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汉翻译中谓语翻译及运用

合集下载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引言随着中韩两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中文与韩语之间的翻译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韩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中韩—韩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以便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一、了解语言背景和文化差异在进行中韩—韩中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首先需要了解中韩两国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差异。

了解两国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翻译人员还应该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选择。

二、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准确性是指将原文的意思无误地传递给读者,而流畅性则是指译文的表达是否连贯自然,读起来是否顺畅。

为了兼顾这两个方面,翻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技巧:1. 逐词翻译 vs 意译中韩两国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意译。

注重逐词翻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的准确性不足,而过度地进行意译又可能会导致原文的某些细节被忽略掉。

翻译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逐词翻译或意译,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注意词义和用词选择中文和韩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词义差异,因此翻译人员在选择具体的词语时,应该综合考虑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还需要注意两国之间的表达习惯和用词习惯的不同,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不当和奇怪的用词。

3. 细致地推敲和润色译文翻译完成后,翻译人员应该仔细地检查和推敲译文,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和资源来帮助提高翻译质量,比如在线词典、翻译软件等。

也可以请其他翻译人员或母语人士对译文进行审校和润色,以确保译文符合读者的习惯和预期。

三、注重上下文和语境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原文所在的上下文和语境。

上下文和语境可以为翻译人员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原文的隐含意思、特定的文化引用等。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作为日益深入发展的国际语言,中文与韩语的翻译需求越来越大。

中韩两种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需要译者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保持翻译准确和自然流畅。

本文将探讨中韩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理解文化差异中韩两个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充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中文与韩语的礼仪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时将需要调整相应的表达方式以确保句子的意思得到传达。

另外,了解韩国的历史、宗教、风俗、地理和政治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也有助于翻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文本。

2、掌握语法结构中文和韩文的语法结构大不相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词序和语法结构的差异。

例如,韩语中,修饰词在名词后面出现,而中文中则在名词前。

另外,韩语中代词有地位之分,而中文强调的是代词的数量和人称。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语言特点,使词句的用词造句合理自然。

3、注意象征意义韩语中经常使用象征性的文字和语言形式,例如诗歌,俚语和成语等。

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形式需要传达其本义以确保正确地表达含义。

同时,中文中也存在大量的象征语言形式,翻译时应尽量找到与韩语相对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进行中韩翻译时,需要选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例如,对于固定搭配和成语,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保持其本意不变。

对于口语和俚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其意思传达出来而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

在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因为这些手法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

总之,中韩翻译需要打破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理解两国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并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浅谈中韩互译理论分析与实践技巧

浅谈中韩互译理论分析与实践技巧

浅谈中韩互译理论分析与实践技巧作者:熊紫月田园蒋晶王超群王子娇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4期【摘; 要】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韩语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对于很多韩语学习者来说,依旧需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学习和练习。

本文将从中韩翻译和韩中翻译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针对翻译实践过程中初级译者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阐述,并就初级译者的翻译学习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韩翻译;韩中翻译;初级译者引言中韩两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便是友好鄰邦,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由来已久,韩国在文化上更是颇受中国影响,其中韩国语也受到汉语体系影响颇多。

因此对于汉语母语译者来说,学习韩语,进行翻译,相较于其他语言来说更有优势。

但即便如此,对于初级译者来说,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中翻韩理论分析与实践技巧(1)中翻韩翻译理论分析。

笔者从“词汇”与“句子”两方面引入梁启超先生、鲁迅与林语堂先生的翻译理论。

词汇方面,梁先生曾提出“译名统一理论”,即,将专有名词进行统一化翻译,要求初级译者在翻译学习过程中熟练学习并掌握各种组织机构、地名、事物等专有名词的翻译,打下扎实基础。

句子方面,鲁迅先生曾提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论;林语堂先生曾提出“‘字译’和‘句译’,字译不通时,‘句译’是正确的方法与标准”。

即进行中翻韩时,先进行直译,当无法进行简单直译或对等翻译时,要辅助意译或者句译进行解释性翻译,以达到表词达意的效果。

(2)汉语中特有词汇的翻译。

汉语中有些词汇象征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在命名方面简短的几个字里多藏着美好得愿望。

作为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我们作为汉语母语使用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望文生义,但是在翻译为外语时就很难做到既保音又保意了,如果选择保意则每个名称在外语中都会显得很繁琐,因此选择保音是最合适的办法。

