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折纸课件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节 折纸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节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掌握对称轴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对称性2. 对称轴的概念3. 折纸的基本方法4. 观察和分析对称图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对称性,掌握对称轴的概念,学会折纸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对称图形的特点,运用对称性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纸示例图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对称轴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的位置和特点。
3. 演示:演示折纸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学会简单的折纸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折纸练习,相互交流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称性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折纸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包括对称轴的概念、折纸的基本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称轴的概念。
2. 尝试自己设计一幅对称图形,并折出实物。
3. 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图形的对称性,掌握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和对折纸技巧的掌握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意提出等方面。
-邀请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疑问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分析学生的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折纸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创新能力。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软件辅助: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折纸图形的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折纸图形的结构和变化。
3.实物模型展示:教师准备一些折纸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折纸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4.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折纸-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章节。具体内容为“折纸的技巧与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折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拼接等。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巨化三小徐琛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计算道理,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习惯于采用“分母相加减,分子相加减”的错误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
教学重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回头法的计算算理。
课前准备:PPT,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绘本引入。
(绘本《猫鼠大战抢奶酪》)师:今天我带来一个小故事(PPT出示)《猫鼠大战抢奶酪》,看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奇怪呢?不应该是猫鼠大战?怎么去抢奶酪了?请同学们继续往下听,在故事的过程中解决我们的困惑。
师:我今天请两个学生,一个客串老鼠,一个客串猫。
其他同学请拿出课前我让你们剪好的10个小圆片及剪刀、尺子。
师:故事讲的是一家新开的奶酪厂,旁边墙洞里住着老鼠一家,一天:生:哇,什么味道这么香?老鼠小不点一边流口水,一边使劲地嗅来嗅去的。
老鼠爸爸、妈妈、哥哥也跟着小不点一起嗅起来。
最后他们决定跑出去看看。
一家鼠刚把头探出洞,就鼠眼放光,原来,它们所居住的房子被人租去办了一家奶酪厂。
工人们正把每块奶酪平均切成2份、3份、4份、5份。
生: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老鼠一家行动起来了,鼠爸爸和妈妈各叼来4等份中的一块,哥哥问道:一共多少块奶酪呀?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小圆片,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知道答案的请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3,妈妈说,今天晚生:第二天晚上,鼠妈妈又叼了一个奶酪的41块,爸爸疑惑地问,那么还剩下多少上只许吃其中的一块,也就是4块奶酪呢?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小圆片来帮助爸爸解决这个问题。
生:厂长发现自己的奶酪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减少,他勃然大怒,最后在角落洞里发现了老鼠一家,厂长生气地说:你们这些坏老鼠,我要养一只猫,把你们统统吃了!小不点一家吓得瑟瑟发抖。
生:晚上,小不点和哥哥饿得受不了,悄悄地溜出去偷奶酪,结果差点被一只肥猫抓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折纸(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折纸(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所讲解的是数学下册中的第一课,名为“折纸(一)”,属于“空间与图形”单元中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折法介绍、物品的折法、防伪标志的制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折叠活动中的基本概念,会掌握不同的折法方式,并能够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折纸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与折纸有关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2)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不同种类的折叠方法。
(3)了解折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
(2)通过折纸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让同学们感受到折纸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学习折纸,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折纸,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交流,同时也有教师亲自示范并提供指导。
四、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前导活动、自主探究、讲评巩固、拓展应用。
1.前导活动(5分钟)教师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具有美感的折纸作品,并让学生说出它们可能是如何制作而成。
同时,引导学生体验一些折纸活动,让他们感受一下折纸的乐趣。
2.自主探究(20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将配合教材,向学生讲解关于折纸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例如:山脊线,谷脊线,折痕等,老师还将进行现场示范。
接下来,同学将自主进行折纸活动,并根据教师的要求尝试多种折法,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提醒。
3.讲评巩固(15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评价学生们所完成的折纸作品,并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建议,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提醒。
根据学生们所折出来的各种形态的折纸,同学们将对折叠的各种方法进行探索总结,呈现出各种方法的形态特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纸课件(共14张PPT)

3 4
+
5 8
=
6 8
+
5 8
=
11 8
5 6
-
2 3
=
5 6
-
4 6
=
1 6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究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 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新知探究
试一试
算一算
7 10
-
1 6
,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算法。
用10×6做分母。7 10
-
1 6
=
42 60
-
10 60
=
32 8 60 15
=
8 15
新知探究
试一试
算一算
7 10
-
1 6
,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算法。
用10和6的最小公倍数30做分母。
7 10
-
1 6
=
21 30
-
5 30
=
16 8 30 15
=
8 15
新知探究
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
19 24
=
7 12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 约成最简分数。
巩固练习
练一练
1.填一填。
314 999
巩固练习
练一练
1.填一填。
2
1
1
6
6
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折纸
五年级 下册
情境导入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知探究
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 2
+
1 4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能力;4.增强学生的认真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掌握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1.纸张;2.折纸的图示和样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入折纸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折纸,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
