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

合集下载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doc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doc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由于索绪尔英年早逝,他还没来得及对结构主义语言学进行细致的、深入的研究。

但是他的理论通过他的学生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后,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许多国家的许多语言学家都按照他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开展语言研究,继承和发展了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并形成了一些结构主义的分支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学派、法国学派等。

这里重点介绍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捷克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是马德修斯,主要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伊和雅可布逊。

特鲁别茨科伊的《音位学原理》一书,是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作,雅可布逊则提出了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理论。

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就在于音位学,所以又被称为“布拉格音位学派”。

布拉格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同时又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的影响。

博杜恩很早就提出了音素与音位的区别,提出要区分人类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

博杜恩还很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结合起来。

这些都对布拉格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功能学说布拉格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结构系统的思想,并发展出功能学说。

索绪尔强调语言是关系而不是实体,语言成分的价值,取决于它在语言系统中的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布拉格学派则进一步认为,语言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功能。

(音位之所以不同于音素,根本在于音位有区别意义的功能。

)所以也把他们称为功能学派。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德国语言学家布勒在《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第一卷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重申他在20年代初曾提到的语言三功能说:描述(Darstellung,针对所说的事物和对象而言)、表达(Ausdruck,从说话者角度出发)、召唤(Apell,针对交谈的另一方而言)。

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

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

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中,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两大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通过探讨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来阐述这两大学派对语言学的贡献。

关键词:布拉格学派、标记理论、语言研究、结构主义、符号学一、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的基本概念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初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形成的一个语言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马泰修斯、特鲁别茨柯依等。

该学派主张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强调对语言结构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论。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是语言中符号与记号之间的关系。

在标记理论中,符号与记号被视为语言的两个基本层面。

符号是指那些在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如单词、短语等;而记号则是用来表示符号的物质载体,如字母、音素等。

标记理论的核心在于研究符号与记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二、布拉格学派的发展历程布拉格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语言学界普遍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

然而,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论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论。

他们主张将语言视为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认为语言研究应该语言的结构,而不是历史演变。

在发展过程中,布拉格学派经历了多个阶段。

初期的布拉格学派主要语言的音位和形态结构,后来逐渐扩展到研究语言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这一学派对于20世纪中叶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

三、标记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标记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首先,标记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符号与记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语言的本质和特征。

其次,标记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符号与记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水平。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一、概述布拉格学派是结构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形式主义文论放弃了他们的“文学自足体”的美学孤立主义(自我封闭主义)之后,他们从纯形式主义立场后退,认为文学作品应当置于其社会环境来考察时,形式主义就引出了结构主义,“科学本身在变化---因而我们随之变化”(爱亨鲍姆)。

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穆卡洛夫斯基、雅可布森、沃迪契卡。

二、文学的符号学性质:布拉格学派对文学本质的考察符号学思想是布拉格学派解释文学本质特征的固定出发点。

穆卡洛夫斯基《艺术作为符号的事实》(1934)是美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艺术符号学论文,为布拉格学派的理论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在文章中他说:“艺术具有符号性质这一点,不仅显示于艺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也显示于艺术作品的结构组织里”(转引自《文学史》第一辑,第91页)。

把艺术作品当作显示结构性质的一个符号,这就意味着文学研究思路的变化:研究文学,除了关注文学作品之外,还要探讨作者、读者以及最重要的一环----文学结构的历史性。

对一个结构主义的理论家来说,符号是解释文学特异性所必需的概念。

由于符号概念的引入,布拉格学派便跨过了形式主义文论的局限。

1、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术语要诠:符号:符号是传达意义的载体。

任何意义的传达不使用一定的符号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可以说,意义本身就是从符号所组成的信息中产生的。

例如,足球裁判吹哨判罚点球:发送者(裁判)---能指(哨音、手势)---所指(犯规违例、暂停、判罚点球)---接受者(编码)(信息)(解码)从上述事例的分析可知,符号的完整定义是:发送者用一个可以感知的物质刺激,使接受者能约定性的了解某种不在场的事物的情况,这一可以感知的东西,就叫做符号。

