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类预测方法框架介绍

合集下载

矿床统计预测的讲义

矿床统计预测的讲义

1 绪论
1.5 数学地质和矿床统计预测的发展趋势
(1)数学地质正在逐步突破狭义的“数据处理”框架。过 去很长时间内,数学地质的有些领域,比如多元统计的应用, 与狭义的“数据处理”没有严格界线,数学地质研究结果往 往不能提供显著独立的新认识,而主要限于对地质描述结果 的定量化“改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地质作为独立 学科的认可度。随着学科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改善。
2 地质勘探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
2.2 统计分布及其分析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研究一组数据的统计分布:
(1)计算统计特征值,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等,定量表达数据取值的集中性、离散性等特点。
平均值: 方差:
1 n
x n i1 xi
S2 n11in1(xi x)2
Eq 2-1 Eq 2-2
1 绪论
1.2 现阶段数学地质的主要内容
(2)地质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模拟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 地质作用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
给定模型有关参数和/或边界条件
用计算机模拟地质作用过程
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是否一致 Yes
结束,获得了对地质作用过程的新认识
调整参数和/或 边界条件
No
1 绪论
1.2 现阶段数学地质的主要内容
文本数据,是一种定性数据,是代表事物或概念的名称、 编号等的符号。不能进行算术运算或一般的逻辑运算,但 可能用于 “计数”,也可能用于排列顺序。
2 地质勘探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
2.1 地质数据
图形数据,是指用一系列空间坐标来表示的、能提供关于 点或线或面或体对象位置、形状、尺寸、空间关系等信息 的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称为矢量数据。
地学数据模型:复杂、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存储、管理、 查询、显示、更新维护、安全保密。

矿床统计预测讲义

矿床统计预测讲义

矿床统计预测讲义简介矿床统计预测是指通过对已知矿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从而对未知矿床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它是矿床勘探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帮助矿业公司和勘探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案和决策。

本讲义将介绍矿床统计预测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实际应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1. 矿床统计预测的基本原理矿床统计预测是基于已知矿床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未知矿床进行预测。

其基本原理包括:•数据收集:收集已知矿床的地质勘探数据,包括地质剖面、岩石样品、地球物理扫描等。

•数据分析: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

•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包括回归模型、聚类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预测验证:利用已有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2. 矿床统计预测的主要方法矿床统计预测涉及多种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2.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索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回归分析可用于确定地质因素对矿床分布的影响程度,并建立预测模型。

2.2.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一种通过已有数据推断未知位置上的值的方法。

在矿床统计预测中,空间插值可用于填补数据缺失的位置,从而得到完整的矿床数据集。

2.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相似对象归为一类的方法。

在矿床统计预测中,聚类分析可用于将矿床按照地质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为矿床预测提供参考。

2.4.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计算模型。

在矿床统计预测中,神经网络可用于识别矿床数据中的隐藏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3. 矿床统计预测的实际应用矿床统计预测在矿业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矿床评估通过对已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对矿床进行定量评估,包括矿床的储量、品位、开采潜力等指标。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引言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是根据地球内部结构和特定地质过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地质数据,以及运用地质模拟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建立起来的地质现象的可视化模拟模型。

这种模型构建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矿产资源管理者和矿业公司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矿床的成因、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采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层、地球物理、遥感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进行数据清理、滤波、平滑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2. 数据解释与分析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剖面的解释、地球物理图像的解释以及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等。

3. 建立模型框架在数据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框架。

这个模型框架包括矿床的主要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等方面的要素。

4. 模型参数设定与模拟模型参数设定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一个关键步骤。

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地质数据和模型框架进行合理的设定,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模型验证与优化在模型参数设定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这包括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同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模型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改进模型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6. 模型展示与应用在模型验证和优化之后,可以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示和应用。

这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模型结果,同时可以将模型结果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的决策和规划。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方法1. 地质数据处理与解析地质数据处理与解析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础。

这包括地层解析、电磁测深解析、遥感数据解析、地球化学解析等。

这些解析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质数据的含义和特征。

2. 数值建模与计算数值建模与计算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步骤。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 8月上148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刘超超(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勘探工作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主要障碍之一。

