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3《盐类的水解》备课组

合集下载

盐类的水解化学教案

盐类的水解化学教案

盐类的水解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在水中溶解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酸碱性质的过程。

2. 盐类水解的特点:可逆性、非氧化还原性、离子性。

3. 盐类水解的规律:根据盐类的组成,判断其水解程度和酸碱性。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

5. 盐类水解的实际应用:酸碱滴定、缓冲溶液的配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盐类水解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食醋、纯碱等,引导学生思考盐类水解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盐类水解现象,如胃药、洗涤剂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盐类水解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盐类水解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盐类水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盐类水解实际应用的理解。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盐类水解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盐类水解相关课件,辅助讲解。

3.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缓冲溶液、盐类溶液等。

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学术论文、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

选修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选修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苍溪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赵旭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挪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材亲密联络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

并通过实验来答复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者者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络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根底。

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者者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是本节教学重点。

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

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

关于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A层次,但在详细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挪动原理等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稳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关于盐类水解本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挪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

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

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题。

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

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2〕同呈中性的和其本质是否一样呢?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络。

2.盐类水解的本质以CH3COONa水解为例,引导学生考虑并讨论强碱和弱酸所生成盐的水解,说明盐类水解的本质。

〔1〕提出问题:①在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②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③为什么溶液显碱性?〔2〕分析讨论:通过上述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挪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OH-]增大,从而使溶液呈碱性并写出反响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周至二中 肖红军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周至二中  肖红军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周至二中高三化学备课组肖红军【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盐类的水解》在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并讨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都是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主要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二部分:第一部是找规律,从学生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查原因。

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从微观粒子变化的情况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水的电离成为分析问题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

(2)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实质。

(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习。

(2)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理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联系观。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教学准备】仪器及用品:醋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硫酸铝溶液、氯化铵溶液、玻璃棒、石蕊/酚酞试纸、试管。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Na 2CO 3 属于盐,向碳酸钠的水溶液滴加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显红色,碳酸钠明明是盐,为什么滴加酚酞会显“红色”呢? 合作交流 实验探究实验内容:用石蕊/酚酞试纸检验CH 3COONa 、NH 4Cl 、NaCl 、Na 2CO 3、Al 2(SO 4)3、KNO 3溶液的酸碱性。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

2.掌握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3.通过实验观察盐类的水解过程,并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试管,移液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器材:烧杯,三角废旧瓷片,酒精灯,玻璃棒。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酸碱和盐类的知识,并了解到盐类有时候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2.重复步骤1,使用Na2SO4、CuSO4、BaCl2替代NaCl,观察颜色的变化。

Step 3 实验结果解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并把实验结果归纳到盐类的水解规律中。

Step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是可以水解的,这些水解反应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Step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的水解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规律。

教案二: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种类和水解的基本反应方程式。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滴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盐,以及酸碱与盐的关系。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化学《盐类的水解》教案

化学《盐类的水解》教案

化学《盐类的水解》教案化学《盐类的水解》教案1教学重点: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师生共同稳固第一课时相关。

(1)依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醋酸钾溶液呈性,缘由;氯化铝溶液呈性,缘由;【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讲解】(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响,因此上升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参加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推断盐溶液的酸碱性?【讲解】依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推断依据。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设疑】如何比拟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讲解】“越弱越水解”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的酸性比酸性强。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拟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拟:①多元弱酸溶液,依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

如:在溶液中,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依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

如:在溶液中,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拟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拟,要进展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教案33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教案33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分析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2.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人们利用水解反应设计出了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中装有浓NaHCO 3溶液和浓Al 2(SO 4)3溶液,当二者混合时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气体和沉淀,在起泡剂作用下迅速产生大量泡沫,用以灭火。

浓NaHCO 3溶液和浓Al 2(SO 4)3溶液混合后为什么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的气体和沉淀分别是什么?你能运用有关盐类水解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吗?[生]HCO 3-水解生成CO 2和OH -,Al 3+水解生成Al(OH)3和H +,浓NaHCO 3溶液和浓Al 2(SO 4)3溶液混合后,促进HCO 3-和Al 3+双水解。

