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的红细胞形态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摘要】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血尿。
本文针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进行了综合分析。
首先从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特点入手,探讨其数量统计和形态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尿红细胞形态结果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对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临床应用展望。
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慢性肾炎患者血尿中尿红细胞形态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性肾炎、血尿、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数量统计、形态变化、疾病进展、临床意义、总结、临床应用展望1. 引言1.1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中血尿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对于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尿红细胞形态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肾脏病变程度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通过分析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可以了解尿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大小等参数,进一步判断肾脏功能受损程度。
对血尿患者尿红细胞数量的统计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分析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细致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是肾脏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特点分析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出现血尿是其常见症状之一。
血尿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特点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1.形态不规则: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呈现为圆形,有的有凹陷,有的呈现出分裂或溶解的特征。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妇儿中心
血尿来源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两类 非肾小球性血尿: A: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如泌尿道急性或慢性 感染;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 B :特发性肾出血(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C: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 D: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 E: 肾静脉血栓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4: 细胞为双凹盆圆形,凹陷较N1细胞深或呈口 形,少数成轮状。
A是口形细胞
B 齿轮状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5:细胞为扁平或球形,表面呈多棘状,表面亦 较光滑或不规则。
A 棘状红细胞
B 扁平状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妇儿中心
对红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事实上都有一定的 主观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经验,因此在 临床分析判断中,应结合病情综合考虑。
妇儿中心
妇儿中心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李彩金
妇儿中心
概要
血尿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血尿的出现常 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讯号,即使是轻微、 间歇、无症状性血尿,临床上也应该重视。
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血 尿的发生可涉及从肾脏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 结构的病变,或起源于全身疾病对肾脏和(或) 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
G1型:细胞呈各种形态,都带有一个以上的芽孢, 当血红蛋白失后成为带芽孢的双圈淡影。
G1芽孢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G2:细胞呈小球形,细胞膜厚折光性增强。
小球形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和肾小管进行性损伤,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类疾病。
慢性肾炎是一个常见的肾脏疾病,往往会出现血尿的现象,而且血尿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通过一般药物治疗。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通过尿标本的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肾脏状况,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是通过镜下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参数,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的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肾脏状况,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正常的尿液中是不应该出现红细胞的,当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时,就会形成血尿的症状。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关注:1.数量:通过镜下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了解患者的血尿程度。
一般来说,红细胞的数量越多,说明患者的肾脏受损程度越严重。
2.形态: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参数。
正常的红细胞应该是呈圆盘状,大小均匀,颜色均匀。
而在肾脏疾病的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中,往往会出现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一等异常情况。
3.其他细胞:除了红细胞外,还要观察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上皮细胞等其他细胞的存在。
这些细胞的出现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
通过对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肾脏状况,评估肾脏功能损伤的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的分析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肾炎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1. IgA肾病: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颗粒性IgA沉积和黏多糖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肾脏疾病。
在IgA肾病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的形态多为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颜色较深。
由于炎症的作用,还可能伴有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出现。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常常表现为血尿。
血尿的出现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被破坏后,红细胞进入尿液而引起的。
血尿患者应及时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测,以了解疾病的类型和程度,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分析。
一、正常尿红细胞形态特征正常尿红细胞呈现圆形或类圆形,直径7-8微米,颜色橙红色或深红色。
乍一看,正常尿红细胞很难与其他细小的细胞或物质区分开来,因此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透过光学仪器,可以清晰地看到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二、淀粉样小体型尿红细胞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中,淀粉样小体型尿红细胞是常见的异常形态之一。
它形态异常,呈淀粉颗粒状,大小正常红细胞的1.5倍左右,直径大约12-15微米,其中间带可见苍白区,其细胞膜一般不完整。
三、管型型尿红细胞管型型尿红细胞是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中常见的异常形态之一。
管型型尿红细胞与普通红细胞有所不同,它呈柱状,长短不一,长约40-50微米,直径一般比正常红细胞大一倍左右。
管型型尿红细胞出现的原因是尿路管壁损伤,导致肾小管内蛋白质细胞发生凝聚形成管型,同时管型内还含有红细胞。
变形型尿红细胞取自尿液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表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比如红细胞内发现划痕、裂缝或凹陷等。
变形型尿红细胞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在尿液中受到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红细胞表面变形而成。
除了上述形态外,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在形态上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异常情况,例如,可见碎片型、胆色素结晶型尿红细胞。
碎片型尿红细胞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肿瘤等有关。
胆色素结晶型尿红细胞则可能是由于胆色素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晶体并影响了红细胞的形态。
这些异常形态的出现,对于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的表现较为复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病缓慢,病程长,常伴有血尿。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一般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两种形式。
1. 血红细胞的型态: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红细胞呈单个散在,形态正常,大小一致。
在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见到多个或单个血红细胞,可呈片状、块状或成叶状排列,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甚至可伴有变形的红细胞。
这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说明了肾小球对红细胞的滤过作用发生了改变。
2. 红细胞数量:正常时,镜下血尿的红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3个/HPF(高倍视野)。
在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红细胞计数常增高,甚至可达到10个/HPF以上。
