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_孙秀梅

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_孙秀梅
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_孙秀梅

第41卷 第5期2013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Nat.Sci.Ed.)Vol.41No.5

May 2

013网络出版时间:2013-05-02 1

0:5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net/kcms/detail/61.1390.S.20130502.1054.013.html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收稿日期] 2012-08-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00101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40606M91) [作者简介] 孙秀梅(1987-),女,黑龙江富裕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转运研究。E-mail:605923728@qq.com [通信作者] 

王菊花(1975-),女,内蒙古锡盟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生理研究。李培英(1953-)

,女,安徽省泗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研究。孙秀梅a,程 帆b,刘 维a,孙 涛a,薛秀恒b,李培英a,王菊花a

(安徽农业大学a动物科技学院,b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 要]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力弱;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所获得的小鼠IECs纯度较高,原代培养时增殖能力稍弱于组织块培养法,但传代后增殖能力趋于稳定。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结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适合肠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关键词] 小鼠;

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组织块分离培养法;酶学分离培养法[中图分类号] Q

813.1+

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13)05-0025-

07Comparison of four primary 

culture methodsfor mouse intestinal ep

ithelial cellsSUN Xiu-mei a,CHENG Fanb,LIU Wei 

a,SUN Taoa

,XUE Xiu-hengb,LI Pei-yinga,

WANG Ju-huaa

(aCollege of Animal Technology,b College of Tea&Foo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Hef

ei,Anhui 230036,China)Abstract:【Objective】Separation results of four primary culture methods for mous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compared to choose and establish utility separation culture method for obtaining 

mouse IECsand preparing for future research.【Method】The four methods,tissue fractional cultivation,thermolysinenzyme digestion,association digestion of collagenase XI and dispase I,and association digestion collagenaseI and dispaseⅥwere used to separte and culture mouse IECs.The separ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y thecell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and cell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ell specificity 

ofthe separated IECs.【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obtained by tissue cul-ture method had the highest proliferation ability and better viability,but with serious fibroblasts pollutionand lower purity.The collagenase I and neutral proteaseⅥmethod only obtained a few 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 with lower proliferation.The rmolysin digestion method and the joint digestion method of collagenaseXI and neutral protease I obtaine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ith higher purity 

and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was slightly weaker than the tissue culture method.However,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was more stabilized.The results of cell specificity of the separated IECs by the two methods using the cell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and cell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eparated cells were IECs.【Con-clusion】Thermolysin digestion method and CollagenaseⅪand DispaseⅠcombined digestion method aresuitable for isolating and cultivating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Key words:mouse;mous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primary culture;tissue fractional cultivation;enzy-mology fractional cultivation

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消化道中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性细胞,体外培养IECs已成为深入研究动物肠道功能、病理及细胞分化的重要途径[1-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便开始对鼠的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建系研究。1978年,Quaroni等[3]建立了IEC-6细胞株,它保持了肠上皮干细胞未分化的特性。IEC-18也是由Quaroni等[3]最先从大鼠回肠隐窝细胞中分离出并成功建系的细胞系,其保持了增殖的隐窝细胞的许多特性[4],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存活力高,保持了肠隐窝细胞的显型,并且能够分化成肠上皮细胞[5]。之后,研究者逐渐建立胎鼠永久小肠上皮细胞系[6-7]、大鼠IECs原代培养方法[8]、人类结肠和小肠上皮细胞系[9-10]及山羊IECs的单克隆细胞株[11]。冉新泽等[12]进一步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综观以上研究可知,体外培养IECs的关键步骤是选材和分离方法,材料一般是胚胎或新生动物[13],分离方法目前主要有组织块分离培养法[11]、螯合剂分离培养法[14]和酶学分离培养法[15-16],究竟哪种方法更易分离得到形态完整且易贴壁生长的细胞,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分析比较了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对肠道上皮细胞贴壁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的分离方法,为今后IECs的体外培养提供方法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试验动物 怀孕16~19日的KM雌鼠,8周龄,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1.1.2 试 剂 DMEM-F12培养液,Thermo公司;胎牛血清(FB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杭州四季青公司;小肠细胞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体积分数2%的FBS、0.65g/L谷氨酰胺(Gln)、0.01g/L表皮生长因子(EGF)、100U/mL

青霉素、0.1g/L链霉素、5g/L胰岛素;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0.1g/L),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胶原酶Ⅺ型C7657、中性蛋白酶Ⅰ型D4818、嗜热菌蛋白酶、胰酶工作液和DPBS缓冲液,美国Sigma公司;分散液:DMEM-F12中添加体积分数2.5%FBS和体积分数2%山梨醇,0.2μm过滤除菌,4℃保存;细胞鉴定试剂: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体积分数0.5%Triton X-100,体积分数3%H2O2,10g/L BSA,DAPI(0.005g/L)。小鼠肠上皮细胞抗体:一抗为兔抗鼠细胞角蛋白18(CK18),康为世纪公司;免疫组化二抗为羊抗兔IgG血清,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1.2 方 法

1.2.1 培养皿的准备 取一次性细胞培养皿,加入质量分数0.2%明胶铺满整个皿底,置于37℃作用30min后取出,吸弃明胶,用DPBS洗3次,吸弃DPBS后备用。

1.2.2 上皮细胞的前处理 无菌条件下取出16~19日龄胎鼠小肠,在显微镜下剔除肠系膜,将小肠移至培养皿中,用DPBS反复清洗,直到上清液清亮为止,再用含青霉素(300U/mL)和链霉素(0.3g/L)的无血清DMEM-F12清洗数次。将肠管剪成肉眼可见的碎片,用无血清的DMEM-F12清洗后,1 200r/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取沉淀备用。1.2.3 组织块培养法 前处理后,继续剪碎样品成小于1mm3的碎片,转移至离心管中,加无血清DMEM-F12清洗,用移液管反复吹打,1 200r/min离心3min;用DPBS反复清洗沉淀组织块,直至上清液澄清;吸去上清液后,取适量沉淀均匀平铺于皿底,加少许FBS,倒置培养皿,于37℃、含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8h后加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

1.2.4 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 向前处理沉淀中加入适量嗜热菌蛋白酶,37℃消化30min,期间每5min振荡1次,1 200r/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适量完全培养液重悬,用孔径为2.84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

mm的尼龙网过滤;

