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青龙汤
罗大伦:小青龙汤祛疼除哮,才能生龙活虎,主治外寒里饮证

罗大伦:小青龙汤祛疼除哮,才能生龙活虎,主治外寒里饮证话说早年间,有一位姓李的人,三十岁左右,身体略有发福,平素便有痰饮症状。
有一天,因受凉感冒了,咳嗽喘促根本停不下来,不能平卧,睡觉必须靠着墙,而且精神不佳,有胸腹满闷、食欲不佳的症状。
由于长时间喘咳,他痛苦万分,于是经别人介绍找到了张锡纯,希望能够治好自己的病。
当时还年轻的张锡纯仔细观察了患者,发现内外并无热证,于是开了几服散风祛痰的方剂。
但是一连几日都没有效果,张锡纯很是苦恼。
这时他想起来一位高人,遂前往请教了一番。
高人果然是高人,诊察后说:“这个病很容易治,是小青龙汤原证。
”张锡纯心下释然,当即回去开了此药。
患者一服过后就不喘了,共三服基本就痊愈了。
这件事给了张锡纯很大的影响,从此他认真学习伤寒方面的知识,最后成了一代名医(此医案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小青龙汤到底是何方神圣,不着急,咱们先来看看这个人到底得了什么病。
此人得的是哮喘,说哮喘可能不太准确,准确地说应该叫哮病。
哮病是一种表现为发作性痰鸣、气喘的疾病,发作时主要以喉咙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至不能平卧为主。
虽说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为主,但这是一种涉及肺、脾、肾的疾病,主要跟痰饮有关。
此病与西医中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类似,属于痰饮病的“伏饮证”。
那么什么是“伏饮”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者统领运化津液的能力减弱,导致津液聚集堵塞,日久天长,形成痰饮。
但是,此痰饮与平时我们遇到的痰饮并不一样,这种病理产物有时会如炸弹一样,潜伏在身体各个部位,中医上叫“夙根”。
当夙根遇到刺激,例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刺激或者大病过后身体虚弱,这颗定时炸弹就被引爆了,夙根此时就会发作,外在表现就是哮病。
中医将哮病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脏腑虚哮”,本篇讲的小青龙汤对应的是“冷哮”,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哮病。
冷哮和其他几种证型一样,先决条件是体内有夙根。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小青龙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清热解毒、升阳化气、通脉止痛
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小青龙汤适用于风热感冒、暑热伤津等病症。
这类疾病的症状
主要是寒热错杂、脉象浮数、舌质红绛或绛边,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
在这种情况下,小青龙汤的清热解毒作用能有效缓解体内
的热毒,同时升阳化气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恢复阳气,并通脉止痛,缓解
病痛。
其次,小青龙汤还适用于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泄泻等。
湿热
病症的特点是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大便黏腻。
小青龙汤可以清热利湿,
帮助体内湿热排出,同时升阳化气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消化功能,改善湿
重症状。
另外,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小青龙
汤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减方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
所以方剂的使用需要个体化。
同时,小青龙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
一般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伤及正气。
总结起来,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它是一种有效的
中药制剂,适用于风热感冒、暑热伤津和湿热病症等疾病。
但在使用时需
要注意个体化,避免长期使用。
通过合理的应用,小青龙汤可以为临床患
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浅析小青龙汤

贵州中公教育 1浅析小青龙汤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
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
