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时间

合集下载

种猪淘汰原则与更新计划

种猪淘汰原则与更新计划

种猪淘汰原则与更新计划
一、种猪淘汰原则
1、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以上不发情的。

2、断奶母猪两个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

3、母猪连续二次、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

4、母猪配种后复发情连续两次以上的。

5、青年母猪第一、二胎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6、经产母猪累计三产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7、经产母猪连续二产次、累计三产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以及泌乳能力差、咬仔、经常难产的母猪。

8、经产母猪7胎次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产仔数低于9头的。

9、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

10、公猪连续两个月精液检查(有问题的每周精检1次)不合格的。

11、后备猪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

12、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种猪。

13、发生严重传染病的种猪。

14. 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使用价值的种猪。

二、种猪淘汰计划
1、母猪年淘汰率25-33%,公猪年淘汰率40-50%。

2、后备猪使用前淘汰率:母猪淘汰率10%,公猪淘汰率20%。

三、后备猪引入计划
1、老场:后备猪年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年淘汰率÷后备猪合格率。

2、新场:后备猪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后备猪合格率。

或后备母猪引入数=满负荷生产每周计划配种母猪数×20周。

如何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时间

如何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时间

如何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时间种猪是猪群增殖的基础,是整个养猪生产的核心。

由于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时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采精公猪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而且种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

因此,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种猪淘汰与更新制度,才能实现稳定或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那么,怎样淘汰与更新种猪呢?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相关数据现以100头基础母猪为例,猪场分娩指数为2.3,计算如下:公猪:在自然交配条件下,一般公母猪比例不应超过1∶20,则100头基本母猪需公猪为100÷20=5头。

年更新头数为5÷2=2.5头 (即年更新2~3头).母猪:按一个有效生命周期繁殖8胎,每头母猪年产2.3胎计算,则母猪平均使用年限为8÷2.3=3.48≈3.5年。

年淘汰率为1÷3.5×100%=28.6%≈30%.100头基本母猪的猪场年应淘汰、更新数为100×30%=30头,每月应淘汰与更新头数为30÷12=2.5头(如是大型猪场,还应算出每周淘汰、更新的头数).按照种猪淘汰的一般原则进行更新上述数据为理论计算值,实际操作应按照以下原则对种猪进行淘汰与更新。

淘汰母猪的原则:一、淘汰年龄和体重已达到配种标准,但继续饲养2~3个情期后不发情的后备母猪。

二、淘汰断奶后60天确定不发情的母猪。

三、淘汰连续返情3~4次的母猪。

四、淘汰连续2胎产子数少于6头或死胎和弱子多或产子不均匀的母猪。

五、淘汰乳头少于6对、发育不正常、有翻奶头或瞎奶头或副乳头、泌乳力差的母猪。

六、淘汰母性不好、有恶癖、哺育率低的母猪。

七、淘汰采食缓慢、体躯过肥和过重、行动迟缓、皮肤无光泽、眼睛无神的母猪。

八、淘汰产生畸形后代的母猪。

九、淘汰患有疾病或伤残、年龄偏大、生产性能下降的母猪。

公猪的淘汰原则:一般以利用年限为准进行淘汰,但对体躯笨重、精液品质差、配种成绩不理想、性情凶暴的公猪也应及时淘汰。

养猪场中种猪选留与淘汰说明

养猪场中种猪选留与淘汰说明

养猪场中种猪选留与淘汰标准说明近几年可以说是养猪业的丰收年,由于生猪价格的不断上涨,很多非专业人士加入到养猪的行列中来。

正因为非专业养殖者与普通养猪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其开展或扩大养殖规模的引种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认识和选择上的误区,导致引进的种猪带有遗传疾患,繁殖性能低下,生产水平不高,部分种猪未达到使用年限不得不进行非正常淘汰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种猪是否需要淘汰、何时该淘汰没有明确标准。

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养殖者在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

故此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的现场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各位养猪的朋友提供一个种猪选留与淘汰的原则,希望对大家在养猪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1 、种猪的选留1.1种猪选种的概念直接根据个体自身的体型外貌和外形结构对个体加以选留淘汰的选择方法。

1.2种猪选种的作用鉴别不同品种或个体间的差异;判断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健康状况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对个体的生产能力(生长性能、产肉力、繁殖力等)做出近似的判断。

1.3种猪选种的原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猪的外形结构与机能间是相互联系的,猪的外形不仅反映了猪的外部形态,也反映了猪的体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种猪必须体形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殖功能。

1.4种猪选种的重要性随着猪生长速度的加快和瘦肉率的提高,骨与腱的生长不同步,故肢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评定来选择。

虽然仅仅观察外貌不能真实知道猪的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一种辅助的选种方法。

1.5种猪选种的实施方法种猪选种时,人与被评定个体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3倍于猪体长的距离为宜。

从猪的正面、侧面和后面,对个体各部位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和评定,再根据观测所得到的总体印象进行选择。

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1.6种猪选种的基本要求种猪的体型外貌必须符合本品种特征。

