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

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

1 抗感染

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CMV抗原多种功能,IVIG中还存在抗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SPD-A)和抗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2.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IVIG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 -2.3.4.5.10和TNF-a)的分泌与产生,IVIG中有特异性抗IL-1、LI-6、IL -8和TNF抗体,可直接中和这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使其血中浓度下降

IVIG中大量IgG的Fc段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与自身抗体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吞噬细胞不被激活,故使机体组织和细胞不受破坏

3.免疫调节作用

IVIG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大量IgG可与患者血中抗原结合,改变其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不易沉积,从而避免补体激活沉积后产生的免疫性血管内炎症故IVIG在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

二、丙种球蛋白的投药方法

1.目前主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

2.肌肉注射其容量有限,并起效缓慢,局局部刺激性大,现多不用。

三、IVIG的临床应用

1.细菌感染性疾病

a.新生儿及早产儿败血症

早产儿因胎盘转移输送的母体IgG不足,血清IgG水平较低,故可考虑用IVIG预防治疗

方法:新生儿细菌感500mg/kg.d,每周一次。共4次

早产儿细菌感染500-750mg/kg.d.每2周1次,共3次

b.烧伤脓毒败血症

细菌所致的脓毒败血症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烧伤面积的烧伤后的时间在关,烧伤后48小时内IgG水平下降,主要与IgG的分解有关,而与合成速度无关。

常用剂量为400mg-750mg/kg.d

2.病毒感染

a.巨细胞病毒感染

IVIG能防止或缓解病毒感染,尤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为著

常用方法400-500mg/kg.d,每周1次,连用4-8周

b.其它病毒感染

IVIG对埃可病毒、EB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感染有治疗作用,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常用方法:200-300mg/kg.次,2-3天重复1次,共2次

3.血液系统疾病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VIG通过干扰对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脾脏FC受体介导的免疫清除过程而起作用,其它作用机制包括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免疫修饰的抗特异性抗体

常用剂量:400mg/kg.d,连用5天。亦可用1000-2000mg/kg.d,用1-2天。

b.粒细胞减少症

IVIG通过阻断FC受体及减少抗中性粒细胞抗菌受体的合成而起作用,IVIG可改善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性,对抗抗中性细胞抗体

常用剂量:400mg/kg.d,用1-3天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是治疗自体免疫性溶血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由IgG型溶血性抗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效果尤为显著

剂量:1000mg/kg.d,每2天1次,共2次或400mg/kg.d,连用5天。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IVIG能有效的降低感染,改善出血和贫血症状,使病情得到好转

剂量:400mg/kg.d,每隔3周1次,共6次

e.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急性再障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剂量IVIG可起到清除侵入骨髓干细胞及微环境中造成干细胞生长抑制的有关病毒的作用,并有可能清除造成部分再障发病的病毒感染,并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杀伤某些抑制干细胞生长的淋巴细胞克隆,与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结合,去除对干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常用剂量:1000mg/kg.d,每4周1次,显效后延长间隔时间,共4-10次。

4.结缔组织病

a.川畸病

早期使用IVIG能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并能显著减少发热及急性期反应的实验室异常指标,有迅速的全身抗炎作用,

常用剂量400mg/kg.d,连用5天,或2000mg/kg.d,只用1次,如无效可追加1次,追加剂量为1000mg/kg

b.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IVIG对严重急性期SLE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使病情得到持续的缓解,但对慢性病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常用剂量150-400mg/kg.次,连续2-5天。

5.病毒性心肌炎

IVIG通过共特异性中和抗体而实现保护心肌的作用,并可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使其不发生炎性病变,但其治疗方案和安全性尚须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6.难治性肾病综合症

有人采用IVIG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剂量为200-300mg/kg.d,连用5天为1 疗程,间隔10天再重复1个疗程,对消除尿蛋白及浮肿有较好的疗效。

7.神经系统疾病

a.癫痫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某些癫痫患儿存在着免疫状态异常的现象,IVIG通过免疫调节机制而起治疗作用。

低温乙醇处理后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含有补体结合物质的FC段,具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

常用剂量:400mg/kg.d分别在第1、15、21天静滴,多数病例在治疗2个月内癫痫发作完全控制,

b.重症肌无力(MG)

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包括用抗胆碱酯酶和延长运动肌终板的信号以及免疫抑制疗法。

