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简表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

火山岩顶部的强烈碱
为钠长石-
化学障组
内,与陆相
一般铁(铜)
地、火山
岩与沉积岩
角砾岩型
洞石英、明矶石、重晶石,矿石
浅向
质交代、硅铝质沉积岩
阳起石-透
合标志
火山-次火
与中基性火
机构、火
界面、火山机
矿体。脉
矿物组合为含金黄铁矿、硫砷铜
深
的角岩化和中基性火
闪石(I
为:石英+
山岩在时
山岩建造有
山原生断
构及其与火
成。
构
岩体主要受断
共生,与围
铁铜矿化,但矿物组合
况。①斑岩钼矿-
呈带状、
含水硅酸盐矿物
Cl-为
的矿床。矿
铁矿包括基性-
造、
裂或断裂褶皱
岩呈渐变关
差别较大。
接触交代型钼矿-
不规则
为特征,交代早
主;
产类型有:
酸性的各类侵入
侵入
联合控制,主
系,矿物间
铁矿矿石成分简单,主
热液脉型铅锌银
状,或层
期无水硅酸盐;
带特点
强硅化为主。
水溶
一类钨锡多金
300-500米到外
矿构
带构
部,一般不进入围岩,脉体中含钾长石,与似伟晶岩密切相伴;
相似,
钨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①
液流
属矿,矿化类
接 触 带
造系
造以
③外接触带脉大部或全部产于接触带外,共生云英岩脉型钨
矿化组
大量出现高温酸性蚀变,黑
体的
型包括斑岩
1000-1500米范
-Cu
米范围,以发育透辉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红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

口 李 磊n 钟康惠D 田承胜 赵 昌新
605 : 10 9 ( 1 都 理 工 大学 四 川 ・ 都 11 成 成
【] 2青海 第一地质矿产勘查 大队 摘
青海 ・ 平安
80 0 ) 16 0
要 : 项 目组首次鉴别 出格尔木・ 五龙沟 巨型变质核杂岩构造 的存在 , 红旗沟矿床产在该变质核杂岩构造 的
l概 况
—
—
—
—
—
—
—
—
—
五 龙 沟地 区 的红 旗沟 矿 床 位 于青 海 省柴 达 木盆 地 南 缘 , 东
÷ 尔 一龙 变 恢 岩 格 木无 沟 质 杂
—一 鲁 景 套喜
昆仑 中段北缘 。 东昆仑褶皱造 山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地质
单元 , 龙 沟地 区 位 于该 造 山带 内东 昆中陆缘 岩浆 弧 带 , 持 于 五 挟 昆北 、 昆中深 断裂 之 间 , 由前 震旦 纪 变质 基 底 和古 生代 . 叠 纪 三
断 裂 断裂产状 倾角 名 称 倾向
表 1 矿区主要断裂特征简表
断裂特征 备注
棱岩 , 上盘由下而上由强变形域 向弱变形域变化趋 势, 并且主 剪切带与岩层片理一致 。考虑到走滑韧性剪切带 ,不仅产状 陡直 , 且具有 自主滑 面向两侧 由强一弱变形的对称 结构 , 逆冲 推覆韧性剪切带上盘底部为 由来源于深层次的强韧性变形带 推覆盖在下盘浅层次变形较弱的岩石之上的特征 。五龙沟地 区的剪切带 , 显然与走滑、 推覆剪切带不同, 而具有与变质核 杂岩有 关的伸展剥离韧性剪切带下强上弱 的分带特征, 因此, 应属伸展剥离韧性剪切带。
部 成都理工大学与青海第一地质矿产大队的科研项 目, 目组首 露 , 分 呈 残 留体 形式 产 出 。 项 变火山岩组, 主要由灰绿色凝灰质板岩和硅质板岩、 深灰色晶 次鉴别出格尔木- 五龙沟 巨型变质核杂岩构造 的存在 , 红旗沟矿
16第十六章断裂构造4

如果剪切带之外岩石未受变形: 1)则有不均匀简单剪切(图A) 2)不均匀体积变化(图B) 3)不均匀简单剪切和不均匀体积变化叠加(图C) 等三种类型。
剪切带外的岩石受到均匀应变的韧性剪切带
1 )均匀应变与不均匀的简单剪切之联合(图D) 2 )均匀应变与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之联合(图E) 3 )均匀应变、不均匀的简单剪切和不均匀的体积变 化之联合(图F)
一、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 1.基本特征
韧性剪切带总体表现出剪而不断的特点。
2.几何特征 韧性剪切带几何特征主要包括剪切 带边界条件和几何性质。 剪切带的几何边界条件是: (1)具有相互平行的剪切边界; (2)沿每个横断面剪切位移方向和岩石应变方式是 一致的。
根据剪切带之外部岩石是否受变形,兰姆赛 (1980)提高六种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类型:
3.产出状态与组合形式 大型韧性剪切带多 产于地壳的中下层次,后因地壳抬升而剥露至地表。 剪切带规模可从几厘米至上百公里,剪切面产状可 直立、倾斜或水平。韧性剪切带在前古生代古老变 质岩系中极为发育,是古老变质岩系中一种重要的 构造特征。在空间上,韧性剪切带常呈平行带状发 育或共轭形式发育。
主要内容
3.剪切方向的运动学标志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旋转碎斑 碎斑在剪切作下下发生旋转,改变
形状后形成不对称楔形尾部。 σ型碎斑的楔状结晶尾的中线分别位于结晶尾参 考面(X)的两侧(图F)。
δ型碎斑的结晶尾细长,根部弯曲,在与碎斑连 接部位使基质呈港湾状的两侧结晶尾的发育都是沿 中线由参考面(X)一侧转向另一侧(图G)。
