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b5435395.html,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作者:张娟倪晓建

来源:《图书与情报》2011年第06期

摘要:总分馆制是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采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在公共图

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总分馆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模式,但与国外总分馆模式相比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总分馆体系模式的分析,指出我国总分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我国总分馆建设的策略:改革总分馆的建设和管理在体制,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17-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s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China

Zhang Juan Ni Xiaojian (The Capetal Library, Beijing, 100021)

Abstract: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s generally adopted by the public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this mode develops rapidly in our country and forms many model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s of central-branch public library system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points th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Then purposes the strategies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mplement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human and financial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funding mechanism.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CLC number: G258.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17-04

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求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的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而总分馆体系被认为是实现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总分馆制以其服务场馆布局合理、资源统一分配、服务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等优点成为欧美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组织机制。近几年来,在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各地政府和图书馆界也开展了一系列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总分馆模式,但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方案

文化馆总分馆平台 建设方案 2020年3月

目录 1引言 (1) 1.1背景 (1) 1.1.1国家政策背景 (1) 1.1.2地方探索创新 (1) 1.1.3数字力度加大 (2) 1.2建设目标 (2) 1.2.1打造特色鲜明总分管理模式 (2) 1.2.2统筹各级文化馆(站)发展 (2) 1.2.3加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力度 (2) 1.2.4契合本地未来规划发展特色 (3) 1.2.5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制度 (3) 2系统规划 (3) 2.1建设原则 (3) 2.2整体架构 (4) 2.3平台技术路线 (5) 2.3.1数据治理技术 (5) 2.3.2多源异构数据实时同步技术 (5) 2.3.3数据可视化技术 (6) 2.3.4基于组件化开发 (7) 2.3.5统一数据展现技术 (7) 2.3.6移动互联网技术 (7) 3建设方案 (8) 3.1数据服务层 (8) 3.1.1数据交换服务 (8) 3.1.2数据可视化系统 (13) 3.2应用支撑层 (15) I

3.2.1应用中间件 (15) 3.2.2数据交换 (15) 3.2.3XML的Web Services (15) 3.2.4全文检索 (16) 3.2.5报表工具 (17) 3.2.6ETL技术 (17) 3.2.7统一认证管理 (17) 3.2.8统一授权管理 (19) 3.2.9文档服务 (21) 3.2.10流程引擎 (21) 3.2.11权限管理 (21) 3.2.12动态表单 (22) 3.3应用服务 (22) 3.3.1总分馆综合业务平台 (22) 3.3.2文化资源库建设 (36) 3.3.3云办公平台 (39) 3.4线下建设 (43) 3.4.1大数据展示 (43) 3.4.2文化长廊 (44) 3.4.3文旅地图 (45) 3.4.4文化一体机 (46) 3.5安全系统建设 (47) 3.5.1应用层安全 (47) 3.5.2数据层安全 (49) 3.5.3安全管理 (51) 3.5.4总分馆平台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53) II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 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图书管理论文 总分馆制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它能实现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与服务延伸。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总分馆体制的建立能有效利用资源,通过体系化的管理和服务,对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和专业化管理,实现资源在体系各层级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是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有效形式。 我国在十年前就开始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区域网络化服务和延伸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各地

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如嘉兴模式、苏州模式、禅城模式等等。虽然许多理论以及实践文章都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人们对嘉兴、苏州、禅城等三个规范意义上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粗线条和表面。本文通过厘清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让人们对总分馆服务体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1 案例概括 嘉兴乡镇图书馆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乡镇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1]。 苏州城区总分馆,即“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模式为:苏州图书馆与分馆所在地基层政府合作建设分馆,双方签订协议以确认彼此责任的模式[2]。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目标为:统一标示、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分散服务”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

