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分离与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拮抗香蕉枯萎病放线菌的筛选与AM2041菌株的鉴定

拮抗香蕉枯萎病放线菌的筛选与AM2041菌株的鉴定

拮抗香蕉枯萎病放线菌的筛选与AM2041菌株的鉴定本实验从海南各地采集土壤样本,从中筛选出具有对foc4拮抗作用明显的1株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监督。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菌株的分离菌株的分离采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

在海南省海口、儋州、临高等地的8个香蕉种植园,选择香蕉枯萎病发病症状明显的香蕉树,在根系地表采集约20g土壤作为样本。

样本去除大块固体,放置在通风橱中风干10天。

每个样本称取1g,加入9ml无菌水,28℃、200r/min摇床上恒温培养一天,制成悬浮液。

静置1h后分别取上清100μl,进行101、102、103、104梯度的稀释。

稀释液分别取100μl进行涂板,每瓶重复3次。

培养皿28℃培养3天,挑取单菌落于平板上进行划线纯化,5天后进行观察。

2.拮抗菌株的筛选以本实验室所保存的菌液浓度约为109个/ml的foc4培养液作为检测样本,以琼脂挖块法进行初筛:pda平板上接种foc4培养液0.1ml,涂布均匀。

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接种到新的pda平板上,28℃恒温培育2天,用5mm孔径的打孔器打孔,挑取带菌琼脂块放置于有foc4培养液涂布的pda平板上,每个菌株重复3次,28℃恒温培养36小时。

观察抑菌圈的情况。

筛选出的抗性作用明显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复筛。

将抗性菌株接种于snb培养液[11]中进行发酵,28℃、200 r/min摇床上恒温培养一天,室温静置1小时。

在pda平板上均匀涂布0.1ml foc4培养液后,将无菌的直径5mm滤纸贴在平板上。

取10μl抗性菌株的发酵液上清滴于滤纸中心,每个菌株重复3次,28℃培养1天。

观察菌落生长状况。

3.抗性菌株的分类鉴定形态学鉴定:将选出的抗性菌株分别接种于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甘油天门冬素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酵母粉葡萄糖培养基、燕麦汁培养基,28℃培养7天,观察记录菌株气生菌丝、基生菌丝的颜色及有无可溶性色素产生。

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银杏,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人称“活化石”。

众多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作为微生物资源拥有巨大的潜力。

在此归纳了近年来银杏内生菌多样性、抑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做参考。

关键词:银杏内生菌活性物质抑菌活性引言银杏(Ginkgo biloba L.)属银杏目银杏科植物,又名白果、公孙树,出现在2亿年前,是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仅剩1目,1科,1属,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和“植物界的熊猫”称号。

[1]银杏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改善脑血流、神经保护、抑制血小板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哮喘、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

目前从银杏中共分离到5类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内酯类、有机酚酸类、聚戊烯醇类和多糖类。

药理研究显示,银杏具有抗氧化、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血脂、改善循环、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

近年来多家医药企业从不断改进银杏叶中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以提高药理作用。

银杏除已开发利用的银杏叶外,其种仁、外种皮中也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有研究表明,内生菌与药用植物存在共生关系,内生菌能够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植物内生菌存在于各种植物中,抗菌活性菌株分布广泛,是抗菌物质的重要潜在来源。

一方面,有些内生菌能够分泌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抗菌物质,再者很多内生菌还是一个未开发的新领域,它们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往往是新颖的,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特性。