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
”(《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是考试中常考的方剂,考点较多且比较典型,那么今天我们就跟着中公贵州卫生人才网的老师来详细了解一下小青龙汤是如何治水驱邪的呢?出处:《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为君。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为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中;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营,共为佐。
炙甘草益气和中,缓峻和药为佐使。
八味相配,升降并用,发中有收,刚柔相济,外解风寒,内蠲水饮,一举表里两治,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自然寒热除而喘咳止,诸症悉平。
考题如下:【例题】下列不属于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A.芍药、麻黄B.生姜、甘草C.细辛、五味子D.半夏、桂枝【答案】B 。
解析: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用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不用生姜。
以上就是关于小青龙汤的常考的,大家好好消化哟!。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具有以下几个功效和作用:
1. 清热解毒: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病症。
2. 清肺化痰:小青龙汤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帮助平喘、止咳,并且有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状。
3. 利水消肿: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4. 抗菌消炎: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症状。
5. 促进血液循环:小青龙汤中的部分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病症。
6. 调节消化功能:小青龙汤中的一些药材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涨潮,缓解胃肠不适。
总体来说,小青龙汤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利水消肿、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消化功能的功效和作用。
但是,具体使用时应结合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一、[希恕方解]希恕认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关。
彼处小便不利而表邪不解,此条承接上文,病因心下有水气,虽见无汗而用麻黄汤之类解表剂却无效,非但表邪难解,发汗剂激动里水,变证百出:里有水饮,逆于上则干呕;表证未解则发热;水饮冲逆于肺则咳;里有水饮气化失司,水津不布则渴;水流肠间,水谷不别则下利;气逆上冲,与水气相合上逆则噎;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小便蓄积膀胱而少腹满;水气破肺而喘。
小青龙汤可治因心下有水气而引起的各种或然症状。
关于方后加减法,恐非仲景原意。
举例来说“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此证中的渴,是由于水饮阻滞,气化失司,水津难于布散而致,而栝楼根可治津液亡失的燥渴,而不可治水不化气的渴。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更难说通,本方是“伤来表不解”,去掉麻黄,何以解表?故本方加减法不应相信。
本方以麻黄、芍药、甘草解表,其他药物均为温中祛饮药,五味子可镇咳,机理就在于其性收敛,可祛水止咳。
半夏祛饮,细辛、干姜温中祛饮,,里饮一去,麻桂解表作用才可得以施展。
本方所治饮为寒饮,多见口舌不甚干渴,渴者多由于服麻黄汤类发汗剂之后,激动“里饮”而见变证。
若口舌干燥为温热伤津所致,则细辛、干姜.半夏等药过于温燥,一定慎用。
临床上老年人痰喘,咳吐白色泡沫痰,用小青龙汤机会较多,若兼烦躁,可加石膏。
二、[李培生方解]李氏认为:小青龙汤属表证未解,而心下挟有水饮,所谓皮毛为肺之合,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 ,外寒内饮,相互纠缠不解,以表不解而喘咳为主证,故用小青龙汤外开肌腠,内化寒饮。
