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专栏:爱情、婚姻、性与道德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

《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终于读完了《李银河说爱情》这本书,感慨颇多。
这本书从爱情、婚姻、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可以让人感到幸福、满足和充实。
然而,爱情也是复杂的,它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
在书中,李银河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和规律。
她认为,爱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分享,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爱情的基础是尊重和信任,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爱情才能长久。
此外,爱情也是一种选择,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付出。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书中,李银河老师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她认为,婚姻制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婚姻制度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或者晚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开放式婚姻或者同居等非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对婚姻制度的一种创新和探索。
无论如何,婚姻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应该以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性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书中,李银河老师对性问题进行了坦诚的探讨和分析。
她认为,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时,性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应该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
此外,性也是一种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性行为和性伴侣。
然而,性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问题,比如性病、艾滋病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性教育,提高人们的性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李银河说爱情》这本书让我对爱情、婚姻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它让我认识到,爱情、婚姻和性都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李银河对性别平等与婚姻观念的批判与探索

李银河对性别平等与婚姻观念的批判与探索李银河是中国知名的性别研究学者,她对性别平等和婚姻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探索。
在她的观点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划分和婚姻制度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自由,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首先,李银河对传统性别角色划分进行了批判。
她认为传统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着明确的社会期待和角色要求,男性被期望承担家庭经济责任,而女性则被期望成为贤妻良母。
这种划分导致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李银河主张消除这种划分,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不受性别的限制。
其次,李银河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了批判。
她认为传统婚姻观念以男尊女卑为基础,强调男性的权威和女性的从属。
这种观念导致了婚姻中的不平等和压迫,使得女性在婚姻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利。
李银河主张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自己的伴侣和婚姻方式的权利,而不是被社会强加的规范束缚。
在探索性别平等和婚姻观念的道路上,李银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她主张推动性别教育的普及。
通过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改变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
其次,她呼吁建立更加公正和公平的法律制度,保护妇女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此外,她还提倡在家庭和社会中实现男女平等的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家庭和职业生涯中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的能力。
然而,尽管李银河的观点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仍然根深蒂固,改变这种观念需要时间和努力。
另一方面,性别平等和婚姻观念的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不能仅仅依靠个别的学者或活动家。
总之,李银河对性别平等和婚姻观念的批判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和方向。
她的观点呼吁我们反思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并寻求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尊重的社会。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改革探索。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行动,我们才能逐步实现性别平等和婚姻观念的进步。
《李银河说爱情》阅读感想

《李银河说爱情》阅读感想在阅读《李银河说爱情》这本书后,我有诸多感想。
不得不说,我自认为自己已算是道德感较低之人,但书中的很多观点,我着实难以认同。
整本书所呈现出的李银河老师,在我看来,是一位极为理想主义的形象,她似乎认为男女已然平等,同时还带有一种恋爱脑的特质,即秉持着爱情至上的观念。
并且,我不太赞成直接将有声节目制作成书,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其文学性欠佳。
婚姻,实际上并非能简单地与爱和性直接挂钩。
倘若忽视了婚姻所具有的抵抗社会风险的作用,那么婚姻本身的意义便荡然无存。
而书中所谈论的一切两性关系,包括爱与性,其实都可以在“恋爱”这一过程中去解决。
此外,婚姻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以及在经济层面的合作经营,但本书却依据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摒弃了这一基本特征,仅仅以简单的男女平等和追求性爱自由来论述,在我个人看来,这对于婚姻的阐释和引导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婚姻制度中涉及的经济因素,书中简单地用“男女平等”来阐释房产证上只写男人名字是合理的,以及彩礼并不那么重要等观点,却忽略了女性在婚姻中本就具有的劣势。
女性因其生理结构必然要承担生育的责任,并且在养娃、家务等事项上,女性本身所付出的情感劳动要多于男性,这些甚至会牺牲女性在职场的升职空间和社会价值。
难道不应该在婚姻成立之前,对这些进行一定程度的确定和补偿吗?尤其本书的第一章,在我看来实在是过于损害女性权益了。
另外,是否因为李银河老师的两段爱情太过幸福,以至于她字里行间对于爱情和性的想象过于美好,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我并不歧视恋爱脑,我承认有些人对于爱情的渴求是超越对于自尊等原则性标准的,但这真的是正确的吗?爱一个人,难道要容忍他在与自己暧昧的同时和多个女生发生关系吗?那其中的快乐究竟在哪里呢?或者说拥有这种短暂的快乐真的值得吗?个人本位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我仍然赞同没有绝对的自由,人可以不遵循社会规范中的道德,但一定要有自己设定好的最基本的底线。
性学家李银河提倡这三种男女关系模式...【图文】

