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 重点笔记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_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1_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teractional View


The interactional view considers language to be a communicative tool, whose main use is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Learners not only need to know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of the language but as importantly they need to know the rules for using them in a whole range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s.
Materials development Teaching methodology
Contents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2. Curriculum and syllabus 3. Classroom management 4. Teaching the language system 5. Developing the language skills 6. Testing and evaluation 7. Evaluating and adapting textbooks 8. Approaches and methods
Cognitive Theory




Chomsky’s famous question: If all language is a learned behavior, how can a child produce a sentence that has never been said by others before? Language is not a form of behavior, but an intricate rule-based system. A finite number of grammatical rules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performance The cognitive approach

束定芳谈英语教学改革

束定芳谈英语教学改革

束定芳谈英语教学改革近年来,社会上以及外语学术界有关外语教改的呼声越来越高。

现存的外语教育体制和外语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外语教学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许多人可能还心中无底。

本文试图从外语教学的一些特殊规律以及我国外语教学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我国外语教改应该朝“适当推迟,缩短周期,强化训练,专业提高”的方向进行试验,以此全面提高我国外语教育的水平和公民使用外语的总体水平和能力。

由于英语是我国开设范围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外语,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外语教改主要是指英语教学的改革。

一、我国外语水平和外语教育现状分析由于英语已经实际上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英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

在欧洲大陆,几乎每个国家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都能用英语进行交流。

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能流利地使用英语。

尤其是在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其大学教师英语水平之高,完全可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撰写学术专著。

实际上,这些国家的语言专家在某些方面对英语的研究水平甚至超过了英、美。

在英国,语言教育,尤其是语言教材和工具书的出版和版权交易,已成为其重要的产业,每年为国家赢得非常可观的财政税收。

每年英国派往世界各地从事英语教学的人数成千上万,每年寒、暑假到英国短期进修英语的大、中学生更是不计其数,这不但为英国社会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大大提高了英语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李岚清副总理曾经在一次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印度的投资环境在许多方面其实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国民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近几年外资企业在印度对高新技术(尤其是电脑软件的开发)的投资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并不长。

从清代正式设立同文馆教授外语算起,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但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是巨大的。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外语院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交和翻译人才以及外语师资。

应该说,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是非常成功的。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束定芳,庄智象)
媒体评论
目录 结论 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一)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薄弱2.师资质量不高3.教学 资源匮乏4.教学理念落后5.应试倾向明显6.权、钱干扰严重(二)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范围(三)外语 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1.本体论研究2.实践论研究3.方法论研究4.教师发展研究第一章 当代外语教学 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第一节 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一)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二)学习过程的研 究第二节 语言使用研究和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第三节 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反思和回归第四节
插图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外语教学与相关学科 (一)外语教学所涉及的重要因素和学科 由于语言的特殊性,几乎可以这 样说,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有可能对语言教学产生影响。这里我们所说的外语教学所涉及的因素与学科仅指与外语教 学密切相关并直接产生影响的因素和学科。 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和语言使用,如何教语言必然涉及到人 们对人类语言和语言活动本质的认识。因此,把人类语言和语言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社会学和人类学 就成了外语教学的重要相关学科。其中,担负着对人类语言进行描写、分析和解释任务的语言学更是外语教学相关 学科中的一门关键学科。语言学分支学科之一的心理语言学由于其研究的重点是人类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的心理 机制,因而与外语教学有着更为特殊的紧密关系。 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既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但 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又对教育学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外语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师资培训、大 纲制定、教材编写、外语测试等都对外语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界积极引进西方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外语教学环境,编写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不同层次学校外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针对国外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成果,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水 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许多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教学理论还比较陌生,加上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外语教 师参加理论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语教师的视野,影响了外语教学实践水平的 发挥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知道,与其他学科和母语教学相比,外语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教学环境、教 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因而需要我们设计出适合外语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因此,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要研 究外语教学和其它课程,尤其是同母语教学相比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探讨外语教与学的最佳途径。 外语教学理 论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过程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搞清这个问题,又必 须弄清语言是什么、学习一种语言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的问题,因此 属于本体论的层次。 在充分了解了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对外语教学活动的具 体实施原则和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测试等 等。我们把这些问题的研究称作实践论层次。 第三层次的研究属于方法论层次,主要是对外语教学实践的途 径、方法和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既要从理论层次描述外语教学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步骤,还要对课堂教学的 具体方法和技巧提出建议。

