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

摘要:伴随在和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旅游景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作为景区治理的核心内容——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较慢,已不能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宏观经济发展的步伐,制约着我国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着整个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从我国景区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景区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而从体制方面进行思考,以求破解之道。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

目录

一、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3页

二、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4页

2.1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混乱……………………4页

2.2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压力和责任感………………………………5页

2.3法律基础薄弱,缺乏配套政策法规………………………………5页

2.4机制落后,观念保守……………………………………………6页

2.5政府主导的误区…………………………………………………7页

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8页

3.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力归属……………………………………8页

3.1.1确定所有权的归属……………………………………………8页

3.1.2建立旅游资源的评估机制……………………………………9页

3.1.3要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9页

3.1.4管理方和经营方在经济上相互独立……………………………9页

3.2 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规体系………………………………………10页

3.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10页

3.4明确体制改革方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景区管理体制…………………11页结语……………………………………………………………………12页参考文献……………………………………………………………… 13页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即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接待入境旅游为开端的。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旅游产品的主体,旅游景区也由最初为了接待而形成的单一事业单位——风景区,发展成为现阶段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博物馆、收藏馆、主题乐园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基本上奠定了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基础性、核心性地位,成绩斐然。但这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超常规发展模式也有着自身的弊端,长期形成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旅游景区向纵深发展的障碍,并极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本文旨在从我国目前的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出发,探讨现阶段在旅游景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试从体制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一、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宏观经济的稳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需求,实实在在高速增长的消费,催生着我国旅游景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类旅游景区已达15000多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省级、县级自然风景名胜区558处,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并有多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1]。

在国际创汇收入方面,2001年我国外汇收入为177.9亿美元,其中游览收入为8.02亿美元,占4.5%;2002年在外汇收入203.85亿美元中,游览收入为14.37亿美元,占7.0%;2003年由于受SARS的影响,游览收入只有12.20亿美元,但仍占外汇总收入的7.0%[2]。旅游景区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是旅游者的终端目标,更是旅游产业的核心和旅游产品的主体。无论从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方面来看,旅游景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核心性作用。

本文所称的旅游景区,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中旅游区(点)的定义,即指“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3]。它包括各种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堂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植物以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之所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成俗的概念,方便理解。二是强调它们的旅游功能,

即这些景区主要是旅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所在地居民服务的景点相区别。在国际上,前者称为旅游景区,后者则称为景区或景点。三是强调他们的经济功能,即经营性的旅游景区,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景区经典不在本文探讨的范畴之内。

二、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

2.1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的风景、文物、森林资源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上经营管理权却归属于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部门。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分别隶属于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如风景名胜区归建设部管,森林公园归林业局管,自然保护区归环保部门管,文物藏馆归文化部管等。总体而言,我国的旅游景区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现状可通过表1—1来表示:

表1—1[4]

因旅游景区资源大多具有复合性,于是往往是同一旅游景区内里,建设、文物、林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部门都插手管理。从政府职能方面讲,这些管理本来应该是管规划、管保护、管监督,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资源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归口的管理部门将旅游景区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合一。在这种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在地方、部门及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经营”成了主流,“管理”成了一句空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争权夺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多重目标,多重管理造成了旅游景区不明晰的产权结构:名义上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和管理权多元化,利益分配无章法;旅游景区的管理缺乏自上而下的、直属的、系统的、实质性的上级权利部门和务实的基层管理机构,而是产生了多个利益主体,政出多门,管理混乱。正是在这种管理格局下,泰山月观峰被炸,北京居庸关长城保护区内建造“爱情长城”,在庐山大肆建造别墅等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2.2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压力和责任感

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归属非常重要。不同所有权下的经营目的是不一样的,民办景区经营的目的直接与所有者利益挂钩,利益所在促使他们非常注意管理制度。但国有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主体是各旅游景区的管委会,是个准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他们一方面代表国家无偿使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没有独立经营,自主决策的权力,响应的也不承担盈亏的后果,因此缺乏利益驱动以及相应的压力和责任感。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些风景名胜资源的经营管理违背市场价值规律,导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经济价值更是无从谈起。

