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师大文学考研 古代汉语 胡安顺 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二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二单元文选臯陶謨《尚書》【尚書介紹】《尚書》,儒家經典著作,保存了虞、夏、商、周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選編而成。
“尚”即“上”,指上古。
西漢時期,《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由秦博士伏生傳授,共二十九篇(或说为二十八篇,是将其中的《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计)因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故稱今文《尚書》;另一種是漢武帝末年在孔子的舊宅壁中發現的,共四十九篇(据《汉书·艺文志》),由孔子的十一代孫孔安國獻給朝廷,其中二十九篇與伏生的傳本基本相同,因用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寫成,故稱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之亂(西元311年)後,今、古文《尚書》相繼失傳。
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獻出古文《尚書》五十八篇,一般稱作《孔傳古文尚書》,後收入《十三經注疏》。
其中三十三篇的內容與伏生傳本基本相同,多出的二十五篇叫做“晚書”。
經宋代以來特別是清代學者的研究,學界一致認為《孔傳古文尚書》中有三十三篇確屬伏生所傳,另外二十五篇則是後人的偽作,稱作《偽古文尚書》。
《尚書》集中反映了上古帝王的統治思想和經驗,歷代封建統治者多將它作為統治人民的教科書,但其文字比較難懂,所謂“詰屈聱牙”。
古代注釋家為閱讀《尚書》作了許多工作,最早為《尚書》作注的學者是孔安國,其注稱作《傳》。
唐時孔穎達在孔氏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尚書》作了注,其注稱作《正義》。
唐以後的注本主要有清人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等。
【題解】本文時是臯陶和大禹一次談話的的記錄。
臯陶在談話中提出了一整套修身、用人、安民、治國的主張,反映了儒家勤政愛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倫理道德禮儀等級觀念。
其中“知人則哲”“安民則惠”的思想對後代一些帝王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篇選自《尚書·虞夏書》。
注釋分前後两部分,〇之前是孔安國的《注》,〇之後是本书編者的《注》。
曰若稽古①。
臯陶(yáo)曰:“允迪厥德,謨(mó)明弼諧②。
古代汉语_胡安顺_第3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三单元文选鄭伯克段于鄢《左傳》【《左傳》簡介】《左傳》,《史記》始稱《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明的編年體史書,共十八萬餘字。
作者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的史官左丘明,今人則多認為成書于戰國初期,可能非出自一人之手。
西漢後期古文經學家認為它是為解釋魯史《春秋》而作,故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傳》以春秋時期魯國十二國君的世次及在位時間為綱記事,起自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記載了二百五十五年間列國在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禮俗等方面的重要活動,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特別是春秋時代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獻。
《左傳》一書宣揚了儒家的倫理道德和封建正統觀念,同時也表現出了許多進步的思想傾向,如輕天命重人事的思想、民本思想及愛國思想等,對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
除了在史學方面的重要價值外,《左傳》在文學、語言等方面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代表著先秦書面語的典範。
作者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記述紛繁複雜的事件和戰爭,尤長於通過語言和行動塑造鮮明的人物的形象,其外交辭令更是寫得委婉動聽、剛柔得宜。
這些對後代的史學、文學和語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西漢起即有人對《左傳》作注,東漢以後對《左傳》作注的人更是接踵相繼。
晉杜預將《左傳》分年編附於《春秋》之後用以解釋《春秋》,同時加進自己的注解,稱作《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唐孔穎達對《春秋左傳》和杜預的《注》同時作了新的注解,合稱《春秋左傳正義》,後人收入《十三經注疏》。
清人的注本主要有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等,有今人的注譯本主要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沈玉成的《左傳譯文》等。
【題解】文章記述了春秋初期發生在鄭國國君莊公和其弟共叔段以及母親姜氏之間的一場圍繞政權的重要鬥爭,展現了一家人為了權力而忘記親情不惜同室操戈的生動畫面,揭露了鄭莊公陰險深沉存心殺弟、共叔段貪婪愚蠢不知進退、姜氏偏心狠毒不明大義的醜惡面目,反映了當時諸侯國上層內部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和激烈性。
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 课内实践教学大纲.doc

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课程教学大纲池州学院中文系编二○一二年八月目录《现代汉语》教学大纲1《现代汉语》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2《古代汉语》教学大纲14《古代汉语》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4《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26《语言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大纲36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38《形式逻辑》课内实践教学大纲48《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50《中国古代文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98 《中国现当代文学1》教学大纲102《中国现当代文学1》课内实践教学大纲 116 《中国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118《中国现当代文学2》课内实践教学大纲 129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131《外国文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40《文学概论》教学大纲142《文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49《基础写作》教学大纲151《基础写作》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60《美学原理》教学大纲162《美学原理》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72《秘书学概论》教学大纲174《秘书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82 《秘书礼仪》教学大纲184《秘书礼仪》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89《秘书文档管理》教学大纲191《秘书文档管理》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98 《速记》教学大纲200《速记》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05《公关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207《公关原理与实务》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18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220《秘书实务》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27《公文写作与处理》教学大纲229《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34 《领导科学》教学大纲236《领导科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41《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243《现代管理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60《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干地位和核心地位。
