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故障诊断重点

机械故障诊断重点
机械故障诊断重点

一、信号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各方法的特点

在时域信号中提取信号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相关分析、时序分析、时域平均等。

1、时间历程:描述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平均值 ∑=-

=N

i i x N x 11 均方值用来描述信号的平均能量或平均功率 ∑=-=N i i x N x 1221

均方根值(RMS )为均方值的正平方根。是信号幅度最恰当的量度

方差表示信号偏离其均值的程度,是描述数据的动态分量∑=---=N i i x x x N 122)(11σ

斜度α反映随机信号的幅值概率密度函数对于纵坐标的不对称性∑==N i i N x

131α

峭度β对大幅值非常敏感。当其概率增加时,β值将迅速增大,有利于探测奇异振动信号∑==

N i i

N x 114β

2、相关分析

(1)自相关分析a=xcorr(x)

自相关函数描述一个时刻的信号与另一时刻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

?+?=T xx dt t x t x T R 0)()(1)(ττ 工程上利用自相关函数检查混杂在随机噪声中有无周期性信号

(2)互相关函数a=xcorr(x,y)

?+?=T xy dt t y t x T R 0)()(1)(ττ 利用互相关函数所提供的延迟信号,可以研究信号传递通道和振源情况,也

可以检测隐藏在外界噪声中的信号

3、时域平均是从噪声干扰的信号中提取周期性信号的过程,也称相干检波。以一定的周期为间隔去截取信号,然后将所截得的信号叠加后平均,消除信号中的非周期分量及随机干扰,保留确定的周期成分。时域平均按其选取平均周期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时域同步平均、无时标时域平均。

时域同步平均可以消除与给定频率无关的信号分量,包括噪声和无关的周期信号,提取与给定频率有关的周期信号,因此能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提高分析信噪比。

4、倒谱可以剔除回声影响;消除信号传递通道的不同带来的影响;提取功率谱图上的周期分量,例如由于调制引起的边频分量。

5、全息谱实际上是对大机组回转机械,如透平压缩机,汽轮发电机组所采

集的原始数据来进行融合的一种方法,在数据层将转子各轴承横断面的振动信息加以集成。它的特点就是充分地利用各频率分量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信息。

二、信号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各方法的特点

1、自功率谱密度函数(自谱)

自功率谱描述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反映了振动能量在各个频率上的分布情况,因此在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

?+∞

∞--=τττπd e R f S f j xx xx 2)()(

2、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互谱)

互谱不像自谱那样具有比较明显的物理意义,但它在频率域描述两个随机过程的相关性是有意义的。 ?+∞∞--=τττπd e R f S f j xy xy 2)()(

3、 频响函数

)()

()(f S f S f H xx xy =

它是被测系统的动力特性在频域内的表现形式

4、 相干函数

表示整个频段内响应和激励之间的相关性)(2f yx γ=0表示不相干,)(2f yx γ=1完全相干,即响应完全由激励引起,干扰为零。相干函数可以用来检验频响函数和互谱的测量精度和置信水平,也可以用来识别噪声的声源和非线性程度。一般认为相干值大于0.8时,频响函数的估计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2

2f S f S f S f xx yy yx yx ?=γ

5、 倒频谱分析 z=rceps(y)

倒频谱变换是频域信号的傅里叶积分变换再变换。时域信号经过傅里叶变换可转换为频率函数或功率谱密度函数,如果频谱图上呈现出复杂的周期结构而难以分辨时,对功率谱密度取对数后,再进行一次傅里叶积分变换,可以使周期结构呈便于识别的谱线形式。

6、 细化分析 czt

细化也称为带选傅里叶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对所需细化频段的信号进行频移,滤波,重采样处理,使该频段内的谱线变密

7、 三分之一倍频程谱

将全频域按几何等比级数的间隔划分,使得中心频率fc 取做带宽上、下限f1、f2的几何平均值,且带宽h =f2-f1 总是和中心频率fc 保持一常数关系,h =v×fc 。如果v 等于根号二的倒数(0.707),那么f2=2f1,则定义这样的频率带宽叫倍频程带宽;如果v 等于三倍根号二的倒数(0.236),那么h =0.236fc ,则定义这样的频率带宽为1/3倍频程带宽

8、 多相干分析

多相干分析是指利用相干函数信号间频率上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具体的说,就是利用相干函数对某些信号在特定的频段对另一信号的贡献大小进行判

断分析。

三、信号的时频域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各方法的特点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信号揭示了信号在频域的特征,它们在传统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整体变换也就是说频谱F(w)的任一频率点的值都是由时间历程f(t)在整个时域上的贡献所决定,反之,过程f(t)某一时刻的状态也是由其频谱F(w)在整个频域上的贡献所决定,因此傅里叶变换建立的只是一个域到另一个域的桥梁,并没有把时域和频域组合在一起。这对于平稳信号的分析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分平稳信号来说就无能为力了。

时频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设计时间和频率的联合函数用它同时描述信号在不同时间和频率的能量密度或强度。时间和频率的这种联合函数称为时频分布。时频分析法将时域和频域组合成一体,这就兼顾到非平稳信号的要求。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时间和频域的局域化,通过时间轴和频率轴两个坐标组成的时频平面,可以得到整体信号在局部时域内的频率组成,或者可以看出整体信号各个频带在局部时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情况。

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是,在传统傅里叶变换的框架中,把非平稳信号看成是一系列短时平稳信号的叠加,而短时性则通过时域上的加窗来实现,并通过一个平移参数来覆盖整个时域,由于它的窗函数是固定的,因此不能解决时间分辨力和频率分辨力的矛盾。

魏格纳—维尔分布:目前对于非平稳信号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核函数分解,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核函数分解也称线性时频描述。另一类为能量分布,也称时频能量密度如魏格纳—维尔分布(WVD),科恩类(Cohen)类,与短时傅里叶变换相比,时频能量密度函数具有更好的时频分辨率,但是也会产生交叉项的影响。

四、转子系统的故障机理及诊断方法

1、转子不平衡

转子的不平衡振动机理:旋转机械的转子由于受材料的质量分布、加工误差、装配因素以及运行中的冲蚀和沉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质量中心与旋转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心距。

不平衡故障的信号特征

①时域波形为近似的等幅正弦波。

②轴心轨迹为比较稳定的圆或椭圆,这是因为轴承座及基础的水平刚度与垂直刚度不同所造成。

③频谱图上转子转动频率处的振幅。

④在三维全息图中,转频的振幅椭圆较大,其他成份较小。

2、转子不对中

转子不对中包括轴承不对中和轴系不对中两类。

轴承不对中本身不引起振动,它影响轴承的载荷分布、油膜形态等运行状况。一般情况下,转子不对中都是指轴系不对中,故障原因在联轴节处。

轴系不对中故障特征:

①时域波形在基频正弦波上附加了2倍频的谐波。

②轴心轨迹图呈香蕉形或8字形。

③频谱特征:主要表现为径向2倍频、4倍频振动成份,有角度不对中时,

还伴随着以回转频率的轴向振动。

④在全息图中2、4倍频椭圆较扁,并且两者的长轴近似垂直。

3、轴弯曲振动

轴弯曲振动的机理和转子质量偏心类似,因而都要产生与质量偏心类似的旋转矢量激振力,与质心偏离不同点是轴弯曲会使轴两端产生锥形运动,因而在轴向还会产生较大的工频振动。

