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膳的类型和理论基础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1. 药膳的基本概念药膳是指用中医药食物疗法制成的食品。
它是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用药形式。
药膳是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方法,使中药药性得以释放,从而达到滋补脏腑、调理气血、养生防病的目的。
药膳按其功能可分为滋补、清热、祛湿、补血、清肺等几种类型。
同时,药膳还可根据疾病的不同制成相对应的食方,如感冒、月经不调、贫血、便秘等。
在实际应用中,药膳不仅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辅助效果,也可以作为一种美食供大众享用。
2. 药膳的功效药膳可以根据中医药养生理论,根据人体的特定需要,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药膳食品。
药膳不仅具有中药药性的滋补和调理作用,还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身体各种疾病的不同需求。
药膳主要功效包括滋补养生、调理脏腑、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健脾开胃、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等。
药膳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制作相应的食品来适应人体的需要,从而达到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夏季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暑的药膳来解暑降温,秋季可使用一些补肺益气的药膳来预防感冒。
3. 药膳的制作方法药膳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选材、配伍、烹饪和服用几个环节。
首先要选用具有中医药功效的中药材和食材,根据所需功效和食材的营养价值进行合理搭配。
然后根据中药材和食材的性味,进行配伍搭配,使其相互补养,相得益彰,达到最佳的疗效。
接着进行烹饪,根据食材的特点,采用煲、炖、煎、蒸等烹饪方法制作药膳。
最后服用药膳,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适量食用药膳,按时服用,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4. 药膳的适用人群药膳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人群。
对于体弱气短、容易疲劳的人群,可以通过适当食用一些滋补药膳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对于皮肤粗糙、容易过敏的人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药膳来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中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肾益气、健脾开胃的药膳来调理身体。
养生药膳的论述

养生药膳的论述
养生药膳是一种通过膳食的方式来调理身体健康的方法,它结合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学原理,通过选用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达到调理人体平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养生药膳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理论,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和气血阴阳平衡理论,以及经验总结的吃对食材可以对相应的器官起到调理作用。
以食疗的方式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养生药膳的制作方式注重选材与烹调方法的配合。
选择适宜的食材,如蔬菜、水果、粮食、肉类、草药等具有保健作用的食材。
同时,结合烹调方式,如煎、炒、炖、煮等,根据不同的食材特点和个人体质,制作出适合个体需求的饮食方案。
养生药膳可以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进行调理。
比如,脾胃虚弱可用益气健脾的食材和烹调方法来调理,肝肾功能虚弱可选用滋补肝肾的食材和烹调方法来调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服用,可以帮助人体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增加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养生药膳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疗法,而是一种保健养生的方法。
对于已经存在明确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完全依赖食疗来治疗疾病。
同时,不同的人体体质和疾病状态也需要个体化的调理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总结起来,养生药膳是一种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学原理
的调理身体健康的方法。
它通过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调方法,帮助人体调整能量平衡,增加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然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根据个体需求进行调理。
【中国药膳】

【中国药膳】一、药膳的定义与特点1. 药食同源:药膳强调药物与食物的互补作用,使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 辨证施膳: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地域特点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药膳方案。
3. 调养为主:药膳注重调和阴阳、气血,以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药膳的分类与应用1. 补益类药膳:适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
如:十全大补汤、红枣枸杞炖鸡汤等。
2. 滋阴类药膳:适用于阴虚火旺、口干舌燥的人群。
如:银耳莲子羹、虫草花炖瘦肉等。
3. 温阳类药膳:适用于阳虚怕冷、手脚冰凉的人群。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鹿茸炖鸡等。
4. 健脾类药膳: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
如:茯苓山药粥、扁豆瘦肉汤等。
5. 消食类药膳: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的人群。
如:山楂糕、麦芽茶等。
