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校核报告

合集下载

探讨汽车设计开发中驾驶员视野设计及校核敬

探讨汽车设计开发中驾驶员视野设计及校核敬

探讨汽车设计开发中驾驶员视野设计及校核敬汽车驾驶员的视野直接关系到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在车辆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驾驶员视野设计的考虑。

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车辆视野校核的主要内容,从这些主要内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驾驶员视野拓展的有效设计和校核措施。

标签:汽车;驾驶员;视野;设计随着现实人机工程的发展,车辆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汽车的舒适性不断被优化改进,更好地考虑到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的问题,例如:驾驶员的视野问题,这就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也是整个车辆开发设计的重要一环。

视野是否符合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否符合人的视觉要求等,这些都是需要在车辆设计之初,进行重点设计和考虑的。

1 视野校核的主要内容驾驶员有八成以上的信息来源来之视觉,换句话说,视野是否开阔决定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系数。

主要的视野角度有不同的种类,如图1,视野较好的品牌有:伊兰特悦动,腾翼C30,众泰5008等,下面就分类进行分析:1.1 前方地面的视野这一视野主要根据驾驶员眼睛与车辆前挡盖面的切线到地面的直线与车辆前部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越小越好,一般需要设计在5米之内。

这样才能达到基本的对地视野效果,见表1。

1.2 交通灯的视野交通灯是公路路口交通顺序的有效指挥,在驾驶的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准确看到交通指示灯的颜色,一般来说对于交通灯的视野设计一般为在离停车线一米左右的距离之外,驾驶员的视野没有被车辆前上部的任何东西所遮挡,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交通指示灯的视野效果。

1.3 直(间)接后方的视野所谓直接后方的视野主要用于驾驶员进行转头倒车使用。

主要是从驾驶员的眼睛与后窗车玻璃的最下端的连线,延伸到地面之后,与地面的交点与车辆后部的距离,这一距离也是越小越好,一般设计需要在20米以内。

所谓的间接后方视野主要是指驾驶员借助车辆上的一些辅助设备对车辆后部的情况进行查看的视野情况,车辆上的这种辅助设备有很多,例如车内的后视镜,车辆两旁的左右后视镜,现在还有一些电子摄像头等电子设备,进一步拓展了间接的后方视野。

汽车-某车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报告

汽车-某车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报告

编号:技术分析报告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编制:审核:批准:一、目的为了某车改型项目的顺利展开,指导工程结构在满足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改型汽车的外后视镜视野进行校核。

二、参考标准/规范GB 15084-XXXX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的性能和安装要求》(代替GB 15084-2006)ECE R46《关于批准后视镜和后视镜的安装方面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三、分析内容国标与欧标要求一致,仅对国标进行校核。

(1)外后视镜及安装法规要求1、所有的后视镜均能调节。

2、尺寸要求:对M1和N1类汽车的Ⅲ类外后视镜,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a计算公式为式中r为外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对于Ⅲ类外后视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200mm。

根据以上标准规定,A23目前的外后视镜曲率半径为1400mm,经验证其反射面上可以绘出高为40mm,底边长为76mm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3、位置要求:在确定车辆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位置时,应保证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与通过后视镜中心和连接驾驶员两眼点65mm线段中心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55°。

当车辆处于最大设计满载质量条件下,如果某个外后视镜的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足1800mm,那么该后视镜不得超过车辆总宽(测量时,取下后视镜)250mm以上。

4、视野要求: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

同时,驾驶员必须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

(见图1)乘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

周围视野检查报告

周围视野检查报告

周围视野检查报告
一、检查目的
周围视野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视野范围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视野缺损或异常。

视野是指眼球正前方能够看到的范围,周围视野检查主要关注的是视野的边缘区域。

二、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XX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三、检查结果
1. 正常视野范围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大约为180度,其中中心视野约占60度,而周边视野占据剩余的120度。

在正常的视野范围内,患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外界的物体和运动。

2. 异常视野范围
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以下异常视野范围:
右侧颞侧视野缺损,范围约为20度。