当岩层受到近平行层面方向的剪切作用时,由于层 面的原始不平整或剪切速率的变化,导致岩层弯曲 旋转。随着剪应变的递进发展,褶皱幅度被动增大, 形成缓倾斜的长翼和倒转短翼的不对称褶皱,由长 翼至短翼的方向代表剪切方向。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1、无锡—崇明断裂(F1)又称“沙溪—崇明断裂”,该断裂自无锡南向东经常熟延伸至崇明附近的长江口,长约90km。
断层北侧以古生界分布为主,南侧以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崇明新河-马桥一带,沿断裂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体。
该断裂在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常有小震集中,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2、江山—绍兴断裂(F2)该断裂规模宏大,是划分扬子断块与华夏断褶系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性断裂。
该断裂在卫星照片上线性明显,在浙江境内可见由许多规模不等的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组成的地表断裂带,断层面倾向变化大,以北西为主,倾角45~88º。
活动方式以挤压为主。
该断裂形成于远古代,控制了华南构造发育,为福建岭南构造带西缘界线。
印支—燕山运动阶段曾长期强烈反复活动,晚期沿断裂发育白垩纪盆地,沿断裂自东南向北西推进。
新构造时期以来,活动不甚明显,地震活动极其平静,基本上是一条不活动的前第三纪老断裂。
3、南京—湖熟断裂(F3)。
该断裂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南京、上坊、湖熟延至溧阳一带,是一条地壳断裂。
总体走向约北40°~ 50°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总长120多公里。
该断裂在地质及地貌上有较充分的构造依据,汤仑复式背斜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连山,被断裂切割消失,断裂南西侧韩府山地区上侏罗统西横山组下段类磨拉石堆积厚度达千余米,而断裂北东侧尚未发现,表明对西横山组的沉积起控制作用。
北东向海拔227米的青龙山向西南延伸到断裂附近突然被错断,西南侧突降为海拔20~ 50m的波状岗地。
重力异常亦显示,是上盘相对下落的阶梯状断裂。
沿断裂带有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分布,对火山喷发可能起控制作用。
在卫星像片上有明显的暗色线性影纹,显示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为继承性多期活动断裂。
因此,南京—湖熟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4、茅山断裂带(F4)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断裂带宽约1.5~4km,长约400公里,北段走向北北东,南段走向北东。
第三节断裂构造

教案用纸地貌标志(1)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常常促使断层的上升盘形成陡崖,这种陡崖通常称为断层崖。
如王乔洞断层西盘栖霞组灰岩形成约10米高的断层崖。
(2)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3)错断的山脊错断的山脊也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等运动的结果。
(4)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一条较大断裂。
(5)串珠状湖泊洼地这种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
(6)泉水的带状分布断水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如沿猫耳洞断层分布的一系列下降泉(落水洞)(7)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短河谷构造标志(1)构造线不连续任何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片理或相带等均顺其产状延伸。
如果这些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
图7是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的图示。
走向断层F1、倾向数层F2和斜向断层F3分别切断地层或早期断层,或在平面上或在剖面上,或者既在平面上又在剖面上,两者均显示出构造线的中断。
