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窝肿瘤

合集下载

颅内与椎管内肿瘤PPT讲稿

颅内与椎管内肿瘤PPT讲稿
颅内与椎管内肿瘤课件
第一部分
颅内肿瘤 Intracranial tumors
20-50岁为最多
少年儿童
后颅窝, 中线肿瘤
(髓母细胞瘤, 颅咽管瘤)
成人 大脑半球
(胶质瘤, 脑膜瘤, 垂体瘤, 听神经瘤)
老年
胶质瘤, 转移瘤
1200
神经胶质瘤的年龄别发生数
1000
胶质母细胞瘤
800 星形细胞瘤
600
• 症状: 听神经, 面神经损害
后组颅神经损害 对侧锥体束症阳性 同侧感觉障碍 小脑共济失调
• 岩骨薄层CT可见内听道口扩大 • MRI囊性或囊实性表现,肿瘤部分可进入
内听道
• 治疗:手术、放疗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
• 先天性肿瘤,儿童、
少年多见
• 鞍区病变的症状体

• 囊性肿瘤占70%,
维瘤 4、垂体前叶肿瘤10-12% :垂体腺瘤 5、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5 % 、畸胎瘤 6、血管性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 7、转移性肿瘤 8、侵入瘤:颈静脉球瘤、鼻咽癌侵入 9、未分类的肿瘤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局灶性症状 根据病变的所在部位
引起颅内压增高
1.肿瘤体积 2.肿瘤周围脑水肿 3.脑脊液循环梗塞 4.静脉回流障碍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 良性肿瘤,起源于垂
体前叶
• 以内分泌障碍及视力
视野改变多见
• 微腺瘤(<1cm),大
腺 瘤 (1-3cm), 巨 腺 瘤 (>3cm)
• 治疗:手术、药物
(泌乳素瘤应用溴隐 亭)、放疗(微腺瘤 及术后放疗)
听神经瘤 Acoustic neuroma

脑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脑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脑膜瘤为最神经胶质瘤发病率高,占颅内肿瘤的40-50%,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成髓
视乳头水肿 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膜乳头状瘤、胶样囊肿等。
十四 小脑幕裂孔区肿瘤 患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同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迟钝、易向患侧倾倒
呕吐 多数来源于肺、消化道、乳腺、子宫、肾脏及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也可有肿瘤切除史。
五.中央区肿瘤:
• 特征:是以局限性癫痫发病,并有对侧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锥体束征与感觉 障碍,感觉障碍以下肢为重,尚有皮质 实体感觉与一般感觉减退。 中央肿瘤以胶质瘤与脑膜瘤最常见,也 会有转移瘤等。
六:丘脑与基底节肿瘤:
• 特征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无明显症状,首先症 状为对侧肢体肌力减退,锥体束症和感觉障碍 ,少数患者对侧半身肢体出现自发性疼痛,肿 瘤影响内束后部时,出现对侧“三偏”症状, 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同向偏盲。有时可 出现听力减退,影响丘脑后部四叠体时,有双 眼上视不能,丘脑下部肿瘤可引起精神和意识 障碍、内分泌障碍或尿崩症等。 该部位以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 见。
• 鞍区肿瘤
视力视野改变 眼底可见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内分泌功能紊乱
• 松果体区肿瘤
梗阻性脑积水、眼球上视不能、儿童性早熟
• 后颅窝肿瘤
小脑半球肿瘤 患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同侧肌 张力减低、腱反射迟钝、易向患侧倾倒
小脑蚓部 步态不稳、行走不能、站立时向后倾倒
桥小脑角 眩晕、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Ⅴ、Ⅶ神经 麻痹和小脑体征 末组颅神经ⅨⅩⅥ) 麻痹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幻味、继之嘴唇有吸吮动作,肢体抽搐 肿瘤呈孤立结节状、囊状,位于脑室内,或从邻近部位生长入脑室内。
视乳头水肿明显,常有出血。

