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复习-新人教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
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
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
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 说,虽然一般是以少代多,但也有一多代少的。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例5:或隐弗章。——《甘壁之战》 卒——猝
(三)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 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共gòng——供gōng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n——旋xuá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o——邀yāo
1. 民 族 资 产 阶 级在 中国现 代化进 程和革 命史上 都有重 要贡献 2. 民 族 企 业 在近 代中国 的命运 表明, 只有实 现民族 独立、 国家统 一和政 治民主 后,它 才能健 康发展 3、 每 逢 春 节 ,无论 城市还 是农村 ,家家 户户都 要精选 一副大 红春联 贴于门 上,为 春节增 加喜庆 气氛。 春联以 工整、 对偶、 简洁、 精巧的 文字描 绘时代 背景, 抒发美 好愿望
距——拒
指——旨 庭——廷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第一、音同形似 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cái 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具——俱jù 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裂li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课件
52“列”通“裂”,分裂。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梦游天姥吟留别》)
53.“从”通“纵”,合纵。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54.“阳”通“佯”,假装。 皆阳应曰:“诺。” (《记王忠肃公翱事》)
55.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6.“质”通“贽”,见面礼。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 (《屈原列传》)
48.“距”通“拒”。
①把守。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②抵抗。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49.“考”通“拷”,拷打。
(《公输》)
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50.“零丁”通“伶仃”,孤苦无依,孤独的样子。
零丁孤苦 (《陈情表》) 51.“陵”通“凌”,欺凌。 见陵之耻除矣。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
三、通假字辨识方法
解释不通,考虑通假!
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平时要积累。
小试牛刀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
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了
《烛之武退秦师》
小试牛刀
①图穷而匕首见
见——现 ,出现
②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 内——纳,放进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40.“盖”通“盍”,何,怎么。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41.“曷”通“何”。
①什么。 例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②什么时候。 例 曷至哉 (《君子于役》)
(《五人墓碑记》)
42.趣,通“促”,催促。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王,光世讫不行。《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PPT《常见通假字大全》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PPT《常见通假字大全》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火:同"伙";一伙。数量词。 "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机:通"几";预兆。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 棘 籍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录:同"碌";平凡,平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 甿 俛 缪 陌
介:同"芥";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 迥 鸠 沮 句
景:同"影";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2 (共30张PPT)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2 (共30张PPT)
通假字
通假字
• 通假字就是通用和假借的合称。也就是本应使用甲字,却 使用一个同音字、近音字或形近的乙字代替。甲字是本字, 乙字就是通假字。 • (1)近音相通 • ①同音:蚤—早,畔—叛; • ②双声:亡—无,胡—何; • ③叠韵:信—伸,还—旋。 • (2)形近相通 • ①声旁与形声字:禽—擒,直—值; • ②同声旁的形声字:距—拒,说—悦
E
F
• 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反:同“返”返回,归来。动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 反。”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 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 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B
•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 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 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 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同“挥”;指挥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同“拣”;挑选,选 拔
10、距关,毋内诸侯。
同“暮”;日落的时候,晚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上
12、距关,毋内诸侯。
同“纳” 接纳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捕捉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 亲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班” “斑” 头发 花白
同“杯” 酒器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 同“披”;记覆盖在肩背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同“遍”遍及,普遍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同“傧”;迎接客人的 人
通“才”;刚刚
1、屈平既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距关,毋内诸侯。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距关,毋内诸侯。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 “早” )
通假字的类型:
一、双声通假 二、叠韵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一、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1、孰为汝多智乎 ? (“为” 通
“ 谓”)
2、没死以闻
(“没”通“冒”)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通 4、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悬物”)力必屈。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字通








