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工艺流程图

氯霉素工艺流程图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医疗、养殖和农业行业。
下面是一份氯霉素的工艺流程图:一、原料准备:1. 取得氯霉素的原料,包括醋酸钠、4-氯-3-亚硝基苯甲酸、亚硝基乙酸甲酯、重铬酸钾、氢氧化钠等。
2. 对原料进行筛查和测试,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二、反应:1. 将亚硝基乙酸甲酯添加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亚硝基乙酸钠溶液。
2. 在搅拌下将反应釜加热至40-45℃,维持2-4小时。
3. 加热的同时,将4-氯-3-亚硝基苯甲酸逐渐加入反应釜中。
4. 反应釜中的液体继续保持在40-45℃下搅拌2-4小时,直到化合物充分反应。
三、中和:1. 将反应得到的溶液缓慢地加入到冷却器中。
2. 将冷却后的溶液进行中和,将溶液的酸性中和为碱性。
3. 使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四、沉淀:1. 在中和的过程中,使用重铬酸钾作为指示剂。
2. 当溶液中的重铬酸钾颜色由红变绿时,表示中和完成。
3. 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析出的沉淀物即为氯霉素。
五、过滤和干燥:1. 用真空过滤将溶液中的沉淀物过滤出来。
2. 将过滤后的沉淀物洗净并进行再过滤。
3. 将过滤后的沉淀物进行干燥,得到氯霉素的固体产物。
六、粉碎和包装:1. 对干燥后的氯霉素固体进行粉碎,使其具有合适的颗粒大小。
2. 将粉碎后的氯霉素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测。
3. 将符合质量要求的氯霉素产品进行存储和运输。
这是一种常见的氯霉素工艺流程图,具体的细节可能因不同的厂家和工艺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重安全和环境保护,合理配置设备和工艺参数,确保生产质量和效率。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班级:09级药学姓名:张晓敏学号:180112009053§1 概述一、药物名称及结构式药物名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14-1)化学名称:D-苏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羟基苯乙基]-2,2-二氯 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 )-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分子式:C 11H 12Cl 2N 2O 2分子量:323.13结构式: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注射液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明液体。
熔点149~153℃。
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
比旋度25[D]α+18.5~21.5°(无水乙醇)。
化学性质:在干燥时稳定;耐热,煮沸也不见分解(水溶液煮沸5小时对抗菌活性无影响);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遇碱类易失效,在强碱强酸条件下可水解。
三、药理性质1、药用作用: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抑制细菌内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一般氯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
敏感菌:①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等);②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③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④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及乳酸杆菌、梭杆菌等;⑤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2、不良反应:①骨髓造血机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②灰色综合症(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
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 复);③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耳聋、以及严重失眠,有时发生中毒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精神失常等(常在长程治疗时发生,及早停药,常属可逆);④过敏反应较少见。
《制药工艺学氯霉素》课件

市场趋势: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 严重,氯霉素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挑战与机遇:氯霉素的市场需求虽然较 大,但面临着抗生素耐药性、环保法规 等挑战,同时也存在技术创新、市场拓 展等机遇。
氯霉素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设备、 人工、能源等成本
经济效益:包括销售价格、利 润、市场份额等
市场竞争:分析竞争对手的生 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市场前景:预测未来市场需求 和竞争情况,分析氯霉素的市 场潜力和盈利空间
氯霉素的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与其他国家在氯 霉素研发和生产方面的合作
法规政策:各国对氯霉素的 法规政策和限制
国际贸易:氯霉素在全球市 场的销售情况
市场趋势:氯霉素在全球市 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氯霉素与同类药物的比较:与头孢菌素相比,氯霉素对革 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更强
Part Six
氯霉素的研发前景 和市场分析
氯霉素的研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研发进展:氯霉素的合成工艺、纯 化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
未来发展方向:氯霉素在抗感染药 物领域的发展趋势、新型氯霉素药 物的研发、氯霉素与其他药物的联 合治疗等方面的展望
消除半衰期:口服给药后,消除半衰期 约为2-3小时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为无 活性的氯霉素酸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 能会影响氯霉素的药代动力学
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和耐药性研究
抗菌谱: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抗菌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 抗菌作用。
制药工艺学氯霉素PPT 课件大纲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氯霉素的生产原理及其工艺过程56-优秀课件PPT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1)pH pH过低,反应物会进一步缩合 pH过高,氨基酮和乙酰化物都会发生双分子缩合 (2)加料次序和加乙酸钠的速度 加乙酸酐和乙酸钠的次序不能颠倒 严格控制加醋酸钠的速度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4、注意事项 先加醋酸酐,再加醋酸钠 水解物打浆时,pH必须调至4-5,严格控制加醋酸钠的速度 乙酰化物中和后的酸碱度将影响下步缩合反应碱的用量及pH值,因 此必须保证乙酰化物为中性,且不应混有水解物。 乙酰化物应避光贮存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酸度和用量的影响 强酸下反应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4、注意事项