2.3法律基础薄弱,缺乏配套政策法规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律法规是奠定管理体制,确定管理边界的基础,对于旅游景区需要有一套法律法规规范其运行。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里公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公布,2002年0月28日修订)、《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从不同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的法律法规在制定之初就是将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准行政管理机构而不是旅游企业进行规范,严格意义上将旅游景区作为企业经营主体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仍然缺位。

缺乏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结果就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利益的纠葛造成诸多矛盾。(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普遍遭遇的社区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分配不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利益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部门性安排。在实际操作层面,一方面存在着妄图将利益索取权与控制权合法化的做法;另一方面在“保护”的旗帜下,将民营资本排斥在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之外,使得旅游景区由准政府部门向市场主体的转变不仅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也远落后于酒店,旅行社等产业内要素的转变。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的建立,离不开公平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相关利益的分配。如果旅游景区已经从原来的公益性定位转向营利性定位,那旅游景区就应该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的调整来提高它的运行效率,而且普遍的、改善了的公平只有在有效率的基础上才能达到。

尽管现行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在“暂行”了20年后即将做一些修改,但从修订意见稿的内容来看,这部法规仍没有解决好旅游景区的权利归属问题,甚至有的条款已成为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例如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旅游资源是不允许转让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与投资商签定的联合开发协议,特别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存在一个没有法律依据,甚至是合同违法的问题。任何的投资商在签定了合同以后,都面临着随时有可能被撵出局的危险,因为毕竟没有真实的法律依据,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严重影响着投资效率和旅游景区的开发。

2.4机制落后,观念保守

正如魏小安教授所言,我国旅游景区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还很不成熟,多数旅游景区管理机制落后,观念保守。具体表现为: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等,有些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能严格按照企业的经营指标来要求,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不应该作为企业的旅游景区却因为创收问题正在进行企业化运作;有的旅游景区层层转包,各行其是,秩序混乱;也有些明明是企业,但又被赋予了一定的政府职能;旅游区与国际接轨的差距太大,甚至和国际接轨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问题造成我国旅游景区在机制上的混乱和落后。

旅游景区究竟应该是个管理部门,负责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困扰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难题。笔者认

为目前我国实行的旅游景区管理部门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于一身是不合适的,管理权的主要内容应是资源保护,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组织建立监督机制;而经营权则重要是作为经济实体如何实现从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利润。

现行体制的一大矛盾是中央主管部门把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行政单位进行管理,强调保护和协调职能;而地方及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把它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性企业看待。

当管理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造成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作为经营方受利益驱动不能很好的行使管理权,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处理相关利益群体的矛盾(如社区矛盾)上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容易损害其他理应方的利益,累积矛盾,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作为管理方在经营过程中缺乏企业的主体身份,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受到阻碍,导致市场中缺少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经营效率低,业绩增长缓慢。

2.5政府主导的误区

笔者个人认为,“政府对旅游产业具有主导作用[5]”的定位有一定的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计划经济的一大特征,在旅游业起步阶段这种“主导”作用也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管制向市场支配的转型期,这种讲法就有一定的问题了。

政府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应该是规划职能。我们讲旅游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划的思路和目标来安排,笔者认为政府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计划部门一直在做的产业规划,十年规划、五年规划,最后落实到产业上就是旅游产业发展。这些规划是起指导作用的规划而不是指令性的东西,所以如果要说成是在主导一个产业的话,这个定位肯定有问题,尽管国家旅游局也是这样提的,但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好最产业的整体布局,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等的规划和保护,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保护,文物的保护以及监管,包括对市场的行为监管。政府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推广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政府不可能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在资金方面就有困难,如果政府可以主导的话,那么政府就不需要费力气为发展旅游而招商引资了。

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市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主导着旅游业的发展,

主导着旅游业的结构,要素配置,主导产业的形成。就招商引资而言,尽管政府可以去做努力,但最终决定成功与否的还是市场,这主要是由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

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现行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已经成为旅游景区向纵深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我国加入WTO和旅游产业其他产业要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现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变革已经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当务之急。只有从体制、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变革,才能适应旅游景区深度发展的要求,才能使旅游景区的发展跟得上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景区是整个旅游产业链上的中心环节,是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它本该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但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不仅不能满足市场对它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束缚了旅游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发展。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已经不是简单的靠资金投入就可以实现的问题。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初级的市场经济向更高级、更完善的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了顺应这一现实,中国早已掀起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而且针对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探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变革也应置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

