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排水管道的历史演变资料
排水管道系统 知识点

排水管道系统知识点第一部分概论一、排水工程的发展历史——河南省淮阳的古城下,发掘出公元前2800年埋下的陶制排水管,比公元前2500年埃及发现的排水沟早300年——河北省易县出土了战国后期的圆形陶制排水管——陕西西安出土秦代五角形陶制排水渠,在皇宫内出现了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唐代长安建造了较为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在近代我国排水工程发展缓慢,建国前全国103个城市建有排水设施,管线总长6034.8km,全国只有上海、南京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万吨。
1921年上海北区污水厂,是我国最早的活性污泥法水厂。
二、排水工程的概念与内容1. 排水工程的概念: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2. 排水工程的内容:一是污水的收集、输送部分——排水管网二是污水的处理、利用部分——污水处理三、排水工程的作用1. 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洪水之灾2. 促进工农业生产,保证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四、排水系统的体制1. 污水的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了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水,叫污水。
2.污水的概念与分类:按来源分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降雨和降雪)。
3. 污水的最终出路有三:一是排放水体二是灌溉农田三是重复使用4. 排水系统体制的概念: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个管渠来排除,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管渠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5. 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1) 合流制:直排式、完全截流式和部分截流式三种2)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非完全分流制五、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1. 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就近排入水体,以减小管道埋深、降低工程造价排水系统2. 布置的影响因素1) 地形地势2) 土壤情况3) 河流情况4) 气候情况5) 城市总体规划3.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1)正交式2)截流式3)平行式4)分区式5)分散式6)环绕式六、工业企业排水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1. 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应采取的措施1)改革生产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力求把有害物质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做到不排或少排废水2)尽量采用循环或重复利用系统,以减小废水排放量3)回收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节省能源、创造财富4)尽量以废治废第二部分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步骤设计资料的调查—>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计图纸的绘制一、设计资料的调查及方案确定1. 设计资料调查1) 设计任务资料:有关的法令、法规、制度;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其他基础设施情况2) 自然资料: 地形资料,包括地形图、等高线;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风向、降雨量等;水文资料,受纳水体流量、流速、洪水位;地质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耐力、地震等级3) 工程资料: 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煤气等 2. 设计方案确定包括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的方案 有时需要设计方案对比,选择2-3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对比论证,确定最优的方案。
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讲义

梦境——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排水管渠的前世•中国古代地下排水系统(暗沟的形式)发展史,居然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里面就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地下排水系统,里边的排水系统,设施虽然简陋,但是的确有排水的效果。
还有就是距今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堡里,就发现有排水的陶制管道,与前者相比,这种管道已经是具备比较系统的排水设备了。
在大禹治水时期,大禹就提出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理念,为后来排水系统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裴李岗遗址的排水明沟大禹治水•商朝时期,已经有了最早的城市发展系统,从河南偃师的考古发掘证明出当时就已经建设出了地下排水管渠,当时的地下排水道,采用了排出雨水和废水的分支管道,可以将王宫和城里的水排到护城河外。
秦汉时期,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排水系统也更加的精密和复杂了,除了能够起到排水作用之外,还具备了供水和蓄水的功能。
•宋朝时期,地下水设施更注意的是防洪防灾,由于当时的宋朝首都是建立在汴京,汴京附近有4条河流环绕。
当时的知州刘彝发明了福寿沟的排水系统,完美的解决了雨水灾害和居民日常的排水、排污。
•清朝时候,北京城作为几朝帝都,排水、排污系统极为完善,几乎所有的下水道都以暗道的形式,错综交汇,密布于城市下方。
商朝时期的陶制排水管件北宋福寿沟原理图•排水系统是指: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排水是气、液、固三相混合流,相较于给水的液体的单相流更复杂。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排水系统的实验性研究及规范制定•排水实验塔6座,国家级学科协会4个、相关设计标准及规范50多本,标准图集100多本。
•给排水系统的细分类型:•建筑给排水、市政给排水、工业给排水、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等发展趋势•管渠形式由明到暗,由简单到复杂•明沟→暗沟→暗管→细分分流(雨、污、废分流)→综合管廊•结构材质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然明沟→砌筑→陶制管道→混凝土管→金属管道→塑料管→各种类型的复合型管道•排水能力越来越强•明渠最大流速在0.8~4m/s,非金属管5m/s,金属管10m/s,特殊单立管排水最大可以达到12m/s。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资料

