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规划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规划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摘要: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是城乡建设与国土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践显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关键点在于对城市规划体系进行完善与整合。
基于此,本文就规划体制改革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展开详细分析,分别从工作范围、工作基础、边界范围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试点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城市开发边界制度研究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规划体制改革城市开发边界规划管理前言: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期间,将城市融入到自然当中,将城市与自然有效结合,在城市规划体制改革中全面融入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以便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结合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工作,同时邀请专家人员对试点城市划定情况展开详细论证,最终将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组合起来,加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面研究。
1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简述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体制当中,主要使用规划区、四线、三区等工具引导并管控城市用地,但城乡规划失灵仍然是业界探讨的重点。
其一,城市规划逐渐被各个部门规划肢解,管理权力逐渐分散,城市规划管控逐渐被削弱;其二,各个城市总体规划中时常遗漏一些大量建筑开发用地,因而使得规划监督难度不断加大。
分析上述现象原因主要为规划权力在不同部门与地方之间存在界限不清的情况。
所以,有必要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如此既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编制,还能利用划定工作消除规划管理与编制期间的矛盾。
在此期间,不必过分强调边界划定结果,而应重点突出划定过程,并在此阶段累积经验,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基本方向。
2 试点城市开发边界划定2.1 工作范围确定划定开发边界范围,主要应对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及市辖区空间关系进行合理划分。
如果实际划分期间选择空间较大,就可以将市辖区外部空间融入到开发边界范围内,如此就会导致开发边界内部行政机构管辖权不清晰,难以对开发边界进行合理约束;若选择面较窄,例如将中心城区纳入其中,此时开发边界将失去原有的建设意义。
“多规合一”下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若干问题探讨

0 引 言
当前 我 国 城 市 开 发 边 界 划 定 需 求 十 分 迫 切 ,
模 型法 、 G I A模 块划 定法 、 资 源环 境 承 载力 法
等
方法 从 “ 城市 增 长需 求 ” 和“ 生态环境约束” 两 个 角
度对 城市 开发边 界 的划定 进行 了探 索 。
2 0 0 0 -2 0 1 2年 间我 国城 镇 建 成 区 面 积 增 长 了 1 . 0 3 倍, 但城 镇 人 口仅 增 长 了 0 . 5 5倍 , 土地 城 镇 化 速度
( U G B: U r b a n G r o w t h B o u n d a r y ) 。随后 波特 兰 、 墨
1 城 市 开 发 边 界 的基 本 概 念
“ 城市 开 发 边 界 ” 也被称 为“ 城 市 增 长 边 界 ”, “ 开发 ” 二字 更加 强调 管 理 和控 制 开 发建 设 的行 为 , 而“ 增长 ” 二 字体 现 的是 城市 规 划 的综 合 性 , 重 点 考 虑 的是 城 市 整 体 发 展 和 增 长 的 战 略 问 题 。 国 内
远远 高于 人 口城 镇 化 速 度 , 城 市 空 间持 续 扩 张 ¨ 。 对此 中央 城 镇 化 工 作 会 议 和 《国家 新 型 城 镇 化 规
当前 形势 下 , 实现城 乡规划、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国 民经济 与社 会 发 展 规 划 、 环 境 保 护 规 划 等 规
划》 明确提 出 “ 划 定 每个 城 市 特别 是 特 大 城 市 的开 发边 界 ” 、 “ 合理 控制 城镇 开发 边 界 ” 等要 求 , 以防止
城市 无序 蔓 延 、 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 、 提 高 建 设 用 地
“多规合一”视角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探讨--以合肥城市开发

线控 制 、 边 界 整 合 3个 步骤 【 3 1
“ 开发” 二 字 更加 强 调 管 理 和 控 制 开 发 建设 的 行 为 。 而“ 增长” 二 字 体 现 的 是 城 市规 划 的 综合 性 ,重 点 考 虑 的 是 城 市整 体 发
展 和 增 长 的 战 略 问题 l 1 _ 。 霍 华 德 的 田 园城 市 理论 提 出在 中 心城 区外 围设 立 永 久 性 绿 带 来 限 制 城 市 空 间的 扩 展 被 认 为是 城 市 开发边界的理念雏形 , 在1 9 4 4年 大 伦 敦 规 划 中划 定 都 市绿 带
需求 、 定规模 、 定形 态” 的 方 法 来 开 展 城 市 开 发 边界 划 定 工 作 杭州按照“ 限制 要 素 筛选一 初 步 划 定 分 区一多规 衔 接 修 正 ” 的
.