又一轮勘探热潮已经开始,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的、综合性的独立科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矿产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详细阐述了矿产预测的分类。

其次,介绍了一套概念方法。

最后总结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具体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矿床模型;地质信息;预测;理论中图分类号:P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5-0148-2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ynthetic geological information prediction techniques andmethods for mineral deposit modelsLIU Chao-chao(La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xploration work, the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is also increasing rapidly. Another exploration upsurge has begun, i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become a systematic,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independent scie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nd concept of mineral prediction, and expoun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prediction in detail. Secondly, a set of concept method is introduced.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pecific technical problems.Keywords: Deposit Mode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prediction, theory1 概述矿产预测是指应用地质学和矿产基础理论,研究成矿规律,分析矿产元素,综合矿产地质、矿产资源、物性、化探、遥感等预测要素。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第二章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PPT课件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第二章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PPT课件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成分异常:包括地质体岩石化学成分或微量元素 成分异常。成分异常的标准,在地球化学中常以 异常下限来确定。
• 岩性异常:包括异常岩性的岩浆岩、变质岩或沉 积岩,以及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中的异常岩 性部位等;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岩相异常: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或 Nhomakorabea积岩中的异 常相或相带,如岩浆岩中的异常缘相或火山中心 相,变质岩中的特殊变质相带,沉积岩中对成矿 特别有利的沉积相等;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矿床的单个 研究,发展到对矿种共生、矿床组合类型的研究, 将成矿作用研究与区域地质背景联系起来。
成矿系列从高到低分为:矿床系列组合、矿床 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亚系列、 矿床式(矿床类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共7个层 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地构造背景、地球化学背景以及地球物理背景, 通过典型矿床形成环境的研究建立环境类比模型。
第二节 基本理论
(2)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类比:主要包括控 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等条件 的对比。对内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岩浆活动 因素类比;对外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岩相因 素或岩相古地理因素的类比;对变质矿产而言,主 要是岩性、变质相及变质程度类比,通过典型矿床 的成矿条件分析,建立条件类比模型。
第二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二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和方法 体系
• 一、基本概念 • 二、基本理论 • 三、方法体系 • 四、方法体系分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矿产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总结 矿床成矿模式;以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 息为依据,总结找矿模式;依据成矿模式和找矿 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矿产预测准则;对预测区内 的潜在矿产资源作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段和 优选成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部署意见。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肖克炎;叶天竺;李景朝;杨毅恒;丁建华;娄德波
【期刊名称】《地质通报》
【年(卷),期】2010(029)010
【摘要】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资源定量估算一直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工作,关于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从新一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体系所倡导的成矿分析方法入手,探索了资源量估算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可能实现的途径.
【总页数】9页(P1404-1412)
【作者】肖克炎;叶天竺;李景朝;杨毅恒;丁建华;娄德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北京,10081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10010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2
【相关文献】
1.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 [J], 杜仲泽;杜仲泓
2.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研究 [J], 叶天竺;肖克;严光生
3.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 [J], 杜仲泽;杜仲泓
4.基于Vulcan的西岭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及资源量估算 [J], 张琪;陈晓燕;崔美慧;尹剑飞
5.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 [J], 刘超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找矿模型的内容及分类

地质找矿模型的内容及分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地质找矿模型的内容及分类
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及各种直接或简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一、找矿模型的基本内容
找矿模型是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体)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诸方面信息显示特征的充分发掘及综合分析,从中优选出那些有效的、具单解性的信息作为找矿标志,并在确定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的最佳组合后才建立起来的。

(一)基本图件
1、与找矿模型相匹配的矿床成矿模式图
2、代表矿床(体)综合剖面图
3、综合平面图
4、找矿模型图
(二)找矿模型的描述内容
1、矿床(田)地球物理特征
⑴勘查目标物和目的物的地质特征
2、矿床(田)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元素和指示性元素种类
勘查原生晕或次生晕的组合关系及其元素分带性(或分带序列)
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
物化探险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与目的物相对应地质体的模拟特征。

