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肿瘤病例报告制

肿瘤病例报告制

肿瘤病例报告制度及流程
根据省、市卫计委及疾控中心的指示要求,为了准确掌握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及时掌握其流行动态及趋势,深入探索其病因基础,并为卫生行政部门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院开展肿瘤病例监测、报告工作,现制定肿瘤报告制度及流程如下:
一、肿瘤病例报告责任者
1、医院分管领导:刘建新(副院长)马文斌(副院长)
2、主管科室及负责人:感染办(疾控科)——王世春
3、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院级报告:感染办——王世春
临床科室:门诊及病区所有医师。

二、肿瘤病例报告病种
所有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肿瘤病例报告对象
在我院门诊及病区诊治的院内外确诊的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

四、肿瘤病例报告时限及流程
门诊及病区医师发现在院内外诊断的肿瘤患者,在3天内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上报到医院感染办。

感染办报告人对收到的报卡进行审核登记,进行网络报告。

锦州市康宁医院2015年4月10日。

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各种白血病及红血病)和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其他系统的良性肿瘤可以不报)。

二、填报范围:1、门急诊、住院病人及尸体解剖确诊为上述规定的病种,经临床或病理等证实者,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市及郊县的肿瘤病人,均须填报。

2、确诊为新肿瘤的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或转移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为肿瘤(包括已经治疗)而来我院治疗,不论原发或继发,仍须填写报告卡,并在诊断一项内要求填写清楚(如××癌手术后或放疗后,××癌术后复发或转移,须注明何时手术或何时放疗)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及原发部位。

3、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二处原发性肿瘤,则二次肿瘤均须报告。

4、暂未确诊的可疑病例可以不报。

但确诊后应立即填报,部分病例虽未作X线或病理检查,但只要临床或其他检查能够肯定诊断,已进行癌肿治疗的也须报告。

三、填报方法: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为恶性肿瘤病例,在门急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急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肿瘤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放射、化验、超声波等医技科室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1、发现过去报告的肿瘤有错误时,须要更正(如部位或诊断不对或原报告恶性肿瘤,实际并非恶性)应按目前的诊断另行报告,并在报告卡的右上角“更正诊断报告栏”内注明上次的诊断及日期。

2、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3、“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人的年龄。

4、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5、诊断栏内应写明肿瘤的具体部位(如小腿皮肤癌不能仅写小腿癌,如经病理证实,应写明组织学类型,如小腿皮肤鳞状细胞癌)。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共五则范文)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共五则范文)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肿瘤登记报告制度1、门诊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应立即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住院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

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报告卡。

3、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4、公共卫生科专职人员通过定期查阅医院病历系统以发现漏报的病例,及时督促补报。

5、公共卫生科要与院内的病理、检验、B超、放射等诊断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6、公共卫生科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进行编号、审核,每月5日前将上月报告卡交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肿瘤登记报告制度人民医院肿瘤登记报告制度一、医务科设专人负责全院报告卡的收集、登记、上报、质量控制等工作。

并负责查重、完善上报信息。

对更正报告,应立即在原报告卡上做相应信息的更新或补充,在“全院肿瘤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已死亡的病例应填入死亡日期并抽出另行存放。

二、肿瘤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首诊医师应立即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并上报。

三、住院医师如发现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

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报告卡上报。

四、若发现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填写更正报告。

五、医务科负责肿瘤报告人员应定期查阅归档病历,以发现在住院部漏报的病例,并及时督促补报。

六、医务科负责定期对病理、检验、放射、超声波、等诊断部门的诊疗信息进行核查,防止门诊病例漏报。

七、科室施行科主任负责制,责任到人,每月在科主任例会上通报漏报病例的科室,并对责任科室主任及主管医医师进行诫勉谈话,如同一医师出现第二次漏报,经查实后,给予科室每例30元经济处罚。

八、肿瘤报告工作人员,负责每季度将肿瘤患者信息上报至县疾控部门。

常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

常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

常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常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一、填报病种: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各种白血病及红血病)和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其他系统的良性肿瘤可以不报)。

二、填报范围:1、门急诊、住院病人及尸体解剖确诊为上述规定的病种,经临床或病理等证明者,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市及郊县的肿瘤病人,均须填报。

2、确诊为新肿瘤的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或转移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为肿瘤(包括已经治疗)而来我院治疗,不论原发或继发,仍须填写报告卡,并在诊断一项内要求填写清晰(如××癌手术后或放疗后,××癌术后复发或转移,须注明何时手术或何时放疗)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及原发部位。

3、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二处原发性肿瘤,则二次肿瘤均须报告。

4、暂未确诊的可疑病例可以不报。

但确诊后应马上填报,部分病例虽未作X线或病理检查,但只要临床或其他检查能够确定诊断,已进行癌肿治疗的也须报告。

三、填报方法: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为恶性肿瘤病例,在门急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急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肿瘤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当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晰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放射、化验、超声波等医技科室发觉恶性肿瘤患者也应刚好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1、发觉过去报告的肿瘤有错误时,须要更正(如部位或诊断不对或原报告恶性肿瘤,实际并非恶性)应按目前的诊断另行报告,并在报告卡的右上角“更正诊断报告栏”内注明上次的诊断及日期。

2、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需正确具体清晰,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3、“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人的年龄。