系,形成纵横双向的服务网络。纵向上构建市、区、街道(镇)和社区(村)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横向上,联合其他类型图书馆作为联合图书馆的成员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他们总分馆模式的特征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嘉兴模式一是“三级投入”,二是集中管理[3];苏州模式最突出的特色包括紧密型总分馆关系、“ 动态资产权”基础上的通借通还、“孵化”式馆员培训、扁平结构的服务网络构建[4];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走社区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志、资源高度共享[5]。 2 构建方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概括可以看出,这三种总分馆模式均采用公共服务体系下总分馆长效运行机制。但它们在具体建立和运行的模式上存在差异。 总分馆建设的主体和客体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有统一的

图书馆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图书馆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麦积区图书馆2013年服务统计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需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发现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方式,以更好地实现“一切为读者“的服务宗旨,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麦积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和读者的赞誉。现将2013年年业务数据及读者活动作一统计和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 一、读者服务工作 读者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馆内机构随业务拓展进行优化调整,使图书馆服务功能更趋于完善。通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项目,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宗旨, 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服务指标,以下将2013年年的业务数据作一统计分析。 表1 为我馆2013 年全馆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表2 为全馆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以下就读者服务部门进行逐个分析: 表一2013年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

表二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 (1)综合借书处:从表1、表2可以看出,综合借书处流通册次约占总流通的50%左右,说明基层公共图书馆阵地借阅服务还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流通人次占全馆总流通的%,相对占比不高,其原因是参与图书馆活动、就地阅览的读者占很大的比例。

(2)成人阅览室:本馆成人阅览室除为读者提供现刊就地阅览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过刊合订本借阅服务。从表1、表2的数据反映出,过刊借阅占总流通册次的%左右。流通人次占%,阅览室期刊主要以休闲娱乐杂志为主,说明休闲类浅阅读在读者中占不小的比例。 (3)未成年人阅览室:在当下整体阅读下滑的大环境下,我馆专门成立未成年人阅览室,提供现场阅读、图书借阅,成为最大的阅读群体。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效果显着,从表1、表2反映出,图书流通册次占30.26%,占比不小。未成年服务是我馆读者活动的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成效显着。 (4)政府大楼文献信息室分馆:政府文献信息室分馆成立于2006年10月,是我馆拓展馆外服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多年来服务成效显着,2013年流通册次达20800册,占总理通的%。流通人次12746,占总流通的%。 (5)地方文献阅览室:全年流通图书200,占总流通的% 。流通人次480人次,占%。从数据看占比不高,原因是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点,其资料主要为对地方人文历史、史料研究的读者提供服务。 (6)电子阅览室:我馆电子阅览室有读者使用终端30台,主要为读者提供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

参考消息读者人群分析

参考消息读者人群分析 2010-02-27 14:49:48搜报网soubao 报纸来源:单位订购40%,报摊购买33.7%,家庭订购19.9%,赠阅1.1%,其它5.3%。 中国阅读率最高的报纸 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和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公布的《中国媒体调查报告》中,《参考消息》的阅读率一直名列全国性报纸之首。 读者性别分布:性别结构:以男性为主。男性读者占71.3%,女性读者占28. 7%。 读者年龄层分布:年龄结构:25-34岁的人最多,约占1/3;35-44岁读者比例也达到22%。两部分约占读者总体的60%。15-24岁15.5%,25-34岁37.1%,

35-44岁22%,45-54岁14.8%,55-64岁10.6%。 读者特征 《参考消息》读者中,25-34岁和35-44岁读者占到了62.6%,表明读者相对成熟、理性,是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具备一定得经济基础和决策能力。 读者学历概况分布:教育程度:高学历读者远远高于总体水平,大专以上学历超过50%。大学或以上27.8%,大专22.3%,中专/技校8.5%,高中27.2%,初中13.4%。 高学历人群对各报的阅读情况(单位:万人)