小脑蚓部占位的护理【最新版】

小脑蚓部占位的护理【最新版】

PART 02 诊断与治疗
诊断
✓ 临床表现:凡有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 的可能。
✓ 病史:通过详细了解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 有些病例可提示颅内肿瘤的诊断。
✓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已成为诊断颅内肿最基本、最为有 效的治疗方法。
④ 主动运动出现后, 逐渐强化主动运动, 并开始床上 翻身、移动训练、桥式运动训练。
康复训练
⑤ 平衡训练, 顺序为床面坐位平衡→床面多支撑平衡→床 面少支撑平衡→床边坐位平衡→立位平衡。
⑥ 步行训练, 顺序为减重步行训练→平衡杠内步行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独立步行训练。
⑦ 语言功能训练: 面、舌、唇肌刺激, 张口、鼓腮、扣齿、 伸舌控制训练, 心理治疗贯穿整个过程, 以增强患者早 日康复信心。
精神症状等。
PART 03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① 保持良肢位和卧位, 定时体位变换和正确体位摆放: 每2h辅助翻身1次。
② 抵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痉挛, 多取健侧卧位; 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
③ 双侧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2次/d, 每次20~30min, 同时进行体感刺激、Bobath握手上肢活动训练。
✓ 手术体位应取切口(Ⅳ室)与导水管在一水平面的 侧俯卧位, 防止术中的出血和气体进入导水管-幕 上脑室内。
✓ 术前作脑室引流降低颅内压, 以利开颅操作, 减少 出血和改善脑循环,
✓ 术后持续引流2~3d, 以利术中出血和气体返流入 幕上脑室的排出和防止术后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治疗
② 辅助治疗: ✓ 放射治疗 ✓ 化学治疗 ✓ 光动力学治疗(PDT) ✓ 热能治疗 术后伤口愈合后, 即可行辅助治疗, 以控制 肿瘤复发, 延缓患者生命 ③ 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压、抗癫癎、控制

外科学(第9版)第十九章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外科学(第9版)第十九章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二、病理学诊断
1. 最新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16)正式将肿瘤分子遗传学特征纳 入了病理学分类。 2. “整合诊断(integrated diagnosis)” 模式:组织学诊断+分子病理。
(四)前庭神经施万细胞瘤
➢ 习惯称为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为良性肿瘤。 ➢ 肿瘤源于前庭神经上支Schwann细胞,发生在内听道段。 ➢ 临床症状三联征:同侧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和平衡障碍。 ➢ CT扫描呈现内听道扩大呈喇叭口状,伴骨质破坏;MRI扫描显示内听道
圆形或卵圆形强化肿瘤。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一)弥漫性胶质瘤
2.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 主要发生于中青年,以额叶、颞叶多见。 ➢ 常以癫痫首发症状。 ➢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措施。对于肿瘤未能完整切除或年龄大于40岁病人,术后应辅助
性放疗。 ➢ 手术目的:①明确组织学和分子病理诊断;②缓解占位效应,改善症状;③降低瘤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第二节
椎管内肿瘤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熟悉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了解 椎管内神经鞘瘤、室管膜瘤和转移瘤。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
1.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以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是脑膜 瘤和垂体腺瘤。 2. 目前总体病因不清。可以是某些遗传综合病症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和继发于放射治疗; 另外,胚胎发育中一些残留细胞或组织也可分化生长成肿瘤,如颅咽管瘤、脊索瘤和畸 胎瘤等。