临床研究,IVIG可导致神经方面的改善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降低。

常用剂量:150mg/kg.d,每日1次,共3-5次。

c.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免疫反应参与的疾病,据报道血浆交换或IVIG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特别对重症病例IVIG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剂量:150-500mg/kg.d,共3-5天

d.多发性硬化(MS)

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脱髓鞘病,而且免疫因素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应用IVIG后可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得到迅速好转。

常用剂量:150-500mg/kg.d,每周1次或4周1次

8.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开始时血清中出现胰岛细胞特异性自身抗体,IVIG可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规治疗的辅助疗法,可使病情得到长时间的部分缓解。

常用剂量:150mg/kg.d,3-5次为1疗程

9.大疱性新生儿脓疱症

大疱性新生儿脓疱症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发疱性疾病,由识别基底抗原的自身抗体所导致,常规治疗主要为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治疗

IVIG可得到迅速但暂短的疗效,若与类固醇联用则其效果较佳。

常用剂量:150-500mg/kg.d,3-5天为1疗程

10.艾滋病

艾滋病患儿因机体抵抗力低下,IVIG可起到预防严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使

败血症发生率减少,存活率上升

常用剂量:400mg/kg.d,每3周1次。

四、IVIG疗法的副作用与对策

1.副作用

a.过敏反应

发生率:1-15%,若用量>1g/kg,副作用增多

表现:多在输液30分钟内出现,表现为暂时性发热、畏寒、及皮肤潮红、胸闷、心悸、恶心或呕吐,极少数发生哮喘与过敏性休克

在原发性IgA缺乏症患儿,因其血清中存在IgE和IgG同型抗IgA抗体,IVIG中多少含有IgA,故静点IVIG时易导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故此类患儿不宜使用IVIG。

b.并发感染

国外报道应用IVIG可产生丙肝、非感染性脑膜炎、艾滋病、急性溶血和肾功能减退,国内尚无如此严重的副作用报告

2.对策

a.控制IVIG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推荐静脉点滴2.5%浓度的IVIG溶液以0.5-5.0mg/kg.min为宜。

每天剂量为400mg/kg.

如病种与病情需超大剂量(>1.0g/kg.d)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随时调整点滴速度与剂量,必要时用地塞米松2.5-5.0mg/次静注缓解。

b.预防过敏反应:对有各种过敏史患儿,用IVIG前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或地塞米松预防十分必要。

c.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了解该病发病机理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IVIG。在常规治疗该病有效时,亦不首选IVIG,因该药价昂贵,无原则地应用,也增加副作用的机会。

d.加强IVIG生产提炼技术,继续巩固与加强对感染因子的监测与杀灭措施,并能制备出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如CMV-IVIG、抗a溶血性链球菌-IVIG、抗RSV-IVIG等,通过补充针对性单克隆抗体,就可进一步减少剂量,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副作用。

白蛋白系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采用改良Cohn氏低温乙醇分离法精制提炼,经60℃10小时灭活病毒后制成。原料血浆经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毒(HIV)抗体,梅毒、转氨酶检测均呈阴性。成品内所含蛋白质中96%以上为白蛋白,含适量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适应性]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理作用]

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禁忌]

1.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2.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

3.严重贫血患者。

4.肾功能不全者。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NK 细胞在妊娠的免疫防御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RSA 患者体内,NK 细胞毒性及比例异常升高,而且与妊娠结局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IVIG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RSA 患者的机理可能为: 增加自身抗 体(抗磷脂抗体)的清除; 通过与B 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以及降调节受体,减少抗磷脂抗体的产生; 通过Fc 受体的阻断减少抗磷脂抗体对血小板的结合和激活。 IVIG 治疗同种免疫异常型RSA 的机制可能为:1.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进入机体,球蛋白的Fc 段与NK 细胞的表面抗原CD16 结合,部分阻断了病理状态下自身抗体的Fc 段与NK 细胞结合,从而抑制了NK 细胞的ADCC 效应,达到降低NK 细胞毒性的效果。2.IVIG 治疗有利于促使免疫系统Th1 细胞向Th2 胞转化。在正常妊娠过程中, Th2 细胞反应活性高于Th1 细胞活性。而RSA 患者体内,Th1/Th2 细胞比例失调,Th1 细胞占主导地位。Th1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2、INF-γ、TNF-α、β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是明显升高的。Th1 相关因子可以诱导NK 细胞增值活化,Th1细胞占主导地位,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也相应的升高,这样可部分解释RSA 患者NK 细胞毒性及比例都有所上升的现象。因此,IVIG 对NK 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也与Th1 细胞向TH2 细胞的转化,使可诱导NK 细胞增殖活化的Th1 细胞相关因子减少有关。 副作用:1:IVIG价格昂贵。因为是从人血中提取,属于血液制品。