读者月收入概况:收入水平:读者平均个人月收入1673元,高出总体水平30 -40%。1000-1999元39.4%,2000-2999元11.1%,3000-3999元6.9%,4000-4999元1.5%,5000元以上2.1%。 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对各报的阅读情况(单位:万人) 职位构成:党政机关/社团/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制造业/生产性企业一般职工10%;企业/公司一般管理人员8.1%,中层管理人员6.6%,高层管理人员2.7%;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1%,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党政机关/社团/事业单位一般干部9.2%,领导干部3.4%。 读者职业构成优越 有工作的《参考消息》读者中,公务员、专业人士和企事业/公司管理人员的比例均高于居民总体水平,说明《参考消息》读者不仅拥有良好的职业背景,并且是社会活动中的领导层,具有较强的决策力。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 意见》解读 文化部 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五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2月17日在京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表示,《意见》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基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针对目前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能力不强、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是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各地十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意见》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强化基层、实事求是原则,由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由县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大力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发挥县级总馆在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通过分馆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总分馆制的核心要义是让分散、独立的文化馆、图书馆形成组织体系,从本质上说是文化馆、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说,《意见》明确要求发挥县级人民政府在总分馆制建设规划、组织和推进方面的统筹作用,明确了主导力量和责任主体,标志着总分馆制建设由“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为全面深化总分馆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关于滨海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滨海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9-18T10:44:34.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高爱贤 [导读] 摘要:图书馆总分馆制利用优质文化资源使之向基层延伸,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采编部 300457 摘要:图书馆总分馆制利用优质文化资源使之向基层延伸,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分析滨海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给出解决措施并且推动工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 1、公共图书馆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发挥着传承人类文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大众化的服务理念,关乎个人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总分馆制 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在同一个图书馆群,该群接受一个主管机构管理,以一个规模大、文献资源优秀、技术力量雄厚的图书馆为总馆,与机关、企业单位等有共同服务于广大读者为宗旨的图书馆为分馆,自愿地加入总分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总分馆制体系中,总馆对分馆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人员根据岗位需要在总馆与分馆间互相调剂,资源可根据需求互相流通;总馆在文献资源上做到统一采编、统一配送、在同一系统使用一卡通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业务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图书文献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实行共享;总分馆统一服务标准,实行统一管理服务模式。分馆自身量体,形成自己特色的服务项目。 3.滨海新区图书馆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图书馆是由原滨海新区塘沽图书馆、汉沽图书馆、大港图书馆、塘沽少年儿童图书馆和汉沽少年儿童图书馆改制而成,取消原5个图书馆的法人,成立滨海新区图书馆独立法人的公共图书馆。 4.滨海新区图书馆实施总分管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滨海新区总面积为2270平方公里,由18各街镇、415个居村组成,常住人口近300万人。滨海新区农村面积比例较大,城区地域分散,特殊的地理位置,不能均衡的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拟定截止2020年底完成所有街镇分馆、居村文化服务点建设全覆盖。 5.滨海新区总分馆制实施的方案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结合滨海新区的实际发展,因地制宜的推进滨海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5.1、总馆--馆区--街镇分馆--居村基层文化服务点四级总分馆模式 滨海新区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下属原塘沽、大港、汉沽5个图书馆作为总馆的馆区,街镇图书馆是总馆的分馆,社区农村的图书服务站称为居村基层文化服务点。由于滨海新区的特殊性,易于建立四级模式的总分馆制建设体系,财政资金由总馆统筹,文献资源统一采编,统一配送,使各馆区、分馆、基层文化服务点均衡发展,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特色的文化服务圈。 