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眶沟通性病变
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

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王振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100730)一、与影像相关的眼部正常解剖(一)眼眶组成:额骨、颧骨、上颌骨、腭骨、泪骨、筛骨和蝶骨,呈四棱锥形。
结构:包括四个壁、两个裂和视神经管。
上壁即眶顶,前部为额骨水平板,后部为蝶骨小翼。
下壁:即眶底,主要为上颌骨眶面,前外部为颧骨眶突,后部为腭骨眶突。
内壁:由前到后依次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小翼。
外壁:前1/3为颧骨的眶突,后2/3为蝶骨大翼。
视神经管:组成:由蝶骨小翼及蝶骨体围成的骨性管道,主要是蝶骨小翼。
内容物:视神经、眼动脉。
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眶上裂:组成:内侧为蝶骨体,上缘为蝶骨小翼,下缘为蝶骨大翼。
内容:三叉神经眼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以及眼上静脉。
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眶下裂:组成:外侧为蝶骨大翼,内侧为上颌骨眶突。
内容:眶下动脉、眼下静脉分支及三叉神经的上颌支。
作用:沟通眼眶、翼腭窝和颅腔。
(二)视神经和视神经鞘1.视神经:(1)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解剖学属中枢神经系统传导束,是视觉传导路径的一部分。
(2)与其他脑神经和周围神经神经膜由施万细胞形成不同,视神经与中枢神经中的白质相似,神经纤维大部分是有髓鞘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但无神经膜,在各神经纤维之间有各种神经胶质。
视神经分段全长约为35~50 mm,分3段。
眶内段:从眼球到视神经管前缘,此段最长,约为20~30 mm,有人把眶内段在眼球壁内的一段称为球内段,但正常情况下很难显示,一般不专门作为一段。
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约4~9mm。
颅内段:视神经管后缘至视交叉,长约3~9 mm。
2.视神经鞘:脑膜的延续,与脑的被膜一样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为鞍上池的延续,因此当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常常也引起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视乳头水肿。
(优选)科内学习头组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

眶上裂
圆孔及上颌神经
卵圆孔及下颌神经
棘孔
翼管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 内容物:上颌动脉终末支及伴行小静脉、上颌
神经和翼腭神经节 翼腭窝的交通:
向后-圆孔-颅中窝 向后下-翼管-破裂孔 向下-腭大孔-口腔 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向内-蝶腭孔-蝶筛隐窝、鼻腔 向前上-眶下裂-眼眶
颅神经麻痹症状,激素治疗有效 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诊断前需排除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
M,57岁,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
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骨肉瘤
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软 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
翼腭窝
翼腭窝神经鞘瘤
起源于Schwann细胞,生长缓慢,较大时产 生压迫症状
翼腭窝内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呈压迫性改变 CT呈等或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常不能显示 MRI因细胞成分含量不同,表现不一
F,35岁 翼腭窝神经鞘瘤
翼腭窝继发恶性肿瘤
鼻咽癌为侵犯翼腭窝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他还 有上颌窦癌、上腭癌、鼻腔癌等
海绵窦区动脉瘤
在形态上分为囊形、梭形和梭囊混合形 MR表现与流速、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及腔内形
成血栓的时间有关,信号多样 MR表现为流空信号及搏动伪影提示动脉瘤 MRA和CTA可明确诊断
海绵窦区动脉瘤
Tolosa-Hunt综合征
又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海绵 窦非特异性炎症
好发年龄30~75岁,男性稍多,单侧多见 临床表现单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眶后疼痛和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位于颅中窝底的中部, 形似马鞍形,其前部正中有鞍结节 tuberculum sellae, 鞍结节后方为垂体窝 hypophyseal fossa。窝底构成蝶窦顶的一 部分,小儿垂体窝底较厚,可达20 mm。但 蝶窦随年龄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之变薄, 成人多数为1 mm。较薄的窝底有利于经蝶 窦进行垂体手术。 鞍背dorsum sellae突向上前。鞍背的上外 侧角膨大成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颈动脉沟carotid groove位于蝶鞍的两侧, 为颈动脉管的延续。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 前壁内,其内侧部邻近破裂孔处形成裂口。 颈动脉管内侧端以蝶小舌 lingual of sphenoid bone 为界。它续于破裂孔上面。 沟内侧缘小的突起为中床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它可连接到前床突。
