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肺巨噬细胞与临床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人巨噬细胞可从外周血或经斑蝥激发的皮疱液中获取,也可从肺灌洗液或患者腹膜透析液中分离,但操作繁锁,得量不多。

许多实验室在进行基础或配合临床研究巨噬细胞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或筛检免疫增强药物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时,常选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常用的检测方法如下。

(一)炭粒廓清试验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二)吞噬功能的检测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实验室常用比细菌大的细胞性抗原作为被吞噬颗粒,如鸡红细胞。

其检测原理是将受检细胞与适量的颗粒抗原混合后,置37℃保温0.5~1h,其间时加振摇,最后离心取测定细胞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分别计数出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

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正常参考值。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酶,如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等,测定这些酶的活性也是衡量巨噬细胞功能的实用指标之一。

1.酸磷酸酶的测定(1)硝酸铅法:本法优点是用普通试剂,价格便宜,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做,封片后可较长时间保存,并可用电子显微镜研究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缺点是细胞必需固定,而且固定条件要求严格,如处理不当酶活性易消失,反应步骤也较多。

该法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酶性条件下,巨噬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能使β甘油磷酸钠水解成磷酸盐后,后者与硝酸铅反应产生磷酸铅,而磷酸铅再与硫酸铵反应则形成黑色硫化铅,沉积在胞浆内酸所在处,显示棕黑色颗粒。

酶活性强弱可根据颗粒的数量和粗细不同而分级判断,颗粒数量少则细的为+,颗粒多而粗的为++,颗粒很多且很粗的为+++。

(2)偶氮法:本法操作简便,反应液中的底物α-萘磷酸钠被酸性磷酸酶分解后,形成萘酚和磷酸盐,而萘酚结构中的羟基(-OH)邻近的活泼碳原子,立即与偶氮染料起反应,而产生鲜艳的棕色沉积在酶所在处,缺点是封片后保存时间短。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IL-12测定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IL-12测定的临床意义

癌组及鳞癌组。结论 : 1 L ( ) c患者全身及局部的细胞 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 L 1 、 一 2基础水平与 L 2 I一 0 I 1 L c的分期 、 恶性程度有
关。
【 关键词 】 癌 ; 一 0 I一 2 肺泡 巨噬细胞 肺 I 1 ; 1; L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74 R 3. 2
( ) Ⅳ期患者 I一 0水平 比 I~Ⅱ期显著升高 , 3 Ⅲ、 L1 Ⅳ期患者 I一 2水平 比 I~Ⅱ期显著 降低 。( ) 细胞 肺癌 (m 1c1l L1 4小 S a e 1 1 g
cne,C C) I一 O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及 鳞癌组 , P MC分 泌的 I一 2水 平低于腺癌 组 , M 分泌的 I一 2水 平低于腺 acrS L 组 L 1 而 B L1 A L1

R s l : 1 i e l e f L 1 ee e u t ( )H g r e l o 一 0W r h vs I

fu d i u g c n e r u a h t n NC a d B D ru . L s o d s n f a t we v l t a a n D r u o n L n a c r o p t n t a n P g o p I -1 h we i i c n l l r e es h n t ti NC a d BP g o p n g h i 2 g i yo l h n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 一 0 I 一 2测 L 1、 1 L
定 的临 床 意 义
李敏 超 , 张 婷, 向东 周
40 1) 0 0 0 ( 重庆医科 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 重庆

