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城市绿线控制规划说明书1规划背景

合集下载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审批稿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审批稿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一、区位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

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一)规划范围1、县域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县城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3、规划区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近期:2009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

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绿线划定实施方案

绿线划定实施方案

绿线划定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制定了绿线划定实施方案。

一、绿线划定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绿线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和保障,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线划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城市绿地的范围和保护地带,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定绿线,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绿地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绿线划定的原则和方法。

1. 绿线划定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

(2)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确定绿线范围和保护地带。

(3)公众参与原则,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形成共识,促进绿线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绿线划定的方法。

(1)生态环境评价,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确定绿线划定的基础。

(2)空间规划分析,结合城市规划,分析城市绿地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确定绿线范围和保护地带。

(3)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邀请专家对绿线划定方案进行论证,同时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征求市民意见。

三、绿线划定的实施方案。

1. 制定绿线划定方案。

(1)成立绿线划定工作组,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2)开展生态环境评价,收集城市绿地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3)编制绿线划定方案,确定绿线范围和保护地带。

2. 开展绿线划定工作。

(1)组织专家对绿线划定方案进行论证,修订完善方案内容。

(2)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征求市民意见,形成共识。

(3)确定最终的绿线划定方案,形成正式文件,公布实施。

3. 加强绿线管理和保护。

(1)建立健全绿线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措施。

(2)加强绿线保护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城市绿地资源。

(3)加大绿线保护力度,严格控制绿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保障绿地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绿线划定的效果评估。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pptx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pptx
八、城市职能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合肥西南组团的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 3、合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4、中国中部花木基地
九、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 年)肥西城区总人口 47 万人; 远期(2030 年)城区人口应达到 78 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镇名称
50
上派
30
桃花、严店、高刘
12
12 104-140
三河、小庙、山南、紫蓬 官亭、花岗、丰乐 高店、铭传、柿树岗
六、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具体见下表:
表 1-2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表(2030 年)
职能等级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数量
县域中心城市 综合型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县城
U 市政设施用地 39.61
69.2 0.79 0.85
0.84
0.89
G
绿地
499.93 1291.36 10 15.9 10.64 16.56
D 特殊用地
4.78
4.78 0.1 0.06
0.10
0.06


5000 8121.84 100 100 106.38 104.13
注:现状人口 13.9 万;近期规划人口 47 万;远期规划人口 78 万。
十二、规划用地指标
表 1-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 代号
用地 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近期
远期
所占比例(% )
近期 远期
人均用地(m2)
近期
远期
R
居住用地 1337.61 2040.2 26.75 25.12 28.46 26.16

肥西地块项目规划方案

肥西地块项目规划方案

肥西地块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背景肥西地块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西部,总面积约为5000亩。

该地块原为农田,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被列为新城市规划发展的重点区域。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肥西地块项目的规划方案,包括土地用途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规划等。

土地用途规划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规划要求,肥西地块的土地用途规划如下:1.居住用地:约占总面积的50%,主要用于开发住宅小区和公共设施。

其中,70%用于高层住宅建设,30%用于别墅及低层建筑。

2.商业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5%,主要用于开发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和商业街。

商业用地将布局在地块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各个住宅区居民的购物需求。

3.办公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0%,主要用于开发写字楼、研发中心等。

办公区域将布局在地块的东部和西部,以便于居民在居住和工作之间的便利。

4.公共设施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0%,主要用于开发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将分布在各个住宅区周边,方便居民的生活。

5.公园绿地:约占总面积的15%,主要用于开发公园和绿地。

公园绿地将分布在各个住宅区之间和周边,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运动的场所。

交通规划为了方便肥西地块的居民出行,设计了如下交通规划:1.道路网络:在肥西地块内规划了一套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

主要道路包括一条环形道路和多条连接各个住宅区的支路。

环形道路连接了地块内的各个功能区域,支路连接了各个住宅区和周边道路。

2.公共交通:规划了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以方便居民出行。

公交线路将覆盖整个地块,并连接到合肥市中心。

地铁线路将从地块的东部和西部穿过,连接到合肥市市区。

3.步行和自行车道:在地块内规划了一套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

步行和自行车道将贯穿整个地块,并连接各个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区,方便居民进行步行和骑行出行。

建筑规划为了保证肥西地块的建筑规划与城市风貌相协调,设计了如下建筑规划:1.建筑高度限制: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要求,规定了每个住宅区内建筑的最大高度限制。

肥西县灯塔村规划方案

肥西县灯塔村规划方案

肥西县灯塔村规划方案第1篇肥西县灯塔村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肥西县灯塔村位于我国安徽省中部,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灯塔村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为充分发挥灯塔村的资源优势,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