眼部CT和MRI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

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09.004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61527807);北京市医 管局“使命”人才计划(SML20150101);北京学者项目[京人社专家 发(2015)160 号] 通信作者:王振常,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 射科,Email:cjr.wzhch@
眼部影像检查方案
一、眼部 CT 扫描方案[1-4] 1. 容积数据采集:(1)推荐机型:建议使用探 测 器 空 间 分 辨 率 较 高 的 CT 扫 描 仪 。(2)扫 描 基 线:仰卧位,平行于听眶下线。(3)扫描范围:包全 眼眶和病变。(4)扫描参数:管电压 100~120 kV, 电流 50~200 mAs,可根据不同机型的低剂量模 式(如 预 设 噪 声 指 数 等)自 行 调 整 ,采 集 层 厚 ≤ 1.25 mm。儿童参照儿童低剂量要求确定扫描方 案 。(5)重 组 算 法 :分 别 用 骨 算 法 和 软 组 织 算 法 。 矩 阵 ≥512×512。 骨 窗 窗 宽 3 000~4 000 HU,窗 位 500~700 HU;软组织窗窗宽 250~400 HU,窗 位 40~60 HU。(6)重 组 层 厚 、层 间 距 :用 于 后 处 理 所 需 的 原 始 图 像 ,重 组 采 用 最 薄 层 厚 ,层 间 距 小于重组层厚,选择合适的重组函数。(7)增强扫 描:对软组织病变应行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参 照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 2 版)[5]。主要以软组织 算法重组。 2. 图像后处理:推荐采用双侧对称的多平面重
颅内外沟通型嗅沟脑膜瘤切除及骨水泥颅底重建

颅内外沟通型嗅沟脑膜瘤切除及骨水泥颅底重建
周游;金胜昔;许锡镇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1(16)1
【摘要】@@ 1 病历摘要rn男,68岁;因癫(癇)发作于2008年3月17日急诊入院.头部CT检查示(图1A):颅前窝底中线处3.5 cm×4.0 cm×6.0 cm类圆形占位,颅前窝底筛板及蝶骨平台骨质破坏,病变侵入鼻腔,形成颅内外沟通型肿瘤.术前诊断为嗅沟脑膜瘤.采用全麻下经双侧额下人路嗅沟脑膜瘤切除术.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周游;金胜昔;许锡镇
【作者单位】430064,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430064,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430064,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5;R651.1
【相关文献】
1.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 [J], 肖新如;张俊廷;吴震;张力伟;贾桂军;汤劼;耿素民;刘巍;任同;王永刚
2.颅-眶沟通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和颅底重建 [J], 贺晓生;章翔;刘卫平;张剑宁;付洛安;费舟;李侠;王西玲
3.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切除及颅底重建探讨 [J], 石磊;王连元;卢明;彭立辉;张彭;陈静
4.颅面联合入路切除中颅底内外沟通瘤2例 [J], 毋江;俞峰;解旭鹏;蒋帅;杨红利
5.颅内外沟通型巨大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并颅底重建 [J], 朱树干;张良文;刘玉光;焦力群;魏东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眶沟通占位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探讨

动障碍 、 眶区疼痛等症状 , 应首选手术治疗 。但颅眶沟通 病灶
位 置 深 , 及 前 、 颅底 , 剖 关 系复 杂 , 时 累 及 颅 内 和 眶 内 涉 中 解 同 多个 神经 、 管 , 血 手术 中既 要 切 除颅 内的 病灶 , 又要 处 理 眶 内的
2 22 洗手护士配合 : 1 器械护士提前 2 m n洗手上 台, .. () 0i 检 查和准备手术器械 , 与巡 回护 士清点器 械及纱球 、 垫、 棉 血 脑
染 。关 颅 前 应及 时清 点 所 有 器械 用 品 和 脑棉 片 , 毕 要 仔 细 清 术 点 术 中所 用 物 品 , 止遗 留 。 防 3 结 果
缺乏足够 的了解 , 容易产生 紧张、 恐惧感 , 对治疗 产生抵触 情 绪, 应耐心详细向患者解释 , 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
・
l0・ 5
隘床合 理 用 药 2 1 0 0年 l 2月 第 3卷 第 2 4期
C i J fCiia R t n D s ,ee br 0 0 V 1 o2 hn l cl ao  ̄ mgUe D cm e 1 . o. N .4 o n i 2 3
・
临 床 监 护
・
2 1 1 术前访视 : . . 了解 患者病情 , 向患者讲解手 术的 有关知
识 , 绍 手 术室 环 境 , 介 以减 轻 患 者对 手 术 室 的恐 惧 感 和 陌 生感 。 颅 眶 沟 通 占位 性 病变 患者 均 有 突 眼 、 力 下 降 、 区疼 痛 等 症 视 眶 状, 突眼 使 患者 容 貌 受 损 , 活 质 量 下 降 , 生 心理 创 伤 大 , 疾 病 对
