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自由与社会化

个性自由与社会化
个性自由与社会化

从黛、钗二人的悲剧来看社会化与个性自由

摘要:《红楼梦》中最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两位女性——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生可以说都是一出悲剧,她们纵有千般才情,万般美貌,最后还是免不了悲惨的命运,一个郁郁而死,一个早年守寡,都不曾享有真正的幸福。她们悲剧的根源当然是万恶的封建制度,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二人的人生,可以发现,二人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深刻矛盾。

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个性自由矛盾悲剧林黛玉薛宝钗

正文: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存在与发展,同时,每个人都是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个体,即是个性化的存在。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相伴而行,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个性化需要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化是个性化的现实基础,而社会化本身就是人们在对象化活动中,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正是个性化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使得社会化成为一种蕴含着差异的社会化,个性化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社会化水平的高低。离开个性化来讨论社会化,每个人都将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离开了社会化来谈个性化,每个人会变成毫无联系的封闭个体,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都统一于人的发展中。

另一方面,人既然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的,社会化免不了会对个性化产生抑制,它会扬弃个性化中与社会格格不入或者反社会的成分,以使个体朝着社会期许的方向发展,从而阻碍了个性的自由发展。任个性自由发展而不顾社会规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偏差太大,会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能按照社会期许来扮演社会角色,最后不能实现社会化。二者可以说是相互抑制的,尤其是社会化往往会极大地抑制个性自由。

能否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融合,关系到人是否能很好融入社会、被社会认可和自我实现从而获得幸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的成长困惑以及产生的焦虑大多来自社会化与个性自由的矛盾,很多人的悲惨命运也是二者的矛盾导致的。

例如下面的林黛玉和薛宝钗。

一、林黛玉

林黛玉应该算是文学作品中社会化不成功的人物形象中的典型了。她幼年丧母,后又丧父,一直在外婆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人生和与生俱来的敏感忧伤气质使得她在贾府中显得孤僻、难以让人亲近和喜爱。她自幼沉醉在诗书营造的美的世界里,一味专注于对天地人生的感悟,也使得她不谙世故人情,与贾府的世俗社会距离太远。如此敏感孤僻、的性格加上常被他人认为小气多心、不能得罪、不好迁必然显得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不符合以贾母、王夫人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人物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尽管她才情相貌出众,有个性有思想,但是与当时社会对女子要求的德、言、容、功存在分歧差异,导致无法像薛宝钗一样得到贾府上下的认可和赞美。

贾府的人对她的态度转变从里面最能代表社会权威的贾母对她感情的渐渐疏远可以明显看出来,从“被贾母搂在怀里心肝儿肉儿的大哭、万般怜爱”,到“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法,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的嫌弃,到“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的冷漠,连最亲的外祖母也是黛玉最大的依靠的贾母都尚且如此,贾府中其余上上下下的人无疑更没有真正接纳她,除了与宝玉的精神契合,纯真爱情,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她,认可她。这样看黛玉无疑是世俗社会的失败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很好实现自我的社会化,融入贾府的世俗环境,而是一味的沉浸在个人的精神世界里,虽然保持个性的最大自由,却失去了社会的接纳。由此导致的孤僻、不被理解也侵蚀着她的命运,吞食着她的健康,最后使我们看到“黛玉焚稿断痴情,宝钗出闺成大礼”的结局。

从林黛玉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完全的个性化,任由个性自由发展,不顾社会规制,不按照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环境对角色的期许来完成自我发展完善,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自己也会因为这种心灵巨大的孤独感而痛苦,产生“心病”,最终难以完成自我实现和获得幸福。当然林黛玉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压制人性的社会,过分强调社会规制,很少注重个性自由,这更加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剧。二、薛宝钗

如果说林黛玉的悲剧是由于她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很好地实现自我的社会化,那么宝钗几乎得到贾府上下所有人的赞许认可,上至贾府权威的化身贾母,下至丫鬟小厮,无不对她满口称赞,心服口服,认为她稳重和平,通情达理,宽容识体,应该说是完美的实现了社会化,把自身打造成封建社会里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的模范,那么为什么说她的人生也很悲剧呢?因为成功的社会化并不等同于自我实现与个人幸福的实现,真正的幸福时建立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