颅内肿瘤临床表现与诊断

颅内肿瘤临床表现与诊断
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可诱发人类脑瘤的病毒
3. 理化学说:物理因素
1. X线辐射是唯一被证实的可能诱发包括胶质 瘤在内的脑肿瘤的环境危险因素,比如职业 暴露、核辐射、放射线治疗等诸多电离辐射 环境均可造成基因突变而诱发肿瘤(脑膜瘤、 肉瘤、胶质瘤等)
3. 理化学说:物理因素
• 2.手机使用与脑瘤的关系:争议
• 2011 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6.47/10万,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9%(第9位), 病死率3.77/10万(占第8位)
• 上海地区(1973-2007)男女发病率均上升趋势, 分别从3.5/10万和3.03/10万到5.88/10万和7/10万
颅内肿瘤相对发生率
各国统计资料不同,以我国为例
病因不明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和 抗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遗传、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 素可诱发肿瘤的发生。
颅内肿瘤(原发性)病因
尚未发现确切的病因, 但是根据某些肿瘤的发病的特点、 病理和基础研究,存在几种假说。 1. 遗传学说
视网膜母细胞瘤—染色体13一对长臂缺失其一 或14带缺失,半数以上传给子代
颅内肿瘤的分类
脑实质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少枝胶质细胞瘤(Aligodendroglioma)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 ……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颅内肿瘤流行病学
原发性颅内肿瘤(Primary intracranial tumor) 发病率 7.8--12.5/10万 平均 10/10万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1.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颅脑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2)熟悉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白质病及脑变性疾病的典型MRI表现。

2.教具MRI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颅脑肿瘤的基本MRI表现①脑瘤信号特点,绝大多数肿瘤呈长Tl,长T2的信号改变,特别是实质性胶质瘤或转移瘤。

区分肿瘤与周围水肿是十分必要的。

②脑瘤出血,表现为Tl及T2像上的高信号等。

③脑瘤周围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但邻界Tl像(TE28、TR500),水肿常不易被显示,界于白质灰质内的水肿沿着深和浅纤维束,产生一个周边分指样改变等。

④脑瘤坏死与囊变,MRl在显示肿瘤囊性变时,视其内容物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而言,良性囊变边缘常光滑,信号强度均一,特别是边缘与中心没有差异;而恶性肿瘤的囊壁有结节,不光滑等。

⑤肿瘤钙化,各种肿瘤钙化常是肿瘤定性标志之一,MRI 钙化表现为T1及T2像均无信号等。

⑥增强扫描对诊断脑瘤的价值,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肿瘤与水肿,有利于显示肿瘤囊变结构等。

(2)常见脑肿瘤:①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约占全部颅脑肿瘤的40%-50%。

a.星形细胞瘤:常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和脑干,柯氏(Kemohan)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良性,Ⅲ、Ⅳ级为恶性;占胶质瘤的40%。

Ⅰ、Ⅱ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边界清楚,成人常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儿童多见于后颅窝。

2.实质形多见于幕上,呈明显长T2与不明显长T1;少数无信号异常,仅见灰白质界限消失。

3.囊性型多见于后颅窝,囊液含蛋白质,在T1像呈低信号但高与脑脊液,T2像呈高信号但低与脑脊液。

4.脑水肿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

5. Ⅰ级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Ⅱ级星形细胞瘤呈轻度强化。

6.钙化占8-30%;7.瘤内出血少见。

颅脑肿瘤课件

颅脑肿瘤课件

一、神经胶质瘤
* 来源于神经上皮 * 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45% *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四级
Tumours of Neuroepithelial Tissue (WHO, 1993)
Astrocytic tumours
A.星形细胞瘤
Oligodendroglial tumours
B.少枝胶质细胞瘤
Ependymal tumours
C.室管膜瘤
Mixed gliomas
D.混合性胶质瘤.
Choroid plexus tumours
E.脉络丛肿瘤
Neruoepithelial tumours of uncertain origin F.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
Neuronal and mixed neuronal-glial tumours 与胶质细胞混合性肿瘤
* 占胶质瘤7% * 多生长于两大脑半球白质内 * 增长缓慢 * 形状不整,分界清 * 瘤内钙化 * 治疗:手术 + 放疗 + 化疗
髓母细胞瘤 Medulloblastoma
Grade IV 好发年龄:2~10岁 好发部位:小脑蚓部,侵犯第四脑室、小脑半球、延髓 临床表现:
脑积水 恶心、呕吐、行走困难 蛛网膜下腔内转移
• 是一种仅发生于脑和脊髓,而没有全身其他淋巴结或 淋巴组织浸润的淋巴瘤。它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淋巴瘤, 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3%~1.5%。
• MRI多数表现为T1WI上呈稍低至等信号,T2WI上呈等至 稍高信号,免疫抑制患者多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而 无免疫抑制患者多呈均匀明显强化
• 术后放疗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常规治 疗之一,平均生存时间为8~18个月

