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

合集下载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2020年第12期作者简介:李磊(1982~),河北滦南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方面的工作。

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也被很多养殖户称为牛流感,牛流感发病率高而且传染性强,一旦感染需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该病容易治愈,死亡率较低。

但如果养殖人员不重视或治疗不及时,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提高对牛流感的认识,采取合理有效方法治疗非常必要。

1病原特点牛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牛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牛流行热病毒所导致,是单股负链R N A 病毒,这种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直径大约在100nm 左右。

该病毒对低温耐受能力较强,而对高温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将其放入到沸水中很快被杀死,另外对乙醇、紫外线、氧化剂以及甲醛等都非常敏感。

2流行病学该病不分品种和年龄,尤其是乳牛、4岁左右的壮牛以及黄牛最易感。

该疾病主要是利用呼吸道传播,自然环境下的传播渠道目前还不明确。

研究发现,将病毒注射到健康牛体内会感染发病。

此外,蚊虫叮咬也是该病传播的一种途径。

牛流行性感冒具有季节性特点,在夏秋两季频繁发生,主要是夏季多雨和气候炎热,而且秋季温度变化较大,当牛在活动后会大量出汗,经过风吹雨淋,加上养殖圈舍环境条件较差,闷热潮湿使牛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所以会引发疾病产生。

3临床症状牛流感的潜伏期3~7d ,病牛主要表现全身发热,体温持续升高在40℃以上,并伴有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尿液减少以及眼角流泪的现象,同时其排泄的粪便干燥。

用手触摸病牛身体时身体各部位温度明显不同,耳翼和四肢末端等部位较冷。

随病情加重,呼吸更困难,病牛会发出呻吟声,最终因肺气肿并发症而窒息死亡。

怀孕母牛感染会出现流产症状。

4病理变化及诊断剖检病死牛发现,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上呼吸道黏膜明显充血,其肿胀异常,在呼吸道气管内还含有泡沫样黏液。

胃肠道黏膜有出血点,肺部出现水肿并且明显变大,肺间质气肿。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流感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流感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流感【摘要】猪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疾病,给养殖业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在猪流感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中医和西医治疗猪流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案例。

文章指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猪流感防治的主要趋势。

通过对比中西医治疗猪流感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疾病的控制和防范。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前景广阔,为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猪流感、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治疗原理、治疗方法、中医、西医、病例、前景、总结1. 引言1.1 猪流感的流行猪流感,又称人畜共患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性传染病。

猪流感最初在猪群中发现,但也可传播给人类。

该病毒不仅具有人传人的能力,还具有人畜之间传播的能力,因此广泛传播,并迅速蔓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猪流感通常引起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炎、颅内高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2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意义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西医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病死率,中医治疗可以从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的角度出发,避免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疗猪流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疗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治疗效果,更在于促进猪群的健康,并对整个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 正文2.1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原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原理主要在于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和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注重调理全身阴阳平衡,并注重个体的整体调理,强调预防和治疗的综合性。

西医则更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和病理生理的变化,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通过中医的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结合西医的药物、手术和生物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和药敏性。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t
r
a
t
i
on me
e
t
i
ng
p
g
andpub
l
i
cc
on
s
u
l
t
a
t
i
on,
t
h
egu
i
de
l
i
n
e
sfo
rt
h
ed
i
agn
o
s
i
sandt
r
e
a
tme
n
tofi
nf
l
u
e
nzai
nc
h
i
l
dr
e
nwi
t
hi
n
t
egr
a
t
ed
t
radi
t
i
ona
lCh
i
ne
s
eand we
s
t
e
rn medi
c
i
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 原 则(
2022 版)» 有 关 规 则
流感患儿症状在 3~7d 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

5 推广和更新
本文件发布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
重症病例:病情发展 迅 速,体 温 多 持 续 在 39 ℃
[
5]
以上,常发生肺炎合并症,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
训班、继续教育学 习 班、学 术 会 议、学 术 期 刊 等 多 种
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
泻等,儿童流感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乙型流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 、