从书中可以看出,薛宝钗处处以社会对大家闺秀的要求来为人处世,十四五六岁的年龄,正是个性自由发展的时期,在她身上却看不到自由个性的显露,相比黛玉的爱使性子,湘云的洒脱开朗,甚至宝玉身边的丫鬟都显露出少女的可爱张扬,宝钗行事却一如既往地端庄正经,从她园中捉蝶的活泼可以看出她并非没有,但是她将自己的个性隐藏在心里某个甚至她自己也不知道的角落,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未来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获得掌握自己命运大权的长辈们的认可和赞许,她才能更好地生存,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么评价宝钗有点完全忽略她的个性色彩,把她形容得太虚伪功利,她当然不仅仅是如此,只是父亲早逝、哥哥胡闹,与母亲的相依为命滋生了她的家庭责任感,对母亲的体恤和对自己未来的理性设计已经装满了这个少女的心,使得她自觉不自觉的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规范,长此以往,她原本自然的自由个性受到抑制,成为习惯,到后来很难从她身上看到我们现在赞许的自由鲜明的个性。早期,当她发现林黛玉在看《牡丹亭》、《西厢记》等当时的闺房女儿不宜看的闲书时,便对黛玉说“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可见她幼时也曾接触过这些书,只是知道不该看后便不再碰,并以此来劝导黛玉,这个时候的她展现给读者的是循规守礼的一面,不至于说个性泯灭;后来当薛姨妈应了宝玉的亲事,征求宝钗的意见时,宝钗竟正色对母亲道:“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虽然知道自己的意见对婚事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加上本身中意宝玉,但是如此严格地遵从“父母之言,媒妁之约”的封建婚姻模式的话语,把自己变成制度的奴隶一般,实在让人反感,难怪那么多红迷不喜欢她,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自由个性的逐

渐磨灭,社会权威对个性的统治。

如此的宝钗自然得不到生性乖张,比黛玉更加不认可世俗礼法的宝玉的喜欢,二人在精神上难以交流,没有默契,曹公才会说出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的感叹,而宝钗即使在深知宝黛二人爱情的前提下还是顺从母命嫁给了宝玉,宝玉后来出家,宝钗最终落得了守寡一生的结局。纵观宝钗一生,即使从始至终都得到了社会的赞许,但是由于自由个性的光辉日趋暗淡,成为了制度的奴隶,自然也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没有获得个人的幸福。

三、小结:

从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我们看到人生的两种不同追求,林黛玉追求的是个性的自由,薛宝钗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而爱情是实现个性之路,婚姻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所以林黛玉拥有纯真的爱情,薛宝钗拥有社会认可的婚姻。这个选择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都需面对的,但它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两种追求间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个点。黛钗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腐朽制度压制自由个性的社会,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存在尖锐的矛盾,无论选择哪一个都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也使我们看到脱离时代背景来谈论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不恰当的,只有在合理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个人才能获得自我实现和幸福。而无论在任何社会制度下,只追求社会的承认或只在乎个性的自由都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不能成为制度的奴隶,被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绑架,也不要只追求自由,脱离我们生活的社会,而要辩证的看待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寻找自己心中的“度”,还有不要忘了社会化或者个性化都不是人存在的目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获得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红楼梦》

《社会学》

《心灵、自我与社会》

《论社会化与人的自由——<红楼梦>的社会学解读》(商磊)

【精选】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教学目标】 1.认知:(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3.运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教学难点】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启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 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怎样看待人生自由。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 例如,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有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 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人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今天,我们更重视个性自由。因为: 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教师讲解) 讨论: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 教师点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 进的。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 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 你还记得他吗? 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 引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 系。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读书后交流:怎样认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永远鼓舞自己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点滴哲理:在生活中你敢不敢说“我是第一”?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如果你是个渴望成功的人,请回答:“当然,我就是第一。”如果想保持一点谦虚的绅士风度,你也可以回答:“不是第一。”但要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是并列第一”。 温馨提示:为什么一定要是第一呢?因为你本来就是第一。至少,你要在意识中播种争第一的信心,这样,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记住!生活需要个性。

