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丛神经

合集下载

腰丛、骶丛

腰丛、骶丛

腹壁肌、腹股沟区 及下腹部的皮肤 腹壁肌、腹股沟部 阴囊的皮肤 大腿前外侧的皮肤
4. 股神经: ⑴ 行程: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方经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 ⑵ 分支,分布:
肌支: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皮支:股中间皮神经:大腿前面的皮肤 股内侧皮神经:大腿内侧的皮肤
隐神经: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
4. 阴部神经:分布于会阴区的肌肉和皮肤
5. 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本干分布于股后区肌肉
分支: ⑴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⑵腓总神经:
腓骨长、短肌
腓浅神经 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 腓深神经 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5. 闭孔神经 : ⑴ 行程:自腰大肌内侧缘穿出,贴小骨盆 内侧前行,穿闭膜管出小骨盆
⑵ 分布:内收肌群、大腿内侧皮肤
第六节
骶丛
一 、组成: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第5腰神经、 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 二 、位置: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 、分支,分布:
1. 臀上神经:分布于臀中、小肌
2. 臀下神经:分布于臀大肌 3. 骨后皮神经:分布于臀区、骨后区
第四节
一、特点:具有明显的节段性 二、分支、分布:
胸神经前支
肋间神经:11对 ⑴ 行程: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 ⑵ 分支: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肋下神经:1对 ⑴ 行程:位于第12肋下方 ⑵ 分支: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T2 T4 T6 T8 T10 T12
胸骨角平面 乳头平面 剑突平面 肋弓平面 脐平面 脐与耻骨联合连
腰 丛
一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第五节
二 、 位置:腰大肌深方 三 、 腰丛的分支: 1. 髂腹下神经 2. 髂腹股沟神经 3. 股外侧皮神经

骶丛神经资料

骶丛神经资料

骶丛神经
骶丛神经是人体中的重要神经结构之一,位于脊柱下端的骶骨处。

它起源于脊
柱的腰丛神经,经过腰椎间隙并沿着腰椎骨和骶骨之间的间隙向下延伸。

骶丛神经主要负责传输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信号,同时也与控制盆腔器官功能有关。

以下将介绍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解剖结构
骶丛神经由腰丛神经传送而来,经过骶丛区域后分为多条分支,从而向下支配
骶部和骨盆的肌肉、皮肤及黏膜。

主要分为骶前神经干和骶后神经干两部分。

骶前神经干主要经皮下组织向前行进,基本上提供了一个疼痛敏感的部位,同时控制一些局部的感觉。

骶后神经干则向后行进,主要供应下侧臀部的神经分布。

功能作用
骶丛神经是下肢感觉和运动的重要神经之一。

它携带了下肢各部的感觉神经冲动,使人能够感知下肢的形体与功能,同时也控制了下肢的运动动作。

骶丛神经还与盆腔器官的运动、排泄等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骶丛神经受损或受压,可能导致下肢感觉丧失、肌肉无力、大小便功能紊乱等问题。

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骶丛神经的功能异常常常导致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和功
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坐骨神经痛就是因为骶丛神经或其分支受到损伤或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疼痛综合征。

治疗方面,针对骶丛神经的异常,常采取物理康复、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骶丛神经作为连接下肢与盆腔器官的关键神经结构,在人体神经系
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骶丛神经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与之相关的疾病,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范文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范文
汇报人
骶丛坐骨
神经阻滞
目录
01.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简介 02.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优缺点 03.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注意事