转轴弯曲故障的振动信号特征:(轴弯曲故障的振动信号与不平衡基本相同。)

①时域波形为近似的等幅正弦波;

②轴心轨迹为一个比较稳定的圆或偏心率较小的椭圆,由于轴弯曲常陪伴某种程度的轴瓦摩擦,故轴心轨迹有时会有摩擦的特征;

③频谱成份以转动频率为主,伴有高次谐波成份。与不平衡故障的区别在于:弯曲在轴向方面产生较大的振动。

4、动静碰摩

动静碰摩是当间隙过小时发生动静件接触再弹开,改变构件的动态刚度、转子强迫振动、碰摩自由振动和摩擦涡动运动叠加到一起,产生出复杂的、特有的振动响应频率。动静碰摩振动成分的周期性相对较弱,而非线性更为突出。

碰摩故障的振动特征:

1) 时域波形存在“削顶”现象,或振动远离平衡位置时出现高频小幅振荡。

2) 频谱上除转子工频外,还存在非常丰富的高次谐波成分(经常出现在气封摩擦时)。

3) 严重摩擦时,还会出现1/2×、l/3×、1/N×等精确的分频成分(经常出现在轴瓦磨损时)。

4) 全息谱上出现较多、较大的高频椭圆,且偏心率较大。

5) 提纯轴心轨迹(1×、2×、3×、4×合成)存在“尖角”。

5、油膜涡动

在瓦隙较大的情况下,转子常会因不平衡等原因而偏离其转动中心,致使油膜合力与载荷不能平衡,就会引起油膜涡动。系统具有负阻尼时,油膜涡动就会发展为油膜振荡。

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信号特征

(1)膜涡动的振动频率随转速变化,与转频保持f=(0.43~0.48)fn。

(2)油膜振荡的振动频率在临界转速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附近,不随转速变化。

(3)两者的振动随油温变化明显。

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振动特点

(1)油膜涡动的轴心轨迹是由基频与半速涡动频率叠加成的双椭圆,较稳定。

(2)油膜振荡是自激振荡,维持振动的能量是转轴在旋转中供应的,具有惯性效应。由于有失稳趋势,导致摩擦与碰撞,因此轴心轨迹不规则,波形幅度不稳定,相位突变。

五、齿轮的故障机理及诊断方法

1、过载荷断裂

突然过载或冲击过载,很容易在齿根处产生过载荷断裂。轮齿重复受载后,

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也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在齿根处产生疲劳断裂。另外,淬火裂纹、磨削裂纹和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在轮齿的任意部位都可能产生断裂。

2、齿面磨损或划痕

A)粘着磨损在低速、重载、高温、齿面粗糙度差、供油不足或油粘度太低等情况下,油膜易被破坏而发生粘着磨损。润滑油的粘度高,有利于防止粘着磨损的发生。

B)磨粒磨损与划痕含有杂质颗粒以及在开式齿轮传动中的外来砂粒或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磨屑,都可以产生磨粒磨损与划痕。一般齿顶、齿根问好摩擦较节圆部严重,这是因为齿轮啮合过程中节圆处为滚动接触,而齿顶、齿根为滑动接触。

C)腐蚀磨损由于润滑油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酸、碱或水等污染物与齿面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金属的腐蚀而导致齿面损伤。

D)烧伤烧伤是由于过载、超速或不充分的润滑引起的过分摩擦所产生的局部区域过热,这种温度升高足以引起变色和过时效,会使钢的几微米厚表面层重新淬火,出现白层。损伤的表面容易产生疲劳裂纹。

齿面胶合大功率软齿面或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当润滑条件不良时易产生齿面胶合(咬焊)破坏,即一齿面上的部分材料胶合到另一齿面上而在此齿面上留下坑穴,在后续的啮合传动中,这部分胶合上的多余材料很容易造成其他齿面的擦伤沟痕,形成恶性循环。

3、齿面疲劳

所谓齿面疲劳主要包括齿面点蚀与剥落。造成点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表面的交变应力引起的微观疲劳裂纹,润滑油进入裂纹后,由于啮合过程可能先封闭入口然后挤压,微观疲劳裂纹内的润滑油在高压下使裂纹扩展,结果小块金属从齿面上脱落,留下一个小坑,形成点蚀。如果表面的疲劳裂纹扩展得较深、较远或一系列小坑由于坑间材料失效而连接起来,造成大面积或大块金属脱落,这种现象则称为剥落。

4、齿面塑性变形

软齿面齿轮传递载荷过大(或在大冲击载荷下)时,易产生齿面塑性变形。在齿面间过大的摩擦力作用下,齿面接触应力会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齿面材料进入塑性状态,造成齿面金属的塑性流动,使主动轮节圆附近齿面形成凹沟,从动轮节圆附近齿面形成凸棱,从而破坏了正确的齿形。有时可在某些类型的齿轮的从动齿面上出现“飞边”,严重时挤出的金属充满顶隙,引起剧烈振动,甚至发生断裂。

1功率谱分析法

功率谱分析可确定齿轮振动信号的频率构成和振动能量在各频率成分上的分布,是一种重要的频域分析方法。

幅值谱也能进行类似的分析,但由于功率谱是幅值的平方关系,所以功率谱比幅值谱更能突出啮合频率及其谐波等线状谱成分而减少了随机振动信号引起的一些“毛刺”现象。

2边频带出现的机理是齿轮啮合频率fz的振动受到了齿轮旋转频率fr的调制而产生,边频带的形状和分布包含了丰富的齿面状况信息。边频带成分包含有丰富的齿轮故障信息,要提取边频带信息,在频谱分析时必须有足够高的频率分辨率。

齿面磨损、点蚀等表面缺陷,在啮合中不激发瞬时冲击,因而边频带的分布窄,边频带的振幅随磨损程度的增大而增高。

断齿、裂齿、大块剥落等在啮合中激发瞬时冲击的缺陷,反映到边频带中就是分布变宽,随着这类缺陷的扩大,边频带在宽度和高度上也增大。

3倒频谱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对于传感器的测点位置或信号传输途径不敏感以及对于幅值和频率调制的相位关系不敏感。这种不敏感,反而有利于监测故障信号的有无,而不看重某测点振幅的大小(可能由于传输途径而被过分放大)。

六、滚动轴承的故障机理及诊断方法

1、磨损

在滚动轴承运转中,滚动体和套圈之间均存在滑动,这些滑动会引起零件接触面的磨损。尤其在轴承中侵入金属粉末、氧化物以及其他硬质颗粒时,则形成严重的磨料磨损,使之更为加剧。

另外,由于振动和磨料的共同作用,对于处在非旋转状态的滚动轴承,会在套圈上形成与钢球节距相同的凹坑,即为摩擦腐蚀现象。

如果轴承与座孔或轴颈配合太松,在运行中引起的相对运动,又会造成轴承座孔或轴径的磨损。

2、疲劳失效

滚动体或套圈滚动表面由于接触载荷的反复作用,表层因反复的弹性变形而致冷作硬化,下层的材料应力与表层出现断层状分布,导致从表面下形成细小裂纹,随着以后的持续负荷运转,裂纹逐步发展到表面,致使材料表面的裂纹相互贯通,直至金属表层产生片状或点坑状剥落。轴承的这种失效形式称为疲劳失效。