3.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力归属

3.1.1确定所有权的归属

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风景名胜资源归国家所有,那么旅游景区的产权可算做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所有人代表占有。对于一些不属于风景名胜资源的景区,可依据资源状况进行划分。如对以某一村寨为主的旅游景区,因旅游资源主要依附于村寨的土地和当地的居民文化,旅游景区实际是当地村寨的另一属性,当地村民是理所当然的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人。对于主题乐园之类的旅游景区,可以参照土地出让的有关规定,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可确定国家为土地的所有者,而投资方则可作为旅游景观的所有者。

3.1.2建立旅游资源的评估机制

由于旅游景区具有经营的市场属性,而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有可能造成资源破坏,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针对旅游资源的评估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基本上确定进行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对资源的影响程度,确定管理和经营的比重。对价值重大、不可再生、珍稀濒临灭绝的资源和景观要以保护管理为主,意义特别重大的资源项目可采取绝对保护措施,不允许开发经营。对其他项目则允许进行开发经营,在开发经营前对经营方的开发经营范围进行界定,明确具体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措施。

3.1.3要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即管理方只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监督经营方的经营开发活动,不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进行营利性活动。除此之外要协调好各利益群体的关系,为经营方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不同的旅游景区可视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各归口管理部门应实现权力的回归,例如在一个森林公园中,景区的经营方可以是民营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或授权的方式取得经营权,作为企业主体在旅游市场上进行经营,而林业部门作为管理方,负责监督其经营活动,对其经营中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甚至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处理好相关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而旅游行政部门则主要对旅游景区企业的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的配套合作进行规范和服务。

3.14管理方和经营方在经济上相互独立

管理方和经营方在经济上要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或连带关系。就职责而言,保护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本身就是林业和环保部门的职责,保护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遗产本来就是文物和文化部门的职责,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审批就是建设部门的职责所系。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是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也就是说,无论一个地方是不是旅游景区,只要有古树名木,林业部门都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无论一个地方是不是旅游景区,只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遗产,文物和文化部门都应进行保护管理。从这个角度而言,部门管理和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是平行的,相互独立的,因此在经济利益上就不应有什么瓜葛。

和经营方进行利益分配的应该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人,对属于国有资产的旅游景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所有权人代表,可享有相应的经济权利。对于村寨之类的景区,当地村民作为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人理所当然的可以享受出让开发经营权所取得的经

济利益。

3.2 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如前文所述,法律法规是规范相关主体行为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明确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就旅游景区的发展而言,首先要从法律上确定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等基本权利的归属问题。只有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权利的归属、权力的边界,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才能建立起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以所有权为例,虽然从保护的角度和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国情出发规定风景名胜资源不允许转让是有道理的,但这一规定也是严重制约旅游生产力发展的,在我国目前旅游供需矛盾突出,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放开搞活,允许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景区,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因此可以考虑在进行有效保护和尊重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

3.3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目前,我国在如何对待旅游景区经营发展的问题上还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旅游景区究竟应该是什么?是主要从事资源保护的单位还是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在这的问题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仅在实践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立法和制度安排上也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甚至后者的紧迫性要大于前者。下面就《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同样是资源,对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科学资源、文化资源、文物资源,我们都特别强调保护;但对于风景名胜资源,我们必须同样重视开发和保护。因为,为了资源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而建立风景名胜“保护”区,不符合逻辑。因此,风景名胜区的社会功能,必然是对社会民众的观赏和旅游开放。如果不是为了观赏和旅游开放,风景名胜保护起来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我们只能建“风景名胜区”而不是是风景名胜“保护”区。建立风景名胜区,就是为了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以可持续发展和用许利用的原则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最大限度的实现旅游产业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最大的问题是不承认“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市场化主题的身份,而将起纳入非盈利组织的范畴。例如在《风景名胜区

管理暂行条例》的第五条是这样规定的“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主持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设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都必须服从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6]”从这一条款我们可以看出这部“暂行”条例强调的是管理方的保护职能,纵观整部条例没有对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的条款,这不能不说是该条例的一大缺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文化景观是中国最好的旅游景区,几乎所有的风景名胜区都通过旅游经营活动赚的盆满钵满,甚至有的旅游景区还成了地方经济的支柱(如九寨沟和张家界),这有的法规实际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观念。