能指/所指:二者是符号的组成因素。

能指是符号中的“显现”(即可以感知)的部分;所指是符号的意指对象部分。

在语言符号中,能指就是语言的“音-形”部分,所指是语言的“意”,即它所指代的事物或意义、思想、情感等。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音位对立
索绪尔已经告诉我们:语言是一个系统, 而关于这一点,用音位对立来说明再好 不过了。 布拉格学派初期主要从事音位学的研究, 而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是特鲁别茨柯依 的《音位学原理》(1939)。
特鲁别茨柯依认为:语音属于言语,而 音位属于语言,语音的功能首先是区别 本身带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音位有三个特点:1,它能区分意义;2, 不能再分成具有区分功能的更小的语言 段;3,只能用区别特征来确定。
12对音响特征
1 元音性/非元音性 2.辅音性/非辅音性 3.聚集性/分散性 4.紧张性/松弛性 5.浊音性/清音性 6.鼻音性/口音性
7.非延续性/延续性 8.刺耳性/圆润性 9.急煞性/非急煞性 10.低沉性/尖峭性 11.抑扬性/非抑扬性 12.扬升性/非扬升性
[m]
+辅音 +响音 +持续 -刺耳 +浊 +鼻音 +双唇
功能语言观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观点还是功能语言 观。功能语言观把语言看成是完成语言 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交际工具。
功能语言观
语言是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 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 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这些次 系统常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 词素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和句法平面等。 一个次系统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个或两 个次系统上的变化。
3.研究的材料只限于书面材料,而忽略 了口语语料,因此对语言的观察不够全 面; 4.观察语言时,只从读者的角度去看问 题,从来不从说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 考虑问题;
布拉格学派的观点
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 时语言研究的重要地位; 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万万 个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 3.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 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 要;

布拉格学派解读

布拉格学派解读

12.0 绪论12.1 布拉格学派12.2 伦敦学派12.3 美国结构主义12.4 转换生成语法12.5 修正还是反叛?问题与练习答案12.2 伦敦学派伦敦学派通常是指英格兰的语言学学术成就。

英格兰不仅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悠久历史,而且在现代语言学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特征。

J.R.弗斯(1890-1960)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地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同时他也于1944年成为英国第一位语言学教授。

在英国,大多数教授语言学的大学教师都接受过弗斯或是反映弗斯思想的著作的指导。

所以,尽管语言学研究后来开始在许多地方盛行起来,"伦敦学派"还是专门地用来称呼独具特色的、有英国色彩的语言学研究。

弗斯主要受到人类学家B.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的影响。

继而,他又影响了他的学生--著名的语言学家M.A.K.韩礼德。

他们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

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12.2.1 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12.2.2 弗斯的理论12.2.3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12.2.1 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马林诺夫斯基自1927年开始一直在伦敦经济学院任人类学教授。

他所创立的理论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关语言的功能的理论,这与他纯粹的人类学研究有着明显的分别。

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那种把语言视为"将思想从说话人的大脑传递给听话人的大脑的手段"简直是一个引人误入歧途的神话。

他说,语言"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什么与思维相对应的东西"。

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话语的意义并不来自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自于话语所发生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马林诺夫斯基的主张主要基于如下两种判断。

第一,在原始社团中,因为没有文字语言,所以语言只有一种用途。

第二,一切社会中儿童都是以这种方式学会语言的。

布拉格学派课件

布拉格学派课件
二、相关概念:
1、相关特征:两个音位能归为一个对比对子的语音特征。 2、相关标记:如果一种对比存在于两个以上的相关音位对子中,就说它 们有相关性。 3、相关束:两种以上的相关标记。
布拉格学派
历时音位学
历时音位学研究音变时,只注意引起语音结构变化的音变,因为只有这种 音变才具有功能,才是真正重要的,这种功能作用的演变叫“音位学转换。”
二、鲁别茨柯依:
1939年 《音位学原理》用索绪尔的理论详细阐述了音位的概念。
语音的功能首先是区别本身带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从语音的这一功能出发, 布拉格学派开始区分具有区分价值的那些物质特征,即交流信息的特征。他们的研究 方法叫替换法,或者替换实验。
音位的三个特点: 1、具有区分功能; 2、不能再分成具有区分功能的更小的语言段; 3、只能用区别特征来确定。
04 范围
布拉格学派
产生背景
索绪尔
布拉格学派:1926年10月6日;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结构主义
三大特点:
1、国际性 2、成员们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 3、布拉格学派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布拉格语言学论丛》
主要代表人物:
马泰修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等
布拉格学派
代表人物
马泰修斯(1882-1945):
空位:在相关系统中,音位系列和音位序列的交叉点上,可能有一个音位而 实际又没有,这就出现一个空格,这个空格就叫空位。