在管理体制上各馆区在人、财、物、行政上隶属总馆管理,总馆、馆区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分馆及居村基层文化服务点人员由各街镇统一管理,总馆负责分馆业务指导,在人员管理上,总馆只有建议权。 在资金投入方面,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总馆、馆区、分馆、基层文化服务点人员费用和运行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在资产管理方面,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所有分馆报刊、图书、设备都由总馆统一安排,基层服务点的图书分为农村书屋图书和总馆投入图书两部分,报刊由总馆负责。 在业务管理方面,总馆、馆区、分馆和基层文化服务点具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理念,总馆负有各馆区、分馆的主体责任,分馆负有居村基层文化点的主体责任,因区域面积分布大的原因,馆区协助总馆完成本区域内的总分馆制的业务指导工作。在总馆、馆区、分馆和居村基层服务点服务项目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各分馆自身量体,打造自己特色的服务项目。图书流动服务车配合像世界读书日等重点文化活动,每台图书流动服务车配有5000多册图书和十几种报刊,通过WIFI无线网络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电子图书借阅机免费下载,机动灵活方式的满足特殊地域读者的借阅需求。 在技术条件方面,滨海新区图书馆使用的是图创“Interlib图书馆图书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开展业务。该系统只需由总馆配置服务器设备,各馆区、各分馆利用借还终端,通过互联网加入总分馆体系中,不需要再另外购买服务器设备及相关的系统软件等,实现区域内图书馆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文献资源的共享,也解决了没有统一服务规范、业务管理不到位等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总分馆制实施中,凡符合分馆、基层文化服务点建设条件的,优先发展最好的,要点线面结合,起着示范带头的作用。总馆与分馆签订协议,确定彼此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总分馆制才能顺利开展。 6.总分馆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6.1管理体制障碍 滨海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障碍在于总分馆制的“人员归属管理”问题。总馆与馆区的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制,人员固定业务技能强。分馆与居村基层文化服务点管理人员由各街镇统筹,工资待遇低,流动性大,造成管理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给开展相关工作带来困难。总馆只能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对人员无权管理,不能解决管理人员流失等情况。其次街镇领导对文化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的对文化支持,各方面建设的到位。不重视的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就没有起色。在服务、业务上统一标准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的实现期待国家出台顶层政策方案,进行体制改革。目前,滨海新区政府出台了总分馆制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相关单位财政预算、收入分配和负责人奖惩挂钩。对分馆、居村基层文化服务点馆舍面积、藏书、经费、人员、开放时间、业务活动等都作出了具体要求,为实现各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促进图书馆基层服务的完善和业务的进一步延伸。 6.2总馆自身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要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首先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的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需要总馆在总分馆制中队伍组建、资源建设,并且对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开展活动、考核管理等方面给出统一标准,这就要求总馆必须制定较强的实施管理措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公共图书馆事业,构建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保障和维护好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根据《x文化厅关于开展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总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城乡统筹,加大投入,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总分馆体系。 二、目标要求 以保障全市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加快构建以x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广中心)为分馆的市、乡镇(街道)两级图书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 三、具体建设标准 (一)馆舍建设标准。乡镇(街道)分馆需设立于综合文化站(或文化活动中心)内,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二)功能配置标准。分馆内设有书架、报刊架、阅览桌椅、电脑、独立接入的计算机网络、空调等基本配置,每个分馆开馆时纸质图书不少于2000册、报刊10种以上,要预留必要的藏书空间。 四、管理运行方式 x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加挂x图书馆分馆牌子,实行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服务,全市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管理系统建设。市、乡镇(街道)图书馆统一使用总分馆集群管理系统,有固定IP地址或固定域名。没有固定IP或固定域名的,应用动态外网IP。各图书馆使用的读者证号、条行码和馆藏代码不可重复。 (二)加强图书资源配送和流通。总馆每年为每个分馆配送图书不少于500册,其中新书不少于50%。整合利用好现有图书资源,及时对流通到本馆的图书进行管理维护,做好读者借阅和阅读推广工作,提高图书使用率。 六、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x年7月中旬)。印发工作方案,作出安排部署。 (二)平台建设(x年7月中旬—9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总分馆所需软硬件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和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三)开展服务(x年10月)。完成分馆图书配送等一系列工作,分馆正式挂牌,开展图书借阅和阅读推广活动。