巨噬细胞在肺组织稳态及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在肺组织稳态及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p></p><p></p><p></p>
肺部的巨噬细 胞 根 据 分 布 部 位 不 同 可 分 为 2 个 亚 群: ①位于肺泡上皮表面的肺泡巨噬细胞,②位于肺泡壁内的 间质巨噬细胞,而两者功能并无明显不同,这可能和两者 之 间 可 以 相 关 迁 移 有 关 。 [16] 但 是 研 究 显 示 即 便 是 同 一 部 位 的巨噬细胞功能也并不相同,而且这些巨噬细胞在不同环 境 信 号 刺 激 下 也 表 现 出 不 同 的 功 能 。 [11,17-18] 这 种 巨 噬 细 胞 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功能的不同称为 “巨噬细胞极化”。
通常巨噬 细 胞 极 化 分 为 2 个 类 型: 经 典 活 化 型 (M1 型) 和交 替 活 化 型 (M2 型 )。 M1 型 和 M2 型 巨 噬 细 胞 功 能 并 不 相 同, M1 型 巨 噬 细 胞 由 LPS、 干 扰 素 γ (interferon-γ,IFN-γ) 等 诱 导 产 生, 这 类 巨 噬 细 胞 高 表 达 MHCⅡ类分子和 CD86, 并 可 以 释 放 大 量 的 促 炎 性 细 胞 因 子如IL-2、IL-23、TNF-α等,表现出较强的 杀 灭 微 生 物 和 肿瘤活性;M2型巨噬 细 胞 由IL-4、IL-13 等 诱 导 产 生, 这 类巨噬细胞低表达 MHCⅡ 类 分 子 和 CD86, 而 高 表 达 精 氨 酸酶Ⅰ及细胞 表 面 受 体 CD206, 能 同 时 分 泌 IL-10 等 抗 炎 性细胞因子和IL-6、IL-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 TH2应答 反应,并显示 出 较 多 的 吞 噬 活 性, 有 助 于 寄 生 虫 的 清 除、 抑 制 炎 症 、促 进 组 织 修 复 。 [19] 研 究 显 示 M1 型 巨 噬 细 胞 表 达 Th1型趋化因子,如 CXCL9和 CXCL10等;而 M2型巨

肺泡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赵瑞倩;马国强【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健康问题,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并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巨噬细胞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气道中的巨噬细胞数量与COPD严重性呈正相关,其可以分泌大量炎症介质和弹性蛋白酶而损伤肺组织.慢性香烟烟雾暴露造成的过度氧化应激使COPD中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胞吞凋亡细胞的功能降低.COPD 病人复杂的气道环境可以改变气道巨噬细胞的表型,而极化分型的相对平衡对疾病的进展又有较大影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气道中聚集的巨噬细胞并没有遵循经典的M1/M2分型.使极化分型失衡的内源性介质可能是解释肺泡巨噬细胞不能进行有效的炎症修复及恢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正常肺内稳态的机制.因此,阐明肺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CO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8)003【总页数】4页(P310-313)【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胞吞;极化分型【作者】赵瑞倩;马国强【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而且预计到2020年将变成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1]。

吸烟是COPD的主要病因,在工业化国家中所占比例超过了95%[2],污染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也是一项重要病因[3]。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并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对有害颗粒和气体发生正常的肺部炎症反应有关[4]。

有大量研究显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

1 COPD中肺巨噬细胞的数量变化大量研究表明COPD中的肺巨噬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部稳态及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全文)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部稳态及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全文)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部稳态及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全文)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部感染、肺癌和COPD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

人体呼吸道大致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由鼻子、咽部和喉部组成。

下呼吸道为树状组织,从气管分支到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是肺泡。

肺泡下方是密集的毛细血管网络,生命必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便在肺泡上皮和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皮之间进行,二者仅由厚度为0.2~0.5 μm的融合基底膜分开。

人体每天吸入近11 000 L空气,其中包含了许多危险的或无害的颗粒、毒素、过敏原和感染因子,肺泡脆弱的屏障不断暴露于这些潜在的危险环境,需要有效的肺部免疫系统进行密切监测。

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位于肺泡的腔侧,是呼吸树的第一个哨兵,也是机体固有免疫重要的组成部分,稳态下AMs占肺泡内90%~95%的细胞组成。

AMs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进化出相应的功能,履行着维持肺内稳态和第一线防御的作用[2,3]。

1 AMs的起源和极化"吞噬"的概念来自古希腊,是19世纪80年代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lie Metchnikoff定义的,用来形容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一种防御机制。

曾经的主流观点认为大多数组织巨噬细胞来源于循环和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前体。

最近的深入研究表明,肺泡驻留巨噬细胞源自胚胎衍生的胎儿单核细胞,并在出生后形成高度依赖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自我复制,可持续整个生命,并在大多数情况下(稳态时)独立于血液单核细胞的输入[4,5]。

在发生感染、代谢紊乱时,可通过募集骨髓来源的血液单核细胞以补充肺泡驻留巨噬细胞。

AMs群体在不同状态下存在高度动态调节,炎症可以增强肺泡驻留巨噬细胞的低水平增殖能力,而循环的单核细胞也可以长期替换原始的AMs。

AMs 的不同来源造就了其异质性,使AMs在不同的机体状态下能够发挥及时的应对策略。

巨噬细胞极化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巨噬细胞极化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巨噬细胞极化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早产、氧中毒、出生前和出生后感染、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等多个方面,这些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致使机体出现炎症级联反应。