Unit 1 Language & language learning

Unit 1 Language & language learning

3. Constructivist theory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believes that learn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learner constructs meaning based on his/her own experiences and what he or she already knows. It is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is used to develop the mind, not just to rote recall what is learned. John Dewey(杜威) believed that teaching should be built based on what learners already knew and engage learners in learning activities.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environments and interact with learners to foster inventive, creative, critical learners.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balanc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habits,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personalities of individual learner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s of arousing learners’ interests and curiosity for learning.
4. 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 重点笔记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 重点笔记

新版绪论中国的外语教学实践需要自己的教学理论指导:首先,语言教学对象不同。

主要:母语背景和母语文化背景,母语的特殊语言结构特点和母语文化背景对中介语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不同。

母语使用的环境、师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目标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国人学外语的目的与他国学习者不同。

第四,中国“官本位”的文化中,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基础上的外语教学理论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长官意志”对外语教学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教学实践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落后①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②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如师资培养理论、课程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③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脱节。

论文是为了发表,为了评估④教师理论意识淡薄。

没精力关注;理论太理想化2.师资质量不高3.教学资源匮乏4.教学理念落后5.应试倾向明显6.权钱干扰严重。

“长官”说了算,“形象工程”第一章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一节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传统外语教学重点:如何教。

更关心教材编写、教学法设计等。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人们发现必须重新认识外语习得的本质及相关因素。

研究重点转移的原因还有:1.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本人及主体的个性特点2.教学方法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认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其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等都影响课堂表现4.母语习得研究证实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该教什么”,而是1.促进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在课堂上创造这些条件对学习者的研究包括1.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2.学习过程的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性格等关键期假说:儿童大脑有一个逐渐成熟,功能逐渐固定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语音的精确度上。

可能的解释:大脑中专司语音的部分较早地完成固定化得过程,而学习其他语言成分的机制则与认知能力有关,因而也受到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情感因素的制约。

现代外语教学

现代外语教学

现代外语教学《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束定芳庄智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第一章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第一节:.从研究如何教到如何学1.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 individual difference 个人差异语言潜能language aptitude 有Carrol 和 Sapon1959.2.学习过程的研究从CA contrastive analysis 对比分析到EA error analysis错误分析再到IL interlanguage中介语这样一个过程。

研究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1)原有知识:母语知识;对语言的一般知识;世界知识2)学习者策略研究: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学习者策略的分类;学习者策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影响学习者策略使用的因素。

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第二节语言使用研究和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第三节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反思和回归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P8陈述性知识knowing that,程序性知识knowing how.交际能力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

交际教学法主要有一下两方面的理论基础:(1)语言交际理论:语言是由其基本单位组成的体系;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语言结构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用法;语言的基本单位并非仅是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体现在话语中的功能和交际意义中的范畴。

(2)学习理论:交际原则,真正涉及交际活动的,提高学习效率;任务原则,语言用来完成任务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意义原则,学习者感兴趣的语言材料,加快学习过程。

Using the language tolearn。

Hymes 对能力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而是使用。

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我们这里提语言教育,因为语言学习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的学习,而且是学生整个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的调整和完善。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3-02T11:14:47.960Z 来源:《校园英语(教研版)》2017年第6期作者:张迎春[导读] 教育信息化指的不是全盘推翻原有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是以技术增强学与教,争取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

张迎春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的理念给教学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信息化正在为人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联互通,极大拓展了人类的生存视野。

教育信息化指的不是全盘推翻原有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是以技术增强学与教,争取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

本文将结合中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论述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现状科技的发展优化了当今的教育教学装备。

教室连通着互联网,并有了投影、展台及相关应用软件等现代化的设备和程序。

广大一线教师迫切想通过它们实现教育教学“少投入、高产出”的愿望,故而非常渴望相关的知识及系列培训能够到位;教育行政及装备部门也不希望看到这些设备和软件因不使用而造成的折旧和损坏的浪费局面。

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1. 现有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低于中学英语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

当初制定课程标准时,专家们远没有预料到今天的信息技术会发展出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这些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急需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使之得到修订。

广大英语教师急需得到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2. 通识化培训与英语学科特色结合不明显、英语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明显。

学习者在培训中只得到些许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英语教师似乎不能看出信息手段能带给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益更大的促进作用。

英语课程资源应发挥激励学生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感受和体验英语的作用。

现代外语教学-复习笔记

现代外语教学-复习笔记

现代外语教学绪论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外语理论研究薄弱(最大问题也是根本原因之一)缺乏专业研究队伍(2)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3)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脱节(4)教师理论意识淡薄师资力量不高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理念落后应试倾向明显权钱干扰严重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范围(三方面的研究)“本体论”——研究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基础研究“实践论”——研究具体实施某一计划的步骤、原则和方法“方法论”——研究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中国人学外语的规律:前脑的布罗卡区位置不同;讲中文的人语言功能区位置要高些,更接近大脑运动功能区。