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的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图7 断层引起的构造不连续现象F1走向断层;F2倾向断层;F3斜向断层(2)构造强化现象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多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甚至片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如果我们在野外发现这些现象,就要进行认真的观察,探究引起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表现。
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大小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
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数个或更多个透镜体成组产出。
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生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菱块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1、无锡—崇明断裂(F1)又称“沙溪—崇明断裂”,该断裂自无锡南向东经常熟延伸至崇明附近的长江口,长约90km。
断层北侧以古生界分布为主,南侧以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崇明新河-马桥一带,沿断裂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体。
该断裂在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常有小震集中,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2、江山—绍兴断裂(F2)该断裂规模宏大,是划分扬子断块与华夏断褶系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性断裂。
该断裂在卫星照片上线性明显,在浙江境内可见由许多规模不等的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组成的地表断裂带,断层面倾向变化大,以北西为主,倾角45~88º。
活动方式以挤压为主。
该断裂形成于远古代,控制了华南构造发育,为福建岭南构造带西缘界线。
印支—燕山运动阶段曾长期强烈反复活动,晚期沿断裂发育白垩纪盆地,沿断裂自东南向北西推进。
新构造时期以来,活动不甚明显,地震活动极其平静,基本上是一条不活动的前第三纪老断裂。
3、南京—湖熟断裂(F3)。
该断裂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南京、上坊、湖熟延至溧阳一带,是一条地壳断裂。
总体走向约北40°~ 50°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总长120多公里。
该断裂在地质及地貌上有较充分的构造依据,汤仑复式背斜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连山,被断裂切割消失,断裂南西侧韩府山地区上侏罗统西横山组下段类磨拉石堆积厚度达千余米,而断裂北东侧尚未发现,表明对西横山组的沉积起控制作用。
北东向海拔227米的青龙山向西南延伸到断裂附近突然被错断,西南侧突降为海拔20~ 50m的波状岗地。
重力异常亦显示,是上盘相对下落的阶梯状断裂。
沿断裂带有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分布,对火山喷发可能起控制作用。
在卫星像片上有明显的暗色线性影纹,显示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为继承性多期活动断裂。
因此,南京—湖熟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4、茅山断裂带(F4)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断裂带宽约1.5~4km,长约400公里,北段走向北北东,南段走向北东。
18-中国的断裂体系

程裕淇等划分的中国断裂系-4
2.特提斯型 断裂系统 ③右江断猎系, 为一束以右江、 紫云—南丹断 裂为主干的 NW向兼有左 旋走滑断裂带。
程裕淇等划分的中国断裂系-5
3.华夏—滨太 平洋型断型系 统 卷入的古老断 裂带有四堡期 歙县—德兴、 绍兴—萍乡— 北海拼接带等。 总体可分为以 下两大系统。
黄汲清等划分的中国断裂系-2
1. 古亚洲断裂体系 包括西伯利亚地台之南,塔里木—华北 (中朝)地台之北中亚—蒙古地槽以及 塔里木—华北(中朝)地台之南昆仑一 秦岭地槽中的一系列深断裂系。这是一 个元古代—古生代的深断裂体系,控制 中亚—蒙古地槽和昆仑—秦岭地槽以及 相邻地台古生代的大地构造发展。
程裕淇等划分的中国断裂系-3
1.古亚洲型断裂 系统: 南部为昆仑—秦 岭断裂系,总体作 NWW向展布,以 秦昆结合带为主干, 包括昆仑—秦岭活 动带北缘断裂带和 扬子陆块北缘逆冲 推覆断裂带等。
程裕淇等划分的中国断裂系-3
