分布同样将其分为规则、不规则、消失三大主要类型。
同时以胃癌和周围黏膜间分界线为主要诊断类型。
内镜精查。
对经普通内镜确诊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内镜复查,采用普通内镜与内镜精查两种形式,对患者胃部白光内镜下的胃部微血管结构与胃黏膜表面微结构进行形态等胃早癌的诊断探查。
内镜精查根据VS诊断标准进行病灶性质的判断,其中阳性代表胃早癌、阴性为非癌性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做法
1.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
2.重视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有异常症状者及时就医。 3.早期发现及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阻断宫颈浸润癌发生。 4.健全及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的作用,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
非典型性增生症状
(1)黏膜白斑病。常发生在口腔、食管、外阴等处黏膜,病变肉眼 观呈白色斑块,镜下见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 病变有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2)子宫颈糜烂。指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的柱 状上皮取代。在糜烂愈合中,储备细胞增生并化生为鳞状上皮。由于 慢性炎症过程可导致不完全鳞化和异型增生,少数演变为宫颈鳞状细 胞癌。
(3)乳腺增生症。主要为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囊 性变,其中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较易发生癌变。
(4)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往往有家族史,可恶变为腺癌。
(5)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腺体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 生有一定的关系。
非典型性增生的治疗
非典型性增生的治疗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对于轻度病变,一般不需要治疗, 但应定期进行随访。但是,对于中、重度病变,由于很难通过自体清除,因 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临床上治疗中、重度病变的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 物理疗法和手术切除。
鉴别诊断
确诊主要依据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应注意与有类似临床症状或体征 的各种宫颈病变鉴别。包括: 1.宫颈良性病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宫颈子宫内膜异位 症和宫颈结核性溃疡等; 2.宫颈良性肿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宫颈乳头瘤等; 3.宫颈恶性肿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转移性癌等。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即为CIN1级的表现, 也就是低度宫颈癌前病变,并不等于宫颈 癌。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至宫颈癌需要经 过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 过程,大概需要10 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 间如果能够用纳可佳提高宫颈局部的免疫 力,就能避免宫颈癌的发生。治疗宫颈癌 前病变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物理治疗:包括乳腺红光检查治疗仪和冷冻治疗,通过加热或冷冻破坏异 常增生组织。 2、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异常组织切除。切除的组织也可以用于病理学进行 组织诊断(因此也被称作是活检)。
其它治疗方法
CIN生物靶向修复细胞疗法:通过生物技术靶向清除致病病毒——HPV病毒, 消除癌变的可能,同时修复病灶,恢复宫颈口光滑状态,摆脱常规方式切除 子宫可能,保障女性生育权利。 放射治疗: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手术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 手术者,可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
பைடு நூலக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北京武总二院宫颈癌前病变诊疗中心 主讲人:张静芝
CIN 的术语是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被广 泛使用的病理诊断。然而近 20 年来大量的 研究揭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 HPV 感染有 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CIN 并非是程度不 同的连续的单一病变,而可以分为两类临 床病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病变:低度病变 和高度病变。
非典型增生
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 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 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 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 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非典型增生如合并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 ( HPV ),则癌变率更高(高危型 HPV 为 16 , 18 , 33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