三 个 步 骤 划 定城 市 开 发 边 界 . 厦 门市 结 合 “ 多规 舍 一 ” 同步 划 定 了“ 城 市开 发 边 界 ” , 城 市 开发 边 界 的 划 定 包括 战 略 引领 、 底
制城 市无 限制 蔓延 、 引 导 城 市 空 间拓 展 、 协 调 城 乡空 间 关 系 的 核 心 目标 , 在 划 定 方 法 上 均 体 现 出“ 多规 合 一 ” 、 全 域 空 间综 合 在 2 0市 级 7 O年 代 的 美 国 , 波特 兰 都 市 区政 府 ( Me t r o ) 开 协调 、 针 对 关键 问题 重 点应 对 的技 术手 段 始 划 定 城 市增 长 边 界 ( U G B ) , 因 其 对 城 市 发 展 的 显 著 影 响 成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开发边界的确定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能够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农田资源的利用,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问题,本报告对相关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意义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开发边界的明确有助于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过度开放。
合理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可以限制城市用地的过度占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有助于保护农田资源。
农田是粮食和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维持乡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依托。
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可以保护农田资源,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的生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最后,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有助于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
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可以保护农村景观和文化遗产,促进农村旅游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方法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区域规划、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
据调研结果显示,常用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规划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案。
2.生态环境法:以生态系统保护为出发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3.土地利用法: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通过土地评估和评价指标,制定城市开发边界。
4.农业保护法:以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发展为基础,结合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民利益保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四、案例分析为了验证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的可行性,本调研还对几个城市的开发边界进行了案例分析。
以A市为例,该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状况,采用规划法和生态环境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定了城市开发边界。
在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了城市中心区域、产业园区和居住区域,确保了城市的合理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011.“规土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上海实践探讨

“规土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上海实践探讨何文桥摘要:“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方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严控特大城市规模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上海以2008年“规土合一”机构改革为基础,以“两规合一”划定集中建设区为标志,探索建立的以集中建设区为核心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方法,实际上已然发挥着城市开发边界的作用。
本文通过访谈、文献调研与数据分析,总结上海“规土合一”以来围绕集中建设区的探索,并探讨集中建设区的本质,为上海及我国特大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管理实施提供参考。
研究认为,集中建设区政策设计的核心是市-区县-街镇政府自上而下的刚性指标约束与边界管控,是对空间增长边界与扩展边界的刚性深化,其实质是以土地指标为核心的,具有强烈计划性的一种土地管理的手段,并非规划管理的手段。
新时期,基于“规土合一”背景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应注重加强其政策内涵与管制机制的创新,充分考虑既有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管制工具,完成从规划编制向规划管理实施的政策设计与刚性传递。
关键词:集中建设区,城市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土合一1引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层面愈加重视严控特大城市规模,并提出尽快划定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同时强调基于“多规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等空间边界进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手段,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严控特大城市规模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事实上,上海以2008年“规土合一”机构改革①为基础,已率先开展城市开发边界的相关探索。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与2008年上海“规土合一”机构改革之后提出的集中建设区(以下简称“集建区”)相比,其政策内涵与管控机制基本一致,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略有缩减。
本文以上海“规土合一”背景下划定的集中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上海经验,剖析集建区的实质,有助于审视当前城市开发边界的地位、作用及政策内涵,为“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管理实施提供参考。
_多规合一_导向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与协调政策探讨_韩涛

1.1 城市增长边界 (UGB) 的概念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UGB) 概念最初起源 于美国,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不同视角与方式 定 义 了 UGB, Richard Sybert 在 1991 年 提 出: “UGB 是在围绕城市划定一条限制其外 部 发 展 的 线 。 ” D.Porter 在 1997 年 提 出 : “城市增长边界将城市增长限制到某个特定的 区域, 并且阻止城市延伸到外围村庄。” Williams 则提出: UGB 是 “城 市 地 区 周 围抑 制市区范围增长的一条边界线, 边界以外土 地, 应保持在低得多的密度, 不提供供水和排