所以,有传染疾病的可能。例如:肝炎,梅毒,HIV等。 2:极个别病人在输注时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上述反应大多轻微且常发生在输液开始一小时内,因此建议在输注的全过程定期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生命特征,要减慢或暂停输注,一般需要多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个别病人可在输注结束后发生上述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均可自行恢复。 3:IgA缺乏患者,输注IVIG后可产生IgA抗体,再次输入IVIG时上课产生过敏反应,少数发生溶血,因此IgA缺乏症患者禁用。 4:有偏头痛史患者IVIG治疗易诱发头痛发作及发生无菌性脑膜炎。5: IVIG中含有蔗糖等稳定剂,易引起肾小管坏死,造成肾功能衰竭,因此IVIG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肾功能。 6.输注过程中药多饮水。多小便。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一)

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一)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52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IVIG静脉点滴,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随访复发率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肾脏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IVIG 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疗效确切,是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有效药物。【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人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特征性的皮肤紫癜,同时合并腹痛、关节肿痛、便血和血尿等,病程中易反复发作,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应用IVIG辅助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26例,疗效满意,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00年7月~2004年6月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既往有1次以上反复发作史的患儿52例,皮肤紫癜52例,消化道症状37例,关节肿痛28例,肾脏损害16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8.5± 2.2)岁,病程1~25d,平均(8.6± 3.0)天。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急性期均卧床休息,尽可能寻找并避免过敏源,进行抗感染、抗凝、止血、脱敏等综合治疗,疗程2周左右。治疗组加用IVIG(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郴州生物制品分公司),300~40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次。观察记录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肾脏症状消失时间。随访观察2年。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2年随访复发率比较见表2。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治疗后2年随访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表2两组治疗后2年随访复发率比较(略)

静脉注射纯度级别人血浆丙种球蛋白(IgG)纯化流程

A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human immunoglobulin G solution for intravenous use K. Tanaka, E. Sawatani, Divis?o de Produ??o e Desenvolvimento Industrial, E.M. Shigueoka, Funda??o Pró-Sangue Hemocentro de S?o Paulo, S?o Paulo, SP, Brasil T.C.X.B. Campos, H.C. Nakao, G.A. Dias, R.K. Fujita and F. Arashiro Abstract Correspondence Immunoglobulin G (IgG) of excellent quality for intravenous use was Key words K. Tanaka obtained from the cryosupernatant of human plasma by a chromato-?Immunoglobulin G Divis?o de Produ??o e production graphic method based on a mixture of ion-exchange, DEAE-Sepharose Desenvolvimento Industrial ?Hemoderivate production FF and arginine Sepharose 4B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a final Funda??o Pró-Sangue Hemocentro ?Intravenous gamma purification step by Sephacryl S-300 HR gel filtration. The yield of 10 de S?o Paulo globulin production experimental batches produced was 3.5 g IgG per liter of plasma. A Av. Enéas C. Aguiar, 155, 1o andar ?Industrial chromatography 05403-000 S?o Paulo, SP solvent/detergent combination of 1% Tri (n-butyl) phosphate and 1% ?Downstream process Triton X-100 was used to inactivate lipid-coated viruses. Analysis of the final product (5% liquid IgG) based on the mean for 10 batches Publication supported by FAPESP. showed 94% monomers, 5.5% dimers and 0.5% polymers and aggregates.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was 0.3 CH50/mg IgG and prekallikrein activator levels were less than 5 IU/ml. Stability at 37o C for 30 days in the liquid state was satisfactory. IgG was stored in flasks (2.5 Received April 28, 1998 Accepted August 18, 1998 g/flask) at 4 to 8o C.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1997 Pharmacopée Européenne. Introduction or purification by ion-exchange an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4,5). The IgG is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iquid or lyo-lated from human plasma in the 1940’s and philized immunoglobulins G (IgG) are pro-1950’s by the method of fractionation with duced from pooled human plasma from a cold ethanol of Cohn and Oncley (2,6,7) was large number of donors, usually more than suitable for intramuscular use and could not one thousand, so that a wide variety of anti-be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because of bodies will be present in the product (1).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疗法