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3. 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4. 弘扬乡村文化,提升村民素质。

5.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合法性。

2. 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灯塔村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3.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突出特色:挖掘灯塔村的文化底蕴,展现乡村独特风貌。

5. 创新驱动: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四、规划内容1.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规划:优化村域道路布局,提升道路等级,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便捷。

(2)供水供电规划:改造提升供水供电设施,确保村民生活用水、用电需求。

(3)通信网络规划: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4G网络全覆盖。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2. 产业发展规划(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乡村旅游发展:挖掘灯塔村的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3)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水环境治理: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水质,确保水生态环境安全。

(3)生活垃圾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4. 乡村文化建设规划(1)挖掘传统文化:整理、传承、弘扬灯塔村的优秀传统文化。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21-2030〕一、区位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XX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XX西岸。

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XX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XX17公里,是XX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一〕规划范围1、县域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县城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局部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局部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3、规划区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近期:2021年——2021 年远期:2021年——2030年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2021 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

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到达70%,而城镇人口将到达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构造根据XX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XX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开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开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构造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XX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X,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开展轴,联动XX开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开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构造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根底条件和开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构造。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X,人口规模10-35万;〔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公示

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公示

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公示摘要:一、项目背景二、工程范围及内容三、环境影响分析四、公示期限及反馈方式五、结论与建议正文: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公示一、项目背景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合肥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之一,旨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

根据相关规划,本项目起点位于官亭镇与小庙镇交界处,途经官亭镇、德(州)上(饶)高速、金桥社区,终于六安与合肥交界处。

近日,该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半金路上跨桥实现半幅贯通,为工程主线桥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

二、工程范围及内容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按照一级公路(主路快速化改造)标准进行设计,全长约XX公里。

工程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绿化、照明等设施。

其中,半金路上跨桥作为首个实现半幅贯通的上跨桥工程,对于整个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环境影响分析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包括:施工噪声、施工废料、交通拥堵等。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项目方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影响,如严格执行噪声控制措施、合理处置施工废料、加强交通导流等。

四、公示期限及反馈方式本环境影响公示自发布之日起至XX月XX日结束。

期间,公众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意见:1.电子邮件:************2.邮寄:合肥市XX区XX路XX号3.电话:0551-XXXXXXXXX五、结论与建议G312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于提升区域交通出行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方应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肥西发展规划

肥西发展规划

肥西发展规划肥西是安徽省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合淮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合肥市中心,交通便利,是合肥市未来的城市发展热点之一。

为了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肥西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首先,肥西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修建更多的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以提高交通便捷度。

此外,完善供水、供电、供气和通信等公共设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肥西还可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其次,肥西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由于肥西毗邻合肥市中心,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压力和生态问题。

为了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肥西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如,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还可以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排放量。

再次,肥西应该注重教育和文化建设。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肥西需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肥西还应该注重文化建设,保护和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另外,肥西还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发展。

农业是肥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肥西应该积极发展旅游业。

肥西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美丽的山水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肥西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肥西作为合肥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规划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支持和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相信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肥西的发展会更加健康、可持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西县城市绿线控制规划说明书1 规划背景1.1 城市概况1.1.1 地理区位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东连合肥市蜀山区;东南临巢湖、隔丰乐河与庐江、舒城两县相望;西同六安市金安区接壤;北与寿县、长丰毗连。

处于东经116°4.1´至117°22´,北纬31°30´至32°00´之间,全县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11266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864.1公顷。

肥西县处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科学城和政务文化新区无缝对接,是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交通便捷,合九、宁西、合武铁路,合宁、合芜、合界、合叶高速和206、312国道穿境而过,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坐落肥西北部,建设中的1000吨级派河航道经巢湖可通江达海。

1.1.2 城市建设沿革肥西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属九江郡的合肥、成德二县地,东晋全属合肥县;隋唐以后属庐州府合肥县。

2013年,肥西县小庙镇整建制划归合肥市蜀山区管辖,高刘镇委托合肥经开区管理,全县辖8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官亭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县域总人口86.7万人,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42人,人口密度由西至东逐渐增加,主要以县城及临近的乡镇人口分布较为集中。

1.1.3 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肥西县西北高、东南低,中北部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北横穿而过,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低山绵延25公里,大潜山海拔289米,为全县最高点。