目前对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处于白热化状态。

内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来源,它们产生的内生菌产物极其丰富。

研究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活性成分、寻找合理的药物替代品、扩大药源,已成为当今药用植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银杏内生菌的多样性1.1细菌类荆卓琼等[2]从银杏的茎和叶中分离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谱较广、且抑菌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菌株 HZ-6-3,范晓静[3]从银杏茎叶中获得了一株对植物病原菌物有良好防治效果的银杏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W5,均有抑制作用。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曲新颜等醯妇利用细胞周期抑制为抗肿 瘤活性指标,从其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 谢产物中分离得到i个具有抗种瘤活性的化 合物I,结构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 合物I对小鼠乳腺癌温敏型tsFT210细胞 具有G。/G,期细胞周期抑制作用;李德海 等‘253在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筛选中,从
11014的发酵产物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包 括4个五元环内酯类化合物,8个酚类衍生 物和13个环二肽,采用SRB法测定了13个 环二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环二肽10在 5 mg·L_1时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1, 3,4,8,9,12具有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同时 发现这些环二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5~ 100 mg·L_1范围内不具有浓度依赖性,其 它化合物未表现出体外抗肿瘤活性,朱天骄 等[263从一株海洋放线菌¥1001的活性部位 分离鉴定了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1个苯甲 酸类衍生物,以及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并经 活性测试阐明了环二肽类化合物为该菌株的 主要活性相关成分。文献报道也显示环二肽 类化合物可作为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抗肿瘤制 剂,并且体内体外试验证明均有效。测定了 化合物1~8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 活性,结果表明环二肽类化合物4,5和7在 10 t比mol·L叫时即能表现出细胞坏死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15.4%,19.3%和18.6%,其 他化合物在100 gmol·L_1高浓度时也未检 测到相关活性。江红等口7]在筛选新免疫抑
摘 要:概述2000年以来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茵及海洋 真茵抗肿瘤活性物质取得的成果,并展望该领域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细茵I海洋放线茵;海洋真茵 中图分类号:R931.77,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461(2008)03—0051—06

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

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

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首先,通过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和分离,研究人员已鉴定出许多新的海洋放线菌菌株。

这些菌株来自不同的海洋环境,如海水、海底地球化学活动区域等。

这些新菌株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海洋放线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活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其次,对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

这些化合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等。

例如,一项研究报道了一株从海洋中分离的放线菌菌株产生的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这些新的代谢产物显示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对海洋放线菌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放线菌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揭示了许多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基因簇。

这些基因簇编码着合成特定代谢产物的酶和调控蛋白。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技术,改造和调节放线菌的生物合成途径,增强目标代谢产物的产量和多样性。

这将有助于加速新药物的发现和生产。

最后,随着对海洋环境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对海洋放线菌的生态学角色也表现出兴趣。

他们发现,海洋放线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参与有机物的降解和循环。

此外,海洋放线菌还与其他生物形成复杂的共生关系,如共生海绵。

这些共生关系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海洋放线菌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新进展。

通过对新的菌株的筛选和分离、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以及生态学角色的探索,我们对海洋放线菌的了解更加全面。

这将为新药物的发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与“放线菌”有关的知识例析

与“放线菌”有关的知识例析

枝状菌丝体构成细胞体,一般分化为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其中,基内菌丝又叫营养菌丝,主要用来吸收营
养,气生菌丝主要与抱子生殖有关(参考答案:A) $
2放线菌的营养方式
除少数营寄生生活的致病菌外,放线菌多为腐生
异养型微生物。放线菌的培养形式主要有固体培养和
液体培养两种形式。它们能够吸收和利用的碳源主要
是葡萄糖、麦芽糖以及淀粉等,并且能够以蛋白胨、牛
肉膏、硝酸盐以及铵盐等作为氮源。此外,放线菌在生
长代谢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种无机盐和一些微量元素。
例 3 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
A. 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生物
C. 都用抱子繁殖
D. 都没有叶绿体,必须进行寄生或腐生生活
解析:细菌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
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
D.分生抱子是最常见的放线菌抱子
解析:放线菌主要是通过抱子进行繁殖的,少数放
线菌还能借助菌体分裂片段进行繁殖(参考答案:8 $
例6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现象和结论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A.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两种细菌在
一起培养时发生了 DNA 重组
B. 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由母本基因决定,
用来培养真菌;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放线菌的
合成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是一种培养细菌和真菌的
常用天然培养基(参考答案:C) $
3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自然条件下,大多数放线菌是通过气生菌丝分化
形成各种分生抱子进行繁殖的,仅少数是通过基内菌
丝分裂形成抱子状细胞进行繁殖的。放线菌形成抱子
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是细胞膜内陷,再由外向内

