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恶性黑色素瘤课件

恶性黑色素瘤课件

03
03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 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
04
04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类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皮肤、黏膜或眼
色素细胞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其他器官,如肺、
肾、肝等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最 常见的类型,占恶性黑
活检:对可疑病 变部位进行活检, 病理学检查以确 定是否为恶性黑 色素瘤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用 于评估恶性黑色 素瘤的扩散程度 和治疗效果 Nhomakorabea 治疗方法
0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包括局部 切除和广泛切除
03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
05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 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包括小 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药物
A
化学物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
C
B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可能导 致恶性黑色素瘤
D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可 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
生活方式因素
01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于紫 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细胞 发生突变,从而引发恶性黑 色素瘤。
02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 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食物, 可能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 加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治疗:心理 辅导、营养支持 等
定期随访:监测 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的 案例分析
4
典型案例
患者A,男性,50岁, 发现背部黑色素瘤,直 径约1cm,无明显症 状。

恶性黑色素瘤 ppt课件

恶性黑色素瘤  ppt课件

便秘
患者现在口服奥施康定10mgQ12H口服,出 现了便秘的副反应,给予患者杜密克每天两 次口服,麻仁丸每日两次,患者医从性较差, 没有服用,给予了甘油灌肠剂灌肠,效果欠 佳,在此嘱咐患者口服通便药物,并继续观 察患者大便情况。
性别与年龄: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 男性。幼年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好, 45岁以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较 年老患者好。
病灶部位 :发生于躯干的预后最差,位 于头颈部者次之,位于肢体者较好。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 (acromelic freckle-like nevoid melonoma) : 好发于背部和女性的下肢。通常由痣或皮肤的色
胀、乏力5月余
家庭背景
患者铁路医保,有一个儿子。并且自己有退 休金,家庭经济一般。
体格检查
体温:36.6℃,脉搏:89次/分,规则,呼 吸:20次/分,规则。血压:112/67mmHg, 轮椅推入病房,贫血貌,消瘦,慢性病容。 右腘窝及右足底分别可见长约6cm陈旧手 术疤痕,愈合良好。右乳腺缺如,右胸壁 可见陈旧手术疤痕长约25cm,愈合良好, 右腹股沟可见一巨大包块大小约 14*12.5*7cm,固定,质地硬,压痛,表面 皮肤呈充血红紫色,右腘窝可触及大小约 4*3cm大小质质韧包块,固定,无压痛。 腹水Ⅱ度。
检查结果
CT:1)双侧胸膜少量积液 2)两肺、肝脏、腹腔、腹膜后、盆 腔及右侧腹股沟多发转移瘤
B超:右侧腹股沟实性灶 肝功能:r-谷氨酰转移酶 712 (7-45)
白蛋白34 (40-55) 血常规:血红蛋白 81(115-150) 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243.4(0-30.2)
处理
医嘱给予一级护理,半流质饮食,护胃, 护肝,营养,止疼对症处理。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
• 位于肢端的黑色素瘤常需作指(趾)截除术。
18
• 2.播散性病变
• 化疗和生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人 可取得缓解。
• 对局限病变、骨转移疼痛和脑转移可以作放射 治疗,有效率30%
• 可与热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放疗的疗效。 • 孤立的转移病灶,如脑、皮下或淋巴结可作姑
息性手术。 • 肿瘤溃疡、出血不止,经治疗无效时也可作减
• 不推荐低剂量 IL-2 方案治疗。
31
五、预后
预后与临床病理分期、原发灶特点、 病人年龄、部位及治疗方法有关。但原 发瘤的厚度与预后最为密切。
32
2019/10/29
33
29
• (六)CVDⅡ生物化疗方案 • 1、剂量与用法:
• DTIC 800mg/m2 静滴,第1天;VLB 1.6mg/(m2·d) 静滴,第l至4天;DDP 20 mg/m2 静滴, 第l至4天; rlL-2 9MU/(m2·d) 持续静滴24小时,第l至4天; rIFNα 5MU/(m2·d) 皮下注射,第1至5天;21天重复。
天;BCNU 1.50 mg/m2 静滴,第l天(隔一周期用一 次);DTIC 220mg/(m2·d)静滴,第1~3天;TAM 10mg每天两次口服,第l~21天,21天重复。 • 2、注意事项: • 有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可能与BCNU日l起的肺毒性有 关。 • 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报道,与他奠昔芬有关。
症手术。
19
四、治疗
(一)手术
为恶黑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5cm的正常皮 肤已不用
原发灶 厚度《1mm,切除距病灶边缘1-3cm正 常组织;〉1mm,切除距病灶边缘3-5cm正常 组织;位于肢端的恶黑,常需作截指(趾)术。
淋巴结 厚度《1mm,一般不做淋巴结清扫; 厚度〉1.5mm临床分期Ⅲ 期,主张做淋巴结 清扫。