三、药膳的注意事项1. 因人而异:选用药膳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来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2. 适量食用:药膳并非越多越好,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3. 注意禁忌:部分药材和食物可能存在相克现象,使用前需了解相关禁忌。
4. 长期坚持:药膳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中国药膳】四、药膳的文化内涵1. 饮食哲学:药膳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食疗为先,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的尊重和关爱。
3. 节庆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药膳常常扮演重要角色,如春节的八宝饭、端午节的粽子等,都蕴含着吉祥、健康的美好祝愿。
五、现代药膳的发展趋势1. 科学化:现代药膳更加注重科学研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药膳的养生保健效果,使其更具科学依据。
2. 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药膳逐渐走向个性化定制,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养生需求。
3. 便捷化: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便捷化的药膳产品应运而生,如药膳汤料包、药膳养生茶等。
4. 国际化:药膳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药膳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四、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施膳观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
(2)五行相克
木 肝
相生
相克
水肾
心火
肺 金
脾 土
五行生克规律
五行学说指导药膳学:如酸入 肝属木等
五脏在生理上既相互资生又相 互抑制,方能生化无穷;
病理上太过与不及,均可为 害。五脏相互补充,可祛疾 延年。
二.药或食的归经与其五味理论有关。辛入肺,甘入 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生姜、芫荽等食 物治疗肺气不宣的咳喘,苦瓜、绿茶等食物治疗心 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
THANKS
主讲人:宋子颛
人体病理变化: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动态相对平衡被打破。 阴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都导致机体发生病变。 (三)以调整阴阳为根本的药膳观 生理状态:阴阳变化动态相对平衡来维持。
病理变化:阴阳失衡,即物质与功能间的动态失衡,人体对 营养物质吸收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失衡。
中医药膳学:以调整阴阳,使其变化趋于动态平衡为根本目 的。对阴阳偏盛表现为实证,泻其有余;对阴阳偏衰表现为 虚证,补其不足。
辨证论治:着眼于证的分辨→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
具体应用。疾病证候 诊断明确后,确定治 则,选药膳食品,针
对治疗。
01
中医理论、药膳实践 相结合,施膳规范
02
(一)以阴阳平衡为中心的生理观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满着阴阳对立、依存的关系。
(二)以阴阳失衡为核心的病理观
三、以阴阳 五行学说为
理论基础
并以这种观念来认识病证、 组方施膳。
二、以辨证论治为施膳原则
辨证论治: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获取各种症状和体 征,然后对其症状,综合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就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方 法,就是论治。
中医药膳科普

中医药膳科普
中医药膳是一种将传统中医理论和食材相结合,通过烹饪制作出的具有食疗作用的美味佳肴。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科普,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膳。
一、中医药膳的基本概念
中医药膳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营养学、烹饪学、中药学、营养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将各种天然药物和食材进行科学搭配,经过合理的烹饪加工后,制成具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作用的特色食品。
二、中医药膳的作用
中医药膳具有以下几种主要作用:
1. 预防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辅助治疗: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中医药膳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养生保健:中医药膳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
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三、中医药膳的分类
中医药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药粥:将药物和食材一起煮成的粥品,具有滋补作用。
2. 药汤:将药物和食材煎煮成的汤剂,具有治疗和滋补双重作用。
3. 药膳菜肴:将药物和食材烹制而成的菜肴,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4. 药茶:将药物和茶叶一起泡制而成的饮品,具有提神醒脑、保健作用。
四、中医药膳的选用原则
在选用中医药膳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
2. 因时而异: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来选择适合的药膳。
3. 辩证施膳: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药膳。
15药膳简介

药膳简介
四、药膳的配制原则 药膳的配制原则
4、药膳注重所用中药、食物的“性”和“味”。 药膳注重所用中药、食物的“ 药物和食物的“ 药物和食物的“性”和“味”即四性五味,它们对指导药 即四性五味, 膳的配方、应用很重要。 膳的配方、应用很重要。 四性指凉、寒、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五味指酸、甘、 四性指凉、 热四种不同的性质;五味指酸、 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苦、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5、药膳应配伍合理、制作精细。 药膳应配伍合理、制作精细。 药膳所选用的药、食配伍应合理,制作要精细,使药膳成 药膳所选用的药、食配伍应合理,制作要精细, 为食用者乐于接受的美味佳肴。 为食用者乐于接受的美味佳肴。