立法的观念尚且如此,就不用说实践操作了。所以,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变革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以科学观为指导的立法思想和观念。在旅游景区的身份问题上,笔者认为〈〈风景区名胜管理条例〉〉在某种程度上是管理体制混乱的一个重要的根源。

其实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单单是立法机构和管理机构,整个旅游景区业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站在旅游市场经济的角度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用具有旅游业特性的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待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看待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

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科学的对待旅游景区的发展,才能进行体制变革和创新,才能为解放旅游生产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3.4明确体制改革方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景区管理体制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这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对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却意见不一。一方面有人从保护的角度出发,针对保护不力,争利扯皮的现象提出借鉴国外(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有人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角度,提出将旅游景区完全作为企业推向市场,通过企业化运作提高经济效益。但在笔者看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原因如下:

1、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建立起像发达国家一样的景区管理体制。就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而言,由于将国家公园当作一个非赢利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资金上不仅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有私人及财团的捐赠,有大量的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降

低了人工费用,具备了这样的外部条件,其保护才能卓有成效。而这些我国的旅游景区都不具备,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对旅游景区不能只谈保护不谈利用,旅游景区还得讲开发利用,还得讲经济效益。

2、完全将旅游景区当作工厂一样的企业进行经营,只谈经济效益不讲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合适的。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只能是有限的开发利用,否则将无法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只能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综合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调节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和行政措施的灵活性,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建立起“三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经营有序,监管有力,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能充分发挥旅游景区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经营竞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四、结语: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政府接待为起点的中国旅游景区,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加之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明确的体制改革方向,造成了目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混乱和效率低下。僵化保守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尤其在整个产业其他环节的改革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显得格外的迫切。只有从根本上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促使中国的旅游景区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文是笔者通过学习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并结合当前旅游景区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的思考,希望对破解我国旅游景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体制困局能有所益。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我的老师钟泓女士的帮助和悉心指导,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我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2]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总局,2003年2月24日

[4]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5]赵新峰,政府主导型—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3月

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山东省旅游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005年5月27日[6]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6月7日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借鉴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借鉴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热潮铺卷开来,目前旅游景区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今天xxx为研究此领域的同学们精选了111个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同学借鉴。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一: 1、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5、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网络银行安全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支付系统 信息科学学院

我国网络银行安全现状分析摘要: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与其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近年来,网络银行的出现更是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欣喜,它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级别高、交互性强和创新速度快等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很快得到广大网民的接受和喜爱,但其安全性也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确保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网络银行、安全、对策。 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银行业电子化的进程,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形态——网络银行应运而生。网络银行(E- Bank)是基于因特网或其它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网络银行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资金流的运转,通过网络银行,资金的支付、清算能够得以更快地实现。网上银行交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便捷的同时其虚拟的特质也给网银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一、网络银行发展状况 中国银行于1996年2月建立主页,首先在互联网络发布信息。之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开办了网络银行业务。根据调查,2010 年底网络银行用户规模将

达到2.17亿。目前,虽然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具备了网络支付、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等基本网络银行功能。然而,国内网络银行发展起步较晚,防范风险从而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运营意义深远。 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网络银行的安全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金融监管,包括网络银行的市场准人、电子货币的监管、银行业务发展和操作的监管等;二是用户身份确认,包括用户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的认证和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调用等;三是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这部分是网络银行安全中的重要部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分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部分:物理安全包括网络硬件及环境的安全;逻辑安全包括网络系统的软件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系统的管理安全等。网络银行安全的核心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一是信息的保密性,即只有信息的特定接收人和发出人才能读懂信息;二是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即信息在网上传播时不会被篡改;三是信息的确定性,即信息的发出和接收者均不可抵赖已收到的信息。 由于网络银行的服务完全在网络上实现,客户只要拥有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一个可以连接到因特网的地方享受网络银行的服务。这样的银行业务是开放式的,对于客户而言极其方便,但也易诱发网络犯罪,如外部黑客人侵、资料被截取和删改、非授权访问、病毒干扰等,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带给网络银行的损失难以估量,它不仅仅影响到整个网络银行,而且可能会涉及到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从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安全问题,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