种猪必须健康,无遗传缺陷。

凡患有萎缩性鼻炎、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喘气病等严重的疫病,以及后裔患有隐睾、单睾、赫尔尼亚、锁肛、骨骼畸形等遗传疾病的均不予选留(有些疾病需要通过实验室化验才能确定)。

种猪淘汰标准

种猪淘汰标准

种猪淘汰标准
通常状况下,母猪通常运用3~4年,公猪运用2~3年。

规模化猪场对种猪生产性能及体况需求严厉,筛选率高,中小型猪场种猪筛选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有以下状况时,应及时筛选:
1、正常生产种猪,在肢蹄、生殖器官呈现严峻损害后应及时筛选
2、发生普通病接连医治2~3个阶段后,不能恢复的种猪应及时筛选
3、发生如猪瘟、狂犬病、细微病毒病、蓝耳病等严峻传染病的种猪应及时筛选
4、母猪断奶后两个发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应当筛选
5、在排除公猪原因的状况下,母猪配种后复发情接连两次以上的应当筛选
6、经产母猪累计三胎窝产活子数均低于7头的应筛选;
7、母猪现已运用3~4年,但产活子数低于9头的应当筛选。

养猪生产管理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与评价表

养猪生产管理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与评价表

养猪生产管理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与评价表在养猪生产中,生产数据的分析经常会用到一些公式。

虽然现有各种软件可以直接得到计算结果,但有时候我们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了解一些常用计算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得到的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改进工作,提高生产成绩和管理水平。

本文中所有的计算公式是建立在常年满负荷均衡生产的基础上的,如果扩建猪场或者母猪存栏压缩猪场可能会有差异。

一、有关母猪的综合指标计算1、某一阶段的日均母猪饲养数某阶段的日均母猪饲养数/头/d=(阶段内每天饲养的母猪头数总和)/(阶段的总天数)例如:1年的日平均母猪饲养数等于一年内每天的饲养母猪数相加除以365d。

2、某阶段的母猪死亡率某阶段的母猪死亡率%=(某阶段内死亡的母猪数)/(此阶段的日均母猪饲养数)3、某阶段的母猪淘汰率某阶段的母猪淘汰率%=(某阶段内淘汰的母猪数)/(此阶段的日均母猪饲养数)4、母猪年产胎次(窝数)母猪年产胎次(窝数)= (一年的产仔窝数)/(一年的日平均母猪饲养数)繁殖周期/d= 母猪妊娠期+仔猪哺乳期+平均母猪断奶至再配的时间。

5、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头/母猪/年PSY= (一年内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头)/(一年的日均母猪饲养数/头)6、MSY(每头母猪提供的出栏数)/头/母猪/年MSY=(一年内提供的出栏猪数/头)/(一年的日均母猪饲养数/头)7、每头母猪提供的生猪产量/kg/母猪/年每头母猪提供的猪肉产量/kg/母猪/年=(一年内提供的所有出栏猪的重量/kg)/(日均母猪饲养数)二、繁殖性状指标计算公式1、断配率(%)断配率=(已参加配种母猪数)/(本批能参加配种母猪数)×100%注:指某阶段而言。

如情期、周数、月数、年度等。

以下的繁殖指标相同。

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7d内配种,断配率要求在90%以上。

2、受胎率(%)受胎率=【受胎母猪数(以妊检为准)/头】/(配种母猪数/头)×100%注:最低标准不得低于85%。

种猪编号方法及淘汰标准

种猪编号方法及淘汰标准
种猪编号方法
陈万棋
陈弈之 五友农牧
四川五友农牧有限公司
种猪编号方法
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规定的编号系统由18位字母和数 字构成,编号原则为:
前2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猪,LL表 示长白猪,YY表示大白约克夏猪,HH表示汉普夏猪,二元 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例如长大杂交母 猪用LY表示;第3位至第6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第7、8 位表示分场号,用1,2,3,……A,B,C……表示;第9位至第12 位用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3位至第16位用数字 表示场内窝号;第17位至第18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YYWYZX012007001105
原则上母猪编双号,公猪或商品猪编单号,母猪或 公猪不够编则返回编(母猪编到18后还有则编19、17..公 猪编到19后还有则编18、16.. )
上3下1 前面是窝序号-个体号 右左右
1000 30031 猪右耳源自100 400030
10 2000 1
10 3
猪左耳
300 300
3 100
1 该长白猪的耳号 1
30
30
30
3
2000
1 1
10
30 1
10000
3 猪右耳
左大右小 上1下3 100
300 30000
1000
3000
猪左耳
另外编法 猪耳号 L/Y/D右数-左数
种猪耳号 L/Y/D右数(窝号)-左数(个体号)
陈弈之 五友农牧
Y1528-06
1000+300+100+100+10+10+3+3+1+——-3+3 =1528-06

种猪场的母猪进行淘汰与更新应怎么开展?

种猪场的母猪进行淘汰与更新应怎么开展?