有的坊内修筑了渗井。
(四)宋元明清时期 (公元960~1840年)
东京城水系十分发达,包括3重城 壕、4条穿城河道、各街巷的沟渠 以及城内外湖池。
外城城壕称护龙河,宽80米,深 4.8米,过水断面约372平方米, 长约30公里,里城及宫城的城壕 分别长12公里和5.4公里,3重城 壕总蓄水容量达1765.6万立方米。
(一)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夏商时期 (约公元前25世纪~前11世纪)
城市排水系统相对来说还比较简陋,主要由城内沟渠、 壕池,以及天然河湖共同组成,有的城市已经使用了陶 质排水管道。
距今4300多年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是古代城市排水
设施建设的一座丰碑,城内已铺设了陶质排水管道。
偃师商西亳城的考古发掘表明,距 今3000~3500年的商代城市排水系统的 规划建设,比之平粮台古城有较大的进 步和发展。
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出任赣州知军,曾规划建设城中街市 和“十二水窗”(即下水道出口闸门)。
他依据城市地形特点、街道布局以及发展趋势,主持建造 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系统,寿沟受城北之水,福沟受城 南之水,纵横纡曲,条贯井然。
福寿沟为合流制下水道,设计断面较大,其宽约0.6~1米、 高约1.6~2米,总长约12.6公里,其中寿沟约1公里,福沟 11.6公里。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 城市排水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概况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管理 三、古代城市排水经验及启示
• 目前发现的距今最早的排水系统位于河南省新郑市 观音寺镇的唐户村,称为新郑唐户遗址。
新郑唐户遗址
这个处于九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 村落,拥有一条完整的绕房排水系统。
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

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
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
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 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 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
1964 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 年共完成 15 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
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
排水的前世今生2015-1-15

排水的前世今生只要有生活,就会有排水,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给了今天的人们更多的排水方面的遗存。
而公元前至今,诸多古代遗址包括墓葬遗址,均设有不同的排水设施,比如今约4300年的平粮台古城遗址,比如仪征发现的一处藏在地下,疑似由半圆状的筒瓦组合而成的排水管,“方便是其一,第二不易渗漏。
”诸如此类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排水系统在古代也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郭排水排涝的重要布局。
排水,也是我们今天生活的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岁以前,家里的老房子主体为木结构,典型的江南式建筑,“茅坑”也是全家老少唯一一个可以“方便”之所,但无论冬夏,其味道始终是让人纠结的地方。
作为家里小毛孩,唯一幸免的就是可以用痰盂,用完了父母会去倒掉。
“茅坑”为敞开式的,地下挖的大坑,用来积肥,一定时间过后,爷爷就要挑粪出去肥田肥地。
这是“农村”的做法,也是现在还普遍存在的一种如厕方式。
3岁以后,家里造起来三层小楼,80年代小镇,80年代的“现代小楼”,依旧是结构式的,没有厕所,没有洗浴设施。
我和父母住一间,共用一个圆滚滚的马桶,每一到两天就要洗刷一次。
而洗浴也只能用面盆、脚盆来擦擦或者男人小孩去河里打个滚儿,最奢侈的不过是过年前去人家绢丝厂宿舍里排队洗个热水澡。
懵懵懂懂的童年记忆,有河里扑腾的嬉闹,有去大澡堂的热闹,还有那圆滚滚的臭马桶。
再大一些,读书了,家里的新房子造起来了,亮堂的卫生间,给了我最初级的“隐私”的概念。
洗完澡塞子一拔水就咕噜咕噜排走了,上好厕所把手一按就自动冲水,喜欢的很。
再不用去排队洗澡,再不用去河里热闹,更不需要父母清洗马桶。
河水已经被工厂里汩汩的排水给染了色,也赶走了最后一拨玩水嬉戏的人。
下雨的时候,会站在镂空的漏雨水的窨井口,看水滴溜溜地往下走,然后拿个湿纸板糊住漏水口,不多会路面就开始积水,骑过的自行车溅起豪放的水花。
晴天,会看到有些人拿着个钩子样的东西,把窨井撬开了掏啊掏,检查这检查那,还会掏出我以前丢进去的纸板啊,甘蔗渣啊,感觉挺不好意思。
浅析中国古代排水系统

