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捏法适用于全身 各部位,如颈部、 肩部、腰部、腿 部等
六大基本手法的应用
适应症
推拿手法适用于各种肌肉、关节、骨骼、神经、血管等疾病。 推拿手法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推拿手法对失眠、头痛、头晕、耳鸣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手法还可以用于缓解疲劳、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等。
操作部位:颈部、 肩部、腰部、腿 部等
操作手法:双手 掌心相对,手指 自然弯曲,以掌 心着力,做环形 揉动
操作力度:由轻 到重,逐渐增加 ,以患者感觉舒 适为宜
操作时间:每次 操作3-5分钟,每 日1-2次,连续操 作3-5天。
捏法实践操作演示
捏法作用:疏通经络, 调整气血,缓解肌肉紧
张
捏法力度要适中,避免 用力过猛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推拿的概述 2 推拿的六大基本手法 3 六大基本手法的应用 4 六大基本手法的技巧与要领 5 六大基本手法的实践操作演示 6 总结与展望
推拿的概述
推拿的定义
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操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包括:按、摩、推、拿、揉、捏等 推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推拿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手法速度: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速度, 避免过快 或过慢
手法方向: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方向, 避免错误 方向
手法时间: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时间, 避免过长 或过短
手法顺序: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顺序, 避免错误 顺序
手法禁忌: 根据患者 情况注意 手法禁忌, 避免不适 当的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八种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抖、击、扭。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八种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揉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摩肌肉,使其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揉的部位可以是肩颈、背部、腰部等。
二、捏捏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轻轻地捏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捏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捏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三、推推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推的部位可以是胸部、腹部、腿部等。
四、拿拿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然后用力向外拉伸,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拿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五、按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按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六、抖抖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抖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抖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抖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七、击击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敲打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击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八、扭扭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扭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扭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扭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推拿的手法要轻柔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1、捏法:捏法是指用手指、拇指或掌心夹起、抓取部分肌肉软组织,使之发生适当的拉放的一种操作。
常见的捏法有拇指捏,夹持捏、吻合捏、弯曲捏,重复捏、暗示捏和拉捏。
2、挤压法:挤压法是指在推拿过程中,以双拳或掌心交叉挤压特定部位的肌肉与软组织,使局部血液循环活化,减轻局部肌肉紧张的推拿手法。
在推拿过程中,挤压法的手势主要有双手合拢挤压、拇指挤压、掌心联合向上挤压、掌心叩击挤压和掌心转向挤压等。
3、针刺法:针刺法是一种推拿方法,又叫针灸、针疗或指压。
它通过一定长度的可拔针筒,在穴位插入金属或陶瓷针,或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压力以促进机体调节和疗愈作用。
4、摩擦法:摩擦法是一种损伤疗法,它是以拇指或掌心摩擦局部肌肉软组织时有利的作用,可以激活运动神经及增加这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给予病人恢复之效力。
摩擦法是推拿技术中最独特的一种,分为鞭刷摩擦、碰拂摩擦、夹持摩擦、柔软摩擦和轻慢摩擦等多种技法。
5、振动法:振动法是常见的推拿手法,是指把双拳放在病人的皮肤上,以一定的频率摩擦,使肌肉组织出现反射性收缩而产生推拿作用的一种技术。
振动法的手势有双拳横振、点振、抚摩振、后背环绕振、手掌扫振和拳尖振等多种技法。
6、拔罐法:拔罐法是人们借助竹罐或铁罐进行腹部、头部以及背部等治疗的技术,其特点是罐与病灶同时作用,而又不经过皮肤,给病患带来舒适的治疗感受。
7、搓揉法:搓揉法是一种把手抚摩的技术,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疼痛,是常用的推拿技术之一。
搓揉法的具体方法是以两指或者双手搓揉病患的肌肉组织,以节奏轻重不一的方式揉搓从上而下方向施加力,局部血液循环活化、缓解紧张肌肉疼痛。
8、拉伸法:拉伸法是治疗肌肉僵硬综合征、肩周炎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病症的常用推拿技术之一。
主要用于减轻肌肉和肌腱的局部压迫,提高局部柔韧性和柔软性,使关节的受力动态恢复平衡。
它的特点是采用静态和动态的拉伸方法,给身体带来放松感受,调整关节的能力。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通过按摩手法的结合,从而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减轻或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多样,掌握基础的按摩手法很重要,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按摩手法。