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介绍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传授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水平,增强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也为“语言学概论”“语言教学法”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1019 (秘书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 0933060 (小学教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如秘书学、新闻学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对象为本科生。
2 .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现象及其理论知识,以便为阅读古代汉语作品、为理解古今汉语的语言现象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概括论述。
教学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并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力求贯通古今,注重沿流讨源,通过古今汉语比较来把握古今代汉语的异同。
(3)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课外练习相结合。
4 .教学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与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概述通论,指导阅读,加强练习。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目:1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2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6月版3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4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3版5 .许威汉《训诂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6 .裘锡圭《汉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版7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9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5月版(3)集解体:汇集各家对本书的注解2.方法(1)形训:通过汉字字形分析解释词义(2)音训:用同源词作释以探其源,用本字破借字(3)义训:直训(同义作释)、义界(用语句描写或定义)三.古注的术语常用术语的用法:日、为、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日、读如、读假设、如字、当为、当作、衍、脱(夺)第四节今译一.今译的原那么:信、达、雅二.今译的要求1 .准确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务求符合原意。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一单元文选九方臯相馬《列子》【題解】本篇選自《列子·說符》。
文章通過九方臯相馬的寓言說明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質,不可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看到了一般人所不容易看到的東西,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①?”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馬,若滅若明,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mǐ)轍③。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
臣有所與共擔纆(mî)薪菜者,有九方臯,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xiàn)之④。
”【注釋】①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名任好,五霸之一。
伯樂:姓孫,名陽。
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
年:年歲。
子姓:指子孫。
者:結構助詞,與“可使求馬”組成“者”字結構,義為“可以派去求馬的人”。
②良馬:指一般的好馬。
形容筋骨:指馬的外部特徵,這裏作狀語,義為“根據形體骨骼”。
形容,外表。
③天下之馬:指千里馬。
若滅若明、若亡若失:二句意思基本相同,指千里馬的本質特點似隱似現,很不容易被發現。
滅,無。
晉人張湛注:“天下之絕倫者,不於形骨毛色中求,故髣髴恍惚,若存若亡,難得知也。
”絕塵弭轍:形容馬跑得非常快。
絕塵,蹄不著地。
弭轍,沒有足跡。
弭:消失,不留。
轍,這裏指蹄印。
④所與……者:“所”字結構,義為“一起挑擔子打柴草的人”。
擔纆,挑擔子運送貨物。
纆,繩索,用於捆物。
菜,通“采”。
九方臯:人名,複姓九方,或作“九方堙、九方歅”。
見:使動用法,使……謁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①。
”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pìn)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lì)②。
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③?”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④!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cū),在其內而忘其外⑤;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⑥。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The Ancient Chinese)课程编码:6372X002 学分:6 总学时:100说明【课程简介】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代文献的工具课。
内容分古代文选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文选部分选讲古代典范的文言文,内容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分精讲和泛读两部分,精讲着重于字、词、句等知识的讲解,部分篇目要求学生背诵;泛读供学生课余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础知识部分介绍学习文言文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辞书、词汇、文字、语法、音韵、诗词、楹联、训诂和修辞等,不但强调理论学习并且关注训练和实践。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来阅读、理解一般难度文言文的能力。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方向及生源特点,确定本课程教与学的目标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秘书学人才所必备的古代汉语知识和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现代汉语【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一定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从事秘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总量】总学时100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践28学时,自主学习200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适合开展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多媒体教室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编,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参考书:【1】《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中华书局,2013年7月,第1版【3】《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4】《古代汉语》,朱振家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3版【5】《古代汉语》,许嘉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6】《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文化与教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3版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及学习对象和学习目的。
