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80例腕管综合症内镜下切开减压术后的护理

80例腕管综合症内镜下切开减压术后的护理

80例腕管综合症内镜下切开减压术后的护理摘要】总结80例腕管综合症患者施行内镜下切开减压术后的护理体会。

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观察,做好肿胀观察,实行正确的疼痛评估,感觉判定和循环观察,配合一般护理,重视功能锻炼指导,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正中神经受损,甚至手部肌肉萎缩的关键。

【关键词】腕管综合症内镜切开减压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49-01腕管综合症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拇示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候。

腕管综合症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尤以更年期妇女多见,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的小,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

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症[1]。

2009年4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手外科对80例腕管综合症患者施行内镜下切开减压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8岁,以更年期办公室妇女居多;本组20例曾经口服弥可保保守治疗,其余均为首次发病;全部患者肌电图示正中神经卡压,均无明显外伤史。

1.2 结果术后随访3月~1年,72例无任何手指麻木等症状,完全恢复正常;8例仍感手指麻木,但手腕疼痛消失,拇指伸展自如;80例均未出现进一步的神经受损,手部肌肉萎缩等症状。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由于手部活动、感觉、功能障碍,对其工作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且本组患者多为更年期妇女,其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也使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比其它年龄段更敏感;同时,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忧手术成功率等,这一切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腕管综合症切开松解术后的护理

腕管综合症切开松解术后的护理

腕管综合症切开松解术后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10-13T16:09:21.4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秦霞[导读] 腕管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是因正中神经于腕部受压导致患者出现大鱼际肌无力、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有明显疼痛、麻木症状。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分析腕管综合症切开松解术后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腕管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切开腕管松懈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

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满意率为71.43%,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腕管综合症切开松解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腕管综合症;切开松解术;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78-02腕管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是因正中神经于腕部受压导致患者出现大鱼际肌无力、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有明显疼痛、麻木症状,且患者还有进行性大鱼际肌萎缩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2]。

本文主要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腕管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切开松解术,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式,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疾病恢复情况更为理想,现将相关报告作出如下总结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腕管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例,女27理,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51.14±2.16)岁。

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确诊者,均无明显外伤史。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桡侧均有明显手指麻木、疼痛症状,夜间或晨起上述症状更为明显;患者均存在“痛醒史”、“麻醉史”,拇指有明显外展症状,对掌无力;大鱼际肌无力症状显著,屈腕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腕部下正中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腕管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腕管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腕管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薛超;徐克钢;李永平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24(45)2
【摘要】腕管综合征(CTS)是发病率最高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综合征,常累及手桡侧三指半的感觉和大鱼际的运动功能,轻者仅指端麻木,加重可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甚至影响手的抓捏功能。

CTS虽然体征极为典型,但疑难病例常需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及其他外周神经卡压性疾病、脊髓病变等相鉴别,才能准确诊断,精准治疗。

对轻中度CTS患者可行夹板固定、局部药物注射等保守治疗。

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缓解后又复发、合并大鱼际肌萎缩或腕管内出现病理改变的CTS患者,都应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CTS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开放性腕管松解减压术(OCTR)、微创小切口腕管松解减压术(MICTR)及内镜辅助下腕管松解减压术(ECTR),这3种术式各有优劣,但在临床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

该文就CTS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100-104)
【作者】薛超;徐克钢;李永平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感觉过敏型腕管综合征1例诊治体会
3.腕管综合征诊治述要
4.手腕部结核性腱鞘滑膜炎致腕管综合征诊治经验
5.腕管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标签:腕管综合征;治疗;护理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综合症。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性因素。

一般为中年女性,40-60岁好发,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夜间加重可有麻醒史,醒后行甩手或搓手等活动后好转,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

常用手术方法为腕管切开减压。

我科自2011-2013年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60例,经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

