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剖宫产现状及其远期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剖宫产的现状综述

剖宫产的现状综述

剖宫产的现状综述剖宫产的现状综述内容提要:回顾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总结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摘要题:学术研究总结关键词:剖宫产现状 10 年前“社会因素”作为剖宫产术的指征还非常罕见如今在大多数的__中早已位居前列[1]。

剖宫产适应征从传统的母亲因素、胎儿因素、逐步转变成母亲、胎儿、社会因素三足鼎立。

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和以社会因素为指征比例的增加引起了医学界的忧虑和社会的关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是众多文章讨论的重要议题。

1、当代国内外剖宫产现状1.1 国外现状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趋势已引起国内外产科专家深切忧虑。

请看一组数字: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剖宫率为5.5%到80年代末约为25%几乎为70年代的5倍;英国的剖宫产率20世纪60年代初是6%~8%到90年代末剖宫产率超过20%的产科机构约占41%;公认巴西有世界上最高的剖宫产率1994年高至50.8%加以控制后的1996年仍在36.4%[2]。

国外剖宫产率迅速上升的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从90年代开始有所下降上升趋势大约持续了20年。

但也有少数国家剖宫产率保持低水平如南非20年间保持在13%左右约旦仅为8.4%(1995年)日本则由于强调做好临产陪伴一般不超过5%~8%。

美国在1997年降到了20.5%[3]。

1.2 国内现状目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基本稳定于5%~20%[4]。

我国与国外的变化模式相似:20世纪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3%~5%70年代以前仅为5%~10%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至30%以上甚至超过了40%。

当前国内大部分城市__剖宫产率在40%以上少数已超过60%某些__已上升至70%以上个别__甚至达到惊人的100%[5]。

在2000年“全国妇产科第11届专题会议”上报道全国多数__剖宫产率均保持在50%以上目前仍在普遍、持续上升其特点是:__市大于中城市中城市大于小城市;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者大于低收入者[6]。

剖宫产率增高有关因素论文

剖宫产率增高有关因素论文

浅谈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中图分类号】 r714. 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35-0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优生优育的愿望,珍贵儿,剖宫产会使孩子聪明等思想的误导等,所以产科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现将我院近几年对剖宫产增加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产科工作者能够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1 资料及结果我院2008年至2010年间,妇产科分娩的产妇总数为4116人次,其中剖宫产608例,占14.8%。

近五年来分娩人数逐年减少,依次为10.1%、12.6%、26%、38.7%、49.9%。

下面我们将608例剖宫产手术指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胎儿因素胎头位置异常、横位、臀位、胎儿窘迫、脐带绕颈、巨大儿、双胎、珍贵儿、各种因素在608例剖宫产中所占比例见表1。

胎头位置异常包括枕横位、枕后位、面先露,共计约160例,多数是试产后发现,经产科处理失败而行的剖宫产。

臀位165例,146例剖宫产分娩,其中合并妊高症6例,前置胎盘5例,有臀位阴道分娩难产史者3例,余无其他手术指征。

18例经阴道分娩者,有一例因脐带晚垂至死产。

统计体重≥4000克的新生儿有84例,其中22例直接剖宫产分娩,因珍贵儿直接剖宫产24例,无其他手术指征存在。

在术前b超检查诊断脐带绕颈、羊水少,直接剖宫产分娩的约10例和12例,手术前后基本符合。

77例胎儿有宫内窘迫的,诊断依据为:①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②胎动减少;③羊水粪染;④胎儿监护仪提示胎心率异常。