颅骨 固定钉及工具等 , 术前认 真检 查仪器设备 , 保证 其功能完 好, 确保手术中能正 常使用。 22 术 中配合 . 22 1 巡 回护 士 配 合 : 1 按 常规 制度 准 时 接 患 者 人 手 术室 。 .. () () 2 与患者交谈 , 分散其注意力 , 使其放松。( ) 3 建立下肢静脉
星形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星形细胞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星形细胞瘤症状,尤其是星形细胞瘤的早期症状,星形细胞瘤有什么表现?得了星形细胞瘤会怎样?以及星形细胞瘤有哪些并发病症,星形细胞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星形细胞瘤常见症状:动眼神经麻痹、意识丧失、视野缺损*一、症状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平均2年,有时可长达10年。
临床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前者主要取决于颅内压增高,后者则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性。
1、一般症状肿瘤的不断生长占据颅腔内空间,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脑内积水和(或)脑水肿,脑脊液的回吸收障碍等均可造成颅内压增高。
正常颅腔容积比脑组织约大10%,当脑组织的体积增加8%~10%时尚可能无颅高压症状的出现,而当颅内占位病变占据150ml以上的容积时即可能产生相应的颅高压症状。
大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先出现由于肿瘤直接破坏所造成的定位体征和症状,随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小脑星形细胞瘤由于较早的影响脑脊液循环通路,多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脑干的星形细胞瘤进展较快,病程较短,早期出现脑神经损害和锥体束征,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见于晚期。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疼、呕吐、视盘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头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等。
2、不同性质肿瘤的症状(1)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常长达数年,平均3.5年,多数患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
癫痫常为首发症状,50%患者以癫痫起病。
75%患者有头痛,50%有精神运动性肌无力,出现呕吐与明显意识障碍分别为33%与20%。
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有视盘水肿与脑神经障碍,均占60%。
近半数患者出现肢体肌无力,而出现言语困难、感觉障碍、视野改变者也分别为20%。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病程较星形细胞瘤短,平均6~24个月。
大脑半球病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71%)、精神症状(51%)、肢体无力(40%)、呕吐(29%)、言语困难(26%)、视力改变(23%)及嗜睡(22%)。
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发表时间:2016-07-13T14:31:03.987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作者:孙志强刘斌任洪波(通讯作者)吴锋徐颖洲[导读] 颅眶沟通性肿瘤以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多见,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在临床上非常少见。
孙志强刘斌任洪波(通讯作者)吴锋徐颖洲(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颅眶沟通性肿瘤以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多见,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作者统计本院1996年至今,共有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3例。
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4岁,年龄30岁以下2例,31~40岁1例,51~60岁1例。
4例患者均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其中3例伴有头痛,2例伴有视力下降,1例伴有反复发热。
病史1~10年,平均3.5年。
2. 影像学检查:4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MRI检查,CT表现为前颅窝及眼眶内类圆形影,边界清楚,其中3例呈低密度,CT值12~31Hu,1例呈高密度,CT值76Hu,肿瘤相邻的眶顶、颞骨及额骨骨质呈压迫性吸收改变,肿瘤体积在5×5×4CM3~7×6×7CM3之间,增强后均无明显强化。
MRI表现为前颅窝、眼眶内囊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眶顶、蝶骨大小翼、颞骨部分骨质消失,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囊型包块无增强,包膜强化。