最新恶性黑色素瘤精要课件ppt

最新恶性黑色素瘤精要课件ppt

结节性 黑色素 瘤(15痣 性黑素

辅助检查及诊断
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电镜观察在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
辅助检查及诊断
Asymmetry:不对称性
Border:弥散状边缘
辅助检查及诊断
Color:颜色不均
Diameter:直径>6mm
辅助检查及诊断
们:_______, 第3笔是( )。
己:_______,第2笔是( )。 衣:______ ,第5笔是( )。 马:______ ,第2笔是( )。
出:________,第3笔是( )。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
易错生字笔顺
火:____,第2笔是( )。 日:____,第2笔是( )。 山:____, 第1笔是( )。 里:____,第5笔是( )。
可:_______,第2笔是( )。 西:_______,第5笔是( )。 是:_______,第2笔是( )。 女:_______,第2笔是( )。
相当价值。 6.热疗 本法联合局部转移灶淋巴结切除术,指在单个肢
体输入含氧量高的外源性血液,并在局部高热环境下(40 ~41℃)注入高浓度化疗药左旋
预后
Ⅰ期患者的预后主要与皮损浸润深度有关系: 原位皮损生存率100% 皮损深度<0.76mm的5年死亡率2%~4% 皮损深度在0.76~1.49mm间5年生存率约为86%~90% 皮损深度在1.50~3.99mm间5年生存率约为66%~70% 皮损深度超过4mm的5年生存率约为53%~55% 原位肿瘤的平均生存率为80%,如局部淋巴结受累则生存率为30%~ 35%,远外转移者仅有10%生存率。在转移过程中可出现原发皮损的自 行消退。
Enlargement:增大或进展趋势