04.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 用
骶丛坐骨神经阻 滞简介
1
概念和原理
01 02 03 04
01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一种用于 缓解疼痛的麻醉技术
02
原理: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神 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缺点
操作难度大: 需要熟练掌握 解剖结构和操 作技巧
01
效果不稳定:部 分患者可能出现 阻滞不完全或阻 滞时间短等问题
03
02
风险较高:可 能导致神经损 伤、感染等并 发症
04
费用较高:相对 于其他麻醉方式, 骶丛坐骨神经阻 滞的费用较高
适用范围
01Leabharlann 020304适用于下腰痛、坐 骨神经痛等疾病
适用于手术麻醉和 术后镇痛
并发症预防
02
避免穿刺损 伤,防止神
经损伤
04
术后观察, 及时发现和 处理并发症
01
严格无菌操 作,防止感 染
03
控制穿刺深 度,防止血 管损伤
术后护理
保持伤口清 洁,避免感 染
术后2周内 避免长时间 站立或坐立
术后6个月 内避免剧烈 运动
01
03
05
02
04
06
术后24小 时内避免剧 烈运动
术后3个月 内避免重体 力劳动
术后定期复 查,确保恢 复情况良好
骶丛坐骨神经阻 滞的临床应用
4
疼痛治疗
01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缓解腰背部疼痛
02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腰丛、骶丛、脑神经(Ⅰ-Ⅵ).ppt

腰丛、骶丛、脑神经(Ⅰ-Ⅵ).ppt

5.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走行: 坐骨神经 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深方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 股二头肌深面 胫神经、腓总神经 腘窝上方
分支分布 股后部的肌支: 大腿后群肌
腘窝及小腿部的肌支: 小腿后群肌 1)胫神经
足底内外侧神经: 足底肌和皮肤
损伤: 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 能以足尖站立,“钩状足” , 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
嗅粘膜起始,形成15-20条嗅丝(嗅神经)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海马旁回钩 筛孔入颅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觉。 筛板损伤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单侧嗅觉丧失对颅内占位病变诊断有意义,双侧消失无意义。
Ⅰ 嗅神经
嗅球
筛孔
嗅丝
(端脑) Olfactory n.
上鼻甲和 相应鼻中隔粘膜
Ⅱ 视神经 optic nerve
眶上裂出颅,入眶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损伤: 上支 动眼神经 上睑下垂;
瞳孔斜向外下方,
不能向上、内、下转动;
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 下支 睫状神经节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滑车神经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海绵窦外侧壁 眶上裂入眶 滑车神经 上斜肌 下丘下方出脑
混合性
混合性 运动性 运动性

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 进出颅腔部位 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性质
感觉 感觉 运动 运动 混合
连脑部位
端脑 间脑 中脑 中脑 脑桥
进出颅部位 筛孔 视神经孔 眶上裂 眶上裂 第Ⅰ支眶上裂 第Ⅱ支圆孔 第Ⅲ卵圆孔
名称 Ⅵ外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位听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ppt课件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ppt课件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
2007
1
CONTENTS
01
适应证
02
解剖
03 阻滞四种方法
04
小结
2
骶丛神经阻滞适应证
坐骨神经阻滞适应证
• 臀部和坐骨神经支配区域 • 单独阻滞:膝关节以下部位除了小腿
的疼痛治疗
内侧条状带之外区域的小腿、足、踝、
• 膝关节以下部位除了小腿
跟腱不同类型手术提供麻醉和镇痛;
内侧条状带之外区域的手 • 联合应用(腰丛、髂腹下神经、股外
•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叉处与腘窝皮
肤横纹的距离变异较大
25
腘窝后入路 腘窝后入路
26
27
SHORT AXIS
ORTA
28
腘窝横纹处胫神经
Lateral
內半

膜 肌

腘动脉

Medial 29
rat e
ubparaneural
nje
rapte njec 30
31
腘窝侧入路
• 俯卧困难或俯卧位会对机体产生不 良影响
OF
II
Nn
75
11
23.B
19
F F
a
OA
F
14
F
Nn
F
Nn
F
Yea
17
18
股骨大转子
坐 骨 结 节
解剖: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坐骨神经浅层为臀大肌,深层为 股方肌
19
2、坐骨结节水平入路
Medial
Lateral
坐骨结节 QFM
大转子
20
• 操作:低频凸阵探头,短轴平面内技术
坐骨神经为更靠近坐骨结节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的高回声结构