3. 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例采用翼点入路,1例采用半冠状切口入路。
病变均位于硬膜外,有完整包膜,呈白色,1例包膜菲薄,余增厚明显。
打开包膜,从包膜内刮除,病变组织无血管,2例内容物呈黑褐色柏油状,2例呈豆渣样。
再剥离包膜,包膜与眶内组织及颅骨粘连不明显,均与硬脑膜粘连,2例粘连部硬膜增厚,1例硬膜被侵蚀破坏。
肿瘤包膜连同受累硬膜一并切除,硬膜破损处取额部带蒂骨膜瓣或另取大腿游离阔筋膜修补,骨蜡封闭打开的副鼻窦开口,翻转额部帽状腱膜修补颅底。
海绵状血管瘤眶颅沟通一例

瘤 治 疗 方 面 , 规 手 术切 除 、 疗 及 化 疗 的“ 三样 ” 常 放 老 已被 打 破 , 些 新 的 疗 法 成 效 显 著 。 如 介 入 性 手 术 一
和药物 治疗 , 体定 向 立 刀 、 刀 和 超 声 刀 , 热 疗 x 温 法及 基 因诊 断 和 基 因 疗 法 等 均 有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 。 作 为 眼科 医师 应 努 力 学 习 , 断 更 新 专 业 知 识 , 上 不 赶
( 文编 辑 : 丽 枫 ) 本 蔡
.
病 例 报 告 .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眶 颅 沟 通 一 例
任 晓 冬 宋 国 祥 孙 丰 源
患 者 男 ,0 岁 。 因 左 眼 球 渐 进 性 突 出 、 力 缓 慢 下 降 3 5 视
个 月 , 2 0 年 7月 2 日 以 “ 眶 肿 瘤 ” 入 院 。 眼 部 检 查 : 于 01 左 收 视 力 右 眼 10, 眼 0 6 右 眼 正 常 。 眼 球 突 出 度 : 眼 1 、 左 .。 右 4
国际 眼 眶病 学 发 展 。 此 外 , 床 眼 科 医 师 还 应 了 解 临
国内各 地 区 眼 眶 病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水 平 , 有 疑 难 病 遇 例和 复 杂 手 术 应 , 用 现 代 网 络 技 术 进 行 远 程 会 诊 利 或 转 院 , 勿 贻 误 患 者 治疗 。 切
能 。 临 床 眼 科 医 师 , 当重 视 眼 眶 病 专 业 知 识 的 学 应
习和 研 究 , 有 处 理 一 般 眼 眶 疾 病 的 能 力 。 眼 眶 病 具 学 同 其 他 眼 科 专 业 一 样 发 展 迅 速 , 眼 眶 肿 瘤 , 着 如 随 肿 瘤 基 因 的 破 译 , 可 能 揭 示 其 发 生 、 展 规 律 。在 有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losa-Hunt综合征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神经鞘瘤
• • • • • • • 21~50岁多见,平均38岁 发生于感觉神经干及其小分支 多见于眶上部内侧后段 肿瘤常呈哑铃形与眼眶长轴一致 边界清楚、光滑,易囊变 中等不均匀强化 眶上裂扩大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神经鞘瘤
---视神经及视交叉胶质瘤
• 儿童多见
• 视神经及视交叉增粗(柱状、腊肠状) • 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 MRI--
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明显高信号
• 无 -- “双轨”征、“靶”征 • 无 -- 钙化 • 视神经管扩大 • 中度均匀强化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及视交叉胶质瘤
视神经不规则增粗 钙化常见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鞘脑膜瘤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鞘脑膜瘤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转移瘤
原发--肿瘤血行---视神经鞘膜转移瘤
继发--肿瘤延续---视网膜母细胞瘤
葡萄膜黑色素瘤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转移瘤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壁转移瘤
甲状腺癌眶内及颅内转移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壁转移瘤
肺癌眶内及颅内转移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壁转移瘤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骨膜下脓肿
颅眶沟通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志强
颅眶沟通性病变
•
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
•
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骨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穿支血管间隙及骨质破坏缺损区等)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 视神经及视交叉胶质瘤 • 视神经鞘脑膜瘤 • 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及视交叉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 鉴别要点 视神经胶质瘤
儿童 无 视神经、视交叉 视觉通路 无 视神经管扩大
视神经鞘脑膜瘤
成人 有 邻近脑膜 脑膜 有 骨质增生
‥ 好发年龄 ‥ “双轨”“靶”征 ‥ 侵犯部位 ‥ 蔓延途径 ‥ 钙化 ‥ 邻近骨质改变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 • • • 神经鞘瘤 脑膜瘤 炎性假瘤 皮样囊肿
•
肿瘤延续---视网膜母细胞瘤
‥
Rb侵至眼球外 呈不规则等密度肿块,无化 ‥ 累及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转移瘤