生点读假传 并上音字达 可与相尽字 以本同管义 在字或在的 相的相意主 当功近义要 长能,上工 的是在与具 时相通本是 间同过字字 内的字不音 存,音同而 在所传,不 。以达但是
才字与字 能义本形 够这字, 产一的通
文 文言通假字
•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同“罹”,遭受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同“旨” • 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 同“涅”,染黑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同“黜”chù,指被罢免官职;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同“佯”,假装;同“贽”zhì,见面礼 •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同“搯”tāo,叩击,拍打 •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苏武传》) 畔,同“叛” •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读音相同,但是意义没有关联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古人在用字时仓促之间想不起来本字,而用了替代字。
文 文言通假字
在中学阶段,教材出于简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虑,将文言 文中常见的“古今字”也归并到通假字中,统一用“×,同×” 来注释。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 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同“向”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同“哪”
字通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文言文--通假字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C.【 同(近)音字相代替 】
借字 本字 字义
(1)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 贯 套上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背 背弃
(3)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 甫 对老年男子尊称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辨 变 变化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6. 上贤而释之(指代汲黯)。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
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
大治。
(11江西卷《汲黯》)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 】
归纳:(4)取消偏旁,推断本字。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 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 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 ,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 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
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复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复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六、策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惠文……蒙故业,因遗策
七、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李白乘舟将欲行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马鞭 2、政策
1、行走 2、远行 3、行为
八、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形容词,坚固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形容词,顽固,固执
③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六国论》
副词,本来,原来
④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副词,确实,实在
⑤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副词,究竟,到底
九、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名词,老朋友,老交情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动词,衰老 ③温故而知新/故垒西边《论语》/《赤壁怀古》
一、通假字
三种情况:
• 1、声旁代替本字 。如“县”通“悬”,“禽”通 “擒”,“卒”通“猝”,“见”通“现”。
• 2、用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如“辨”通“辩”,“说” 通“悦”。
• 3、用同音字代替。如“蚤”通“早”,“要”通 “邀”,“裁”通“才”。
• 原则:音同、音近、形近。
1、合从缔交 2、倔起阡陌之中 3、赢粮而景从 4、张良出,要项伯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令将军与臣有郤 7、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8、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9、不者,吾属皆且为所虏 10、外连衡而斗诸侯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或师焉,或不焉 13、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19、……的原因 20、无论、不分 21、距离
一词多义
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同“按”
审察,察 疲劳
看 练习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词义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通“疲” 通“班” “斑” 头发 花白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杯” 酒器 通“背”,背叛,忘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记 同“披”;覆盖在肩背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上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9、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同“享”; 受 1、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同“墟”, 市 2、之虚所卖之。
通“蓄”; 积聚,储藏
3、故其畜积足恃。 4、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通“餍”; 满足
5、皆阳应曰:“诺”。同“佯”; 假装,表 6、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同“要” 要挟 同“邀”; 邀 请
7、张良出,要项伯。
同“债”; 欠别人的钱财
8、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9、五万兵难卒合。
或相近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早” )
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
通假字的类型:
一、双声通假 二、叠韵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一、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谓”) (“没”通“冒”)
1、孰为汝多智乎 ? (“为” 通
2、没死以闻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通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4、沈醉不知归路。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今王田猎于此。
同“性”资质,禀赋
通“志”;记 住 同“熟”;仔细
同“畋”;打 猎 9、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同“途”,道 路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同“无”; 没有
同“网”; 罗 2、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网 通“唯”; 只,只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有
4、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5、其余则熙熙而乐。
通“毋”; 不 要
6、令将军与臣有郤。
7、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同“嬉”, 欢乐,快 乐 同“隙”; 隔阂,嫌 怨 同“悬”; 挂 同“向” 对着、朝 着 同“向”; 对着,朝 着
2017年高考文言 文复习之一
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知识网络】 1、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
2、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偏义复词
通假字的概念
通假字的原则: 两个字的语音相同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 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通”,意思是通用;“假”,意思是借用。被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距关,毋内诸侯。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距关,毋内诸侯。
1、屈平既绌
通“黜”;罢免官 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同“措”;放
通“挡”;抵挡
同“捧两手托 着 通“盍”;何不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同“拒”;把守

①此小大之辩也 ②距关,毋内诸候 ③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3、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
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①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练习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词义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毕升《活板》) 3、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版ຫໍສະໝຸດ 披判断通假字的方法:
二、在例证中认知。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
愈多愈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毋 尔
1、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
2、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现 3、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自荐》)
“悬”)
4、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亡”通“无”)
二、叠韵通假:借字与本字韵母相同
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风”通“放” 2、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意为走失)
(“屈”通“缺 ”)
三、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韵
母完全相同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同“遍”遍及,普遍
同“傧”;迎接客人的 人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通“才”;刚刚
1、屈平既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同“何”;什 么 同“环”;绕 同“挥”;指挥
同“拣”;挑选,选 拔 同“暮”;日落的时候,晚 10、距关,毋内诸侯。 上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同“纳” 12、距关,毋内诸侯。 接纳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捕捉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 亲 同“却”,退 同“沉”:程度深
判断通假字的方法:
三、在结构中把握。可以利用字形特点掌握通假字。
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熟悉形声结构规律。 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① 系向牛头充炭直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失其所与,不知



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
“学而时识之,不亦说乎”。
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
3、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
四、形近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字形相近
1、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
2、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 “殴”通“驱”)
3、死者太半
(“太”通“大”)
判断通假字的方法:
一、在读音中辨析。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
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