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16例分析

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16例分析
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outcomes instrument[J].Spine,2000,25(18):
2381—2386.
[3] Baski DP.Scrospinalis m uscle—pedicle bone graft in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 spondylolisthesis[J j.Int or—
3例 ,其 中 6例单纯骶骨骨折全部为坠落伤。l 6例患者均有 (6例与骨盆环骨折手术同时进行)。
小便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部分障碍(能解、费力、解不干净、肛 2 结 果
周反射存在但较弱),均伴有性功能障碍(球反射消失、提睾
本组病例切 口全部一期 愈合 ,无皮肤坏死及感染 的病例
实 用 骨 科 杂 志 第 16卷 ,第 9期 ,2010年 9月
1 资料与方法
手术方式:对 lO例骨盆环骨折尽早手术,行前路切开复
1.1 一般资料 本组1 6例 ,男1 3例 ,女3例 ;年龄2 8~ 位,视情况对耻骨、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髂骨行重建钢板内
4l岁,平均33岁。本组 1O例合并骨盆环其他部位骨折,其中 固定,恢复骨盆环的稳定。噩型骶骨骨折 l6例均行后路切开
情危重,多被休克、其它系统损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症状所
合并症:入院时有休克表现 6例,合并膀胱破裂 4例,无
掩盖,常在病情稳定后才被发现,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2]。作 直肠损伤,胸外伤 5例,合并腰椎骨折 4例。
用于骨盆环导致损伤的主要暴力形式有:外旋转力,侧方挤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入院后行骶骨X线、CT、MRI等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PPT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PPT

£? WRl t
dcx
letted
oiA Gender
Quteal vessels
cutaneous nerve) • 阴部神经(Pudendal nerve) •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GGPPS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是由L4、5,S1~3脊神经前支组成
坐骨神经
• 经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之间, 在臀大肌深面、股方肌浅面下行
• 沿大腿后坐骨神经上部的内侧有 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脉伴行
• 行至在腘窝横纹上方5~12cm ,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tibial nerve)
• 分为足底内侧神群
• 胫神经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 在小腿下部与腓肠外侧皮神经 (发自腓总神经)吻合成腓肠 神经,经外踝后方弓形向前, 分布于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的皮 肤。
oiusck' in any pafienL To con£ m localization of the sacral plexus, an insulated needle attached to a nerve stimulates was advanced and, in each case, a sacral
plexus motor response was elicited (plantar flexion—12, dorsal flexi 1, ham— string muscle stimulation—3, gast-rocneinius muscle stimulation—1—not recorded) at a current between 0.2 and 0.5 mA. N o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This report confimi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ultrasound to locate the sacral plexus using a parasacral apprnaclc

8461神经系统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8461神经系统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骶丛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本干
半腱肌
股二头肌 半膜肌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骶丛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胫神经
胫神经
腓肠肌 比目鱼肌
系统解剖学
腓深神经
骶丛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腓总神经
“马蹄”内翻足
系统解剖学
钩状足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骶丛
腓总神经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腓总神经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骶丛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走行)
胫神经
系统解剖学
坐骨神经 股二头肌长头
腓总神经
骶丛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出: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走行)
胫神经
系统解剖学
坐骨神经 股二头肌长头
系统解剖学
骶丛
脊神经-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
分支 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丛神经
(一)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sacral plexus )(L 4~5,S 1~5,Co.1) 骶丛由腰骶干(L 4前支部分纤维与L 5前支)、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骶丛除腰骶干在骶髂关节前方接
S 1外,S 1~4出自骶前孔,各根向外侧组成三角形的骶丛,尖端朝向坐骨大孔,位
于盆腔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骶丛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

会阴、股后部、小腿以及足部的肌肉和皮肤。

还有芬知到髋关节。

骶丛除直接发出许多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等外,还发出下列分支。

(二)骶丛的分支
1.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erve )(L 4~5,S 1)伴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腔,分布于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inferior gluteal nerve )(L 5,S 1~2)伴臀下动、静脉经梨状
肌下孔出盆腔,分布于臀大肌。

3.阴部神经(pudendal nerve )(S 2~4) 伴阴部内动、静脉出梨状肌下孔,
穿坐骨小孔进入坐骨肛门窝再向前行,分支分布于肛门、会阴和外生殖器的肌肉和皮肤,其分支有:①直肠下神经(肛神经):支配肛门外括约肌和肛门的皮肤;②会阴神经: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或大阴唇)的皮肤;③阴茎(或阴蒂)背神经:分布于阴茎(或阴蒂)的皮肤。