高温放线菌属研究进展

高温放线菌属研究进展

高温放线菌属研究进展冯慧军;翟磊;程坤;于学健;姚粟【摘要】The change of taxonomic status of Thermoactinomyces was reviewed herein.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rmoactinomyces were summarized.Classification status and functional research of Thermoactinomyces were also briefly summarized.%摘要回顾了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的分类学地位变迁,阐述了不同分类特征对高温放线菌属分类变迁的影响,并简要概述了高温放线菌属的分类现状和功能性研究情况.【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7(043)011【总页数】5页(P257-261)【关键词】高温放线菌属;分类变迁;功能性研究【作者】冯慧军;翟磊;程坤;于学健;姚粟【作者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高温放线菌属由TSIKLINSKY于1899年首次发现[1]。

该属菌株最适生长温度45~55 ℃,最适生长pH 7.0左右,好氧,化能异养型,革兰氏染色阳性,可产生大量的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在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着生有单个孢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见于霉变饲料、稻草、堆肥和白酒高温大曲等环境[2-4]。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菌, 只有 E0 、 O6W05 0 1W O 、 8 的发酵无菌滤液有较弱的拮抗作用 , 其他菌株 的则无拮抗作用 。 关键词 : 灰霉病菌 ; 拮抗放线 菌 ; 筛选
中图分类号 : 4 6 4 2 1 ¥ 3 . 1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2— 3 2 2 1 ) 5— 18一 3 10 10 【0 1 0 03 O
洲品系的玉米及 野生玉米螟在受到危害时会 释放 引诱天敌线
虫 的挥发物 , 而美 国品 系的玉米不会 。本研究利用 改 良后
[] 4 魏建荣 , 忠岐 , 杨 杜家纬 . 天敌 昆虫 利用信息化学物 质寻找寄主
的“ 形嗅觉仪 来测定腰带长体茧蜂对转基 因及 对照玉米经 Y” 玉米螟咬食后释放的信息化学物 质的反应 , 以研究转 基 因玉 米是否对腰带 长体 茧蜂 的寄主 搜索 能力 构成 影 响。结果 表 明, 腰带长体 茧蜂对不 同玉米品种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 明供 说

1 8一 3
江苏农业 科学
2 1 年第 3 01 9卷第 5期
李欣欣 , 袁树忠 , 钱兰娟 ,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 ] 等. J .江苏农业科 学, 1 , ( ) 1 8 10 2 13 5 :3 — 4 0 9
番茄灰霉病 菌拮抗放线菌 的筛选
李欣欣 ,袁霉病( oric e aPt. 是一种真菌性病 害 , Bt s i r e ) y n e s 已
经成为许多作物特别是蔬菜作 物的重大病 害之一 , 也是番茄
前 , 用拮抗微 生物 的生物 防治方法被认 为是更 安全 、 利 更友 好、 更能在农业生产 中代 替或者至少 能作为减少 化学农药使
5 4. 7
生物区系 , 导致农 产品残 留严重超标 , 甚至危及人畜健康。 目

产杀虫活性物质的放线菌研究进展

产杀虫活性物质的放线菌研究进展
1 链霉菌亚 目
tri s化合 物 , 活性 成分 包含 5个组 分 , e od ) t le 其 由上海农 药 研
究所开 发。它对红 蜘 蛛 有较 强 的生 物活 性 , 而无 杀 卵 作用 ;
oh r te s,a d s e tmy e w sman a t o c tst a rd c d is cii a s b tn e n t po cs a i ci my ee h tp o u e e t d l u s c . r n n c a
K e r Is ciia :Acio c ts;Acies sa c y wo ds n e t d l c t my ee n tv ub tn e
摘 要 对放 线菌类群 中可 以产生杀 虫活性物质 的菌种 资源进行 了综 述 , 主要 包括 链 霉菌 亚 目, 球 菌 亚 日等 , 微 以链 霉茵 亚 目的链 霉 菌
为主。 、
关键 词 杀虫 ; 线 茵; 放 活性物质 中图分类号 S 8 文献标 识码 12