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作者:魏小安 一、关于旅游景区的界定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为了规范旅游景区服务,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指导力度。2000年11~12月期间,国家旅游局按照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要求,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215家景区中的199家进行了现场评定,根据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并参考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产生了首批187家国家4A级旅游区(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基本包括了国内最主要的旅游景区,在开发、管理、营销、服务方面,这些景区都具有最典型的意义,因而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主体部分和突出代表。为有助于对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情况的基本了解,本报告根据各景区提供的资料,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1999年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形成关于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经营概况的认识。 本报告所称旅游景区,与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旅游区(点)的含义等同,即指“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之所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成俗,方便理解;二是这些旅游景区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所在地居民服务的景点相区别,在国际上,前者称为旅游景区,后者则称为景区或景点。 为了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景区的经营特征,对比同类景区的经营差异,本报告把旅游景区分自然类、文物类、主题类三大类别进行研究。其中,自然类景区主要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部分旅游度假区;文物类景区主要指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资源特色的旅游景区,包括文博院、馆、寺等;主题类景区系指主题鲜明的人造景区,包括主题公园、主题类动植物园和其他主题类人造景点。鉴于世界遗产型景区的特殊性,本文把遗产类景区单独进行了分析研究,但遗产类景区亦包含于自然类和文物类景区之中。 二、旅游景区的经营和治理及存在的问题

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新时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宣恩县教育局喻明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入学,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新教育时代 从全国来看,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的投资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2)农业税取消以后,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取消了“三提五统”和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一些不合理收费。(3)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由以乡镇管理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管理。(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0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入学进入免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来,教育投入由老百姓自己负担为主的历史结束。(5)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6)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状况日显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2)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对农村教育却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或其他留守的亲属,有的甚至是全部交给学校。我们全县仅留守儿童据统计达40%左右。这一时期的农村学校承担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子女获得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或支撑。这是新时期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们不满足于教育的现状,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教育多样化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景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私人资本进入旅游景区产业成为解决差异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在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同时使景区资源与环境得到保护性开发,要求政府在治理模式的确定及监管上严格谨慎,确保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andgrowthofthetourismconsumptionm arket,scenicsupplyanddemandgapbetweenthegradualexpansionofprivateca pitalintothetouristattractionsindustryhasbecomeoneoftheeffectivemeansto solvethedifferences,howtomeettheneedsofthetourismmarket,whilethesceni c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conservation-orienteddevelopmentandstrict governancemodeltodetermineandregulatorycaretoensuresustainabledevelo pmentofthescenic.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私人资本 Keywords:touristattractions,governancemodel,privatecapital 中国旅游景区明显的综合效益决定了其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产业地位,而持续、多元化的需求变化趋势,对景区提出了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当旅游饭店和交通的矛盾逐渐得到缓和后,旅游景区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即管理机构的多重化使景区治理低效,制约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1、整体租赁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其代表性景区是四川碧峰峡景区,重庆芙蓉洞景区、天生三桥景区、金刀峡景区,及桂林阳朔世外桃源景区。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当地政府,民营企业以整体租赁的形式获得景区30—50年的独家经营权;景区经营企业在其租赁经营期内,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对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负有绝对责任。 2、上市公司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其代表性景区是黄山风景区和峨眉山风景区。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完全分离。地方政府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景区统一管理。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景区管理委员会,经营权通过交缴景区专营权费由景区管理会直接委托给上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垄断;景区管理委负责旅游保护,上市公司负责资源开发利用 3、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未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它可以是国有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是国有与非国有参与的混合股份制企业。其代表性景区有青岛琅琊台景区、浙江桐庐瑶林仙境景区、浙江柯岩景区及曲阜孔府、孔林、孔庙景区。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景区管理委员会等,景区经营由政府委托给股份制企业;景区经营企业即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4、隶属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国有全资企业,但隶属于当地政府的国有公司。其代表性景区有陕西华清池、华山等文物景区,及海南天涯海角景区、桂林的七星公园等景区。这些景区均由国有的旅游景区公司负责经营,分别隶属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海南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及桂林旅游总公司。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旅游经营由国有全资的景区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按照旅游市场的需求,全面整体各旅游景区的资源,通过整合开发,全面促进当地旅游景区的发展。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城乡师资水平分配不均无可争议,农村的教学水平相较与城市,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同一城市的学校同样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配置都比一般学校优越。这就使得重点学校越来越强而一般学校越来越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家长花钱为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 另外,除了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大学在录取学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样的不公平体现在“区域保护”等方面。例如,上海的考生在考上海的大学时相较于非上海考生来说要容易的多,北京的考生在考北京的大学时要比非北京考生容易的多。而这就出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数量多,考生少,考生容易考的现象,而对于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高考大省却有重点大学数量少、考生多的现象。因此,诸如此类的高考大省的考生要比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一个相对于优秀的学校。 现状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最近这几年,到处盛传着“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很显然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一现象中看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调又太缓慢了。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本事”,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无法生产出于公司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走出学校后发现:专业知识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只能等着失业。中山大学一会社会学教授曾说:“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非专业技能,而更多的大学追求高等