古代汉语教案胡安顺陕师大内部资料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
文言文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上古书面语以及汉代以后模仿这种书面语的语言,例如儒家著作的语言,诸子著作的语言,《史记》、《汉书》的语言,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语言、明清文言作品的语言,等等。
文言文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以前。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大,不学习便很难懂古代的典籍。
古白语是指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接近于当时口语的书面语,如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歌辞、唐代的曲子词、演唱佛经故事的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等。
古白话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小,比较容易看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接近于口语,东汉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的文言文与口语发生了严重脱离。
唐以后的文言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模仿先秦两汉文言文的色彩很浓厚,另一方面是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当时的口语成分,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是如此。
这就是说,唐以后的文言文和唐以前的文言文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故不可将唐以后的文言文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等同起来。
“古代汉语”课教学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古白话,重点是先秦两汉的文言文而不是唐以后的文言文。
古白话容易看懂,故一般不作为教学内容。
唐宋以后的文言文固然也要学,但由于即非源头,也相对好学,故不作为重点。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也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教学或研究的基础与工具。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为今天的四化建设服务,这既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
古代汉语教案胡安顺陕师大内部资料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
文言文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上古书面语以及汉代以后模仿这种书面语的语言,例如儒家著作的语言,诸子著作的语言,《史记》、《汉书》的语言,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语言、明清文言作品的语言,等等。
文言文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以前。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大,不学习便很难懂古代的典籍。
古白语是指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接近于当时口语的书面语,如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歌辞、唐代的曲子词、演唱佛经故事的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等。
古白话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小,比较容易看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接近于口语,东汉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的文言文与口语发生了严重脱离。
唐以后的文言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模仿先秦两汉文言文的色彩很浓厚,另一方面是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当时的口语成分,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是如此。
这就是说,唐以后的文言文和唐以前的文言文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故不可将唐以后的文言文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等同起来。
“古代汉语”课教学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古白话,重点是先秦两汉的文言文而不是唐以后的文言文。
古白话容易看懂,故一般不作为教学内容。
唐宋以后的文言文固然也要学,但由于即非源头,也相对好学,故不作为重点。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也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教学或研究的基础与工具。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为今天的四化建设服务,这既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学时:108学分:6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的通用语,他针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现代汉语则由古代汉语发展和演变而来。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文献,这些文献的主要语言载体是古代汉语,因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这一重要的工具。
此外,古代汉语是本科学生学习中文专业其他课程,尤其是中国文学史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掌握古代语言理论,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
古代汉语课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理论性主要体现在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部分上;作为一门工具课,其实践性与应用性主要体现在文献阅读与理解上。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
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注的古代白文,提高古典文献阅读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相关课程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此外,从高等师范教育的层面看,该课程的目的还表现在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准确地解决中学文言作品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并顺利的进行中学语文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两大部分组成。
文选部分的设置旨在增强学员对古汉语的感性知识。
学习古汉语和学习其他语言一样,没有较多的感性知识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
感性知识越丰富、越具体、越多样化,进步就会越快。
文选主要是讲授唐代以前的历代古文名篇,尤其是先秦两汉文献中的散文名篇。
文选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
基础知识部分的设置旨在使学员了解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诗词格律、修辞、文献以及文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是前人对古汉语各种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员掌握古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举一反三,加快学习速度。
四、学时分配五、教学方式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注意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中注重文选的讲授和基础知识的讲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相结合。
通过一年的学习,力求让学生达到教学目的预期的水平。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