文章编 号
t ye gi u a.1 y n es ) o c r es r i a g ni 产生 的大环 四内酯类 ( ar— m s s v u s m co
的一个 目—— 放线 菌 目( c nm ctl ) A t o yeae 。放线菌 目包括 1 i s 0 个亚 目: 线 菌 亚 目( c nmyiee 、 球 菌 亚 目 ( co 放 A to c a) 微 i n Mi — r cciee 、 ocna ) 棒状杆 菌亚 目( oy eaeiee 、 C rn btr a ) 小单 孢 菌 亚 目 n ( coo soiee 、 酸杆 菌 亚 目( rpnnb c r ee 、 Mirnmopr a ) 丙 n Poioiat i a ) en 链霉菌 亚 目( t po yiee 、 孢 囊 菌 亚 目( t pop r— Sr tm cna ) 链 e Sr tsoa e nna ) 弗 兰 克菌 亚 目( rn iee 、 诺 卡菌 亚 目( su — iee 、 Fakna ) 假 Pe d ooadn a ) ncrie e 和糖霉 菌亚 目( l o c ee 。 目前 已投入 Gy myi a ) c n 使用 的微 生物 来源 的杀 虫 活性 物质 中 , 多数 是来 自真菌 , 还 有 昆虫 的病 原 菌—— 苏 云金 杆 菌 ( aiu h r ges ) 放 B c l tui i i ; ls n ns 线 菌来 源 的 较 少 。笔 者 就产 杀 虫 活 性 物 质 的放 线 菌 做 一 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漆酶的基因可以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高效表达, 为获得更多的细 菌 漆 酶 蛋 白 提 供 可 能,但 细 菌 漆 酶 的 研 究 还 比较少,产漆酶细 菌 的 筛 选 方 法、细 菌 漆 酶 的 结 构 特 征、催 化 机理及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外源表达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 强。随着筛选方法 的 不 断 改 善,将 会 有 更 多 的 产 漆 酶 的 细 菌 菌株被分离 到,克 隆 到 的 细 菌 漆 酶 的 基 因 中,将 会 有 水 溶 性 强、易于大量表达的蛋白被发现。另外,漆酶的氧化作用在介 体的参与下会增强,如 1 - 羟基苯并三唑( HBT) 或 ABTS 作为 介体应用于纸浆 脱 木 素,但 是 对 处 理 纸 浆 和 造 纸 废 水 的 介 体 研究得很少,有待 于 开 发 出 高 效 的 介 体 应 用 于 环 境 污 染 的 治 理及生物修复等众多领域中。
参考文献: [1]Baldrian P. Fungal laccases - occurrence and properties [J]. FEMS Microbiol Rev,2006,30: 215 - 242. [2]Steevensz A,Al - Ansari M M,Taylor K E,et al. Comparison of soybean peroxidase with laccase in the removal of phenol from synthetic and refinery wastewater samples[J].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2009,84: 761 - 769. [3]Younes S B,Mechichi T,Sayadi S.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ccase secreted by the white rot fungus Perenniporia tephropora and its role in the decolourization of synthetic dyes[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7,102: 1033 - 1042. [4]Rodríguez - Couto S,Osma J F,Toca - Herrera J L. Removal of synthetic dyes by an eco - friendly strategy[J].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2009,9: 116 - 123. [5]Witayakran S,Ragauskas A J. 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Laccase in Green Chemistry [J ].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2009,351: 1187 - 1209. [6]Khlifi R,Sayadi S,Belbahri L,et al. Effect of HBT on the stability of laccase during the decolourization of textile wastewaters [J].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2009,84: 1828 - 1833. [7 ]Alexandre G,Zhulin IB. Laccases are widespread in bacteria [J]. Trends Biotechnol,2000,18: 41 - 42. [8]Givaudan A,Effosse A,Faure D,et al. Polyphenol oxidase in Azospirillum lipoferum isolated from rice rhizosphere: Evidence for laccase activity in non - motile strains of Azospirillum lipoferum[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93,108: 205 - 210. [9]Solano F,Garcia E,Perez De Egea E,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ain MMB - 1 a novel melanogenic marine bacterium[J].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7,63: 3499 - 3506. [10]Susana CS,Gloria MD,Yaacov O. Laccase activity in melanin - producing strains of Sinorhizobium meliloti[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2,209: 119 - 125. [11]Aoife MM,Evelyn MD,Sarah B,et al. Bi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coexisting tyrosinase and laccase in the soil bacterium Pseudomonas putida F6[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7,40: 1435 -
2010 年 20( 4)
生物技术
95
