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忠健(精选)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389-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p>一、课题的提出<br />在新课程文化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由些可见,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班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健康的、最优化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潜能的重要场所。
一方而,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拓展了班集体的外延,这一张张班集体“名片”深深烙上了班级的精神印记;另一方面, 班集体的特色又因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和班集体是相辅相成的。
从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来看,班集体个性化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班集体“特色创新”的研究, <br /> 可是我们很难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到“个性文化”,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也由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造成教师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造成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创新意愿和为此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
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br />二、课题的界定<br />新时代:新与旧是相对的,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的时期。
北京市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纪要

龙源期刊网
北京市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纪要
作者: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08期
2008年5月12日~16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工委和教委主办、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和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承办的“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成功举办。
本研讨周开幕式在北京东直门中学召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忠健、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专家组成员胡俊娟、北京市东城区教工委书记袁为民、教委副主任冯洪荣以及东城区德育干部、心理教师和北京市十五个区县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心理教师两百余人出席了大会。
袁为民首先对研讨周的举办表示祝贺,冯洪荣作了“呵护心灵,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工作报告。
东城区心理教师及东直门中学的学科教师上了“团体心理辅导课”、“班会课”、“学科渗透课”等14节课,课后各区县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作了精彩点评。
研讨周还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
第二小学、北京市宏志中学、北京市东城区职教中心、北京市史家小学相继开展了四场主题研讨活动,包括校长论坛。
全区共有22节课在研讨周期间展示。
这次研讨周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北京市东城区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对东城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供稿/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科研处科研员陈丽娟。
班级文化建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忠健-PPT精品文档

制度是一种文化
• 严寒的冬天,有一群人在烤火。“天这 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所有人都这 么想。于是无人去添柴,不久火熄灭了, 这群人被冻死。又有一群人在烤火。 “如果大家都只烤火而不添柴,这火迟 早要熄灭的。”所有人都这么想,于是 大家都去捡柴火,可是不久火也熄灭了。 因为大家只顾捡柴火,没有烤火,最后 都被陆续冻死在路上了。
• 一些班主任一个时期抓一个具体的 事情,而不是整体地规划、谋略班 级的发展。而成熟的班主任抓文化, 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不管外面或上 面刮什么“风”,都能搞好自己班 级的工作。要克服浮躁心理,急于 出东西的心理,要耐得住寂寞,认 准了这个道路就走,这是符合规律 的。这样做才是真正办教育。
• 另外,现在一些班主任只关心学 生学习分数,应从本班实际出发, 抓文化,精神的东西。理论和经 验都指出:只抓分数,分数上不 去;抓分数以外的东西,分数倒 可能上去。所以,要建设好一个 班级,就要准备经历一个阶段, 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但可以 抓突破口,以增加学生的信心。
•季老师的故事; •许老师的故事。
• 班主任是推进班级文 化建设的基本队伍。 • 同时一切教育者都是 班级文化建设的力量。
• 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 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 结果不为新 Parallel; Dancing lady.
班集体建设
• • • • 群体是人们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 人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各种群体进行。 有群体就有管理问题。 群体什么时候更能比个体完成任务?21 人的三组比赛。
没有自我意识的群体意识是低级的、虚假 的意识,是以个人的盲从和愚昧为前提的。
• 一个人自我表现如果处理得当,在群体 中才真正能起积极作用,使群体更加生 动活泼,更有发展前途。就像在团体操 中,每个做操者必须从全局出发,节奏 一致,保持协调。然而,只有当个体意 识到自己具有独特的作用,甚至认为自 己是观众注目的中心时,他才能真正把 动作做完美,在出现意外时,他才会从 容应付,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动作。
以文化浸润心灵,以精神凝聚力量——班级文化建设的感悟