1.古亚洲型断裂系统: 古亚洲型断裂系统的伴 生断裂有近南北向的张 裂带,NEE— NNE、 NWW — NNW“X”型 剪切断裂,其中塔里木 陆块东南部以规模巨大 的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为 主干,组成一个NEE向 作显著左旋走滑的断裂 系。
超岩石圈深断裂带简述 -4
金沙江—红河深 断裂带 沿断裂在 德荣、德钦,元江 等地已发现蛇绿岩 套或蛇绿混杂岩和 泥砾混杂岩。南段 为著名的苍山、哀 牢山变质带。哀牢 山西南侧已发现蓝 闪石片岩。可能是 早中生代的板块俯 冲带。
超岩石圈深断裂带简述 -5
东昆仑—南秦岭深 断裂带 沿断裂从布 尔汉布达山到积石 山分布有长数百公 里的二叠—三叠系 蛇绿岩套和混杂岩 带。断裂北侧布尔 汉布达山有绵延800 公里的花岗岩带。 可能是晚古生代的 板块俯冲带。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论文提要大家都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组成地壳的岩层不断发生变形和变位,使这些岩层的原始产状改变,形成一定的地质形态,岩层变动后形成各式各样的几何形体。
岩层受力后发生断裂,两盘岩层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时,这种构造成为断层。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等。
断层的主要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断层的组合形式。
地壳受力是比较复杂的,再加上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因此断层不是想象中那么的规则,我们要根据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解释。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的形成和油气的运移以及其重要控制作用。
因此,对断层的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
一下就对各种断层的形成机理和各种断层的特征与识别作出阐述。
希望读者通过此文能对断层有个更生的了解。
正文一、张性断裂系在断层复杂地区,经常遇到断层切割问题。
采用地震剖面分析断层切割问题时,因从地质角度出发,根据本区各组断层发育的历史,结合地震剖面特征,按照各断层特点及其规模大小,确定出各组断层间的相互顺序及主次关系是解释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主要断裂和次要断裂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剖面上合理的解释断层间的相互切割问题。
比如,根据一般地质规律,只断深层不断浅层的,是较老断层;深浅层都断,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是长期发育的断层。
图一 Y字形断裂系剖面特征在张性为主的各类盆地中,地震剖面上常见的断层相互切割关系,大体上有“Y”字形,“X”形、“人”字形、包心菜形和阶梯状断裂系等各种样式;其中,“Y”字形断裂系中,向深层延伸较长断层一般是长期发育且规模较大的主断层,而延伸较短的是伴生断层(图一)。
阶梯状断裂系有反向阶梯状断裂系和正向阶梯状断裂系,前者断层倾向于地层倾向相反;后者断层倾向于地层走向一致这类断裂系多发育在盆地缓坡,一般规模较小,不断入盆地基地(图二)。
这类断裂的形成主要与盆地沉降过程中缓坡翘倾产生的滑落或隆张等作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P
未有新活动迹象
全被第四系覆盖,断裂东盘下降地层相对新,西盘上升地层相对较老,上覆地层未有错动现象。
4
千佛山断裂
南起柳埠镇金牛山,经七峪商家庄、黄崖村、小佛寺村、天井峪村、兴隆水库东,穿越千佛山西垭口经南郊宾馆东北角进入济南老城区为第四系覆盖,经普利门、长途汽车总站东,经洛口向北延伸至黄河北。
正
Є-O,K1J
第四纪不活动
发育在千佛山断裂东约3.5 km处,西盘九龙群三山子组和炒米店组地层抬升,东盘下落;东盘为侵入岩体,在平面上东盘又向南推移。
6
东坞断裂
南起下阁老,经西营、黄路泉峪、黄寨到鸡山寨,穿越港沟西山,被港沟断裂截切后,北沿进入第四系覆盖区,经凤凰路东、烈士山西、张马屯东、水坡村延伸过黄河。
Hale Waihona Puke 附录C.0.1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简表可参照表C.0.1。
表C.0.1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简表
编号
内容
断裂名称
位置
产状
规模
性质
控制地层
活动时间
地质情况
走向
倾向
倾角
长度(km)
断距(m)
1
马山断裂
南起长清区马山镇的季家村西,经大崔村、苾村、岗辛庄、胡同店村,穿过孙庄村、新周庄、金牛山西侧、长清西关村西、老屯西,于前兴隆村汇合孝里铺断裂后,在后兴隆村一带过黄河至禹城南被齐河—广饶断裂切断。
345°~350°
西偏南
高角度
65
垂直断距250~300m
正
Ar3γ,Є,Є-O,O、C—P
中更新世活动
