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配餐中的能量计算

合集下载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的计算公式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的计算公式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的计算公式咱们平时吃东西,身体从这些食物里获取能量来维持各种活动。

这里面就有个挺重要的概念,叫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啥是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呢?其实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提供的能量在人体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

要算出这个比例,就得先搞清楚它们各自能提供多少能量。

每克碳水化合物能提供 4 千卡的能量,每克脂肪能提供 9 千卡的能量,每克蛋白质能提供 4 千卡的能量。

那计算公式是啥呢?比如说,咱们先得知道一个人一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量(单位都是克),分别记为C、F、P。

然后呢,用碳水化合物的量乘以 4,脂肪的量乘以 9,蛋白质的量乘以 4,得到它们各自提供的能量,分别记为 E_C、E_F、E_P。

接下来,总能量就是 E = E_C + E_F + E_P 。

最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E_C / E × 100% ,脂肪供能比 = E_F / E × 100% ,蛋白质供能比 = E_P / E × 100% 。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个人,一天吃了 300 克碳水化合物,80 克脂肪,100 克蛋白质。

那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 E_C = 300×4 = 1200 千卡,脂肪提供的能量 E_F = 80×9 = 720 千卡,蛋白质提供的能量 E_P = 100×4 = 400 千卡。

总能量 E = 1200 + 720 + 400 = 2320 千卡。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1200 / 2320 × 100% ≈ 51.7% ,脂肪供能比 = 720 / 2320 × 100% ≈ 31.0% ,蛋白质供能比 = 400 / 2320 × 100% ≈17.3% 。

您看,通过这样的计算,就能清楚知道这个人从三大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的比例了。

为啥要算这个供能比呢?这可太重要啦!要是比例不合适,身体可能就会出问题。

食品能量值计算公式

食品能量值计算公式

食品能量值计算公式1. 食品能量值是指食物所含的能量量,通常以千卡(大卡)或千焦(大焦)为单位来衡量。

食品能量值的计算公式主要基于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的能量贡献。

2. 一个常用的食品能量值计算公式是基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量贡献,即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的能量,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的能量。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食品能量值(大卡)= 蛋白质含量(克)×4 + 碳水化合物含量(克)×4 + 脂肪含量(克)×93.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的应用。

假设某食物中含有10克蛋白质、20克碳水化合物和5克脂肪,我们可以通过代入公式计算出该食物的能量值。

食品能量值= 10克×4 + 20克×4 + 5克×9 = 40千卡+ 80千卡+ 45千卡= 165千卡所以,这个食物的能量值为165千卡。

4.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考虑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能量贡献,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微量营养成分的能量贡献。

此外,这个公式也没有考虑食物的纤维含量、水分含量等因素。

5. 在实际应用中,食品能量值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食物的实际成分和配方。

有些食物可能含有其他成分,比如矿物质、维生素等,它们可能对能量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食物的烹饪方式、食用量等也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食品能量值的计算公式是根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量贡献来计算的。

这个公式简单易懂,通过乘以相应的系数来计算不同营养成分所提供的能量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并不考虑其他微量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食物的实际成分和配方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得到准确的食品能量值。

食物能量摄入的常用计算方法

食物能量摄入的常用计算方法

食物能量摄入的常用计算方法
食物能量摄入的常用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女性每天推荐摄入能量为1800kcal/天;成年男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250kcal/天;如果需要减重的话,每天摄入能量在此基础上减少ckal;即成年女性每天摄入能量为cal,
成年男性每天摄入能量为ckal(如果是哺乳期的妈妈每天需要额外增加kcal)。

2. 标准体重能量系数。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能量系数:通
过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来判断自己的体重是过轻还是正常还是超重或者肥胖,具体判断指标:该文员BMI=60//=属于正常体型,标准体重==55kg,文员为轻体力活动;由此该文员日需能量
=5530=1650kcal。

此外,还可以根据每日总能量≈体重(kg)×30kcal来计算每日总能量,再根据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每日总能量×50%÷4、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每日总能量×25%÷4、每日脂肪摄入量=每日总能量×25%÷9来计算每日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营养师等专业人士。

食物中能量的计算公式

食物中能量的计算公式

食物中能量的计算公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物是我们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食物中的能量是我们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也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和工作的动力来源。

