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剂——小青龙汤——阴阳解析

合集下载

浅析小青龙汤

浅析小青龙汤

贵州中公教育 1浅析小青龙汤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

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

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

”(《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是考试中常考的方剂,考点较多且比较典型,那么今天我们就跟着中公贵州卫生人才网的老师来详细了解一下小青龙汤是如何治水驱邪的呢?出处:《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为君。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为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中;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营,共为佐。

炙甘草益气和中,缓峻和药为佐使。

八味相配,升降并用,发中有收,刚柔相济,外解风寒,内蠲水饮,一举表里两治,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自然寒热除而喘咳止,诸症悉平。

考题如下:【例题】下列不属于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A.芍药、麻黄B.生姜、甘草C.细辛、五味子D.半夏、桂枝【答案】B 。

解析: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用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不用生姜。

以上就是关于小青龙汤的常考的,大家好好消化哟!。

【推荐】常用方剂——小青龙汤活用

【推荐】常用方剂——小青龙汤活用

【推荐】常用方剂——小青龙汤活用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功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是一首发汗祛痰方剂。

用于治疗外有表寒、里有寒饮所致之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重浮肿,舌苔白滑者。

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审证求因,灵活用之,疗效显著。

一、温肺化饮,调和营卫而止汗侗某,女,58岁,主诉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湿衣,虽经益气固表、温补阳气治疗均罔效。

病人汗出清冷,背部恶寒,头晕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辨证为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治以温肺化饮,调和营卫,以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细辛3克,白芍10克,五味子9克,桂枝6克,干姜5克,半夏10克,浮小麦10克,服药3剂后自汗减少,再服3剂后自汗完全消失,后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而善后。

本证乃饮邪内停于肺,使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常。

小青龙汤可温肺化饮,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其本,加浮小麦收敛止汗治其标,诸药合用,营卫和调而汗止。

二、温阳散寒,行水通调而止泻袁某,男,21岁,半月前外感风寒后,发热恶寒,咳嗽吐清稀白痰,鼻流清涕,虽经治疗而诸症未减,一周前又腹泻不止,舌淡苔白滑,脉沉滑。

脉症合参,辨证属寒邪犯肺,留滞不去,下迫大肠,传导失常。

方用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桂枝6克,干姜6克,五味子9克,半夏10克,芍药9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3剂后微微汗出,诸症减轻,继服3剂后小便量多而泻止,余症亦除。

肺为水之上源,风寒袭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流注肠道而泄泻。

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肺气宣畅,水道通调,水液下走膀胱,大肠传导正常。

又加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以助其功,则腹泻停止。

三、温化通阳,蠲饮布津而止渴刘某,男,62岁,患者烦躁口渴、口唇干燥多日,曾服滋阴清热、生津润燥之品,口渴依旧。

病人面色晦暗,口渴咽燥,时有咳嗽气逆,舌苔白腻,脉弦细。

辨为水饮内停,阻滞气机,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桂枝10克,白芍12克,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9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车前子12克。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方剂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5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以驱外邪。

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寒饮以平咳喘,故此为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治剂。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心下有水气,虽发汗而表不解;有外邪故发热;激动里饮故干呕而咳、或喘;小便不利则少腹满;水停不化故或渴;水谷不别故或利;水气冲逆故或噎,此宜小青龙汤主之。

按:表证而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或中风均须兼逐其水而表始得解。

前于桂枝剂已屡有说明,故不再赘。

胃中有饮本无渴证,今谓或渴者。

乃由于小便不利所致,与五苓散证之渴同,故或渴、或利、或噎均宜读在小便不利、少腹满句之后,而或喘者,宜接于发热而咳句,此以上为主证。

或咳以下为客证。

只若主证在,不问客证有无均宜本方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

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气冲饮逆故咳而微喘,外邪不解故发热,胃有饮故不渴,宜以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后则饮去胃中干,故遂渴,此为服药有效之验,故谓寒去欲解也。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倚息,即凭依于物呼吸之意。

久有痰饮,复被风寒,因而咳逆呼吸困难。

以至倚息不得卧者。

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上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注解:见大青龙汤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注解:吐涎沫,指咳逆吐涎沫,暗示为小青龙汤证。

而医反下之,故心下痞,仍宜以本方先治其咳吐涎沫,涎沫止再以泻心汤治其心下痞。

按:涎沫即泡沫痰,为寒饮之候,本条当指咳吐涎沫,为外邪内饮的小青龙汤证。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一、[希恕方解]希恕认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关。