方中麻桂并用,但麻黄药量较轻,配以芍药、炙甘草,发汗之力亦轻,用意在于不欲专于外发,而欲取其内散,故取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得以开展宣通气道,温化寒饮。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小青龙汤可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要治疗外寒里饮证,麻桂治疗外寒,姜辛味治疗里饮,是一个温化寒饮的基本结构,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甘草为佐使之药。
小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饮,外感风寒表实,里饮是里有寒饮,治法要表里同治。
发汗解表散寒,是麻黄汤体现的治法和功效。
内证呢,温肺化饮,温肺当然是结合温脾肺,外寒的治法里的君药,制外寒这组可以看麻黄桂枝和芍药,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芍药和营养血在这里起到一个麻桂并用的情况下,防止它发汗过度,用它的酸收,和营养血,可以益阴养血,益阴养血嘛,阴柔制约麻桂,防止发汗太过。
在里饮方面,这姜辛味(干姜、细辛、五味子)的组合,体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结构,配伍的一个临床上的基本结构,干姜、细辛应该说为主的,如果不以一个药组来分的话,姜辛味是温化寒饮的一个基本结构,干姜是归脾、肺经,虽然它温中为主,温脾胃,阳气,土能生金,往往温脾肺它都可以甘草干姜汤,干姜和下面佐使药甘草相结合,《伤寒论》的甘草干姜汤,就是用来温肺化饮的,而且体现了温补结合,针对脾肺之寒,内声之寒,温必兼补。
干姜甘草温和补相结合。
所以它体现温化的特点。
细辛,它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帮助君药(麻桂)散寒,在这里更主要的是温散,温散可以温散水饮。
五味子能收敛肺气,这是考虑到这类病人内有寒饮,平素的咳喘经常容易发生,而且能产生这个寒饮,往往脾肺阳气不足才产生,所以一方面用麻、桂,为了解表,是表实证用麻桂发散,一方面他咳喘,避免肺气耗散太过,用五味子敛肺。
应该说,如果分别药物来界定君、臣、佐、使,它是佐药范围。
姜辛味这种一温、一散、一敛,来温化水饮,敛肺。
防止肺气耗散太过,这种结构看作是一个治疗寒饮的基本结构,尤其是将来后面,温化寒痰里边那个苓甘五味姜辛汤,它里面也是姜、辛、味,包括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姜辛夏仁汤,《金匮要略》一个系列了,都是建立在姜、辛、味的基础上,所以到后世,这个基本结构影响是挺大,所以可以把它看作一组,如果看作一组的话,外面麻桂这组看作是主体的,有表证当先解表,它做为一个君药部分,姜、辛、味是臣药部分。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小青龙汤是古代中医传统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和用法用量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小青龙汤主要成分中的黄芩、黄连、麻黄等能够清热解毒,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祛风散寒:小青龙汤中的麻黄、细辛、石膏等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体内的风寒湿邪,改善头痛、鼻塞等症状。
3.发汗解表:小青龙汤中的麻黄、细辛等能够刺激汗腺分泌,促进出汗,有利于发汗解表,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药用价值】小青龙汤是古代中医药学经典方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感冒:小青龙汤是一种对风寒型感冒效果较好的中药方剂,能够缓解感冒各种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寒、流清鼻涕、咳嗽等。
2.缓解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青龙汤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3.促进排毒:小青龙汤中的黄芩、黄连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排毒作用,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增强人体免疫力。
【用法用量】1.成人每次剂量为一包(约为6g),每日2-3次。
2.将小青龙汤煎煮,一般可用开水冲泡,也可用瓦煎或炖煮。
3.注意饮用时的温度,不宜过烫或过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青龙汤中含有较多的麻黄等具有刺激性的药材,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体弱者和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