读者分析

年龄结构 15-24岁占27%、25-34岁占52%、35-44岁占15.2%、45-54岁占4.9%、55岁以上占0.9%,《家家乐》杂志读者中年龄在25-44岁的读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2%。平均年龄为29岁,这正是一个年富力强的投资和消费群体,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又趋于理性和成熟,消费能力强,正是广告主青睐的群体。 性别状况 《家家乐》杂志的读者性别比例与居民总体想比,女性读者趋向性较高,女性高于男性37.8%。 受教育程度 《家家乐》杂志读者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读者的特征,大专及以上文化学历读者比例占64.2%。 读者工作状态构成 《家家乐》杂志读者中拥有固定工作的比例达到85.1%。从数字可以看出,《家家乐》杂志读者工作状态的构成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居民的总体水平。良好工作状态的构成,保证了读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未来更具有信心,同时收入的稳定也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购买能力,这样的读者正是广告客户所寻求的最理想对象。 读者月收入构成 《家家乐》读者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上的超过总体12%;读者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上的比例超过总体9.3%。以上数据说明,《家家乐》读者的个人购买力和家庭购买力都较高。 杂志读者来源分析 杂志的读者可分为基本读者和传阅读者: 基本读者通过报摊购买和家庭订阅; 传阅读者通过单位订阅和其它来源; 基本读者是自费消费杂志,他们对杂志的阅读需求最为强烈,阅读时间长、阅读成都高而且较为细致,接触频率也较为稳定。《家家乐》杂志的报摊购买比例达到71.4%,家庭订购达到2.9%,即有74.3%的读者是自己花费购买的杂志。基本读者的比例越高说明读者对杂志的关注程度较高。 在读者对杂志的忠诚度、阅读时间花费等指标上,《家家乐》杂志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与竞争媒体相比,而独占比例较高。 《家家乐》杂志阅读情况 单册阅读人数:6.3人/册;阅读内容与全部内容比率:78.6%;保存杂志的比率:91.4%;保存且搜集成套占全部读者比率:19.5%;读者年龄状况:读者年龄以青年为主,20-45岁年龄的占87%。

实施方案:市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XX市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加快各级文化馆(站)之间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扎实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X文公共【2017】63号)和《X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X政办发【2015】10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中心馆+总馆+分馆+服务点”的基本架构,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建成以“XX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中心馆,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其他各类型文化馆(室)——包括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室、民营文化场所等为服务点”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XX提供文化支撑。 (二)具体目标 1、共建、共享各类型文化资源,激活我市现有文化资源存量,实现全市文化馆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 2、建立艺术培训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菜单式”培训和“超市化”服务,提高文化馆配套服务效能和服务覆盖率,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 1 ——

3、建立文化志愿者交流、展示服务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4、到2018年,全市文化馆分馆、服务点总量达到50个以上;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合理布局原则。根据人口规模(3—5万人)和服务半径,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合理设置服务网点。 (二)集中管理原则。中心馆为全市文化馆业务管理中心,建立集中管理平台,各总馆和分馆采用中心馆认可的业务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区域间网络数据、市民及各项业务工作无缝对接。 (三)资源共享原则。各总分馆需将师资人员的信息录入总分馆管理系统分编加工。各县市区总分馆间实现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中心馆根据各馆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建设XX市数字文化馆,资源向各总分馆免费提供。 (四)规范统一原则。规范总分馆体系标识,统一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辖区内新建分馆保持装修格调基本一致。各分馆统一使用“XX文化馆XX分馆”名称,服务点统一使用“XX文化馆XX 服务点”名称;县(市)区文化馆统一加挂“XX市文化馆XX分馆”标牌。 四、组织实施 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经费分担、分步实施的要求,大力推动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 2 ——

图书馆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麦积区图书馆2013年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需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发现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方式,以更好地实现“一切为读者“的服务宗旨,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麦积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和读者的赞誉。现将2013年年业务数据及读者活动作一统计和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 一、读者服务工作 读者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馆机构随业务拓展进行优化调整,使图书馆服务功能更趋于完善。通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项目,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宗旨, 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服务指标,以下将2013年年的业务数据作一统计分析。 表1 为我馆2013 年全馆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表2 为全馆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以下就读者服务部门进行逐个分析: 表一2013年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