【编号】B2.6.2.41 【名称】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疗法 【别名】IVIG 【适应证】 免疫球蛋白是由免疫系统体液免疫分支中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物质。其应用于临床已有近50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用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获得良效。由此,该疗法引起广泛兴趣,并渐应用于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为一些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1.重症肌无力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 4.多发性硬化(MS) 5.癫痫 6.多发性肌炎 7.病毒性脑炎 【禁忌证】 对IVIG过敏反应者。 【准备】 1.向病人解释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争取配合。 2.诊断明确,严格掌握适应症。 3.建立静脉通道,便于用药。 【方法】 1.机理 研究证实在不同的IVIG治疗应用中可能有不同的机理,包括:①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替代治疗;②特种被动免疫;③特种炎症和/或免疫失调的治疗。 具体环节可能有:①大剂量Ig与患者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丧失抗原递呈功能,中断免疫反应;②大剂量Ig可中和患者的致病性自身抗体;③大剂量Ig与患者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于靶组织部位,从而起到保护作

用;④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⑤使T8升高,抑制NK细胞的功能;⑥充当活化补体成分的受体,防止补体介导性免疫损害;⑦Ig有直接修复髓鞘的功能。 2.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研究表明,IVIG可导致神经功能的改善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降低。对全身型和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效果更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为重症、难治的重症肌无力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 常用量:200~400m g/k g/日,每日1次,共用5~7天。 (2)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一种免疫反应疾病。特别对重症病例,IVIG可迅速改善症状,明显缩短恢复时间,使病情得到缓解,尤其适用于激素无效或因副作用而不适合应用激素者。 常用量:150~500m g/k g/日,共3~5天。 (3)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IVIG可促进病情恢复,并可改善因长期应用激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 用法:200~400m g/k g/日,连用5天,部分需间断IVIG以维持疗效。 (4)多发性硬化(MS):IVIG可明显改善病情及症状体征,对严重病情恶化发展的病人,应用IVIG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可得到迅速好转,并可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复发时程度。 用法200~400m g/k g/日,连用3~5天,以后每2月1次。 (5)癫痫: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某些癫痫患者存在免疫状态异常现象,IVIG 通过免疫调节机制而起到治疗作用。低温乙醇处理后的人血免疫球蛋白含有补体结合的Fc段,具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对于某些与免疫缺陷相关的癫痫,IVIG 可直接作用于病因。 常用量:20~40ms/k g/次,连用50~60日;亦可采用200~400m g/k g/次,第1周3次,以后每周1次,共6~7次;尚可采用400m g/k g/日,分别在第1、15、21天静脉滴注,多数病例在治疗2月内发作完全控制。 (6)多发性肌炎:对激素无效的病例可用。 剂量:200m g/k g/日,每月连续用2天,坚持半年,可促进症状恢复。 (7)病毒性脑炎:在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降温止痉、激素、抗生素及对症

丙种球蛋白自费使用谈话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自费使用谈话记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床号: 患者现病情需要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该药主要作用机理: 本品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对抗体内存在的异常免疫反应。 该药主要适应症: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亚型缺陷病等。 2.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 4.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具有异常免疫反应的疾病。 该药主要不良反应: 1. 输注时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上述反应大多轻微且常发生在输液开始一小时内,因此建议在输注的全过程定期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生命特征,必要时减慢或暂停输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 2. 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皮疹、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 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该药使用主要禁忌: 1.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抗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主要注意事项: 1.患者使用该药后不能保证一定对现病情治疗有效,甚至可能完全无效。 2.该药使用需要自费,且费用昂贵。 3.该药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判断、处理。 4.该药静脉滴注一般5天为一个疗程,可能需要重复使用多个疗程,方能有明显疗效。 以上该药(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的不良反应、风险、注意事项以及需要全自费使用等情况已详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其表示知情理解,并表示对使用注意事项已充分理解,并经过充分考虑,决定自费使用该药治疗,特签字为证:

最新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冯媛

《离骚》理解性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

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8、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9、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0、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 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 1 抗感染 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CMV抗原多种功能,IVIG中还存在抗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SPD-A)和抗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2.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IVIG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 -2.3.4.5.10和TNF-a)的分泌与产生,IVIG中有特异性抗IL-1、LI-6、IL-8和TNF抗体,可直接中和这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使其血中浓度下降IVIG中大量IgG的Fc段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与自身抗体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吞噬细胞不被激活,故使机体组织和细胞不受破坏3.免疫调节作用 IVIG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大量IgG可与患者血中抗原结合,改变其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不易沉积,从而避免补体激活沉积后产生的免疫性血管内炎症故IVIG在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 二、丙种球蛋白的投药方法 1.目前主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 2.肌肉注射其容量有限,并起效缓慢,局局部刺激性大,现多不用。 三、IVIG的临床应用 1.细菌感染性疾病 a.新生儿及早产儿败血症 早产儿因胎盘转移输送的母体IgG不足,血清IgG水平较低,故可考虑用IVIG 预防治疗 方法:新生儿细菌感500mg/kg.d,每周一次。共4次 早产儿细菌感染500-750mg/kg.d.每2周1次,共3次 b.烧伤脓毒败血症 细菌所致的脓毒败血症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烧伤面积的烧伤后的时间在关,烧伤后48小时内IgG水平下降,主要与IgG的分解有关,而与合成速度无关。 常用剂量为400mg-750mg/kg.d 2.病毒感染 a.巨细胞病毒感染 IVIG能防止或缓解病毒感染,尤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为著 常用方法400-500mg/kg.d,每周1次,连用4-8周

白蛋白及人血丙种球蛋白

1.什么是白蛋白及人血丙种球蛋白 2..白蛋白及人血丙种球蛋白的生理作用 3.白蛋白及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提取工艺 4.白蛋白国内外市场分析 5.白蛋白国内外研究和发展趋势 1.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 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2. 3.白蛋白的生理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 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 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引起下降时,血浆的胶体渗透 压也随之下降,可导致血液中的水份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水肿。 (2)血浆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 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 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4.救命药白蛋白告急! 目前,白蛋白的唯一来源是人类血浆,由于血液资源有限,加上艾滋病、肝炎等血液传染病的威胁,白蛋白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近几年我国各大主要城市、医院相继出现了白蛋白告急的情况,迫使国家出台了多种限制性措施,同时也导致了救命药白蛋白进入走私和黑市高价交易等畸形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血液资源的进一步紧张,白蛋白的紧缺状况将日益严峻。 5.白蛋白:目前白蛋白的价格已经纳入国家法定定价,它有国家发改委来进行制定最高的零 售价格。如国内生产的20G(冻干粉)/瓶人血白蛋白,统一最高零售价格为609 元,白蛋白价格国内生产的10g:50ml/瓶人血白蛋白,统一最高零售价格为360元。 6.人血丙种球蛋白:别名:普通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球、免疫血清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7.人血球蛋白的生理作用:本品为专供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以低温乙醇法从健康 人鲜血浆分离制备的制品,可增加机体免疫力,有补充抗体和免 疫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多种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主要 用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水痘等,也可用于其 他细菌性、病毒性感染 8.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中抗体含量随来源人群的免疫状态、身体素质、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居住环境、遗传因素的不同而异,其适应证也是有限的,仅对下述疾病的防治有效。1. 预防麻疹自前麻疹疫苗广泛应用以来已很少用丙种球蛋白。 2. 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在接触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后7~14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保护时间4~8周,对已发病者无效,也不能预防乙型肝炎。 3. 预防脊髓灰质炎由于活疫苗糖丸的普遍应用,已基本不用丙种球蛋白。但对未接受