男30例,女30例。

年龄四十岁至六十岁.。

其中四十岁至五十岁40例,五十岁至六十岁20例。

1.2 手术方法1.2.1手术切口:平行鱼际纹的斜切口是腕管综合征的经典切口。

该切口较长,暴露清楚,易于止血,但术后瘢痕较大。

腕部短横切口多于内镜治疗时应用。

切口于腕横纹中部。

短小而隐蔽,术后疼痛少,瘢痕小,握力、捏力受损小。

但术中视野小,不易止血,尤其在出现解剖变异时更难处理,且该切口容易损伤掌皮支,容易出现痛性疤痕。

故该切口的应用应慎重。

1.2.2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至掌腱膜,切开掌腱膜即见腕横韧带。

由远端向近端切断腕横纹韧带保护正中神经,切断腕横韧带并向近端潜行分离切断腕横纹近端2-3厘米的前臂深筋膜,此时可见受压的正中神经段。

1.2.3 在放大3-4倍的头镜下做正中神经松解,在正中神经背侧完整外膜下注入复方倍他米松7毫克每毫升与百分之二利多卡因2毫升的混合液。

1.2.4 松止血带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固定:术后敷料包扎后,掌侧石膏托固定。

夜间抬高患肢,24小时后鼓励早期进行手指的屈伸运动,72小时后,可更换敷料及石膏托,改用支架。

术后7-10天拆线拆石膏或支架,术后3个月轻体力运动,6-9个月完全恢复原工作。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程长,术前接受过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因此对手术治疗信心不大。

综合措施治疗腕管综合征17例报告

综合措施治疗腕管综合征17例报告

综合措施治疗腕管综合征17例报告
卢忠存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9)005
【摘要】目的报道综合措施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效果.方法对17例CTS采用手术切开腕管,结合显微镜下神经松解、电刺激、神经周围注射曲安奈德等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7例术后第2天症状明显缓解;术后2周14例症状完全消失,指端感觉恢复正常.3~6个月手指端感觉全部恢复正常,肌力恢复正常15例,好转1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集显微外科技术、微创、电刺激、激素应用、恰当的手术时机等的综合措施治疗CTS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总页数】2页(P765-766)
【作者】卢忠存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手外科,广西,河池,5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79
【相关文献】
1.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腕管综合征63例报告 [J], 徐永东;詹欢腾;张新武;黎细平
2.小切口加药物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报告 [J], 许光跃;徐燕;蒋纯志;董鸿俊
3.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腕管综合征63例报告 [J], 徐永东;詹欢腾;张新武;黎细平
4.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报告 [J], 余晓军;陈雪松;管力;王晓凤;
张泽龙
5.关节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30例报告 [J], 范明君;徐小生;王龙剑;俞鹏征;王文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管综合征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腕管综合征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腕管综合征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腕管综合征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年龄]住院号:[住院号]术前诊断:腕管综合征。

手术日期:[具体日期]手术名称:腕管切开减压术。

一、手术指征。

患者长期存在手部正中神经受压相关症状,如手指麻木、刺痛,尤其在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保守治疗(包括腕部制动、药物治疗等)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经详细评估,具备手术指征,决定行腕管切开减压术。

二、手术经过。

# (一)术前准备。

1. 患者被接入手术室后,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平稳。

2. 麻醉师在患者的臂丛神经处进行阻滞麻醉,在麻醉起效过程中,与患者愉快地聊天,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患者表示臂丛麻醉就像胳膊“睡了一觉”,还打趣说希望醒来手就完全好了。

# (二)手术部位消毒与铺巾。

1. 麻醉满意后,由巡回护士协助,将患者手术侧上肢外展置于手术桌上,常规用碘伏消毒手术区域,从手指尖一直到前臂中上段,消毒范围要足够大,就像给手术区域来个全方位的“清洁大扫除”,三遍消毒后保证没有任何“卫生死角”。

2. 然后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铺无菌巾单,只露出手术部位这个小小的“舞台”,准备开始手术“表演”。