七、教材胡安顺、郭芹纳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八、教学参考书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许嘉璐主编. 古代汉语.北京:高教出版社,1992绪论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教学要点:主要介绍课程的性质、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对课程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第一单元文选教学内容:九方皋相马、景公衣狐裘不知天寒晏子谏、黄帝生骆明、景公射出质、原宪居鲁、钱神论(黑体字为讲授文选,其余为阅读文选,下同)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基本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对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
背诵《九方皋相马》、《原宪居鲁》,翻译《钱神论》。
基础知识: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教学内容一、字典二、词典三、政书四、类书教学要点:介绍教材所收各种工具书的基本用途、体例和检索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各部工具书的用途、体例、检索方法以及其作者、出版时间、基本内容等。
第二单元文选教学内容:《尚书》序、皋陶谟、包牺氏之王天下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对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
背诵《包牺氏之王天下》,翻译《尚书·序》。
基础知识: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内容:古今词义的异同一、旧词的继承二、旧词旧义的消亡三、新词新义的产生四、词义内涵与外延的变化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教学要点: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和词义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本义和引申义的定义,探求本义的方法,引申义的层次、类型和方式。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点和由古义到今义发展变化的主要规律,掌握本义和引申义的定义及探求本义的方法,能够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正确分析一些常用词。
第三单元文选教学内容:郑伯克段于鄢、齐襄公之弑、齐桓公伐楚、知罃对楚王问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背诵《齐桓公伐楚》、《知罃对楚王问》,翻译《齐襄公之弑》。
基础知识:汉字的结构理论、六书与汉字的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汉字的结构理论一、六书说二、六书三耦说三、三书说四、写词说第二节、六书与汉字的结构一、象形字二、指示字三、会意字四、形声字五、转注字六、假借字教学要点:汉字的结构类型,四体二用说教学要求:掌握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能够正确分析一些常用汉字的结构。
第四单元文选教学内容:齐晋鞌之战、晋侯梦大厉、祁奚救叔向、张骼辅跞致师、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中的重要语法现象。
背诵《张骼辅跞致师》、《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翻译《晋侯梦大厉》。
基础知识:汉字形体的演变教学内容一、古文字阶段二、今文字阶段三、古书中的用字教学要点: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字体,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的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的历史阶段,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的特点和区别。
第五单元文选教学内容:叔向贺贫、勾践灭吴、冯谖客孟尝君、陈轸去楚之秦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中的重要语法现象。
翻译《范武子教子》、《冯谖客孟尝君》。
基础知识: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词序教学内容一、词类活用二、判断句三、被动句四、词序教学要点:词类活用的类型和特点、判断句的表示法、被动句的主要句式、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定语后置的类型和特点教学要求:能够对古书中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熟练掌握判断句的各种表示法、被动句的主要句式、宾语前置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定语后置的类型和特点。
第六单元文选教学内容:吾日三省吾身、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仰之弥高、子贡问政、叔孙武语大夫於朝、益者三友、大同、好学近乎知、博学、君子内省不疚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重要的语法现象。
背诵各篇文章。
基础知识:古汉语的词类教学内容一、名词二、动词三、形容词四、数量词五、代词六、副词七、介词八、连词九、语气词十、叹词十一、助词十二、兼词十三、固定结构十四、固定格式教学要点:各类词的特点和功能、所属小类,各种结构或固定格式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各类词、固定结构、固定格式的特点和功能,对古书中的词类和功能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对各种固定结构和固定格式的构成情况及作用能够作出正确的解释。
基本掌握一些常用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固定结构的特点和用法。
第七单元文选教学内容:道可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道生一、小国寡民、胠箧、秋水、鲁少儒、管仲有病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重要的语法现象。
背诵所选《老子》各章,翻译《秋水》。
基础知识:音韵学常识教学内容一、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二、中古音的概况三、上古音的概况教学要点:字母、声纽、清浊、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开合、反切、四声、五音、七音、韵部、韵书、阴阳对转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前人关于上古音的重要结论。
教学要求:掌握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和前人关于上古音的重要结论。
背诵三十六字母、上古的声母表、韵部表。
熟记一些古入声字。
第八单元文选教学内容:人皆谓我毁明堂、许行、荣辱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重要的语法现象。
翻译《荣辱》。
基础知识:诗词格律教学内容一、近体诗的格律二、词律教学要点: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的平仄、对仗、用韵、句式,词调、词牌、词谱、词的平仄、句式、对仗等。
教学要求:掌握近体诗和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则和拗救、对仗的要求、用韵的规定,词的词调、词牌、词谱、令、引、近、慢等概念以及词的平仄、对仗、用韵等知识,能够对近体诗和词的平仄,对仗和用韵作出正确的分析,可以根据首句的平仄写出一首律诗的基本格式,基本学会了律诗、对联和词的创作。
第九单元文选教学内容:更法、尚贤、五蠹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重要的语法现象。
背诵《更法》。
基础知识:训诂学常识教学内容:古注的研究概况,古注的作用、类型、术语和体例,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点:古注的研究概况,古注的作用、类型、常见术语和体例。
教学要求:掌握古注的体例和术语,能够借助古注阅读古书原文,了解一些重要典籍的著者和疏者。
第十单元文选教学内容:谏逐客书、赐南越王赵佗书、报任安书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重要的语法现象。
翻译《报任安书》。
基础知识:古书的标点教学内容:古书标点中的常见错误、标点古文的的基本方法教学要点:重视古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利用文中提示标点的词语、借助相关古书的记载或标点,注意前后文的逻辑联系。
教学要求:掌握标点古书的基本方法,加强练习,能够正确标出一般白文的标点。
第十一单元文选教学内容:黄帝、垓下之战、仲尼弟子列传教学要点:疏通全文,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要求:熟读各篇文章,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重要的语法现象。
翻译《黄帝》、《垓下之战》。
基础知识:古汉语修辞常识教学内容:修辞研究概况,词格起兴、比喻、引用、借代、变文、互文、並提、倒置、委婉、排比教学要点:教材所举十一种辞格的基本内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