露头少,绝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是一条隐伏断裂;断层东盘地层相对北推,使断层西盘的新地层与断层东盘的相对较老的地层接触;在早期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张性结构面上发展的北西系压性断层。
2
平安店断裂
南起长清区园博园,经齐庄、南汝村、王宿铺庄、大于庄、老拐子李庄以后向黄河延伸。
近南北
东
80°以上
主断裂全长约21km
东支垂直断距500m,西支垂直断距250m
正
O,C—P
未有新活动迹象
由三条近南北走向的断裂组成,主断裂在曹范镇以北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断裂东支全被第四系覆盖,南起南曹范村南,呈北北东向延伸至大义田庄东,倾向西或西偏北,倾角大,近乎直立,全长15.5km;断裂西支全被第四系覆盖,南起吕家庄村南,向北西延伸至龙山镇附近,倾向东或东偏北,全长约12km。
续表C.0.1
编号
内容
断裂名称
位置
产状
规模
性质
控制地层
活动时间
地质情况
走向
倾向
倾角
长度(km)
断距(m)
5
文化桥断裂
南起燕子山西羊头峪,经省警察学院至市中心医院附近向北延伸,经历山北路西侧、盖家沟、鹊山西侧、达坡村西、西孙耿。
328°~350°
北东
80º
推测全长约21km
垂直断距约200m,水平断距1200m
11
炒米店断裂
南起五峰山森林公园西的石窝村,经小崮山村、范庄村、炒米店向潘村方向延伸
近南北
东南
50°~85º
42
垂直断距50~80m
正
Є,Є-O,O
未有新活动迹象
由一组北北东向展布的地堑式断裂束所组成,又称炒米店地堑。北部被第四系覆盖,上盘下降,为高角度正断层。
12
港沟断裂
主断裂南起锦绣川西侧黄崖村,延伸过北坡村,在潘家场村北转向近南北向,再向北过郭家庄村分两支,一支仍按近南北向往大汉峪方向延伸,另一组按北北东向经西梧向港沟镇潘庄村、郭店方向延伸。向北北东方向延伸的断裂过棉花山后被第四系覆盖。
近南北向、北北东向
-
-
主断裂长约28km
-
-
Ar3γ,Є,Є-O,O, C—P,P,K
早更新世中期
由数条不同规模的近南北向的断层和北北东向的断层所组成。南部为四条密集而平行分布的近南北向断层,北部则由“X”状分布的南北向和北东向的二条断层组成,其中近南北向的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张性特征明显而后期显压性及压扭性。北东向断裂则压性特征明显,部分为逆断层。
续表C.0.1
编号
内容
断裂名称
位置
产状
规模
性质
控制地层
活动时间
地质情况
走向
倾向
倾角
长度(km)
断距(m)
9
白泉庄—五色崖断裂
北起章丘市文祖镇马家峪以北,向南经甘泉庄—东张庄—北栾宫村,东栾宫南进入莱芜地界。
330°~350°
南西
75°~80°
-
-
-
Є,Є-O,O
-
该断裂早期曾发生过强烈的张性构造活动和东西向的压性构造运动,同时兼具左行扭动。由于断裂的左行扭动,致使断裂带所夹持的下古生界长四边形断块发生逆时针向旋转,从而形成一些零散分布的北西西向及北西向小褶皱。
NNW
南西
45°~80°
30
垂直断距50~300 m
正
Ar3γ,Є,Є-O,O, K1J
第四纪早期活动
区内东部西北向的区域性大断裂,南段在变质基底内,两侧发育受控的片麻理及包体带;中段错切寒武-奥陶纪地层,北段为第四系覆盖;该断裂早期为强烈的张性活动,后期为右行张扭性运动。
7
曹范断裂
主断裂南起和尚帽山东侧山坡,经南曹范镇、青旗山、黄旗山西侧,在菜园村北折向北西至龙山镇,达唐王镇东。
8
文祖断裂
南起莱芜市雪野水库北上游镇,向北经鲁地村、西田广、文祖、山周庄,在诺德明府西北隐伏与第四系之下,其北端交于齐河—广饶断裂。
NNW
西
56°~80°
130
垂直断距70~800 m
-
Є-O,O,C—P,P
早更新世活动
断层面可见上盘上冲及斜落的擦痕,具有多期活动特点,对地层分布和发育及宏观地形地貌均具有控制作用。
10
孝里铺断裂
主干断裂南起平阴的凤凰山以南,经西毛村、兴隆镇村、龙泉官庄村、三义村、孝里镇,再向北过曹楼村、大觉寺村、东仓庄村、前兴隆庄村,并于前兴隆庄村汇入马山断裂。
10°~25°
西
60°~70°
40
垂直断距80~300m
-
Є-O,O
未发现新构造运动迹象
由三条断裂组成,于三义村以南局部出露,三义以北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断距由南往北逐渐增加。
NW
南西
>60°
25
垂直断距60~65m
-
Ar3γ,Є,Є-O,O
未有新活动迹象
全被第四系覆盖,断裂东盘上升地层相对老,西盘下降地层相对新,上覆地层未有错动现象。
3
石马断裂
南起长清区潘村西南部,经小范庄、石马村、济西湿地西、潘庄村之后穿过黄河向北西方向延伸
330°~350°
北东
>60°
28
垂直断距约300m
320°、340°~350°
主体倾向南西
70°~80º
60
最大垂直断距450m
正
Ar3γ,Є,Є-O,O,K1J,C—P
未有新活动迹象
北西向段由2~3条近平行的断层组成,早期张扭性后期压性特征;北北西向段为单支,早期显张性后期为压性;南端尾部为近于平行的三支,三支间距分别为2km左右。断裂的运动性质以张性正断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在晚更新世以来没有发生错断地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