肉眼血尿时,尿液呈现红色或暗红色,常有血块,此时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3.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分析: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肾小球滤过膜的破损:慢性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破损,使红细胞滤过膜通过的大小增大,导致较大的红细胞进入尿液中。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减退:慢性肾炎病变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减退,使尿液中红细胞暴露在有机酸和酶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
- 血管病变:慢性肾炎病变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如黏液样变性、内皮细胞增生等,使红细胞在血液内腔的流动速度减慢,进一步引起红细胞的变形。
- 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炎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时尿红细胞可呈现各种破坏程度的异常形态。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需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或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是导
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的变
化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信息。
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尿路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尿红细胞形态有
三种,即正常形态、变形形态和破碎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质
地柔软,无空腔,表面光滑。
变形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呈棘状或菱形。
破碎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表明尿红细胞已被破坏,呈片状、晶体状或
碎片状等。
异形尿红细胞的出现与慢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
滤过膜的破坏和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蛋白质漏出,血压升高,水
钠潴留等一系列症状。
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会使肾脏滤过负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增厚进一步导致尿红细胞的产生和形态的改变。
此外,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和肾透析等治疗方法都可能影响到尿红细
胞形态。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透析会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泄,但也可能在过程中
破坏红细胞,导致尿红细胞的破碎形态增加。
一些治疗肾炎的药物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也可能影响到尿红细胞的形态。
因此,在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时,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全面评估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B: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 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如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薄基膜肾病(家族 性良性血尿);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等。
妇儿中心
血尿来源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两类
❖非肾小球性血尿: A: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如泌尿道急性或慢性
感染;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 B :特发性肾出血(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C: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 D: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 E: 肾静脉血栓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妇儿中心
总结
❖ 临床上,并不是所有肾脏病病人的血尿G1>5%, 肾病晚期、利尿剂的使用、肾功能不全透析等都 可以影响红细胞形态的改变。
妇儿中心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李彩金
概要
妇儿中心
❖ 血尿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血尿的出现常 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讯号,即使是轻微、 间歇、无症状性血尿,临床上也应该重视。
❖ 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血 尿的发生可涉及从肾脏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 结构的病变,或起源于全身疾病对肾脏和(或) 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
妇儿中心
❖ 对红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事实上都有一定的 主观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经验,因此在 临床分析判断中,应结合病情综合考虑。
妇儿中心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1:为正常大小的双凹盆型,中间浅染区,表 面光滑。
N1正形圆盆状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2 :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表面光滑。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慢性炎症损害,其病因多种多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药物引起的等。
慢性肾炎患者常常伴有血尿,而血尿的形态学结果对于慢性肾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正常尿液的红细胞形态是规则的、正常的圆形。
但在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往往异常,可以出现以下几种形态变化:1. 巴甘红细胞:巴甘红细胞又称为球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失去了其正常的双凹形状,而呈现出球形。
巴甘红细胞多见于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
巴甘红细胞的形态异常是由于红细胞膜的损伤,导致红细胞在尿液中失去了变形能力。
2. 碎片红细胞:碎片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在尿液中出现断裂、碎片化的情况。
碎片红细胞多见于血栓性微血管病和血液凝块形成的疾病,如急性溶血性肾炎和微血管病等。
3. 肾小管型红细胞:肾小管型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在尿液中出现管型的形态,这是由于红细胞从肾小球内部被排出并进入肾小管。
肾小管型红细胞多见于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等病变。
4. 拉登巴克红细胞:拉登巴克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在尿液中出现棱形,并带有尖锐的突起,类似于带菱形刺的球形。
拉登巴克红细胞多见于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其与高浓度草酸盐的存在有关。
5. 高度液化(溶解)红细胞:高度液化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在尿液中丧失了其正常的结构,呈现出极度变形和溶解的现象。
高度液化红细胞多见于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溶解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乳头坏死等。
除了上述的红细胞形态异常之外,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液中还可能出现红细胞管型、凝固物、红细胞团和红细胞聚集等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结果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的炎症和过滤功能的损害有关,也可能与红细胞本身的异常变化和尿液的化学性质有关。
通过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损害程度,对慢性肾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的问题:
• 1.尿中畸形红细胞增多、但形态单一不能诊断肾小 球性血尿。 • 2.尿畸形红细胞并非肾小球性疾病所特有。 • 3.肾小球性疾病也可是非畸形红细胞性血尿。 • 4.尿中红细胞数量要充足
• 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尿的定位诊断上具有重要临 床意义。但任何一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 非100%. • 血尿的定位诊断不能完全依赖尿红细胞形态检测, 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尿蛋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 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 • 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 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红细胞 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 • 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 血尿。
检查方法and血尿定位
• 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检查的经典方法。取清洁晨尿 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混匀后取沉渣1滴 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相差显微镜观察100个红细胞 形态。 • 将尿红细胞分为5种肾小球性红细胞(G1~G5)、5种非 肾小球性红细胞(N1~N5)和未能分类的红细胞。 • G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芽孢 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 • N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丰富, 无芽孢形成。
•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EVDC) 和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也可确定血尿来源。 • 尿EVDC的峰值小于正常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为肾小球 性分布;峰值位于正常范围或超越正常范围为非肾小球 性分布;双峰型为混合性分布。肾小球性分布者尿红细 胞MCV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分布和混合性分布。
血尿的红细胞形态 and临床意义
汇报人:白正辉 PBL-都是“大排档”惹的祸
内 容
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畸 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 方法及其在血尿定位 诊断上的意义
and机制:
•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 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 • 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 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尿畸形红细 胞。 • 机制:①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 ②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 化学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