[过渡]这是我们利用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成产和生活中。

盐类的水解过程是可逆的,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化学平衡及电离平衡一样,盐类的水解存在平衡,那么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一、盐的水解平衡常数[讲解]以强碱弱酸盐(MA)为例,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 +H OHA+OH ,盐的水解常数为()()-h -c(HA)c OH K =c A⨯。

[学生活动]写出HA 的电离常数,观察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常数与弱酸的电离常数的关系。

[设疑]你认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可能有哪些?[讲解]生成盐的弱酸越弱,越难电离,则该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越强,即该盐水解程度越大;同理,生成盐的弱碱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所以,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内因——越弱越水解。

除此以外,外界条件也会对盐类的水解有影响。

[科学探究]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在水中溶解时,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酸碱性质的过程。

2.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在水中溶解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溶液呈现酸碱性。

3. 盐类水解的规律:根据盐类离子的酸碱性质,分为强酸强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和弱酸弱碱盐,它们的水解程度不同。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离子浓度、温度、溶剂等。

5. 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pH值、制备缓冲溶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规律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盐类水解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第3-4课时:分析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第5-6课时:实例分析,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第7-8课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进行课堂测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盐类水解概念和实质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盐类水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

4. 课堂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盐类水解的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和实例。

盐类水解教案及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教案及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盐的定义、盐的分类⑵盐溶液酸碱性的测定⑶水解原理、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2、能力和方法目标⑴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⑵通过对盐类水解的微观分析,提高用微观思想分析宏观现象的能力⑶通过有关试验,提高用化学试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结合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

是学生从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欢化学。

⑵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规律及判断;从现象到本质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层层推进不断引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厨师蒸馒头时,在发好的面团里加入的一种物质是什么?(纯碱)它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类物质,那为什么把它叫纯碱呢?[板书]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思考]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显酸性或碱性?其中H+和OH-的浓度分别有什么关系?[引入]接下来探讨盐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验水、CH3COONa、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并填写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什么有关?[问题探究]以醋酸钠为例进行分析推断,探究醋酸钠显碱性的原因设置知识台阶,由学生进行讨论推理[播放课件]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CH3COONa水解的微观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解原理。

[板书] CH3COONa的水解CH3COONa === CH3COO- + Na++HO H+ + OH-中和水解CH 3COOH水解方程式:CH 3COONa + H 2O CH 3COOH + NaOH 离子方程式:CH 3COO - + H 2O CH 3COOH + OH -结论:CH 3COO -和H +结合成难电离的醋酸(弱酸),引起溶液中H +浓度的减小,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在建立新平衡时溶液中[H +]>[OH -],使溶液显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 > c(OH–)
酸性
Cl–、NH4+、H+、OH–、H2O、 NH3 ·H2O
⑸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有 (促进水的电离)
水解方程式 NH4Cl + H2O
⑹ 相关化学方程式 NH完整4+版课+件Hppt2O
NH3 ·H2O + HCl
NH3 ·H2O + H+ 8
【探究3】 往水中加CH3COONa形成溶液。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不能确定
4.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因促进水的电离而使
C 溶液呈酸性的是( )
A、硫酸 钠
B、NaOH C、硫酸铝
酸性
D. 碳酸
碱性
A 5. 在Na2S溶液中,c (Na+) 与 c (S2–) 之比值( )于2
A、大 定
B、小 C、等
完整版课件ppt
D、无法确
14
完整版课件ppt
2
【回忆思考】
Na2CO3俗称什么?分别往Na2CO3和NaHCO3 的 溶液中滴加酚酞,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Na2CO3溶液完整版N课件apHpt CO3溶液
3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溶液 NaCl 酸碱性 中性
Na2CO3 碱性
NaHCO3 NH4Cl
碱性
酸性
盐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碱弱酸盐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
B、CO3 2 –
3. C、Fe 3+
D、SO4 2 –
2.下列盐的水溶液中,哪些呈酸性(①③④ ) 哪些呈碱性(②⑤ )
① FeCl3 ② NaClO ③ (NH4)2SO4
④ AgNO3 ⑤ Na2S ⑥ K2SO4
完整版课件ppt
13
3.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酸HA与碱NaOH
D 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是( )
B 6. 盐类水解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盐的电离平衡破坏 B、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C、溶液的pH减小 D、没有发生中和反应
完整版课件ppt
15
一、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课:堂小结】
二、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三、盐类水解:
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水所电离出
1、概念: 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⑵ c(H+)和c(OH–)相对大 小
⑶ 盐溶液的酸碱性
c(H+) = c(OH–)
中性
⑷ 盐溶液中的粒子 ⑸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⑹ 相关化学方程式
Na+、Cl–、H+、OH–、H2O
无(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完整版课件ppt6Fra bibliotek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 目四
第一、二课时
完整版课件ppt
1
【知识回顾】
根据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来分,盐可以分成哪几类?
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
强酸 酸
弱酸
强碱 碱
弱碱
1、强酸强碱盐 NaCl、 K2SO4
2、强酸弱碱盐 FeCl3、NH4Cl 生成的盐
3、强碱弱酸盐 CH3COONa、K2CO3
4、弱酸弱碱盐 CH3COONH4、(NH4)2CO3
2、水解的条件:盐易溶,有弱离子。
3、水解的实质: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4、水解的特点:可逆;吸热;一般微弱;水解平衡。
驾考宝典网 / 驾考宝典2016科目一 科目四
完整版课件ppt
7
【探究2】 往水中加NH4Cl形成溶液。
H2O
⑴ 电离方程式
NH4Cl
H+ + OH–
+
Cl– + NH4+
NH3 ·H2O
⑵ c(H+)和c(OH–)相对大 小 ⑶ 盐溶液的酸碱性
⑷ 盐溶液中的粒子
水解方程式 CH3COONa + H2O
⑹ 相关化学方程式COHH3–C完O整版O课–件+ppt H2O
CH3COOH + NaOH
CH3COOH + 9
以CH3COONa和NH4Cl的水溶液的酸碱性为例:
H2O
H + + OH –
CH3COONa == Na+ + CH3COO – NH4Cl == Cl – + NH4+
记住啦!
盐类
实例
能否 引起水解的 对水的电离 水解 离子 平衡的影响
溶液的 酸碱性
强碱 弱酸盐
NaAc