1静脉丙球地临床地的应用

静脉丙球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球的介绍: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1952年首例报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反复感染病人以来,我们对该类疾病的理解、概念及治疗遗传性特殊抗体缺陷的产品取得显著的发展。新的基因被研究证实,揭示了疾病的特异性。从这例报道以来,免疫替代治疗被长期保留了下来。抗体和人免疫缺陷有大量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组成。尤其在近几年里,随着分子学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已揭开了其中许多疾病,证实了B 细胞分化的紊乱、类别转换重组及不正常的特殊抗体的产生。不管潜在的缺陷如何,重要的治疗停留于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治疗,时下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替代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IVIG产品相似性及差异性:最初的产品起源于Cohn fraction II 及由于高含量的I g G聚合体,他们只能用于肌肉注射,因此导致剂量受限,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对于预防感染是远远不够的。1970S出现用于静脉注射的产品,使大量的患者使用后能维持稳定的高浓度的I g G 以抵抗感染,但最初副作用较多。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大量的产品不仅安全用于静脉注射,而且剂量可加大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感染。1981年有人提出IVIG能重建ITP患者免疫功能,从此IVIG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在2004.10.20欧洲举行的免疫缺陷研究的第11次会议总结中,抗体的特异性、成熟缺陷、缺陷的质量、不同免疫球蛋白替代产品的比较及产品的安全被提出讨论。通过多种手段的生产和管理减少了病原的传播,使丙球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广泛。 2. 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病毒安全性概况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病毒安全性概况 黄丽花 (广西百色市卫生防疫站,广西百色533000)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非甲非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3-1383(2004)03-0284-03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A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 IG)作为治疗各种自身免疫病、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症、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者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已为国内外许多临床工作研究者证实,并将IV IG归纳为6个治疗领域。然而,随着Lane1对输注IV IG后发生非甲非乙肝炎传播的首次报道后,多个国家多个制造厂家的数批IV IG输注后引发上千例非甲非乙肝炎传播也相继报道,IV IG的病毒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人员发现,IV IG传播病毒性疾病可能与IV IG的分离纯化工艺;原料血浆的病毒性抗原、抗体筛选;IV IG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工艺的加入及灭活方法的选择等密切相关。 可经血与血液制品传播的病毒 1.丙型肝炎病毒 Y ap2报道10多年时间来发生IV IG 输注后传播HCV的几种IV IG制剂中包括试验产品和正式产品。首次由Lane1报道的是英国Herts血液制品实验室(BPL)的一批试验IV IG,它采用低温乙醇分离后加入Sephadex2G25凝胶过滤纯化,最终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后冻干而成,该批试验IV IG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在临床使用中接受输注的12人均发生了非甲非乙肝炎的感染3;随后Baxter中试工厂生产的两批试验IV IG4和瑞典K abi公司生产上市的IV IG产品G ammonativ5,均采用低温乙醇分离加DEAE2Sephadex凝胶过滤纯化,也有输注者发生非甲非乙肝炎感染事件。上述产品尽管在回顾性调查中均未找到发生输注后非甲非乙肝炎传播的确切原因,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产品在生产中均未加入特定的病毒灭活步骤。其次是由苏格兰国家输血机构(SNB TS)采用低温乙醇分离加低p H和酶处理生产的一批IV IG,输注者中同样发生了非甲非乙肝炎感染的病例6,根据推测其原因可能与生产过程中执行GMP的失败有关。IV IG中发生HCV传播例数最多的产品是东德7和以色列输血协会(B TSB)8生产的抗2D IV IG,由于高效价的抗2D血浆来源短缺,两者均采用了收获率较高的分离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替代低温乙醇分离的方法)进行小规模的特异免疫血浆的分离。回顾性调查已证实,在为数较少的抗2D免疫血浆的供血者中有个别发生过急性HCV感染,其中东德的两名供血者因接受了HCV感染的Rh 阳性红细胞免疫而致HCV,在以色列的供血者中一例也发生过HCV感染。未经筛选的HCV感染血浆导致小规模混合血浆的HCV含量较高,而分离过程又不足以灭活和去除其中HCV,加上在生产工艺中未加入特定病毒灭活步骤,由此导致多批污染制品在上千例接受者中发生多例的HCV感染。十多年时间的跟踪调查证实两种抗2D IV IG均使接受输注者中大约60%的病人发生HCV感染9,事实表明分离工艺的选择对于原料血浆中病毒的去除和灭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IV IG输注后发生HCV传播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各国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开始对原料血浆进行抗2HCV 筛选,采取这一措施的确对降低原料血浆中HCV负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抗2HCV筛选是否会去除血浆中HCV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一直是受到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有研究发现, HCV外膜蛋白的抗体通过封闭HCV的吸附对其产生一定的中和作用,从而使HCV在IV IG分离过程中被去除,但是由于HCV RNA的高变异性,使这种中和抗体在临床上不能显示其对HCV感染的有效保护10。有报道认为原料血浆中抗2HCV的去除,可能改变在IV IG分离过程中HCV在各组分中分布特性11,对分离过程中HCV的去除产生一定影响。抗2HCV筛选毕竟不是HCV病原学检测,但随着HCV2 RNA检测工作的进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供血者中采用更为灵敏、特异和快速的HCV2RNA检测将会变成现实。 2.人类细小病毒B19 人类细小病毒B19可污染血浆和血液制品而引起慢性病毒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由于该病毒为非脂包膜病毒,具有耐热、抗理化处理的特性,因此目前尚无稳定可靠的方法对其灭活,并有经凝血因子传播B19病毒感染的报道。采用PCR检测免疫球蛋白时发现,在经SD灭活处理的IV IG中的B19病毒DNA阳性率较高,而在经低p H处理、酶处理和巴氏消毒处理的IV IG中则未检出该病毒12。尽管如此,目前尚无资料表明PCR检测阳性的IV IG具有感染性。中和性抗2B19抗体可阻止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但是否具有对B19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有资料报道IV IG的分离过程对B19病毒具有去除作用,但不同工艺对该病毒的去除有较大差异13。尽管到目前为止经输注IV IG致病毒感染尚未见临床报道,但在IV IG制品中检出B19病毒DNA的情况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建立原料血浆中B19病毒的筛选方法以及采用适宜的病毒灭活工艺对于提高IV IG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巨细胞病毒(CMV) ①HAV属非脂包膜病毒,SD方法不能对其有效灭活,曾有报道经SD灭活的 作者简介:黄丽花(1966-),女,广西田阳县人,主管技师。 ? 4 8 2 ?Y oujiang Medical Journal2004,Vol.32No.3

