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P53蛋白在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邹伟;张岩峰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4(10)4
【摘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82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的异
常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3.65%(44/82),其与组织学分型,分级无关,P53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有无局部淋巴结癌转移及患者预后有明显关系(P<0.05),而在肺鳞癌以上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提示P53基因突变在肺腺癌、肺鳞癌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不同作用。
【总页数】3页(P302-304)
【作者】邹伟;张岩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0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及其与P53基因异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顾亮;王国付;钦光跃;吴健;黄勍栋;吴金彦
2.P53、MDM-2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J],
王政江;王德霞;窦慧慧;王涓
3.人非小细胞肺癌中TSG101蛋白、MDM2蛋白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J],
徐艳;曾子华
4.HPVE6、E7与p53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J], 龚金凤;郑少萍
5.COX-2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J], 安莉;王静;俞森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中占有重要地位 。 P53磷酸化可激活促凋亡基因的 转录 , 诱导细胞凋亡 [ 4] 。 P53磷酸化对肿瘤细胞的 耐药性也有一定影响 。 表达 BCR/ABL的髓白血病 细胞给予损伤 DNA的化疗药后 , 细胞内 P53水平升 高 , 并且于第 15位丝氨酸处发生磷酸化 , 这样就会 促使细胞 G2 /M期延迟以及细胞耐药的产生[ 5] 。 而 P53第 15 位丝 氨酸 的磷 酸化 对于 阻止 MDM2 与 P53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P53降解也十分重要[ 6] 。 上 述似乎在 P53磷酸化诱导凋亡和细胞耐药上存在矛 盾 , 但 Thompson等 [ 7] 认为 P53磷酸化在 P53的活化 上并 不 是 必 需 的 , 真 正 占 重 要 地 位 的 是 P53 与 MDM2的相互作用 。所以 P53不同位点的磷酸化可 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 1.3 p53基因突变 一半以上的肿瘤细胞存在 p53 基因突变 , 至少可以分为 3种类型 :① 对 p53无显 性负相活性的非活性突变 。 ② 与野生型 p53相互 作用具有显性负相活性的非活性突变 。 ③ 获得功 能的突变 。这些 p53基因突变可能参与某些肿瘤对 某些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 但是其中的机制至今仍不 明了 。
[ 作者简介 ] 张 玉琥 (1962 -), 男 , 主 任药 师 , 主要从 事化 学药品 技术 审评 工 作 。 联系 电 话 :(010)68585566, E-mail: zhangyh@。
编辑 :王宇梅 /接受日期 :2006 -08 -21
P53 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表达bcrabl的髓白血病细胞给予损伤dna的化疗药后细胞内p53水平升并且于第15位丝氨酸处发生磷酸化这样就会促使细胞g2m期延迟以及细胞耐药的产生p53第15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对于阻止mdm2p53相互作用而导致的p53降解也十分重要述似乎在p53磷酸化诱导凋亡和细胞耐药上存在矛认为p53磷酸化在p53的活化上并不是必需的真正占重要地位的是p53mdm2的相互作用
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其研究

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其研究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居高不下。
近年来,人们对肺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p53基因的突变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其相关研究内容。
一、p53基因的作用p53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它在细胞的DNA受损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细胞受到DNA损伤时,p53会被活化,调节一系列的靶基因,在细胞周期、凋亡、DNA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
二、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关系然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p53基因的失活与突变是非常常见的。
许多研究表明,当p53基因发生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时,其功能受损,细胞失去对DNA损伤的检测和修复能力,容易发生蓄积并维持DNA损伤的突变,最终导致肺癌的发生。
据统计,超过50%的肺癌病例中存在p53基因的突变。
此外,与肺癌分类中的其他类型(如肺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鳞状细胞肺癌发生p53突变的频率更高,有的病例甚至达到75%以上,这表明p53在鳞状细胞肺癌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p53基因突变的探究p53基因突变在肺癌中的广泛存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这方面,研究者们既关注p53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也在探讨其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些p53基因突变的肺癌细胞中,可以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如PRIMA-1和REACT)来恢复p53的抑制功能。
而此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改变p53突变体的构象,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其原本的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针对p53基因突变的生物治疗也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在一些临床试验中,采用P53重组腺病毒治疗肺癌的效果很明显,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为p53基因突变肺癌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四、结语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发生在肺癌的预后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P53基因与癌症

P53基因与癌症P53基因与癌症癌症一直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科学家们在深入研究中发现,P53基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P53基因的功能、突变以及其与各种癌症之间的关系。