那么,如何计算食物中的能量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食物中能量的计算公式。

食物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不同的营养素在身体内被代谢产生的能量也不同。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营养素的能量计算公式。

1. 碳水化合物: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能量供应。

2. 脂肪:每克脂肪产生9千卡的能量。

脂肪是我们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会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能量供应。

3. 蛋白质:每克蛋白质产生4千卡的能量。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的基本构成成分之一,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并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能量供应。

蛋白质也是我们身体修复和建立肌肉组织所必需的。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含量。

例如,一块重量为100克的面包含有30克的碳水化合物、5克的脂肪和5克的蛋白质。

那么,这块面包的能量含量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出:30克碳水化合物 × 4千卡/克 + 5克脂肪 × 9千卡/克 + 5克蛋白质 × 4千卡/克 = 120千卡 + 45千卡 + 20千卡 = 185千卡这样,我们可以知道这块面包含有185千卡的能量。

当然,食物中的能量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例如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等。

不同的烹饪方式和纤维素含量都会对食物中的能量含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能量计算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结起来,食物中能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食物的能量含量 = 碳水化合物的克数 × 4千卡/克 + 脂肪的克数 × 9千卡/克 + 蛋白质的克数 × 4千卡/克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含量,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摄入的能量情况,并做出合理的饮食安排。

一日膳食所需能量的计算方法

一日膳食所需能量的计算方法

一日膳食所需能量的计算方法一日膳食所需能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和活动水平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基础代谢率法和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法。

1.基础代谢率法(BMR):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完全休息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计算公式如下:-男性:BMR=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岁)+5-女性:BMR=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岁)-161通过计算得到的基础代谢率还需要根据个体的活动水平进行调整,以确定总能量需求。

2.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法: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是根据基础代谢率进行修正,并考虑了个体的活动水平。

计算公式如下:-男性:TDEE=BMR×活动系数-女性:TDEE=BMR×活动系数活动系数根据个体的活动水平来确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级别:-久坐或办公室工作(非运动):活动系数为1.2-中度活动(每周1-3次轻度运动):活动系数为1.375-中等活动(每周3-5次中度运动):活动系数为1.55-高度活动(每周6-7次高强度运动):活动系数为1.725-极高活动(每天进行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工作):活动系数为1.9通过计算得到的总能量需求即为一日膳食所需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大致估算个体的能量需求,具体的能量需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新陈代谢率、体成分和健康状况等。

此外,膳食所需能量还应根据个体的目标,如减肥、维持体重或增重来进行调整。

最佳的膳食安排应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建议咨询营养师或医生的专业意见,以获得更准确的能量需求和合理的膳食方案。

营养成分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能量计算方法嘿,你问营养成分能量计算方法啊?那咱就来唠唠。

算营养成分的能量呢,得先知道几个关键的东西。

首先就是碳水化合物啦,这玩意儿能提供不少能量呢。

一般来说,每克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大概 4 千卡的能量。

比如说你吃了一个面包,上面写着有 50 克碳水化合物,那这部分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就是 50 乘以 4,等于 200 千卡。

然后是脂肪,脂肪的能量可高啦。

每克脂肪能提供 9 千卡的能量呢。

要是你吃了一块肉,里面有 20 克脂肪,那这脂肪提供的能量就是 20 乘以 9,等于 180 千卡。

还有蛋白质,每克蛋白质能提供 4 千卡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一样。

比如你喝了一杯牛奶,里面有 10 克蛋白质,那这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就是 10 乘以 4,等于 40 千卡。

算完这三个主要的营养成分的能量,把它们加起来,就是这个食物总的能量啦。

比如说刚才那个面包、肉和牛奶,碳水化合物提供 200 千卡,脂肪提供 180 千卡,蛋白质提供 40 千卡,加起来就是 200 加 180 加 40,等于 420 千卡。

不过呢,这只是个大概的计算方法哦。

实际情况可能会有点不一样,因为食物里可能还有其他的成分,也会提供一点能量,但是一般来说都比较少,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哇,不同的食物,这三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不一样,所以能量也不一样。