彼处小便不利而表邪不解,此条承接上文,病因心下有水气,虽见无汗而用麻黄汤之类解表剂却无效,非但表邪难解,发汗剂激动里水,变证百出:里有水饮,逆于上则干呕;表证未解则发热;水饮冲逆于肺则咳;里有水饮气化失司,水津不布则渴;水流肠间,水谷不别则下利;气逆上冲,与水气相合上逆则噎;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小便蓄积膀胱而少腹满;水气破肺而喘。

小青龙汤可治因心下有水气而引起的各种或然症状。

关于方后加减法,恐非仲景原意。

举例来说“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此证中的渴,是由于水饮阻滞,气化失司,水津难于布散而致,而栝楼根可治津液亡失的燥渴,而不可治水不化气的渴。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更难说通,本方是“伤来表不解”,去掉麻黄,何以解表?故本方加减法不应相信。

本方以麻黄、芍药、甘草解表,其他药物均为温中祛饮药,五味子可镇咳,机理就在于其性收敛,可祛水止咳。

半夏祛饮,细辛、干姜温中祛饮,,里饮一去,麻桂解表作用才可得以施展。

本方所治饮为寒饮,多见口舌不甚干渴,渴者多由于服麻黄汤类发汗剂之后,激动“里饮”而见变证。

若口舌干燥为温热伤津所致,则细辛、干姜.半夏等药过于温燥,一定慎用。

临床上老年人痰喘,咳吐白色泡沫痰,用小青龙汤机会较多,若兼烦躁,可加石膏。

二、[李培生方解]李氏认为:小青龙汤属表证未解,而心下挟有水饮,所谓皮毛为肺之合,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 ,外寒内饮,相互纠缠不解,以表不解而喘咳为主证,故用小青龙汤外开肌腠,内化寒饮。

方中麻桂并用,但麻黄药量较轻,配以芍药、炙甘草,发汗之力亦轻,用意在于不欲专于外发,而欲取其内散,故取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得以开展宣通气道,温化寒饮。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小青龙汤可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要治疗外寒里饮证,麻桂治疗外寒,姜辛味治疗里饮,是一个温化寒饮的基本结构,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甘草为佐使之药。

小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饮,外感风寒表实,里饮是里有寒饮,治法要表里同治。

发汗解表散寒,是麻黄汤体现的治法和功效。

内证呢,温肺化饮,温肺当然是结合温脾肺,外寒的治法里的君药,制外寒这组可以看麻黄桂枝和芍药,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芍药和营养血在这里起到一个麻桂并用的情况下,防止它发汗过度,用它的酸收,和营养血,可以益阴养血,益阴养血嘛,阴柔制约麻桂,防止发汗太过。

在里饮方面,这姜辛味(干姜、细辛、五味子)的组合,体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结构,配伍的一个临床上的基本结构,干姜、细辛应该说为主的,如果不以一个药组来分的话,姜辛味是温化寒饮的一个基本结构,干姜是归脾、肺经,虽然它温中为主,温脾胃,阳气,土能生金,往往温脾肺它都可以甘草干姜汤,干姜和下面佐使药甘草相结合,《伤寒论》的甘草干姜汤,就是用来温肺化饮的,而且体现了温补结合,针对脾肺之寒,内声之寒,温必兼补。

干姜甘草温和补相结合。

所以它体现温化的特点。

细辛,它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帮助君药(麻桂)散寒,在这里更主要的是温散,温散可以温散水饮。

五味子能收敛肺气,这是考虑到这类病人内有寒饮,平素的咳喘经常容易发生,而且能产生这个寒饮,往往脾肺阳气不足才产生,所以一方面用麻、桂,为了解表,是表实证用麻桂发散,一方面他咳喘,避免肺气耗散太过,用五味子敛肺。

应该说,如果分别药物来界定君、臣、佐、使,它是佐药范围。

姜辛味这种一温、一散、一敛,来温化水饮,敛肺。

防止肺气耗散太过,这种结构看作是一个治疗寒饮的基本结构,尤其是将来后面,温化寒痰里边那个苓甘五味姜辛汤,它里面也是姜、辛、味,包括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姜辛夏仁汤,《金匮要略》一个系列了,都是建立在姜、辛、味的基础上,所以到后世,这个基本结构影响是挺大,所以可以把它看作一组,如果看作一组的话,外面麻桂这组看作是主体的,有表证当先解表,它做为一个君药部分,姜、辛、味是臣药部分。