浅析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的成败会影响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发展的好坏,尤其在地区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依托旅游景区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会成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信息的全球化,人们工作日相对减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前的温饱,而是不断追求新的精神享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十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已成为大众消费行为,特别是“黄金周”长假制度的推行,使更多的人外出旅游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行业得到了相当迅猛的发展,不同性质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景点)应运而生。由于发展旅游业有如此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所以旅游业又被人们称之为“引爆产业”、“朝阳产业”,甚至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来认识。旅游行业巨大的综合效益与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纷纷投资与旅游相关的服务项目,或开旅行社、或开酒店、或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民营资本的投入反过来又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但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新开发或待开发的旅游景区往往地理位置比较偏辟,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居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中小型民营企业固有的局限性,导致经营者忽略了或不重视旅游景区在定位与未来发展目标、处理景区与当地复杂的社会关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与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对旅游景区的环境破环严重 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中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南京的秦淮河这些著名游览区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瀑布上的水流浊流。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质不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旅游者随意进入保护性的景区景点,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攀摘花木、践踏草坪等,这这些行为造成景区脏乱,甚至是资源破坏。 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区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在中国的许多旅游景区,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其寿命。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目标模式分析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 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起了重要 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 第一节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 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 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 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1.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 国府”就是其代表。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 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 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 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 理模式。 2.旅游度假区 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 度假场所。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 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比如,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北海市人民政 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北海市政府对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经营则采取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往往是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资源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这类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因此在经营上 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1.风景名胜区

中国网络安全现状

武器博览课程报告 目录 (一)浅谈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 (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 黑客常见入侵手段 (2) 1、IP地址入侵 (2) 2、电子邮件入侵 (2) 3、即时软件入侵 (3) 4、文件下载入侵 (4) 5、网页入侵 (5) (二)浅谈机械专业学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联系 (5) (一)浅谈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用户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需要将一批计算机连成网络,这样就隐含着很大的风险,包含了极大的脆弱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对当今最大的网络——国际互联网,很容易遭到别有用心者的恶意攻击和破坏。随着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关的大量情报和商务信息都高度集中地存放在计算机中,随着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信息的泄露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就个人而言,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的意义在于,确保个人敏感信息及重要数据不外泄,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蒙受损失。

黑客常见入侵手段 既然谈到网络安全,也就不免要提到黑客,木马等概念了。而黑客便是网络安全的始作俑者。大到网站被黑客攻击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如2011年包括CSDN等著名网站被黑客攻击导致5000万用户信息泄露),小到个人qq号被盗,从而给好友和家人带来经济损失。可见网络安全这事可大可小。作为个人,我们又该如何在工作中,生活中防止黑客入侵,从而感染病毒和木马呢?既然我们要防止黑客入侵,就必须知己知彼,了解黑客的作案手段。以下我简单介绍黑客的常用入侵手段及个人应该如何防范。 1、IP地址入侵 IP地址是电脑的身份证黑客要是获取了这个IP地址就有可能趁虚而入,所以通过IP地址入侵是黑客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隐藏自己电脑IP地址的方式来防范黑客攻击。其实隐藏真实IP地址的方法就是使用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就是起到一个中转站的作用,别人探测服务器是得到的是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真的IP地址。 2、电子邮件入侵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诸多企业日常办公的主要通讯模式,在病毒无处不在的今天,电子邮件也成为病毒的一种传播途径,不少企业饱受邮件病毒的危害。“邮件病毒”其实和普通的电脑病毒一样,只不过由于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所以才被称为“邮件病毒”。“邮件病毒”主要是为了让用户的计算机感染病毒,或者是成为黑客手中的肉鸡。邮件病毒与其他病毒相比,更隐蔽。一般来说,邮件病毒通常是隐蔽在邮件的附件中,或者是邮件的信纸中,这一定程度上会加速病毒的泛滥,也增加了查杀病毒的难度。 那么作为个人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目前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出现问题的思考调研报告