(1)盐酸量与反应酸度应严格控制,如遇成盐岗位补加乌托品, 应适量补加盐酸(按1:1补加)
(2)若反应中母液的量少,可采取加盐盐析的办法或增加洗涤 次数
(3)水解物中铵盐、盐酸、缩醛等含量过多会直接影响下步乙 酰化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六、配料比-α-乙酰氨基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硝基的存在降低了氨基的反应活性,采用强酰化剂醋酸酐 先将水、醋酸酐与氨基物盐酸盐混悬,在逐渐加入醋酸钠,防 止双分子缩合反应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水解物:醋酸酐:醋酸钠=1:1.08:3.8 步骤 加母液冷至0-3 ℃,加入水解物 搅拌,加入醋酐 在30min内,先慢后快地加入38-40%的醋酸钠溶液 在18-22 ℃反应1h,测反应终点。 冷却至10-13 ℃,析出晶体,过滤,常温水洗 在10 ℃下用1-1.5%碳酸氢钠洗结晶液pH为7 10 ℃以下的清水冲洗至pH=7 甩干称重交缩合岗位。滤液回收醋酸钠 终点测定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lisHale Waihona Puke ening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合成工艺的工艺流程

氯霉素合成工艺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氯霉素合成工艺的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氯霉素的合成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11.1 概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化学名为D-苏*-(-)-N-((alpha-羟甲基)-beta-羟基-beta-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alpha-hydroxymethyl)-beta-hydroxy-beta-p- nitrophenethyl)-2,2-dichloroacetamide)。
*注:在Fischer投影式中,两个相邻的手性碳原子上如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它们不在同一边的称为苏式,在同一边的称为赤式(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p173)。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味苦。
熔点149~153℃。
易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比旋度[alpha]D25=+18.5~+2l.5度(无水乙醇)。
氯毒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的感染,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其主要副作用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粗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但仍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
11.2 氯霉素的合成路线氯霉素的碳骨架具苯丙基结构,按碳骨架的构建方法,氯霉素主要有两类合成路线,即分别以具有苯甲基结构和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分子含两个手性中心,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解决:①使用含指定手性中心的原料;②利用空间效应;③利用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方法。
11.2.1 以具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1) 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①与甘氨酸反应,再酯化,拆分和还原。
此法步骤少,而且产物几乎都为苏式,我国曾采用。
但对硝基苯甲醛用量大,硼氢化钙还存在供应问题。
②与乙醛缩合经对硝基肉桂醇合成氯霉素。
此法使用符合构型要求的反式对硝基肉桂醇为中间体经过溴水加成引入二个官能团,而且产物为苏式。
这条路线的合成步骤不长,而且各步收率不低,是有发展前途的合成方法。
(2) 以苯甲醛为原料硝化时需-20℃低温,限制了此法的应用。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课件

氯霉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预防和治疗畜禽细菌感染疾病。
其他领域应用
氯霉素还可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等其他领域,发挥其抗菌活性。
氯霉素生产的未来展望
生产技术改进
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氯霉素生 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环境污 染。
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环 保措施,实现氯霉素生产的可 持续发展。
动物饲料添加剂
氯霉素在畜牧业中被广泛用 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以预防 和治疗动物细菌感染。
其他领域应用
氯霉素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 域,如水处理、食品加工等。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1
发酵过程
2
将原料加入发酵罐中,培养细菌进行发
酵,产生氯霉素。
3
结晶
4
将提纯的氯霉素溶液进行结晶,得到纯
净的氯霉素晶体。
5
包装
6
将干燥的氯霉素产品进行包装和标识, 以便储存和销售。
2 分离提纯
分离和提纯过程能够去除 杂质,获得高纯度的氯霉 素。
3 结晶
通过结晶过程,可以得到 纯净的氯霉素晶体,提高 产品的质量。
4 干燥
干燥是将氯霉素产品中的水分去除,以延长 产品的保存期限。
5 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能够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 提高氯霉素生产的稳定性。
制约氯霉素生产的主要问题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氯霉素的生产工艺。我们将深入介绍氯霉素的概述、 用途以及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还会展望氯霉素生产的未来发展 和市场前景。
氯霉素概述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氯霉素的用途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二)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评价:最后引入硝基,需要在低温下 进行,需要制冷设备,这是其缺点。
二、以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一)以乙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路线
评价:起始原料价廉易 得,各步反应收率较高 ,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缺点:合成步骤较多, 产生大量的中间体及副 产物。
简介
氯霉素的结构\名称
化学名称为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 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氯霉素
简介
药理性质(1)
第三节 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对硝基乙苯的制备
• 1. 工艺原理
讨论:可能的副产物有哪些???