——按摩的13种手法——按法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按压时逐渐用力。
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揉法操作方法: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
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推法操作方法: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速度均匀。
摩法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
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擦法操作方法: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拿法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捏拿时,方向与肌腹垂直,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推拿手法有哪些

推拿手法有哪些推拿是中医疗法之一,能缓解各种身体疼痛,在我们看来很是神奇。
那么,推拿手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一、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
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
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
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二、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
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
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
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三、指按法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
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
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4、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5、举例说明: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牙痛:按揉合谷。
痛经:按揉三阴交。
尿潴留:指按中极。
四、掌按法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
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
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2、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推拿与按摩的主要手法】一、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二、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推拿手法学名词解释

推拿手法学名词解释
推拿手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也被称为中医推拿或按摩疗法。
它通过手部的按摩、推拿、揉捏等技巧,以调理人体经络、促
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神经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推拿手法可以分为多种学名词解释,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
1. 揉捏(Rou Nie),指按摩师用手指、掌心或拇指对特定部
位进行揉动、挤压、搓捏等手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肌肉
紧张和神经疲劳。
2. 推拿(Tui Na),是指按摩师用手掌、指尖或拇指在特定部
位施加推动、按压、挤压等手法,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
整脏腑功能。
3. 摩擦(Mo Ca),指按摩师用手掌或手指在患部进行来回摩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和增强组织代谢。
4. 捏压(Nie Ya),是指按摩师用手指、拇指或掌根对特定穴
位或部位进行捏压、按揉,以调理气血、缓解疼痛和调整脏腑功能。
以上是推拿手法的一些常见学名词解释,这些手法结合起来可以针对不同症状和部位进行综合调理和治疗。
推拿手法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起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五 搓法
▪ 用手掌等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搓动的一种 手法;称之为搓法;
▪ 操作及要领
▪ 1 夹搓 用双手掌面夹住上肢或下肢进行 搓动;同时上下移动;
▪ 2 滚搓 被搓的上肢或下肢置于床面上;用 手掌或足掌搓滚肢体;
▪ 3 搓擦 双手在胸胁部进行搓擦操作;
▪ 操作时动作要协调 连贯;搓的速度应快;上 下移动的速度宜慢;
▪ 操作及要领 ▪ 术者体态自然 舒展;用肢体某部位在所施部
位上作环旋揉动;有时亦可作上下或左右揉 动; ▪ 拇指揉用拇指指面或指端着力; ▪ 中指揉用中指指面着力; ▪ 食中指揉用食中指指面着力; ▪ 食中环三指揉用食中环三指指面着力; ▪ 全掌揉用全掌着力; ▪ 掌根揉用掌根着力;
▪ 大鱼际揉用大鱼际为着力部; ▪ 小鱼际揉用小鱼际为着力部; ▪ 握拳指间关节揉用食中环小四指第1指间关节背
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
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
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
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
使力含而不露;
▪ 临床应用
▪ 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 深透性好 刺激柔和 应用广泛; 临床主要用于全身各 经络 穴位及各种线状与点状部位; 在治疗 内 外 妇 儿 骨伤 五官等各科常见病证中均 可用到此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病证的 不同可发挥其平衡阴阳 调和营卫 疏通经络 舒筋活血 通调脏腑 消积导滞等广泛的治疗 作用;
▪ 操作及要领
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但推法是单方向移 动而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位作单向或 任意往返移动; 抹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 作要缓和;防止推破皮肤;使手法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移动形式有三种;一种是:着力面在所施部 位上作来回小幅度抹动;边抹动边沿所施部 位体表形态移动;二种是:在所施部位上 进行往返推抹 抹运操作;三种是:在所施 部位上单方向拉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手法基本要求