比如蔬菜里碳水化合物比较少,脂肪也很少,主要是蛋白质和一些其他的营养成分,所以能量就比较低。

而油炸食品呢,脂肪很多,能量就特别高。

总之啊,算营养成分的能量就是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乘以它们对应的能量值,然后加起来。

这样就能大概知道一个食物有多少能量啦。

嘿嘿。

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计算法

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计算法

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计算法第一部分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计算法一、确定用餐对象全日能量供给量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能量不足,人体中血糖下降,就会感觉疲乏无力,进而影响工作、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能量若摄入过多则会在体内贮存,使人体发胖,也会引起多种疾病。

因此,编制食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保证能从食物中摄入适宜的能量。

1、查表法用膳者一日三餐的能量供给量可参照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能量的推荐摄入量(RNI),根据用餐对象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等确定。

例如办公室男性职员按轻体力劳动计,其能量供给量为10.03MJ(2400kcal)。

集体就餐对象的能量供给量标准可以以就餐人群的基本情况或平均数值为依据,包括人员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80%以上就餐人员的活动强度。

如就餐人员的80%以上为中等体力活动的男性,则每日所需能量供给量标准为11.29MJ(2700kcal)。

能量供给量标准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的目标,实际应用中还需参照用餐人员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根据用餐对象的胖瘦情况制定不同的能量供给量。

因此,在编制食谱前应对用餐对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当清楚就餐者的人数、性别、年龄、机体条件、劳动强度、工作性质以及饮食习惯等。

练习1:查表10岁儿童一日的能量需要量2、计算法根据身高体重确定肥胖程度(体质指数)及标准体重,再根据体力活动程度计算全日能量供给量(kcal)=标准体重(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量(kcal/kg)标准体重=身高-105体质指数(kg/m2)=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小于18.5为消瘦;18.5~23为正常;大于23为超重;25~30肥胖;大于30属极度肥胖。

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kcal/kg)体型体力活动极轻体力活动轻体力活动中体力活动重体力活动消瘦30 35 40 40~45 正常20~25 30 35 40肥胖15~20 20~25 30 35练习2:计算40岁,身高172厘米。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计算方法通常是通过将每个营养成分的含量乘以其对应的能量系数,并将所有营养成分的能量值相加得到总能量。

在营养成分表中,通常会列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含量。

这些营养成分的能量系数如下:
- 蛋白质:每克4千卡
- 脂肪:每克9千卡
- 碳水化合物:每克4千卡
- 纤维素:每克2千卡
计算方法如下:
1. 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含量。

2. 将蛋白质含量乘以4,得到蛋白质的能量值。

3. 将脂肪含量乘以9,得到脂肪的能量值。

4. 将碳水化合物含量乘以4,得到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值。

5. 将纤维素含量乘以2,得到纤维素的能量值。

6. 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能量值相加,得到总能量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计算食物的大致能量值,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其他一些微量营养素的能量贡献,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此外,某些食物可能还包含其他成分,如醇类、酸类等,这
些成分的能量计算方法可能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精确的能量计算时,可能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8 晚餐应含碳水化合物 108.2 g, 要求以烙饼、 小米粥、馒头为主食, 并分别提 供40%、10%、50%的碳水化合物, 试确定各自的质量。 解 查表得知, 烙饼含碳水化合物51% , 小米粥含碳水化 合物 8.4% , 馒头含碳水化合 物43.2% , 则 所需烙饼质量 = 108.2 g×40%÷51% = 84.9 g 所需小米粥质量 = 108.2 g×10%÷8.4% = 128.8 g 所需馒头质量 = 108.2 g×50%÷43.2 % = 125.2 g
例2—2 某就餐者 40 岁, 身高172 cm, 体重 68 kg, 从事中等体力活动, 求其每日所需 能量。 解 (1) 标准体重 = 172 - 105 = 67 ( kg) (2) 体质指数 = 68 (1.72×1.72) = 23.0 ( kg m2 ) 属正常体重 (3) 查表 2—2知正常体重、中体力活动者 单位标准体重能量供给量为 35 kcal kg, 因此: 总能量 = 67×35 = 2 345 ( kcal)
营养配餐中的能量计算
能量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使用食物成分表, 确定就餐者能量需要量 不同人群营养配餐能量需要量的计算
能量供给量快速查看表
不同人群营养配餐能量需要量的计 算