3
药膳简介
五、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 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因证用膳。药膳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只有因证用 因证用膳。药膳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 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 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 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4、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 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 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 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在应用药膳选料时要注意 4 区别。 区别。
药膳简介
一、药膳的定义
药膳课知识点总结

药膳课知识点总结一、药膳的概念药膳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烹调制作而成的一种特殊食品。
药膳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被誉为“食疗之神”。
二、药膳的分类1. 按照功能分类:调养药膳、保健药膳、治疗药膳等。
2. 按照烹调方式分类:煲汤、炖煮、蒸煮、砂锅等。
3. 按照功效分类:益气补血、滋阴清热、健脾养胃、调理气血等。
三、药膳的制作原则1. 药食同源:根据药膳的功能,搭配相应的药物和食物,实现药食同源的效果。
2. 配伍禁忌:在药膳的制作中,需要避免一些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 烹调方法:炖煮、蒸煮、煲汤等烹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膳中的有效成分,发挥最大功效。
四、药膳的常用食材1.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调养药膳中。
2.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保健药膳中。
3. 枸杞子:具有补肝肾、明目的作用,常用于调理气血药膳中。
4.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补益的作用,常用于妇女调理药膳中。
五、药膳的常见功效1. 调养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八宝粥等,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加抵抗力。
2. 养生保健药膳:如人参炖鸡、黄芪红枣汤等,可以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3. 治疗药膳:如橘皮鸡煲、枸杞猪肝粥等,可以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六、药膳的制作技巧1. 食材搭配要合理:不同食材之间要相互搭配,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2. 烹调时间要掌握:不同食材的烹调时间要根据其特性来掌握,以保证药膳的效果。
3. 食用方法要注意:相应的药膳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来进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七、药膳的食用禁忌1. 忌忌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引发上火,令药膳功效减弱。
2. 忌食生冷食物:容易伤肾,降低药膳的功效。
3. 忌食禁忌药物:如在服用某些特定药物时,需要避免服用相应的药膳。
八、药膳的保质期药膳一般需要在煮好后立即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药材和食材容易变质,如果放置时间较长,不仅会影响药膳的药效和口感,还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中医药膳的基础理论范文

中医药膳的基础理论范文中医药膳的基础理论篇2 【关键词】辨证施治;四季养生;体质中医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它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生活和医疗实践逐渐积累形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由“治病医疗型”向“防病保健型”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跟着发生改变,防病健身、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的饮食观也由“充饥温饱型”走到“美味享受型”向着“养生保健型”变化。
因此,有着系统理论、丰富方法的中医药膳食疗养生尤显重要。
它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调理理论,对现代社会中的养生保健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 药膳的主要类型(1)滋补强身类。
采用滋补的中药和相应的食物配伍烹调而成,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主要用于各种虚弱症的治疗和补养调理,强身益寿。
(2)治疗疾病类。
疾病的发生不外乎外邪侵袭。
阴阳失调.脏腑偏胜偏衰等几种情况。
凡是属于虚弱的疾病,采用适宜的药膳遵,循营养平衡的原则,“损其有余,补不足”才能使疾病痊愈。
(3)保健抗衰老类。
此类药膳主要具有调理气血。
滋补强身的作用。
有许多中药是具有抗衰老作用。
抗氧化作用的,与食物配伍成具有美容美发。
健美健身。
益精强力.聪耳明目。
益智健脑。
护肤养颜。
延年益寿等功效。
2 药膳保健养生的中医理论(1)药膳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用料,凡是气虚的,当用补气药膳;凡是血虚的,当使用补血的药膳。
作为辅助治疗,使药物与药膳相互补充,相互辅佐,有异曲同工之妙。
(2)食物的选择突出本草学理论的特点。
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食品,热性病选择寒凉性质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绿豆等;而寒性疾病选择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3)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通过蒸、煮、炖、浸泡等方法,尽可能地保证食物成分不被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4)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药膳的类型和理论基础
发表时间:2016-05-11T09:35:31.410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6年3期作者:陆霜梅