汉译韩当中也多采用此种办法,将韩语中没有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殊文化符号的词语进行直译,将每个汉字直接对译为对应的韩语发音,类似一种标记式的翻译。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
中韩之间的翻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有效地进行中韩翻译,我们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中韩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中韩语言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中文和韩文的语法结构有很大不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序的差异。

中韩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需要仔细研究和理解这些差异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一个重要的技巧是进行句子的整体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中文和韩文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逐字逐句地翻译往往会导致不准确的结果。

相反,通过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和意图,然后进行整体翻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时要注意上下文和背景信息。

有时一个词或短语在中韩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和用法可能不同。

翻译时需要考虑整个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信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熟悉中韩两种文化也是进行中韩翻译时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非常大,了解中韩两种文化中的习惯和惯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原文的意思。

翻译时需要尊重并遵循两种文化的规范和习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使用翻译工具和资源来辅助翻译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虽然翻译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但它们可以提供词汇和句子结构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翻译。

还可以通过查阅字典、参考翻译资料和与其他翻译者交流来丰富我们的翻译知识和技巧。

浅析韩国语中长句的翻译技巧

浅析韩国语中长句的翻译技巧

浅析韩国语中长句的翻译技巧作者:魏亚妮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0期摘要:为了将韩国语原文的意思更加准确简明地传达给中国读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准确、忠实地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本文中主要针对长句的翻译,采用倒译法、分译法和合译法这三种翻译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长句翻译;句式特征;倒译法;分译法;合译法一、翻译对象介绍本论文主要选用来自韩国各位著名学者联合编写的《韩国文化与韩国人》为翻译对象,该文本主要讲述了韩国社会的各种生活面貌与性格,具体从韩国的游戏文化、酒文化、宗教文化、家庭文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形象地介绍。

此书中存在大量句子篇幅较长、繁杂冗长的句子,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按照原文顺序进行翻译的话,句子冗长啰嗦,不通顺,语意混乱,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从而无法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论文将重点介绍有关长句的翻译技巧与策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思想。

二、长句概念及特点韩语属于黏着语,修饰语过长导致句子结构复杂,所以长句就成为韩语表达的一大特点。

所谓长句,是指字数较多、结构复杂、容量较大的句子。

字数多是长句的外部特征,结构复杂是长句的组合特征,容量大是长句的表意特征。

原文中存在大量长句子,一段五六行的文字中有四五行是定语或状语,句式过于冗长,而在汉语中,过长的定状语会导致文章逻辑混乱、表述不清,并且汉语大多是以“短小精悍”为特点。

所以在翻译中,如何将过长的定状语等修饰成分转换成符合汉语语法习惯的句子成分成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三、翻译技巧的使用(一)倒译法定义:又称为“逆译法”,是指当句子叙述顺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时,要逆着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

因为韩国语属于黏着语,它同汉语的语序不同,韩国语是主-宾-谓的结构顺序,而中文是主-谓-宾的语序。

韩国语的谓语常常放置在句子的末尾,所以在翻译成中文时,要从后面部分开始翻译,逆着顺序进行翻译。

例如原文《韩国的游戏文化与社会性格》中的一句话:“并且每当回想起其中所包含的每一位家人时所感受到的温暖、感谢、思念、不舍、愧疚,以及无法表达出所有心情的遗憾与由于经常在身边而无视的冷淡之情,不知是有多少感情一次性涌现出来。

韩语长句翻译技巧探析

韩语长句翻译技巧探析

韩语长句翻译技巧探析随着韩流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韩语。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翻译长句似乎成了一大难题。

在对韩语长句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句子。

一、读懂句子结构要想翻译韩语长句,首先需要读懂句子的结构。

韩语中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最后,而主语和修饰语则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

因此,通过仔细阅读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注意助词的用法韩语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助词,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中的重要信息。

例如,“은/는”助词通常用来表示主语,“이/가”助词通常用来表示主语或强调某个特定的对象,“을/를”助词通常用来表示宾语。

这些助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三、划分句子成分将句子分成各个成分,首先要明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然后,进一步分析修饰语、连词、名词等成分,以全面了解句子的含义。

同时,要注意分析句子中有多少个从句和它们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四、熟练使用字典和翻译工具在翻译韩语长句时,适当使用字典和翻译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线翻译工具还是纸质翻译字典,都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查找词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韩语长句。

五、分析上下文韩语长句的翻译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其完整意义。

因此,在翻译韩语长句时,也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和情境。

通过理解上下文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韩语长句的含义。

总之,韩语长句的翻译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除了仔细阅读句子结构、注意助词的用法外,也需要熟练使用字典和翻译工具,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完整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翻译韩语长句。

韩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他词等分别是什么意思?