取适量滤液接种于培养皿中,培养48h后换液。1.2.5 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 向前处理沉淀中加入适量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37℃消化20min,用移液枪吹吸150次,

静置1min,取上清液,重复此步2次;向上清液中加入10mL分散液,混匀,1 200r/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分散液重悬,重复此步5~6次,直至上清液澄清且隐窝单位明显为止;最后用完全培养液重悬,接种于培养皿中,培养48h后换液。1.2.6 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 操作步骤同1.2.5。1.2.7 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纯化与鉴定 用以上分

离培养法得到的分散细胞经相差贴壁法纯化后,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如下,

将培养在4孔板的细胞用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15min,DPBS冲洗后,用体积分数0.5%

Triton X-100DPBS溶液透化20min,DPBS冲洗后用体积分数3%H2O2孵育5

~10min,DPBS冲洗;用山羊抗鼠血清室温封闭10~15min,吸去封闭液,勿洗;加一抗(兔抗鼠CK18)工作液,4℃孵育过夜,DPBS冲洗后加二抗(羊抗兔IgG血清)工作液,37℃孵育30min,加S-A/HRP,室温或37℃孵育10~15min,DPBS冲洗,DAB显色液显色30s

后立即用DPBS冲洗,在显微镜下观察。试验同时设阴性对照,以DPBS代替一抗。结果判断:

以细胞膜出现棕黄色着色为阳性,按照Lacoste等[1

7]

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细胞免疫荧光步骤参照宋锐等[18]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简述如下:用体积分数

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5min,PBST(

含体积分数0.5%Triton X-100的DPBS溶液)透化20min后,用含10g/L 

BSA的PBST孵育30min以阻断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滴加一抗(兔抗鼠CK18,按说明书稀释抗体),4℃冰箱过夜;在避光条件下滴加二抗(羊抗兔IgG血清),避光孵育1h;DPBS冲洗后加入0.001g/L的DAPI染色1min,DPBS冲洗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分离方法的分离结果

2.1.1 组织块培养法 将组织块剪碎后在显微镜

下能观察到肠绒毛结构(图1A)。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小鼠IECs时,培养24h左右90%的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辐射,培养3~5d组织块结构几乎消失,

从组织块辐射的细胞汇集成片;从细胞形态来观察,组织块周围有立体感,肠上皮细胞呈圆形且形态饱满,由一层膜状结构包围(图1B);部分组织块周围几乎全为成纤维细胞(图1C);培养至第1代时,从细胞形态来看,

贴壁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与肠上皮细胞夹杂生长的混合细胞(图1D)

。图1 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小鼠IECs(×100

)A.小鼠肠绒毛;B.组织块辐射的细胞;C.组织块周围的成纤维细胞;D.组织块培养法第1代IECs

Fig.1 The mouse IECs isolated by 

tissue cultivation(×100)A.Villus of small intestine in mouse;B.Cells grow around tissues;C.Larg

e amounts of fibroblasts around tissues;D.Cultured the first generation IECs by 

tissue fractional cultivation2.1.2 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 嗜热菌蛋白酶消化

法分离小鼠IECs结果如图2所示。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小鼠肠组织,能获得肠隐窝单位和散细胞,其均能很好地贴壁(图2A);隐窝单位在24h内即能辐射出细胞,从形态上看,这些细胞均为IECs,而贴壁的单个细胞是IECs和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细胞;

培养4d隐窝单位基本消失,原来的隐窝周围辐射出

大量细胞(图2B)。分离细胞培养至第1代时,从形态看,IECs占绝大部分,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污染(图2C)。经过简单纯化后,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获得的小鼠IECs能稳定传代。

2第5期孙秀梅,等: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图2 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小鼠IECs(×100

)A.分离的肠隐窝单位;B.分离的肠隐窝单位辐射的细胞;C.第1代IECs

Fig.2 The mouse IECs isolated by 

thermolysin enzyme digestion(×100)A.The dissociated villus crypts;B.Cells grow around the dissociated villus crypts;C.The first g

eneration IECs2.1.3 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 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小鼠小肠组织,能获得大量小肠隐窝单位(图3A)。将隐窝单位以适当密度加培养液进行培养,

隐窝单位能很好地贴壁,24h内隐窝单位即能辐射出细胞;48h后,

从隐窝单位辐射出的细胞能汇集成片,隐窝单位逐渐消失,从形态上看,这些辐射出的细胞多为IECs(图3B)。分离培养至第1代时,IECs形态明显,

为多角形,有立体感(图3C)。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获得的小鼠IECs能稳定传至第6代

图3 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鼠IECs(×100

)A.分离的肠隐窝单位;B.分离的肠隐窝单位辐射的IECs;C.第1代IECs

Fig.3 The mouse IECs isolated by 

association digestion of collagenase XI and dispase I(×100)A.The dissociated villus crypts;B.IECs grow around the dissociated villus crypts;C.The first g

eneration IECs2.1.4 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 用

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小鼠肠组织,可获得数量较少的散在细胞,

无小肠隐窝单位。此法分离的细胞数量少,原代培养72h仍不能汇集成片

(图4A);传至第1代后细胞贴壁能力差,且从细胞形态看,贴壁细胞为IECs和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细胞(图4B)

。图4 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鼠IECs(×100

)A.培养72h的原代IECs;B.第1代IECs

Fig.4 The mouse IECs isolated by 

association digestion Collagenase I and dispaseⅥ(×100)A.The dissociated IECs;B.The first g

eneration IECs8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

2.2 IECs的鉴定

2.2.1 小鼠IECs免疫组化结果 对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获得的小鼠IE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细胞的细胞膜染为黄棕色(图5A);而未用一抗孵育的对照结果呈阴性(图5B)。因此,初步鉴定分离出的细胞为小肠IECs细胞。2.2.2 小鼠IECs免疫荧光鉴定 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IECs状态正常(图6A)。分离的细胞膜表达CK18特异性抗原(图6B),进一步鉴定为IECs。分离的细胞核经过DAPI染色后(图6C),计算10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率可达(88.7±16.4)%。未用一抗孵育的阴性对照细胞未被染色。因此,本试验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细胞

图5 小鼠IECs免疫组化结果(×400)

A.细胞膜染色阳性;B.阴性对照

Fig.5 The result of IECs immunohistochemistry(×400)

A.Positive result of cell membrane staining;B.Negative contro

图6 小鼠IEC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400)