方式 部
双唇音
舌尖音
舌根音




P
t
k

布拉格学派


b
d
g
05 区别性特征
布拉格学派
区别性特征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对索绪尔的思想既有吸收和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

他们用索绪尔的理论阐述音位的概念,用结构主义的观点解释语言成分等等,标志着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第一次被全面地应用于实际的语言分析之中。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们在音位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原理>>中所总结的音位理论,是欧美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就不可能有今日美国的音位学,犹如没有欧几里德几何,就不会有今日的现代几何一样。

”布拉格学派(亦称功能结构主义)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之一,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语言学流派。

正如美国语言学者鲍林杰所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理论研究、主要成就等四个方面对布拉格学派作简要的评述。

一、产生背景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衰微整体上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历史的方法比非历史的方法影响更加广泛。

裴德森在其名著《19世纪的语言学》中甚至没有论及洪堡特。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方法的局限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首先,历史方法过多注意语言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的原始形式,对这些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与其他语音和词形的相互关系考察不够。

由于这种方法的关注点在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语言的整体结构性和系统性往往被忽略了。

其次,语言的历史材料离我们越是久远越是残缺不全,而根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虚构原始语言形式往往会使问题简单化,并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

在语言学史上,一种方法的提出和发展往往是基于对已有的方法的批判性的继承的。

1911年,马泰修斯在布拉格发表了《论语言现象的潜势》的著名演讲,索绪尔在日内瓦讲授共时语言学,博阿斯撰写序言的《美洲印第安手册》在美国出版。

这表明共时研究的思想已经在同一个阶段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3.1.1.战后布拉格学派的发展
战后,布拉格语言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一波三折。五十年代随着布拉格学派在组织上解体,学派成员的活动一度处于停顿,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在捷克共和国境内一些列的语言学活动开始拻复并出版了《布拉格语言学论丛》(Travaux Linguistique de Prague)其中以Dane?领导的“句型模式派”、
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
3.1.布拉格学派概况
3.1.1.布拉格学派的建立
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它主张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研究语言,在诸多欧美的结构主义学派中独具特色。从二十世纪20年代诞生到现在,布拉格学派断断续续经历了近80年里程,这近80年的历史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员的变动和研究兴趣的转移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6年学会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阶段是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
该学派的建立受到俄国语言学思潮的影响,它的创始人Vil?m Mathesius一直对莫斯科语言学会(Moscow Linguistic Circle)的学术气氛和研究工作钦佩不已,Jakobson回忆说:“记得1920年我一到布拉格,Mathesius就向我詢问了关于莫斯科语言学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并且说:‘我们这里也需要一个这样的组织,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我们得等进一步的发展’”。(雅柯布逊:《20世纪欧美语言学:趋向和沿革》(顾明华译),载〈国外语言学〉1985年第3期第1页)Mathesius曾多次邀请Jakobson到他们不定时的聚会上发言,介绍莫斯科语言学会的有关情况。1925年Mathesius和他的学生B.Trnka以及Jakobson和当时也在布拉格的另一位俄国学者Karcevskij一起萌发了在布拉格也成立一个类似的组织。于是 1926年10月16日,布拉格语言学会在Vil?m Mathesius执教的查里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大会,宣告学会成立。接着举行了很多类似的集会,主要是在大学校园内,后来为了强调独立性,就改在布拉格一些咖啡馆的私人集会厅里。该组织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捷克和其它国家的语言学家,包括在维也那的Trubetzkoy。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斯拉夫语系,英语和罗曼语系的专家。其主要成员除了上面提到的Mathesius, Jakobson, Trubetzkoy ,B.Trnka和Karcevskij外,还有B.Havr?nek, J.Vachek, J.Muka?ovsky, J.Rybka, 以及后来加入的V.Skali?ka, K.Horalek, L.Novak, L.M.Korinek, M.Weingart, P.Trost。此外,有些学者虽非学派成员,但在观点上与布拉格学派相近,也参与学派的一些活动。这些学者包括K.Bühler, A.W.Goot, A.Sommerfeit, A.Beli?, D.Jones, E.Benveniste, A.Matinet, L.Tesniè和一些前苏联学者。和莫斯科语言学会一样,参加学会活动的学者还包括一些文学家和哲学家,如Husserl和Carnap等。Husserl和Carnap都曾于1935年来布拉格讲演。这年的11月18日Husser给布拉格学会的成员讲了“语言的现象学”。与伦敦学派和美国描写主义学派具有人类学的特色不同,布拉格学派具有很浓的人文主义的特色,他们研究的领域很广,包括语言学、文学理论和批评、诗歌创作等,尽管如此,该学会的宗旨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尤其是音系学。关于布拉格学派,Mathesius在《语言与文学》第一期中将他描述为一种“工作共存体”而Trubetzkoy把它称作一种由方法论目的的统一性结合起来,并受同一指导原则推动的研究者的联合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结构主义语言学第二节布拉格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 三、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 四、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就● 五、布拉格学派的现实意义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索绪尔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可看成现代语言学的标志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