其诊断依据多为其中一项以上,手术后新生儿的预后情况良好,评分在7分以上者占多数。

大多数是阴道试产后出现胎儿窘迫才考虑剖宫产的。

1.2 头盆不称包括骨盆狭窄、畸形者、产前诊断明确者仅3例,均剖宫产分娩。

相对头盆不称21例,指临床后抬头浮动或产程表现为宫颈扩张、胎头下降停滞,产程延长,人工破膜,静点催产素试产一小时,无进展或不试产者而行剖宫产。

最新剖宫产率数据发布

最新剖宫产率数据发布

最新剖宫产率数据发布在我国,剖宫产作为一种分娩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能在母婴生命受到威胁时提供紧急保护,因而备受医生和产妇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剖宫产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剖宫产率的最新情况,我查阅了近期发布的剖宫产率数据。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剖宫产率已经趋于稳定。

在过去的五年中,全国剖宫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34.7%降至2020年的31.7%。

尽管这一数字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20%的剖宫产率上限,但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剖宫产率的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医疗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加大了对剖宫产的监管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医院开展自然分娩支持项目,提高医护人员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和技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

在剖宫产的原因方面,数据显示,非医学原因的剖宫产比例有所下降。

2020年,非医学原因剖宫产的比例从2015年的28.2%降至25.1%。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自然分娩。

同时,医学原因剖宫产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主要与孕妇年龄的增加、妊娠合并症的增多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剖宫产并不会显著增加产妇的产后并发症风险,但在剖宫产婴儿中,剖宫产儿综合症的发生率较高,如呼吸困难、低体温等。

剖宫产婴儿的过敏风险也可能较高。

因此,医生在推荐剖宫产时应充分考虑母婴的健康风险。

面对剖宫产率的最新数据,我们有理由感到一定的欣慰。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剖宫产率的整体水平仍然较高,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产前教育,引导产妇正确认识分娩方式,从而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在我国,剖宫产作为一种分娩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能在母婴生命受到威胁时提供紧急保护,因而备受医生和产妇的青睐。

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

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

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摘要】剖宫产虽然能解决一些高危妊娠带来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一些资料表明剖宫产术后对母儿有着不利的影响。

本文对剖宫产术后母儿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母儿并发症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一些产妇及家属的亲睐,特别是剖宫产操作技术的更新,如腹膜外剖宫产、横切口,可吸收肠线皮内缝合及简易有效的镇痛技术的应用,生孩子不用肚子痛已不是梦想,故国内外剖宫产率急剧上升,统计学资料显示[1],中国1980~1984年间的剖宫产率为19.5%,1985~1988年上升到25.4%,1989~1992年则为35.3%,近年来某些地方甚至高达70%。

欧美国家的剖宫产率高达20%~30%[2]。

虽然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了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40%~50%),围产儿病死亡率反而升高,其原因归功于剖宫产增加了新生儿窒息和患病率,同时与剖宫产有关的孕产妇合并症也明显的增加。

因此,剖宫产给产妇及新生儿带来的不良后果引起产科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本文就剖宫产术后对母儿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了综述。

1 剖宫产术后对母亲的影响1.1 对产妇近期影响大量文献报道,剖宫产率有逐年上程式,虽然在特殊情况下采取剖宫产术可保障母婴生命安危,但毕竟是非正常的分娩方式,可发生产后出血、腹部伤口感染、延长产后恢复时间、引起产后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而危及生命。

术后还可引起麻醉意外、肠胀气、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导致盆腔、腹腔脏器粘连。

1.2 对产妇远期影响有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2年内伤口疼痛、子宫活动受限、慢性腹痛率分别为5.1%、9.6%、4.3%均高于自然分娩[3]。

再次妊娠易引起子宫疤痕破裂、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4]。

1.3 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断脐后30min内即裸体与母亲接触,吸吮双侧乳房后,经乳头神经末梢传入垂体后叶刺激腺垂体催乳素释放和神经垂体催产素释放,乳汁分泌,从而也增加了子宫收缩,减少了产后出血。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手术分娩避免了过去一些复杂的阴道助产给母儿带来的损伤。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产妇及家属的偏见,部分医务人员手术指征掌握不够严格等因素,致剖宫产率迅速的增加,这个增加引起了全球社会和医学界广泛的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2008年有一项调查显示,我们亚洲地区的剖宫产率是27.3%,而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剖宫产率是46.2%,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高达11.7%。