昆明理工大学课件-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第三章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昆明理工大学课件-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第三章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是定量描述有关矿床形成过程,目前该类模
式适用范围较小。
第三章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三、成矿模式研究内容
一个完整的成矿模式,一般应包括以下l0个方面的内容: (1)大地构造背景; (2)成矿地质环境,包括赋矿地层(时代、岩性及空间展布特 征)、成矿岩体(产状、规模、岩性、岩相、围岩及蚀变特
征)和控矿构造;
第三章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一、成矿模式研究历史与现状
成矿模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系统的专著性 成果主要见诸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几年中,在美、
加、前苏联,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其中,
最引人注目、涉及面广、总结性强的著作要算美国地质调 查所的《矿床模式》(Mineral Deposit Models)。它以 全球近4000个矿床研究素材为基础,给出了88个矿床描 述性模式。
第三章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2)成因模式
成因模式是在描述性模式基础上,表示岩 (矿)石的矿物成分、成矿物质来源(矿质、介质、 热能)、迁移方式、沉淀场所、成矿物理、化学条 件及矿化的发育程度,也就是在一定成矿理论指 导下,再造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
第三章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3)找矿模式
是在描述性模式、成因模式、地球物理、地 球化学、遥感等资料基础之上,总结矿床预测准 则,即在一定范围内的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地质 条件与含矿地质体的一套特殊标志组合,从中提 取综合信息,建立预测地表露头矿和隐伏矿的准 则和标志。
(5)矿床(体)控矿因素的归纳和总结:不
同围岩类型对矿化富集作用的影响;与成矿作用 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特征;矿化 富集部位的容矿构造性质与产状特征;原生晕元 素组合特征;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特征;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入岩浆构造图
变质建造构造图 大地构造相图 综合地质构造图 地质矿产图 成矿规律图 矿产预测图
预测要素
预测区
大地构造位置 大地构造演化
沉积建造 沉积构造 火山建造 火山构造
岩浆建造 侵入岩浆构造 变质建造 变质变形构造 区域构造 大型变形构造
成矿特征 资源储量 矿化线索 成矿时代
一、划分矿床类型
(一)本次预测矿床类型的划分依据陈毓 川院士成矿系列中矿床式为基本内容,不 划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
性蚀变带、老窿、转石矿化线索等)
二级要素:
(1)例1:岩浆建造二级要素包括: 侵入岩时代、岩浆旋回、出露面积、岩体产状、剖面
形态、侵入深度、剥蚀程度、隐伏岩体、接触带、侵入角 砾岩、岩相带、矿物成分、副矿物、岩石结构构造、岩石 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稀土元素、气液包裹体、侵入 期次、侵位方式、侵入岩成因、侵入体大地构造环境分类 等23项内容。(具体由地质构造组确定。 (2)例2:侵入岩浆构造二级要素包括:
第二类:侵入岩体构造体系:岩相分异构造、多期侵入构造、侧伏构 造、原生构造。
第三类: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侵入接触围岩构造(穹隆、背斜、向斜 、断裂带)顶垂体/捕掳体构造、接触构造产状(岩石、岩凹、岩凸 、阶梯、陡倾、缓倾……)、倾伏构造。
第四类:褶皱构造体系:单斜构造、背斜构造、向斜构造、向形构造 、背形构造。
物探信息 化探信息 遥感信息 自然重砂信息
综合信息
地质构造推断解释 综合异常 地质构造推断解释 综合异常 地质构造推断解释 异常
区域构造 岩体空间特征 定位预测 定量预测 成矿构造空间范围 成矿建造空间范围 定位预测 定量预测
综合地质构造
蚀变标志
综合异常
定位预测
四、确定预测要素
一级要素:
(1)成矿时代 (2)大地构造位置 (3)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4)沉积建造/沉积作用 (5)火山建造/火山作用 (6)变质建造/变质作用 (7)岩浆建造/岩浆作用 (8)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建造古构造 (9)火山岩性岩相构造/火山构造 (10)变质变形构造
(5)例5 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二级要素包括 :
地质年代、沉积相名称、沉积相类型、沉积 建造类型、岩石类型、岩性分析、古地理类型、 古气候类型、沉积等厚线、沉积中心、洋流方向 、物源供给方向、水介质、水温、古生物分布、 盆地构造类型、盆地围限断裂性质、盆地形态、 盆地内大
地构造环境、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特征。
二、按照矿床类型建立区域成矿地质模型
(一)成矿时间 (二)大地构造空间位置 (三)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四)成矿地质建造:
1.沉积建造 2.火山建造 3.变质建造 4.岩浆建造
(五)成矿构造
第五类:断裂构造体系:构造破碎带、构造蚀变带、层间滑脱带、韧 性剪切带、片理化带。
第六类: 火山构造体系:
火山岩相构造、火山原生断裂构造、破火山口构造、火山穹隆构造、 火山盆地构造。
第七类:复合构造体系
(4)例4 沉积建造二级因素包括: 地层时代、地层分区、建造类别、建造厚度
、建造规模、分布范围、岩石组合、沉积序列、 沉积相、沉积盆地类型、地质构造环境。
(11)侵入岩浆构造 (12)大型变形构造/区域断裂构造 (13)成矿构造 (14)成矿特征 (15)资源储量 (16)磁异常 (17)重力异常 (18)伽玛能谱异常 (19)化探异常 (20)遥感异常 (21)自然重砂 (22)找矿线索(预测区)(包括:矿点、矿化点、规模
岩相分异构造(重力、动力)、多期侵入构造、侧伏 构造、围岩构造、侵入接触构造、区域岩浆构造带边界( 长度、规模、走向)、控制岩体侵位区域构造带、岩浆作 用影响范围(流体作用)等8项内容。(具体由地质构造 组确定)
(3)例3:矿田构造二级要素包括:
第一类:沉积构造体系:水下地形类型、沉积相类型、古地理类型、 盆地构造类型、同生构造、盆地围限构造、盆地内次级构造。
1.矿田构造
(1)沉积构造(2)侵入岩体构造(3 )侵入接触构造(4)褶皱构造(5)断裂构 造(6)火山构造(7)复合构造
2.区域成矿构造
(1)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建造古 构造(2)火山岩性岩相构造/火山构造(3 )变质变形构造(4)侵入岩浆构造(5)区 域断裂/大型变形构造
(六)成矿作用特征: 1.形态产状 2.物质成份 3.蚀变特征(流体影响范围) 4.成矿期次
区域成矿模型
模型区
成矿特征 资源储 量
成矿构造
大地构造环境 成矿建造
区域关联
空间位置
演化阶段
沉积岩 火山岩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构造体系 火山构造体系 岩体构造体系 接触构造体系 断裂构造体系 褶皱构造体系 复合构造体系 形态、产状 物质成分 蚀变特征 成矿期次 金属量 矿石量 品位
岩相古地理图 构造古地理图 建造古地理图 火山岩性岩相图 火山构造图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类 比预测方法框架思路
2006年9月18日
基本原则
全面利用地质构造、综合信息、成矿规律 成果
解决预测区信息不对称 前期知识驱动后期数据驱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我国资料特点
工作程序
1.划分矿床类型,并确定预测要素 2.确定矿床类型预测范围 3.确定预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分区 4.典型矿床研究 5.建立区域成矿模型 6.区域关联:编制专题图件 7.预测要素类比关联 8.定位预测:圈定预测区范围 9.数理计算 10.定量预测(矿床数、资源量)
(七)资源储量 (八)成矿作用与地质作用关系:
三、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分析
(一)建立矿床综合信息模型 1.收集典型矿床大比例尺物探、化探资料,
建立物探、化探信息模型。 2.收集已有专题研究成果,摘录有关模型资
料。 3.对照1/5万、1/20万物探、化探、遥感、自
然重砂区域综合异常资料,选取典型矿床综合异 常,建立典型矿床的区域信息模型。 (二)根据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模型,按照不同 矿床类型剖析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 综合异常内部结构特征,作为找矿模式和预测要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