韩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他词等分别是什么意思?

韩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他词等分别是什么意思?韩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他词等分别是什么意思?1、主语是句子的被陈述部分。

大多数实词和片语(介宾片语除外)都可以充当主语。

其中,名词性词语作主语最常见。

谓词性词语也可以作主语但是不常见,而且还受到限制,用谓词性词语作主语的句子,其谓语一般是判断、评价、描写性质的。

主语的意义型别比较复杂,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系事主语、与事主语、工具主语、处所主语、范围主语、关系主语、目的主语、原因主语、描写主语等。

2、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即对主语加以判断、说明、描写的部分。

大多数实词都可以做谓语,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作谓语。

光杆的动词、形容词很少作谓语,一般都要附加或连带别的词语。

名词作谓语仅限于说明天气、日期、节气、处所、职业等相对简短的句子。

名词性词语作谓语一般用来说明人物的年龄、籍贯、相貌、性格或者说明事物的情况、价格等。

3、宾语部分是谓语动词支配或陈述的物件。

宾语一般也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动词及动词性片语也能作宾语,但对谓语动词有要求。

由一些动词专门要求带动词性宾语,例如“加以、遭受”等;有的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如“爱、进行”等。

形容词作宾语,一般要求谓语动词是表示主观感受或呈现意义的动词,例如“讨厌、恢复”等。

主谓片语作宾语,一般要求谓语动词是表示言语活动、心理活动、感受意义、显示意义的,例如“强调、证明”等。

宾语的意义型别与主语的差不多,也包括受事宾语、施事宾语等。

4、他词即他动词,即带宾语的动词,也叫及物动词。

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是什么意思?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意思是:主语:谓语的陈述物件,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谓语:谓语概念在语文语法中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常用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谓语在英文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do what,“是什么”what isthis或是“怎么样”how。

【韩汉翻译中谓语的句子成分转换】修饰谓语的是什么成分

【韩汉翻译中谓语的句子成分转换】修饰谓语的是什么成分

【韩汉翻译中谓语的句子成分转换】修饰谓语的是什么成分韩语和汉语在句子的扩展方向上不同。

韩语是左向扩展的语言,位于句末的谓语统管前面的所有成分,前面的各种成分按一定的语义联系与后面的谓语结成各种语法关系。

汉语是双向扩展语言,位于句子中间的谓语按一定的语义联系与前后的各个成分结成各种语法关系。

韩语和汉语在语序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导致在谓语的翻译中,句子成分发生转换的情况很频繁。

句子成分的转换在翻译中是应用很广泛的变通手段,是获得语义灵活对应的必不可少的应变对策,失去形式对应常常是转换的必然结果。

由于韩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习惯搭配、情感表达、强调分布时的侧重点各有其特点,翻译时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对句子成分进行调整和转换。

1、转为宾语汉语中,某些单词具有名词和动词的双重词性,把动词进行名词化后作宾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所以在翻译时,有时会把韩语动词转换为名词,让它在句中作宾语。

충리가연설하였다. →总理发表了演说。

생활이개선되다. →生活得到改善。

이공장은이미생산하지않습니다. →这个工厂已停止生产。

개혁개방한다. →实行改革开放。

2、转为主语韩语以谓语作句子重心,汉语则把句子的重心放在句首的位置。

因此汉语中常常把动词名词化后放在句首作主语进行强调。

翻译时,会把韩语原文的谓语转换为汉语句中位于句首的主语。

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文翻译,虽然在语法上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句子的重心却因为中韩语言习惯的差异发生了转移,原句意义没有得到正确传达。

比较来看,转换句子成分能够较完整地保留的原文的风貌,是理想的译文。

나라건설에서가장중요한문제의하나는시장경제를올게처리하는것이다. →正确处理市场经济问题,是我国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0)我国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市场经济问题。

(x)현재국내경제정세는여러민족인민들의건설위업에날따라유리하게발전하고있다.→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建设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韩汉翻译中谓语翻译及运用
作者:王菲黄兴兴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4期
【摘要】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加以表达的活动,它促进了使用不同语言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中韩关系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中韩翻译在两国交流的第一线起到了核心地位。