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 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和自由的个人,是构成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元素。其次,个性的自由发展必须不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 ——自主的人 “自主的人”是“自由的人”在政治上的自然延伸,两个要素:独立的人格,才能政治上自主,不唯上唯权唯命是从,自主地选择参与政治生活。其次是自主地能力, ——自觉的人。首先表示对法律的自觉地服从,其次是自律的道德,最后是平等的精神待人。 2、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发展史时发现,人类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蛮人与文明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他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摘要:“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学思辨体系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伦理主题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是一部包含着丰富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主题就是:全面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由此也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下文试作详述。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一个实质性命题 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卷轶浩繁的手稿,这些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方法特色,即马克思为完成每一项研究任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理论准备。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对马克思的手稿有过这样的评价:“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词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这是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的。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是做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可是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结尾,由于要急于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阐述还不完全。最后,还有大家知道的、连作者自己有时也辨认不出的字体。”但是恩格斯却认为,这些手稿是通达马克思思想体系不可忽视的起点,“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的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恩格斯的这种评价应当也适用于《57-58手稿》)。 《57-58手稿》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对于其重要性的理解,理论界可谓智仁各言。一般来说,理论界对《57-58手稿》的关注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域,更多地强调其对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基础性意义。这种意义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投身于经济学领域为归宿,而是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解剖市民社会,以暴露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灭亡的必然性,并由此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指导。因此,马克思的这些研究经济学的论著必然包含着许多超出纯粹经济学视域的宝贵思想,甚至可以说他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超越经济学的视界,而这一方面决定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划清了界限。 从总体来看,马克思的《57-58手稿》所涵盖的内容部分丰富,诸如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的产生,资本与市场经济的起源,资本的扩张性与属人性,资本的生产性与有限性,资本流通与现代社会,关于竞争、重建个人所有制,关于生活世界和公共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关于闲暇和艺术创造,关于共产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的阐发尽管显得头绪复杂,但是却贯穿着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即探寻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而这也构成了《57-58》手稿的伦理主题,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一脉相承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超越经济学视界所展现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场域。 1894年,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请恩格斯为《新纪元》题词,希望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社会主义精神,以区别于但丁对旧时代的概括——“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恩格斯的回答是:“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弗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最高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本文在重点阐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人类本位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丰富和完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正确理解这一思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每个人”是这一思想的基本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这一思想的一大亮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以每一个个体为着眼点的,而不是一群人或人类社会整体。从马恩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都在前面冠以“个人”一词。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表述: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其次,“每个人”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伟大光辉点。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人的发展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所能到达的发展水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因此,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及社会关系基础。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自由而言的。自由,作为人性的一项本质需求,成为人类的一个永恒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时,人们才有可能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从而利用“自由时间”使自己发展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跟随自由意志而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是没有做到的。 (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高等教育中的自由与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在我国长期的历史中“自由”曾经被认为是不一致不顺从的重要原因,因而我国传统教育中缺乏自由。自由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密不可分,个性发展也就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发展,一个有创造力的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现代教育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构建一个自由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环境。关键词:自由个性个性发展开放的、多元的社会必然呼唤人个性的自由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又使创新人才倍受青睐。