浅析中国古代排水系统余蔚茗 李树平 田建强(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上海,200092)E-mail:yuyuyuf630@,lspwh@,Tianjian185@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排水系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保障了卫生和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工艺不断发展,排水设施的材料和设计不断得到改进。
另外,由于人口的增长,城邦的建立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出现在生活区域和娱乐设施的排水系统也日益完善。
本文以考古发现为依据,以不同的排水功能划分,结合古代治水思想,从城市排水、住宅雨水系统、防水布置以及地下水涵养方面,分类介绍排水系统与设施在古代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浅议了古代排水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排水设施,污水,雨水,地下水,系统1. 引言中国古代的排水系统,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长期的自给自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广大农村的排水设施发展相当缓慢,一般农家仅将粪便排入厕所坑内,依靠周期性排空作为农作物的良好肥料;而淘米洗菜、盥漱洗濯等日常生活污水,水量一般很小,通常直接倾倒地面,极少在家庭或建筑内设置污水管道系统。
只有在都城或民居聚集的商邑设有比较完备的排水设施,将污水和雨水排入沟渠,导入自然水体。
此外,沟渠还有防洪排涝的作用,沟渠材料包括砖石砌块和陶土管道[1]。
城邦的建立对大型排水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要求;文化审美的提高引发了大规模的建筑和人造景观的出现,同样,能工巧匠在人工造物的同时创造了和谐的配套排水设施。
由于排水问题同各地的气候、地势、地形、生态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关系密切,因此,通过研究古代排水技术与设施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对现代排水有所借鉴。
表1按年代先后列出了考古发现的排水案例。
表1.构筑物分类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年代 材料及构筑物 例子陶土管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新石器时代后期(2600 BC ~2100BC )夏(2100BC~1600BC) 木结构 沟渠、壕池连接天然河湖偃师商西亳城 商(1600BC~1100BC) 石木结构排水沟,全长800米西周(1100BC~770BC) 陶瓦、板瓦平遥古城春秋战国( (770BC~221BC) 河卵石斜坡式散水 临淄齐国古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秦(221 BC~207 BC) 陶土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阿房宫、秦始皇陵1西汉(206BC~25AD) 五角形陶管、渗水井、涵道、沟洫长乐宫 唐(618AD~907AD) 砖或石渠壁,暗渠中铁质闸门长安城、乐山大佛、龙门石窟宋(960AD~1206AD) 砖沟墙、条石盖板 福寿沟、东京城、大足石刻元(1206AD~1368AD) 砖顶、底石板涵洞 大都明清(1368AD~1840AD) 龙头出水口 紫禁城2. 城市排水古人很早就知道排水对居住地环境卫生、日常生活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欧洲下水道发展史

欧洲下水道发展史引言下水道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卫生和便利。
本文将探讨欧洲下水道的发展史,从古代罗马时期的创举到现代化的系统建设,展示了欧洲在卫生和环境方面的巨大进步。
古罗马时期的创举古罗马帝国是下水道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6世纪,古罗马城市开始建设下水道系统,用于排放废水和污物。
这些下水道以石头和混凝土建造,采用了倾斜的设计原则,通过引力将废物从城市引导到河流或海洋。
这一创举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卫生状况,减少了疾病的传播。
中世纪的衰退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的下水道系统也逐渐荒废。
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因此没有建设大规模的下水道系统的需求。
加之中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城市的废物和污水直接排放到街道上或附近的河流中,给城市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近代下水道的复兴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的卫生状况,许多欧洲城市开始重新建设下水道系统。
巴黎在19世纪中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下水道建设,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和技术,成为了当时欧洲下水道建设的典范。
其他欧洲城市也相继效仿,纷纷投入到下水道的建设中。
20世纪的现代化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欧洲下水道系统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阶段。
20世纪初,下水道建设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钢筋混凝土管道和机械化清洁设备。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成为下水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现代化的下水道系统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卫生状况,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现代下水道的挑战与发展尽管欧洲的下水道系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老旧的下水道系统需要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其次,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给下水道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需要不断扩建和改进。
暴雨来袭,古代排水系统比你想象得更高级