表二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 (1)综合借书处:从表1、表2可以看出,综合借书处流通册次约占总流通的50%左右,说明基层公共图书馆阵地借阅服务还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流通人次占全馆总

流通的15.71%,相对占比不高,其原因是参与图书馆活动、就地阅览的读者占很大的比例。 (2)成人阅览室:本馆成人阅览室除为读者提供现刊就地阅览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过刊合订本借阅服务。从表1、表2的数据反映出,过刊借阅占总流通册次的3.16%左右。流通人次占47.81%,阅览室期刊主要以休闲娱乐杂志为主,说明休闲类浅阅读在读者中占不小的比例。 (3)未成年人阅览室:在当下整体阅读下滑的大环境下,我馆专门成立未成年人阅览室,提供现场阅读、图书借阅,成为最大的阅读群体。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效果显著,从表1、表2反映出,图书流通册次占30.26%,占比不小。未成年服务是我馆读者活动的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成效显著。 (4)政府大楼文献信息室分馆:政府文献信息室分馆成立于2006年10月,是我馆拓展馆外服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多年来服务成效显著,2013年流通册次达20800册,占总理通的17.99%。流通人次12746,占总流通的5.56%。 (5)地方文献阅览室:全年流通图书200,占总流通的0.17% 。流通人次480人次,占0.21%。从数据看占比不高,原因是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点,其资料主要为对地方人文历史、史料研究的读者提供服务。

读者和读者文摘的分析比较

在兰州,有一样东西跟拉面一样声名远扬——《读者》杂志。“有拉面的地方就有《读者》”,对每一个兰州人来说,有了这两样东西,肚子和心灵可以每时每刻都饱胀着满足。 “我到美国去,看到一个家庭有两本书,《圣经》和《读者文摘》,马上就对这个家庭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觉得不同肤色的人立刻就可以沟通了”。三毛这样说过。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和开化的国度,《读者文摘》的脉脉人情关怀,也许像《圣经》的包容万物一样,给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无尽的细腻和感动。 两种文明的智慧碰撞,两种意识形态的求同存异。2002年11月21日,中国《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和美国《读者文摘》董事长兼CEO唐瑞德先生在北京敦煌大厦握手言好,会面完毕,彭长城用拉面招待了这位远涉重洋而来的同行。 相似的刊名,同样追求真善美和人文关怀,同样富有平淡中蕴藏力量的朴素美,同样为万千读者插上了梦的翅膀,甚至连风格都极为相近,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两份各在东西雄踞一隅的杂志出自同门,或者即便不是同胞兄弟也必定有着深刻的渊源。其实不然,这两份杂志巨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血缘关系”,一直以来,他们在各自的读者王国里书写着各自独特的传奇,唯一一次正面交锋是在1993年,那一年,一直与美国《读者文摘》同名的中国《读者文摘》因为姓名权之争被迫更名《读者》。其他时候,二者受其不同的经营理念指导,在有关受众定位,内容选取方面都各成一家,风格迥异。 在此,本文主要在经营和办刊理念、受众定位、内容选取风格上对这两份杂志的异同做一分析比较。 一、关于办刊理念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在创刊之后的三年里,《读者》杂志以令人惊叹的发展势头迅速崛起,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读者》一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发展的契机,在国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与实施 - 用于合并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与实施 一、上层决策 1、中央相关文件 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 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 馆制 ?体系构建:2008年,《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公共文化生产供给、设施网 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与运行评估等五大 基本框架。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奋斗 目标。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 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十三五”时 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

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25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通过。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一)国务院条例《公共文化设施体育管理条例》(2003年8月1日起实施) (二)2007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四)《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 (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

