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 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 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 计模型,机理模型
水
迈阿密模型
热
桑斯维特模型
以
气
格思纳模型
候
为 主
光合生产潜 力模型
黄秉维模型
农业生产潜 力模型
温度、降雨 Y= 3000 ·(1- e -0.000664R) 蒸散量 生长期 总辐射 太阳辐射
Mi光am温温i度生(产迈潜阿力密)模型
YTPP= YRPP *YfR(=T3)00温0度订·(正函1数- e -0.000664R)
降水
气候生产潜力
YCPP= YTPP * f(W)水分订正函数
土地因子
土地生产潜力 土壤
YLPP= YCPP * f(S)
订正 函数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10
土地评价的方法
评
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
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
直接法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价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方
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
间接法 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
法
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
质量。
11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 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
Ⅶ 物栖息、水源涵养,或用于观赏。
土层厚度与产量的关系
exp(-0.025×Z) Z﹤150cm
Y=
1
Z≥150cm
土地因子
土地资源评价与开发

土地资源评价与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产。
然而,如何评价和开发土地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的定位:确定土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土地资源的定位是指明土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首先要考虑其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定最优的土地用途。
比如,商业地产的用地应该在市中心,而住宅用地则应该依据周边环境和交通条件来评价。
2.土地资源的条件评价: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
土地资源的条件评价是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包括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自然条件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水文环境、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而人文环境则包括周边交通、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
3.土地资源的市场价值评估:评估土地的经济价值。
土地资源的市场价值评估是通过市场机制评估土地的经济价值,包括土地的出租、出售等方面。
评估土地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通过预测土地的租金、预测土地的销售价格等方式。
二、土地资源开发1.土地资源规划:制定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土地资源开发需要制定土地资源利用方案,包括人居环境、商业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方面。
要充分考虑土地的现有条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2.土地资源开发:实施土地资源利用计划。
土地资源开发是通过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土地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规划、建设、经营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地,需要制定不同的使用方案,同时需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3.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源进行监督和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使用许可、土地产权管理、土地污染治理等方面。
对于合法的、正常的土地开发,需要予以支持;而对于非法、违法的土地开发,需要进行制止和处罚。
结语:评价和开发土地资源,不仅需要考虑现有的资源条件,更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v 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差异在于东西部之间。 东部湿 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 却占全国的90%, 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 和产肉量,95 %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已承载255人。以 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表明,东部 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尚有 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 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 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 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 能力的4.3%。因而,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 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足本省的人均需求,尚可支援其他地区。
v 平衡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宁夏、
新疆等八个省(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41%,耕地面积约 占全国的37%, 农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4%,粮食播种 面积约占全国的34 %人口占全国的3l%。本区人均资源占有 量并不比富余地区少, 但比富余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偏小,单
多因子综合评价
(五)瓦格宁根法
v瓦1赫、宁计根算法标是准以作早物期干进物行质的产实量验(Y为o)依据的, v主2要、适按用气于候苜影蓿响、进玉行米订、正高梁、小麦等。该 方法虽然机理性比较强,但对作物生长与环 v境3的、关作系物定种量类化订不正够(K,) 主要表现在没有真实 v反4映、出温温度度订条正件(C对T)作物干物质生长率的影响, v只5是、使经用济作系物数种(C类H校) 正系数来确定标准作物 的干物质总产量和作物干物质总产量之间的 v关6系、。作而物且生该长模期式订所正适用的作物比较少,不 利于推广。
v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v 农业生态区法 v 1、土地资源清查与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 v (1)气候清查(2)土壤清查(3)土地资源清单
第四章 土地资源 1.土地潜力评价

Land Evaluation
土地潜力评价 宜牧土地生产潜力分析
• 第一步:宜牧土地气候生产潜力(迈阿密模型计算) 迈阿密模型计算) 迈阿密模型计算
土 地 评 价 与 管 理
1.315/( Y = 3000 /(1 + e1.315-0.119t) 3000( Y = 3000(1 - e-0.00064p) 生物生产量(g/(m2.a)) 年平均温度( 年均降水量(mm) Y-生物生产量(g/(m2.a))t-年平均温度(℃)p-年均降水量(mm) 根据Liebig 李比希)定律,最小量因子制约生产力水平, Liebig( 根据 Liebig ( 李比希 ) 定律 , 最小量因子制约生产力水平 , 因此选用两 个生产力数值中的较低值来代表该地植物生产潜力。 个生产力数值中的较低值来代表该地植物生产潜力。
ym≥20 20时 当ym≥20时: =F(0 01ym)y +(1 F)(0 025ym)yc Y0=F(0.8+0.01ym)y0+(1-F)(0.5+0.025ym)yc ym<20时 当ym<20时: Y0=F(0.5+0.025ym)y0+(1-F)(0.05ym)yc =F(0 025ym)y +(1 F)(0 05ym)yc
主要途径
根据土地对各种农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因 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生产潜力分为若干等级或类别。 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生产潜力分为若干等级或类别。
美国农业部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依据一定的数理模型(统计的或机制的) 依据一定的数理模型(统计的或机制的)来定量表达 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其中, Rs) 其中,F =(Rse - 0.5Rs)/ 0.8Rse
土地资源评价