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靠运动来记,而学英文则注重环境,重多听多说,因为英文的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

外语教学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本体论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对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其他影响因素实践论研究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评估3、方法论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师发展研究外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高低理想的外语教师——09年简答优秀的人品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良好的研究能力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第一章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第一节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原因:(1)越来越重视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必须研究学习主体(3)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的各种差异(4)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得到证实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包括:1、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2、学习过程的研究1、学习者个人差异研究的内容有:年龄、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性格——10年填空2、学习过程的研究:CA→EA→IL研究重点(两方面)原有知识(母语知识、对语言的一般知识、世界知识)的作用——正负迁移学习着策略研究(重点: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学习者策略的分类、在外语过程中的作用、影响学习者使用的因素)第二节语言使用研究和学习着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由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到注重语言功能的分析,或者说更加注重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如社会语言学、语言学和话语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重点笔记新版绪论中国的外语教学实践需要自己的教学理论指导:首先,语言教学对象不同。

主要:母语背景和母语文化背景,母语的特殊语言结构特点和母语文化背景对中介语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不同。

母语使用的环境、师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目标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国人学外语的目的与他国学习者不同。

第四,中国“官本位”的文化中,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基础上的外语教学理论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长官意志”对外语教学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教学实践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落后①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②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如师资培养理论、课程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③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脱节。

论文是为了发表,为了评估④教师理论意识淡薄。

没精力关注;理论太理想化2.师资质量不高3.教学资源匮乏4.教学理念落后5.应试倾向明显6.权钱干扰严重。

“长官”说了算,“形象工程”第一章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一节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传统外语教学重点:如何教。

更关心教材编写、教学法设计等。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人们发现必须重新认识外语习得的本质及相关因素。

研究重点转移的原因还有:1.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本人及主体的个性特点2.教学方法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认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其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等都影响课堂表现4.母语习得研究证实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该教什么”,而是1.促进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在课堂上创造这些条件对学习者的研究包括1.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2.学习过程的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性格等关键期假说:儿童大脑有一个逐渐成熟,功能逐渐固定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语音的精确度上。

可能的解释:大脑中专司语音的部分较早地完成固定化得过程,而学习其他语言成分的机制则与认知能力有关,因而也受到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情感因素的制约。

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生理基础和社会心理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母语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习得语言的同时,也学会了看待世界和周围环境的方式;外语学习如果在掌握母语之后进行,则认知基础发生了变化,学习任务已不同于母语习得。

语言潜能包括:Carrol认为: 1语音编码能力 2语法意识 3语言学习推理和概括能力 4 记忆力Pimsleur认为:1 语言智力 2动机 3 听力Skehan认为 1音位编码能力 2语音分析能力 3记忆力语言潜能研究的局限和困难:很难区分一般智力和语言潜能,语言潜能与诸多其他因素有关,如认知风格等。

认知风格指人们接受组织和检索信息的方式上的差异。

包括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

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不同的学习环境需要不同的认知风格。

学习过程的研究:经历了从对比分析到偏误分析,再到中介与分析的过程。

研究的重点:1.原有知识的作用原有知识包括:1母语知识;2对语言的一般知识;3世界知识偏误分析发现,外语错误只有一部分是由于母语知识的干扰引起的,另一部分由于认知因素,如过度概括,过度使用类推规则导致,还有一部分难于确定其真正原因。

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作用:1促进学习,即正迁移;干扰外语学习,即负迁移。

现在研究重点:1.如何确定正负迁移的比重和性质;2.如何提高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学习者策略研究:研究重点:1.分类 2作用 3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分类:1 学习策略:以最小的努力,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和外语知识学习新的外语知识2交际策略:交际时因外语知识不足而使用的种种补偿或回避手段。

教学实际:培养学习者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基本交际策略。

理论上:策略研究有利于揭示外语学习的本质第二节语言使用研究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现代语言学研究由注意语言的形式分析逐渐过渡到注重语言的功能分析。

代表性学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

社会语言学理论中有关交际能力的讨论,构成了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反思和回归传统外语教学法中占主导地位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

主要内容: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

Widdowson:语言的组成:1综合性的,词块;2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起调节作用,必不可少。

要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而不是机械的句型操练。

要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习者感受到语法规则并逐步掌握。

文学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语言输入2 文学作品反映了民族文化,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深入料及目的语社团的文化。