左侧鼻侧视野缺损,范围约为15度。

在异常视野范围内,患者无法感知到外界的物体和运动,提示可能存在视觉神经通路或视中枢的损害。

四、结论
根据检查结果,患者存在明确的视野缺损,主要位于右侧颞侧和左侧鼻侧。

这种视野缺损可能与视觉神经通路或视中枢的损害有关。

建议进一步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汽车法规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汽车法规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2) 以95% 2-D眼椭圆的主视图为平面基准,建立草图。
(3) 将后视镜的中心点和轮廓线投影在草图上。
(4) 以后视镜的中心点为圆心做外切于较远眼椭圆的圆弧,其切点为E1’。
(5) 将点E1’向Y方向平移到另外一个眼椭圆的相应位置,得到点E2’ (E1’与E2’相距64.6mm)。
(6) 以线段E1’E2’的中心点为端点,向后做长度为98mm的直线,此直线的另一个端点为点P。
4.3 校核方法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4/90 返回目录
4.3.1. 后视镜可调 此部分校核可根据后视镜功能定义来确定是否具有可调功能。
4.3.2. 后视镜镜面尺寸 ➢GB & ECE 1. 圆角半径的校核 (内外后视镜相同): 要求镜面框架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图4-3) 。
Section 01-01 01
注:本指南仅适用于乘用车。
4.2.1. 后视镜可调性
➢ GB与ECE要求相同:后视镜必须可调; ➢ FMVSS:后视镜必须能水平和垂直方向调节。
4.2.2. 后视镜镜面尺寸
1. 内后视镜 ➢ GB与ECE要求相同,要求如下:
(1) 后视镜镜面边框圆角半径≥2.5mm,若镜面超出边框,则镜面边缘导角半径≥2.5mm; (2) 能在反射面上绘出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a = 190/(1000/r +1) (r定义见表4-1); ➢ FMVSS:无规定。
r=90mm
α L2
r=70mm
L1 中间眼点
图4-8
图4-9
➢ GB
如果后视镜转轴距离三角块外表面距离≤ 90mm,则满足GB。如图4-9 (蓝色圆柱) 所示,此状态 不满足GB要求。

视野报告解读

视野报告解读

视野报告解读视野报告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的眼底,查看其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情况,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眼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视野报告一般由专业的眼科医生解读,下面将为你详细解读视野报告。

视野报告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左眼和右眼的视野状况。

在报告上,左眼通常用“OS”表示,右眼则用“OD”表示。

视野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以下为常见的视野报告指标及其解释:1. 视野测试方式和结果:视野测试用的是静态自动计算机化视野测试仪,测试方式包括单点刺激、双点刺激和金字塔等几种。

2. 视野大小和情况:正常情况下,视野范围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圆锥形—中间宽,两侧窄。

视野范围超出或缩小都可能是视野疾病的表现。

在视野状况的部分,如果存在缺损和缩小等情况,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覆盖眼底的白物质或者视盘改变等状况。

3. 视野深度和惯性区情况:在该指标中,患者的视野范围和深度一般为正常的,但在惯性区这一指标中,如果出现了粗略(rough)或瞬间(momentary)的缺失,可能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疾病。

4. 眼底情况:视野报告中一般不会详细描述眼底的情况,但是如果存在眼底新生物、玻璃体混浊、视乳头水肿等状况,可能就会在报告中出现相关指标。

这时候,眼科医生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眼底疾病以及疾病程度。

总的来说,视野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而不是仅仅依靠报告本身进行判断。

如果患者的视野报告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向专业的眼科医生咨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及治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意眼部健康,远离眼部疾病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视力和眼睛健康。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注:文件Part1.CATPart 的路径必须为 E:\Macro\Part1.CATPart catia版本为V5R17
具体操作方法
6、将相应参数输入 到对话框中
具体操作方法
7、视野校核结果:
四、结果验证
法规范围的 每一条线、 每一个点都 必须在视野 范围之中:
结果验证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一种基于CATIA的校核程序
一、基本输入参数
1、车身的H点坐标;
2、(内、外)镜片的
位置;
镜片
数据
3、地面参数(或驾驶
H点
员H点离地高度);
4、车身宽度; 5、镜片曲率半径 。
地面及 车宽
二、新欧洲法规中-III 类后视镜视野
20m
4m
Ground level
1m
4m
4m
三、具体操作方法
1、在创成 式外形设计 模块环境下 建立法规所 要求的视野 范围
法规范围, 图示:
具体操作方法
2、抽出镜 片的边缘边
0个点)
具体操作方法
4、在知识导向模块 下建立点的列表
具体操作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
5、回到创成式外形 设计模块环境下打 开校核程序
Drivers eye points
Ground level
对于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
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 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
域,其左边均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均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 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 视镜的视野,要求是相同的。

04.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过程

04.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过程

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引用标准 (1)4、术语定义 (1)5、校核步骤 (2)5.1、输入数据 (2)5.2、技术要求 (2)5.3、校核步骤 (4)5.4、法规符合性验证 (27)6、注意事项 (27)7、输出 (27)8、结束语 (27)1、目的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M1、N1类车型。

3、引用标准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SAE J 941 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ECE46 汽车后视镜及安装后视镜的汽车认证的统一规定4、术语定义R点:即座椅参考点,一个指定的座椅位置上的臀点,对于每一个座椅只有唯一的一个座椅参考点。