听神经瘤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听神经瘤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听神经瘤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第ⅷ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故又称听神经鞘膜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颅肿瘤,占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约75%~80%,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年龄30~60岁。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或破坏症状,耳鸣、耳聋或眩晕等,肿瘤延伸至小脑脑桥隐窝,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患侧面部麻木、痛觉和角膜反射减退,肿瘤压迫脑干,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和锥体束征及感觉减退。

小脑脚受压,可出现同侧小脑共济失调。

早期表现为持续性耳鸣、渐进性听力减退、头晕、不稳感、耳闷等症状;晚期患侧面部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头痛,恶心,呕吐。

放射检查:岩锥x线片,先摄平片及断层片,如内听道扩大,应做ct扫描及核磁片,必要时做脑池碘油造影或空气造影。

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因此,术前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资料我院1990~2005年诊治1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右侧10例,左侧8例。

双侧伴多发性神经纤维瘤l例。

年龄17~71岁,术后面瘫6例,复发3例,死亡l例。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是涉颅手术,所以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恐俱,甚至产生濒死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状态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们必须通过心理护理来解除病人困忧。

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关心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必要性,麻醉方法、安全措施及手术水平,给病人以安全感,使其充满信心,愉快地接受并配合好医生完成手术。

皮肤准备:理全头,洗澡,更衣。

胃肠道准备:术前晚灌肠,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术前1日进行抗生素过敏试验,并使用1~2次抗生素。