人血丙种球蛋白

人血丙种球蛋白 *导读: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又名Bruton。…… 人血丙种球蛋白(别名:普通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球、免疫血清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Human Normal Immunoglobulin (Human Normal γ-Globulin)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专供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以低温乙醇法从健康人鲜血浆分离制备的制品,可增加机体免疫力,有补充抗体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多种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主要用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水痘等,也可用于其他细菌性、病毒性感染。 【剂量与用法】 预防麻疹,仅用于未注射过麻疹活疫苗而又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的儿童,一般在接触麻疹病人5日内肌注效果较好,超过7日仅可减轻症状。用量 0.2ml~0.3ml/kg。或5岁以下注射5ml,6岁以上最高不超过10ml。预防传染性肝炎,最好于接触后5日内注射,最多不超过15日,用量为儿童0.1ml~0.2ml/kg,成人3ml~6ml/次,可起到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和防止发病的作用,1次注射的有效期为4~6周。治疗传染性肝炎,肌注,5ml~

6ml/次,6日1次,6次为1疗程,也可每日或隔日注射。 【副作用】 1 注射部位有发红、疼痛、硬结。 2 偶见暂时性红斑、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及休克等过敏反应。 3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4 上述剂量均为血清丙种球蛋白(含蛋白10%)的剂量,如用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应按比例增加。本品仅供肌注。 【规格】注射剂:肌注用10%3ml(300mg), 1.5ml(150mg). 冻干低pH静注用2.5g, 1.5g. 【类别】免疫增强剂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年级:大三 专业:护理 学生姓名:袁飞燕 指导老师 姓名:雷欢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袁飞燕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B组。实验A组(28例),在常规阿司匹林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28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B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6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使体温迅速降低同时也明显的降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滴速是护理的关键,其次针对疾病特点实施科学护理,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病;阿司匹林;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1967由日本川崎富首先报道,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诊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临床发现为发热伴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样舌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也是属于小儿后天性心脏病重要诱发原因。因此,儿科临床必须加强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传统治疗多采用阿司匹林,随着丙种球蛋白的研发,两者相联合可有效治疗小儿川崎病,则迅速在临床中应用。笔者我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儿,其中28例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科川崎病患儿56例,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平均为 2.4岁。将5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28例)和B组(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治疗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沈慕昌张岷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610023)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Cohn领导的研究组连续报道采用低温乙醇工艺从血浆蛋白中成功地分离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纯品的血液制品,以供临床应用。但后者不能作静脉输注,否则会产生严重副反应。一直到7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的Edelman , Orter报告抗体分子结构才搞清楚由于免疫球蛋白在提制过程中,有一部分产生聚合体,输入机体内有可 )。为解决ACA问题,而采用能激活补体,产生类过敏样的副反应,关键是抗补体活性(ACA 酶解法切除免疫球蛋白的恒区(Fc)或采用化学修饰的办法,所以,有静丙的第一代、第二代之称。以后经过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可以从血浆中制备出天然分子结构的单体,不存在ACA问题。按照WHO血液制品专家委员会的规定特性,可以完全符合要求,故称为第三代静丙,其功效安全性等均有明显的提高。 大规模临床使用静丙,国际上要比我国早一点,国产的静丙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投放市场。笔者从90年代中期连续3年征文活动中收到临床应用的论文、报告263篇。本文准备将应用的情况归纳一下,供临床专家和血液制品工作者参考。 一(药理学,免疫学作用机理: 第三代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种广泛,疗效显著,与制品内包含各种特异效应 7×10分子发挥药理学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每克分子静丙内含10效应分子。 替代治疗提高血清中抗体水平:

1(增强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与IgG高亲和力的受体(FcRI),尤其是IgG、IgG亚类起主要的调理作用。多形核白细胞发挥作用,也需要正常水平的抗体。 13 2(阻断传染的病毒,细菌与靶细胞结合;中和传染性抗原、病毒和超抗原。Rich、Takei等报告,IVIG含高滴度的抗链球菌性超抗原的抗体,能抑制T-细胞的反应。 3(竞争性结合网状内皮细胞Fc受体(FcR),阻断自身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血小板被吞噬、廓清。这是IVIG治疗ITP和继发于SLE的血细胞减少症有效的机制。 4(抗体的Fc可以和活化的Cb、Cb补体成分结合;IgG的碎片Fd和补体C3、C4形成34 异种二聚体,可以象海绵一样吸附活化的补体,并能抵抗补体的降解。这两种情况均可以防止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如Basta等报告,输注IVIG可以保护补体介导的Forssman休克的豚鼠模型免于死亡,这机理对逆转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特别重要。 5(改变免疫复合物(IC)的结构和可溶性:Tomino等证实肾活检样品和IVIG孵育可 1 溶解沉积在肾小球内的IC。这种效果对SLE的临床是有利的。Lin C.V等用IVIG治疗9例对类固醇和细胞毒治疗无效的肾病患者,减轻了蛋白尿,改善了肌酐的廓清。IVIG治疗清 s而在组织中沉积。当治疗时循环血液中积存大量抗除抗原,使过剩抗原不致形成的细小IC 体,抗体过剩时形成巨大的复合物,易被吞噬廓清。

最新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应用资料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 )在儿科的应用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 )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 世纪80 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 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 治疗50 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 1 抗感染 IVIG 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 抗体。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CMV 抗原多种功能,IVIG 中还存在抗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SPD-A)和抗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可直接中和毒素使 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2. 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IVIG 直接抑制未成熟T 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2.3.4.5.10 和TNF —a)的分泌与产生,IVIG中有特异性抗IL —1、LI - 6、IL —8和TNF抗体,可直接中和这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使其血中浓度下降 IVIG中大量IgG的Fc段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与自身抗体以及相应的细 胞因子结合,吞噬细胞不被激活,故使机体组织和细胞不受破坏 3. 免疫调节作用 IVIG 对T、B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大量IgG 可与患者血中抗原结合,改变其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不易沉积,从而避免补体激活沉积后产生的免疫性血管内炎症故IVIG 在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 二、丙种球蛋白的投药方法 1. 目前主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 2. 肌肉注射其容量有限,并起效缓慢,局局部刺激性大,现多不用。 三、IVIG 的临床应用 1. 细菌感染性疾病 a. 新生儿及早产儿败血症 早产儿因胎盘转移输送的母体IgG 不足,血清IgG 水平较低,故可考虑用IVIG 预防治疗方法:新生儿细菌感500mg/kg.d, 每周一次。共 4 次 早产儿细菌感染500—750mg/kg.d. 每2周 1 次,共 3 次 b. 烧伤脓毒败血症 细菌所致的脓毒败血症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烧伤面积的烧伤后的时间在关,烧伤后48 小时内IgG 水平下降,主要与IgG 的分解有关,而与合成速度无关。 常用剂量为400mg-750mg/kg.d 2. 病毒感染 a. 巨细胞病毒感染 IVIG 能防止或缓解病毒感染,尤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为著常用方法400 —500mg/kg.d, 每周1 次,连用4—8 周 b. 其它病毒感染 IVIG 对埃可病毒、EB 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感染有治疗作用,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常用方法:200 -300mg/kg. 次,2-3天重复 1 次,共 2 次 3. 血液系统疾病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30T16:01:45.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作者:王艳涛[导读] 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静脉注射800mg/kg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205)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静脉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实施静脉注射800mg/kg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静脉注射800mg/kg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实验室指标,又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川崎病;疗效对比 川崎病又称之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时还会引发心血管病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经临床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剂量的多少存在较多争议。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1±1.4)岁,病程2.2-15.2d,平均病程(10.5±2.1);观察组男26例、女14,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0±1.3)岁,病程2.4-15.5d,平均病程(10.6±2.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对比。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先天性心脏疾病者;排除丙种球蛋白禁忌症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口服给药,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根据其临床症状酌情减少此药物剂量。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静脉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治疗,将该药物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给药,开始滴速为20滴/min,如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加快滴注速度,最快不可超过60滴/分;观察组实施静脉注射800mg/kg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治疗,稀释方法及滴速同对照组一致。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w。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血沉速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出院后3个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表示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组间采用t检验对比;采用%表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