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音乐5音乐欣赏课《四渡赤水出奇兵》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材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

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设计理念: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

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1)导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

(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创意说明:这首歌词长短相间,语言精炼优美。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并能熟读成诵,富有感染力地歌唱表演,进而写成“报幕词”,完成个性化练习。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课,燃起一把火“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之所以风靡一时,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其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现了世纪伟人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今天,让我们学习并演唱萧华写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继续感受当年的革命烽烟,好吗?”学生一听唱歌,群情激沸。

我趁机让学生打开课本,提出阅读要求:1.利用文下注释和字典,积累字词;2.熟读课文,正确断句,并找出中心句,感悟主旨。

3.分析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欣赏修辞,体味写作特色,勾画整理佳词妙句。

5.标注作者身份,作品及写作背景。

6.标出每句的重音和歌词的韵脚,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7.在有疑问的地方注明“?”号,以便研讨解决。

二.巧妙点拨,训练读和说学生自学结束后,按座次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修正看法,教师巡视指点,答疑解惑,表扬佳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知识重点,理清思路,然后总结:课文分两层表现了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长短相间,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反复、比喻等修辞格,富有感染力。

学生根据板书整理笔记后,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红军的艰难困境,用昂扬欢快的语调读出我军乘胜追击,用自豪深情的语调朗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突出最有表现力的动词“解”、“压”、“出”、“临”、“逼”、“赶”、“袭”等的重音。

再让学生个人朗读表演比赛,学生点评,最后分组朗读。

湘教版初中音乐5音乐欣赏课《四渡赤水出奇兵》优质教案

湘教版初中音乐5音乐欣赏课《四渡赤水出奇兵》优质教案

音乐欣赏课《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教学过程:1.教师: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讲解:同学们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的时候每个字要阴阳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

要为即将到来的全校性的歌咏比赛做好准备。

2.导入:同学们,再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5分钟)3.音乐知识讲解: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欣赏一样艺术作品,首先就是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PPT展示:介绍长征组歌(何为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四渡赤水教案

四渡赤水教案
聆听第四段:1.第四段男中音领唱。而后勇跟唱轮唱的合唱形式。2.表现的情绪是自豪的,愉快的(可对比欣赏《猪八戒背媳妇》。3.突出表现和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军事艺术。
视频讲解四渡赤水பைடு நூலகம்大概过程。
学唱第四段: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而后进行跟唱游戏,男女生配合。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曲子,了解了长征的经过,通过音乐欣赏到了红军不怕艰苦,顽强抗敌的作风,以及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最重要是我们要领悟这些长征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教学反思
聆听第二段:讲解何为混声合唱:表现了军民鱼与水般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依靠。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聆听第三段:1.第三段表演形式男声齐唱;“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再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音乐知识讲解。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欣赏一样艺术作品,首先就是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介绍长征组歌(何为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

初中音乐_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

(2)新旧社会物质条件的对比,感恩一切、珍惜一切。

3、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作品中不同段落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能辨别几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新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1、视频导入:播放《四渡赤水》影音材料2、学生思考回答(1)这是表现哪个历史时期的画面?(2) 你对万里长征了解多少?(3)通过看此视频你有什么感悟?老师: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历时一年,行程两万五千里。

既要战胜严酷的自然环境,又要战胜围追堵截的敌人,其难之巨,其志之坚,其战之神,其魄之宏,令人惊叹。

长征不仅保全了党和军队,而且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作为后人,绝不能忘却这段历史。

3、出示课题4、教师简介作品背景1964年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肖华著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人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共10个乐章。

这首作品《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乐章。

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5、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当时长征时的艰难处境。

6、带着问题完整聆听全曲,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感受乐曲情绪、速度、演唱方式等7、欣赏第一乐段第一部分。

演唱形式,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表现场景。

辨别女生独唱、女声领唱、合唱。

8、欣赏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男女二部合唱,混声四声部合唱,欢快热烈。

师生交流完成音乐分析。

歌曲开始由圆号领奏,并加入定音鼓与弦乐,速度慢,音乐沉重。

女声领唱缓慢悠长,表现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9、欣赏第二乐段第一部分。

与一部分旋律素材相同,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男生齐唱的浑厚音色,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略带沉重的气氛。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讲解:同学们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时候每个字要阴阳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

导入:同学们,在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三、新课教学1、创作背景介绍。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PPT展示路线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讲解:同学们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时候每个字要阴阳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

导入:同学们,在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三、新课教学1、创作背景介绍。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PPT展示路线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02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02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二、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三、背景介绍: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欣赏歌曲,回答问题:1、本首歌的目的是什么?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2、歌曲演唱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根据歌词的中心句“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可以把感情基调处理为:坚毅、豪迈、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课《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1.教师: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
讲解:同学们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的时候每个字要阴阳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

要为即将到来的全校性的歌咏比赛做好准备。

2.导入:同学们,再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
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5分钟)
3.音乐知识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欣赏一样艺术作品,首先就是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
PPT展示:介绍长征组歌(何为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PPT展示路线图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8分钟
3.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欣赏视频片段《四渡赤水出奇兵》
欣赏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告诉同学们欣赏音乐作品的几个要素:1.旋律歌词 2.表演形式3.节奏速度4和声伴奏由这几个方面得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
以及思想。

每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
这首合唱曲合唱的形式都有哪些?(教师可解释:演唱形式如有齐唱、混声合唱,领唱,跟唱、对唱、轮唱,独唱等(3分钟)聆听第一段:
请学生回答它的演唱形式,
第一段女声领唱——跟唱,轮唱
教师讲解,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所以演唱者也用十分缓慢的节奏,和悠长的曲调来表达红军长征环境的艰苦,
PS(横断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因横隔东西交通,故名“横断”。

)
范唱曲调:说明节奏缓慢,旋律悠长,(引入贵州,云南等地干旱的事件)中间的的滑音解释(演唱手法是模仿哭腔,最后的水似银哪,运用语气词来表达叹气的感觉)所要表达红军长征路途艰苦,行路之难。

(节奏缓慢,通常以小调式来表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比欣赏4分钟
聆听第二段:
第二段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讲解何为混声合唱:表现了军民鱼与水般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依靠。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
的群众基础(6分钟)
聆听第三段
1.第三段表演形式男声齐唱;
2.“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语气沉重。

对比第一段钢琴演示(4分钟)
聆听第四段
1.第四段男中音领唱。

而后勇跟唱轮唱的合唱形式
2.表现的情绪是自豪的,愉快的(可对比欣赏《猪八戒背媳妇》
3.突出表现和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军事艺术。

视频讲解四渡赤水的大概过程()5分钟
学唱第四段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而后进行跟唱游戏,男女生配合。

8分钟
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曲子,了解了长征的经过,通过音乐欣赏到了红军不怕艰苦,顽强抗敌的作风,以及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最重要是我们要领悟这些长征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1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