副产物分析: 副产物:二硝基乙苯酚
2. 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温度控制在40-45℃, 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措施. (2).配料比
乙苯:硝酸=1:1.05(接近理论量)
(3). 产品分离
• 硝化反应结束后, 冷却至20℃, 静置分层, 分去下层废酸, 用水洗去硝化产物中的残留酸, 再用碱洗去酚类, 最后用 水洗去残留碱, 送往蒸馏岗位.
• 将水及未反应的乙苯减压蒸出, 余下的部分送往高效分 馏塔, 压力5.3×103Pa以下, 塔顶馏出邻硝基乙苯, 塔底 的高沸物再进行一次减压蒸馏, 得对硝基乙苯.
二、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2. 工艺过程
• 醋酸锰的制法: CaCO3和10%的醋酸锰溶液混匀, 发生吸 附, 过滤, 干燥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C2H5
HNO3, H2SO4
NO2 O
C2H5
[O]
NO2
C CH3
一、对硝基乙苯的制备
• 1. 工艺原理
NO2 C2H5 b.p. 136℃ HNO3, H2SO4 NO2 242℃ C2H5 + 232℃ C2H5
讨论:可能的副产物有哪些???
副产物分析:
评价:最后引入硝基,需要在低温下 进行,需要制冷设备,这是其缺点。 (二)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二、以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一)以乙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路线
评价:起始原料价廉易 得,各步反应收率较高, 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缺点:合成步骤较多, 产生大量的中间体及副 产物。
第14章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内
1 2 3 4
容
概述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氯霉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 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对多种厌 氧菌感染有效,也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近年来,由于氯霉素本身的毒副作用以及其他抗生 素迅速发展的影响,使氯霉素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 的限制。但是,其疗效确切,尤其对伤寒等疾病仍 是目前临床首选药物,依然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抗生 素品种。
副产物的去除:碱洗去酚类化合物
第四节
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的生产 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HNO3, H2SO4 [O] O NO2 C CH3 Br2 C6H5Cl O NO2 C CH2Br
C2H5
α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
(CH2)6N4 O NO2 C CH2Br· 6H12N4 C HCl, C2H5OH O NO2 C CH2NH2· HCl
氯霉素
• 氯霉素于1947年从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培养液中获得, 目前用合成的方法 得到.
• 中国科学家沈家祥和邢其毅为氯霉素的工 业化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合成分析:
一、以具有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一)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C2H5
HNO3, H2SO4
NO2
C2H5
• 3. 工艺过程
(1).混酸的配制
将水加入到92%的浓硫酸中, 不断搅拌及冷却, 至35℃以下, 继 续加96%的硝酸, 使硫酸和硝酸的含量达到规定浓度.
注意! 配制混酸时,要将水以细流加到酸中.
NO2 C2H5 HNO3, H2SO4 NO2 C2H5 + C2H5
讨论:反应机理如何分析???
O NO2 C CH3
H+
+ OH NO2 C CH3 NO2
OH
+ C CH2 + H
OH NO2 C CH2 Br2 NO2
OH C CH2Br Br O
- HBr
NO2
C CH2Br + HBr
诱导期
副反应:
O NO2 C CH2Br Br2 O NO2 C CHBr2
三.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O NO2 C CH2Br· 6H12N4 + 3HCl + 12C2H5OH C
讨论:为何不直接用 NH3进行氨化???
Delepine Reaction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成盐物
NO2 O
C CH2NH2· HCl + 6CH2(OC2H5)2 + NH4Br + 2NH4Cl
O NO2 C CHBr2 + NO2
O C CH3 HBr
O
2 NO2
C CH2Br
保持一定的溴化氢浓度,使副产物转化为主产物.
反应历程
O NO2 C CH3 + Br2 NO2
O C CH2Br + HBr
2.工艺过程: 溴化罐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和氯 苯(含水量低于0.2%), 搅拌下加少量溴素(全 量的2-3%). 红棕色的溴素颜色消失时, 表示反应开始. 保温27±1℃, 逐渐加入其余的溴素. 加溴素 时产生的溴化氢用真空抽出, 以水吸收, 制 成氢溴酸. 溴素加完后继续反应1h, 升温至35-37℃, 通压缩空气排除反应液中的溴化氢. 静置半 小时, 将澄清的反应液进行下一步成盐反应, 罐底残液用氯苯洗涤、套用.
(2). 反应过程 铸铁硝化锅中, 先加入乙苯, 降温至28℃, 滴 加混酸, 控温30-35℃, 之后升温至40-45℃, 搅 拌保温1h, 冷却至20℃, 静置分层.