A.荧光倒置显微镜下IECs;B.IECs细胞CK18特异性抗原的检测;C.IECs细胞核DAPI染色定位

Fig.6 The result of IECs immunofluorescence(×400)

A.IECs observed by 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B.The testing of CK18

of IECs membrane;C.The IECs nucleus stained by DAPI

2.3 4种分离方法分离效果的比较

综合比较本试验中4种方法的IECs分离培养

效果可知,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活性好,但成纤

维细胞污染较严重,今后可以从如何提高细胞纯度

进行深入研究;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和

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能获得完整隐窝单位,

经过培养和简单纯化后,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分析均

得到纯度较高的IECs,但这2种分离方法所得细胞

连续传代后增殖能力均减弱;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

酶Ⅵ联合消化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活力

差。综上可知,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和

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分离效果较好,能够获得

纯度较高、活力较强的小鼠肠上皮细胞株。

3 讨 论

本试验小肠组织取自16~19日龄胎鼠,因为

此时胎鼠的小肠黏膜组织幼稚、结构疏松,易于消

化,且肠道内无内容物,可避免污染[11]。本试验采

用组织块培养法和3种酶解法分离肠道上皮细胞,

其中组织块培养法是几种分离方法中最简单的方

第5期孙秀梅,等: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法,在分离细胞过程中未经过任何酶的处理,获得的IECs原代细胞活力好、增殖能力较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纯化过程较为复杂。一些研究者虽已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生长状况良好的小鼠[19]和山羊[11]IECs,但均存在同样的缺点。目前对于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国内外学者多采用酶消化分离法。Perrault等[20]使用噬热菌蛋白酶分离人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分离的IECs能稳定传代至26代,可用于人小肠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并认为嗜热菌蛋白酶用于分离肠上皮细胞具有分离产量高、分离的细胞活力强等特点。张道杰等[10]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分离4~6个月引产胎儿的小肠IECs,消化2h能分离出绒毛隐窝单位获得人IECs,因此认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能分离较多的健全绒毛隐窝单位,获得纯度较高的IECs。本研究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小鼠肠组织,得到了大量的肠隐窝单位以及少量散在细胞,这些散在细胞从形态上可判定为IECs和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物,经过简单纯化后能获得大量IECs。此法获得的IECs原代产量高、纯度好、活力强,连续传代后相邻细胞之间的界限模糊,细胞体积变大,出现凋亡现象,增殖能力明显减弱,说明IECs有一定寿命,这与Perrault等[20]和张道杰等[10]报道结果一致。

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最初由Evans等[8]用于分离哺乳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能获得完整的绒毛和隐窝单位,且上皮细胞仍保持极性。后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采用此方法分离获得肠完整绒毛和隐窝单位,从而获得了较纯的山羊[21-22]、大鼠[12]和小鼠[23-25]IECs。本试验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消化小鼠肠组织,37℃消化20min即可获得大量肠隐窝单位,经过贴壁生长后,由于都是从肠隐窝单位辐射出的细胞,因此IEC纯度最高,几乎没有成纤维细胞污染,且所获得的IECs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一样,连续传代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证明此细胞并未发生癌变。

胶原酶是一种从细菌中提取的酶,胶原酶Ⅰ消化肠组织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细胞间质的脯氨酸多肽水解,从而使细胞离散,而对上皮细胞影响不大。Evans等[8]用胶原酶Ⅰ在37℃下消化大鼠肠组织2h,获得的IECs中有大量间质细胞污染。戴定威等[15]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Ⅰ/胶原酶Ⅺ2种消化法分离大鼠IECs,结果发现,中性酶Ⅰ/胶原酶Ⅺ联合应用分离效果比较好,而胶原酶Ⅰ虽然消化良好,但消化时间长,提高酶浓度或是延长消化时间虽然能获得更多细胞,但同时也增加了细胞损伤的机会,并易混入肠组织其他杂细胞,导致IEC纯度降低,而使用中性酶Ⅰ和胶原酶Ⅺ联合可缩短消化时间,取得更佳的分离效果。本试验采用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消化肠组织,获得的IEC细胞数量少、增殖能力差,这与Evans等[8]和戴定威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Kedinger M,Haffen K,Simon-Assmann P.Intestinal tissue andcell cultures[J].Differentiation,1987,36(1):71-85.

[2] 薛庆善.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56.

Xue Q S.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in vitro culture[M].Beijing:Science Press,2001:256.(in Chinese)

[3] Quaroni A,Isselbacher K J,Ruoslahti E.Fibronectin synthesisby epithelial crypt cells of rat small intestine[J].Proc NatlAcad Sci USA,1978,75(11):5548-5552.

[4] Quaroni A,Isselbacher K J.Cytotoxic effects and metabolismof benzo[a]pyrene and 7,14-dimethylbenz[a]anthraccne induodenal and ileal epithelial cell cultures[J].J Natl CancerInst,1981,67(6):1353-1362.

[5] Quaroni A.Development of fetal rat intestine in organ andmonolayer culture[J].Cell Biol,1985,100(5):1611-1622.[6] Tepperman B L,Soper B D,Cang Q.Effect of protein kinase Cactivation on intracellular Ca2+signaling and integrity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J].Eur J Pharmacol,2005,518(1):1-9.[7] 叶章群,刘冠琳,陈志强,等.小鼠肠干细胞群的构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2006,35(6):828-830.

Ye Z Q,Liu G L,Chen Z Q,et al.Construction of murine intes-tinal stem cell population[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alth Science,2006,35(6):828-830.(in Chinese)

[8] Evans G S,Flint N,Somes A S,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at intesternal epithelial cell pri-mary cultures[J].J Cell Sci,1992,101(1):219-231.

[9] Danes B S.Long-term-cultured colon epithelial cell lines from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colon cancer genotypes[J].J NatlCancer Inst,1985,75(2):261-267.

[10] 张道杰,蒋建新,陈永华,等.用嗜热菌蛋白酶进行人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1):1016-

1018.

Zhang D J,Jiang J X,Chen Y H,et al.Isolation and primary

culture of rabbi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 vitro[J].Journal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04,26(11):1016-

1018.(in Chinese)

[11] 匡 伟,王海霞,邵桃玉,等.新生山羊小肠上皮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9):11-14.

Kang W,Wang H X,Shao T Y,et al.Establishing and identi-

fication of neonate goa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J].Chinese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07,43(19):11-14.(in Chinese)[12] 冉新泽,粟永萍,程天民,等.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7(5):8-11.