1持久: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 和操作规范持续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和 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累计到临界点, 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2有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 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有力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 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的力。 3均匀:手法操作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 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使手法操作既平稳又有节奏 性。 4柔和: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时,自然, 协调。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医宗金鉴〉〉中指出: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5深透: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 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够克服各种阻力,使 手法的效应达到疾病的深处,经脉骨肉,甚至脏腑。
(四)临床应用 四 临床应用 , 1. 特点:接触面积广,压力大 2. 临床适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以及四肢肌肉丰厚的 地方。 3.具有活血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 4. 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五)相关手法 五 相关手法 1.掌指关节滚法: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 2.指间关节滚法:指间关节作为着力点。 3.前臂滚法:前臂尺侧作为吸定点。 这四个手法都要求放松,除吸定点外其余大致相同。 指间关节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该流派的传 人丁季峰改良了该手法,发展为小鱼际滚法,创立了滚法流 派。滚法流派最大的特点是滚法操作配合被动动作。
四、摆动类手法 1滚法
(一)定义 一 定义 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伸屈动作与 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 断的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二)动作要领 二 动作要领 1 肩关节放松,略前屈外展,使肘部与胸壁相隔一虎口距离。 2 肘关节屈曲,约130-150度。 3腕关节放松,伸屈的幅度控制在120度,腕关节屈约80度,伸 约40。 (三)注意事项 三 注意事项 1.起始动作:手指自然弯曲如握空杯状,置于沙袋上。站姿: 前丁后八 2.方向:前后左右斜45度 频率:120-160次每分钟 3 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 4.操作时手法的加力来自:1)上身前倾所增加的力。2)伸直 肘关节增加手法的压力。
(三)动作要领 三 动作要领
1.肩臂部放松,肘关节屈曲约40~60度左右。 2.指摩法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法时则腕部要放松。 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一般指摩法宜稍轻快,掌摩法宜稍重缓。 《厘正按昆要术》:“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 4.要根据病情的虚实来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临床一般以环摩应用较多, 直摩还用相对较少。就环摩而言,传统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故虚证 宜顺时针方向摩动实证宜逆时针方向摩动。 (四)注意事项 四 注意事项 操作时注意摩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压力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 《圣济总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取 之”。 揉法和摩法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一个部位, 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则着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 体表作环旋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不过在临床应用时,两者可以结合起来 操作,揉中兼摩,摩中兼揉。揉法刺激轻柔,为加强刺激,临床上常和按法 结合使用而成按揉法。 (五) 临床应用 五 1.运用部位全身各部。以腹部应用较多。 2.主要用于院腹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 痢疾,阳萎,遗精,外伤肿痛等病症。 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 胃肠道疾患可摩中院,天枢。
总之,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密切相关,相辅相 成, 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组织 的粘滞性,使手法能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 使手法更趋柔和而更具有渗透性;力量和技巧相结合使手法 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 〈〈医宗金鉴〉〉中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三) 分类、操作 三 分类、 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时,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大拇指内收,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 右。 2.掌根揉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 弯曲,以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 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刺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 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全)掌揉法是以 整个手掌掌面着力,操作术式与掌根揉法相同。 3.中指揉法: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 腕关节微屈,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以肘关节为 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 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运动,频率每分钟160次左右。 4.三指揉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 拇指揉法是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 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微悬。