3、表面腐蚀

轴承零件表面的腐蚀分三种类型。

a. 化学腐蚀,当水、酸等进入轴承或者使用含酸的润滑剂,都会产生这种腐蚀。

b. 电腐蚀,由于轴承表面间有较大电流通过使表面产生点蚀。

c. 微振腐蚀,为轴承套圈在机座座孔中或轴颈上的微小相对运动所至。结果使套圈表面产生红色(Fe2O3)或黑色的锈斑。轴承的腐蚀斑则是以后损坏的起点。

4、滚动轴承的塑变失效

压痕主要是由于滚动轴承受负荷后,在滚动体和滚道接触处产生塑性变形。载荷过大时会在滚道表面形成塑性变形凹坑。另外,若装配不当,也会由于过载或撞击造成表面局部凹陷。或者由于装配敲击,而在滚道上造成压痕。

5、滚动轴承的断裂失效

造成轴承零件的破断和裂纹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运行时载荷过大、转速过高、润滑不良或装配不善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也有的是由于磨削或热处理不当而导致的。

6、滚动轴承的胶合失效

滑动接触的两个表面,当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的现象称为胶合

1.有效值与峰值判别法

有效值: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有效值反映了振动的能量大小,当轴承产生异

常后,其振动必然增大。因而可以用有效值作为轴承异常的判断指标。

峰值:有效值指标对具有瞬间冲击振动的异常是不适用的。因为冲击波峰的振幅大,并且持续时间短。用有效值来表示故障特征,其特征并不明显,对于这种形态异常的故障特征,用峰值比有效值更适用。

2.峰值系数法

所谓峰值系数,是指峰值与有效值之比。用峰值系数进行诊断的最大特点,是由于它的值不受轴承尺寸、转速及负荷的影响。

正常时,滚动轴承的峰值系数约为5,当轴承有故障时,可达到几十。轴承正常、异常的判定可以很方便判别。

另外,峰值系数不受振动信号的绝对水平所左右。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即使变动,对示值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3.峭度指标法

峭度指标Cq反映振动信号中的冲击特征,对信号中的冲击特征很敏感,正常情况下其值应该在3左右,如果这个值接近4或超过4,则说明机械的运动状况中存在冲击性振动。

*当轴承出现初期故障时,有效值变化不大,但峭度指标值已经明显增加,达到数十甚至上百,非常明显。它的优势在于能提供早期的故障预报。

*当轴承故障进入晚期,由于剥落斑点充满整个滚道,峭度指标反而下降。也就是对晚期故障不适应。

4冲击脉冲法是利用轴承故障所激发的轴承元件固有频率的振动信号,经加速度传感器的共振放大、带通滤波及包络检波等信号处理,所获得的信号振幅正比于冲击力的大小。

5共振解调法也称为包络检波频谱分析法,

6频谱分析法

将低频段测得振动信号,经低通抗叠混滤波器后,进行FFT快速富里叶变换,得到频谱图。

根据滚动轴承的运动关系式计算得到各项特征频率,在频谱图中找出、观察其变化,从而判别故障的存在与部位。

7倒频谱:对于存在调频、调幅现象的信号,其功率谱上会出现周期分量或等间隔的旁瓣,利用倒谱分析方法,对功率谱上的周期分量进行再处理,找出功率谱上不易发现的问题。

七、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基本组成

传感器、前置处理器、信号调频模块、数据采集器、现场检测机柜

八、简述智能诊断方法的特点

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基于模糊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基于图论的模型推理方法等

1、基于模糊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模糊诊断中,各种故障征兆和故障成因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但表现在故障与征兆之间并非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故障征兆信息的随机性、模糊性加上某些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故障形式复杂多样性。这种模糊性和随机性往往不能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描述,然而用模糊逻辑、模糊诊断矩阵等模糊理论来分析其故障与现象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是可行的,从模糊数学的角度看,故障诊断是一个模糊推理问题。因而基于模糊的诊

断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从故障诊断的过程来讲,故障诊断实质上也是一类模式分类问题,而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一种自适应的模式识别技术,非常适合用于建立大型复杂系统的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神经网络通过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来建立故障类型和故障原因之间复杂的映射关系。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数据处理能力,其分类方式通过网络学习来确定系统参数和结构来完成训练过程。

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模糊和神经网络的有效结合成为了智能化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两者相融合的趋势。该方法将神经网络的自学习优点与模糊数学的模糊推理方法有效结合,解决了故障诊断中模糊规则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模糊理论模拟人的控制能力和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确定了模糊规则和模糊隶属度,建立故障诊断的模型。

4、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为故障诊断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系统应用于故障诊断技术是指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故障信息知识,设计出的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智能诊断。专家系统可以解决一类难以用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的系统故障诊断问题。传统的专家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全局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解释部分、人机接口几个模块。

5、基于遗传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学机理的迭代自适应概率性方法。通过繁殖、交叉、变异等操作逐代进化,最终搜索获得问题的满意解。它的推算过程是通过并行计算来不断接近最优解以达到全局最优。遗传算法应用于故障诊断从目前来看,一种是直接应用于故障诊断之中,主要用于提取特征向量,为诊断的后续处理准备;另外,研究得较多就是将其与其他的诊断方法相结合应用。

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方法SVM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机器学习算法,根据统计学习和结构最小化原则,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掌握样本的特征,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从这个角度讲,支持向量机可看做是类似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机器。

九、简述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当代前沿科学的融合是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当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是传感器的精密化、多维化,诊断理论、诊断模型的多元化,诊断技术的智能化,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反方面:(1)与当代最新传感技术有其实激光测量技术的融合。近年来,激光技术已从军事、医疗。机械加工等领域深入发展到振动测量和设备故障诊断中,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与旋转机械对中等方面。(2)与最新信号处理方法相融合。随着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在设备故障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传统的基于快速弗利叶变换的信号分析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3)与非吸纳性原理和方法的融合。机械设备在发生故障时,其行为往往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如能旋转机械的转自在不平衡外力的作用下表现出的非线性振动。随着混沌与分型几何方法的日趋完善,这类问题必将得到进一步解决。(4)与多元传感技术的融合。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故障诊断时,可采用多个传感器同时对设备的各个位置进行监测,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如人工神经网络系统。(5)与现代智能方法融合。现代智能技术包括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进化

计算等。现代智能方法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最终目标。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汇总

电气故障诊断 一、电气设备的状态及检测技术 1、电气设备的状态 (1)正常状态:设备具备其应有的功能,没有缺陷或缺陷不明显,缺陷严重程度仍处于容限范围内。 (2)异常状态:缺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性能恶化,但仍能维持工作。(3)故障状态:缺陷发展到使设备性能和功能都有所丧失的程度。 (4)事故状态:功能完全丧失,无法进行工作状态。 2、电气设备的状态检测 (1)判断设备所处的状态; (2)根据其状态决定对待的方式。 二、电气设备的现代检测技术 1、现代故障诊断技术的构成: (1)故障诊断机理的研究:(理化原因等) (2)故障诊断信息学的研究:(数据采集与分析) (3)诊断逻辑和数学原理方面的研究:(诊断与决策) 2、现代故障诊断四项技术: (1)检测技术(采集信号、参数) (2)信号处理技术(提取状态信息) (3)识别技术(分析、判断) (4)预测技术(决策和预测) 3、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的关系 (1)工况监测:对反映设备或系统工作状态的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实时掌握设备基本工作状态。 (2)状态监测:又称简易诊断,通过监测结果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对比,仅对设备运行状态作出正常、异常或故障的判断,而对故障的性质、严重程度等不予或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诊断。