恶性黑色素瘤完整版本课件

恶性黑色素瘤完整版本课件
❖治法:活血袪瘀,解毒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21
气血两虚型
❖主证:肿块溃破流水日久,绵绵难愈, 腐肉难脱,伴面色无华、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口淡无味、 纳呆食少、头晕眼花。舌淡白, 边齿印,苔薄白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八珍汤加减。
22
辨病治疗
❖中草药——山慈姑 、天花粉、苦参、莪术、 蒲公英、夏枯草
❖瘀久化热,热毒瘀阻,则焮红溃烂,流污 黑血水。
❖病久气血亏虚,邪毒壅盛而常见正虚邪实 之证。虚者,血气虚,肾气虚。实者,血 瘀气滞,瘀毒壅阻。
9
临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由黑痣恶变而来,也可 以是新生长的痣样物。从色素痣恶变到恶 性黑色素瘤常需要数月到数十年。
❖常有黑痣增大、色素加深、隆起呈结节状, 或色调不匀,或痣周围出现炎性反应或散 在性深黑色斑点,黑痣易溃疡出血,溃烂 处可流略带黑色的血性渗出物,周边皮下 亦可见色素沉着。
❖ 《诸病源候论》“翻花疮者,初生如饭粒,其头 破则出血,便生恶肉,渐大有根,浓汁出,肉反 散如花状。”“……凡诸恶疮,久不瘥者,亦恶 肉反出,如反花形。”
❖ 《医宗金鉴》“推之不动,坚硬如石……日渐长 大……日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瘦,愈溃愈 硬,色现紫红,腐烂津溃,渗流血水。疮口开大, 胬肉高突,形似翻花瘤证。”
17
辨证分型
❖热毒炽盛型 ❖痰湿蕴结型 ❖瘀毒内结型 ❖气血两虚型
18
热毒炽盛型
❖主证:肿块乌黑或杂色相间,或红肿溃烂, 灼热疼痛,或渗血流脓、漫肿一片。 伴心烦难寐,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为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疫治疗研究
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针对肛管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如PD-
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临床试验成果
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如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潜在疗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肛门部肿块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 因肛门部肿块而就诊,肿块多 呈紫黑色或暗红色,表面可有
溃疡或出血。
肛门疼痛
由于肿瘤侵犯和压迫周围组织 ,患者可出现肛门疼痛,疼痛 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排便异常
肿瘤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患 者出现排便异常,如便秘、腹 泻或便中带血等。
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该疾病的罕见性和高度恶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 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具体发病率因地 区和人群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死亡率
由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 高。然而,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 有所提高。
治疗方式选择
合理的治疗方式选择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手术切 除彻底、辅助治疗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治疗 方式选择不当或治疗不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差。
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身体状况良好、心态积极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好 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从而获得更好的 预后。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恶性黑色素瘤的危害
皮肤癌:恶性黑色 素瘤是一种皮肤癌, 可导致皮肤损伤和 病变
转移:恶性黑色素 瘤可转移到其他器 官,如淋巴结、肝 脏、肺等
死亡率高:恶性黑 色素瘤的死亡率较 高,尤其是晚期患 者
治疗困难:恶性黑 色素瘤的治疗难度 较大,需要综合治 疗,如手术、化疗 、放疗等
03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 监测身体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复发与转移的监测与处理
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治疗方案:根据复发和转移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术后护理:伤口护理、预防感 染、定期复查等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线 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方法:外照射、内照 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适应症:适用于局部 晚期、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放射治疗副作用:皮肤反应、 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化学治疗
化学药物:如顺 铂、卡铂等
作用机制:通过 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合成,阻 止肿瘤细胞的生 长和繁殖 Nhomakorabea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 查:通过显微 镜观察组织切 片,判断肿瘤 的性质和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检查:通过检 测肿瘤细胞表 面的抗原,判 断肿瘤的性质
和分期
基因检测:通 过检测肿瘤细 胞的基因突变, 判断肿瘤的性
质和分期
细胞遗传学检 查:通过检测 肿瘤细胞的染 色体异常,判 断肿瘤的性质
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
其他治疗方法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课件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课件