5.比较性原则 比较性原则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在一个
评价区内,只有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 比较和调整,才能避免单纯就指标衡量的结果可 能造成的偏向和失真现象。二是在进行土地资源 评价时还必须考虑大地地域差异规律对土地的自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只有通过不同地区间 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比较,才能确定参评因素和评 级标准。三是土地评价还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进行比较,有时还包括对土地利用现状与可能的 变化进行比较,只有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土地评 价的结果才能是可靠、合理、科学和实用的。所 以土地评价要遵循比较性原则。
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 的自然、经济及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定 级的过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以不同质量的土地 为对象,以特定用途对土地质量要求为标准,进行 对照衡量,分等定级的过程。
综上所述,尽管土地评价的种类如此之多,但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常用的,基础性的。土地的自然 适宜性评价是一切土地评价的基础。
土地经济评价
对土地在某种规定用途的条件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的综合鉴定。
5. 3 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一般有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 种途径。直接评价是通过实验、试验去了解土地对 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间接评价是通过 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然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1.生产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比较性原则 6.相对稳定原则
1.生产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是 为生产的实际应用服务的,所以在土地资源评价 时,必须结合评价地区的土地利用实际,从土地 利用现状出发,着眼于可能挖掘的土地生产潜力 ,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以便为以后 的实际应用服务。如果脱离生产实际来进行土地 资源评价,那么评价的结果再详尽、准确,也是 没有实际意义的。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1.315-0.119t)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1. 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土地潜力评价则是指对土地的各种潜在用途和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土地潜力的评价,可以帮助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潜力土地潜力是指土地具有的发展潜力和利用价值。
土地潜力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对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2.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土地的类型和分布,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土地利用的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评价土地潜力的重要依据。
2.2 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指土地的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
不同土地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利用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限制性。
评价土地潜力时需要考虑土地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3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
人口密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土地潜力的开发程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状况。
评价土地潜力时需要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可提高土地的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土地潜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地潜力评价方法。
3.1 主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的评价方法。
专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通过打分或分类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但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准确。
3.2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土地潜力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
31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 因素X——其它条件的评分 无碱化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100 60~95 30~60 15~30 5~15
……
32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预算:平均成本约 121500元/公顷(8100元/亩),其中土地 整理约157500元/公顷(10500元/亩), 土地复垦约122700元/公顷(8180元/亩), 土地开发约39750元/公顷(2650元/亩)。
52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土地 整理 的重 点区 域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37
三、评定潜力等级
2.定量方法
——关联度法实例
计算评价因素与土种平均产量的关联度: r1=0.5030, r2=0.7514, r3=0.8563, r4=0.9265, r5=0.3624, r6=0.8414, r7=0.5413, r8=0.4828, r9=0.6149, r10=0.6348
60%
占潜力的
28%
土地复垦约 35万公顷
13%
23%
土地开发约 73万公顷
27%
12%
50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占土地的 占投入的
274 土地整理 60% 78% 2610亿元
万
公
顷
土地复垦 13% 13% 430亿元
土地开发 27% 9% 290亿元
投入 约 3330 亿元
51
小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评价的方法
评 价 方 法
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
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
直接法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间接法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 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 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 质量。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 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 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 计模型,机理模型
水
迈阿密模型
热
桑斯维特模型
以
气
格思纳模型
候
为 主
光合生产潜 力模型
黄秉维模型
农业生产潜 力模型
温度、降雨 Y= 3000 ·(1- e -0.000664R) 蒸散量 生长期 总辐射 太阳辐射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相 对 性 原 理
限
可 比 性 原
制 性 原 理
理
土地评价的原则
(一)生产性原则 (二)综合性原则 (三)主导因素原则 (五)比较性原则 (六)相对稳定原则
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继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 进行比较。
评价层次: 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
评价单元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水
迈阿密模型
热
桑斯维特模型
以
气
格思纳模型
候
为 主
光合生产潜 力模型
黄秉维模型
农业生产潜 力模型
温度、降雨 Y= 3000 ·(1- e -0.000664R) 蒸散量
生长期 总辐射
回归 方程
太阳辐射
作业:某个模型的应用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 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 定、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评价结果汇报
价土 报地 告评
土
土土
地
地地
评
评评
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价价
的
和的 的
目
方过 结
的
法程 论
土 价地 图评
比 例 尺
图 面 设 计
制 图 综 合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 潜力评价
土地利用 潜力评价
一、 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二、 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三、 土地潜力综合评价 四、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
❖ 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 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 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 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 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 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 过程。
按评价对象 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 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 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 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综 合 多性 样原 性理 原 理
何谓土地潜力?
土地潜力(Land capability):又称土地利用能 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 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 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 或数量评定。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价
②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
单
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 壤分类体系。
元
③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
的
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选
④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
择
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 评价单元;
⑤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 土地评价系统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 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
(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
内容:①评价目标;②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③评价地区范围与界 线;④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⑤评价方法; ⑥评价要求进行的调查深度和比例尺;⑦对评价最终成果的要求;⑧评 价过程中工作阶段的划分
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服
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务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
三
、 评价目的的不同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成果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四、土地评价的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 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 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 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 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 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度用于制图的 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 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 方式:
①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
评
以土壤—地貌—植被—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 作为划分依据;
(2)评价目标的确定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 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 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