1.2 城市增长边界的类型 普遍来看, 目前学术界多认为城市增长 边界按其性质可划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1.2.1 刚性 UGB 刚性界限是针对城市非建设用地边界提出 的, 是城市化与非城市化地域的界线, 是城市 规划的 “底”, 用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及生态 环境, 是保障生态安全或粮食安全等的战略 性、 永久性不可开发边界。 即是刚性生态警戒 边界, 具有严肃性和法定性, 划定 “刚性” 城 市增长边界的意义在于将城市的发展更好地与 周边区域的发展协调起来, 缓解城市给所在区 域的土地、 环境及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是 城市发展所能达到的最终合理规模。 对这类边 界线实行严格控制, 除非城市或区域发展条件 有了重大变化, 原则上不得有任何逾越。 1.2.2 弹性 UGB 弹性 UGB 以引导城市空间发展, 调控土 地开发时序、 开发强度和土地利用模式等为 主 , 是 城 市 规 划的 “图 ”, 相 比 刚 性 UGB 更 加强调时序性。 现行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以下简称 《办法》) 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中 心城区规划中提出在中心城区规划阶段所划 定 的 城 市 增 长 边 界 , 是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 年 内所确立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边界线, 是 阶段性城市管理的依据, 在规划期范围内是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是指导城市发展和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多规合一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各种规划往往是分立的、独立的,互相隔离,导致城市发展不协调、规划冲突等问题频发。
针对这一情况,多规合一提出了将各种规划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体系,实现综合规划、统一设计、协同发展的目标。
多规合一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多规合一的概念、理论基础、现状及实践经验,可以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多规合一的概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整合各类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互补,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进城市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多规合一的理论基础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石,对于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多规合一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多规合一的现状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可以为规划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为城市规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2. 正文2.1 多规合一的概念多规合一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各种规划要素、资源和空间进行整合和协调,达到统一规划、综合利用、相互补充的目的。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也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传统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往往是分开制定的,各自为政,导致了各规划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提出了“多规合一”的理念,即要求各种规划在编制时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框架,确保各项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进行分析。
一、多规合一的背景和意义在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诸多规划矛盾和重复,无法很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有的城市规划将工业区划为居住区,导致了居民生活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问题;有的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不协调,导致了城市交通问题。
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出“多规合一”的理念。
“多规合一”的理念要求各种规划要在编制时就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框架,确保各项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既能达到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能实现各规划的专业性和专门性。
这样可以避免各项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1.规划编制阶段的整合实践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体现“多规合一”理念的实践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各类规划要开始进行整合。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内容,协调各项规划的要求,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框架。
在编制新城新区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区、交通布局、环境保护等各要素的规划,从而整合各项规划的要求,形成一个统一的总体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体现“多规合一”的理念。
在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中,各项规划要素如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等都需要得到有效整合,要充分考虑各类规划要求,尽量减少各类规划之间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0T14:26:08.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晶[导读]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张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不是简单的勾画一条线,一个面.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研究应该随城镇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划理论,结合多种规划划定方法使得划定的结果更科学合理,争取从“单一”的技术方法转变为综合全面的管控工具.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实践研究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先决基础条件;二是遵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明
确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主体功能区的引导地位;三是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协同关系.依托于GIS技术支持进行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研究,首先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然后通过GIS叠加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实现城镇开发边界的协调划定.关键词:“多规合一”背景;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1导言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多规合一”空间要素管控的要求.针对巧家县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案例,综合运用“反规划”、“倒逼规划”、规模预测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开展了“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协调研究,实证表明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结果为基础的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结果符合巧家县实际.