拇指及前臂部主动施力,使拇指罗 纹面在施术部位作轻柔的环旋揉动,频率每分钟项 四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揉法应吸定于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能在体表 上有摩擦运动。操作时向下的压力不可太大。 (五)适用部位 五 适用部位 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胁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 及四肢等面积大且平坦的部位;掌揉法常用于院腹部;中指揉 法,拇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俞穴,小儿推拿常用;三指揉法 常用于小儿颈部。 (六)临床作用 六 临床作用 主要适用于院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及 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保健。院腹胀痛,可掌揉 或大鱼际揉腹部;胸闷胁痛,可沿任脉或肋间隙用大鱼际揉法 操作;腰痛可掌根揉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头痛,眩晕可 指揉印堂,上星,神庭。太阳等穴;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可 三指揉颈部。揉法用于腹部或治疗小儿病症时,常根据不同的 病情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方向。以上各病症于各部位所 施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等作 用,临床常与按揉法、摩法。按法。拿法筹手法配合应用于各 病症所施部位。 揉法常用于头面部和腹部保健。除大鱼际揉法外,均应降低 手法频率,一般以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
二、手法分类
根据手法的作用、运动形式、运动特点及小 儿手法操作的特殊性将手法分为: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 复合手法,关节运动类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关节运动类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复合手法 关节运动类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根据手法的在组合形式手法分为:单式手法, 单式手法, 单式手法 复合式手法。 复合式手法。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将手法分为六大类:摆 摆 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 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 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 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
,
一指禅偏峰推法
(一)定义 一 定义
用拇指偏峰着力进行一指禅推法的手法。 (二)动作要领 二 动作要领 医生掌指部自然伸直,拇指内收,以拇指桡侧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腕关 节放松,然后,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反 复摆动和拇指的掌指关节或拇指的指骨关节的屈伸活动,使用所产生的功力 作用于治疗部位。 (三)动作要求 (三)动作要求 1.腕关节要放松,不可有向下按压的动作。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动作要轻快、平稳而有节奏感。 3.着力点要吸定,不可有来回的摩擦运动。 4.频率为每分钟160次左右。 5.腕关节不可作主动外展摆动。 (四)临床应用 四 临床应用 一指禅偏峰推法,轻快柔和、舒适,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和胁肋部,尤以 头面部为常用。治疗失眠,治疗头痛、头晕,治疗近视眼,或视物酸胀,干 涩,两眼睛模糊 ,治疗牙痛,治疗面瘫。
五、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的掌面或指面及肘臂部 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 其特点是手法作用于体表后,在皮肤表面会 形成摩、擦等不同形式的位置移动,运动形 式有的为单向直线,有的为直线往返,有的 呈环形,有的则呈孤形。包括摩法,擦法, 推法,搓法,抹法等手法。
1、摩法
(一)定义 一 定义 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 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二)操作 二 操作 1.指摩法:指掌部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 指和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食指、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 臂主动运动,指面随同腕关节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 动。 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 掌平放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关节为支点,前臂主 动运动,使手掌随同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或直线 往返摩动。
推拿手法
厦门中医院推拿理疗科 ——钟永泉
一、手法的定义
手法,是指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 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 项临床技能。以手法治病古称按摩,经历史 沿革又叫推拿,施术时一般多以手,也可因 需要而用除手以外的腕、臂、肘、膝、足等 部位进行操作,甚至借助一定的工具,延伸 手的功能进行操作,因以手操作较多,故名 手法。现代推拿临床有将推拿疗法称为“手 法医学”者,见解十分中肯。
(三)注意事项 三 注意事项 1.起始动作: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盖住拳眼,拇指吸定。 2.力量来源:放松的力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移动:紧推慢移。 ( 四)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 临床特点: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功力集中,深透性强,可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操作。 2. 具有舒经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等功能。 3. 临床上以颈项部、四肢关节部位以及头面部、胸腹等常用。 尤以经络穴位为佳,即所谓循经络,推穴道。因此,凡是经络阻 滞、气血失调、营卫不和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的病症均 可应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各科的多种疾患,尤以治 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以及关节酸痛等症见 长。
缠法
一指禅推法频率加快到200-250次每分钟。 操作时仅以拇指指端着力,摆动幅度小。应 用于实热症,有活血化瘀,托毒生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