2.展示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告诉学生这种折法叫做对折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使用对折法将一个正三角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带领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折法是可行的。
2. 拓展与提高1.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折成三个等分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张折成五个等分部分,并指导学生实现。
3. 归纳总结1.将折纸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纸的构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折纸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3.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加深他们对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通过实践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他们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痴如醉,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同时,这节课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真和耐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认真的态度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程,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五年级数学《折纸》一等奖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折纸》一等奖说课稿1、五年级数学《折纸》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把握了分数的根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学问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根底,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展计算。
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把握了通分的技能。
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学问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一)学问目标: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力量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和运用所学学问自主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胜利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念。
教学重点: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只有一样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二、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纳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稳固应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教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把握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比照教学法、学问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受数学学问产生的过程,在详细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猎取数学学问。
折纸说课稿

《折纸》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一节《折纸》中的第一课时。
一、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折纸”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年级时,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又学习了通分的知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比较抽象,所以教材设计了通过“折纸”活动的直观操作来探究算理,然后画方格图,把直观操作上升到半抽象的表征,最后抽象出算式归纳出计算方法。
掌握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的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教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关键: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说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主动探究,交流出探究结果,并利用发现式教学法让学生独立发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归纳出算理。
以此同时,我还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具体的情境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五、说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计算法则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计算法则,让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体验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具体方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
六、说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老太太继续跟她讲道“她后来就到做护理,从最基础的开始做,真的是非常辛苦,每天要起很早、很晚才能回家,工作强度 又很大,倒是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 阿落听到这里忽然有一种心花怒放的明朗感,仅仅只是为了哪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女子,她得多么不容易才能走到那样的一种 路途。 黄老太太仍是缓缓开口“我们家那个大儿媳妇现在已经做到高级护理的岗位了,也算是一个小领导了,还有啊,她现在拿的工 资可不比我儿子差,有时候甚至比我儿子的工资还要高,就是她的工作太过辛苦。” 阿落忍不住好奇“那她现在每个月大概拿多少工资?”那位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子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女子励志传啊! 黄老太太回答道“八九千加币吧,要是碰上节假日加班就会上一万以上了,他们哪里节假日加班的工资是平时的两三倍,所以 算起来会比较多。” 阿落不免要惊掉了下巴“八九千加币,换算成人名币都快五万了,好有钱! ”那样的一种时刻深深地感到自己简直是弱爆了 的人生! 即使是换做现在的她自己,首先她是绝对不会跟着对方去那样一个对自己生存条件十分不利的地方,其次,她大概在端了一年 的盘子过后、便将早已受够了那样的生活的怒气全都发泄到男方身上、然后一怒之下回归故乡,因为她原本是可以不用过的那 般辛苦,哪里还会有后续的命运大逆转之说。
黄老太太开口道“没有,也就刚去的那一两年,我那儿媳妇也是一个非常争气的人,她知道自己是吃了英语方面的亏,虽然她 学的专业也很好,但就是没办法交流,所以,她在端了一年的盘子之后,便下苦心去学习英语,白天端盘子,晚上就去上英语 课,加上自己平时的钻研,不过一年时间,英语水平就过了八级,交流就没什么问题了。”
课本 P67第3、4、5题
本课小结: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异分母
分数相加减最关键的是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加
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 不锈钢踢脚线 bgk516vfc
阿落问“那她后来就一直在餐厅端盘子么?”屈才呀、真是大大的屈才呀!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 1 折小船,用它的 1
2
4
来折小燕子,那么小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
之几来折纸呢?
+
解: 1 1 24
这个算式怎么算 呢?
讨论归纳: 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通分转化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答案
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方法进行计算
所以,她对那样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子总是充满了满满的敬仰之情!为着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以及她有那般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思及此、不免想起了《致橡树》,那位女子比那颗愿意屹立于橡树旁的木棉树更让人感到肃然起敬!
那样一种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只为与你站在同一处地方的人儿,谁说不是让人感到打心眼的钦佩着、敬仰着的呢! 你也曾经年轻过,我也终将老去,反正我们都将老去——所以还是过好当下最为重要!
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 通分 ), 然后按照( 同 分 母 分 数 )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1 2
+
1 4
+
+
1+
1
=
3
2 44
2+ 1= 3 4 44
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解题步骤:
一看: 看清题目 二通: 通分 三算: 计算 四约: 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算理。
•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回 顾:
1 5
+
2 5
3 =5
4 7
–
1 7
3 =7
3 25 7 + 7 =7
11 15
11 – 15
=0
1 56 2
+ 9
9=9
=3
7 12
– 152=122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