近年来研究显示巨噬细胞调控着BPD的炎症反应,参与肺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并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凋亡细胞,尽管关于巨噬细胞对BPD的调节机制知之甚少,但其极化分型可以影响多种炎症因子及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进一步明确BPD 的发病机制。

该文对巨噬细胞极化在BP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途径。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一直以来,BPD受到机械通气和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支持、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新生儿复苏等有效手段降低了BPD发生的风险,减少了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导致BPD的病理机理较过去有所变化[1,2,3,4]。

"新型"BPD主要以肺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和肺血管调节紊乱伴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这可能与肺微环境中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炎症信号的激活有关[5,6]。

最近研究显示BPD的发生伴随着肺部巨噬细胞的浸润,其可能参与了BPD的炎症反应、肺组织再生以及生理平衡的维持[7]。

巨噬细胞受到多种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的可逆调控,进而改变巨噬细胞极化的方向,使其由促炎的M1型向抗炎的M2型转化,这有可能成为BPD等炎症性肺部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1 巨噬细胞概述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源性的单核细胞、卵黄囊和胎儿单核细胞,它是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8] 。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高水平可塑性,可根据体内外不同微环境的影响,发生表型和功能上的适应性改变,即巨噬细胞极化。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6-29T14:40:41.0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作者:王艳华冯喜英[导读] 研究表明,MIP-1α在肺部疾病如肺结核、哮喘、矽肺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摘要: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是CC趋化因子家族亚群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的合成在炎症激活后由几个细胞(如T和B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成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下呼吸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诱导产生。

趋化因子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来执行其生物活性,在急性和慢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能够诱导单核细胞谱系细胞和淋巴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趋化性动员。

研究表明,MIP-1α在肺部疾病如肺结核、哮喘、矽肺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肺结核哮喘矽肺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MIP-1α)是CC趋化因子家族亚群的细胞因子。

MIP-1α cDNA最初在1988年从脂多糖(LPS)激活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中克隆,作为编码内源性炎症介质的基因[1]。

人MIP-1α编码基因大多位于染色体17q[2],其结构中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子量为8-10KD。

MIP-1α在单核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趋化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MIP-1α对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具有不同的作用。

并且参与炎症反应,可促进新血管的生成,进而使急性炎症向慢性炎症进展。

同时在调控肺损伤、肺免疫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MIP-1α在肺部疾病如肺结核、哮喘、矽肺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将MIP-1α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1.支气管哮喘哮喘表现为可逆的气流受限,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

第四节 肺巨噬细胞与临床ppt课件

第四节 肺巨噬细胞与临床ppt课件
第四节肺巨噬细胞与临床肺巨噬细胞pulmonalymacrophases是肺内的常驻细胞广泛分布于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肺血管及胸膜腔肺巨噬细胞处于一个氧分压相对较高经常接触外来异物的特殊微环境中具有粘附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分泌等生理特征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损伤修复反应及肺内细胞之间的功能调控和适应性保护
第四节 肺巨噬 细胞与临床