2.用药期间如出现过度疲乏、心悸、头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严禁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一般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剂量不宜超过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总结起来,小青龙汤是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症状的中药方剂,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一般体质健康且以风寒症状为主的人群。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陈舒强福建中医药大学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伤害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
其中方药组成言简意赅的概述为:“解表宣肺药有麻黄、桂枝、细辛,降肺药有半夏,收敛肺气药有五味子,益营补血药有芍药,益气药有甘草,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兼益气血”。
方中宣肺药、降肺药同用,敛肺药、益肺药兼有,从而达到既祛邪又益正的目的,这为临床活用小青龙汤开拓研究思路与应用方法。
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既是主治表里兼证即太阳伤寒证与肺寒证相兼的重要代表方,又是主治寒饮郁肺证的重要基础方,更是主治溢饮寒证的常用变化方。
此汤方病位主要在肺、心、肾、胃四大方面,常运用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疾病之水肿等肺病证在病变过程中而出现溢饮寒证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之水肿等肾病证及内分泌失调在病变过程中出现的溢饮寒证者;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肺病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肌梗塞等心病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符合寒饮郁结,即可选用小青龙汤。
根据小青龙汤方药组成如干姜、桂枝、半夏均能温胃化饮,无论是水气在肺,还是肺气不降,影响胃气不能气化水津,以此而演变的胃脘水气证,只要病变证机是寒饮郁结,即可选用小青龙汤。
张仲景设小青龙汤,既论方药基本组成,又论随证加减用药。
此外,小青龙汤加减变化用药仅仅是举例而言,临证治病用药并非仅限于此。
假如夹气虚者,可加人参、黄芪,以补益中气;若血虚者,可加当归、阿胶,以补血养血;若咳嗽甚者,可加紫菀、款冬花,以降逆止咳;若气喘甚者,可加葶苈子、蛤蚧,以降气纳气定喘;若夹有郁热者,可酌情加入石膏,以解肌除热;若寒饮上逆者,可与射干麻黄汤合方应用;若痰阻气逆者,可与皂荚丸合方应用;若夹虚寒者,可与理中丸合方应用;若肾阳虚甚者,可与真武汤合方应用等等。
张仲景设小青龙汤中细辛用量为三两,结合多年临床中用细辛治疗肺寒证体会,我们正常认为治病单用细辛则不能超过一两即3g,而在小青龙汤复方中用细辛量为三两即9g ,既能增强干姜温肺化饮作用,又能制约芍药、五味子益阴补血而不恋邪气,所以用小青龙汤治疗肺寒证选择细辛最佳用量为三两即9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 古 中医药
酮哌酯胶囊 , 2 m g / 次, 口服 , 每 日三次 , 治疗 4周 ; 治疗组 : 特拉 4 1 %, 尿流率增加 3 5 %, 膀胱尿充盈率增加 4 6 %左右 。可见 , 氟 唑嗪片 , 2 m g / 次, 口服 , 每 日一次 , 睡前服 用 , 治疗 4周 。结 果 : 他胺治疗前列腺增 生有效 。 治疗组 : 总有效率为 9 3 . 3 %, 治疗前 前列腺症 状评分为 2 7 . 5± 4 雌激素 : 雌 三醇 5 . 1 分, 治疗 后为 l 5 . 8± 3 . 1 分; 对照组 : 总有效率 为 8 2 . 1 %, 治 前列腺增 生的原 因之一是体 内雄激 素增 多 , 而雌 激素具有 疗前前列腺症状评分为 2 6 . 9±5 . 7分 , 治疗后 为 1 7 . 5± 2 . 9分 。 拮抗雄激素的作用 , 口服雌三醇 , 一次 2 a r g , 一 日三次 , 连续 3周 说 明特拉唑嗪片对前列腺增生症 治疗有 良好疗效 。 或肌 内注射 , 一次 l mg , 隔 日一次 , 连续 5天 。可 以使 前列腺 增 2 5 a还 原 酶 抑 制 剂 : 非 那 雄 胺 生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 5 还 原酶 抑制剂 可抑制前 列腺生 长 , 抑制前列 腺 内双 氢 5 植 物 提 取 成 分 制 剂 : 普 乐 安 睾酮水平 , 达到去除睾丸 的水平 , 使 前列腺体积显著 缩小 , 提高 中医认为肾气虚亏 、 血行不 畅 、 阻滞 尿路 是前 列腺增 生 的 最高尿流率 , 改善 阻梗性症 状 。李 凤 阁 随机选择 B P H患 者 主要原 因, 通利水 道 , 行 於散结 为前列腺 增生 的治疗 原则 。