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归国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钱学森归国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钱学森归国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钱学森归国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4钱学森归国

教学目标:

1.认读一个字。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联系搜索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

三、认读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1.师:哪些字容易读错、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提出来。

2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广阔无垠劈波斩浪魂牵梦绕思乡情怀

3.根据以钱学森归国为线索,给文章分部分

第一部分(1)钱学森驶往魂牵梦绕的祖国

第二部分(2-6)插叙部分写钱学森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三部分(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第二部分还可以分成三层:

第一层(2)钱学森赴美留学,成为着名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他有着优厚的待遇,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二层(3-5)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强烈,他想要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但美国千方百计要阻挠他回国

第三层(6)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四、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查到的关于钱学森的资料,

要求:

1. 要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2. 交流感受最深的资料?

3. 要注意倾听

4. 会补充,不重复发言内容

五、班级交流

1. 围绕课题质疑:

钱学森为什么要归国钱学森怎样归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归国后有怎样的成就感悟到钱学森怎样的精神

结合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找答案。也可以运用课外资料来解决课内的问题。(1)要从钱学森归国的心理、语言、行为几方来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2)从他在美国的优越条件,美国方面的阻挠,体会钱学森回国的坚定信念。

2.通过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3. 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4. 填写合适的词语,对钱学森作出评价

()的贡献()的决心

()的回国愿望()的导弹专家

()的深厚感情()的远大志向

()的崇高精神

板书设计:

*4钱学森归国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与上一篇相似,所以,我安排学生按照上一篇课文的学法自学本课,学生掌握的不错。词语积累,我让学生自己画,孩子们越来越能找到有特点的词了。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和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当中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3、指名答。(相机板书爱国) 二、精读课文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下面就请我们同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谁来读一读。 3、学习就是这样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先共同来品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4、俗话说:言为心声。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当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会拥有怎样富裕的生活?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那么当时的中国,由于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相比较这样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怎样? 6、如此贫穷,可是,钱学森却决定放弃怎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他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引读。

关于钱学森的小故事

关于钱学森的小故事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 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 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因为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 弹的发射向前推动了至少20年。 钱学森的读书故事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 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 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 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 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 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任课老师金 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有 行李箱中。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 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 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二、克服重重防碍艰难回国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能够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 生活,不过,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 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知道钱 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 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 中国。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练习想象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出国又回国。 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集体创作了一首童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下: 钱学森 海外求学时,出类又拔萃。 生活待遇高,名利抛身后。

心中抱一念,我是中国人。 得知国诞生,报国心更切。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贡献之卓越,誉为导弹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1935年出国留学,却又在1955年有重新回国,他为什么出国?又为什么回国呢?(板书:出国、回国) 3、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观其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从钱学森说的话中去找到答案。

二、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划出钱学森所说的两句话,交流。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钱学森说的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有非常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围绕要求展开自学 3、交流句一 媒体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 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 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通过参加这次的读书活动,我知道了很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志士,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最令我敬佩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离开祖国到美国求学,到美国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当时美国人歧视中国人,不让他进入工厂实践,钱学森觉得学不到真本领,就选择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经过努力奋斗,他成为伟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3年后,以优异成绩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并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就这样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作出了贡献。 1949年,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了,他非常高兴,决定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知道后,怕他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阻挠,不让他回国,美国的海军次长还恶狠狠的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得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因没有证据,不得不释放,但还是被严密监视,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日夜思念着