全县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落差较大。

东南为巢湖盆地,湖河沿岸有狭长的冲积平原。

山区位于县中部,面积1120.1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6.1%。

自西向东,有一系列低山呈条带状分布,绵延25公里。

属大别山余脉。

一般高度100~200米,最高289米(大潜山)。

在山区外缘和县中北部江淮分水岭下游及其两侧,倾斜的岗地和冲洼相间的地形呈条带壮分布。

面积167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85.1%,为全县地貌的主体。

肥西县东南巢湖沿岸及派河、蒋口河、丰乐河中下游为圩区,面积173.3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8.8%。

该圩区地势低平,海拔高度在15米以下。

西北面为岗区向湖盆倾斜的畈地,自15米渐降至10米。

其下为沿河湖洼地,高度10~7米,最低6.4米(大兴圩)。

该区原为巢湖淹没区,因河流泥砂淤积,逐渐升出水面。

后作埂圩田,成为连片的圩区。

本区东侧巢湖中,有孤山突起,海拔82.4米,底周长约1.5公里。

肥西县地处江淮丘陵腹部,县境分为低山丘陵、岗区、湖河平原区三部分,西部多山丘,系大别山余脉,有紫蓬山(海拔189米)、元通山(海拔219米)、大潜山(海拔289米)等诸山峰凸起,占总面积的6.1%,中部和北部岗冲相间,占总面积的85.1%;东南一隅沿河(丰乐河、派河)、沿湖(巢湖)一带系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8.8%。

土壤主要有沙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和水稻田土五大类。

成土母质下属系黄土在全县分布广泛。

2、气候特征肥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极端最高气温40.6°C,极端最低气温−15.7°C,年平均降水量为108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

(1)气温、降水量1986~2005年间,历年平均气温15.8℃,特冷年(1989年)平均气温15.2℃,特暖年(1998年)16.6℃,冷暖年平均气温相差1.4℃。

全年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2.9℃,年极端最低气温−11.2℃(1998年1月19日)最热月7平均气温28.1℃,年极端最高气温39.6℃(2003年8月1日)。

肥西县气温日较差以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最大,昼间平均气温相差9℃。

6月至9月,气温日较差较小,在7.1℃~7.7℃之间。

大多数年份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历年平均值为989.6毫米,自南向北递减,大于等于1000毫米等值线在莲花圩、苏小店、丰乐、柿树岗、河西、林场、官北、小柏、孔大、高店一线。

即肥西县西南部雨量较大,平均1000毫米左右,东北部平均雨量在900毫米左右。

悬殊不大,雨量基本适中。

年最大降水量1553.5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565.9毫米(1995年)(2)城区季风特征:肥西县属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

2月、3月和8月、9月、10月均以偏东风为主,但2月和9月风向紊乱,常出现3个不同风向。

(3)全县自然灾害概述:多为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旱、涝、低温阴雨、冰雹、大风等,尤以旱涝为甚。

此外还有农作物病虫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

1.1.4 水文条件肥西水系,分江淮两大流域,江淮分水岭南之水,经丰乐河、派河、蒋口河等流入巢湖,再入长江;岭北之水经王桥小河、天河、金河等汇东淝河入淮河。

长江流域面积1367平方公里,淮河流域603平方公里。

兴修大型淠河引水工程,恢复和发展塘坝、水库,加固圩堤,集中力量治理丰乐河、杭埠河。

全县有塘坝2万多座,中、小型水库100多座。

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肥西县地下水贫乏,深度均在10米以下。

近湖河区,地下水一般年份之作人畜饮用。

1、湖泊巢湖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县东南,也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水位海拔10米时,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周长173公里,面积774平方公里,湖深一般为2~3米,最深处5米,本县有湖面100平方公里,湖岸线29.3公里。

巢湖水系是安徽境内长江流域的最大水系,入湖河流主要有派河、南淝河、柘皋河、兆河、杭埠河、丰乐河等,这些河流呈向心状分布。

巢湖水系流域面积 1.3万平方公里,接纳四周二市七县近40亿立方米的来水。

为了控制巢湖水位,在裕溪河两端,建有巢湖闸和裕溪闸。

据实测,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米。

巢湖年平均最大值水位为9.62米(1954年);年平均最小水位:巢湖闸建成前为7.11米(1948年),建闸后为7.28米(1966年)。

巢湖最高水位为12.93米(1954年);最低水位:建闸前为6.03米(1958年),建闸后为6.33米(1978年)。

巢湖与长江相通,对长江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巢湖还有蓄水、供水、灌溉、航运、水产、旅游之利。

巢湖最大蓄水量可达50亿立方米,为全县发展灌溉事业提供有利条件,也是肥西县工业、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巢湖水系有河流34条,港口14个,并且湖江相连,航运四通八达。