2、与肺损伤修复和肺纤维化的关系
肺巨噬细胞可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活动。肺损伤或疾病时,肺 巨噬细胞释放纤维连接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成纤 维细胞的趋化、增殖及胶原合成,有利于组织修复。间质性肺 疾病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可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纤维 连接蛋白的存在下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在损伤修复后期,肺巨噬细胞释放 PGE2、 IL-1及成纤维细 胞生长抑制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防止纤维 化过度。正常人肺泡巨噬细胞经常释放 PGE2 ,从而提供一个 背景性抑制。PGE还能降低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与Ⅲ型胶 原的比例,已知Ⅰ型胶原的伸展性低于Ⅲ型胶原,故PGE可增 高肺结缔组织的顺应性。肺纤维化病发生的机制尚未阐明,成 纤维细胞可能负反馈地对肺巨噬细胞分刺激性介质或抑制性介 质进行调控,当这种负反馈调控机制破坏时导致纤维化过度。 也可能因为损伤刺激的持续存在,大量单核细胞迁移入肺,以 致肺巨噬细胞不够成熟,PGE分泌不足所致。
4、对肺内其他细胞的调节作用 肺巨噬细胞不仅是吞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细胞,还是一类分泌 细胞和调节细胞。肺巨噬细胞借助其分泌的介质与肺内其他细 胞相互作用,除与淋巴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作用外, 近年来注意到其对肺Ⅱ型细胞、气道平滑肌及肺血管平滑肌也 有调节作用。肺泡巨噬细胞的分泌和调节作用与其前列腺素关 系密切,前列腺素类物质可能参与细胞内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肺部炎症时,肺泡巨噬细胞与粒细胞、肥大细胞及血小板 共同诱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易化兴 奋性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释放,引起神经源性的收缩。临床上 常见肺部感染时伴随持续哮喘,感染若不能控制,哮喘也难以 缓解。也有报道,肺泡巨噬细胞可直接松弛离体气道平滑肌, 该作用与其释放的PGE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肺内其他细胞的调节作用 、 肺巨噬细胞不仅是吞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细胞, 肺巨噬细胞不仅是吞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细胞,还是一类分泌 细胞和调节细胞。 细胞和调节细胞。肺巨噬细胞借助其分泌的介质与肺内其他细 胞相互作用,除与淋巴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作用外, 胞相互作用,除与淋巴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作用外, 近年来注意到其对肺Ⅱ型细胞、 近年来注意到其对肺Ⅱ型细胞、气道平滑肌及肺血管平滑肌也 有调节作用。 有调节作用。肺泡巨噬细胞的分泌和调节作用与其前列腺素关 系密切,前列腺素类物质可能参与细胞内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系密切,前列腺素类物质可能参与细胞内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肺部炎症时,肺泡巨噬细胞与粒细胞、 肺部炎症时,肺泡巨噬细胞与粒细胞、肥大细胞及血小板 共同诱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共同诱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易化兴 奋性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释放,引起神经源性的收缩。 奋性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释放,引起神经源性的收缩。临床上 常见肺部感染时伴随持续哮喘,感染若不能控制, 常见肺部感染时伴随持续哮喘,感染若不能控制,哮喘也难以 缓解。也有报道,肺泡巨噬细胞可直接松弛离体气道平滑肌, 缓解。也有报道,肺泡巨噬细胞可直接松弛离体气道平滑肌, 该作用与其释放的PGE有关。 有关。 该作用与其释放的 有关
④释放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因子,促进成纤 释放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因子, 维细胞的活动。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纤维连接蛋白, 维细胞的活动。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纤维连接蛋白,促进成纤维 细胞增殖并向损伤灶迁移,有利于损伤的修复; 细胞增殖并向损伤灶迁移,有利于损伤的修复; 释放凝血因子,造成局部纤维形成, ⑤释放凝血因子,造成局部纤维形成,有利于感染病灶的局限 和包围。可见,肺巨噬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对于迅速局限、 和包围。可见,肺巨噬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对于迅速局限、消除 已经发生的感染病灶有积极意义。 已经发生的感染病灶有积极意义。 炎症反应后期,肺泡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和释放蛋白水解酶 炎症反应后期, 清除沉积在肺泡腔内的蛋白质,吞噬聚集于局部的中性粒细胞, 清除沉积在肺泡腔内的蛋白质,吞噬聚集于局部的中性粒细胞, 起到终止炎症反应,促进炎性物质吸收, 起到终止炎症反应,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减轻炎症对组织损伤 的细胞保护作用。有人认为, 的细胞保护作用。有人认为,肺泡巨噬细胞中存在及时终止炎 症反应的正常机制,若这一机制受到破坏和削弱, 症反应的正常机制,若这一机制受到破坏和削弱,急性炎症便 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病变。 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病变。