新中国,他坚持斗争,向美国提出抗议,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离开美国回国的要求。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坚持研究学术,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出版了《工程控制论》……。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被美国扣留5年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到北京他就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的说:“祖国,我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爱国科学家! 钱学森抱着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赴美留学,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放弃在美国的科学事业和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钱学森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要从点滴做起,作为一名小学生,就是要把学习学好,从小学会自强自立,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我们的“复兴路和中国梦”,就不再是一个梦!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 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第一课时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1、一读课文。 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二三四五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3.穷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8则_短故事全新版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一):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 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但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来,此刻最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二):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 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 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能够放下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下祖国。我就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回到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教案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 活动目标: 1.理解“爱国”的含义,知道国家富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2.通过故事、童谣、名言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爱国。 3.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难点: 对“爱国”的理解,及使爱国主义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龙的传人》 二、观看短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事记》(必须以腾讯视频打开) 三、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那是一段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 2.回忆中国建国70周年的历程。 1)还记得1840年的鸦片战争吗?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侵略中国,把鸦片带到中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各国瓜分中国土地,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2)还记得1937年7月7日开始的8年的抗日战争吗?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我国人民艰苦抗战八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今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实现了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2008年,我国还成功承办了奥运会…… 四、听故事——对话钱学森 五、诵经典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解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有谁能长生不死呢?一个人只要能将爱国的赤诚之心永载史册,虽死也无憾了。 六、谈感悟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DOC)

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时代。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国,他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兜转转数年,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现在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岳父蒋百里 钱学森曾经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曾经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曾经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后来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 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 5个女儿。他知道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而且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钱学森(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会读吗?指名读。(3人,一人一行) 出示幻灯片2: 3.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3人) 4.齐读词语。 5.小结:1934年,钱学森赴美留学。1955年,钱学森踏上归国的航程。回想他这二十多年回国路上的每一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么,他的哪些话语、哪些做法打动了你的心弦呢? 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2~6自然段,选择你最有感触的文字,轻声读读,写写批注。 1.学生读书。 2.交流。 俗话说,言为心声。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出示幻灯片3: [预设: ①钱学森身在异国,却时刻想念祖国。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4) [第1句]当时,钱学森在美国过着怎样的生活?指名说。你从“优厚 ..”、 ..”、“富裕 “优越 ..”受到了什么?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指名读)[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②钱学森非常爱国,他想学有所成后回去报效祖国。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5)[第2句] 同学们,还记得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说的一句话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钱学森说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钱学森当时学得怎么样?指名说。你“最得意”、“最得力”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留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将得到金钱、地位、荣誉,更早地获得成功。) 可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说——(指名读)] ▲教师小结: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齐读(出示幻灯片6:) 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钱学森的哪些语言?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出示幻灯片7: [预设: ①钱学森不嫌祖国贫穷,坚持要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好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啊!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指名读。(出示幻灯片8:) “应当”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他把为国效力看作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做的一件事。)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吗?指名读。 ②出示幻灯片9:“这一天”指什么时候?“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钱学森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从中体会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钱学森 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资料 本文是关于钱学森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钱学森网: 【介绍】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王天外国语。 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xx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WTT整理的《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 xx年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每当这件事从我的脑海中掠过时,我就会想起那位被誉为“航天之父”,“科学泰斗”——钱学森。 今天,我又读起了《钱学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沉思。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分数,初入交大的钱学森也不甘落后,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一年暑假后期,钱学森患了伤寒病,只好休学一年。可在这一年里,他买了许多书,在家里认真阅读。凭着这种精神,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主政飞机设计专业。钱学森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中国,去美国学技术,在美国的留学期间,他刻苦专研,成绩不但比美国人好,还比外国人都好。这让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

低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让他离开。”读到这里,我想大家气得心里咚咚跳,牙齿咬得咯咯响,太可恶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最后,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心只想着报效自己最挚爱的祖国。 然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里至少向前推进20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弹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更好!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心里都要眷恋着祖国,心里首先要想着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

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生3:我觉得还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那钱学森他选择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1: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生2: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和荣誉。 师:是呀,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可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于对祖国——(深深的爱) 师:谁来读好这段话,想想他的语气怎样? (评价:很坚定,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谁也来读?你已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谁还想读?你读出了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穷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第9课。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抱怨、倾听、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汹涌澎湃、湿淋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学重点。揣摩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 1.板书课题。 2.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学生练习朗读,达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教师适时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让学生在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考虑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是否归来,顺便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够的,大作家托尔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笔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品味,去欣赏。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时领略大作家托尔斯泰高超的文学才华。 (一)研读第一部分