P53基因是一个抑制肿瘤形成的关键基因,它拥有多种功能。
首先,P53基因能够监测细胞内的DNA损伤。
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的损害时,P53会迅速被激活,并启动修复DNA损伤的过程。
其次,P53基因还能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
在正常细胞中,P53会参与控制细胞周期的停止和修复,以确保细胞在受损情况下不会继续分裂和增殖。
最后,P53基因还能诱导细胞凋亡。
当细胞无法修复 DNA 损伤或发生突变时,P53会推动细胞自动死亡,以防止不正常细胞的堆积。
然而,当P53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丧失原有的功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据统计,约50%的人类肿瘤携带着P53突变。
P53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DNA序列发生错误或受到致癌物质的损害。
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使得细胞失去抵抗癌症的能力,容易发生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形成。
一旦细胞内P53功能受损,肿瘤的发展将变得极为复杂和恶性。
P53基因突变与各种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
临床研究表明,P53突变在很多癌症类型中都能被检测到,例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在肺癌中,研究发现P53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乳腺癌中,P53突变则被认为是预测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P53基因突变还与神经母细胞瘤、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对P53基因的突变进行研究和检测,对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P53基因突变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被称为P53基因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P53基因,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将其导入到癌细胞中,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以新视角观察p53家族在肺癌发生及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以新视角观察p53家族在肺癌发生及治疗中的独特作用黄文彦;刘凯珊【摘要】hTe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of p5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genetic stability. P53 is an intensive study tumor suppressor, which has been called the”gene guider”. hTe p53 family members p63, p73 have high homologous sequence with p53. Some of them can bind to the p53-responsive genes and transcript the downstream genes. Human lung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world. Abnormality of the p53 gene is the signiifcant event in lung cancers,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prognosis and the resistance of chemotherapy.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family members and lung cancers can provide a more reasonably targeted clinical approach. hT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p53 family members in the development, chemosensitivity and target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P53作为转录因子,其转录激活功能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对防止肿瘤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研究得最为广泛、深入的抑癌基因,被称为“基因卫士”。
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马倩;李亚;马艺钊;陈锴;王元元;张海龙【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24(35)11【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p53信号通路是影响肺癌进程的重要通路,被众多研究者视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深入探讨了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可行性。
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了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发现清金得生片、调气消积汤、补肺通络解毒方、健脾补肾方及益气扶正解毒方等中药复方及制剂可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自噬及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及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抑癌作用;拟人参皂苷Rh2、柴胡皂苷D、重楼皂苷Ⅶ、石斛碱、槐定碱、藤黄酸、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甲素丁二酸单酯YJ-4等中药单体可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调控肺癌细胞周期,发挥抑癌作用。
【总页数】5页(P1403-1407)【作者】马倩;李亚;马艺钊;陈锴;王元元;张海龙【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R285.5【相关文献】1.中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2.中药调控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3.中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4.中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5.中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53基因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P53基因功能及前沿研究现状一.P53基因的功能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之一,是当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自1979年Lane等[1] 发现p53 基因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肿瘤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