第二章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第一节目标目标是解决外语教学实践中的理论问题。

首先,研究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问题。

语言是什么,语言学习是什么样的过程。

语言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文化载体和文化象征,是符合系统。

研究外语教学的本质,必须研究学习者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策略及社会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还要研究语言环境,教学环境和其他环境等的影响。

其次,要研究外语教学的目的。

环境和实施手段等问题。

要结合国家的语言政策,政治和经济需求及学习者的个人需求等。

然后才能制定教学政策、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等环节。

第三,要研究教学方法。

如何贯彻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节相关学科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外语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Stern的三层次模式:第一层次:理论基础,包括:语言教学史,语言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研究成果。

第二层次:中间层次,应用型理论,如学习理论,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

第三层次:实践层次,方法论,如目标,内容,步骤,材料和结果评估;组织结构,如计划和管理等。

相关学科的研究是外语教学理论的基础,从而影响学习、语言和教学理论的形成,继而指导实践层次。

优点:1 全面考虑了相关因素;2 充分注意了各层次之间的互相作用;3指出了语言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外语教学必须建立自己的语言理论和描写模式,相关学科只是启发它,而不是直接应用第三节教学研究的三个层次1 本体论层次,哲学基础层次。

研究目标: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本质及外语学习过程的本质。

2 实践论层次。

研究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如组织机构,教师培训,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

3 方法论层次。

研究外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重点是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

外语教学与母语教学在本质上的异同:相同点:1.都需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如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一定的语言环境。

2.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

3.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4.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应用阶段。

不同点:1.动力不同。

儿童学习母语是出于本能,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天然的动力。

成人学习外语是受意志支配。

2.环境和方式不同。

母语有天然的环境,“沉浸法”。

外语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课堂上,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难以培养交际能力。

3.过程不同。

母语学习是与生理、心理的发育同步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发展。

4.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儿童学习母语,自然习得文化和社会价值。

5.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这是最基本的不同。

母语学习者一般为儿童,外语学习者一般为成人,其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个体因素不同。

首先,生理,心理和认知基础不同。

学习者的年龄,文化背景和原有语言知识及世界知识对外语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年龄小的可以不费力地“吸收”语言,年龄越大,学习的速度和掌握的熟练程度越受影响。

其中,我们不能排除生理上,即语言习得机制(LAD)的变化原因,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及学习者原有知识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即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

态度消极,则阻力大,效果差。

年龄增大,对母语的熟练程度高,语言习惯和意识就越强,对新的语言系统和习惯的获得就越受影响。

其次,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

外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语言是符合系统,要突出语法教学的重要作用。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有助于学习。

2.交际原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途径是通过交际实践,工具为目的服务。

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

两者相互促进。

3.认知原则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的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意识的对比母语与外语之间的结构特点的异同,加深对新系统的理解。

充分考虑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4.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

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1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2 对文学作品的研读;3 对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了解。

5.情感原则对学习者动机和态度加以引导,对性格,兴趣、情绪加以培养和控制。

其他原则: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

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基于的认识:1.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方法本身无优劣,关键是何时何地对谁为何使用。

2.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非一成不变。

3.“拿来”时必须考虑国情。

过去存在的问题:1排他性。

否定其他教学法的有效性。

2 片面性。

直接法只强调语言的结构特性,忽视交际的本质。

3 繁琐性。

如沉默法。

要去粗取精,同时考虑到学习主体的认知因素。

第三章外语学习的特点和过程分析第一节母语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第二语言指在本国语母语同等或更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

可泛指任何在母语之后习得的语言。

外语指在本国之外使用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旅游或阅读文献等。

第一语言,母语和本族语的共同点:1最早习得,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下习得。

2 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第二语言,外语和非本族语的共同点:1 是双语现象2 时间上次于第一语言3 熟练程度上一般不如第一语言4 习得方式一般是学习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狭义的第二语言与外语在语境、语言输入、情感因素、认知基础和掌握程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第二语言一般有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如在美国学英语。

外语学习者很难有这样的环境,如在中国学英语。

其次,语言输入,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获得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如“针对外国人的谈话”,“教师语”,“同伴语”等。

再者,第二语言学习者有强力的学习愿望和动机,如为了减少种族歧视,争取同等待遇,择业,晋升等综合性动机和工具动机。

对于欧美学习者,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产生更多的正迁移。

对于中国学习者,母语与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的差异,带来很多困难。

最后,熟练程度。

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达到近似于本族语者的程度,外语学习者很难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