但是在这个时期我们产妇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并没有随着剖宫产率的迅速增加而迅速下降。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剖宫产率降下来,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根据各地的手术指征的观察,剖宫产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 临床因素1.1 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巨大儿的分娩率较前明显增加,增大了阴道分娩的风险(如肩难产)。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如超声波),可提前预示一些自然分娩的风险,如臀位、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胎盘因素等均可在产前诊断,使剖宫产手术范围扩大,剖宫产率随之升高。

胎心监护手段的应用,使胎儿窘迫的诊断率较前提高,使剖宫产率上升。

有关资料表明,单纯根据听诊胎心率或观察羊水混浊情况诊断胎儿窘迫,其诊断符合率仅占20%,因此医生应对母儿情况深入了解,根据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既不盲目增加剖宫产率又不延误治疗。

这样,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将有所减少。

1.2 母体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次要原因:由于围生医学和分娩生理病理及麻醉医学的研究进展,使过去认为是剖宫产禁忌的高危妊娠如先兆子痫、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逐渐改用剖宫产来结束分娩,这确实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以往使用的高、中位产钳已逐步被剖宫产术所代替;而臀位分娩后出头困难之程度在分娩前难以做出准确估计,而臀牵引术又易造成新生儿产伤,故臀位分娩基本上被剖宫产术所替代。

剖腹产的远期危害

剖腹产的远期危害

剖腹产的远期危害剖腹产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据报道美国的剖腹产率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为5.5%,到1978年为15.2%,而到1988年升到25%。

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腹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水平。

挪威剖腹产率1980年为8.4%,1990年为12.8%,英国1980年为11.7%,1990年为14.2%,瑞典1980年为11%,1990 年为10.7%,美国1980年为16.9%,1990年为23.6%。

国内50年代剖腹产率仅为1% ~2%,到1988年上升到22%,90年代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腹产率为40%左右,少数已超过60%。

2017年中国剖宫产率统计为46.7%,它来源于医生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受社会因素(现在日趋严重的医患关系)干扰所致,病人的要求,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

实践证明:由于适当放宽剖腹产指征,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剖腹产并非是降低两率的唯一手段,不必要的剖腹产不仅增加母婴的危险性,而且也侵犯了妇女身体的完整性。

剖腹产的主要指征,1 胎儿窘迫诊断依据:胎心小于120次/分或大于160 次/ 分;胎动减少;羊水粪染;胎儿监护仪显示胎心率异常。

2 羊水过少,羊水多少是监测有无宫内慢性缺氧最敏感的特异性指标妊娠还是过期妊娠,为了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的重度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及减少对母体的损伤,一经确诊,除外胎儿畸形,应积极引产,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分娩者,宜剖腹产结束分娩。

3 臀位,臀位因素为计划性手术的主要适应证,除积极防治妊娠期各种并发症外,关键取决于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处理技术。

剖腹产为迅速结束分娩的手段,可避免宫缩时血液动力学改变对母体的影响,较阴道分娩更为安全。

因此对于孕周大于 36W、胎儿体重大于2 000g、估计胎儿能存活的双胎妊娠,即使是头/ 头位也应适当放宽剖腹产的指征。

足月妊娠95% 以上选择剖腹产。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一、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2010年,我国剖宫产率约为46%,而到了2019年,剖宫产率已降至37%。

尽管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地区间剖宫产率差异明显三、城市与农村剖宫产率差异逐渐缩小本次调研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剖宫产率差异逐渐缩小。

过去,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剖宫产率较低。

但随着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信息交流的加强,农村地区剖宫产率有所上升,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四、剖宫产率与胎儿体重及胎位的关系研究发现,胎儿体重及胎位是影响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胎儿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也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