其他:保证睡眠,防止感冒,练习床上排二便,术前肌注阿托品,适当用止血药,安装好各手术管道,准备好各种物品迎接病人回房。

手术方法的选择我院19例患者,均因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手术方法[1]。

迷路后进路:多用于直径<2cm,位于桥小脑脚区的肿瘤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21
4
1
2
imaging manifestation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1.完全囊变,或大部分囊变伴附壁结节 (约50%)。2.多中心性囊变,有肿瘤组 织间隔。(约40%)3.少数为完全实性。 常为单发。
CT
1.(类)圆形,呈高于脑脊液的低密度( 囊液含有较多蛋白质),附壁结节呈圆 形或不规则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结节 明显均匀强化,囊液囊壁不强化。 2.肿瘤以低密度为主(囊变)时,间有等 或稍高密度影(实质或出血)。
后颅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4
1
2
范围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后颅窝组成骨包括颞骨岩 部后面和枕骨,主要结构包 括小脑、脑干、第四脑室、 小脑天幕及桥小脑角池等。 后颅窝肿瘤指小脑天幕以 下、枕骨大孔以上的肿瘤。
2013-8-21
4
1
2
小脑及四脑室区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 • 室管膜瘤(ependymoma ) •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 ) • 转移瘤(metastases )
2013-8-21
4
1
2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2Y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 2Y-10Y: 幕下多于幕上。 • 10Y-15Y: 大致相等。 •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
2013-8-21
4
1
2
桥小脑角区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 • 脑膜瘤(meningioma ) • 三叉神经瘤(trigeminal neuroma ) • 胆脂瘤(cholesteatoma )
2013-8-21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MR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MR各序列似脑脊液信号,DWI呈高信号。 2.当出现前面两种情况时,囊肿呈短T1、 短或长T2信号,而短T2信号可能与液体 的高粘滞度有关。 3.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呈低信号。
2013-8-21
4
1
2
星形细胞瘤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WTO将星形细胞瘤可分为四级:I、II 级呈分化良好,恶性度低;III、IV级 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恶性者易发 生坏死、 囊变和出血。
小脑的星形细胞瘤主要为毛细胞型星 形细胞瘤,属于I级。肿瘤生长缓慢 ,境界多清楚,因粘液变性形成大的 囊腔,囊腔内可见典型的壁结节。
4.三叉神经瘤
2013-8-21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小脑及四脑室区
2013-8-21
4
1
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小脑和四脑室区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以 10岁前最常见。是儿童后颅窝最常见的肿瘤 。少数也见于年青成人。(成人多见于幕上, 儿童多见于幕下,幕下者多位于小脑和四脑室 。) 2.在儿童,肿瘤多起源于小脑蚓部;成人多起 源于小脑半球。
2.脑膜瘤
2013-8-21
4
1
2
囊性,肿瘤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见缝就钻的特点,囊壁常不强化。DWI上呈高信 号。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3.胆脂瘤
可跨入中、后颅窝,前达鞍旁 ,呈典型的哑铃状。也可向下延伸至颅底孔甚至 颅外。 MR常呈均质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无 内听道扩大,颞骨岩尖可见骨质吸收和骨质破坏 。
2013-8-21
4
1
2
imaging manifestation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CT
1.平扫 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影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与相邻脑膜有 宽基底相连。 2.常引起局部骨质增生硬化。瘤内钙化常 见,明显囊变罕见。 3.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均匀强化。
2013-8-21
4
1
2
MR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肿瘤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 2.肿瘤与小脑之间常有长T1、长T2信号纤 维包膜。 3.周围水肿轻,瘤体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 。邻近脑沟及脑池扩大。 4.增强扫描表现近似CT,有时可见脑膜尾征 。
2013-8-21
4
1
2
MR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1.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 。 • 2.肿瘤较大者可压迫鞍上池或四脑室。 • 2.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发生囊变者呈环 形强化。
2013-8-21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在颅神经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听神经 瘤,占颅神经瘤的4%-7%。 • 青壮年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 现主要是三叉神经痛、咀嚼肌萎缩、面 部麻木、复视、听力下降等。
2013-8-21
4
1
2
三叉神经瘤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起源于三叉神经根部或起源于三叉神经 半月神经节并向根部生长的三叉神经瘤 表现为后颅窝肿瘤。 • 单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时,肿瘤 位于中颅窝。肿瘤位于颞骨岩尖部时, 可跨越中、后颅窝生长(约25%)。 • 少数沿下颌支向下生长致卵圆孔扩大, 肿瘤可经扩大的卵圆孔向颅外生长。
2013-8-21
4
1
2
MR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肿块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 2.肿瘤小时信号 常较均质,增强扫描呈均 质明显强化。瘤内出现坏死时不均匀强 化,表现为单环或多环不规则强化。有 时可见增粗的听神经强化,呈鼠尾征。 3.邻近脑组织结构、四脑室受压、移位、 变形以及相应脑池的改变或引起梗阻性 脑积水。
2013-8-21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听神经瘤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听神经瘤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听神经瘤
2013-8-21
4
1
2
桥小脑角区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位置:即桥脑与小脑之间的区域。 内听道和三叉神经是其最重要的解 剖结构。
2013-8-21
4
1
2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该区肿瘤的 80%,后颅窝肿瘤的40%。 2.起源于听神经鞘细胞,为脑外肿瘤。病变早期发 生于听神经内听道段,随着肿瘤的生长,内听道 扩大,并向内侧脑池生长,形成肿块,肿块可囊 变坏死、出血。 3.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听力障碍、眩晕等。
2013-8-21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4
1
2
三叉神经瘤(trigeminal neuroma )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imaging manifestation
CT 1.平扫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影,囊壁钙化罕见。有 时可因囊肿内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蛋白质),可 呈很低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 2.囊肿较大时主要根据脑干和小脑等结构移位变 形来确定囊肿的存在和范围。 3.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但合并感染时,囊壁可 强化。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013-8-21
4
1
2
影像学表现(imaging manifestation )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CT
1.圆形或类圆形略不规则等密度或稍高密 度肿块,以内听道为中心。肿块较大时 常有囊变。 2.患侧内听道扩大。 3.相应脑池的改变。 4.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013-8-21
4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