Ran X Z,Su Y P,Cheng T M,et al.To establish the primary

culture of ra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line in vitro and inves-

tig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J].China Journal of Modren

Medicine,1997,7(5):8-11.(in Chinese)

[13] 王远孝,王 恬.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08(14):24-26.

Wang Y X,Wang T.Development of primary culture of rat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J].Feed Research,2008

(14):24-26.(in Chinese)

[14] Golaz J L,Vonlaufen N,Hemphill A,et al.Establishment andcharacterization of a primary canine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culture[J].In Vitro Cell Dev Biol Anim,2007,43(6):176-

185.

[15] 戴定威,吴圣相,李 敏,等.新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研究[J].细胞生物学志,1997,19(l):31-35.

Dai D W,Wu S X,Li M,et al.Establishment of a method forisolation and primary culture of rat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J].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1997,19(l):31-35.(in

Chinese)

[16] 王 莉,段相林.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28(1):61-63.

Wang L,Duan X L.In vitro primary culture of rat intestinalepithelial cells[J].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

cal Sciences,2004,28(1):61-63.(in Chinese)

[17] Lacoste J,Aprikian A G,Chevalier S.Focal adhesion kinase isrequired for bombesin-induced prostate cancer cell motility

[J].Mol Cell Endocrinol,2005,235(1/2):51-61.

[18] 宋 锐,曹鸿国,陶 勇,等.一种简便的小鼠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32(2):289-290.

Song R,Cao H G,Tao Y,et al.A simple and convenient isola-

tion method of mouse spematogonial stem cells[J].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10,32(2):289-290.(in Chinese)[19] 韩庆广,徐晓燕,赵国琦,等.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J].动物生态学杂志,2009,30(1):48-51.

Han Q G,Xu X Y,Zhao G Q,et al.Studies oil isolation and

primary culture of mouse intestine epithelium[J].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2009,30(1):48-51.(in Chinese)

[20] Perrault N,Beaulieu J F.Use of the dissociating enzyme ther-molysin to generate viable human normal 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 cultures[J].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1996,224(2):354-364.

[21] 王海霞,匡 伟,赵国琦.几种酶分离山羊小肠上皮细胞方法的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6):9-14.

Wang H X,Kuang W,Zhao G Q.Establishment of goat intes-

tinal epithelial cell line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IEC[J].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2007,28(6):9-14.(in Chinese)[22] Lindemann G,Grohs M,Stange E F,et al.Limited heat-shockprotein 72induction in Caco-2cells by L-glutamine[J].De-

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I.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

gy,2001,64:81-86.

[23] 纪华英,陈其奎,曾 晖.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J].医学综述,2010,16(9):1417-1419.

Ji H Y,Chen Q K,Zeng H.In vitro primary culture of mouse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J].Medical Reviews,2010,16(9):1417-1419.(in Chinese)

[24] Hauft S M,Sweetser D A,Rotwein P S,et al.A transgenicmouse model that is useful for analyzing cellular and geo-

graph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stine during fetal develop-

ment[J].J Biol Chem,1989,264(14):8419-8429.

[25] Slorach E M,Campbell F C,Dorin J R.A mouse model of in-testinal stem cell function and regeneration[J].J Cell Sci,1999,114(18):3029-3038.

第5期孙秀梅,等: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

1、淋巴细胞的来源: 人淋巴细胞的方便来源是外周血 分离的原则是收率较高、纯度较好、失活较低。 根据不同试验有相对纯度,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应尽最大可能保持细胞应有活性。 分离的技术可由细胞的物理性状和表面标志设计,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吸附分离法和其它特殊分离法。 2、密度梯度离心法: 外周血各种血细胞的密度不尽相同,利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作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的细胞群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各种血细胞加以分离。 为此利用一种密度介于1.075~1.092之间而近于等渗的溶液(分层液)做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密度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各种血细胞加以分离。 常用的分层液有Ficoll和Percoll两种。 3、实验方法: 1.采血,稀释(外周血:稀释液=1:2) 2.在离心管中加入Ficoll,沿倾斜的管壁缓缓加入稀释的外周血(Ficoll:稀释血=1:2) 3、20℃,1500r/min,离心30min 从上一次至下 稀释的血浆、血小板 PBMC Ficoll 红细胞、粒细胞 4.沿管壁周缘轻轻吸取PBMC层移入另一试管中。 5.加足量稀释液充分洗涤,1800 r/min离心10min ,弃上清。 6.重复洗涤一次,14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 7.适量的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