个性的充分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个性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文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试图论证高等教育中自由对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一、个性与个性发展从哲学角度而言,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个性是个体人的特殊性,指个体人不同于其他人的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个性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在遗传、成熟和学习等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在需求、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是决定一个人的态度积极性的诱因系统,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世界观。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心理活动,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保证个体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一定质和量的水平。个性倾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制约着所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个性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交往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生理条件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人在生活和时间活动中自己构建自己的个性,但个性也不是外界影响的直接积累,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感化习染的过程。教育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个性虽然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但由于教育的特殊地位,它在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相应地个性发展也表现为个体特殊技能和能力的形成、个体需要的激发和需要层次的提高、个体兴趣爱好的培养、个体能力的充分发展及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对个人及社会都是很重要的。首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生理基础不同,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是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人,他们有强烈的内在动力,追求自我实现,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对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的推动力。孔子的“因材施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一切成熟和成材的人都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其次,个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源泉。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但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集体共同进步的结果,个性有助于扩大集体经验的范围,进而促进人类进步。密尔认为,个性具有首创性价值;世界上没有一件事不是某一个人第一个做出来的,现在有的一切美好而高贵的事物都是首创性所结的果实,它们的发端也总是出自一些个人或某一个个人,只有允许歧异存在,鼓励个性发展,才能使文明不至于停滞不前。第三,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由于人们对个性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教育侧重于培育人的服从性、统一性,压制人的个性。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倡导个性的今天,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难以立足的,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二、自由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班级教学制的发展及运用使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越来越高,大量合格的人才从学校走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由于整齐划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中的自由也逐步丧失,学生按照社会需要的模式统一培养,甚至被认为是流水线上的成品,教育中的政治化及偏重于其社会功能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人才流失,社会的创造力减弱。这些问题逐步被社会认识,教育中的自由问题也逐步被人们关注,教育也逐步提倡自由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们对自由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古希腊追求是一种内在的自由即理性,他们力图达到对世界的理性认识;文艺复兴时的自由追求一种绝对的行动自由;现在谈论到自由时总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行动自由。本文所讲的自由指社会生活领域内的活动自由,即社会生活领域里一个人不受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的专断意志。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电子教案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运用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人生发展的影响? 17岁硕博连读神童退学的启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一直都在学校陪他。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20XX年 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20XX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结合案例,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谈谈“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师点评: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人生路上那些美丽的、欢乐的、悲伤的、复杂的、温暖的、坎坷的际遇,也统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土壤。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试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摘要:“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官言》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一个论述,是对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与理想境界的最为精当的概括与阐释。这是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展现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又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自由发展、条件、和谐、科学发展观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而从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语境可知,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共产主义的和谐理念作为其长远展望的价值目标。因为在总体的历史视野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本身就处在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关照之下。因此,前提性的工作是必须的,也就是说,首先要透彻的把握共产主义和谐的理念本身。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无疑会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构所需最佳的历史与价值标尺。社会主义社会一直以来的主题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要自由而不受他国的牵制。既然国家要自由,那么理所当然在这个国家的民众也要自由。国家民众的自由也就是个人自由,如果个人都不自由,那么又何谈国家自主呢?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以人民的生活为主要标。要生活的质量好,不仅是要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个人不自由,那精神上是完全得不到满足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强调个人自由发展。 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时刻,需要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性的阐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准确而完整