4、故障诊断的成功因素 (1)故障信息源 (2)诊断方法 5、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当代前沿科技相融合) (1)人工智能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 (2)前沿数学:小波分析、模糊数学、分析几何等; (3)信息融合技术:证据理论等。 6、故障诊断的关注点 (1)故障阶段:尚未发展造成事故的阶段; (2)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3)作用阶段:继电保护动作之前。 三、电气设备的传统检测技术 如果把有故障的电气设备比作病人,电工就好比医生。由中医诊断学的经典四诊(望、闻、问、切),结合电气设备故障的特殊性和诊断电气故障的成功经验,电气设备的检测技术归纳为“六诊”要诀,另外引申出电气设备诊断特殊性的“九法”、“三先后”要诀。 “六诊”、“九法”、“三先后”是行之有效的电气设备诊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事物往往是千变万化的和千差万别的,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是五花八门,“六诊”、“九法”、“三先后”电气故障诊断要诀,只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记不能死搬硬套。检修人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一)“六诊”检测法 “六诊”------口问、眼看、耳听、鼻闻、手模、表测六种诊断方法,简单地讲就是通过“问、看、听、闻、摸、测”来发现电气设备的异常情况,从而找出故障原因和故障所在的部位。前“五诊”是凭借人的感官对电气设备故障进行有的放矢的诊断,称为感官诊断,又称直观检查法。同样,由于个人的技术经验差异,诊断结果也有所不同。可以采用“多人会诊法”求得正确结论。“表测”即应用电气仪表测量某些电气参数的大小,经过与正常数值对比,来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 (1)口问 当一台设备的电气系统发生故障后,检修人员首先要了解详细的“病情”。即向设备操作人员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的病历和故障发生的全过程。 如果故障发生在有关操作期间或之后,还应询问当时的操作内容以及方法、步骤。总的来讲,了解情况要尽可能详细和真实,这些往往是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的关键。 例如:当维修人员巡查时,操作人员反应前处理一台打水离心泵不能启动,需要及时处理。这时维修人就要询问,水罐是否有水,上班和本班是否曾经运行,具体使用情况,是否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还是未运行就不能开启。还要询问故障历史等等。了解具体情况后,到现场进行处理就会有条理,轻松解决问题。 (2)眼看 1)看现场 根据所问到的情况,仔细查看设备外部状况或运行工况。如设备的外形、颜色有无异常,熔丝有无熔断:电气回路有无烧伤、烧焦、开路、短路,机械部分有无损坏以及开关、刀闸、按钮插接线所处位置是否正确,改过的接线有无错误,更换的元件是否相符等:还要观察信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1-18节全)

机械设计概述 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 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边界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由于边界膜较薄,不能完全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摩擦系数较大,仍有局部磨损产生。混合摩擦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边界润滑和液体润滑,摩擦系数比边界润滑小,但会有磨损发生。 2.2磨损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即跑合摩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跑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由快变慢;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缓慢,磨损率稳定;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及磨损率都急剧增大。 2.3 按磨损机理的不同,磨损有哪几种类型? 答:磨损的分类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点蚀、腐蚀磨损。 2.4 哪种磨损对传动件来说是有益的?为什么? 答:跑合磨损是有益的磨损,因为经跑合磨损后,磨损速度减慢,可改善工作表面的性质,提高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2.5如何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答:选润滑剂时应根据工作载荷、运动速度、工作温度及其它工作条件选择。 当载荷大时,选粘度大的润滑油,如有较大的冲击时选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高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高速高温时可选气体润滑剂;低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低速重载时可选润滑脂;多尘条件选润滑脂,多水时选耐水润滑脂。 2.6润滑油的润滑方法有哪些? 答:油润滑的润滑方法有分散润滑法和集中润滑法。集中润滑法是连续润滑,可实现压力润滑。分散润滑法可以是间断的或连续的。间断润滑有人工定时润滑、手动油杯润滑、油芯油杯润滑、针阀油杯润滑、带油润滑、油浴及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零润滑等几种。 2.7接触式密封中常用的密封件有哪些? 答:接触式密封常用的密封件有O形密封圈,J形、U形、V形、Y形、L形密封圈,以 2.8非接触式密封是如何实现密封的? 答:非接触式密封有曲路密封和隙缝密封,它是靠隙缝中的润滑脂实现密封的。

常用简易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常用简易的设备故障诊 断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常用简易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常用的简易状态监测方法主要有听诊法、触测法和观察法等。 1、听诊法 设备正常运转时,伴随发生的声响总是具有一定的音律和节奏。只要熟悉和掌握这些正常的音律和节奏,通过人的听觉功能就能对比出设备是否出现了重、杂、怪、乱的异常噪声,判断设备内部出现的松动、撞击、不平衡等隐患。用手锤敲打零件,听其是否发生破裂杂声,可判断有无裂纹产生,用听诊法对滚动轴承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常用工具是木柄螺丝刀,也可以使用外径为φ20mm左右的硬塑料管。 (1)滚动轴承正常工作状态的声响特点 滚动轴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运转平稳、轻快、无停滞现象,发出的声响和谐而无杂音,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哗哗”声,或者较低的“轰轰”声。噪声的强度不大。异常声响所反映的轴承故障锥入度大一点的新润滑脂。 (2)轴承在连续的“哗哗”声中发出均匀的周期性的“嗬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出现伤痕、沟槽、锈蚀斑而引起的。声响的周期与轴承的转速成正比。应对轴承进行更换。 (3)轴承发出不连续的“梗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保持架或者内外圈破裂而引起的。必须立即停机更换轴承。 (4)轴承发出不规律、不均匀“嚓嚓”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内落入铁屑、砂粒等杂质而引起的。声响强度较小,与转速没有联系。应对轴承进行清洗,重新加脂或换油。