计算步骤: 1) 根据成人的身高, 计算其标准体重。公式为: 标准体重 ( kg) = 身高 ( cm) - 105 2) 根据成人的体质指数 (BMI ) , 判断其属于正常、肥胖还是消瘦。 公式为: 体质指数 ( kg m2) = 实际体重 ( kg) /身高的平方 (m2) 中国人的体质指数在18.5~23.9 之间为正常, > 24 属超重, 25~ 30 属肥胖, > 30 属极度肥胖。 3) 了解就餐对象体力活动及其胖瘦情况, 根据成人日能量供给量表 (表 2—2 ) 确定能 量供给量。公式为: 全日能量供给量 ( kcal) = 标准体重 ( kg) ×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 量 ( kcal kg)
分别计算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应提 供的能量




①三类产能营养素占总能量的比例为: 蛋白质占 12%~15% , 脂肪占 20%~30% , 碳 水化合物占55%~65% (若取中等值计算则蛋白 质占 15%、脂肪占 25%、碳水化合物占 60%) , 据此可求得三类产能营养素在各餐中的 能量供给量。 ②根据本地生活水平, 调整确定上述三类产能营 养素占总能量的比例。


1 2 3 4
. . . .
正确执行物价政策。 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为国家提供积累。 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餐饮成本的核算方法



原料在最初购进时, 多为毛料, 大多要经过 加工处理后成为净料。由于原料经加工处 理后重量发生了变化— — —损耗或增长, 其单位成本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必须进行净 料成本的核算。 净料是指经过初加工处理的原料。如: 芹菜 去叶洗净后为净料; 木耳涨发后为净料; 肉 类经过分档取料后为净料。


解 1) 查表得知, 富强粉含蛋白质9.5% , 大米含蛋白质 8.0% , 则 主食中蛋白质含量 = 90 g×9.5% + 100 g×8.0% = 16.55 g 2) 副食中蛋白质含量 = 36.05 g - 16.55 g = 19.5 g 3) 副食中蛋白质的2 3 应由动物性食物供给, 1 3 应由豆制品供 给, 因此 动物性食物应含蛋白质质量 = 19.5 g×66.7% = 13.0 g 豆制品应含蛋白质质量 = 19.5 g×33.3% = 6.5 g 4) 猪肉 (脊背)、牛肉 (前腱)、鸡腿肉、鸡胸脯分别为: 猪肉 (脊背) 质量 = 13.0 g÷21.3% = 61.0 g 牛肉 (前腱) 质量 = 13.0 g÷18.4% = 70.7 g 鸡腿肉质量 = 13.0 g÷17.2% = 75.6 g 鸡胸脯肉质量 = 13.0÷19.1% = 68.1 g 豆腐 (南)、豆腐 (北)、豆腐干 (熏)、素虾 (炸) 分别为: 豆腐 (南) 质量 = 6.5 g÷6.8% = 95 g 豆腐 (北) 质量 = 6.5 g÷11.1% = 58 g 豆腐干 (熏) 质量 = 6.5 g÷15.8% = 41 g 素虾 (炸) 质量 = 6.5 g÷27.6% = 23 g 据此再配以适量的蔬菜, 即可设计营养食谱。
餐饮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由于餐饮业具有生产加工、劳动服务、商 业零售于一体的独特的行业特点, 除原材料 成本外, 其他如职工工资、固定资产的折旧 等, 很难分清用于哪个环节, 所以, 计算中 就习惯以原材料作为其成本要素, 即构成菜 点的原材料耗费之和, 它包括食品原料的主 料、配料和调料。
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料多档的净料单位成本计算



(1) 毛料加工后还是一种原料或半制品, 但 下脚料有作价价款时, 其生料单位成本的计 算方法是: 首先从加工前原料总值中扣除下 脚料的作价部分, 然后除以加工后原料重量, 计 算公式是: 净料单位成本 =(毛料总值 - 下脚料价款)/净料重量



例: 肉鸡一只, 重2 kg, 每千克单价为11.2 元, 经加工得生光鸡1.4 kg, 下脚料头、爪 作价1.5 元, 鸡血 0.6元, 鸡内脏 2.2 元, 废料鸡肫皮0.3 元, 求生光鸡的单位成本。 解: 生光鸡单位成本 = (11.2×2 - 1.5 - 0.6 - 2.2 - 0.3)/1.4 = 12.7 (元 / kg)
一料一档的单位成本计算