自由个性签名

自由个性签名 导读:本文是关于自由个性签名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你没有自由,只能活在我的手中。 2、我们放下个性,放下原则,放下自由,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3、不要让某种集体的意志或者情感蒙蔽自我,你比你所想象的更自由。 4、以前以为成功了才是自由,后来才发现,真正面对了自我才是自由。 5、自由,它没有幸福,却很快乐;幸福,它没有自由,却更快乐;一样,得到一个,失去一个。 6、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责任,而大多数人害怕责任。 7、恨别人管我,又爱有人等我。嘴里喊着想自由,又渴望你抱我。 8、等待与时间无关,它是一种习惯。它自由生长,而我无力抵抗。 9、爱一个人,就是让他自由自在的做他自己。 10、就算跟你地相遇都算是巧的,也算是多余的,只是没关系了。

11、自由的代价,是寂寞的陪伴。 12、合理的自由才叫自由,不合理的自由叫放肆。 13、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14、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15、我自倾怀,你且随意。倾怀是我的事情,随意是你的自由。 16、给你自由的爱,冻结我们美好的回忆。 17、断了线的风筝让它飞,它需要天空,你也需要自由。 18、或许我们不再手牵手,但谢谢你,放开了我的手,还给了我想哭的自由。 19、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自己做的事是幸福。 20、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21、不自由,就是不自然。不自然,就是不自由。 22、我们不愿做笼中鸟,请给我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23、自由是蓝天,任我翱翔;自由是空气,无处不在;自由是翅膀,承托梦想。 24、一味逃走的话,是得不到自由的。若不战斗,若不在牢笼中战斗,若不冲破这牢笼,就不可能得到这自由。所以,战斗吧! 25、自由的保证是什么?是对自己不再感到羞耻。 26、当你开心时,这就是自由。当你伤心时,哪里都是束缚。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的提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字被忽略了。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思想重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明确“自由”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一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普遍流行的一种提法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已有”。却忽略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阐述,反映到教学领域里,就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此相对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属于教育目的范畴问题的研究,也就基本限定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框架内。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各种提法中。例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迄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还是没有多大变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观点,但依然没有根本突破原有的框架。作为方向性规定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教师中心论”自然大行其道: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灌输、规训、惩罚等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就不可避免了;受教育者如同“圆形监狱”中的被监管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按照监管人——教育者的意图行事。结果,外在的社会要求难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无法成为自身的主人,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只能是顺从和模仿,人云亦云。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自觉”是人之为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这一“自由”是对必然性的克服和超越,“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离开必然性谈人的自由。自由毫无意义、人正是通过

个性自由与社会化

从黛、钗二人的悲剧来看社会化与个性自由 摘要:《红楼梦》中最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两位女性——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生可以说都是一出悲剧,她们纵有千般才情,万般美貌,最后还是免不了悲惨的命运,一个郁郁而死,一个早年守寡,都不曾享有真正的幸福。她们悲剧的根源当然是万恶的封建制度,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二人的人生,可以发现,二人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深刻矛盾。 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个性自由矛盾悲剧林黛玉薛宝钗 正文: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存在与发展,同时,每个人都是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个体,即是个性化的存在。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相伴而行,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个性化需要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化是个性化的现实基础,而社会化本身就是人们在对象化活动中,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正是个性化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使得社会化成为一种蕴含着差异的社会化,个性化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社会化水平的高低。离开个性化来讨论社会化,每个人都将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离开了社会化来谈个性化,每个人会变成毫无联系的封闭个体,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都统一于人的发展中。 另一方面,人既然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的,社会化免不了会对个性化产生抑制,它会扬弃个性化中与社会格格不入或者反社会的成分,以使个体朝着社会期许的方向发展,从而阻碍了个性的自由发展。任个性自由发展而不顾社会规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偏差太大,会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能按照社会期许来扮演社会角色,最后不能实现社会化。二者可以说是相互抑制的,尤其是社会化往往会极大地抑制个性自由。 能否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融合,关系到人是否能很好融入社会、被社会认可和自我实现从而获得幸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的成长困惑以及产生的焦虑大多来自社会化与个性自由的矛盾,很多人的悲惨命运也是二者的矛盾导致的。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并肯定了物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类表现和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恩格斯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针对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 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才能。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形成、人的心理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 人与人之间正是通过交往活动, 同他人、同社会、同整个世界发生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往, 在交往中取长补短, 使个人不断摆脱个体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 从而使个人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自己, 只有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丰富性都得到实现, 才能称其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从人的发展角度, 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形态: 一是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这一阶段, 个人没有独立性; 二是以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阶段, 这一阶段, 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 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 个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 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马克思强调人要不受阻碍地发展, 自觉自愿地而且是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表现自 己的个性, 塑造出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等等, 而非千人一面。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就是指: 针对物欲、 贪欲、权欲和金钱欲, 强调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保证人民 行使充分的民主权利;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使人们在优美 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 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不但指其特殊属性的充分发挥, 而且指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特点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过去人们着重强调人的全面发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基于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再分析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现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百年的历程中它历经发展而日趋兴盛,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其中所附有的现实意义和必然选择。 一、“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原理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隶属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最终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按需分配,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现家庭的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结构,客观上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并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以来,科学共产主义照亮了人类争取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已经进行了100多年的艰苦斗争。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而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关于“共产主义”的释义颇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直接阐述是有保留的,马克思所阐释的共产主义在形态上是指一种历史运动过程,而非终结的固定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是要靠共产主义建设者们去解决的。 二、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除了分析了社会制度的实体性以外,它的核心是人的彻底解放和对人的