(5)轴承发出连续而不规则的“沙沙”声。这种声音一般与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者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过松有关系,声响强度较大。应对轴承的配合关系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6)轴承发出连续刺耳啸叫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润滑不良,缺油造成了干摩擦,或者滚动体局部接触过紧,如内外圈滚道偏斜,轴承内外圈配合过紧等情况而引起的。应及时对轴承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对症处理。 电子听诊器是一种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它将设备振动状况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工人用耳机监听运行设备的振动声响,以实现对声音的定性测量。通过测量同一测点、不同时期、相同转速、相同工况下的信号,并进行对比,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当耳机出现清脆尖细的噪声时,说明振动频率较高,一般是尺寸相对较小的、强度相对较高的零件发生局部缺陷或微小裂纹。当耳机传出混浊低沉的噪声时,说明振动频率较低,一般是尺寸相对较大的、强度相对较低的零件发生较大的裂纹或缺陷。当耳机传出的噪声比平时增强时,说明故障正在发展,声音越大,故障越严重。当耳机传出的噪声是杂乱无规律地间歇出现时,说明有零件或部件发生了松动。 2、触测法 用人手的触觉可以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动及间隙的变化情况。人手上的神经纤维对温度比较敏感,可以比较准确地分辨出80℃以内的温度。当机件温度在0℃左右时,手感冰凉,若触摸时间较长会产生刺骨痛感。10℃左右时,手感较凉,但一般能忍受。20℃左右时,手感稍凉,随着接触时间延长,手感渐温。30℃左右时,手感微温,有舒适感。40℃左右时,手感较热,有微烫感觉。50℃左右时,手感较烫,若用掌心按的时间较长,会有汗感。60℃左右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课后复习资料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第二版张建)课后答案 第一章 1、故障诊断的基础是建立在能量耗散的原理上的。 2、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课按不同观点来分类,目前流行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的难易程度分类,可分为简易诊断法和精密诊断法;二是按机械故障诊断的测试手段来分类,主要分为直接观察法、振动噪声测定法、无损检测法、磨损残余物测定法、机器性能参数测定法。 3、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盆浴曲线是指什么? 答:指设备维修工程中根据统计得出一般机械设备劣化进程的规律曲线(曲线的形状类似浴盆的剖面线) 4、机械故障诊断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答:(1)运行状态的检测根据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信息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设备故障的苗头。 (2)设备运行状态的趋势预报在状态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设备 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其目的是为了预知设备劣化的速度,以便生 产安排和维修计划提前做好准备。 (3)故障类型、程度、部位、原因的确定最重要的是设备类型的确定,它是在状态检测的基础上,确定当机器已经处于异常状态时所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最后诊断决策提供依据。 5、请叙述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的意义? 答:设备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可以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系统设备的运行,减少经济损失,还可以减少某些关键机床设备因故障存在而导致加工质量降低,保证整个机器产品质量。 6、劣化曲线沿横、纵轴分别分成的三个区间分别是什么,代表什么意义? 答:横轴包括1、磨合期 2、正常使用期 3、耗损期纵轴包括1、绿区(故障率最低,表示机器处于良好状态)2、黄区(故障率有抬高的趋势,表示机器

【实验设计论文】机械类专业机械故障诊断实验设计与教学

【实验设汁论文】机械类专业机械故障诊断实验设计与教学 [摘要]综合实验有助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肖。文章从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槪念出发,介绍了旋转机械典型故障、检测手段、工况模拟及信号处理方法、如何构建故障诊断综合实验等内容。以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为例,设汁了实验台, 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心轨迹的诊断方法,设计了对比实验方案,为机械类专业故障诊断综合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机械专业;故障诊断:实验设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新工科"[1]浪潮正席卷高校工科教育。"新工科"背景下,髙校工科专业综合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工科专业特别是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课程设汁、强化训练及综合实验。尤英是综合实验在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越发得到重视。综合实验通常是指而向某专业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训练的独立设课的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占2学分。综合实验[2]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要求教师能设计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专业实验。大型机械故障复杂多样,诊断手段也很灵活,因此机械故障诊断实验是一项可以训练学生机械动力学、测试技术和讣算机编程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一、机械故障诊断实验设汁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3 ]是通过测取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的状态信息并结合诊断对象的历史状态对所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左量识别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实时运行参数及工作状况,推断设备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故障,从而确龙必要对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从龙义可以看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涉及传感器、信号处理、故障诊断或趋势预测等多方而知识,通常需要借助汁算机程序实现诊断或预测。就目前应用来看,故障诊断技术在各类旋转机械中应用最为广泛。设计机械故障诊断实验时,可以旋转机械为对象,针对功能部件如轴承、齿轮、轴等设置故障,典型故障有:(1)轴承故障:内圈、外圈、滚动体的划伤、磨损、点蚀、裂纹等;(2)齿轮故障:断齿、齿根裂纹、齿而点蚀、磨损等;(3)轴故障:不平衡、不对中、弯曲、碰摩、轴上零件松脱等。在设计故障检测手段时,可通过振动、温度、电流和油液等信息的分析处理,获得可以反映故障的有效特征,如振动特征频率等,由此诊断故障发生的部件及故障的类型。实验设计时,对载荷、速度等可以进行多样化模拟,从而实现系统的上载、变载、恒速、变速等,不同的工况作用于故障机械系统,可激发出包含诊断特征的有效信息。以基于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实验为例,振动信号处理方法有时间域、频率域和时间-频率域。时间域分析有基本波形分析和相关分析,频率域分析有快速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包络解调谱等,时间?频率域分析有短时

(企业诊断)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最全版

(企业诊断)设备故障诊断 与维修

《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学习提纲 第壹章绪论 掌握设备故障诊断的意义、目的、任务及其发展概况,熟悉设备故障诊断的概念、意义和目的,熟悉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任务,了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1、设备诊断技术、修复技术和润滑技术已列为我国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三项基 础技术。 2、设备故障诊断是指在设备运行中或在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判定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且预测、预报设备未来的状态,从而找出对策的壹门技术。 3、设备故障诊断既要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又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是监视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正常;预测和诊断设备的故障且消除故障;指导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5、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感性阶段→量化阶段→诊断阶段(故障诊断技术真正作为壹门学科)→人工智能和网络化阶段(发展方向)。 第二章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 了解设备故障诊断的壹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明确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目标——状态维修。要求掌握设备和设备故障的基本概念,全面、深入了解设备故障的概念、原因、机理、类型、模式、特性、分析及管理;了解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分类;熟知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和状态维修,认识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状态维修的“因果”关系。 1、从系统论的观点,设备是由有限个“元素”,通过元素之间的“联系”,按照壹定的规律聚合而构成的。 2、设备的故障,是指系统的构造处于不正常状态,且可导致设备相应的功能失调,致使设 备相应行为(输出)超过允许范围,这种不正常状态称为故障状态。

3、理解故障原因、故障机理、故障模式、故障分析等概念。设备故障具有层次性、传播性、 放射性、相关性、延时性、不确定性等基本特性。 4、对故障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不同的故障性质,从而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 5、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故障的智能诊断方法和故障诊断的 数学方法。 6、设备故障诊断的分类根据诊断对象、诊断参数、诊断的目的和要求、诊断方法的完善程 度等不同能够有各种分类方法。 7、我国的维修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已从早期的事后维修和实施多年的定期 预防维修开始进入现代的预知性的视情(状态)维修。 8、实施设备状态维修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设备故障诊断的技术基础 掌握设备故障诊断特别是振动诊断的技术基础,要求熟悉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内容,掌握设备故障信息获取和检测方法的框架知识,了解设备故障常用的三种评定标准及相对判断标准的制定方法,熟悉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处理。掌握傅里叶变换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分析诊断和故障预测三个方面。其具体实施过程 为信息采集、信号处理、状态识别、诊断决策。 2、设备故障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直接观测法、参数测定法、磨损残渣测定法及设备性能 指标的测定。 3、设备故障的检测方法包括振动和噪声的故障检测、材料裂纹及缺陷损伤的故障检测、 设备零部件材料的磨损及腐蚀故障检测及工艺参数变化引起的故障检测。 4、设备故障的评定标准常用的有三种判断标准,即绝对判断标准、相对判断标准以及类 比判断标准。可用平均法制定相对判断标准。