普 8 6例 , 交叉双盲法分为 : 治疗组 ( 4 7例 ) 非那雄 胺片 5 m g / 次, 口 乐安片是用油菜花 粉制成 的片剂 , 有补 固本之 功效 , 是治 疗 服, 每 日一次 , 连服 6周 ; 对照组 ( 3 9例 ) 特拉唑嗪片 2 m g / 次, 口 前列腺增生的 良药。晏学新 将 5 0例 B P H患者给予普乐安治 5粒/ 次, 餐前 嚼 服 , 每 日三次 , 4周 为一 疗程 。结 果 : 治 愈 服, 每 日二次 , 6周为一疗程 。结果 : 治疗组排尿梗 阻改善 率为 疗 , 9 7 . 0 %, 有效率为 9 5 . 7 %; 对照组排 尿改 善率 为 9 1 . 0 %, 有效率 3 0例, 有效 1 5例 , 无效 5例 , 总有 效率达 9 0 %。 为6 6 . 6 %, 夜 尿次数均减少 , 排尿 困难等症状 、 最 大尿 流率及平 综上所述 , 药物治疗是前列腺增生症 的有效方法 之一。但 均 尿流率 均明显改善 。说 明非那雄 胺片治 疗 良性前 列腺 增生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个慢性过程 , 药物治疗必须坚持 。 参 考 文 献 疗 效可靠 , 使用方便 安全 。 『 1 ] 陈 剑 文. 特 拉 唑 嗪 片 治 疗 良 性 前 列腺 增 生 症 的 临 床 观 察 3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 氟他胺 氟他胺 是由美国先令公 司在 7 0年代 初开 发 的, 通过 抑制 [ J ] . 数理 医药学杂志 , 2 0 1 1 , 2 4 ( 0 4 ) : 4 1 4— 4 1 5 . 2 ] 李凤阁. 非那雄 胺 治疗前 列腺增 生症 4 7例 [ J ] . 医药导报 , 二轻睾 酮与雄激素受 体结合而发挥抗雄 激素作用 , 使增生 的前 [ 列腺缩小 , 排尿症状和尿流率得到改善 。许长江把 B P H患者 随 1 9 9 9 , 1 8 ( 5 ) : 3 2 4 . 3 ] 晏学新 . 前列康牌普 乐安治疗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症 5 0例 [ J ] . 机分为两组 : a .氟他 胺 , 2 5 m g / 次, 口服 , 每 日三次 ; b .安慰 剂。 [ 2 0 0 8 , 2 5 ( 8 ) : 7 6 7— 7 6 8 . 同时治疗 6个月。发现 : b组前列腺 体积 ( p v ) 及尿流 率无 明显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变化 , 膀 胱 尿充 盈 体 积减 少 1 8 %左右; a组 前 列腺 体 积 缩小
浅谈 小 青 龙 汤
王 天 麟
关键词 : 小青龙汤; 临床应用 ຫໍສະໝຸດ 图分 类 号 : R 2 8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1 6— 0 0 7 2一 O 1
小青龙汤 系原 《 伤寒 论》 的经典 方剂 , 其 功用外 可解 表散 寒、 内能温肺化饮 。其两 见于《 伤寒 论》 太 阳篇 , 其所 主之证 为 表不解 , 心下有水气 , 干呕 , 发热 而咳 。其兼 证有 六 , 亦 皆小青 龙汤加减 主之 。喻嘉言称其 : “ ……小青龙 一法 , 散邪之功兼 乎 涤饮 , 取义山泽小龙养成头角 , 乘雷 雨而翻江搅海 , 直奔龙 门之 意, 有以代大青龙 而擅江河 行水之 力 , 立法诚大 备也 。 ” 张锡 纯 赞之为 “ 治外感痰 喘之神方 ” 。 1 《 伤寒论》 之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首 见《 伤寒论 》 , 用 于辛 温解表兼 温化水 饮 , 小 青 龙汤证之原文 见于《 伤寒论》 第4 0及 4 1 条: “ 伤寒 表不解 , 心 下 有水气 , 干呕发热而咳 , 或渴 , 或利 , 或噎 , 或小便不利 , 少腹满 , 或 喘者 , 小青龙汤主之。 ” “ 伤寒心 下有水 气 , 咳而微喘 , 发热 不 渴 。服汤 已渴者 , 此寒去欲解 也。小青龙 汤主之 。 ” “ 伤寒表 不 解” “心下有水气” 阐明了此证的病 机为 外寒引动 内饮 , 水寒相 搏, 与《 素问 ・ 咳论》中“ 外 内合 邪 , 因而 客之 , 是 为肺 咳” 的阐 述不谋而合 。表实证仍在 , 故有条文 中提 到的发热症状 和太 阳 伤寒证 中所提及 的恶寒无汗 、 体痛、 脉浮 紧等 症状 。素有里饮 , 水饮停 于上 焦犯 肺则 咳喘 ; 停 于 中焦犯 胃则 干呕 ; 停 蓄下焦 则 小便不利 、 甚至少腹胀满 , 如程 昭寰在《 医学心 悟》 中提到 “ 水 蓄 下焦 , 留而不行 , 则小便不利” 0 ; 趋于肠则下利 ; 阻碍气 机则见 噎 。至于是否有 口渴的表现 , 4 0条 中的“ 或渴” 是 因水饮 内停 , 气不化津 , 故 以渴而不欲饮 , 不 多饮 为多 见 ; 而4 1条 中 的不 渴 则是由于病性为寒性 。 2 《 金匮要略》 之小青龙汤 《 金 匮要 略》 中也多次提及小青龙汤 , 如痰饮 咳嗽病 脉证并 治 中治疗溢饮 的原文为 : “ 病溢饮者 , 当发其汗 , 大青龙 汤主之 , 小青龙汤亦 主之 。 ” 而支饮 随证施治之第 3 5条原文 中日: “ 咳逆 倚 息不得 卧 , 小青龙汤 主之。 ” 溢饮 多饮风寒 郁闭肺气 , 饮 溢 四 肢肌表 , 当汗出而不汗出所致 , 治当发汗 , 使水湿从 汗而解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