《钱学森回国》台本

钱学森回国 【追光】1955年9月17日,一艘从美国旧金山开往香港的邮轮停靠在洛杉矶港口。一对中年的华人夫妇,携着一双儿女匆匆地登上了甲板。 当轮船缓缓离开港口驶向大海,中年男人长长地嘘了口气。——他要回家了!为了这次归程,他准备了整整五年! 【面光】他叫钱学森。 六年前,钱学森得知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新的中国正燥动于母腹之中。新中国的领导人希望他能早日回到祖国! 同样,这也是他父亲的愿望。 但在二十年前他们分别时,钱学森曾与他就是否攻读航天理论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十年了,严厉而又仁慈的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儿子要的并非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他要的是超越列强、崛起中国! 是的,在钱学森心中,甲午的硝烟还未褪尽,圆明园的伤痛犹在心底,九一八的炮声又萦绕耳际,南京城的血海流在梦里……弱国贫民、兵连祸结,灾难深重! 发奋啊!30岁的钱学森取得了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级的空气力学家。36岁的钱学森,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40岁的钱学森,又是美国国防部空军咨询团和美国海军研究所顾问。 然而,这位科学的骄子,并不属于美国!【面光灭】 【追光沉重地给冷光】他站在甲板上,遥望着那渐渐消失的特米娜岛。在那个小岛的囚禁室里,钱学森渡过了黑暗而又屈辱的15天。15天之后,他的夫

人去接他,他形同骷髅,体重减少了15公斤;他不再说话,他以沉默表达着最深沉的愤怒! ——这个在东海岸竖起了自由女神像的国家,却在西海岸关押了一个只是渴望自由、渴望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 为什么? 一位美国将军回答道:“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杀了他,也不能放他走。” 一位美国科学家说道:“美国如果失去了钱学森,就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他,不属于美国! 【追光+暖光】邮轮驶入了公海,太平洋的上空已经罩上了浓浓的夜幕。钱学森想:地球的那一面,正升起黎明的曙光。——那里,就是自己的祖国!他的生命之帆在那里升起,他的力量的源泉同样也来自那个方向。 就在两个多月前,那张写着钱学森急切呼救声的香烟盒纸,远涉重洋,辗转飞到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手中:“我身陷囹圄,省亲探友之愿难偿,回乡报国之梦难圆……恳请祖国,助我回家。” 周恩来拍案而起:“好,这就是铁证。看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挠华人和留学生回国!” 谈判桌上,那张烟盒纸,让那些鼓噪“民主、自由、人权”的对手们哑口无言! 【面光+追光光渐暖】钱学森离开美国的那天,洛杉矶《帕萨迪纳晨报》上印着特大字号的通栏标题——《火箭专家钱学森今天返回红色中国》;21天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电讯,醒目的标题是:《钱学森到达广州》。 (长长的汽笛声)一声汽笛长鸣!他的眼泪夺眶而出:(近于呐喊)“我回来了!我的祖国!!!” 钱学森离开洛杉机时,一位美国学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钱学森最感人的故事有何些范文

钱学森最感人的故事有何些范文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A.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1954年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

六年级上册语文《钱学森归国》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钱学森归国》教案 教材分析: 《钱学森归国》一文描写了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文章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表现了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以钱学森归国为线索,按钱学森归国中——钱学森归国前——钱学森归国后可分为三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字。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理解。 教学理念: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语言内化与拓展是情感内化的基础。 教学准备: 查阅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板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预习及查阅资料简单交流。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通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àn;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广阔无垠”在文中是形容太平洋非常广、无边无际。“魂牵梦绕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浏览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