# (三)切开与显露。

1. 在掌侧腕横纹处做一个横行的切口,就像在手腕上轻轻画了一道线,不过这道线可是带着使命的。

这个切口大概长[X]厘米,要注意切口的长度要合适,既不能太短让我们在里面施展不开,也不能太长像给手腕开个大口子吓唬患者。

2. 切开皮肤后,小心翼翼地使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这个过程就像在走迷宫,要避开那些纵横交错的小血管,尽量减少出血。

皮下组织切开后,就看到了那层白白的腕横韧带,这就是造成腕管综合征的“罪魁祸首”之一啦,它把腕管勒得紧紧的,让正中神经在里面苦不堪言。

# (四)腕管减压。

1. 用小剪刀或者手术刀将腕横韧带从一端开始切断,这个时候感觉就像给被压迫的腕管打开了一扇“解放之门”。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腕管综合症是比较常见的周围性神经卡压性的一种疾病,在外科手术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的病症,可以通过支具制动,或者是皮质类固醇注射来进行治疗,这是比较常用的保守的治疗方法,当然,如果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来治疗这种病症的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虽然目前病因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对于患者的手指没看是比较大的,经常会导致感觉异常,造成手指麻木,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危险操作的时候不能得心应手。

非手术治疗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1、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常用的是预制好的支具,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

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

2、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文献报告成功率不一。

Celiker 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皮质类固醇注射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联合支具制动的疗效。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改善。

手术治疗1、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切口小,创伤小,可以避免术后切口不适等问题。

目前,使用各种内窥镜技术的文献很多,不过,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医源性神经损伤,视野欠佳,不能辨别解剖变异,松解不充分以及费用较高等。

如果视野不充分,应改为切开手术。

也有一些医生则认为小切口切开减压手术也是“微创技术”,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率。

2、内窥镜“微创”腕管松解手术分为双入路(Chow法)和单入路(Agee法)两大类。

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25px的小切口,在内窥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

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窥镜的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比较作者:黄秦邶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腕管松解切开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外科治疗的特发性CTS 患者32例46腕,其中16例24腕采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为A组,16例22腕采用传统腕管松解术为B组。

比较两种腕管松解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两点辨别觉、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 A组在切口长度、开/关切口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等项目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中、差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的腕管减压方法术后疗效等同,具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CTS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小切口[中图分类号] R6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a)-0094-05腕管综合征(CTS)是指各种原因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MN)在腕管内受卡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1]。

随着老年化、营养过剩等代谢性疾病[2]与电脑应用的普及,CTS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3]。

大多数CTS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改善症状,但对保守治疗不理想的患者早期行腕管切开减压,已获得临床医生的共识[4]。

自采用切开腕横韧带减压MN治疗CTS获得良好效果以来,逐渐形成了传统腕管松解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三大术式,其疗效在临床上都已得到确认。

CTS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需要一定价格昂贵的设备,手术成本较高,手术适应证有限,技术要求较高,无经验的医生对于神经、肌腱鉴别有一定困难,因而有误伤神经的报道[5],目前在国内尚难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临床体会。

方法 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切开减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手功能、两点分辨觉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

结果 42例患者未有严重并发症。

手功能评分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

42例患者共42只示指术后6个月两点分辨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感觉明显恢复(p=0.00)。

术前vas评分为(6.5±1.7)分,术后为(1.8±0.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7分为重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4~6分,差>7分[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现在许多学者的研究推荐采用闭合内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6,7],但手术器械成本依然较高、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正中神经返支因欠直观而容易损伤等一定程度的弊端依然存在,因而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及改进具体术式。

国内外部分文献[8]报道,腕管综合征行手术治疗,采用传统切口松解术与内镜微创切口疗效没有差异。

但如果腕管内存在如肿瘤、滑膜严重增生等病变,则存在一定困难的微创切口操作。

大多数腕管综合征为慢性渐进加重性疾病,正中神经长时间卡压的避免必须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可以使功能障碍由于
大鱼际萎缩引起的症状体征得到缓解。

