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舞蹈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舞融合了多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舞一直扮演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

在现代社会,中国舞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展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分析中国舞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中国舞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舞融合了各个地区的民族特色,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形式。

从宫廷舞到民族舞,从古典舞到现代舞,中国舞展示了华夏民族的独特魅力。

中国舞通过优美的动作、绚丽的服饰和精彩的音乐,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然而,中国舞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潮流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舞开始融入现代元素,与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貌。

例如,中国舞团开始将现代舞融入传统舞蹈形式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同时,中国舞蹈在教育体制和表演方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舞者。

未来,中国舞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不断影响着中国舞的发展。

中国各地的地方舞蹈将得到更多关注和保护,为中国舞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带来新的动力。

其次,中国舞将继续与不同艺术形式相融合,拓宽舞蹈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内涵。

例如,与戏剧、音乐、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将为中国舞带来更多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舞蹈技术和舞台效果的创新也将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此外,中国舞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将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舞将有更多机会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优秀舞者和团体交流合作。

例如,中国舞团的海外巡演、国际舞蹈节和国际比赛等活动将增多,推动中国舞在世界舞台上展示魅力和实力。

然而,在中国舞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

如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新思维,保持舞蹈的活力和时代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当时古老的祭祀舞蹈已经风靡一时。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典舞蹈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与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古典舞风格。

在隋唐时期,古典舞蹈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后来的宋、元、明、清等历代,中国古典舞受到了一定的压抑和限制。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古典舞才重新受到重视,并与现代舞融合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至此,中国古典舞步入现代,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二、特点与演变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华美、优雅、舞姿独特。

它注重动态的舞蹈姿态、手臂和手指的表达,舞者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展现舞姿的美感。

在动作表达上,中国古典舞注重舞台意境的诠释,以及情感的传递,给人以深远的艺术享受。

在演变方面,中国古典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

古典舞蹈的起源称为"散曲舞",后来逐渐发展为宫廷舞蹈,成为帝王和贵族的表演艺术。

现代中国古典舞则深受西方舞蹈的影响,舞者在古典舞蹈基础上融入现代舞和芭蕾舞的技术和风格,形成了一种新的演绎方式。

三、现状与影响当前,中国古典舞蓬勃发展,走向国际舞台,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

中国古典舞团、舞剧院等艺术机构纷纷组织演出,推广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梁祝》等古典舞剧也在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演出上,还深入到文化教育领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古典舞感兴趣,并选择学习和研究。

一些专业的舞蹈学院也开设了古典舞专业,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古典舞人才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又与现代舞蹈的技巧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形象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和特点中国现代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以期对中国舞蹈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1. 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现代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时,西方舞蹈随着文化的交流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舞蹈相融合,产生了现代舞蹈的雏形。

早期的现代舞蹈主要受到西方舞蹈的影响,舞者多在舞台上表演,以芭蕾、现代舞等为主。

2.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舞蹈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这一时期,舞蹈成为了宣传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舞蹈创作以民族舞为主,强调民族特色和群众性。

许多舞蹈作品如《丰收歌》、《红梅赞》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舞蹈进入了多元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现代舞蹈技巧和观念逐渐被中国舞蹈艺术家所接受和融合。

这一时期,中国现代舞蹈开始呈现出跨界、实验、个体化的特点。

代表作品有《母亲》、《黑骏马》等。

4. 21世纪初的创新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舞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舞蹈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舞蹈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象,以舞蹈的形式表达个体经验和思考。

同时,舞蹈艺术也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电影等相互融合,形成了综合性的艺术作品。

如《杜甫》、《南京南京》等作品,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现代舞蹈的特点1. 融合性与创新性中国现代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国内外舞蹈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舞蹈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勇于创新,打破传统舞蹈的束缚,探索新的舞蹈语言和表现形式。

2. 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现代舞蹈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紧跟时代潮流。

舞蹈作品既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又关注当代社会现象,以舞蹈的形式反映时代精神。

3. 跨界性与综合性中国现代舞蹈艺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舞蹈形式,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呈现出跨界、综合的特点。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是对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历史文献、现场观察和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报告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以下是对其进行的总结。

首先,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舞蹈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舞蹈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强调舞者的形体美和舞台表达力,以及对神秘世界和自然界的崇敬。

其次,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舞蹈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许多挑战和影响。

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舞蹈面临着来自西方舞蹈和流行文化的竞争和影响。

另外,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也使得人们对舞蹈的需求和接触度减少,进而影响了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研究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大对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

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创新和跨界合作,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舞蹈活动中。

此外,通过建立舞蹈交流平台和举办舞蹈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对舞蹈的认知度和兴趣。