试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惠民化,有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服务方向。要想合理有效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就要实行总分馆制。本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意义的阐述,例举其面临的现状,并针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为了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 为响应我国党和政府“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的号召,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都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进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总分馆制体系,有利于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便利性、公益性、均等性等特点,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加强我国基础文化建设。 一、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意义 1.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概念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在一个合适的地域单元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建成一个”公共图书馆群”,形成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内,通常由总馆主导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实行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编目、配送,统一服务政策和服务标准,通借通还。在运作机制上,总分馆实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共享,由总馆进行各类资源的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物流配送,建立统一的业务建设标准,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在管理体制上,地方政府直接交由图书馆委员会或图书馆管理局负责整个辖区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和行政具体事务由馆长负责。 2.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意义 2.1满足读者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在图书馆内得到良好的阅读资源和阅读环境,还期望能更加便利化阅读。但据统计显示,我国在省市县相应的行政区内,大多只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且大型图书馆能够波及的范围为8km,而小型图书馆只能波及4km,很难通过一家公共图书馆总管满足人们需求。而通过总分馆制,在总图书馆周边设置大量分馆或图书网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到书。 2.2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得到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的推进。从现阶段我国各地经济实力水平出

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分析及思考

关键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并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14-03 信息素养在1974年首次被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指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1]。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也随之产生。但目前对于信息素质教育尚无权威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国内学者皮介郑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在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诸方面达到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水准。”[2]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基地,对公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职责[3]。笔者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近几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者活动,笔者对其网站公告栏发布的活动公告进行梳理,对其有关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进行分析[4]。从2012年到2015年5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举办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78场/次。自2013年4月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月都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1.1 活动分类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主要以电子资源检索培训的方式进行,活动对象主要是一般读者,偶尔也有针对少儿读者的“畅游数字阅读,分享快乐学习”及针对视障读者的“‘聆听世界’――视障读者培训”等活动。 ②电脑基础知识培训。主要针对老年读者,长期举办,为其讲解电脑的基本应用。③专题馆藏资源推荐。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及时事对本馆专题馆藏资源进行推荐。 1.2 特色与不足 1.2.1 特色。①连续性。如:针对老年读者的“乐龄学习e起来――老年人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以及“专题期刊阅览”等,均多次举办。②地域性。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结合本馆特色资源,向广大读者介绍南粤文化,引导读者关注和了解本地文化。如:“南粤文化之旅”专题馆藏资源导读、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等活动。③时效性。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常结合时事或时节进行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如:在春季开辟“春季养生”专题期刊和专栏;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开展航天航空专题期刊导读等。 1.2.2 不足。①延续性差。如:针对老年读者的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举办过多次,但内容是重复的,且不具备延续性,读者很难学到系统知识。②对象单一。大部分活动都是针对普通读者,只有极少数是针对特殊读者的。③内容比较单一。基本还是依据本馆已有资源,仅向读者传授获取信息的技巧,对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均未涉及。 2 香港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截止到2015年5月26日,笔者在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检索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共有1,140场/次[5]。 2.1 活动分类 活动共分为以下四类:①“轻松生活@互联网”工作坊。介绍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技巧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网上信息,鼓励市民利用互联网信息及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电子服务[6]。