巢湖水产资源丰富,银鱼、虾米驰名中外。

巢湖景色秀丽,是旅游胜地。

2、河流丰乐河:位于县西南,为本县与六安、舒城县界河,又称桃溪水、界河等。

源于六安县横塘岗豪猪岭,经张家店至双河入本县境,始称丰乐河。

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080平方公里,为巢湖第一大河。

本县境河堤长55.8公里(双河—三河),流域面积881.1平方公里,该河在本县有9条支流:长堰河:源于金牛乡南,南流经洪桥乡入丰乐河。

长14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河底宽5~7米。

杨弯河:源于金牛乡北,南流经洪桥乡龙嘴入丰乐河。

长26.5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河底宽5~7米。

陈家堰河:源于沈店西,南流经黄堰坝入丰乐河。

长6公里,河底宽3米。

程老堰河:源于山南镇南,南流至袁店乡经黄堰坝入丰乐河。

河长6.5公里,河底宽3米。

龙潭河:为丰乐河在本县最大支流,源于官亭镇南,长32.4公里,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底宽10~20米,上游建有全县最大的水库—磨墩水库。

二里半河:源于圆通山北。

长29.5公里,流域面积69平方公里,河底宽4~6米。

赵小河:源于芮店乡陀龙山,长24.3公里,河底宽4~6米。

肖小河:源于董岗乡北,长21公里,流域面积116平方公里,河底宽6~8米。

方桥河:源于花岗乡号塘稍,长17.1公里,底宽6~8米。

杭埠河:位于三河镇南,南岸为舒城、庐江县,古称龙舒水,源于岳西县同安寨西石关岭,东北流至舒城县龙河口,东流经杭埠镇,至三河镇汇丰乐河,合称新河,入巢湖。

长116公里,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

本县境河堤长11.5公里。

蒋口河:位于县东南,源于程店乡北,东流经严店、苏小、清平乡,至罗靳村入巢湖。

长28公里,流域面积99平方公里。

派河:位于县东南,源于周公山,东北流经焦婆、大柏店、小庙等乡镇,向南流至城西桥至长安乡三官庙,先后汇合李陵山、南三十岗、大蜀山南坡诸水,始称派河。

又南流至上派镇,为上游;又东南流至中派河镇,为中游;再东南流至刘河乡下派河口入巢湖,为下游。

派河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584.6平方公里。

派河经多次整修,上派镇以下可常年通航百吨位以上船只。

该河在本县有8条支流:梳头河:源于李陵山,北流经农兴乡周夹衡折向东,至抹角郢入苦驴河。

长24.5公里,流域面积48.9平方公里,河底宽3~4米。

五老堰河:源于道士山,北流经烧脉岗南折向东,经蛟头陂折向东北,至三官庙入派河。

长15公里,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河底宽3~4米。

倪大堰河:源于英山,东北流谢高塘,东流至上派镇北流入派河。

长15公里,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河底宽3~4米。

滚子河:源于小蜀山西,南流下孙老堰,至城西桥入苦驴河。

长8公里,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河底宽3米。

岳小河:源于小蜀山东北,南流经候店,至烧脉乡泗洲村入苦驴河,中纳王嘴小支流。

长17公里,流域面积51.5平方公里,河底宽4米。

斑鸠堰河:源于大署山西,西南流下柏堰湾,至长安乡三官庙入派河。

长13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河底宽3米。

祁小河:源于长安乡北部,西南流至姚渡入派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河底宽3米。

古埂河:源于长安乡东,东流下古埂塘,至邹湾入派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河底宽3米。

南淝河:即肥(淝)水,古称施水,源于县东北长岗店,南流至鸡鸣山,汇将军岭水,始称肥水,出县境至合肥郊区,绕合肥城北,东流至施口入巢湖。

长70公里。

县境内为南淝河下游,河床宽50~100米,水深2米左右。

南淝河水位随季节变化很大。

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位较高;冬季,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水位较低。

南淝河洪、枯水位变幅4~6米,起落时间48小时。

汛期易受巢湖水位顶托,每遇暴雨常危及堤防和合肥市区安全。

解放后,国家对南淝河进行了治理。

在上游,兴建董铺、众兴、三十头、张桥、蔡塘、大官塘、泗水、梅冲等大中小型水库。

在中游,建成防洪闸9座,排涝泵站13座,防洪堤6.1公里,防洪墙4.7公里,并多次疏浚河道。

现在,这些水利工程发挥了效益,大大削弱了洼区的水患,增强了岗区的抗旱能力,并为航运、养殖、供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