因此,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密切关注胎儿体重及胎位状况,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五、孕妇年龄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本次调研还发现,孕妇年龄对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高龄孕妇合并症增多、胎儿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

因此,针对高龄孕妇,应加强孕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

六、政策建议1. 进一步加大对自然分娩的推广力度,提高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和信心。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剖宫产率差距。

3. 加强孕期管理,对高龄孕妇、胎儿体重过大及异常胎位等高风险孕妇进行重点关注,降低剖宫产率。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剖宫产手术技能,确保母婴安全。

我国剖宫产率已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成果的推广,为我国剖宫产率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有力支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这个成果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表明我们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剖宫产对母儿的近期及远期影响

剖宫产对母儿的近期及远期影响
脉血流缓慢; 3、手术麻醉,下肢静脉扩张,血使得流缓慢; 4、手术操作对损失血管壁; 5、术后卧床,肢体活动少,静脉输液时间较长。
实用文档
(六)围生期子宫切除 国外报道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027~0.30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发生率为引导分娩后切除子宫的23倍
实用文档
对新生儿的近期影响
(二)新生儿损伤 主要是皮肤损伤和骨折。皮肤损伤多见于头皮、面图及臀部;骨折多 发生于足位、臀位娩出时,以股骨和肱骨骨折较多见。
实用文档无宫缩,胎头、 胸壁未受到挤压
易发生羊水 或胎粪吸入
特发性呼吸 窘迫综合症
潴留在肺泡内 液体过多,形 成“湿肺”
潴留在肺泡内液体中的不 能被蒸发的物质可粘附在 肺泡及支气管壁上,形成 嗜伊红膜,阻碍气体交换
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裂开; 3、胎盘、胎膜残留出血; 4、子宫内膜炎
实用文档
(四)肠梗阻
动力性(麻痹性) 肠梗阻
1、手术麻醉 2、术后镇痛
阻碍肠蠕动 恢复
非动力性(麻痹性) 肠梗阻
原因
实用文档
增大的子宫 影响肠管正 常排列位置 或术后粘连
(五)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原因:1、妊娠期血液本身多呈高凝状态; 2、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碍血液回流,使盆腔及下腔静
对母亲的远期影响
研究报道:在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有67.2%患者有剖宫产史,剖宫产史 与慢性盆腔痛的危险度(OR)为3.7,认为剖宫产史实慢性盆腔痛的主 要原因。
(二)盆腔粘连 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常见症状:盆腔疼痛、不孕、不育、性生活不适等
实用文档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类:剖宫产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和盆腔内膜异位症; 原因:多发生于早产剖宫产、子宫体部剖宫产,术时将微小子宫内膜碎 片遗留种植于腹部切口,继续生长而成,潜伏期为6~12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剖宫产现状及其远期影响
【摘要】剖宫产是一种产科手术,可以有效解决孕妇分娩困难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孕妇和婴儿的生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改变,剖宫产率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剖宫产之后各种并发症困扰着医生也困扰着无数的家庭,因此,控制剖宫产率,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剖宫产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并对降低剖宫产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剖宫产;现状;远期影响
剖宫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孕妇的生产困难问题,降低高危孕妇和婴儿的病死率,确保母婴平安,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率呈现出畸形的增长态势,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特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剖宫产的现状
1.1 剖宫产普及,剖宫产率畸形增加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技术的提升,剖宫产手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我国约有七成的医疗诊所和保健机构开展剖宫产手术,省级及地市级的医疗保健机构基本都能开展剖宫产术,区县级综合医院剖宫产术开展率也达到了95%以上,近70%的中心乡卫生院中开展了剖宫产术,41%的普通乡卫生院也开展了剖宫产术。

今年来,国家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的医疗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实
行了医疗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开展剖宫产手术的医疗单位和保健机构必将增加。

近年来,受到社会因素和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剖宫产率呈现畸形的上升趋势,随之引发了不少的问题。