深度解析小青龙汤

深度解析小青龙汤

深度解析⼩青龙汤药若对症⼀碗汤,药不对症满船装。

A:深度解析⼩青龙汤⼩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张名⽅。

张仲景⽤它治“伤寒表不解,⼼下有⽔⽓”,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

然⽽应该指出,此⽅乃⾟烈⾛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之不慎,往往会发⽣问题,反⽽促使病情加重。

为此,必须掌握⼩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个环节:⼀、辨⽓⾊⼩青龙证,为⽔寒射肺,或寒饮内伏。

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使⼼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涩,⽽不能上华于⾯,故患者⾯部呈现黧⿊之⾊,我们管它叫做“⽔⾊”;或两⽬周围呈现⿊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柱、两颊、颏下的⽪⾥⾁外显现⿊斑(如同妇⼥妊娠蝶斑),我们管它叫“⽔斑”。

⼆、辨脉⼩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饮俱实之征;如果寒饮内伏,浸循⽇久,其脉见沉,沉主⽔病。

然须注意的,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濡弱⽆⼒,是为⼼肾先虚,荣⽓不⾜,⾎少故也。

这样,就不要滥⽤⼩青龙汤⽽发虚⼈之汗。

三、辨⾆⼩青龙证为⽔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苔多呈⽔滑;⾆质⼀般变化不⼤,惟阳⽓受损以后,则⾆⾊淡嫩,此时⽤⼩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不能原⽅照搬不变。

四、辨痰涎⼩青龙汤治肺寒⾦冷,津凝⽓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

因系寒性⽔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

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感凉⽽为辨。

五、辨咳喘⼩青龙证在咳喘⽅⾯,有三种情况,临证时务须分清。

1、咳重⽽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下有⽔⽓,咳⽽微喘……”指咳嗽为重,⽽⽓喘反微的证情。

2、喘重⽽咳轻,如《⾦匮·痰饮咳嗽病》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咳嗽为轻的证情。

3、咳喘皆重的证候,如《痰饮咳嗽病篇》说的“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泣⾃出,其⼈振振⾝晡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

小青龙汤方剂配方

小青龙汤方剂配方

小青龙汤方剂配方小青龙汤【方剂出处】小青龙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配方组成】麻黄三两,去节(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干姜三两(6克);甘草三两,炙(6克);桂枝去皮(6克);五味子半升(6克);半夏半升,洗(9克)。

【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甚则咳喘不能平卧,或干呕,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小青龙汤证为素有内饮,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所致。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则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外寒引动内饮,致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喘咳痰稀量多,甚则不得平卧;若胃气随肺气上逆,则干呕;若水饮溢于肌肤,则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而脉浮为外寒里饮之证。

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使外邪得解,内饮得化。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且麻黄能宣肺平喘咳,桂枝能温阳化内饮,共为君药。

干姜、细辛为辛温之品,既温肺以化内饮,又辛散助以解外寒,为臣药。

辛温发散,易耗伤肺气且伤津,故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防麻桂辛散太过,散收相配,相制相成;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共为佐药。

方中干姜长于温暖脾肺而化饮,细辛长予解表温肺而化饮,五味子长于收敛肺气而止咳,凡寒饮犯肺之咳喘,三药合用,无有不验,是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于辛散酸收之间,兼佐、使之用。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既可发表散寒,化饮平喘,又能敛肺兼顾正气。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小青龙汤为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咳喘证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小青龙汤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水肿、肺心病等属于寒饮犯肺者。