一料一档的原料是加工前是一种生料, 加工 后还是一种生料或半制品, 且下脚料无作价 价款。加工后原料单位成本为: 毛料总值 (加工前原料的进货总值) 除以加工后原料 的重 量, 计算公式为:净料单位成本 =毛料总值/净料重量



例: 某厨房购进冬瓜50 kg, 进货价款为 1.2 元 kg。去皮后得到净冬瓜 37.5 kg, 求净冬 瓜的单位成本。 解: 净冬瓜单位成本 = 1.2×50 / 37.5 = 1.6 (元 /kg) 答: 净冬瓜的单位成本为每千克1.6 元。



解 早餐 10.04 MJ (2 400 kcal) ×30% = 3.012 MJ (720 kcal ) 午餐 10.04 MJ (2 400 kcal) ×40% = 4.016 MJ (960 kcal ) 晚餐 10.04 MJ (2 400 kcal) ×30% = 3.012 MJ (720 kcal )入能量 3.012 MJ (720 kcal) , 午餐 4.016 MJ ( 960 kcal ) , 晚餐 3.012 MJ (720 kcal ) , 求三类产能营养 素每餐各应提供多少能量 ?

解 早餐: 蛋白质 3.012 MJ (720 kcal ) ×15% = 0.451 8 MJ (108 kcal ) 脂 肪 3.012 MJ (720 kcal ) ×25% = 0.753 MJ (180 kcal ) 碳水化合物 3.012 MJ (720 kcal ) ×60% = 1.807 2 MJ (432 kcal ) 午餐: 蛋白质 4.016 MJ (960 kcal ) ×15% = 0.602 4 MJ (144 kcal ) 脂 肪 4.016 MJ (960 kcal ) ×25% = 1.004 MJ (240 kcal ) 碳水化合物 4.016 MJ (960 kcal ) ×60% = 2.409 6 MJ (576 kcal ) 晚餐: 蛋白质 3.012 MJ (720 kcal ) ×15% = 0.451 8 MJ (108 kcal ) 脂 肪 3.012 MJ (720 kcal ) ×25% = 0.753 MJ (180 kcal ) 碳水化合物 3.012 MJ (720 kcal ) ×60% = 1.807 2 MJ (432 kcal )
计算方法和步骤

1) 计算每餐能量需要量 三餐能量分配比 例为: 早餐占 30% , 午餐占 40% , 晚餐 占30% , 可将全日能量需要量按此比例进 行分配。

例2—3 已知某脑力劳动者每日需要 10.04 MJ (2 400 kcal ) 的能量, 求其早、 午、晚三餐各需要摄入多少能量 ?





例2—7 午餐应含碳水化合物 144.31 g, 要求 以米饭、馒头 (富强粉) 为主食, 并分别 提供50%的碳水化合物, 试确定米饭、富强粉的 质量。 解 查表得知, 大米含碳水化合物77.6% , 富强 粉含碳水化合物 75.8% , 则 所需大米质量 = 144.31 g×50%÷77.6% = 93.0 g 所需富强粉质量 = 144.31 g×50%÷75.8% = 95.2 g
主食、副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

主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主食的品种、数量主要根据各类主食选料 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确定。


例2—6 已知某中等体力活动者的早餐中 应含有碳水化合物 108.2 g, 如果本餐只吃 面包一种主食, 试确定所需面包的质量。 解 查表得知, 面包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53.2%。则所需面包质量 = 108.2 g÷53.2% = 203.4 g





例2—9 已知午餐应含蛋白质 36.05 g, 猪肉 (脊背) 中蛋白质的含量为 21.3%、牛肉 (前腱) 为 18.4%、鸡腿肉为17.2%、鸡胸脯肉 为 19.1% ; 豆腐 (南) 为 6.8%、豆腐 (北) 为11.1%、豆腐干 (熏) 为 15.8%、素虾 (炸) 为 27.6%。假设以馒头 (富强粉)、米饭 (大米) 为主食, 所需质量分别为 90 g、100 g。 若只选择一种动物性食物和一种豆制品, 请 分别计算各自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