(完整word版)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首先,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个体发展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其次,所谓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内容。而自由个性的实现,也就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②所谓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 第三、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因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于劳动之中,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资本主义阶段;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阶段。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第二问: 第一,积极创造经济社会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同进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而踏实奋斗。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不能要求过急。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不可能完全做到。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同时

个性与自由

张扬个性活出自我(808)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 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 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 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败,因为他张扬了个性,拥有了辉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马迁,忍辱以负重,顽强不屈著《史记》,这是他的个性;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他的个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个性……他们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终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迹。 明月高悬映古今,面对多元的竞争的社会现实,我们亦应张扬个性,呈现自我。张扬出自己的个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自我的展现,需要个性的创新,这是我们实现鸿鹄之志的必由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张扬个性,是判断我们是否是一个有创意的青年,是否为祖国合格接班人的基准。只有在个性的天空里才能活出自本真的我,假如世人都没有个性,那么世界将会是一个机械的世界,浑然一色,黯无生机。 贯古今,串未来,我们都需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用个性来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用个性来描绘自己的宏图伟志。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泯灭个性的,因为个性是人生的灵魂,只有张扬个性,才能活出自我。

个性签名自由

个性签名自由 导读:本文是关于个性签名自由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喜欢一个人呆着,自由自在,无牵无挂,但偶尔,也会羡慕那个和你在一起的我。 2、爱总有应该放手的时候,没什么该挽留。当爱情走到转折的路口,我只好放手让你走。不该牵绊你自由。 3、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4、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5、对自己严厉还是温柔,都是我的自由。 6、你是我唯一可以推诚相见的人,在你面前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交谈。 7、心之所想,身之所享,是为自在;心之所想,身之所行,是为自由! 8、消极自由是“不说”的自由,积极自由是“说不”的自由。 9、女人唯一要做的就是多爱自己,爱自己的容颜,爱自己的个性,爱自己的自由,有棱有角的女人才更富有生气! 10、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11、你知道”人“字怎么写吗,一半是自由,一半是独立,你剥夺了自由,否定了独立,我们还算人吗? 12、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 13、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14、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没有独立,即便是自由,最终也会变成其他人的奴隶。 15、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你想束缚它,结果却释放了它;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话,你反而把它束缚得紧紧的了。 16、人生有两宝,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动自由。 17、年轻的时候荒废了光阴,年纪大了需要用更多自由的代价去弥补;年轻时的奋斗,也同样能换来其他生命时段的自由。 18、曾经,我们在束缚中追求自由;现在,我们在自由中寻求归属。 19、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20、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21、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22、做学生的时候,身是不自由的,但心却很自由,有多远梦多远。而今,身是自由的,但心已经无法自由。有多少梦,就有多远。 23、自由的保证是什么?是对自己不再感到羞耻。 24、假装自由,受困于自由,被自由所左右,只不过是逞强而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所有人的自由与发展的条件。后来他们又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地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自由”是指消灭社会分工强加给人们的、使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的状态,也就是能够自主活动。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个人能力、个人活动、个人交往。 1、个人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能力是衡量人最基本的标准。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个人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突出的领域,这正体现了不同个体自身能力的不可替代性。促进人的能力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找准个体所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来,为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个人活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人的生命是被各项活动贯穿着的。生命活动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的基本标准。人类的实践活动基于劳动,因此我们的最初目的是要实现物质生产的全面发展,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更高层次的人类需求做准备。其次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活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要怀有对共产主义坚定地信念,逐渐发觉自己的潜质并质的尝试超越。 3、个人交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特有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也要得到发展。社会交往在个体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占有很中的地位,在我们从中学走到大学,将来又要步入社会的这一个个阶段中,随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的发展也由片面走向全面。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和他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实现每个人的交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因此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最高价值。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解决国内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