近年的深入研究表明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50%以上p53都发生了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2]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长20kb,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为53*103的蛋白质。
P53蛋白是一个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
主要执行DNA 损伤“检查点”功能,若DNA受损,p53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并激活其下游的p21/WAF1/CIP1基因表达,这是一组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使细胞停滞于G1期,执行DNA修复。
若修复失败,p53则通过激活BAX基因通路诱导凋亡。
约50%的人类肿瘤与p53基因的等位失活或突变有关。
突变型P53则具有癌基因的作用,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P53基因的突变常发生在结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
P53基因功能失活机制有以下几种:1、P53基因自身突变,导致P53蛋白丧失与DNA结合的能力,这是P53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2、MDM2癌基因的负调节。
MDM2是P53蛋白的靶基因,P53蛋白刺激MDM2基因的表达,而MDM2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一直P53蛋白接到的反式激活、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同时MDM2蛋白可以催化p53蛋白的降解,从而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环,负调节p53蛋白的活性。
3、p53蛋白与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失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DNA肿瘤病毒蛋白如SV40大T抗原、腺病毒E1B转化蛋白,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等,均可以和P53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活性并促进其降解。
由于p53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寻找和发现其相关基因以及应用于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EGCG调节p53和EGFR信号通路抑制人类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EGCG调节p53和EGFR信号通路抑制人类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EGCG调节p53和EGFR信号通路抑制人类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EGCG是茶多酚的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EGCG可以通过调节p53和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探究EGCG调节p53和EGFR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选取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和H1299,分别进行体外细胞实验。
利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对肺癌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和Wound Healing实验检测EGCG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GCG对p53和E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研究意义:该研究能够深入探究EGCG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分子机制,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Rho JK,choi YJ,Ryoo BY,et al. p53 enhances gefitinib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by regulation of Fa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ancer Res,2007,67( 3) : 1163 - 1169.
作者单位: 211300 江苏 南京,高淳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保护正常细胞来提高抗肿瘤效果[9]。Rho 等[10]发现 P53 在 NSCLC 可以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和 fas 调节的细胞凋亡增加某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孙超 等[11]也发现在 NSCLC 中 P53 阴性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p53 阳性者。杨立群等[12]研究发现 Ad-p53 能可以抑制含突变型 p53 基因及含野生型 p53 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促 进其凋亡,作用效应不受内源性 p53 状况的影响。Sak 等[13] 在最近的研究中证实利用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As-ODNs) 阻断 p53 基因突变途径后,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停留在 G2 期的 NSCLC 细胞减少。P53 还与化疗药物的选择有关。
p53 基因还对判断肺癌病人的预后及复发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研究发现伴有肺外转移者,血清 p53 抗体指数高,预示 着预后差[14]。Michael[15]等发现 P53 抗体阳性的肺腺癌患者 的生存率明显降低,鳞癌则无此现象。
四、展望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53 基因的突变或失活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 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P53 基因与肺癌的关系将得到进一 步的研究,特别是基因治疗研究的深入将有望利于提高肺癌 患者的生存率。
[3] 陈宇 平,穆传 勇,朱 晔 涵,等. 肺 癌 组 织 中 树 突 状 细 胞 浸 润 和 mP53 表达的关 系 及 临床意义[J]. 江苏大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2009,19( 5) : 440 - 442.
[4] 苏胜发,卢冰,苏敏,等. iASPP 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 其意义[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 4) : 371 - 376.
三、IPF-LC 临床特点 IPF-LC 临床表现除 IPF 的干咳和活动后呼吸困难、杵状 指外,有其自身特点。平均发病年龄较单纯 IPF 更高,男性比 例更大,吸 烟 量 更 多,痰 中 带 血 和 杵 状 指 更 为 常 见。 IPF-LC 影像学兼具 IPF 和肺癌两者表现,但并不等于两者的简单叠
[7] 郝萍,赵伟鹏,刁鑫伟,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与外周血 淋巴细胞 p5 3 蛋 白 表达 相关性 研究[J]. 重 庆 医 学,2009,38 ( 19) : 2465 - 2467.