总的来说,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通过深入探索中国舞蹈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情况,对中国舞蹈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系统分析。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国舞蹈发展的建议,为中国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中国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

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

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中国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国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下面将从古代到现代,对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

古代舞蹈发展历程:古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舞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祭祀、狩猎、欢庆丰收等为主题。

从最早的简单舞蹈演变为具有意义和形式的舞蹈艺术。

到了商代,出现了大量用于祭祀仪式的舞蹈,诸如庄周梦蝶、巫山神女等经典作品。

而到了汉代,古代舞蹈的表演形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并开始出现书面记载,如《武则天乐舞谱》就是典型的代表。

近代舞蹈发展历程:进入近代社会,中国舞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吸纳西方舞蹈的元素。

自19世纪末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与西方接触,民国时期的上海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芭蕾舞和现代舞开始进入中国,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中国舞蹈家吕思清将西方木偶剧形式与中国舞蹈结合,创作了《白蛇传》等著名作品,并开创了中国舞剧的先河。

与此同时,女舞蹈家梅兰芳开创了中国舞台舞蹈的新风格,将中国古典舞蹈与剧场舞蹈相结合。

她以自己的演绎风格,使中国传统舞蹈重新焕发了生机。

现代舞蹈发展历程:建国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舞蹈艺术的发展,并将舞蹈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不仅如此,中国还成立了专门的舞蹈学院和舞团,培养了大量的舞蹈人才。

在这一时期,中国舞蹈逐渐走出国门,开始与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舞蹈家赴国外学习和演出,为中国舞蹈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的现代舞蹈也开始崭露头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剧形式,开始探索更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现代舞蹈的代表人物林春苗在创作中融入了现代舞的自由表达和身体技巧,使中国现代舞蹈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结起来,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近代舞蹈的西方影响与创新、以及现代舞蹈的国际交流与多元发展等阶段。

浅谈中国舞的产生与发展

浅谈中国舞的产生与发展

浅谈中国舞的产生与发展摘要:中国古代传统民俗对于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舞蹈表演艺术的风格走向和审美特征。

这种发展趋势对后世舞蹈的表演艺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民俗使中国舞蹈表演艺术中富有自娱性.表演性.民族性等等。

这种发展对后世舞蹈的表演艺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宣扬中国古代民俗性舞蹈的精华。

关键词:中国舞蹈;起源;创新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204-011.舞蹈的起源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

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

1.1中国舞蹈的产生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

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

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舞蹈起源于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可以这么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

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1.2中国舞蹈的发展中国舞蹈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的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宫廷舞蹈。

中国舞介绍和特点

中国舞介绍和特点

中国舞介绍和特点中国舞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表演的独特形式,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国舞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以及不同舞蹈类型的特色。

一、中国舞的发展历程中国舞源自中国古代的宗教仪式和民间舞蹈,经过多个时期的演进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

1.古代舞蹈时期:古代舞蹈主要表现神话、祭祀和祝福等仪式,形态多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宫廷舞蹈,如《秧歌》和《汉宫秋》等,展现了古代贵族婚礼和宫廷生活的繁华盛景。

2.民间舞蹈时期:民间舞蹈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如《扇子舞》和《踩高跷》等,通过舞姿和音乐的结合,传达出欢快、激情和农耕生活等主题。

3.现代舞蹈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舞开始融合西方舞蹈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现代舞风格。

如《草原之舞》和《茉莉花》等,展现了中国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二、中国舞的基本特点中国舞以其独特的特点而与众不同。

1.身姿优雅:中国舞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优雅感。

演员的身姿笔直、饱满,舞姿轻盈灵动,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美感。

2.表情丰富:中国舞注重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表达舞者内心的情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感受。

舞者的脸部表情通常十分细腻,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舞蹈作品的情节和意境。

3.动作形态独特:中国舞注重用手指、手臂和肢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形态,手势和动作非常丰富。

通过舞蹈的编排和表现手法,中国舞能够展示出丰富的形态、美感和情感。

三、不同舞蹈类型的特点中国舞有许多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古典舞:古典舞以古代文化为背景,强调舞者的优雅和高贵。

它通常以古代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如《红楼梦》和《白蛇传》等。

古典舞注重动作的精确和舞姿的华丽,给人一种千古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

2.民间舞:民间舞以民俗文化和节日庆典为背景,强调活泼欢快的舞蹈动作和热情四溢的气氛。

中国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舞蹈:积极向上,未来可期
中国舞蹈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