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妊娠晚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重型)并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妊娠晚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重型)并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Th o p r to fChi e e a e t r e cn r a e x m pl r g n y l t rpe id a m o 1 1 fu ec o ea in o n s nd W se n m dii e t e td 1 e a e p e na c a e r o r r H N l
索、 亚胺培 南 西司他 丁钠 、 甲强龙 、 美拉 唑钠 、 生素 , 他 : 奥 维 其 白蛋 白、 和 不含 抗 体 的血 浆 、 含 丙种 球蛋 白等 药物 抗 病毒 、 感染 支持 对 症治 疗 , 察其 临床 症 状及 实验 室检查 变化 。结果 :患者 临床 症 状基 本 消失 , 抗 观 胸部 C 示 T
6 8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2 1 .0 上 ) 001(
C ieeMaiuain& R h b i t nMe in 2 1 , . 0 hns np l o t ea it i dc e 00 No 1 la o i
中 医 临 床 ・中 西 医 结 合
中 西 医结 合治 疗 1 妊 娠 晚 期 甲型 H 例 I NI 流 行性 感 冒 ( 型 ) 重 并肺 炎 临床 疗 效 观 察
pa intSci c lm a f s a i n, e a e a r t y i pe to nd c o r ton ofChi s n e t r dii e te ’ lnia nie t to r lt d l bo a or ns c i n a o pe a i ne e a d W s e n me c n t e t ntr s t M eho : r a me e ul. t ds Summa ie n l z s is ci c ls mpt m n he s m p o , h a o a o y i pe — rz s a a y e t lnia y o a d t y t m t e l b r t r ns c to ha ge a he c op r to i n c n nd t o e a i n ofChi e e a d W e t r e i i e t e t n iu to Us s t n s n s e n m d c n r a me t st a i n. e heChi e e n tv n s a ie me cne: dii The r la mi s r to a t i bl e or l t h ne id p t e Sihua rtla i o ua xta t o a d nita i n c ta l u a , he o y bu l u h c n f iil ra l q t e r c , sa i o hlgm tc e r te t nt we t r dii e: k s o a l u ti o t ke c a g f h s W e , h t tc dr p p e ho la r a me , s e n me c n Ta e r ly A s ra t a h r e o i it e c mp nd pr s rpto mi cd c ps e s u h, t i r p s r u Xi o ou e c i i n a no a i a ul o t satc d o po e f n Na, he a mo a br mi o t m ni o ne r pe, h te i n s c li a e we tt kec a geo i ng Na, h r rha o a u t s ra Ame iapul Z O t o i mi e u tv t s a h r fh sDi t e a mo dr s ur s,he Au t i rc l U hes d -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3.共生状态:微生物、寄生虫和宿主之间达到了相互适应、互不伤害对方的状态。

4.菌群失调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

举例:如过路军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的40%以上,则引起肠道食物的分解紊乱,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

5.机会性感染: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寄生在正常人体时不致病,只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为条件致病菌。

6.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7.社区获得性感染: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即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的表现(掌握,名解/问答)(一)清除病原体(二)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不明显,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三)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四)病原携带状态: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五)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引起显性感染。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掌握,不出问答)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27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27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总结
百 分 比 ( 26 7 .9±l .4 % , 巴 细 1 ) 5 淋
胞 ( .5-05 )× 1 9 L, 巴 细 胞 10 1 .3 - 0/ 淋
医药 大学 出版 社 ,9 3 2 — 9 19 : 8 2 . []张介 宾 . 岳全 书 [ . 京 : 民卫 生 3 景 M] 北 人
出版社 ,9 1 3 1 3 6 19 :9 — 9 .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2 0 年 l 月2 0 9 1 6日
到2 0 年 1 月3 0 9 2 0日由广 州 中 医药 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 院普 内病 区收 治
疫情 迅速 蔓延 。 月1 日WH 6 1 0将 流 1 . 症 状 分 布 2 例 患者 全部 .1 2 7 感流行 警 告级 别提 高到6 。中 国 级
卫 生 部 20 0 9年 4月 3 0日发 布 2 0 09
微 循 环 , 加 血 流量 , 善血 液粘 增 改
稠度 , 到降 压 , 达 降粘作 用 。 随着 医 学模 式 的转 变 和 医学知 识 的更 新 ,
用来 煲 骨头 汤补 虚劳 。 萝芙 木所 含
的生 物碱 有显 著 降压作 用 。 罗布麻 含 黄酮 苷成 分 ,直 接扩 张 血 管 , 还
文 章编 号 :0 3 0 1 ( 0 0 0 — 0 3 0 1 0 — 7 9 2 1 )5 0 2 — 2
有 降血 脂和 血小 板解凝 作 用 。 以上
流 感 确诊 患者 ,并采 用 以 中 医为
主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方 案 . 效 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满 意 现 将 其流 行病 学特 征 , 临床
表 现 与 临 床 疗 效 进 行 回 顾 性 总 结 . 以期 为 今 后 的 甲 型 Hl 流 感 Nl