4.股后皮神经(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S 1~3)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下缘浅出,主要分布于股后部和腘窝的皮肤。

5.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L 4~5,S 1~3)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位置变异较大,有的分支平面很高,甚至在盆腔内高位分支;与梨状肌的关系多变,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66.3%),变异者如坐骨神经经穿梨状肌上孔,或在出盆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前者出梨状肌下孔,后者穿梨状肌或梨状肌上孔等。

至臀部,位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略内侧处下行至股后面,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降达腘窝上尖
处,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两终支。

在股后部发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坐骨神经的分支有:①关节支,从坐骨神经上段发出小支进入髋关节;②肌支至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可用三点连线来表示,即坐骨神经出盆点(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和腘窝上角。

此投影线自上内方向下外方呈弧行下降,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投影线上出现压痛点。

产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病因很多,常见有腰椎间盘突出、椎骨肿瘤。

脊柱骨关节炎、外伤、结核和肌肉注射部位不当压迫神经根以及骨盆骨折和肿瘤损伤骶丛、或由股部或臀部火器伤引起,有时髋关节脱位和骨盆骨折亦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在高位断裂时,闭孔内肌和股方肌瘫痪,使大腿外旋减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瘫痪,可使膝关节强直过伸(股四头肌的作用),行走时僵直。

膝以下肌肉完全瘫痪,但腘绳肌一般受影响不大。

膝以下除小腿内侧及内踝处隐神经分布区外,感觉均消失。

有严重的营养改变,足底常有较深的溃疡。

如坐骨神经分支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瘫痪较轻,而胫神经损伤引起的瘫痪则较重。

(1)胫神经(tibial nerve)(L
4~S
3
)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

在股后
下1/3的腘窝上角处自坐骨神经分出,经腘窝中央垂直下降,伴腘血管下行达腘肌下缘,穿过比目鱼肌腱弓深面,继而与胫后动脉并行在小腿浅、深两层肌中下行,经内踝后方,在屈肌支持带深面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两终支进入足底。

肌支支配足底内侧群、中间群和外侧群肌,皮支分布于足底皮肤。

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发出的皮支称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在小腿中点处穿出深筋膜与腓肠外侧皮神经(发自腓总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经外踝后方弓形向前,分布于小腿后面。

足外侧和小趾外侧缘皮肤。

因为胫神经较深在,损伤的机会较少,贯通伤时可伤及胫神经及其分支,常在内踝和跟腱之间受损。

损伤后表现为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跟腱反射和跖反射均消失。

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腓总神经支配)拮抗作用,致使足出现仰趾
外翻状,称“钩状足”畸形,行走时以足跟着地,不能以足尖站立。

足内肌麻痹引起“弓状足”和“爪状趾”样畸形。

感觉障碍主要在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缘和足跟及各趾的趾侧和背侧,故称为拖鞋式麻痹区。

足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足底常有溃疡,常因溃疡不愈而严重影响肢体负重和行走功能。

(2)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L
4~S
2
)在股后部下1/3分出
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穿过腘窝外上方,达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

经腓骨长肌深面绕过腓骨颈外侧,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两终支。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是小腿前、外侧群肌和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腓总神经分支有:
l)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在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行,发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在小腿下 1/3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面、足背和第 2
~
5趾背的皮肤。

2)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穿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起始部,至小腿前部与胫前动脉相伴行,先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间,后在胫骨前肌与长伸肌之间下行至足背。

沿途分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跖骨间隙背面的皮肤。

3)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腘窝处自腓总神经分出,穿出深筋膜,分支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皮肤,并与发自胫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

腓总神经在绕过腓骨小头时位置变的表浅,在外力作用下易在该处受伤。

如腓骨头骨折或下肢石膏压迫和手术误伤、重病人长期卧床,下肢处于外旋位也可致压伤。

损伤后受腓总神经支配的小腿伸肌属的胫前肌、长伸肌、腓骨长、短肌和趾长、短伸肌瘫痪。

表现为患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并内翻,形成“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类似马步或箭步。

小腿前外侧面和足背皮肤有感觉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