正常状况下,我国的剖宫产率应该低于15%,然而目前,我国的这一比率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值,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剖宫产率的不正常增加。

1.2 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剖宫产作为一种产科手术,在处理高危妊娠和解决难产,挽救孕产妇生命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剖宫产率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剖宫产妇死亡的危险性呈现回升趋势。

据报道,剖宫产产妇的死亡率占全部死亡产妇的三成还多,剖宫产产妇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的病死率,剖宫产产妇死亡相对危险性上升,此外,孕妇产后出血量会明显增加,静脉血栓栓塞剖宫产产妇发生的概率是自然分娩产妇的5-10倍,产妇的近远期并发症也呈现上升趋势。

此外,剖宫产新生儿的并发症增加,剖宫产对新生儿的脑功能、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注意力、母子依恋关系的建立均不利。

2 剖宫产的远期影响
2.1 剖宫产对母亲的远期影响
2.1.1 子宫切口出血剖宫产术是一种非自然、有创伤性的手术分娩方式,产妇在经历过手术之后常常表现为长期的不规则子宫出血,产妇子宫切口部位的缝合线可能会有残留,会产生息肉样增生。

在手术过程中,产妇子宫下段切口处的丝线残留过多,就可能导致
缝合线穿透内膜,常常刺激切口处内膜,导致内膜增生、出血,发生这种状况时,常规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不能明确显示病症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宫腔镜检查才能够明确诊断。

2.1.2 月经异常接受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会出现月经异常的状况,具体表现是:产妇在接受手术之前月经正常,在手术完成之后出现月经来潮,月经的周期正常,但是经期会明显延长,产妇的阴道会淋漓出血。

有的产妇经过剖宫产手术,来过月经之后会出现很严重的阴道会淋漓出血状况,这种症状是很难治愈的,有的产妇经过几年的治疗,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这种状况的存在会很大地影响夫妻的性生活,严重的会影响夫妻感情,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2 剖宫产对婴儿的远期影响剖宫产儿过敏性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剖宫产术可能增加新生儿日后过敏性哮喘的危险性。

有研究结果表明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儿童在前庭平衡觉、触觉防御功能、本体感觉、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同时剖宫产组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并认为正常阴道分娩时的子宫收缩对儿童的感知觉发育有重要意义。

3 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与应对策略
3.1 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很多女性对分娩有着错误的认识,家人也会为减少孕妇痛苦和保证安全着想,选择剖宫产,这样的担心与顾虑使得群众难以认识到剖宫产对母亲和婴儿造成的伤害,此外,现在大龄产妇比
较多,出于安全着想,往往会选择剖宫产方式生产,群众的一致性选择形成了一种社会趋势,从而造成了剖宫产率畸形上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都相应的发生改变。

目前,很多孕妇都会由于饮食摄入不合理和产前保健没有及时引导,出现营养过剩问题,早成延期妊娠,使胎儿偏大,增加了自然分娩的困难和风险,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目前,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病患之间的信任度降低。

自然分娩持续的时间长,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家属往往不愿意承担太多的医疗风险,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这些都导致剖宫产率大幅提升。

3.2 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针对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几大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剖宫产率。

相关部门要加大相关知识的普及,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阴道分娩,减少孕妇对生产的恐惧感;孕妇住院时,医院可以划分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两个区域进行入住病房,让有经阴道分娩条件者与已经经阴道分娩者多沟通、多交流;通过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剖宫产是产妇无法进行自然分娩的补救措施,而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完善医疗保健制度,让孕妇自觉进行产前检查,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实现具有亲和力的服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减轻医护人员压力,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4 结语
剖宫产手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的危险性,保证母婴的安全,可以大大解决孕妇的生产难问题,受到社会因素以及科技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现畸形增加的态势,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们要正确认识剖宫产,增加对生产方式的认识,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相信经过生产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剖宫产的现状定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6.
[2] 王晓东,王世阆.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0):6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