性学家李银河提倡这三种男⼥关系模式...【图⽂】李银河,当我第⼀次看见这个名字还是因为王⼩波,她的⽂章多次提到了⾃⼰的⽼公是那个幽默风趣的作家王⼩波,我认为她就在蹭⾃⼰死去的丈夫的热度,我开始对她充满了鄙夷。
⼀个想靠蹭死去丈夫的热度⽽出名的⼥⼈,想想都知道她是怎样的⼥⼈。
但是,随着她的消息越来越多地进⼊了我的眼球,我便开始稍微对她感兴趣了起来。
原来,她不仅仅是王⼩波的⽼婆,还是美国匹兹堡⼤学社会学博⼠,北京⼤学社会学博⼠,更是中国第⼀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同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性社会学家之⼀,甚⾄她的丈夫王⼩波在她的帮助下才成为了⼀位作家,妥妥的⼀位⼤知识分⼦啊!看到了这些,我开始对李银河的印象有所改观,那么多头衔,按理说早该红遍⼤江南北,可还如此地低调,在⾃⼰丈夫背后默默辅佐,默默当着家庭⾥⾯的贤妻。
近年来,随着李银河在⽹上慢慢⾛红,她的⾝份也被更多⼈知晓,不单单再是王⼩波的⽼婆,尤其是她的“中国第⼀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这个⾝份。
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个⾝份和研究这⽅⾯的东西,因此她的话往往突破了⼈们的固有观念,所以⼀段时间红遍⽹络。
在社会每个时代⾥,总有⼀些⼈宁愿冒着种种危险,也要将真话给吐露,唤醒⼈们那没有被唤醒的⼼底的本能。
⽏庸置疑,李银河就是这样的⼈,运⽤⾃⼰毕⽣所学,将正确的知识⽅法传授给⼤家。
其实,“性”就是我们作为⼈的本能,没有“性”,怎么会有我们⼈类的繁衍?⼜怎么会有⼈类社会?爱和情是性的基础,性是爱和情的维持。
性学家李银河提倡这三种男⼥关系模式,很多⼈不知道,却⼤有裨益:⾄于我所提倡的性⾏为模式有三种(从防病的⾓度,⽽不是从道德的⾓度):第⼀是熟⼈间的性,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性;第⼆是不交换体液的性;第三是禁欲。
李银河曾在多种相同或不同场合下提出这三种性⾏为模式,再结合她的⾝份来看,我们当下并没有理由怀疑它是对还是错,我们只要做到扪⼼⾃问就可以了。
很多⼈可能就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是我们作为⼈的本能,是⼤⾃然赋予我们的权⼒,但却不敢光明正⼤地说出来,怕被别⼈“骂”,被别⼈“喷”,甚⾄还会给⾃⼰带来⽣命危险。
李银河对单身女士的忠告

李银河对单身女士的忠告
李银河是一位著名的性别研究专家和作家,她曾经发表过很多关于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的观点。
对于单身女士,她有以下几点忠告: 1. 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婚姻是一种责任和承诺,需要双方认
真考虑和准备。
如果单身女士只是因为社会压力或者年龄而想要结婚,那么很可能会选择不合适的伴侣,最终导致不幸或者离婚。
2. 坚持自我独立和自我发展。
单身女士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兴
趣和朋友圈子,不要因为恋爱而抛弃这些。
而且,独立和自信的女性更容易吸引到优秀的伴侣。
3. 不要过度追求完美伴侣。
没有人是完美的,单身女士应该学
会宽容和包容。
寻找一个适合自己、能够相互扶持的伴侣更加重要。
4. 不要轻信感情和婚姻的浪漫化。
婚姻是需要经营和努力的,
而不是仅仅靠感情和浪漫就能维持。
单身女士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备。
5. 不要因为单身而自卑或者孤独。
单身并不等于失败或者不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单身女士应该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拥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就。
- 1 -。
《李银河说爱情》读书有感