种猪场的母猪进行淘汰与更新应怎么开展?
对于原种猪场,育种工作是在育种核心群开展的,为了缩短世代间隔,应该是由1~3胎的母猪组成核心群,4~7胎的作为繁殖群,也就是后备猪的补充只来源于1~3胎的母猪后代,4~7胎母猪的后代可以测定,但不能给核心群选留。

国外有的甚至主要由1~2胎的母猪后代组成核心群,这样的话,保持猪群的正常生产淘汰就可以了,核心群动态变化。

因为每胎母猪主动和被动淘汰的比例大约在20%,如果3胎以后就转成繁殖群,每年的更新率大约在90%~100%。

需要指出的是:高的淘汰率必须有经过测定的足够后备猪可供选择,也就是选留的种性能必须优于淘汰的猪,才能有进展。

否则,世代间隔虽然缩短了,但选择强度降低了,遗传进展无法提高,这就需要大量测定猪,才能取得进展。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程序化管理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程序化管理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程序化管理作者:吴正杰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4年第7期吴正杰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8204种猪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是养猪生产的重点环节,需要正确把握、科学管理,才能使生产良性循环。

随意性、盲目性操作只会带来损失。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种猪淘汰更新的管理原则,供业界同仁参考。

1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概念1.1 种猪淘汰淘汰的本意是:用水洗净杂质;留下好的、去掉不合适的、保留合适的。

种猪淘汰:意即将生产性能低下的、老弱病残的种猪处理掉,不用于再生产的过程。

1.2 种猪更新更新的本意是:指除旧布新或改过自新,可引申为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种猪更新:意即去掉不符合生产需要的性能差的种猪,更换(补充)新的符合标准要求的种猪。

2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意义1)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其群体需要保持合理的年龄胎次结构,才能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种猪群不及时淘汰更新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2)科学合理地淘汰更新种猪,有利于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持续稳定地发展养猪生产。

在市场行情不好,养猪效益处于低谷时期或预计低谷期来临之前,可加速淘汰更新,适当增加淘汰更新比例以调节生产量,减少亏损。

3 种猪淘汰的标准种猪淘汰不能盲目随意进行,应严格遵循淘汰标准,坚持做好现场检定,分周分月有计划地均衡淘汰。

对种母猪最好是在每批仔猪离乳时检定一次,保持合理的年龄及胎次结构。

对种公猪根据种用性能(如配种能力、精液质量、体况、年龄、健康状况等)随时进行检定,决定是否淘汰。

无论淘汰种公猪还是种母猪,都必须考虑保持生产的良性循环,其淘汰的速度、节律要合适,这是基本原则。

3.1 种公猪淘汰的标准1)公猪连续 6 周以上精液检查不合格(如射精量少、精液密度低、死精或畸形精子数多)的,或有其他异常的应予以淘汰。

2)患过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久治不愈的应予以淘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时间
种猪是猪群增殖的基础,是整个养猪生产的核心。

由于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时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采精公猪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而且种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

因此,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种猪淘汰与更新制度,才能实现稳定或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那么,怎样淘汰与更新种猪呢?
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相关数据
现以100头基础母猪为例,猪场分娩指数为2.3,计算如下:
公猪:在自然交配条件下,一般公母猪比例不应超过1∶20,则100头基本母猪需公猪为100÷20=5头。

年更新头数为5÷2=2.5头 (即年更新2~3头).
母猪:按一个有效生命周期繁殖8胎,每头母猪年产2.3胎计算,则母猪平均使用年限为8÷2.3=3.48≈3.5年。

年淘汰率为1÷3.5×100%=28.6%≈30%.
100头基本母猪的猪场年应淘汰、更新数为100×30%=30头,每月应淘汰与更新头数为30÷12=2.5头(如是大型猪场,还应算出每周淘汰、更新的头数).
按照种猪淘汰的一般原则进行更新
上述数据为理论计算值,实际操作应按照以下原则对种猪进行淘汰与更新。

淘汰母猪的原则:
一、淘汰年龄和体重已达到配种标准,但继续饲养2~3个情期后不发情的后备母猪。

二、淘汰断奶后60天确定不发情的母猪。

三、淘汰连续返情3~4次的母猪。

四、淘汰连续2胎产子数少于6头或死胎和弱子多或产子不均匀的母猪。

五、淘汰乳头少于6对、发育不正常、有翻奶头或瞎奶头或副乳头、泌乳力差的母猪。

六、淘汰母性不好、有恶癖、哺育率低的母猪。

七、淘汰采食缓慢、体躯过肥和过重、行动迟缓、皮肤无光泽、眼睛无神的母猪。

八、淘汰产生畸形后代的母猪。

九、淘汰患有疾病或伤残、年龄偏大、生产性能下降的母猪。

公猪的淘汰原则:一般以利用年限为准进行淘汰,但对体躯笨重、精液品质差、配种成绩不理想、性情凶暴的公猪也应及时淘汰。

淘汰后的缺位,应随时用理想的后备种猪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