但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的韩语和汉语,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韩汉的谓语成分,存在着诸多不对等的问题,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语法范畴、句子成分、搭配组合的角度出发,试图找出韩汉谓语成分之间对应的规律及翻译技巧,以期对今后的韩汉翻译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谓语翻译语法范畴搭配组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18-01
一、引言
韩国语、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类型。

汉语是孤立语,词形不发生变化,靠词序和使用功能词来表示语法功能。

韩国语是粘着语,通过多种不同的词缀附加在词干上,改变其意义或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

由于韩、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翻译过程为了使译文达到“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境界,在忠实于源语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句子成分做一些处理,使译文更加合理通顺,这样更容易被译语读者接受。

谓语作为对主语的行为、状态和性质加以陈述的成分,在韩汉两种语言中是必可不少的成分,它与其他成分结合组成各种语法关系。

但因韩汉两种语言句子的扩张方向不同,谓语所处位置的不同,因此韩汉谓语翻译的过程中,应把两国语言谓语位置的变化,尽量满足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不能“随心所译”,避免造成生成的译文不堪卒读。

二、语法范畴
韩国语中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意向,对听话人及句子主题的尊敬与否以及该句话所体现的时间关系等都通过谓语表现出来,而汉语则是靠语序和虚词、词汇的形式体现句中的语法功能和时间范畴,比如: .昨天妈妈做了非常好吃的饭。

汉语句子的所有成分都与谓语建立一定的语法关系,而韩国语是用语法形式表示时间关系。

(一)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的转换在翻译中是应用很广泛的翻译手段,是获得语义灵活对应的必不可少的应变对策,在韩汉翻译中,保持句子形式对等却影响译文意义时,就必须转换句子成分。

1.转换为定语:广州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例句中“ ”是按照韩语的表达习惯排列的,而汉语的表达习惯更倾向于“主谓宾”。

因此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韩语中的谓语则需要转化为定语,才显得较为流畅。

2.转换为主语:为了保持健康,最好是戒烟。

如果一味地忠实于原文,会使得译文太过平淡,令人有味同嚼蜡之感,如果将例句中的谓语成分直译成汉语完全没有错误,也合乎汉语的表达方式,但是需要强调译文中谓语时,就需要把原文的谓语变化为主语,以便起到强调作用。

3.转化为宾语:这个产品问世不久就宣布停止生产。

汉语中,许多单词具有名词和动词的双重词性,把动词进行名词化后作宾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例句中韩语谓语句子中需要把韩语的动词性转换成汉语的名词性,并使用添词法给它找到与之匹配的谓语,使句子变得更加完整和通顺。

4.转换为状语:从2点将开始举行开幕式。

例句中,把韩国语中的动词谓语转换成汉语句子的时间状语,会使译文读起来更加流畅得体。

5.转化为补语:担心忘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开会的时间。

韩汉的搭配和使用习惯不同,常会发生谓语转换为补语的情况,例句中,为避免译文冗杂,通过把两个动词组成的谓语,一个转换为补语,一个保持不变仍然充当句子的谓语的方法,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易懂。

(二)谓宾搭配组合
韩国语和汉语句子成分中的谓语,除谓宾位置不同以外,在谓宾搭配、习惯组词等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

.结成了战斗的友谊,奠定了牢固友谊的基础。

根据实际翻译过程来看,在韩汉翻译过程中,增词法能够有效补充源语信息的不足,也能使译文更加合理通顺,更容易被译语听众接受。

汉语中一个动词不能带两个名词宾语,例句14中,“ -奠定”,只能与“基础”搭配,而不能与“友谊”搭配,此时就需要使用添词法来补充动词谓语,使得译文变得更加完整通顺。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韩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但是在很多方面拥有许多可以共享的文化纽带。

这种文化纽带通过活跃的交流与沟通显露出其本来的面貌,这种交流与沟通的具体途径便是翻译,好的翻译可以减少误解,增进了解。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韩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生硬难懂,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

因此,将两种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进行合理清晰的转换,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带来了一些困难。

作者希望通过分析,能够逐步培养起在中韩谓语翻译过程中使用成分转换、添词法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翻译理论积累,为日后高质量的翻译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东吾.朝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延吉:延边出版社,2003.
[2]张敏. 韩中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