中西医结合治疗09秋冬季流感45例防治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09秋冬季流感45例防治观察
2l O O年第 5期
l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O 秋冬季 流感 4 例防治观察 9 5
王 华
摘要 : 目的 : 察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O 秋 冬 季 流 行 性 感 冒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1例 急 性 呼 吸 道 感 染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对 照组 3 观 9 8 6
例 , 医常规 治疗; 西 治疗组 4 ; 5例 在采用 西医常规治疗的基 础上 以运用 中药一 一 自拟 清瘟方为主 。结果 : 两组通过 临床对 比观 察, 总有 效率, 治疗组为 9 . 2 , 3 2 对照组为 8 . %, 1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 <O 0 ) 治疗组 疗效优 于对照组 。结论 : P .5 , 自
tedfe e c ssg i c n P O 0 ) h i rn ewa inf a t( < . 5 .Th fi c fte t n ru ss p r rt o to r u .Co cu in f i eef a yo rame tg o pwa u e i Oc n r l o p c o g n lso :Th ra — etet
me t fa t mn a d wit ri fu n a wih i t g a e r d t n lC i e e a s e n me ii e c n r l v h y t ms q ik y n u u n n e l e t n e r t d ta i o a h n s n we t r d cn a e i e t e s mp o u c l o n z i d e a d s o t n t e t e t n o r e I a n e a te f c t o t x c sd fe t . n h r e h r a me tc u s . th s a x c fe twi n o i i e e fc s h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诊治体会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诊治体会

感局部暴 发 流行 。有 两 个 显 著 特 点 : 是 属 表 寒 里 一 热者居 多 , 者 大 多 表 现 为 突 发 寒 热 , 温 可 持 续 患 体 3 ℃以上 , 9 咳嗽 、 痒 、 咽 咽痛 , 红 苔 黄 , 浮数 有 力 ; 舌 脉 二 是肺经 病变 为主 , 见少 阳经病 变 , 者 大多 寒 热 兼 患 往来 , 咳嗽痰 黄量 不多 , 分 患者 可 见恶 心 、 部 呕吐 , 舌
以 自愈 ; 体质弱者 , 邪不 易解 , 至缠 绵 1 2月 , 甚 ~ 咳嗽 日甚 , 风邪 犹在 , 需用辛温 宣散 , 三拗汤合止 嗽散加减 ; 也有津伤 肺燥者 , 用沙 参麦 冬 汤加减 润燥 止 咳。流感
苔 黄厚 , 弦 数 。治 以 散 表 寒 , 里 热 , 以 和解 。 脉 清 佐 治疗 上可 用麻杏 石 甘 汤合 小 柴胡 汤 加减 。散表 寒 可 用 炙麻 黄 、 芥 、 荆 白芷 等 ; 里 热 可 用 生 石 膏 、 母 清 知
或热降 咳存 , 咳嗽剧 烈 , 痰少 或痰 黄粘 稠 , 咽干痒 。病 机多为余邪 未 净 , 气 不 宣 , 热 内 恋 。治 宜 宣 肺 止 肺 痰 咳 , 阴利咽 。可用桑 杏石甘汤合竹 叶石 膏汤加 减 , 养 用 清散余 邪之药 , 配化痰 润肺 之 品 。对 于流感 已愈 而咳 嗽持续 的患者 , 体质 强者 , 一两 周 内肺气 疏利 , 嗽可 咳
我 国是 流行 性 感 冒 ( 称 流 感 ) 发 区 , 本 上 简 多 基
原有 疾病 相 关 的 一 些 特 点 , 统 一 的方 剂 效 果 往 往 用
每 年都有局 部暴 发 流行 。流 感 属传 染 病 , 病 急 , 起 病 情重 。中医药 防治 流 感 因重 视 体质 因素 , 调辨 证 , 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方法
从中医角度,感冒可大体区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病毒性感冒并不代表风热感冒,病毒是西医的提法,中医更关注的是人体。

所以有些医生将病毒性感冒等同于风热感冒来治疗是不正确的。

风热感冒的症状: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浓涕,通常黄色;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便秘;身热、口渴、心烦;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风寒感冒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舌无苔或薄白苔;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兰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适宜于风热,即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较突出类型的感冒。

桑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适宜于风寒感冒,即恶寒、鼻塞、清涕较突出的感冒。

(一)治疗
1、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伴随有高热、食欲不振、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

3、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3)其他抗病毒药物
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