4、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5、诊断栏内应写明肿瘤的详细部位(如小腿皮肤癌不能仅写小腿癌,如经病理证明,应写明组织学类型,如小腿皮肤鳞状细胞癌)。

肿瘤记录报告制度

肿瘤记录报告制度

肿瘤记录报告制度简介肿瘤记录报告制度是一种旨在收集、记录和管理肿瘤患者相关信息的制度。

通过规范化的记录和报告,可以提高肿瘤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目的肿瘤记录报告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通过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家族病史等,可以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 记录诊断和治疗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诊断结果、病理报告、化验结果等,有利于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 提供数据支持和统计分析:通过整理和分析肿瘤记录报告数据,可以了解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发展趋势等,为公共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内容肿瘤记录报告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病史(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等)、家族史等。

2. 诊断信息:包括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描述,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诊断。

3. 病理报告:包括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深度等详细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4. 治疗信息:包括手术记录、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措施和效果评估。

5. 随访记录:包括治疗后的随访情况、疗效评估、复发或转移情况等,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操作流程肿瘤记录报告制度的操作流程可以简述如下:1. 患者就诊: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收集相关个人信息并建立档案。

2. 诊断和治疗: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记录诊断结果、病理报告等信息。

3. 数据录入和管理:将患者信息和诊疗记录进行录入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和应用: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为医疗质量管理、临床研究等提供支持。

注意事项在实施肿瘤记录报告制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保护患者隐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管理制度

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管理制度

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管理制度
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收集、记录和管理肿瘤登记报告档案信息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实现对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的科学管理,保障肿瘤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的建立:明确档案的建立时间、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档案建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 档案管理责任:明确各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档案管理的高效运行。

3. 档案收集和登记:明确收集肿瘤登记报告的来源和途径,登记档案信息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收集和登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档案保存和保管:明确肿瘤登记档案的保存期限、保存地点和保管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5. 档案查询和利用:明确档案的查询方式和流程,规定档案利用的权限和规范,确保档案的有效利用。

6. 档案销毁和转移:明确肿瘤登记档案的销毁标准和程序,以及档案的转移要求和流程,确保档案的及时更新和安全处理。

7. 档案监督和评估:建立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实施肿瘤登记报告档案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一、登记报告病种:
包括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规定的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ICD10:D32.0-D33.9)。

二、登记报告范围:
经医疗机构确诊属于所列报告病种的肿瘤均须报告。

1、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CT/MRI、B 超/彩超、内窥镜)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肿瘤病例。

2、原发肿瘤漏报的复发、转移病例。

3、因肿瘤死亡的病例。

三、报告方法:
1、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凡首次确诊为上述所列报告病种的肿瘤病人,在进行治疗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填写报告卡。

2、报告卡每周报送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明确专人负责,每季度将卡片信息与存根联核对后,录入扬州市慢五病报告系统—肿瘤病人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于下季度15日前上报邗江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3、报告卡必须填写准确、完整,要求内容确切,字迹清楚,地址详细(城市至室,农村至村)。

原始报告卡片至少保存3年以上。

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奖惩制度

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奖惩制度

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奖惩制度为了有效开展肿瘤病例登记上报工作,避免漏报、缓报、瞒报、错报肿瘤病例,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落实我院肿瘤随访登记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肿瘤病例监测登记报告按科室、责任报告人进行落实;二、医务人员不得因任何原因漏报、缓报、瞒报、错报肿瘤病例;三、各科室建立《肿瘤病例报告登记册》、每月自查科室肿瘤上报工作,避免漏报、缓报、瞒报、错报肿瘤病例;四、科室每月5日前针对全院肿瘤上报工作进行督查,有记录;五、科室对检查中发现的漏报、缓报、瞒报、错报(填写信息不准确、漏项、书写不规范)的肿瘤病例要责成有关人员立即进行补报。

同时查找原因,追究责任,给予经济处罚;首诊医生:每成功上报一例奖励50元,不合格报告卡不予奖励,每迟报一例罚款50元,漏报及瞒报一例罚款100元;当月迟报三例或漏报及瞒报两例及以上,每例按500元的处罚;对连续2个月及以上,科室出现上述情况者,科主任负连带责任,给予科主任300元的处罚;情况严重者,交由医院按相关规定处理。

网络直报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每月5日前做好月分析上报科主任、主管领导。

对于医生上报不合格的报告卡,网络直报人员通过各方协调填写合格后并成功上报一例奖励5元。

但因工作不力导致的不良后果,每次给予50元的处罚;情况严重者,交由医院按相关规定处理。

1、每年度肿瘤病例报告率必须达到报告率≥90%;报告及时率≥98%,报告信息准确率≥98%,报告信息完整率≥90%,根据年度报告完成的数量、质量等情况,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综合完成指标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前三名的科室分别给予500元、300 元、200 元的奖励,同时对科主任给予200元的奖励。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制度
1、门诊各科室在诊治病人,首诊医生要详细询问病人既往病史,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应立即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并在病历注明“已报”。

2、住院部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要来源。

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

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报告卡。

3、病案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料保存和防止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

医院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和病案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住院漏报的病例,并及时补报。

4、医院内的病理、放射等诊断部门的检查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

医院内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要和上述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5、各科门诊和病房医生在填写完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后,将卡片及时交院内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

6、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7、院内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应负责全院报卡的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