机械故障诊断考试试

机械故障诊断考试--题库 (部分内容可变为填空题) 第一章: 1、试分析一般机械设备的劣化进程。 答:1)早期故障期 阶段特点:开始故障率高,随着运转时间的增加,故障率很快减小,且恒定。 早期故障率高的原因在于:设计疏忽,制造、安装的缺陷,操作使用差错。 2)偶发故障期 阶段特点:故障率恒定且最低,为产品的最佳工作期。 故障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操作失误或其它意外原因。 3)耗损故障期 阶段特点:故障率再度快速上升。 故障原因:零件的正常磨损、化学腐蚀、物理性质变化以及材料的疲劳等老化过程。 2、根据机械故障诊断测试手段的不同,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答:1′直接观察法-传统的直接观察法如“听、摸、看、闻”是最早的诊断方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在一些情况下仍然十分有效。 2′振动噪声测定法-机械设备在动态下(包括正常和异常状态)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振动和噪声的强弱及其包含的主要频率成分和故障的类型、程度、部位和原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3′无损检验-无损检验是一种从材料和产品的无损检验技术中发展起来的方法 4′磨损残余物测定法(污染诊断法 5′机器性能参数测定法-机器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显示机器主要功能的

一些数据 3、设备维修制度有哪几种?试对各种制度进行简要说明。 答:1o事后维修 特点是“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现仍用于大批量的非重要设备。 2o预防维修(定期维修) 在规定时间基础上执行的周期性维修 3o预知维修 在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劣化的程度决定维修时间和规 模。预知维修既避免了“过剩维修”,又防止了“维修不足”;既减少了 材料消耗和维修工作量,又避免了因修理不当而引起的人为故障,从而 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有效性。 第二章: 1、什么是故障机理? 答:机械故障的内因,即导致故障的物理、化学或机械过程,称为故障机理。 2、什么是机械的可靠性?机械可靠性的数量指标有哪两个?他们之间互为什么关系? 答:1 机械的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时间:产品应达到的工作期限。用时间或相当于时间的指标来表示,如运转次数、行驶里程等。 2 机械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1o可靠度 即机械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用R(t)表示。 2o故障概率 机械产品发生故障的概率称为不可靠度,又称故障概率,用F(t)表示。两者是对立事件,R(t)+F(t)=1 3、常见的磨损机理有哪些? 答:1o粘着磨损 2o磨粒磨损 接触面之间存在硬质粒子,或摩擦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大得多时产生的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 3o表面疲劳磨损 两接触面作滚动摩擦或滚动、滑动复合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应力的作用下,使材料表面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 4o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剥落的现象。 4、常见的断裂机理有哪些? 答:1 疲劳断裂 机件的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在重复以及交变载荷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断裂的现象。常见于轴、齿轮、弹簧等。

机械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

机械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 一、实验教学系统简介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具有保障生产正常进行,防止突发事故,节约维修费用等特点,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和课程。 然而,目前的“机械故障诊断”教学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将机械系统的故障机理、故障类型和相应的故障诊断方法灌输给学生,因为没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相结合起来,很多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相关的故障诊断方法,因而更谈不上将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 实际上可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使用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的同时理解消化相关的理论方法。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但是,这些故障诊断系统除传感器和信号调理器之外,还需多种、多台测试仪器,以及个人计算机及其外设等,这使得整个诊断系统不但体积、重量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最主要的是这些机械故障诊断系统都是针对企业开发的,不适合用于教学,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能适用于教学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 本项目开发一套用于教学的机械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所有的测量仪器主要功能可由数据采集、数据测试和分析、结果输出显示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完全可由基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来完成。 本系统充分利用虚拟仪器的“软件集成测试”功能,将多种测试仪器功能、多种故障诊断方法集成于一个“诊断功能软件库”中,使得学生能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机械系统的故障机理和故障诊断方法。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自己修改、补充程序,使得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 二、实验教学系统功能

(完整版)《设备故障诊断-沈庆根》知识点汇总

1.1.设备故障诊断的含义 设备故障诊断是指应用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和诊断理论方法,对运行中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理、原因、部位和故障程度进行识别和诊断,并且根据诊断结论,确定设备的维修方案和防范措施。 1.2.设备故障诊断的过程 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故障诊断→诊断决策→故障防治与控制 1.3.设备故障诊断的特性 多样性、层次性、多因素相关性、延时性、不确定性 1.4.三种维修制度 事后维修(故障维修)、定期维修(计划维修)、状态监测维修(预知性维修) 1.5设备故障的类型有哪些 ①结构损伤性故障(裂纹、磨损、腐蚀、变形、断裂、剥落和烧伤) ②运动状态劣化性故障(机械位置不良、刚性不足、摩擦、流体激振、非线性的谐波共振) 1.6设备故障诊断的功能 ①不停机不拆卸的状态下检测 ②可预测设备的可靠性程度 ③确定故障来源,提出整改措施 1.7.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和方法 振动信号监测诊断技术(普遍性、信息量丰富、易处理与分析) 声信号监测诊断技术(声音监听法、频谱分析法、声强法) 温度信号监测诊断技术 润滑油的分析诊断技术 其他无损检测诊断技术 1.8.设备故障状态的识别方法 信息比较诊断法、参数变化诊断法、模拟试验诊断法、函数诊断法、故障树分析诊断法、模糊诊断法、神经网络诊断法、专家系统 2.1信号的含义和分类 信号是表征客观事物状态或行为信息的载体 分类:确定性信号与非确定性信号;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时限与频限信号 2.2.信号时域分解 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 脉冲分量 实部分量和虚部分量 正交函数分量 2.3.信号的时域统计 均值 均方值 方差