狭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专指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广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则包括了分支的语言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他们共同偏重于语言的结构和分类。

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了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 布拉格学派对索绪尔的思想既有吸收和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

他们用索绪尔的理论阐述音位的概念,用结构主义的观点解释语言成分等等,标志着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第一次被全面地应用于实际的语言分析之中。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们在音位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原理》中所总结的音位理论,是欧美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创建于1926年,最初以语言学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后来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学派。

●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捷克的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可布逊、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等。

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马丁内虽然是法兰西学派的后期重要人物,但他们的观点与布拉格学派基本一致,也曾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因此,也被看做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

● 1926年秋,布拉格语言学会在布拉格成立。

● 1928年,布拉格学会在参加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时把音位学的观点第一次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1929年,在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斯拉夫语文学家大会,布拉格学会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论纲”。

系统地阐明了布拉格学派的语言理论和方法论观点。

同年出版了自己的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

1932年,海牙语音科学会议,人们正式提出了布拉格学派这一称呼。

1939年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1948年,恢复。

(一产生背景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衰微整体上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历史的方法比非历史的方法影响更加广泛。

首先,历史方法过多注意语言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的原始形式,对这些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与其他语音和词形的相互关系考察不够。

由于这种方法的关注点在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语言的整体结构性和系统性往往被忽略了。

(原子主义)其次,语言的历史材料离我们越是久远越是残缺不全,而根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虚构原始语言形式往往会使问题简单化,并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

2.索绪尔理论的影响布拉格学派主要领导人马泰修斯的许多语言学思想和观点都与索绪尔非常接近。

比如:他强调语言的比较分析,但强调不能局限于历时的,更应该注意共时的、静态的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上的规律性。

”这一思想是索绪尔思想的核心,是结构主义学派的灵魂。

3.俄罗斯语言学的影响布拉格学派的成立与俄罗斯语言学有一定的联系。

理论主张深受俄罗斯喀山派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古尔特内的影响。

而且该学派的两位主要成员特鲁别柯依和雅柯布森都曾是俄罗斯学者,都在俄罗斯的学术环境中受到熏陶,并都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工作过。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甚广,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不但同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密切联系。

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捷克】:马泰休斯《捷克语和普通语言学》;《在普通语言学基础上对当代英语的功能分析》【俄】特鲁别茨柯依《音位学原理》;雅柯布逊:《语音定律的概念和目的论的标准》《语言和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德国】贝克《语言联盟》;比勒《语言理论》【法国】邦弗尼斯特《印欧语名词形式的起源》《印欧语施动名词和动作名词》【丹麦】布伦达尔《介词理论》《普通语言学论文集》;叶姆斯列夫《格的范畴》《结构语言学》【荷兰】格鲁特《作为功能科学的音位学和语音学》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