读者受众分析

读者受众分析: 读者受众分析: ?读者特征分析 福建地区男女读者数量相当,读者年龄多集中在18-20岁和21-45岁两个区间内,他 们的比例分别达到41%和49%。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分别达 到18.7%和16.6%,其次是工商人员和公司管理者,分别为14.7%和11.7%。其中约48.51%的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收入越多,学历越高的人,越喜欢阅读报纸。 ?报纸费用支出分析 从总体上看,约有63.37%的读者在报纸上的年消费在100元以下,每年花费在200元以上的读者群体所占的比例仅为8.79%,随着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每月在报纸上的 消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随着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读者在报纸上花费的上升趋势表现则 更为明显,可能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读者们对电视的喜爱程度有所下降,报纸和杂志 这种纸质媒体在读者心目中仍然是最优选择。?忠实读者比例 根据初步调查了解,目前读者对《海峡都市报》的忠实度比较高。就相对福州市场而言,海都报占所有阅读人群的43.5%,东南快报占20.6%,福州晚报和福州日报占27.1%, 其他报纸如消费导报、法制报等占总阅读人数的7.2%。读者每周读报4-7次,海都报几乎成为他们每天必读的报纸。在阅读报纸时间方面,有50.74%的读者阅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上,约34.65%的读者阅读时间在10-20分钟,只有约12.38%的读者阅读时间在10分钟 以下,说明绝大部分读者是抱着很认真的态度阅读海都晚报的。 ?传阅率分析 福建地区主要媒体的传阅率:通过对福州地区消费群体的调查,[初步显示:《海峡 都市报》的传阅率高居榜首,达到近3人/份。 海峡都市报的读者中,满足拥有购买能力和购买决策权的读者,主要集中在23岁到 59之间,在大专、大学本科的读者中,海峡都市报分别占有42.07%和51.59%,同时覆盖42.31%的硕士、双学士、博士等高学历人群,表现出良好的读者教育构成。 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拥有稳定收入的读者中,有42.97%是海峡都市报的读者,福州晚报和日报纸31.25%,列第二位,以下依次为东南快报时报、消费导报和福建法制报等。 福建日报和福州晚报拥有42.34%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读者为最多,有37.10%的此 类读者选择海峡都市报,15.28%的读者选择东南快报,以下依次为消费导报和福建法制报。

短文摘抄之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文化馆作 为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场所,对我国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 重要意义。为了积极发挥文化馆的作用,必须要积极加强文化馆总 分馆制的完善。本文对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对 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文化馆发展水平。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01 引言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 入力度,文化馆、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完善。文化馆建 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馆是为广大群众 提供文化服务、知识服务的主要场所。加强对文化馆建设的投入, 是提高文化馆工作水平,促进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面临 着新的机遇。为了提高文化馆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文化馆管理 问题的监督,提高文化馆馆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总分馆制的完善,让群众可以积极参与文化馆的各种活动,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 不断推进。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概述 文化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对人们的精神 层次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馆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总分馆制,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由同一个主管机构进行管理的 文化馆集群,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化馆被称为总馆,其余的都是分馆,分馆和总馆之间属于隶属关系,由于不同站点覆盖的范围不同,所 以形成了全面覆盖、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文化馆服务体系。 总分馆建设的核心是将原本独立、分散的文化馆集合起来,形 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用统一的管理制度对所有的文化站点进行管理,从而盘活文化资源,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在进行总分 馆制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服务的高效性以及成本问题,对文 化馆的服务范围进行合理控制。 二、文化馆总分馆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理念陈旧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方案word版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方案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按照《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正在实施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现就县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建设,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市业务部门指导意见,县实行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旨在统筹县域公共图书资源,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资源利用率,更好满足农村群众读书看报及数字文化需求。b5E2RGbCAPklfHYJ6cEUqP AsthvQ VFNqwK3w9lbp Xh3ITF LbT LbiyTdmv cyAblH U2UOvE rzK0eX9MRyOv kWatvR DwH1XM AeBz8G。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成立了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广新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相关股室、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图书馆馆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分馆制建设中的具体业务工作。p1EanqFDPwH97T YYioVM LhgXsH62GIu3yZxXq9T5C3MQ atakR5lNPVd7KGIFjD X62DB8m0x8vP9Hv qMZxLaBn GeCMpc JrdLZ6FOx。 三、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以县图书馆为总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县乡两级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DXDiTa9E3d4X06YdvA cE5JXr r8HesM bHzf2o IYBLiP uZrhzu Qpvj6Y dTZbRL sUch1m nK4Avx ZqlffY Zazdo3gRBB18ow6Qjo CdX4。 四、经费保障 上级专项经费、县配套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