浅谈小青龙汤

浅谈小青龙汤
7 2
内蒙 古 中医药
酮哌酯胶囊 , 2 m g / 次, 口服 , 每 日三次 , 治疗 4周 ; 治疗组 : 特拉 4 1 %, 尿流率增加 3 5 %, 膀胱尿充盈率增加 4 6 %左右 。可见 , 氟 唑嗪片 , 2 m g / 次, 口服 , 每 日一次 , 睡前服 用 , 治疗 4周 。结 果 : 他胺治疗前列腺增 生有效 。 治疗组 : 总有效率为 9 3 . 3 %, 治疗前 前列腺症 状评分为 2 7 . 5± 4 雌激素 : 雌 三醇 5 . 1 分, 治疗 后为 l 5 . 8± 3 . 1 分; 对照组 : 总有效率 为 8 2 . 1 %, 治 前列腺增 生的原 因之一是体 内雄激 素增 多 , 而雌 激素具有 疗前前列腺症状评分为 2 6 . 9±5 . 7分 , 治疗后 为 1 7 . 5± 2 . 9分 。 拮抗雄激素的作用 , 口服雌三醇 , 一次 2 a r g , 一 日三次 , 连续 3周 说 明特拉唑嗪片对前列腺增生症 治疗有 良好疗效 。 或肌 内注射 , 一次 l mg , 隔 日一次 , 连续 5天 。可 以使 前列腺 增 2 5 a还 原 酶 抑 制 剂 : 非 那 雄 胺 生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 5 还 原酶 抑制剂 可抑制前 列腺生 长 , 抑制前列 腺 内双 氢 5 植 物 提 取 成 分 制 剂 : 普 乐 安 睾酮水平 , 达到去除睾丸 的水平 , 使 前列腺体积显著 缩小 , 提高 中医认为肾气虚亏 、 血行不 畅 、 阻滞 尿路 是前 列腺增 生 的 最高尿流率 , 改善 阻梗性症 状 。李 凤 阁 随机选择 B P H患 者 主要原 因, 通利水 道 , 行 於散结 为前列腺 增生 的治疗 原则 。普 8 6例 , 交叉双盲法分为 : 治疗组 ( 4 7例 ) 非那雄 胺片 5 m g / 次, 口 乐安片是用油菜花 粉制成 的片剂 , 有补 固本之 功效 , 是治 疗 服, 每 日一次 , 连服 6周 ; 对照组 ( 3 9例 ) 特拉唑嗪片 2 m g / 次, 口 前列腺增生的 良药。晏学新 将 5 0例 B P H患者给予普乐安治 5粒/ 次, 餐前 嚼 服 , 每 日三次 , 4周 为一 疗程 。结 果 : 治 愈 服, 每 日二次 , 6周为一疗程 。结果 : 治疗组排尿梗 阻改善 率为 疗 , 9 7 . 0 %, 有效率为 9 5 . 7 %; 对照组排 尿改 善率 为 9 1 . 0 %, 有效率 3 0例, 有效 1 5例 , 无效 5例 , 总有 效率达 9 0 %。 为6 6 . 6 %, 夜 尿次数均减少 , 排尿 困难等症状 、 最 大尿 流率及平 综上所述 , 药物治疗是前列腺增生症 的有效方法 之一。但 均 尿流率 均明显改善 。说 明非那雄 胺片治 疗 良性前 列腺 增生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个慢性过程 , 药物治疗必须坚持 。 参 考 文 献 疗 效可靠 , 使用方便 安全 。 『 1 ] 陈 剑 文. 特 拉 唑 嗪 片 治 疗 良 性 前 列腺 增 生 症 的 临 床 观 察 3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 氟他胺 氟他胺 是由美国先令公 司在 7 0年代 初开 发 的, 通过 抑制 [ J ] . 数理 医药学杂志 , 2 0 1 1 , 2 4 ( 0 4 ) : 4 1 4— 4 1 5 . 2 ] 李凤阁. 非那雄 胺 治疗前 列腺增 生症 4 7例 [ J ] . 医药导报 , 二轻睾 酮与雄激素受 体结合而发挥抗雄 激素作用 , 使增生 的前 [ 列腺缩小 , 排尿症状和尿流率得到改善 。许长江把 B P H患者 随 1 9 9 9 , 1 8 ( 5 ) : 3 2 4 . 3 ] 晏学新 . 前列康牌普 乐安治疗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症 5 0例 [ J ] . 机分为两组 : a .氟他 胺 , 2 5 m g / 次, 口服 , 每 日三次 ; b .安慰 剂。 [ 2 0 0 8 , 2 5 ( 8 ) : 7 6 7— 7 6 8 . 同时治疗 6个月。发现 : b组前列腺 体积 ( p v ) 及尿流 率无 明显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变化 , 膀 胱 尿充 盈 体 积减 少 1 8 %左右; a组 前 列腺 体 积 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龙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解析:
阳性药:麻黄、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芍药
君药:麻黄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细辛:辛,温。

归肺、肾经。

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五味子:酸,温。

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白芍: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宣肺解表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少阴太阴合病,寒饮上逆,风寒束表。

方剂中,麻黄、桂枝,宣肺解表;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温降寒饮;芍药,柔肝抑阳;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宣肺解表为主,温降寒饮为辅。

适用于内有寒饮上逆,
外有风寒束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