[导读] 中国各类药膳类型也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陆霜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101149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药膳的类型以及理论基础。
药膳的类型可以从药膳的形式进行划分,也可以从药膳的效果、药膳的药型等方面进行划分,不同的药膳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中国各类药膳类型也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药膳类型;理论基础
中国的药膳是中华民族对国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独特贡献,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药膳以中国传统医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本草纲目》等优秀的中药文学巨著,进行不断的实践和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固本、健身、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本篇文章主要结合药膳的类型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观点,希望能够对中国药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以下为本次药膳类型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药膳的类型
我国的中药资源丰富,类型极多,药膳类型的划分可以按照药膳的形式进行划分,也可以从按照药膳的效果、药膳的药型等方面进行划分,不同的药膳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1.1 按照药膳的形式划分
1.1.1 药膳菜肴
药膳菜肴顾名思义,即为在食物中加入药膳,能够产生滋补作用,可以作为食物原料或者食物佐料,比如黄芪炖甲鱼、荷叶色鸡等等。
1.1.2 药膳饭点
药膳饭点主要是以大米、小米、糯米以及面粉等为原材料,加入补益的药物加工而成的米饭或者面食[1]。
比如人参菠菜、茯苓包子等等,美味且富含强身健体的效果。
1.1.3 药膳饮料
经过中药浸泡或者煎煮而成的饮品,主要有酒类、饮料类、茶类等等[2]。
1.2 按照药膳的效果划分
1.2.1 滋补药膳
滋补药膳能够产生改善虚弱体质,强身健体,恢复身体健康等效果。
主要可以分为补气药膳、补血药膳、补阳药膳以及补阴药膳等几大类[3]。
(1)补气药膳
主治气虚症状,如存在倦怠无力、面色苍白、虚热自汗等问题,则可以采用人参鹿尾汤、陈皮鸡等进行药膳治疗[4]。
(2)补血药膳
主治血虚症状,如存在头昏眼花、肢体麻木等症状,则可以采用阿胶炖肉、红杞(?)三七鸡等进行补血。
(3)补阳药膳
主要用于治疗阳虚症状。
如存在小便不利、腰膝酸痛、阳痿早泄等症状,则可以采用红烧牛鞭、狗鞭汤(能否用别的药膳?)等进行补阳[5]。
(4)补阴药膳
主治阴虚症状,如存在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症状,则可以采用枸杞肉丝、清蒸鳗鱼、百合粥等进行药膳治疗。
1.2.2 保健药膳
保健药膳即为健康人群强身、健体的补益、调理性药膳。
保健药膳可以结合不同的人群年龄,划分为妇女药膳、小儿药膳、青少年药膳、中年人药膳以及老年人药膳。
按照药膳的主要功能,也可以划分为美容类药膳、减肥类药膳、健脑类药膳、抗老类药膳等等[6]。
1.2.3 治疗药膳
治疗药膳即为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药膳进行治疗。
根据药证可以分为肿瘤药膳、高血压药膳、贫血药膳等等。
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汗法药膳、清法药膳、补法药膳等等。
1.3 按照药膳的药型分类
1.3.1 显型药膳
显型药膳也可以称之为见药型药膳,主要是通过将药物与食物一同加工,在药膳食物当中能够清楚看得见药物的药膳。
比如陈皮油烫鸡、枸杞蒸大虾等等。
显型药膳中的药物主要分为可以直接食用型和不可食用型。
可以食用型的药膳可以直接吃,比如人参、枸杞等等。
不可食用型则是用来点缀或者入味的药膳,比如天麻、陈皮等等。
1.3.2 隐形(型?)药膳
隐形(型?)药膳可以称之为不见药型药膳,主要指的是药物的原型或者经过加工的药型与食物不再一起存在的药膳,在药膳食品当中看不到药物的药膳。
比如黄芪炖甲鱼、茴香腰花等等。
隐形(型?)药膳可以可以分为两种,一为除掉药渣,将药物汁液放入药膳食物当中,比如茴香、首乌等等。
二为将药物碾压为粉末状,加入药膳当中,比如砂仁、白术等等。
2. 药膳的理论基础
2.1 以阴阳平衡为中心的生理观
结合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2.2 以阴阳失衡为核心的病理观
阴阳协调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是阴阳失衡问题所引起的,阴阳失衡表现为阴阳偏盛偏衰。
阴阳偏盛即为阴盛、阳盛。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会出现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平衡才能够保持人体健康。
2.3 以调整阴阳为根本的施膳观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依靠阴阳动态相对平衡来保持,人体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即为阴阳失调。
所以以调整阴阳为根本的药膳观是药膳治疗的中药(“重要”还是“中心” ?)思想。
四气或四性,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凉属于阴,温热属于阳。
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能够达到药膳治疗的效果。
3. 小结
综上所述,结合阴阳学说,合理使用药膳治疗能够发挥其实际效果。
阴阳学说是药膳的基本理论基础,对中国药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晓平.《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文献来源、药膳食疗常用中药应用情况研究[J].扬州大学,2011,21(11):143-145.
[2]邵幼岩,蔡碧双,林纪昀,徐金森.ICP-MS测定13种糖尿病药膳常用中药中的微量元素[J].中国中药杂志,2011,15(17):1235-1237.
[3]曾高峰,张志勇,宗少晖,熊春翔.健脾化瘀药膳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和瘦素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16(11):156-157.
[4]詹剑华,罗锦花,朱童,孙俊锋.早期药膳饮食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19(13):1432-1435.
[5]张华豪,马慧玲,吴丽雅.药膳饮食市场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7(26):167-169.
[6]韩冬梅,岳利群,王玉珠.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采用药膳辅佐饮食治疗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18):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