分离单个核细胞纯度为95% 淋巴细胞约占90%~95% 4、淋巴细胞高纯度化 (一)红细胞的去除 一般采用无菌蒸馏水低渗裂解法或0.83%氯化铵处理法。 (二)血小板的去除 将PBMC悬液通过离心洗涤2~3次,常可去除PBMC中绝大部分混杂的血小板。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可采用胎牛血清(FCS)梯度离心法去除PBMC中混杂的血小板。 (三)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去除 1.粘附去除法 原理: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在37℃和Ca离子存在条件下能主动粘附在玻璃、塑料、尼龙毛、棉花纤维或葡聚糖凝胶。采集的非粘附细胞即为淋巴细胞。 优点:简便易行,对细胞损伤极少。 缺点:B细胞也有较弱的粘附能力,因此有部分B细胞丢失。 该法去除单核细胞后,大约95%的单个核细胞为淋巴细胞,活性大于95%。 2.羰基铁粉吞噬法 原理: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羰基铁粉的能力,吞噬羰基铁粉后的单核细胞密度增大。 方法一:经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后,则单核细胞沉积于管底而被去除。 方法二:用磁铁将细胞吸至管底,上层液中即含较纯的淋巴细胞。 3.苯丙氨酸甲酯去除法 原理:苯丙氨酸甲酯(PME)具有亲溶酶体性质,能渗入细胞溶酶体内被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导致溶酶体内因渗透压改变而破裂,释放出的酶类物质可引起细胞溶解。 用该法可溶解含溶酶体的细胞,如单核细胞、粒细胞和成纤维母细胞等,B细胞和大多数T细胞因缺乏溶酶体酶,因而不受影响。 该法去除单核细胞后,约99%的单个核细胞为淋巴细胞,活性大于95%。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客户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客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客户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客户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产品规格】200ml/Kit 【产品组成】 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试剂内容如下: 名称 产品编号 规格200ml 200ml 200ml 200ml 1份 A B C D E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样本稀释液(赠品)清洗液(赠品)2010C11192010X1118F2013TBD F 液(赠品)说明书 【实验前准备】A .适用仪器 最大离心力可达1200g 的水平转子离心机B .耗材 产品名称产品货号339650339651339652339653 产地15ml 离心管散装美国NUNC 15ml 离心管架装美国NUNC 美国NUNC 美国NUNC 50ml 离心管散装50ml 离心管架装无菌胶头滴管或塑料滴管【检验方法】 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1.首先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详见“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技术”。 2.取一支15ml 离心管,加入与组织单细胞悬液等量的分离液(注:分离液最少不得少于 3ml )。 3.用吸管小心吸取组织单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液面上,400-500g ,离心20-30min 。(注: 根据组织单细胞悬液量确定离心条件,组织单细胞悬液量越大,离心力越大,离心时间越长,具体离心条件需客户自行摸索,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4.离心后,此时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稀释液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色淋 巴细胞层。第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 5.用吸管小心吸取第二层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层到另一15ml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 10ml清洗液(产品编号:2010X1118),混匀细胞。 6.250g,离心10min。 7.弃上清。 8.用吸管以5ml清洗液(产品编号:2010X1118)重悬所得细胞。 9.250g,离心10min。 10.重复7、8、9,弃上清后以0.5ml后续实验所需相应液体重悬细胞。 【注意事项】 1.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最 好在取样2h内进行实验,样品存放时间越长,细胞分离效果越差。样品放置超过6h后分离效果更差甚至不能达到分离目的。 2.本实验最好不要使用高聚合材质(如聚苯乙烯)的塑料制品,应使用无静电、低静电离 心管及未经碱处理过后的玻璃制品,因为静电作用将导致细胞贴壁、碱处理的玻璃表面会变成毛面,影响细胞分离效果。 3.吸取过多的淋巴细胞层及分离液层会导致分离液交界处的粒细胞被吸出从而使混杂的粒 细胞数量增加。 4.分离液用量大于组织单细胞悬液样本时,分离效果更佳。 5.如实验后细胞得率或活性过低,请联系上海研谨生物以获得技术支持。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8-25℃保存,有效期2年。本品易感染细菌,需无菌条件操作。无菌条件下操作,启封后置常温保存。如4℃保存,本分离液易出现白色结晶,影响分离效果。 【参考值(参考范围)】 本实验淋巴细胞提取率及纯度大于80%。 下表为成年人外周血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用户可适当进行参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0-10.0)×109 含量(个/L)(4.0-5.5)×1012(1.0-3.0)×101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油水分离器使用说明

油水分离器使用方法 油水分离器就是串联在机组进油管路中,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仪器,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燃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杂质和水份的分离器,内部还有扩散锥,滤网等分离元件。 Lees power 可针对不同地区油品以及客户要求在发电机组加装此装置,且确保机组出厂前每一个此装置都经过严格测试。下面为大家讲诉如何使用油水分离器。分两部分: 一、初次使用 二、排放完积水杯内的水或者杂质后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油水分离器是如何串联在机组进油管路中的:(进油油路) 图一图二图三 使用方法: 一、初次使用(工具13#开口扳手,抹布适量) 用户在初次使用发电机组时,首先将底部油箱加满柴油后。 然后使用13#的开口扳手(图1),将(图2)红色圈内的柴油滤清器总成上的螺栓逆时针方向松开后(图4),在将(图5)中红色圈内手压油泵,向下压10-15下,将柴油滤清器内部的空气排出(伴随有少量柴油)。同时会发现(图6)油水分离器的积水杯中已经吸有油箱中的柴油。 图1图2 图3 图4 图5图6 图7 图8 持续按压图五圈内手压油泵,直至油水分离器积水杯中注满油,如图7;然后将图8柴油滤清器总成上的螺栓顺时针拧紧。图七图八此时方可开启机组 二、排放完积水杯内的水或去除杂质后的使用方法 (工具13#开口扳手,抹布适量) 机组长时间使用或者油品不纯净的情况下,油水分离器积水杯内积存大量水或者杂质。此时需要对油水分离器进行清理工作。操作如下: 先用13#的开可扳手将图9红色圈内的积水杯底的白色放水栓顺时针方向松开如图11,将水

排出后(如是杂质直接卸下放水栓)再逆时针将白色放水栓拧上(放水栓为塑料易损件,故而确保不漏油即可),至图12状。然后重复图1-图8动作将油水分离器积水杯内吸满油。方可再开启机组。注:无论在何时开启机组都请确认油水分离器积水杯内柴油是满的,方可开启机组。否则机组开启后会立刻报警。 图9图10图11图12