2.4.时域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 2.5.频谱分析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对振动的信号进行分解,并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进而在频率域中对信号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称为频谱分析 2.6.振动监测的基本参数振幅、频率、相位 2.7.旋转机械常用的振动信号处理图形 轴心轨迹:轴颈中心相对于轴承座在轴线垂直平面内的运动轨迹 转子振型:转子轴线上各点的振动位移所连成的一条空间曲线 轴颈涡动中心位置:在滑动轴承中,轴颈中心在激扰力作用下是绕着某一中心点运动的 波特图:描述转子振幅和相位随转速变化的关系曲线,纵坐标为振幅和相位,横坐标为转子的转速或转速频率 极坐标图:把转子的振幅与相位随转速的变化关系用极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直观,方便,清晰,抗干扰) 三维坐标图(级联图、瀑布图):随转速上升,机械振动的基础幅指上升 阶比谱分析:将频谱图上横坐标的每个频率值除以某个参考频率值(读数清晰、周期采样、精度高) 3.1旋转机械的故障类型有哪些 ①转自不平衡②转子不对中③滑动轴承故障④转子摩擦⑤浮动环密封故障 3.2转子不平衡的概念 转子受材料质量、加工、装配以及运行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中心和旋转中心线中间存在一定量的偏心距,使得转子在工作时形成周期性的离心力干扰,在轴承上产生动载荷,从而引起机器振动的现象 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大小 3.3转子不平衡振动的故障特征 ①不平衡故障主要引起转子或轴承径向振动,在转子径向测点上得到的频谱图,转速频率成分具有突出的峰值 ②单纯的不平衡振动,转速频率的高次谐波幅值很低,因此在时域上的波形是一个正弦波 ③转子的轴心轨迹形状基本上为一个圆或者椭圆,这意味着置于转轴同一截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探头,其信号相位差接近90° ④转子的进动方向为同步正进动 ⑤除了悬臂转子外,对于普通两端支撑的转子,不平衡在轴向上的振幅一般不明显 ⑥转子振幅对转速变化很敏感,转速下降,振幅将明显下降 3.4转子不平衡振动的原因 ①固有质量不平衡(设计错误、材料缺陷、加工与装配误差、动平衡方法不正确) ②转子运行中的不平衡(转子弯曲、转子平衡状态破坏) 3.5怎样区别转子弯曲不平衡和质量不平衡 ①振幅随转速的变化:质量不平衡与转速之间按照固定的关系式变化,弯曲的没有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谢祺 机0801-1 20080534 【摘要】:机械设备的检测诊断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设备诊断的基本方法、内容和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对我国机械设备诊断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该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机械设备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越来越复杂,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与其有关的费用越来越高,机器运行中发生的任何故障或失效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通过对设备工况进行检测,对故障发展趋势进行早期诊断,找出故障原因,采取措施避免设备的突然损坏,使之安全经济地运转,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机械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机械设备故障监测诊断的内容、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历史 早在60年代末,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就创立美国机械故障预防MFPG(Machinery Fault Prevention Group),英国成立了机械保健中心(UK,Machineral Health Monitoring Center)。由于诊断技术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得到迅速发展。但各个工程领域对故障诊断的敏感程度和需求迫切性并不相同。例如一台机械设备因故障停机检修并不导致全厂生产过程停顿,或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它对故障诊断的需求性就不那么迫切。反之,就非要有故障诊断技术不可。目前监视诊断技术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系统或与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的关键设备。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几十年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从诊断技术的各分支技术来看,美国占有领先地位。美国的一些公司,如 Bently,HP等,他们的监测产品基本上代表了当今诊断技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具有完善的监测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诊断功能,在宇宙、军事、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美国西屋公司的三套人工智能诊断软件(汽轮机TurbinAID,发电机GenAID,水化学ChemAID)对其所产机组的安全运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有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究的用于内燃电力机车故障排除的专家系统DELTA;美国NASA研制的用于动力系统诊断的专家系统;Delio Products公司研制的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噪声原因诊断的专家系统ENGING COOLING ADCISOR等。近年来,由于微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迅速发展,基于便携机的在线、离线监测与诊断系统日益普及,如美国生产的M6000系列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英国于70年代初成立了机器保健与状态监测协会,到了80年代初在发展和推广设备诊断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创立的沃森工业维修公司和斯旺西大学的摩擦磨损研究中心在诊断技术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英国原子能研究机构在核发电方面,利用噪声分析对炉体进行监测,以及对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得无损检测等,起到了英国故障

机械故障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机械故障诊断学作业简答题部分 1.简述通常故障诊断中的一般过程? 机械设备状态信号的特征的获取;故障特征的提取;故障诊断;维修决策的形成 2.简述设备故障的基本特性。 3.什么是轴颈涡动力?并用图示说明轴颈涡动力的形成。 4.简述设备故障的基本特性。 5.简述突发性故障的特点。 不能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预测到的,以及事先并无明显征兆亦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振动值突然升高,然后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矢量域某一时刻发生突变,然后稳定。 6.请详细分析一下,转子不对中的故障特征有哪些? 1.故障的特征频率为基频的2倍; 2.由不对中故障产生的对转子的激励力随转速增大而增大。 3.激励力与不对中量成正比,随不对中量的增加,激励力呈线性增大。 7.请详细分析防止轴承发生油膜振荡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改进转子设计,尽量提高转子的第一阶临界转速; 改进轴承型式、轴瓦与轴颈配合的径向间隙、承载能力、长径比和润滑油粘度等因素,使失稳转速尽量提高。 8.设备维修制度有哪几种?试对各种制度进行简要说明。 1o事后维修 特点是“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现仍用于大批量的非重要设备。 2o预防维修(定期维修) 在规定时间基础上执行的周期性维修,对于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充分发挥设备的完好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3o预知维修 在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劣化的程度决定维修时间和规模。预知维修既避免了“过剩维修”,又防止了“维修不足”;既减少了材料消耗和维修工作量,又避免了因修理不当而引起的人为故障,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有效性。 9.监测与诊断系统应具备有哪些工作目标?监测与诊断系统的一般工作过程与步骤是怎

机械故障诊断

工件位置检测方法 02010220 苏冠明工件位置的测定分为接触性和非接触性的测量方法两种。老师所要求的是非接触式的检测位置。非接触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中的电涡流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中的磁阻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光电式传感器,特殊传感器中的微波传感器均为非接触式传感器。 各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具体为 一电涡流式传感器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漩涡状的感应电流,此现象叫电涡流效应。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对位移、厚度、表而温度、速度、应力及材料损伤等进行非接触式连续测量,另外还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和频率响应宽等特点,应用极其广泛。 如图所示为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在软磁材料制成的输入轴上加工一键槽,在距输入表面4I处设置电涡流传感器,输入轴与被测旋转轴相连。当被测旋转轴转动时,输出轴的距离发生(吨tAd)的变化。由于电涡流效应,这种变化将导致振荡回路的品质因数变化,使传感器线圈电感随AJ的变化也发生变化,它将直接影响振荡器的电压幅值和振荡频率。出此,随着输入轴的旋转,从振荡器输出的信号中包含有与转数成正比的脉冲频率信号。该信号由检波器检出电压幅值的变化量,然后经整形电路输出脉冲频率信号,该信号经电路处理便可得到被测转速。 这种转速传感器可实现非接触式测量,抗污染能力很强,可安装在旋转轴附近长期对被测转速进行监视。最高测量转速可达600 000r/min。 二霍尔式传感器 霍尔式传感器也是一种磁电式传感器,它是利用霍尔元件基于霍尔效府原理而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动势输出的一种传感器。由于霍尔元件在静止状态下具有感受磁场的独特能力,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休积小、噪声小、频率范围宽(从直流到微波)、动态范围大(输出电势变化范围可达1000:1)以及寿命长等特点,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常用简易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常用简易的设备故障诊断 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用简易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常用的简易状态监测方法主要有听诊法、触测法和观察法等。 1、听诊法 设备正常运转时,伴随发生的声响总是具有一定的音律和节奏。只要熟悉和掌握这些正常的音律和节奏,通过人的听觉功能就能对比出设备是否出现了重、杂、怪、乱的异常噪声,判断设备内部出现的松动、撞击、不平衡等隐患。用手锤敲打零件,听其是否发生破裂杂声,可判断有无裂纹产生,用听诊法对滚动轴承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常用工具是木柄螺丝刀,也可以使用外径为φ20mm左右的硬塑料管。 (1)滚动轴承正常工作状态的声响特点 滚动轴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运转平稳、轻快、无停滞现象,发出的声响和谐而无杂音,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哗哗”声,或者较低的“轰轰”声。噪声的强度不大。异常声响所反映的轴承故障锥入度大一点的新润滑脂。 (2)轴承在连续的“哗哗”声中发出均匀的周期性的“嗬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出现伤痕、沟槽、锈蚀斑而引起的。声响的周期与轴承的转速成正比。应对轴承进行更换。 (3)轴承发出不连续的“梗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保持架或者内外圈破裂而引起的。必须立即停机更换轴承。 (4)轴承发出不规律、不均匀“嚓嚓”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内落入铁屑、砂粒等杂质而引起的。声响强度较小,与转速没有联系。应对轴承进行清洗,重新加脂或换油。