切断腕横韧带,腕管空间得到增加,正中神经的卡压最大程度的解除是腕管松解术的目的,该手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可以恢复因正中神经卡压而引起的症状及体征[9]。

我们认为,正中神经鱼际支及掌皮支的损伤可以在正确的切口选择中得到避免,并且其可以充分的松解正中神经束间(包括正中神经鱼际支)及正中神经外膜,提供了良好的术野。

韧带位于腕远侧横纹的远端,正常的腕横韧带宽度约2.5 cm,因此我们所采用的掌部小切口足以使腕横韧带充分显露出并彻底进行减压。

我们采用平行鱼际纹的手术切口,正中神经主干和正中神经返支均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暴露,有利于手术进行。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的几率由于采用位于鱼际纹尺侧的切口,在显露和切开腕横韧带及探查正中神经的手术操作过程中相对减少了[10]。

并且可以使病变显露充分,松解彻底,可清晰地显露正中神经主干及其返支,通过拉钩拉开切口的近侧可全程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做到彻底松解,将正中神经牵向桡侧可显露腕管后壁,处理可能存在的囊肿等病变。

为了预防副损伤的发生,手术人员要对腕管表面解剖标志非常清楚地识别,首先是手的基线,即向桡侧外展拇指,向桡侧做一直线沿拇指掌侧根部,并且平行于近端掌横纹;然后向近端作一条直线沿环指尺侧边缘,并且其与手纵轴平行,在桡侧远端此直线与基线相交,此点的体表解剖标志即为尺神经深支发出部位;大鱼际纹与基
线的交点为在腕横韧带下传出点正中神经大鱼际肌运动支在体表
的位置;指尺侧缘向掌心的一条延长线为掌浅弓在体表的线。

在手术时手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解剖标志操作,注意应选择切口偏向尺侧[11]。

术前、术后镇痛既可阻断患者周围至中枢的慢性麻及痛循环,又可有效改善患者等因神经损伤及手术创伤的麻木、疼痛等症状,并能减轻神经续发性损伤、促进其恢复。

本研究显示,采用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手功能评分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

42例患者共42只示指术后6个月两点分辨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感觉明显恢复(p=0.o0)。

术前vas评分为(6.5±1.7)分,术后为(1.8±0.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因此,采用切开减压治疗是可行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

总之.手部感觉异常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症状一旦出现,电生理检查应尽早进行。

对于症状轻、电生理轻度异常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良好效果可在大多数患者中获得。

对于症状重、电生理明显异常,尤其是显示有轴索损害的患者,手术治疗则应尽早,避免发生残疾。

参考文献
[1] 张晓学,彭芳.腕管综合征的肺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功能评定.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32-1333.
[2] 杨明杰,史其林,周琳,等.探讨腕管综合征术中电生理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2):92-94.
[3] 杨小辉,毛庆龙,唐哲明,等.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53-55.
[4] bozentka dj, katzman b. oper carpal tunnel release. atlas hand c1in,2008,46(7):181-189.
[5] 吴鹏,虞聪.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保守治疗进展.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1):26-28.
[6] 张君,桑秋凌,李墨,等.内镜下两点单侧钩切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国骨伤,2008,21(2):139-140.
[7] franzini a, messina g, broggi g. carpal tunnel syndrome:match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j neu,2008,108(5):1033-1036.
[8] verdugo rj, salinas ra, castillo jl, et al. 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4):cd1552.
[9] badger sa, odonnell me, shefigar jm, et al. 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still a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ulster med j,2008,77(1):22-24.
[10] 王强,张耀南,徐宏兵. 腕管镜与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对比研究.山东医药,2012,52(20):45-46.
[11] 刘白锋,王璐,赵琳.腕管综合征与正中神经返支的应用研究.新医学学刊,2008,3(3):356-3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