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产品简介: 1、产品名称:C57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ous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2、组织来源:C57小鼠心肌主动脉 3、产品规格:5×105cells / 25cm2培养瓶 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简介: 心肌主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自正常C57小鼠心肌主动脉,呈单层扁平分布。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是一薄层的专门上皮细胞,由一层扁平细胞所组成。它形成血管的内壁,是血管管腔内血液及其他血管壁(单层鳞状上皮)的接口。内皮细胞是沿着整个循环系统,由心脏直至最少的微血管。 本公司生产的C57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混合酶消化而来,细胞总量约为5×105cells/瓶,CK-18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和肠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4.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和肠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武庆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苏州 215003) 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寄生着最为复杂的微生物群体,被称之为肠道原籍菌群,新近的研究认为这些细菌有近1000多种。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发育,但很快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定植。随着细菌的定植,肠道菌群的建立,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促进全身免疫系统和粘膜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并逐步成熟,这其中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 ,GALTs)的发育和成熟。GALTs发育成熟的结果是对肠道原籍菌群的耐受和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由于宿主基因易感性,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减弱或缺乏恰当的粘膜免疫反应(如免疫耐受丢失),就会导致粘膜对肠道菌群免疫反应失控,甚至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紊乱,引起慢性持续性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和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就是例证[1,2] 。 一、肠道菌群对婴幼儿粘膜免疫的作用 和肠道菌群的建立、定植和演替一样,出生时GALTs的活性较低,与新生儿期间,全身免疫系统短时间不成熟是一致的[3,4]。新生儿生后,其外周血中几乎测不到分泌IgA的B型浆细胞——推测这种B细胞是由GALTs衍生出来,然后随血流到达粘膜效应部位。一个月后,这些细胞显著增加,12个月后达到最高峰值。这就意味着有持续不断的微生物和外界环境对GALT的刺激所致。无菌鼠的PP结(Peyer’s patches)发育程度低下:仅有极少的生发中心,数量很少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4+T 细胞、α-βTCRCD8+细胞和分泌IgA浆细胞;脾脏和淋巴结的少有B-和T-细胞带或区域,异常内皮微血管的过度增生,以致结构不完整[5]。正常的口服饮食抗原免疫耐受能力缺失。恢复大龄无菌鼠的正常肠道菌群,食物抗原的免疫耐受功能依旧缺失。这说明在很早的初级阶段,肠道菌群的建立、定植和成熟,对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免疫的启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确肠道菌群通过“入侵”肠上皮细胞和M细胞,对GALTs的发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Gronlund等[6] 研究0~6个月的健康的新生儿时,发现肠道内脆弱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定植的时间越早,外周血中IgA定向细胞的含量可以越早地被检测到;随着肠内脆弱类杆菌和双歧杆菌数目的增加,外周血中的IgA定向细胞的数量也逐渐增加。GALTs在未成熟的初期,允许有2种显著对立作用:1)适度、恰当的针对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炎症反应调控免疫防御机制的发育;2)促进对食物抗原产生免疫耐受的极其复杂的免疫机制。在婴儿期的肠道菌群不断的、进行的构建和演替过程中,GALTs对这些复杂的肠道菌群产生耐受的同时,也有助于免疫系统诱导产生上述2种功能[3]。 二、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反应启动的有高度器官化场所和分散在固有层和肠上皮间的效应淋巴细胞等两部分组成的防御系统。外来的抗原物质,如细菌、病毒、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等被摄入到GALT(如,PP结)和肠壁淋巴结内,这些高度器官化的二级淋巴器官结构是诱导肠特异性免疫的主要部位。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和T细胞从诱导场所通过淋巴引流管迁移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最后再归巢到粘膜效应部位。这些效应部位是由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和B细胞、分化的浆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组成。总之,粘膜免疫系统的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产生粘膜和血清抗体反应,T细胞介导免疫,局部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介质以及系统免疫无能(systemic anergy)[5,7]。 PP结位于肠粘膜下,是诱导肠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在PP结圆顶区上分布有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细胞)。M 细胞摄取和转运肠腔的抗原,如肠道病原菌、肠道原籍菌、病毒、食物中的抗原等到肠上皮下圆顶区,在此进行抗原处理和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圆顶区内有以B细胞为主的生发中心淋巴虑泡和以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DC的滤泡间区。生发中心内含大量增殖淋巴母细

油水分离器使用说明书

油水分离器使用说明书 1 .概述 舱底水分离器是在积累多年研制经验及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真空及微滤原理研制成功的新产品。可用于处理船舶舱底油污水,也适用于工矿企业、油库等含油污水处理,并能处理含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油污水,性能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船舶含油污水排放标准及我国政府规定的船舶、工矿企业油污水排放标准,并符合国际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IMO-MEPC107 ( 49 )决议规范要求。本产品己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国际通用的型式认可证书。 本装置有下列特点: ( l ) 配套泵不直接吸入含油污水,因此避免了原含油污水的乳化,保证分离装置有较高的分离效果。 ( 2 )分离器中的第一级聚结分离元件能自动反冲洗,不会堵塞,长期使用不需要更换。 ( 3 ) 有良好的排油自动控制及配套泵的安全保护措施,根据油污水性质能自动控制一级处理排放或转入二级处理排放,以及处理不合格时自动关闭排出口不合格处理水返回机舱功能。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符合无人值班机舱要求。 ( 4)装置由一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螺杆泵(柱塞泵)、电气控制箱、油份浓度报警记录仪、粗/精滤器、三通转换阀(电磁转换阀)等组装在公共基座上,必要时也可以根据机舱位置将一级油水分离器和电气控制箱及二级乳化油分离器和油份浓度报警记录仪分开独立安装。 3 .基本工作原理(型舱底水分离器系统原理图) 配套螺杆泵(柱塞泵)在一级分离装置排出口处抽吸处理后的排水过程中,使一级分离装置内产生真空,舱底水经粗过滤器和上部吸水/排油阀进入分离器内部扩散喷口,进行初步油水分离,大油滴浮至顶部,含有小颗粒油滴的污水向下进入特制的聚结器,在内部进行聚结分离,形成较大油滴,上浮至顶部集油室。一级处理后的污水则向下经分离器底部排出,流向底部进水三通阀(电磁阀),进入单螺杆泵(柱塞泵)吸入口,从泵的排出口流出再经过排水三通阀,一、二级转换三通阀(常开、常闭电磁阀)和一级排水截止止回阀排向舷外。 当一级分离器排出的水不合格时,油份报警记录仪发出信号,转换三通阀(常开、常闭电磁阀)动作,一级排放水进入二级乳化油分离器继续进行微滤分离处理。合格的排放水经二级排水三通阀(二级排水截止止回阀)排向舷外,每隔三十分钟再回复至一级分离器处理,恢复上述处理工况。当二级乳化油分离器处理性能失效,二级排放不合格时,油份报警记录仪再次发出信号,回舱气动阀(回舱电磁阀)打开,处理水经此阀回舱底。 当处理工况为二级微滤分离时,二级分离器中上部的排污调节阀为常开式,一部分带有细小固体悬浮物的油污水通过此阀回舱底以减少微滤器堵塞阻力,排污调节阀的开启量,通过观察流量计调节至额定的l / 2排出水量。 分离后的污油在一级分离器的顶部集聚到一定程度时,油位检测器触发信号,气控型分离装置使一级处理电磁阀开启,压缩空气同时进入三只三通阀的顶部气缸,推动活塞向下,关闭常通口,打开常闭口,舱底水暂停进入分离器,分离后的水暂停排出。海水(清水)由进水三通阀的常闭口进入泵吸入口,从泵的出口再通过排水三通阀的常闭口进入分离器底部,逆向经过聚结器进行反冲洗,并使分离器内部由真空变成压力状态。集聚在顶部的污油通过上部吸水/排油三通阀的常闭口排向污油柜。 4 .装置的主要配套件 4 .1 .电气控制箱 4 .1 .1 专用泵的启动,停止及一、二级自动转换原理(见图2电气原理接线图) 舱底水分离器专用泵组由三相交流电动机带动单螺杆泵(柱塞泵)将含油污水吸入舱底水分离器。 当舱底油污水被处理完或吸入过滤器被堵塞时,均能使专用泵停止工作,其电器工作原理为: 当污水舱内液位过低出现吸空现象时,真空度下降至大气压力,或当吸入滤器被堵塞时,分离器上部的真空度将急剧上升,在出现这二种情况时,真空度有明显变化,通过电接点真空表转换成电信号,当真空度过高时,实际真空度指针(黑色针)与高真空度接触指针(绿色指针调整至一0 . 05MPa )接通,当真空度过低时,真空度指针与低真空度接触指针(红色指针调整至一0 . 01MPa )接通,切断安装在电器控制箱内的交流接触器电源,使电动机停止工作。 4 .1 .2 污油温度自控原理 为使集油室中高粘度的油通畅地排出,并防止污油粘结在油位检测器上造成控制失灵,在油位检测器附近设置了电加热自控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装在集油室中的温度检测元件接收信号,通过电接点温度表的一根实际温度指针和另二根高、低温度调节指针转换成电信号,对电加热器加热温度实行自控。一般调整至35℃~45℃。 4 .1 .3 自动排油原理 油位是通过电阻式油位检测器检测,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一级油水分离器顶部的集油室中装有高位、低位两根油位检测器,利用油位检测器在水和油中的导电率不同,从而在油位检测器与油水分离器壳体之间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去控制一级处理电磁阀(排油电磁阀)通过压缩空气打开吸水/排油三通阀排油通道,达到自动排油的目的。 本控制箱还备有手动排油控制。(此时应将排油转换开关拨置手动位置,手动排油动作则自动排油不起作用)。 4 .1 .4 控制箱其它功能说明 (1)本控制箱设有至机舱集中控制台的控制触头,以提供集控台上的灯光,显示 舱底水分离器在工作状态。 (2)控制箱通过两个安装在精滤器和乳化油分离器上的电接点压力表提供超压报警灯以提醒操作员更换失效的滤芯或乳化油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客户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客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客户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客户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产品介绍: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方法