一、肺巨噬细胞的来源 肺巨噬细胞的来源
肺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生成的单核细胞向肺内的迁移, 肺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生成的单核细胞向肺内的迁移,无论 在生理状态或炎症时,这都是肺内巨噬细胞的主要来源。 在生理状态或炎症时,这都是肺内巨噬细胞的主要来源。生理 情况下,单核细胞向肺内迁移时,首先停留附着于肺血管内壁, 情况下,单核细胞向肺内迁移时,首先停留附着于肺血管内壁, 再逐步迁移进入肺间质、肺泡腔及小气道, 再逐步迁移进入肺间质、肺泡腔及小气道,也有部分进入胸膜 腔。 按其所在的部位,肺巨噬细胞存在四个亚群: 按其所在的部位,肺巨噬细胞存在四个亚群: 气道和肺泡巨噬细胞,位于肺泡腔或小气道内; ①气道和肺泡巨噬细胞,位于肺泡腔或小气道内; 肺间质巨噬细胞; ②肺间质巨噬细胞; 肺血管内巨噬细胞,附着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 ③肺血管内巨噬细胞,附着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不随血 液流动,细胞间互相伸出足状突起构成网状结构; 液流动,细胞间互相伸出足状突起构成网状结构; 胸膜腔巨噬细胞,位于胸膜腔内, ④胸膜腔巨噬细胞,位于胸膜腔内,大部分特征与腹腔巨噬细 胞相同,其作用可能与清除少量渗出的纤维蛋白、 胞相同,其作用可能与清除少量渗出的纤维蛋白、防止两层胸 膜间的粘连有关。 膜间的粘连有关。
3、分泌功能 、 肺巨噬细胞的分泌功能非常活跃,可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质。 肺巨噬细胞的分泌功能非常活跃,可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质。Fels和 和 Zanzil归纳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介质多达 类,近80种。主要有: 归纳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介质多达14类 归纳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介质多达 种 主要有: 补体成分, 、 、 , 、 ; ①补体成分,C1、C4、C2,C3、C5; 凝血因子: 、 ②凝血因子:X、Ⅳ、Ⅶ、Ⅴ; 酶类;溶菌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胶原酶、弹性蛋白酶, ③酶类;溶菌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胶原酶、弹性蛋白酶,血管紧张 素原转换酶、蛋白酶、脂肪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磷酸酵、脂蛋白酯酶; 素原转换酶、蛋白酶、脂肪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磷酸酵、脂蛋白酯酶; ④酶抑制物;血浆素抑制因子; 酶抑制物;血浆素抑制因子; ⑤结合蛋白:纤维连接蛋白; 结合蛋白:纤维连接蛋白; 生物活性脂:前列腺素(PGE2,PGF2a、TXA2,PGl2),白三烯 、C、D、 ⑥生物活性脂:前列腺素 , 、 , ,白三烯B、 、 、 E,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 氧自由基:过氧化阴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 ⑦氧自由基:过氧化阴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 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血管增生因子; ⑧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血管增生因子; ⑨生长抑制因子:淋巴细胞生长抑制因子、髓系抑制因子、肿瘤抑制因子;α 生长抑制因子:淋巴细胞生长抑制因子、髓系抑制因子、肿瘤抑制因子; 干扰素; 和β干扰素; 干扰素 激素样因子;内源性致热原、胰岛素样因子、胸腺素B4等 ⑩激素样因子;内源性致热原、胰岛素样因子、胸腺素 等。
2、吞噬和杀菌功能 、 肺巨噬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吞噬细胞、异物颗粒, 肺巨噬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吞噬细胞、异物颗粒, 衰老坏死的组织细胞及体内多余的物质, 衰老坏死的组织细胞及体内多余的物质,并依靠其本身的降 解酶予以降解。有人将肺巨噬细胞的这一作用比作“清道夫” 解酶予以降解。有人将肺巨噬细胞的这一作用比作“清道夫” 作用。肺泡和气道内巨噬细胞处于肺内防御的第一线, 作用。肺泡和气道内巨噬细胞处于肺内防御的第一线,经常 性地清除由呼吸道进入的外源性颗粒和微生物。 性地清除由呼吸道进入的外源性颗粒和微生物。肺血管气的 巨噬细胞清除肺循环血流中的大颗粒、细菌及过量的生物活 巨噬细胞清除肺循环血流中的大颗粒、 性物质或有毒物质,不使其直接进入脑、心等重要脏器, 性物质或有毒物质,不使其直接进入脑、心等重要脏器,起 着经常性的防护作用。 着经常性的防护作用。 肺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及其他酶系统可降解被吞噬物, 肺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及其他酶系统可降解被吞噬物, 并常伴随细胞呼吸速率和耗氧量的增加。 并常伴随细胞呼吸速率和耗氧量的增加。用药物干扰细胞的 氧化代谢和氧化磷酸化可以降低肺泡巨噬细胞消化降解吞噬 颗粒的能力和杀菌能力。 颗粒的能力和杀菌能力。