[8] 张东明,杨德昌. 血清 p53 抗体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 10) : 734 - 736.
128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年 1 月 第 17 卷第 1 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
陈黎 蔡敏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UIP) 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肺疾 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 维化[1]。近年来的研究证实,IPF 中肺癌( IPF with lung cancer IPF-LC) 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其诊断困难,易误 诊及漏诊,且治疗手段有限,是影响 IPF 不良预后的又一重要 因素,日益受到临床及病理医师重视,本文就 IPF-LC 的流行 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作一综述。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年 1 月 第 17 卷第 1 期
127
P53 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福平 魏谨
பைடு நூலகம்
P53 是一种抑癌基因。超过 50% 的人类肿瘤有 P53 基因 的突变。P53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是导致许多肿瘤发生的原 因。本文综述目前 p53 基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p53 概况 p53 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17p13 或 17q14,全长 20 kb, 由 11 个外显子和 10 个内含子组成,转录 2. 5 kb mRNA,编码 的蛋白质由 393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 53 kD。p53 基因存在 于人体正常细胞,在体内控制着与肿瘤生成和生长相关的多 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并受 Mdm2 和 p19-Arf 等的调节控制[1]。 存在的体内正常 p53 基因为野生型 p53,有抑制细胞癌变作 用,而发生突变后的 p53 基因即突变型 p53 有促进细胞癌转 化作用。突变的 p53 基因不但丧失了正常 p53 基因的功能, 而且自身获得了癌基因的功能,使得衰老细胞、异常细胞不能 按正常程序死亡而不断地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 二、P53 与肺癌诊断 P53 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性。柯立等[2]研究证 实 p53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TMN 分期高的肺癌组织中表达 显著增加,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非小细胞癌中表达有差异,分 化程度低的肿瘤 p53 蛋白表达增高。 肺癌中 P53 与多种其他因素存在相关性。陈宇平等研 究[3]证实肺癌组织中 mP53 表达与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 胞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在肺癌的免疫逃逸和疾病进展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苏胜发等[4]证实 p53 阴性状态下,非小细 胞肺癌组织 iASPP 高表达。 P53 检测除常规应用组织块外,在体液中的应用也有的 进展。于海建等[5]发现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法可以快速、准确 检测出肺癌患者痰标本中 p53 基因的点突变。苏春康等[6]研 究发现血清及胸水 p53 抗体水平肺癌患者高于良性疾病患 者。郝萍等[7]研究 发 现 检 侧 肺 小 细 胞 肺 癌 患 者 外 周 血 淋 巴 细胞中 P53 蛋白表达可间接反应癌组织的 P53 蛋白表达状 况。张东明等[8]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清 p53 抗体水平显著高 于肺疾病及健康者,血清 p53 抗体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 29. 27% 及 100% 。 三、p53 与肺癌的治疗 目前肺癌的基因治疗就是以正常的或野生的基因去取代 不正常的基因,或阻止异常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抑制或阻止, 甚至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现的目的。策略主要有增强机体细 胞免疫功能,促进灭杀肿瘤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免疫调节, 以及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基因; 替代缺陷的抑癌基因; 原癌 基因的反义 DNA 及 RNA 基因治疗策略等。 将外源野生型 p53 基因导入 p53 功能失活的肺癌细胞, 可以对其进行遗传修饰,抑制其恶性增殖从而产生治疗效应, 但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所以可利用野生型 p53 蛋白在