‥
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视神经和视交叉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转移瘤
•
肺癌双侧视神经鞘及软脑膜转移瘤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鉴别诊断
眼眶外壁及蝶骨嵴骨增生肥厚弥漫隆起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颅内恶性脑膜瘤侵犯眶内
左侧蝶骨翼脑膜瘤眼部侵犯变 T1 T2
强化
强化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内横纹肌肉瘤侵犯颅内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眼球突出迅速突出而且明显 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 多发生于单侧眼眶
肿瘤破坏眶壁侵犯眶周结构
• • • •
见于眶上部内侧后段 肿瘤常呈哑铃形与眼眶长轴一致 边界清楚、光滑,易囊变 眶上裂扩大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神经鞘瘤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神经鞘瘤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神经鞘瘤
瘤内囊性变
眶上部内侧后段 串珠状、梭形 眶上裂扩大 海绵窦增宽、膨隆
串珠状、梭形、葫芦形、分叶状等,边界清晰、光滑。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内横纹肌肉瘤侵犯颅内
肿瘤破坏眶壁侵犯眶周结构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内横纹肌肉瘤侵犯颅内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眶内横纹肌肉瘤侵犯颅内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鼻咽癌侵犯颅内海绵窦及眶尖部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鼻咽癌侵犯颅内海绵窦及眶尖部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Tolosa-Hunt综合征(疼痛性眼肌麻痹)
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
M,57岁 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
MR表现: 海绵窦增宽 T1、T2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
‥ 眼上静脉增粗
‥ 海绵窦增大
‥ 眼外肌增粗 ‥ 眶上裂扩大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神经鞘瘤
眶上部内侧后段 串珠状、梭形 眶上裂扩大 海绵窦增宽、膨隆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内恶性脑膜瘤侵犯颅内海绵窦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内恶性脑膜瘤侵犯颅内海绵窦
扁平状肥厚性脑膜瘤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内恶性脑膜瘤侵犯颅内海绵窦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 钙化常见
• 路轨状及环形强化
(“双轨”征、“靶”征)
• 视神经管扩大 • 邻近骨质增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鞘脑膜瘤
• •
视神经不规则增粗 钙化常见
•
路轨状和环形强化 (“双轨”征、“靶”征)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鞘脑膜瘤
• •
视神经管扩大 邻近骨质增生
• •
•
• • • •
颅内恶性脑膜瘤侵犯眶内
眶内横纹肌肉瘤侵犯颅内 眶壁转移瘤 鼻咽癌侵犯颅内及眶尖部 眶上壁骨膜下脓肿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颅内恶性脑膜瘤侵犯眶内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颅内恶性脑膜瘤侵犯眶内
颅眶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颅内恶性脑膜瘤侵犯眶内
左侧蝶骨嵴脑膜瘤眼部侵犯变
---炎性假瘤
‥肌炎型并视神经周围炎型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皮样囊肿
颅眶沟通性皮样囊肿
‥ 特殊位置: 多位于眶外上象限 骨膜下间隙 ‥ 呈圆形或半圆形
颅眶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Tolosa-Hunt综合征(疼痛性眼肌麻痹)
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
海绵窦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 累及颈内动脉及海绵窦前部、眶上裂或眶尖区 激素治疗有效
• •
视神经管扩大 无 -- “双轨”征、“靶”征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及视交叉胶质瘤
•
2/3的患者联合有视交叉、下丘脑 三脑室底及视束的侵犯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及视交叉胶质瘤
颅眶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鞘脑膜瘤 • 中年女性多见
• 视神经不规则增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