二、肺巨噬细胞的生理功能
1、粘附和运动功能 、 肺巨噬细胞在形态学上属大单核细胞, 直径在9~ 40µm之 肺巨噬细胞在形态学上属大单核细胞 , 直径在 ~ 之 细胞体积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 ~ 周后可形成多核巨 间。细胞体积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3~4周后可形成多核巨 细胞。其粘附能力强。与玻璃、塑料等表面接触10分钟即可见 细胞。其粘附能力强。与玻璃、塑料等表面接触 分钟即可见 细胞伸出足状突起,一小时内细胞呈扁平状完全贴壁。 细胞伸出足状突起,一小时内细胞呈扁平状完全贴壁。肺巨噬 细胞粘附贴壁是其吞噬和分泌活动的先决条件。 细胞粘附贴壁是其吞噬和分泌活动的先决条件。肺巨噬细胞还 有活跃的趋化运动,就是通过变形, 有活跃的趋化运动,就是通过变形,游走而朝某种化学物质浓 度梯度方向迁移。吸引肺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很多, 度梯度方向迁移。吸引肺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很多,大多是炎 症或细胞损伤的产物,如补体C3a、C5a等。肺巨噬细胞的粘附 症或细胞损伤的产物,如补体 、 等 和运动有赖于其细胞内骨架的塑形、 和运动有赖于其细胞内骨架的塑形、改建及细胞内收缩成分的 活动,胞浆中钙离子浓度影响着细胞骨架和收缩蛋白的溶胶— 活动,胞浆中钙离子浓度影响着细胞骨架和收缩蛋白的溶胶 凝胶相变。 凝胶相变。肺巨噬细胞与异物表面物理性接触或膜受体激活可 导致三磷酸肌醇(IP 的生成 后者可增加胞浆钙离子浓度。 的生成, 导致三磷酸肌醇 3)的生成,后者可增加胞浆钙离子浓度。
三、肺巨噬细胞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1、在肺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 肺巨噬细胞常被称作炎症细胞,这一名词不够确切。首先, 肺巨噬细胞常被称作炎症细胞,这一名词不够确切。首先, 肺巨噬细胞是肺常驻细胞,并非炎症时才出现;其次, 肺巨噬细胞是肺常驻细胞,并非炎症时才出现;其次,肺巨 噬细胞在肺部炎症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噬细胞在肺部炎症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在炎症初期可促进 炎症反应,而在炎症后期则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 炎症反应,而在炎症后期则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 在肺部感染的初期,肺巨噬细胞的作用主要是: 在肺部感染的初期,肺巨噬细胞的作用主要是: ①大量吞噬侵入的细菌和坏死细胞,释放溶菌酶等局部杀菌物 大量吞噬侵入的细菌和坏死细胞, 质; ②局部巨噬细胞增殖及周围血单核细胞迁移入肺; 局部巨噬细胞增殖及周围血单核细胞迁移入肺; ③释放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如白三烯, 释放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如白三烯, 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 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
肺巨噬细胞受损伤刺激后可分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肺巨噬细胞受损伤刺激后可分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s), 细胞因子 , 参与炎症反应或免疫反应的调控。在肺损伤刺激的早期, 参与炎症反应或免疫反应的调控。在肺损伤刺激的早期,肺巨 噬细胞被激活,即刻合成并释放白细胞介素Iβ(IL-1β),肿瘤坏 噬细胞被激活,即刻合成并释放白细胞介素 , 死因子α(TNFα),募集炎症反应细胞,并激活成纤维细胞、肺 死因子 ,募集炎症反应细胞,并激活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等释放其他细胞因子, 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等释放其他细胞因子,还可正反馈 激活肺巨噬细胞,形成炎症损伤反应的放大。 激活肺巨噬细胞,形成炎症损伤反应的放大。肺巨噬细胞也释 放IL-2、IL-3、IL-5、IL-6、IL-8、IL-12等,参与炎症反应或 、 、 、 、 、 等 免疫反应中细胞间激活或信号传递, 免疫反应中细胞间激活或信号传递,如IL-3促进嗜酸粒细胞迁 促进嗜酸粒细胞迁 移和浸润, 放大局部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移和浸润,IL-6、IL-8放大局部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与气道 、 放大局部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高反应发生有关。因此, 高反应发生有关。因此,这类细胞因子被称为前炎症介质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在炎症或损伤修复的后期,肺巨 。在炎症或损伤修复的后期, 噬细胞还可产生抑炎性介质如IL-4、IL-10,有人曾观察到肺巨 噬细胞还可产生抑炎性介质如 、 , 噬细胞可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并表达 并表达VIP受体,减轻炎症或 受体, 噬细胞可分泌血管活性肠肽 并表达 受体 免疫反应,实现信号的平衡。 免疫反应,实现信号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