作者单位: 215300 江苏 昆山,昆山市中医医院
慢性涎腺炎与腮腺导管癌之间关系密切[4]。IPF 是以弥漫性 肺泡炎、Ⅱ型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增生以及肺间质纤维化为 主要病理特征,在 IPF 病变过程中,由于致病因子持续作用, 肺纤维化区域的肺泡上皮经历反复增生和鳞状细胞化生过 程,再生性上皮对吸烟等致癌因素更敏感,通过非典型增生最 后可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另外,肺纤维化瘢痕导致淋巴管 阻塞,可能使局部潜在致癌物质增多。观察到 UIP 伴腺癌时 腺癌组织周围有不典型增生的肺泡腺上皮,与邻近腺癌组织 相移行,并 且 异 型 腺 上 皮 的 肺 泡 间 隔 有 明 显 肺 间 质 纤 维 化[5]。
基因研究显示,肺纤维化疾病和肺癌患者中均有基因异 常改变,如抑癌基因失活、杂合子缺失等发生率较高,从分子 病理学水平为 IPF 和肺癌之间某些共性和联系提供进一步解 释。观察到肺纤维化患者中存在抑癌基因 p53 突变及变异的 p53 蛋白积累,而这同样存在于肺癌的早期阶段[6,7]。脆性组 胺酸三联体( FHIT) 为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家属成员之一,被认 为是多种肿瘤的抑癌基因,IPF-LC 患者 FHIT 的杂合子缺失 率达 73% ,而 IPF 未 合 并 肺 癌 者 FHIT 的 杂 合 子 缺 失 率 为 17% ,两者差异明显,表明 FHIT 等位基因缺失可能参与 IPF 患者肺癌的发生。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在肺纤维化与肺癌 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相互促进作用,TGF-β 改变使细胞无限增 生,抑制肿瘤免疫,诱导癌变,肺癌细胞分泌大量 TGF-β,通过 募集血管源性巨噬细胞刺激血管发生,减少结缔组织降解,促 进癌周边基质增生,加重纤维化程度。新的细胞外基质持久 沉积加速血管发生,又可进一步促进癌细胞生长,形成恶性循 环[8 - 10]。另外,针对 IPF 的治疗,如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应 用可能激发肺癌的发生发展。对于 IPF-LC 的发病机制,目前 研究结果只对其作出了部分解释,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 阐明,有待积累病例作深入研究。
[5] 于海建,安耀武,于群,等. 寡核苷酸芯片检测肺癌患者痰标本 中 p53 点突变[J]. 甘肃医药,2009,28( 2) : 81 - 84.
[6] 苏春康,李晓莉,李秀琴,等. 血清及胸水 p53 抗体检测对肺癌 的临床诊断意义[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 ( 1 ) : 35 - 37.
一、IPF-LC 流行病学 国外研究显示 IPF-LC 的发病率一般在 9. 8% ~ 38% ,较 普通人群肺癌发生率( 2. 0% ~ 6. 4% ) 明显增高[2]。由于入 组研究时诊断 IPF 的方法和标准不同,部分是通过经皮肺穿 刺活组织检查和影像学获得,缺乏电视胸腔镜( VATS) 或开胸 大块肺活组织检查病理,加之 2000 年以前 IPF 有不同含义, 造成 IPF-LC 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存在明显差异,美国为 4. 8% , 而日本同类研究中发生率高达 48. 2% ,我国 IPF-LC 实际发生 率可能高于这个比例。 流行病学显示 IPF 和肺癌具有某些相同的高危发病因 素,如吸烟、男性、高龄、职业接触和环境暴露等。吸烟作为肺 癌危险因素已非常明确,研究显示吸烟也是 IPF 发生的危险 因素。有学者认为,当吸烟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改变时,意味 着烟草中某些成分已经达到一定的累积剂量,提示其同时也 是肺癌高危人群[3]。同样,导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也可导 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如石棉、金属粉尘、无机砷化合物等,英国 及美国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提示数种职业及环境暴露因素可增 加 IPF 患者肺癌发病的危险性,其中包括金属粉尘等。说明 IPF 和肺癌发病因素之间存在某些共性和联系。 二、IPF-LC 发病机制 对慢性炎症、瘢痕、纤维化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已认识多 年,腺癌伴发于慢性炎症及瘢痕已在人类几种间质性器官中 观察到,如炎性肠病与肠腺癌、胆管上皮慢性损伤与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