弱酸 阴离子
促进水的 电离
碱性
强酸
弱碱盐 NH4Cl

弱碱 阳离子
促进水的 电离
酸性
强酸 强碱盐
NaCl
不能 无
完整版课件ppt

中性
12
D 1. 在溶液中,不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
2. A、ClO –
二、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盐类的水解
三、盐类水解: 盐 + 水 酸 + 碱
1、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
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
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弱解酸。、弱碱)
完整版课件ppt
10
2、水解的条件:盐易溶,有弱离子。
3、水解的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
盐溶液
N中a2S性O4
CH3COON a 碱性
(NH4)2SO4 酸性
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
盐类型
一、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盐溶液酸碱 性
中性
酸性
完整版课件ppt
碱性
4
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纯水中:H2O
H+ + OH–
当分别加入NaCl、NH4Cl、CH3COONa形成溶液
后,请思考:
(1)相关的电离方程式? (2)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 (3)哪些粒子间可能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4)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5)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后,填完写整版书课件pPpt 55 表格
5
【探究1】 往水中加NaCl形成溶液。
⑴ 电离方程式
H2O NaCl
H+ + OH– Cl– + Na+
H2O
⑴ 电离方程式
OH– + H+
+ CH3COOH
CH3COONa Na+ + CH3COO–
⑵ c(H+)和c(OH–)相对大 小 ⑶ 盐溶液的酸碱性
⑷ 盐溶液中的粒子
c(H+) < c(OH–)
碱性
Na+、CH3COO–、OH–、H+、 H2O、CH3COOH
⑸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有 (促进水的电离)
使 c (H+) ≠ c (OH–)
4、水解的特点:
水解
⑴ 可逆 盐 + 水
酸+ 碱
中和
⑵ 吸热,必有弱酸或弱碱生成
⑶ 一般很微弱 一般不用“↑”或“↓”;
一般不写“ ”,而写
⑷ 水解平衡(动态“) ”。
⑸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完步整版水课件p解pt ,以第一步水解为主11 。
5、水解的规律: ⑴ 有弱__就水解;无弱__不水解; ⑵ 越弱__越水解;都弱__双水解; ⑶ 谁强__显谁性;同强显中__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