《李银河说爱情》读书有感《李银河说爱情》这本书从爱情、婚姻和性三个角度探讨了爱情这一主题,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喜欢的是爱情这一部分,它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的选择上,我更倾向于个人本位,将个人快乐置于首位。
然而,身边的人常常告诫我这样做过于自私,我们应对家庭负有责任。
如果因为家庭本位而放弃个人本位,导致自己不幸福,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如今,许多出轨的案例就是因为当初迫于压力随意选择了结婚对象,而现在却不幸福,甚至出轨,给三个家庭带来了痛苦。
这样的结果何必呢!对于单身独居者来说,不一定要结婚,可以没有婚姻,但不能没有爱情、友情和亲情。
谈恋爱不一定以结婚为目的,恋爱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我拥有友情和亲情,现在就渴望能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我们应该学会享受生活。
单身者只要在经济上没有问题,精神上不感到孤独,那么单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同时,也要做好抗压的准备,尤其是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过了四十岁,别人可能就懒得追问了。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爱呢?李银河认为,拥有强烈的渴望是关键。
根据吸引力原理,当你对爱情充满强烈渴望时,遇见真爱的几率就会增大。
在爱情中,我认为它是一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合二为一的冲动。
当两个人彼此相爱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如果你非常渴望结婚,那么不一定非要等到爱情。
可以找一个肉体上的朋友或精神上的朋友先结婚,如果一定要等待爱情,那就要做好终身孤独的准备。
因为爱情的发生概率并不是很高。
个人观点认为,正如之前一位小姐姐所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她一定要当一个渣女,玩够了各种男人再结婚。
当时我对此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因为我和这位小姐姐性格迥异。
我对婚姻的看法非常神圣,观念也很传统。
大学毕业时,和喜欢的男生拍毕业照,我妈妈都担心会影响不好,从小我就被教导要洁身自好,保持清白。
现在,我觉得小姐姐的人生很潇洒,让人羡慕,但我缺少了那份勇气!在书中的问答部分,李银河还提到传统观念认为,女孩的童贞是给婆家最好的礼物,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婚姻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婚姻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婚姻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婚姻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步入属于自己的婚姻殿堂,可是大部分人觉得结婚之后会束缚自己,久而久之就没多少人愿意结婚,一起来看看婚姻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婚姻本来就是反人性的1我们说人性是喜新厌旧的,人性是贪婪的,人性是多变的,人性还是残忍的。
我们知道人性中有很多的缺点,这些缺点,只能靠人们后天经过受教育后不断去去觉悟与反思之后做出自我约束。
然而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和反思,对抗自己天性中的本性,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能够觉悟并反思的人,说明他认识到人性本性中自己的缺点,进而有意识地去改变去约束自己,并能把自己变成谦谦君子的。
这样的人,是不多的。
上面举例的人性的缺点部分,都是让婚姻不牢固的本质。
而婚姻是什么呢?是社会普遍认同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专偶婚形式。
这就是说,婚姻维持多长,就要求配偶双方要对对方无论在身体还是心里,都要忠诚专一。
这当然是反人性的!很多名人大咖拥有渊博的知识,对人性的认识当然比普通大众要深刻,他们中的很多对婚姻的看法也是保持的悲观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匆匆忙忙地嫁人” ,就是甘冒成为不幸者的风险。
林肯说,婚姻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是炼狱。
冯小刚说,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朱德庸》里说,婚姻的目的就是告诫你不要太相信你的判断力。
人性本不稳定,当然就造就婚姻的不稳定,这是人性使然,妄想让婚姻长长久久美美满满,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并反人性的要求。
其实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都难于长久。
时间是滚滚向前的,很多事物在前进的过程中都会慢慢发生改变。
我们小时候吃的食物到长大后已经很难吃到当时的味道;我们小时候居住的城市街道,随着时间的变迁也慢慢改容换貌;我们小时候的玩伴在长大后面对时已经相对无言;我们小时候把父母看成我们的坚实的`港湾,长大后却看到他们变得苍老而无助……所有的事物都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变了模样,我们在面对这些变化时,内心会波澜起伏,但终究会接受并回归平静。
《性、婚姻以及其他》