(5)轴承发出连续而不规则的“沙沙”声。这种声音一般与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者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过松有关系,声响强度较大。应对轴承的配合关系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6)轴承发出连续刺耳啸叫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润滑不良,缺油造成了干摩擦,或者滚动体局部接触过紧,如内外圈滚道偏斜,轴承内外圈配合过紧等情况而引起的。应及时对轴承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对症处理。 电子听诊器是一种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它将设备振动状况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工人用耳机监听运行设备的振动声响,以实现对声音的定性测量。通过测量同一测点、不同时期、相同转速、相同工况下的信号,并进行对比,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当耳机出现清脆尖细的噪声时,说明振动频率较高,一般是尺寸相对较小的、强度相对较高的零件发生局部缺陷或微小裂纹。当耳机传出混浊低沉的噪声时,说明振动频率较低,一般是尺寸相对较大的、强度相对较低的零件发生较大的裂纹或缺陷。当耳机传出的噪声比平时增强时,说明故障正在发展,声音越大,故障越严重。当耳机传出的噪声是杂乱无规律地间歇出现时,说明有零件或部件发生了松动。 2、触测法 用人手的触觉可以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动及间隙的变化情况。人手上的神经纤维对温度比较敏感,可以比较准确地分辨出80℃以内的温度。当机件温度在0℃左右时,手感冰凉,若触摸时间较长会产生刺骨痛感。10℃左右时,手感较凉,但一般能忍受。20℃左右时,手感稍凉,随着接触时间延长,手感渐温。30℃左右时,手感微温,有舒适感。40℃左右时,手感较热,有微烫感觉。50℃左右时,手感较烫,若用掌心按的时间较长,会有汗感。60℃左右

机械故障诊断综述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 机械故障诊断综述 Survey on Faults Diagnosis of Machine 赵宏伟1,2,张清华1,夏路易2,邵龙秋1(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广东 茂名525000;2太原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摘要:本文较系统的介绍了故障诊断的基本过程、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故障诊断方法做了详细、系统的论述,并进一步对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故障诊断;诊断原理;维修制度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cess and principle of fault diagnosis are introduced. On that basis, the main method of fault diagnosis isintroduc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n technique of faults diagnosis is looked forward. Key Words: Faults Diagnosis; Diagnosis Principle; maintenance 1 引言 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电子技术飞跃发展,促使工业生产向现代化、机器设备向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应用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潜伏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即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将是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孕育而出。这门新技术也是一门以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电子技术、机电设备失效学为基础的新兴学科。它的宗旨就是运用当代一切科技的新成就发现设备的隐患,以期对设备事故防患于未然。如今它已是现代化设备维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了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 设备维修制度 目前,与故障诊断技术紧密相关的设备维修制度共有三种: (1)事后维修制度(POM):这是一种早期的维修制度。主要特点是“不坏不修,坏了再修。”这种维修制度对发生事故难以预料,并往往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既不安全且又延长了检修时间。 (2)预防维修制度(PM):又称以时间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TBM)或计划维修制度。这是一种静态维修制度,主要特点是当设备运行达到计划规定的时间或吨公里时便进行强制维修。它比前一种维修制度大大前进了一步,对于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种维修制度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过剩维修和失修的问题。以滚动轴承为例,同一型号的滚动轴承,其实际的使用寿命有时相差达数十倍。在预防维修制度行监测与诊断故障的方法,具体包括声音监听法、频谱分析法和声强法。 温度信号监测诊断技术包括物体温度的直接测量和热红外分析技术。实际工业中不恰当的温度变化往往意味着热故障的发生。从被测设备的某一部分的温 130

补充的《机械故障诊断》课程复习思考题资料

《机械故障诊断》课程复习思考题 (2013级硕士研究生) 第七部分之磁粉检测与涡流检测思考题 1.磁粉检测的原理 原理:铁磁性材料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符号为MT),又称磁粉检验或磁粉探伤。 2.磁粉检测的过程 磁粉检测由预处理、磁化、施加磁粉、观察、记录以及后处理 3.磁粉检测优点及局限性 优点:显示直观、检测灵敏高、应用范围广、工艺简单、费用低廉。 局限性:只能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只能用于检查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4.磁粉检测方法的基础 磁粉检测方法的基础是缺陷处产生的漏磁场与外加磁粉的磁相互作用,即通过磁粉的聚集显示被外加磁场磁化的工作表面上出现的漏磁场. 5.影响漏磁场的主要因素 1.外加磁场的影响 2.工件材料及状态的影响 3.缺陷位置和形状的影响 4.被检表面的覆盖层 6.施加磁粉的方法 1.干法 2.湿法 7.检测方法 1.连续法 2.剩磁法 8.什么是连续法和剩磁法 (1)连续法连续法又称附件磁场法或现磁法,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进行磁粉探伤。对工件的观察和评价可在外磁场作用下进行,也可在中断磁场后进行。 (2)剩磁法剩磁法是先将工件进行磁化,然后在工件上浇磁悬液,待磁粉聚集后再进行观察。这是利用材料剩余磁性进行检测的方法,故称为剩磁法。 9.磁粉检测设备分类

分为固定式、移动式、便携式 10.什么是涡流? 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当此交变磁场相对导体运动时,导体中会感应出蜗状流动的电流。 11.涡流检测原理 原理:将载有交变或脉冲电流的试验线圈靠近导电工件时,在工件表面内电磁感应产生涡电流,而感生的涡电流又产生磁场,反作用于原试验线圈的磁场,形成叠加磁场。当工件内有缺陷时,涡电流因流动途径的变化,使涡电流磁场也相应变化,经试验线圈检出异常磁场的变化量,可获得缺陷的信息。 12.涡流检测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 2、检测结果可以直接以电信号输出,故可用于自动化检测。 3、由于实行非接触式检测,所以检测速度很快。 4、适用范围较广,除可用于检测缺陷外,还可用于检测材质的变化、形状与尺寸的变化等。 局限性: 1、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对表面下较深部位的缺陷检测困难。 2、检测结果也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除检测项目外,试件材料的其它因素一般也会引起输出的变化,成为干扰信号。 3、难以直接从检测所得的显示信号来判别缺陷的种类。 4、不能用于非导电材料。 第七章无损检测技术 1.射线检测的含义 射线检测是利用各种射线对材料的透射性能及不同材料对射线的吸收、衰减程度的不同,使底片感光成黑度不同的图像来观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不可缺少的检测材料或零件内部缺陷的手段,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2.射线检测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