一方面,国家对于舞蹈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舞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舞蹈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舞蹈艺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舞蹈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来说,中国舞蹈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舞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舞蹈教育体系,
从专业舞蹈院校到普通高校的艺术系,再到各种社会舞蹈培训机构,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舞蹈教育服务。

2.舞蹈艺术品种多样化。

中国舞蹈艺术品种非常丰富,包括民族舞、民间舞、
古典舞、现代舞等。

这些舞蹈品种在表现形式、风格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3.舞蹈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国舞
蹈表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优秀舞者和舞蹈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荣誉和认可,为中国舞蹈艺术争得了更多的声誉和地位。

4.舞蹈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舞蹈产
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各种舞蹈演出、舞蹈培训、舞蹈赛事等活动层出不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选择。

总之,中国舞蹈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未来随着国家对于舞蹈行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社会对于舞蹈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舞蹈行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论《浅谈对中国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姓名:李伟系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81612学号:0联系方式: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几个特征摘要:中国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制度的交替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历史转型,从这些历史转型中,我们可以窥探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的几个明显的特征。

从原始娱神与娱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赏的歌舞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当代舞蹈的专业性等几个渐次的变化,我们可以获知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中国舞蹈历史发展娱人娱神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

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特征加以阐释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

这些特征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以略见一斑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等领域。

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图腾崇拜渗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在图腾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图腾仪式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如彝族十二兽神”的舞蹈记载:“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仿效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祭日十二兽的降临?”我国各民族之所以有众多的模拟鸟兽的舞蹈,与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联系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从这里可以寻求到其文化原形结构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态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

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

对于这类中国舞蹈题材来讲,发展到唐代以至顶峰,主要有《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乐等古代大型的综合性艺术据《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乐舞,该乐舞共分为《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八个乐段,每段都表现鲜活的主题,表现了先民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三既“娱神又“娱人的双重发展特征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相继建立,舞蹈也逐渐地告别了它的原始形态,如果说原始社会先民们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态的原始记录的话,那么,到了奴隶社会,先民们不自觉地从原始时期的那种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态中走出来,并从全民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和宗教政治活动。

至此,中国舞蹈就在“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纵深发展。

这类舞蹈主要表现在周代的巫术舞蹈、傩舞蹈和汉代的百戏类舞蹈巫术舞蹈是巫术祭祀仪式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过祈祷、献祭等行为,求得与神灵的相通,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商代的《隶舞》就是为求雨而作的一种祭祀行为。

傩舞也是一种以驱鬼逐役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历经历史的洗礼至今也盛行在我国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傩戏”在汉代,百戏”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滑稽戏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间舞蹈成为宫廷乐舞的主要内容,舞蹈通常融于“百戏”中表演。

主要有巾袖舞剑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过程中的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早期戏曲艺术形式的源头四、舞蹈发展的程式性与专业性特征唐代舞蹈在整个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以其宏大的演出规模,纳多国、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赏的姿态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从宫廷的最高统治者到民间的老百姓无不好之,达到了一种顶峰时代。

宋代舞蹈在历史的转折面前,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舞蹈的划时代历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征的“队舞”,绘制了一个新的舞蹈形式。

王建《宫词》有云:“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

”就是有关队舞的历史文献记载。

由于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舞蹈作为戏曲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戏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征决定了舞蹈表现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戏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美学特点自远古到明清,中国舞蹈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过程中,承传着舞蹈的精髓和内涵,融合在当代的社会火炉之中,中国舞蹈从明清戏曲舞蹈综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来,直接凭借人体身段去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情感,将中国舞蹈推向了新世纪的辉煌。

中国当代舞蹈是以专业性的舞蹈作品和专业舞蹈表演而著写舞蹈历史内容提要:中国舞蹈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但只要一谈到创新,就会出现完全摒弃传统文化的现象,一谈到继承又会出现对传统文化的全部承袭和继承的选择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把这一老问题提出,重新从文化学、美学、和哲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将以本文阐述自己对中国舞蹈的继承发展观。

关键词:人亡技绝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扬国魂民族的灵魂国风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也是舞蹈资源大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征的民间舞蹈,它们像各种不同的方言一样,浸透着各自独特的韵味,各自的地域特征、民族信仰、生命哲学。

那深藏的民族魂魄都为自己的舞蹈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而中国舞蹈的风格正是这诸多舞蹈精神的综合。