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方法 一、实验用品的准备: 1.采血用品:10ml注射器10个;手套20付;15ml离心管10个;20μl枪头、200μl 枪头、1000μl枪头。摄子、剪刀各2把;加样器;70%酒精;5%碘酒; 2.取脾用品:10ml注射器10个;手术器械10套;手套20付,60mm玻璃培养皿10个; 200 目尼龙网,裁成100mm×100mm正方形10块;10mL 玻璃注射器内活塞10个; 5mL刻度吸管、15mL离心管、1640培养基;鼠淋巴细胞分离液;摄子、剪刀各10 把;70%酒精;5%碘酒;移液器、离心机;刀剪浸泡液(新洁尔灭); 注:红色必须灭菌;蓝色可以不灭菌;绿色需特殊处理;黑色不用灭菌。 二、相关实验: (一)实验名称: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 实验目的:获得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ELISPOT实验做准备。 实验动物:BABALB/c小鼠;雌性 实验材料: 1.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 2.60mm玻璃培养皿 3.10mL 玻璃注射器内活塞,灭菌 4.气管切开包 5.5mL刻度吸管、15mL离心管、移液器、离心机 6.1640培养基 实验方法 1. 断颈处死小鼠,浸入75%的乙醇中浸泡1-2分钟。 2. 在超净台中小心剪开小鼠的腹部外皮,用大头针固定,再剪开小鼠的腹腔,用镊子取出小鼠脾脏。注意无菌操作。 3. 在培养皿中放入3mL1640基础培养基,将小鼠脾脏放入培养皿中,用1ml注射器吸取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注入小鼠脾脏,直至完全分离。 4. 把悬有脾脏细胞的1640培养基缓慢转移到装有6 mL淋巴细胞分离液的15 mL离心管中。 5. 3000转离心15分钟。(病毒室离心机) 6.吸出淋巴细胞层,加入5mL 1640培养基洗涤一次,1500转离心10 分钟。 7.倾倒上清液,加入3-5mL5ml5%FCS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 8.对获得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进行ELSPOT 检测。

T淋巴细胞提取

淋巴细胞提取 一实验目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 二实验对象:B/C 小鼠 三实验器材: 1.试剂:淋巴细胞分离液、1640培养基 2.器材:无菌培养皿、200目尼龙网(裁成90mm*90mm正方形,灭菌)、10mL玻璃注射器内活塞(灭菌)、不同规格的镊子、剪刀若干(灭菌)、细胞实验常用器材(离心管、移液管、加样枪、离心机)、75%乙醇、烧杯(无菌)、大头针、超净台 四实验步骤: 1、断头处死小鼠,浸入75%的乙醇中浸泡1-2分钟。 2、在超净台中小心剪开小鼠腹部外皮,用大头针固定,再剪开小鼠腹腔,用镊子摘下小鼠脾脏。注意无菌操作。 3、参考图一,在35mm培养皿中放入4-5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使用前摇匀淋巴细胞分离液)。用镊子固定尼龙网,然后用注射器活塞轻轻研磨小鼠脾脏,使得分散的单细胞透过尼龙网进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中。(没研磨每一只脾脏话费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防止在研磨过程中液体挥发,使得密度与渗透压改变,影响分离效果) 4、把悬有脾脏细胞的分离液立即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前再覆盖上大约200μL的1640培养基。 5、800g离心30分钟,注意离心设置较慢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如果有十档,一般设置在第三档)。离心结束后淋巴细胞会漂浮上来,在1640覆盖层下面聚集,细胞分层如图二所示