NO2 C2H5 HNO3, H2SO4 NO2 C2H5 + C2H5
(3). 产品分离
• 硝化反应结束后, 冷却至20℃, 静置分层, 分去下层废 酸, 用水洗去硝化产物中的残留酸, 再用碱洗去酚类, 最后用水洗去残留碱, 送往蒸馏岗位. • 将水及未反应的乙苯减压蒸出, 余下的部分送往高效分 馏塔, 压力5.3×103Pa以下, 塔顶馏出邻硝基乙苯, 塔 底的高沸物再进行一次减压蒸馏, 得对硝基乙苯.
6HCHO + 4NH4Br
NO2
COCHO
Sommelet Reaction
对硝基苯乙酮醛
除去酸和水,以抑制副反应.
O NO2 C CH2Br + C6H12N4 NO2
O C CH2Br· 6H12N4 C
•
工艺过程: 将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氯苯溶液 加入干燥的反应罐中, 搅拌下加入六次甲基四胺, 33~38℃反应1h. • 成盐的产物无需过滤, 冷至18~29℃, 直接应用 于下步反应.
副反应:
硬脂酸钴, 醋酸锰
NO2
C2H5 + 2.5O2
NO2
COOH + HCOOH + H2O
NO2
C2H5 + O2
硬脂酸钴, 醋酸锰
O NO2 C CH3 + H2O
2. 工艺过程
• 醋酸锰的制法: CaCO3和10%的醋酸锰溶液混匀, 发生吸附, 过滤, 干燥得到. • 硬脂酸钴的制法: 硬脂酸钠醇溶液加入到硝酸钴溶液中, 析出硬脂酸钴的沉淀, 洗去NO3-,干燥得到. • 催化剂用量: 硬脂酸钴, 醋酸锰各为对硝基乙苯的十万分 之五. • 反应温度: 升温到150℃激发反应, 反应开始后, 维持 135℃反应. • 对硝基苯甲酸的去除: Na2CO3溶液洗.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CH3CO)2O, CH3COONa O NO2 C CH2NHCOCH3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HCHO, OHO NO2
α β
NHCOCH3
C CHCH2OH
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
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
OH H NO2 C H C CH2OH NHCOCHCl2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副反应: 2 NO2
水解物
O C CH2NH2 - 2H2O NO2 N N NO2
保持强酸性,抑制副反应
O NO2 C CH2Br
C6H12N4
O NO2 C CH2Br· 6H12N4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Cl, C2H5OH Delepine Reaction
O NO2 C CH2NH2· HCl
2、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肟的合成路线
评价:硝基乙苯的异构体不需分离,成肟后对位体沉淀析出,而邻位体留在 母液中,可省去分离步骤。 缺点:本法工艺过程复杂,原料品种种类较多,而且邻位体的综合利用较困难。
(二)以苯乙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 从苯乙烯出发经a-羟基苯乙胺的合成路线
评价:该路线优点是原料苯乙烯价廉易得,合成路线较简单且各步收率 较高。若硝化反应采用连续化工艺,则收率高,耗酸少,生产过程安全。 缺点:胺化一步收率不够理想。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成盐物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 水解物
工艺过程: 将浓盐酸加入到搪玻璃的反应罐中, 降 温至7-9℃, 搅拌下加入“成盐物”, 成盐物转 化成颗粒状, 停止搅拌, 分出氯苯. 氯苯经氯化 钠干燥, 循环使用. • 加入乙醇, 32-34℃反应5h, 反应液中酸含量保 持在2.5%左右. • 反应完毕后, 分出二乙醇缩甲醛, 加适量水搅拌, 冷至-3℃, 离心分离, 得水解物.
二.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的制备
O NO2 C CH2Br + C6H12N4 NO2 O C CH2Br· 6H12N4 C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 成盐物
副反应: C6H12N4 + 4HBr + 6H2O
O NO2 C CH2Br· 6H12N4 C H2O, H+ pH3.0~6.5
Cl2CHCOOCH3
NO2
C H
C CH2OH NHCOCHCl2
Prins 反应:
评价:合成步骤较短,从苯乙烯出发经8步反应得到氯霉素,较从乙苯出发 少了3步反应。 缺点:需用高压反应设备及高真空蒸馏设备。
小结: 氯霉素的合成路线中有工业价值的中间体甚多。 本章将对以乙苯为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生产氯霉素的工艺原理 分节叙述。
二、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
NO2 C2H5 [O] O NO2 C CH3
氧化方法: KMnO4, 成本高 O2, 17% O2/MnAc2, 62% O2/MnAc2/[CH3(CH2)16COO]2Co,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