研究中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今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研究基础理论 2.1城镇开发边界基本理论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城市增长边界(urbangrownboundary,UGB),是一条以人为划定、以自然为参考的城市边缘界线,其想通过空间分界线和规模控制线引导城市的扩张,其核心是通过城市增长边界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城市以及周边的农业和生态安全.1900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限制城市人口来限制城市增长需要的建设用地,从人口的限制来稳定城市规模的稳定,确保城市周边的农田、生态不被破坏,该理论还提出若要扩大城市的规模,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能最好的保持城市开发边界的稳定.我国在城市开发边界的认识与研究较晚,学术界以及行政部门对城市开发边界的相关概念产生于近十年.学术界主要关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理论与方法,行政部门主要注重行政手段的实施,如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提出了“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的要求;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明确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重要性.城镇开发边界一般认为是行政辖区内划分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和不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空间界线.在边界内,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边界.在边界外,不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政府不能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在边界外做出许可,不可安排土地征转、不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2.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理论 1)“反规划”划定方法.“反规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国内城市增长无序提出的理论,是针对性的理论方法,“反规划”不是反对现行的规划,而是应对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空间建设用地的系统规划方法,“反规划”的核心是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前提性,通过先行确定非建设用地的规模限制建设用地的规模.2)“倒逼规划”划定方法.“倒逼规划”是一种较为新的规划方法,也可是说是一种“被动规划”,“倒逼规划”随社会快速发展后为解决社会诸多问题而出现.如:交通拥挤的“堵城”倒逼着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城市新开发而无人居住的“鬼城”迫使城市重新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需参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用划定的边界引导规划.3)规模预测法和排除法.城镇开发边界的规模预测主要应对城镇人口增长的问题,城镇人口的增长需预留建设用地,从中需考虑城镇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建筑密度等来解决城镇人口的用地需求.排除法应对各类禁止建设区的要求,消除城镇开发的用地安排,形成开发边界线控制城镇开发活动,如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等. 3研究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根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标准,巧家县主体定位于生态功能区,所以在划定巧家县城镇开发边界时,采取“生态先行”的策略,以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巧家县城乡总体规划、巧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巧家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的空间规划,结合巧家县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梳理巧家县内现存的国家级、省级或州市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借鉴现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核心区域;其次,按照生态保护法以及环境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生态保护区进行指标化的生态系统重要性、脆弱性以及生态安全评估,明确生态保护具体对象和重点保护区域;最后,对包含类型多样的各类生态保护区进行ArcGIS叠加分析,形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技术路线的初步方案.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不同等级重点保护区的管理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评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最终方案,并划定巧家县生态保护红线类型有:生态安全控制线,包括国家级药山自然保护区、县级马树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控制线,包括水库、水库淹没区、饮用水水源点、金沙江、牛栏江、荞麦地河、以礼河等;生态林地控制线为国家一级公益林、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四类控制线,最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328.62hm2.以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结合云南省大于1km2坝子范围界线核定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最新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补充完善成果和最新的遥感影像图等,将巧家县耕地现状分布、数量、质量和集中连片耕地进行摸底调查、查清潜力,综合巧家县情况,划定基本农田;然后运用ArcGIS技术剔除现在建设用地、巧家县灾后重建用地、巧家县白鹤滩水库移民安置用地、部分城镇近期重点建设用地和零星地块,最后补划质量高、集中连片和数量充足的基本农田,以满足国土部门的管控要求,划定基本农田面积5284.81hm2为边界划定的限制性条件.分别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提取建设用地图斑,运用ArcGIS技术合并“两规”中提取的建设用地图斑,将上述限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叠加,运用ArcGIS技术消除与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重叠的图斑;最后将地质灾害区矢量图层与第二步的结果相叠加,如有重叠图斑,则应用ArcGIS技术消除重叠区域,最终结果为“刚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刚性”城镇开发边界1056.87hm2. 4结语
通过 GIS 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完成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约束因子,使得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参考文献:
[1]李冬雪.基于“多规合一”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9.
[2]张年国.全域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探索与沈阳实践[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海口市人民政府.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海口市人民政府: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7:5.
[3]赵之枫,巩冉冉,张健.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比较研究[J].规划师,2017,33(07):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