在当今政治环境宽松,艺术氛围繁荣的形势下,要使中国舞蹈真正健康的发展,我们更应该自觉的把中国舞蹈的继承问题、发展的方向问题,中国舞蹈的民族性与如何走出国门的问题重新提出,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加以更深层的研究一、中国舞蹈的继承在于发展有学者称,舞蹈为“艺术之母”、“文化先导”或文明的“母体先声”,中国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形成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历史上著名的《六舞小舞》都是这一时期的伟大创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七国乐舞汇集京都,为舞蹈提供了空前的促进与交流的机会,汉代的乐舞继承了秦代的乐舞并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盛行的“百戏”中七盘舞巾舞袖舞建鼓舞巴渝舞等都再次把中国舞蹈推向了一个巅峰。

唐代是一个极度“开放”的朝代,它首先继承了隋代的乐舞,并留用前朝的艺术家,沿用了旧的乐舞制度,把隋朝的《九部乐》加上一部《燕乐》变成《十部乐》《十部乐》除《燕乐清商乐》是汉族乐舞外,其他八部都是来自中外各地的民族、民间舞。

它们是《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疏勒乐高昌乐[1]由此可见早在遥远的唐代对于历史文化的“去伪存真”“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发展与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都已摆在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探索里了。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最成功的文化发展方略就在于重于继承而后再谋发展。

在以尊重先祖文化的旗帜下发展了先祖文化的精神,所谓的“去伪存真”“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准线在于先祖文化精神,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使几千年的文明史依然带着鲜明的黄皮肤的色彩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一项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工程,这部工程中我们能够在那些濒临灭绝的舞蹈中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怎样顽强的凝聚于那看似简单、原始的舞蹈动作中。

然而继承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继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当我们的血液里真正流淌着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精髓以后,一个有天赋的舞蹈家要去讴歌他所处的时代,那种深厚的文化风骨就会自然的蕴藏于他的每一个舞蹈动作中。

从周代六舞小舞到汉代的七盘舞巾舞袖舞建鼓舞巴渝舞》,甚至于上古时的巫舞,到近代我国大革命时期的铜棍舞绫子舞狮子打东洋胜利果等都无不说明了要使自己的舞蹈真正为当代社会所承认,就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作支撑,因此继承的目的全在于发展二中国舞蹈的发展在于继承关于艺术的发展问题“比起美学来,艺术有着远为古老的历史,甚至在人类还没有文字,当然也没有美字以前它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2曾经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学者时,那位学者在评论敦煌壁画时说:“世界上有很多艺术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对敦煌壁画的评价就是这样的。

”艺术进化论者认为艺术是象别的事物一样是从同质到异质的变化,“把原始时代的艺术和现代原始部族的艺术看作为文明人与野蛮人联系的桥梁3而十八世纪一些哲学家则同进化论者大不相同,他们认为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精神生产,因此就根本不可能存在着原始人的艺术或艺术的任何一种原始形式”。

考林伍德却认为:“艺术原始性的学说是和十九世纪广泛流行的认为艺术是种贵族的活动背道而驰的?”“我们发现那些根本不可能对科学和哲学有什麽高深见解的儿童却不断的表示了一种高度的艺术能力??,而同样情况也适合于野蛮人和原始部族。

野蛮人在讲故事、唱歌、绘画、雕刻和舞蹈方面的能力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识和控制能力比较起来是完全不相称的?4康德虽然曾说过猿人有变人的可能,并且在晚年实际上也倾向于进化论,但还是对一些艺术现象的不解而发出这样的感慨:“艺术达到一个界限不再能前进,这界限或早已达到而不能再突破;并且这样一种技巧也不能传达,而是每个人直接受之于天,因而人亡技绝,等待大自然再度赋予另一个人同样的才能。

”5其实艺术是技术、技巧与思想、灵魂的维妙结合,而思想和灵魂是受着艺术家所在的时代、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的底蕴、个人的艺术修养素质、艺术家即时的情绪等诸多的复杂因素制约的。

艺术品一旦问世,又直接受到时代、社会的检验与认可方能得以成功。

因此即使是同样的作品也会因不同时期、不同的时代精神需求而得到取舍的不同命运;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也常常有无法再超越自己的现象存在,因此一个艺术作品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现象是常有的梅兰芳的时代造就了梅兰芳,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无论如何也诞生不了第二个梅兰芳了,曹雪芹的时代创造了曹雪芹,而我们的时代只能创造当代的艺术家。

传说中战国时期的玄天二女〔旋波与提谟〕舞蹈时如轻烟旋绕,似羽毛随风飘摇,身体象丝絮般柔和,在铺着香屑的地面上跳舞竟然能不留足迹,又如能穿木屐跳舞的西施、“善为翘袖折腰之舞”的戚夫人、“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还有“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首演《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等等,由于时代科技的局限,我们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而不能通过镜头去目睹他们的风姿,但我们可以断言他们在他们的时代创造的光辉的艺术业绩是不可能被后来的人超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