6、析出淋巴细胞层,再加入10mL1640培养基,250g离心10分钟。倾倒上清液,加入3-5mL Lympho-SpotTM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 五、注意事项: ①离心前在细胞悬液上面加盖一层1640培养基,既有利于漂浮上来的淋巴细胞的聚集,又有利于下一步的吸取操作。覆盖层不必太厚,2Μl足矣。 ②如果实验者一次实验要处理很多只小鼠,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每研磨一只小鼠,立即把脾细胞悬液从培养皿转入离心管中,注意盖严管盖,切不可敞口放在超净台中。否则,液体挥发,密度与渗透压都会改变,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其二,在所有的小鼠脾脏处理完后,统一再加1640覆盖层。如果加早了,两层液体会相互扩散,造成最终离心后的淋巴细胞层下移。 ③推荐使用尼龙网替代不锈钢网筛,以为尼龙网更柔软些 ④使用注射器活塞代替镊子研磨脾脏,由于镊子夹住脾脏的力度不好控制,易造成细胞死亡。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产品介绍: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油水分离器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安装油水分离器时,污水进水口一定要比设备进水口高,因为不同型号的进水口高度不同,所以在安装的时候也要把握好设备安装的位置,不过不管怎么安装,要保证设备要在一条水平线上,还要在出水口处接通排污管,排油口也要用盆或者桶接着。那安装好之后,它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设备可直接安装在含油污水流经的通道上,把污水出口对准油水分离机带格栅的进口即可,与其它设备可用管道连接。底部的排污管线可与污泥脱水装置连通,如未配污泥脱水装置可直接接入排污管。 2、油水分离时必须调正其水平位置,不得有误差。 3、第一次使用前,应先在装置内注满自来水,而后调节设备上调节板的位置,直到出油口只出油不出水为止。 4、调节板调正后,请不要随意乱动,否则将影响出水的水质。 5、应注意将进水口过滤网上的杂物倒掉,并清理干净。 6、应注意清理集油箱内的废油:先打开油箱下部排水阀,排掉一部分水,

而后把废油收集。请保持设备的外部整洁。 7、使用后,应将杂物筐每天提出挂油倒垃圾,并将水上浮油清除掉,箱体每2周清扫一次,将粘在隔板金属表面的油污用刀刮掉,底部垃圾要求清除干净。清理完毕恢复原状。 8、当油水分离机的出水、排水管堵塞时,将箱盖罩拿掉,因有臭气溢出,应快速清通,清通后将排水口迅速盖上。 9、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冲洗设备内部,一般每半月冲洗一次,或视情况而定。 10、每月至少彻底清理油水分离机的隔渣箱和隔油箱一次,清理箱里面的沉渣和油泥,并检查电控部分是否正常工作,清理完毕后必须将油水分离器注满清水。 11、污水进口处一定要安装隔渣网,一定要确保整个油水分离机在同一水

平线。 12、每天对隔渣箱和隔油箱清理若干次,以保证水流平缓畅通和提高隔油效果,在对油水分离机做清理之前请注意先关掉电源。 以上内容由河南上田泵业有限公司提供,如有不清楚的或者是购买需求,可致电咨询。

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胞

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 胞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从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胞 1小鼠断颈处死,酒精浸泡5分钟,超净台内打开左侧腹部皮肤,小心分离皮下组织和腹部肌肉暴露出脾脏,提起,剪去周围结缔组织,放入有PBS的小瓶中。无菌镊子夹碎,挤压脾脏,将获得的细胞悬液移入无菌试管中。 2另取无菌试管,先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然后将试管倾斜,略放平,吸取刚刚制备的细胞悬液缓慢的加入试管中,一般分离液和细胞悬液的体积比为1:2,要轻要慢,不要冲破了淋巴细胞分离液和细胞悬液的界面。选用适合自己分离目的细胞的离心力和时间进行离心。个人用1500转/分钟,20分钟。 3离心后取出试管,可以看到不同的分层,一般上面是非细胞成分和细胞碎片,接下来是单个核细胞,再往下是红细胞等。吸走上层非细胞层弃之,吸出单个核层在另外无菌试管中,因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加入PBS 离心洗两遍(PBS1000转/分钟,10分钟)。 4,洗好的细胞加入1640培养液和20%的血清中重悬,缓慢加入已经制备好的尼龙毛柱子中,封好,放37度孵育一小时。一小时后取出,超净台内将柱子立起,针头下面放无菌试管(我们的柱子是用大号注射器做的),以HANKS液和血清先后缓慢冲洗,巨噬细胞贴在尼龙毛上不下来,B细胞也相对吸附冲洗下来的不多,所以冲洗来的大多是T细胞,纯度可打到80%到90%,再次冲洗并且用力挤压,这样得到的就是B细胞。得到的细胞可以以1640加血清配制的培养液进一步培

养或做它用。但是淋巴细胞分离液得到的细胞只能算是粗分,如果实验要求高最好选用磁珠或流式分离。

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客户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客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客户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客户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_孙秀梅

第41卷 第5期2013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Nat.Sci.Ed.)Vol.41No.5 May 2 013网络出版时间:2013-05-02 1 0:5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net/kcms/detail/61.1390.S.20130502.1054.013.html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收稿日期] 2012-08-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00101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40606M91) [作者简介] 孙秀梅(1987-),女,黑龙江富裕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转运研究。E-mail:605923728@qq.com [通信作者]  王菊花(1975-),女,内蒙古锡盟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生理研究。李培英(1953-) ,女,安徽省泗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研究。孙秀梅a,程 帆b,刘 维a,孙 涛a,薛秀恒b,李培英a,王菊花a (安徽农业大学a动物科技学院,b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 要]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力弱;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所获得的小鼠IECs纯度较高,原代培养时增殖能力稍弱于组织块培养法,但传代后增殖能力趋于稳定。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结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适合肠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关键词] 小鼠; 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组织块分离培养法;酶学分离培养法[中图分类号] Q 813.1+ 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13)05-0025- 07Comparison of four primary  culture methodsfor mouse intestinal ep ithelial cellsSUN Xiu-mei a,CHENG Fanb,LIU Wei  a,SUN Taoa ,XUE Xiu-hengb,LI Pei-yinga, WANG Ju-huaa (aCollege of Animal Technology,b College of Tea&Foo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Hef ei,Anhui 230036,China)Abstract:【Objective】Separation results of four primary culture methods for mous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compared to choose and establish utility separation culture method for obtaining  mouse IECsand preparing for future research.【Method】The four methods,tissue fractional cultivation,thermolysinenzyme digestion,association digestion of collagenase XI and dispase I,and association digestion collagenaseI and dispaseⅥwere used to separte and culture mouse IECs.The separ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y thecell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and cell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ell specificity  ofthe separated IECs.【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obtained by tissue cul-ture method had the highest proliferation ability and better viability,but with serious fibroblasts pollutionand lower purity.The collagenase I and neutral proteaseⅥmethod only obtained a few 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 with lower proliferation.The rmolysin digestion method and the joint digestion method of collagenaseXI and neutral protease I obtaine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ith higher purity  and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