以文化浸润心灵,以精神凝聚力量——班级文化建设的感悟发布时间:2022-06-07T08:59:29.6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2期作者:朱栓平[导读] 一个班级就是一所小学校,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都要通过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来贯彻执行。
班级的管理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管理质量,而班级文化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实施场所,是班级的灵魂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北京102400一个班级就是一所小学校,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都要通过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来贯彻执行。
班级的管理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管理质量,而班级文化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实施场所,是班级的灵魂所在。
我以精神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以物质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制度文化滋养学生的德行,以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班级文化激励着每一名学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
一、制度先行,建立共同家园班级管理就像钟表,只有控制好秒针的运行,分针时针的运行才会准确无误。
班主任就是班级这块钟表的设计者,而班级制度就是钟表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各个齿轮之间配合是否严密。
班委就是每个齿轮的核心,设计完美,制度健全,班委给力,一个班级的“小学校”才会运行平稳,才会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真正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局面,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一个班级成立之前,除了学校和年级的制度之外,班主任首先要梳理班级的管理制度。
班级的每一件事都要有规则,都要有人来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运行机制。
制度的建立形式决定了制度的运行效果,如果制度来源于班主任,学生没有参与制度的形成,制度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制度就会形同虚设,班级管理就会一盘散沙。
当然,制度的制订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提出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要达到这个目标要采取哪些措施,最后带领学生将这些措施进行梳理,便得到了相关制度。
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的制度,才会成为全班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用这种制度来规范行为、约束行为、指导行为,这样的制度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才能将制度管理转变成制度文化,才能将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让美丽的班级文化之花绽放——班级文化建设“向日葵模型”策略研究

让美丽的班级文化之花绽放——班级文化建设“向日葵模型”策略研究班级文化是指学生在班级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心理状态和社交方式。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通过研究“向日葵模型”来探讨如何让美丽的班级文化之花绽放。
“向日葵模型”源于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向日葵原本是不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之一,它不仅能够承受风雨的洗礼,还能够迎着太阳生长。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让学生像向日葵一样通过共同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念。
学生需要知道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应该向往一个怎样的班级。
同时,学生应该共同确定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将成为班级行为规范的基础。
例如,班级可以弘扬团结互助、勇于创新和积极贡献的价值观念。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信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每位学生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班级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团队合作、个人发展和社会实践等,以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班级文化建设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开展班级关爱活动和谈心活动等方式,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再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来推进。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班主任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同时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计划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最后,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每个班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问题,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班级成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讨论和改进,共同创造美丽的班级文化之花。
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班集体

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白秀峰
【期刊名称】《成功:教育》
【年(卷),期】2017(000)015
【摘要】和谐,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产物,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班集体
作载体。
构建和谐班集体就是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浓郁的班级文化、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民主、友善、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
学校制度、班纪班规等硬性规定对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囊括班级管理的全部。
我们还需要一种“软性”的凝合剂,以无形的“软约束”力构成班集体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实现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这种“软性”凝合剂就是班级文化。
【总页数】1页(P193-193)
【作者】白秀峰
【作者单位】[1]中卫市第五中学,宁夏中卫7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J], 张怡芳
2.抓好“四个化” 构建和谐班集体 [J], 徐菊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基于河北大学省级优秀班集体的分析 [J], 徐兰英;刘一
4.建良好班集体做智慧班主任——浅谈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J], 卓灿才;
5.论班级文化建设对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核心作用 [J], 周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减”政策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双减”政策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初探摘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对现代“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展现,同时良好的班级文化,还能够推进优质班级学习环境的建设、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直接的引领与影响作用。
就此,本文主要从班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四方面入手,就“双减”背景引领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展开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双减”;班级文化;小学引言:所谓“双减”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提升学校的育人价值和育人水平,这就需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做支撑,以在不断完善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得以健康发展;以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收获愉悦的心理体验,并能够将这种快乐的情绪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切实收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熏陶,从而使其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身心的良性、全面成长。
基于此,笔者从自身的小学教育经验出发,探讨优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建设方向,开发班级制度文化正所谓“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小学班级管理更是如此,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个性上相对好动、好奇,还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对此,我们在充分认知小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以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努力方向,建立适合的班级制度文化,以在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助力学生良好学习及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在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推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转换建设主体,创造班级环境文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在课堂和创建班级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则是被动接受。
这就使得小学生就像是批量生产的产品,不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敢大胆想象。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开始探索改革,也逐渐提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转变和人口压力的激增,使外部就业压力日益严重,重视学历的现象仍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在这些大的因素的影响下,也无法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让学生在“正能量场”中获得成长

作者: 刘亚玲[1]
作者机构: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出版物刊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页码: 41-4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2期
主题词: 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友善用脑;有效策略;正能量场;健康状态;班级特色文化;向心力;
摘要:为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形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我在工作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打造班级正能量场,让学生获得成长。
首先,打造"有力"的班级特色文化,让班级形成向心力。
一是绿植友善显活力。
友善用脑理念认为,使大脑保持健康状态的有效策略之一,便是让孩子获得足够的新鲜氧气。
课下,我和学生一起在教室的窗台上、讲台边、图书柜角,种下一盆盆绿植,惬意的感受充盈着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