03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和根治性 切除,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
淋巴结清扫
如果肿瘤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 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以清除转
移的淋巴结,防止肿瘤扩散。
造口术
对于低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可能需要进行造口术,以重建肠
体征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在肛门部可触及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有时可伴 有溃疡形成。
0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 诊断
诊断方法
肛门指诊
医生通过手指进行肛门检查, 触摸肛管和直肠部位,寻找异
常肿块或结节。
肠镜检查
使用内窥镜深入肛门和直肠, 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颜色 和质地,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 诊断。
THANKS
道功能。
药物治疗
化疗
化疗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常用的化疗 药物包括顺铂、达卡巴嗪等。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称为靶向治疗。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已经用于肛管直肠恶 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如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已经 用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如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
基因检测
检测与黑色素瘤发生、发 展相关的基因突变,为个 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 依据。
影像学诊断
CT扫描
可以显示肿瘤的浸润范围、 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 的情况。
MRI检查
具有高分辨率和高软组织 对比度,能够更清晰地显 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 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1996; 14:71
ECOG 1690
Patients with Stage ⅡB/Ⅲ
Melanoma (N = 642)
Observation
(n=212)
High-dose IFN-α
(n=215)
Low-dose IFN-α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1996; 14:71
疗效
RFS: Relapse-free survival OS: Overall survival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1996; 14:71
毒性
治疗延迟/中断: 50% Ⅲ/Ⅳ度毒性: 76% 危及生命毒性: 9% 2 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镜下肿瘤浸润深度
Clark
I: 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内 (原位黑色素瘤) II: 肿瘤已穿透基底膜, 但仅浸润至真皮乳头层 III: 肿瘤沿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积聚 IV: 肿瘤已浸润真皮网状层 V: 肿瘤浸润至皮下组织
(带有主观性, 如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无明确界 限, III/IV缺乏衡量标准)
辅助治疗
化疗 –无益处
生物治疗和化疗联合 –等待 SWOG 0008 (HD-IFN-α±CV IFN-α 低剂量 IFN-α IL-2 Tretinoin GM-CSF 肿瘤疫苗
辅助免疫治疗
高剂量 IFN-α 低剂量 IFN-α IL-2 Tretinoin GM-CSF 肿瘤疫苗
预后因素
原发病灶 –肿瘤厚度 –溃疡 –浸润水平
淋巴侵犯 –淋巴结转移数目
远处转移 –血LDH水平
淋巴结阳性数目
Balch CM, et al. J Clin Oncol 2001; 19:3622
转移部位
Balch CM, et al. J Clin Oncol 2001; 19:3622
I期至III期的局限性恶黑分期中主要的进展有 Breslow肿瘤厚度和有否溃疡应用于T分期 Clark分期仅应用于肿瘤厚度≤1.0mm的分期 受累的淋巴结数目和是否临床可扪及应用于N分期 卫星灶或肿瘤与淋巴结中途转移病灶包括于N分期
生存曲线
Balch CM, et al. J Clin Oncol 2001; 19:3635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18:2444
毒性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18:2444
ECOG 1694
Patients with Stage ⅡB/Ⅲ
Melanoma (N = 880)
GMK vaccine
临床表现
结节型 占12%左右 平均发病年龄50岁左右,男女比例为2:1 好发于背部,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 4型中最恶性的一型 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 黑色,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
肢端色斑样黑色素瘤 主要发生于手掌、脚底及甲下 有辐射生长期和垂直生长期两个过程 辐射生长期的病灶镶嵌棕黄、棕褐或黑色,并不高出皮面 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如不及时处理,病灶呈结节状隆起, 提示进入垂直生长期,淋巴结转移率增加,预后差
(n = 440)
High-dose IFN-α
(n = 440) Regimen: 20 MU/m2 IV 5 days/week ×4 weeks 10 MU/m2 SC TIW ×48 weeks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1; 19:2370
疗效
RFS: Relapse-free survival OS: Overall survival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1; 19:2370
EORTC 18952
Patients with Stage ⅡB/Ⅲ
Melanoma (N = 1388)
恶性黑色素瘤
概述
好发于白色人种,我国的发病率并不高 59,580的新发病例,7770死于该病 (2005) 发病率上升: 男性上升最快,女性仅次于肺癌 发病中位年龄: 45-55岁
发病因素
紫外线照射 先前存在的黑色素病变(如结构不良痣) 遗传因素 外伤 内分泌 化学致癌物质 免疫缺陷
临床表现
雀斑型 占10-15% 多见于60-70岁,女性较多 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 为4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 较大的、平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
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 好发于50岁左右, 无性别差异 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多发于躯干 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 略隆起的色素性损害,边界不规则,色素不均匀, 呈混杂颜色
Breslow
目镜测微器直接测量肿瘤厚度 估计预后
≤0.75 mm 0.76~1.5 mm 1.51~4.00 mm >4.00 mm 亦有其他分档
AJCC Staging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TNM分期
该领域主要的进展 AJCC的新的分期系统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
(n=215)
Regimen (Low-dose IFN-α): 3 MU/d SC TIW ×2 years
Kirkwood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18:2444
疗效
RFS: Relapse-free survival OS: Overall survival
ECOG 1684
Patients with Stage ⅡB/Ⅲ
Melanoma (N = 280)
Observation
(n = 137)
High-dose IFN-α
(n = 143) Regimen: 20 MU/m2 IV 5 days/week ×4 weeks 10 MU/m2 SC TIW ×48 wee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