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布拉格学派在某种意义上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的,用来完成一系列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

在这些职责和任务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际功能,其次还能完成除此之外的某种任务。

并用此来分析各种各样的语言事实。

例如现代汉语中保留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汇,如“诞辰”、“铭记”、“志哀”等,除了表示交际功能外,还给所谈论的客观事物增加了一层严肃庄重的色彩。

再如诗歌中的语言,除了要表达简单的交际目的之外,还特别讲究交际的方式,从而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如诗歌中广泛采用的押韵重叠等用法。

三、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一)音位理论(二)句法功能(三)语言功能(四)系统和共时研究三、布拉格学派理论(一)音位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

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于1938年7月发表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上,凝聚了他一生的精力,他共收集了二百二十多种语言材料,从中整理出一个元音系统(34个)。

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

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纯现象学),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 A.具有区别性;● 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两条划分音位的原则:● 其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 其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

元音音位只能由元音特征组成,辅音音位只能由辅音特征组成,非音质特征总是附着在元音音位之上的,因而没有一个音位是只由非音质特征组成的。

● 特鲁别茨柯依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元音系统特征的:● A.部位特征(音位特征):按部位的不同,元音可以分为八个音色类(唇化元音、非唇化元音、前元音、后元音、唇化前元音、唇化后元音、非唇化元音和非唇化后元音)。

● B.开口度特征。

任何语言的元音系统中都具有不同开口度的音位对立,可分为不同的“响度级”,如开元音、闭元音等。

● C.共鸣特征。

共鸣特征可以说明元音的纯与不纯,它能把唇元音和鼻化元音或者带喉头作用的元音区别开来。

● 同样,特鲁别茨柯依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统的语音特征的。

● A.部位特征。

部位特征主要包括舌根——舌背音、舌尖——齿音、擦音和唇音,此外还有边音、颚音、舌音、喉头音等。

B.方式特征。

方式特征包括塞音、擦音和响音。

C.共鸣特征。

辅音系统中唯一的共鸣特征与鼻化关联,并由此形成了口音和鼻音的对立。

对于非音质系统特征,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音节负荷者”的概念,即是指音节中负荷辨义的非音质特征的部分。

区别句子的非音质特征包括句调、区别句子的音域对立、句中重音和停顿。

5、雅克布逊的区别特征学说从上面对《音位学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的“区别特征”最早源于特鲁别茨柯依,其后在50年代,雅克布森运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特征”。

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的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选一的情况。

雅克布逊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

他们分析了世界上许多语言,把最小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以声学频谱来分析: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鼻音性——口音性聚集性——分散性突发性——延续性粗糙性——圆润性急停性——非急停性浊音性——清音性紧张性——松弛性顿音性——锐音性升音性——平音性降音性——平音性音响特征元音性——非元音性声学特点:共振峰的明显与否生理特点:声速振动与否辅音性——非辅音性声学特点:能量的高低生理特点:气流受阻与否鼻音性——口音性声学特点:能量分配共宽容与鼻化共振峰的有无生理特点:口腔共鸣器辅助鼻腔,后者不利用鼻腔聚集性——分散性声学特点:能量集中于第一个共振峰然后有第二个,后者两个共振峰分散 生理特点:前者在口腔前部,后者在口腔后部突发性——延续性声学特点:能量迸发与否生理特点:塞音与擦音和流音刺耳性——圆润性声学特点:噪音强度高低生理特点:急停性——非急停性声学特点:能量释放的时间长短生理特点:声门封闭与否浊音性——清音性声学特点:周期性低频激发与否生理特点:声带振动与否紧张性——松弛性声学特点:共鸣区明显与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生理特点:声道变形大小的不同声调特征顿音性——锐音性● 声学特点:能量集中低高频区不同● 生理特点:国家级音位与中央音位及共鸣器形状大小不同升音性——平音性● 声学特点:前者从低频向高频移动,后者无● 生理特点:咽腔开口宽窄不同,后者有化现象降音性——平音性● 声学特点:前者从高频向低频部分移动,后者无● 生理特点:前者有软腭化现象,后者无● 雅克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有的对雅克布逊提出的十二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等。

三、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二)句法功能●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

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