目前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出现问题的思考调研报告 摘要: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曾提出“中国大学如今的发展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大学在传统意义上是教育的最终阶段,十分注重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现阶段教育局也提出最符合莘莘学子的教育方向: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状并不乐观,教育中课程价值不断流失,内在精神文明不断萎缩,人文素质教育被抛诸脑后……在一个精神文明相对高度进步的时代,面对千万精神,思想逐渐“野蛮化”的祖国接班人,大学素质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这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分析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改善中国文明建设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广大师生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下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现状和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方向等问题。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京林业大学部分在校师生做了调查,男女比例不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下取部分题目统计进行分析 题目1.对于大学生逃课问题,你的看法是? A.坚决杜绝,大学生应该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

B.大学生有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 C.重要的专业课去上,感觉不重要的就算了 D.无所谓,反正这种现象很普遍 A B C D 31.5% 38.1% 26.1% 4.34% 题目2.根据老师的授课方式及自我学习能力,你对大学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 A.理解并运用的很好 B.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 C.一知半解 D.完全不理解 A B C D 10.9% 27.2% 52.2% 9.78% 题目3.针对钱学森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你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 A.灌输式教育,缺乏创新性 B.片面的科研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C.教育管理体制的官僚化 D.其他 A B C D 58.3% 6.71% 25.0% 0 题目四.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有? A.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

国内外网络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

国内外网络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 质控与安全IQualityControl&Safety 国内外网络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 李力,王虹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北京100091) 【摘要】互联网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 多的互联网用户和庞大的基础网络.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论述了国内外网络安全问题的现 状,并对互联网的安全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8868(2009)05—0108-02 PresentSituationandRelatedRecommendationsofDomesticandAbroadNetwork SecurityProblems LILi.WANGHong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091,China) AbstractInternetnotonlysubstantiallyimprovethee侬ciencyofwork.butalsorealizethesharingofinformation resourcestotllebroadestextend.Atpresent.ChinahastheWOrld,slargestnumberofInternetusersandthel argebasis network,averyseriousproblemisthatInternetsecurityissues.Theissueofthestatusonnetworksecurityof domesticand abroadisdiscussedandtherelatedrecommendationsofinternetsecurityareputtedforward.[ChineseMed icaIEquipment Journal,2009,30(5):108-109】 Keywordscomputer;internet;networksecurity 1引言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给人们带来 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 据被破坏或侵犯的机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这已 被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 目前,全世界的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越来越依赖于 计算机网络,人类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由 于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这种高度的依赖性使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 全变得十分脆弱,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 痪,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 2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络安全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安全技术,保 护在公用网络信息系统中传输,交换和存储的消息的保密性,完整 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由于网络用户储存,传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论文

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之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思考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高校行政化是目前我国高校治理改革的焦点与难点。高等教育行政化危害严重,不仅危害学术生态,还滋生腐败问题,加大了教育成本,使学校教育缺乏特色,缺乏自主性。高校行政化既是历史传统影响的结果,又是当前社会制度的产物。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适应性昭示,高校行政化转型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高校行政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去行政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腐败教育体制办学自主权法律法规学术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reform is significant.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reform. Serious harm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ot only academic ecological harm, but also breed corruption, increase the cost of education, lack of features make school education, the lack of autonomy. The results of both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influence, but also a product of the current social system. Its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adaptive clear,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transformation we must first chang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secondly to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s school autonomy, while necessary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university autonomy of universities. Keywords: Education "to the Chief";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 corruption; Education system; School autonomy; Laws and regulations Scholarship 近年来,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教育问题的核心又越来越集中指向教育行政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行政问题,更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