暴雨来袭,古代排水系统比你想象得更高级近日北京及华北地区暴雨冲上热搜,每年这个时候,多地纷纷进入“看海”模式,键入城市名称,搜索结果里大概率会包含#XX暴雨# 的词条。
雨果曾在《悲惨世界》中写到:“阴渠(下水道),就是城市的良心,一切都在那儿集中,对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对发达的今天,人们仍不免为暴雨所苦,古人面对强降雨天气又是如何接招的呢?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城市的良心。
夏商周-春秋战国惠及全城的排水系统逐渐产生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出现在距今约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一组出土于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代城址的陶质地下排水管道。
淮阳平粮台城址出土的陶制管道图源网络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在城市选址时会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给排水、灌溉和防洪等需求。
《管子》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
”《周礼·考工记》对匠人挖掘沟渠的要求作了描述,甚至运用了流体力学与结构力学的指导思想来防止排水道阻塞和坍塌。
点击查看《考工记译注》夏代都邑宫殿区的大量宫殿建筑基址已有排水水道,包括明沟和暗道。
以距今3800~3500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例,二号宫殿西侧的明沟底部北高南低,或用来排泄雨水,遗址还出土了由陶制圆管套合的地下排水管,即暗道。
图源《夏商都邑水利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及其价值》商代都城偃师商城遗址的宫殿区发现了地下石砌排水渠道,它们构成一个排水网络,几乎每个宫殿院落的雨水都可由此排泄,出宫城后汇入城门下的水道再流进护城河。
图源《夏商都邑水利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及其价值》而西周早、中期的建筑遗址中已经普遍铺砌散水坡(房屋外墙四周的勒脚处用片石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的有一定坡度的散水坡),使用的是卵石或经过烧烤的硬化土。
琉璃河燕国城址还发现了一条用卵石砌成的排水暗沟,其底部与侧墙都用鹅卵石砌成,顶部还有木材盖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我们的祖先几 乎在创建城市的同时,发明了城市排水系 统。
早在距今7000-6000年前,我国的贵州省澧县石家河文化 各城址(最著名的是城头 山古城)就挖掘了护城河, 设置了水门,建构起良好的城内 排水系统,这是全世界最 早的城市排水系统。 距今5000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距今约4000年的河 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已使用 陶制地下排水管道,成为最早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
国外排水工程的发展历史
建于4500年前、位于印度河流域的马享佐达摩城,已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同一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街道建起了砖砌的雨水排水系统
罗马――“元老级”下水道 目前仍在“服役”
说到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古罗马自然是“元老级”。有资料显示,早在 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就开始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 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 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有“3.3×4”米,是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
汉长安城发现的陶制排水管
故宫龙头明清排水管道
中国排水管道的演变
时代 材料及构筑物 举例 •新石器时代后期 陶管 平粮台古城遗址 •夏 陶管、石木结构等 二里头遗址 •商 石木结构等 偃师商城 •西周 陶瓦、板瓦 平遥古城 •东周 河卵石斜坡式散水 临淄齐国古城等 •秦 陶管、排水池、散水 阿房宫等 •西汉 五角形陶管、渗水井、涵道 长乐宫 •唐 砖或石渠壁、铁闸门 长安城等 •宋 砖沟墙、条石盖板 东京城等 •元 砖顶底石板涵洞 大都 •明清 龙头出水口 紫禁城 •近代 排水工程发展缓慢1921年上海北区污水厂,是我国最早的活性污泥法 水厂 •现代 镀锌铁管、铜管、不锈钢管、PVC 塑料管、污水铝塑复合管、 不锈钢复合管、处理等
东京--壮观的地下“宫殿”
东京:下水道深达60米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 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 被称为“首都圈外围排水路”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堪称当今世界最不可思议的下水道, 其宏大壮观的场景,让每个参观者都深受震撼
伦敦排水系统建立与霍乱肆虐有关
伦敦:至今用的是150年前的排水系统 1865年,伦敦下水道工程完工,全长2000公里。 1865年修建的伦敦下水道的砖墙是混凝土质地的。
巴黎――“下水道博物馆”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时间修建
巴黎有26000个下水道盖,其中18000个是可以进人的; 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 现在,巴黎的下水道像河一样可以行船。 昼夜灯火通明,不失为旅游的好去处; •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现在每年接待10多万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