制了其应用范围,如真菌漆酶蛋白分子需要糖基化,不能用原 核表达系统来高效表达,真菌漆酶只在 pH 偏酸性条件下具有 活性而且热稳定性差,不能直接处理工业废水,因为大多数工 业废水排放时温度高、呈碱性,而大多数细菌生长在碱性 环境中,其漆酶在 碱 性 条 件 下 仍 具 有 活 性,而 且 热 稳 定 性 好, 可以直接用于处 理 工 业 废 水,在 环 境 的 生 修 方 面 发 挥 重 要 的 作用。
1441. [12]Brown NL,Barrett SR,Camakaris J,et al. Molecular gene and transport analysis of the copper resistance determinant ( pco) from Escherichia coli plasmid pRJ 1004[J]. Mol Microbiol,1995,17: 1153 - 1166. [13]Niladevi K N,Sukumaran R K,Jacob N,et al. Optimization of laccase production from a novel strain - Streptomyces psammoticu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09,164: 105 - 113. [14]Endo K,Hosono K,Beppu T,et al. A novel extracytoplasmic phenol oxidase of Streptomyces: its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the onset of morphogenesis[J]. Microbiology,2002,148: 1767 - 1776. [15]Hullo MF,Moszer I,Danchin A,et al. CotA of Bacillus subtilis is a copper - dependent laccase[J]. Bacteriol,2001,183: 5426 - 5430. [16]Christopher Rensing,Gregor Grass. Escherichia coli mechanisms of copper homeostasi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J].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003,27( 2 - 3) : 197 - 213. [17]Ruijssenaars H J,Hartmans S. A cloned Bacillus halodurans multicopper oxidase exhibiting alkaline laccase activity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4,65: 177 - 182. [18]黄俊,王行国. Klebsiella sp. 601 细菌漆酶的鉴定及性质[J]. 化 学与生物工程,2006,23( 3) : 31 - 34. [19]Diamantidis G,Effosse A,Potier P,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bacterial laccase in the rhizospheric bacterium Azospirillum lipoferum[J]. Soil Biol Biochem,2000,32: 919 - 927. [20]Senan R C,Abrahamt E. Bioremediation of textile azo dyes by aerobic bacterial consortium Aerobic degradation of selected azo dyes by bacterial consortium[J]. Biodegradation,2004,15: 275 - 280. [21]沈萍,范秀容,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M]. 3 版.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 26 - 35,116 - 120. [22]武波,蒋承建,陈以涛,等. 一株产耐高温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 选[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 6) : 16 - 20. [23]Lan G Q,Ho Y W,Adbullah N. Mitsukella jalaludinii sp. nov. , from the rumens of cattle in Malays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amatic and Evolutional Microbiology,2002,52: 713 - 718. [24]Morio I,Shihomi I,Yasushi Y,et al. Paraliobacillus ryukyuensis gen. nov. ,a new Gram - positive,slightly halophilic,extremely halotolerant,faculantative anaerobe isolated from a decomposing marine alga [J]. Journal of General Applied Microbiology,2002,48: 269 - 279. [25]王远亮,杨瑞红,毛爱军,等. 采用未培养技术对荷斯坦奶牛瘤 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J]. 微生物学报,2005,45 ( 6) : 915 - 919. [26]黄正根,刘昕,高玉梅,等. 细菌 16S rDNA 基因 T 碱基特异的 PCR 产物片段化[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 4) : 317 - 319. [27 ]Held C,Kandelbauer A,Schroeder M,et al. Biotransformation of phenolics with laccase containing bacterial spores [J ]. Environ Chem Lett,2005,3: 74 - 77. [28]李旭. 大肠杆菌漆酶( CueO)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 北京. 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2006. [29]Lu L,Zhao M,Liang ,S C,et al. Production and synthetic dyes decolourization capacity of a recombinant laccase from Pichia pastoris [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9,107: 1149 - 1156. [30]Jun H,Masako N,Haruhiko Y. Reaction of substituted phenols with thermostable laccase bound to Bacillus subtilis spores [J].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3,25: 1609 - 1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