性
性的中西对比
1.性科学与性爱艺术 2.焦虑感与无焦虑感的差异 3.激烈反抗与无激烈反抗的 差异 4.权利感与无权利感的差异
中西性规范
1.性的意义 2.李银河对性意义的理解 3.西方的传统性规范 4.中国的传统性规范 5.现代人的性规范与性学
爱
情
爱情带来了什么?
1.机会?爱情让我们愉快的改变习惯 2.勇气?爱情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世界 3.美丽?爱情让我们发现美好的生活
婚姻中的问题
1.性角色和性教育 2.生活习惯 3.贞操观 4.阳痿和性冷淡 5.性节制 6.避孕
END
THAN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OU 掌声随意O(∩_∩)O哈!
11级公事班 张明杰
性科学与性爱艺术
福柯揭示了性科学与性爱艺术的对立,他说:“我 们的社会与arserotica(性爱艺术)的传统决裂之 后,便为自己装备了一种scientiasexualis(性科 学)。……毫无疑问,性科学与性爱艺术是对立 的。”他认为,现代西方的人们已经不再能够像古 代希腊的人那样从性快感的本身中体验快乐,而只 能在忏悔中体验快感了,他称之为“西方人聪明地 培育了好几个世纪的‘由分析得到的快感’”; “性活动问题的焦点已不再是快感以及享用快感的 美学,而是欲望和净化欲望的解释学。”
中国人在性上没有被剥夺感,所以也不会有
西方的传统性规范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性规范中,首当其
冲的问题是,性的目的是为生殖繁衍还是为 肉体快乐的问题:为生殖的性活动被视为正 当的,不可避免的;为快乐的性活动则被当 做不正当的、罪恶的,应受惩罚的。在西方 社会中,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性的生 殖与快乐两方面自始至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银河专栏:爱情、婚姻、性与道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女性》 2011年第9期
道德因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而异,这一点虽然为身处某一具体时空的人所难以接受,甚至难以想象,但事实的确如此。
比如,在古代中国,男女婚前见面、牵手是违反当时的道德标准的:可在今日中国,婚前的约会成为普遍的实践,不再违反今日的道德、再如,婚前的同居在北欧国家已经是一半居民的选择,并不违背当地的道德标准,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不赞成婚前同居的。
既然道德标准是因时空不同而异又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在爱情、婚姻和性的问题上,什么是我心目中最合理、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呢?
这要分别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既无爱情也无婚姻关系的性。
它既不涉及爱情的排他性,也不涉及婚姻的忠诚诺言,因此可以完全的随心所欲,与道德问题无涉.
我曾将社会习俗和道德观所允许的性活动底线概括为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双方或多方自愿;第二,在成年人之间;第三,在隐私的场所。
只要不违背这三项基本原则,一般就不会造成伤害一一既不伤害当事人,也不伤害社会,与道德无关,法律也不应当干涉。
目前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还有人指责同性恋是道德问题或者用刑法来惩罚换偶活动的参加者。
第二种情况,发生了爱情。
爱情有排他性,爱情除了在初发生时是一种目空一切的激情之外,还是一种长相厮守的愿望,因此它不能容忍不忠,如果一方感情转移,那么另一方就变成单恋,必然导致分手有爱则合,无爱则分,这是爱情自古以来的逻辑,这个逻辑到现代也不过时,仍是很前卫的标准:一个有趣的例证就是:我国的离婚法曾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充分理由,它因此被世界其他文化中的人视为最前卫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爱情关系中,双方有可能约定将爱与性分开,由于某些具体原因,两人的性可能不和谐,但是两人还愿意保持爱情的关系,因此可以允许一方用其他方式解决性问题。
关键是双方的知情和同意,如果有一方不知情,不同意,则可能损害爱情关系。
按说爱情会要求忠诚(“道德”?),但是如果双方另有约定,就可以打破这一“道德”准则。
其实,爱情与道德真的有关系吗?爱情是人心的一种感觉,如果它到了需要道德来约束的程度,它还存在吗?
第三种情况,存在婚姻关系二婚姻关系当中,除了双方可能有爱情,还有经济利益搀杂其中,因此婚姻道德要求忠诚,婚外的性有可能带来私生子,从而威胁到婚姻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它是违背婚姻道德的;婚外的性和爱还有可能导致有婚约的另一方的经济损失(为第三者花费双方的共同财产),也是违背婚姻道德的。
婚姻是双方保持一对一关系的承诺和约定,如果在一对一关系之外有了第三者,就违背了这个事先的承诺和约定,也违背了婚姻的忠诚道德。
在婚姻关系中,只有一种情况可以破例而不违背忠诚的承诺和约定,那就是婚内双方的重新约定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上的虚拟性爱活动.目前,已有不少夫妻允许对方参与网络上的虚拟性爱活动,以双方知情同意为前提,这样的新约定并不会威胁到婚姻关系,它的性质在这些夫妻看来就好比一种电子游戏,是一个娱乐项目.它不会造成现实世界中的损害。
比这更进一步也更少见的一种约定是将性与婚姻分开的约定。
有些夫妻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长期两地分居、生理原因等)约定在不解除婚约的前提下允许对方与真实的第三者发生婚外性关系,这也可以被视为破例而并不牵涉道德问题。
综上所述,在爱情、婚姻和性问题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我们只能努力去寻找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不是为了惩罚什么人,而是为了将伤害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