5、校核步骤5.1、输入数据驾驶员R点坐标、8202-外后视镜数模、5401-侧围外板、6101-前车门外板、6201-后车门外板,2804-后保险杠,6105-前车门外把手、6205-后车门外把手,空载地面、满载地面,后视镜镜片旋转中心,镜壳旋转轴。

5.2、技术要求5.2.1后视镜校核(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Ⅲ类或Ⅱ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

(4)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5)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6)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5.2.2外后视野校核(1)外后视镜尺寸校核外后视镜反射面尺寸必须满足一下要求:a)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以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b)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b。

a、b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表所示:(2)外后视镜视野校核a)国标外后视野校核标准①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的铅垂面与纵向基准平面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奥迪人机工程校核前后视野盲区实验数据

奥迪人机工程校核前后视野盲区实验数据

奥迪人机工程校核前后视野盲区实验数据
摘要:
一、奥迪人机工程简介
二、前后视野盲区实验的目的
三、实验数据概述
四、数据分析及结论
五、对驾驶安全的启示
正文:
奥迪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始终致力于人机工程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度。

前后视野盲区实验是奥迪人机工程校核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驾驶过程中视野盲区的具体情况,从而为驾驶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提示。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前后方的视野盲区范围。

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对车辆的设计进行优化,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实验数据涵盖了多种驾驶场景,包括市区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等。

在这些场景中,驾驶员的视野盲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验数据表明,市区道路条件下,驾驶员的前方视野盲区范围较小,而后方视野盲区范围较大;而在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场景中,前后方视野盲区范围均有所增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奥迪人机工程团队发现,车辆的高度、宽度以及驾驶员座椅高度等因素都会对视野盲区产生影响。

基于这些结论,奥迪在
车辆设计时会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降低视野盲区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此外,奥迪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驾驶者提供了实用的安全提示。

例如,在变道或转弯时,系统会提醒驾驶员注意视野盲区,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总之,奥迪人机工程校核前后视野盲区实验数据对于提高驾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概述 (1)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1)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1)3.1引用标准 (1)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3.4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 (3)3.5小结 (5)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6)4.1引用标准 (6)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6)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8)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 (8)4.5小结 (11)5 总结 (11)1.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结合XX车型布置设计情况,对XX 车型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外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2.1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2.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2.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2.4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2.5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引用标准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 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大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5)通过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1°时,则转向盘上边缘及其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R点位置前排座椅靠背角22°。

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表1 R点相对坐标系的位置(V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r、Yr、Zr坐标确定,如表2所示:表2 V点相对R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r、Yr、Zr坐标确定,如表3所示:表3 P点相对R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r、Yr、Zr坐标确定,如表4所示。

表4 E点相对R点位置3.4(1)风窗玻璃基准点在图1上可以看出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六个交点a、b、c、a’、b’、c’连线所包围的面积完全在风窗玻璃透明区域内。

图1 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2)双目障碍角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截面S1、S2。

将S1、S2截面投影在P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双目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校核,如图2所示。

E1和E2的连接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的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1,E2连接成直角,从E1向左A柱的S2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左)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E3和E4的连接线绕P2旋转,使E4至右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3、E4连接成直角,从E3向右A柱S1截面内侧做切线和从E4向右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E3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乘客(右)侧的双目障碍角(见图2)。

驾驶员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3.11º,乘员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0.46º,均小于6º,满足法规要求。

图2 双目障碍角在P点水平面内的校核示意图(3)驾驶员前方180º内视野校核从图3上可以看出在驾驶员前方视野180°范围内(除技术要求规定外)没有其它障碍,满足法规要求。

图3 驾驶员前方180°内视野(4)仪表板障碍视野本项目的组合仪表为中置仪表,方向盘的遮挡不会对组合仪表形成视野盲区,故不需要校核。

3.5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XX车驾驶员前方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4.1引用标准4.2汽车后视野必须符合ECE REGULATION NO.46中的规定。

(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Ⅲ类或Ⅱ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

(4)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5)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6)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7)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8)外后视镜的视野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 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见图5。

图5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9)内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6)。

图6 内后视镜的视野(10)外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只要车身结构和门把手、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后保险杠两端和后视镜反射面清洗装置等部件所遮挡部分的总和占所规定视野的10%以下即可。

(11)内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和加热元件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遮挡部分的总和应占所规定视野的15%以下。

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下述后视野要求是在左右单眼总视野条件下的视野当测定后视野时,XX车外后视镜种类采用第Ⅲ类别,外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联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XX车型为整车整备质量状态。

此外,还应在前排乘客一侧加装一名乘客的质量,其数值与测定H点时假人的质量相同。

(2)R点位置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3所示。

(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4所示。

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按上述技术要求把左、右外后视镜、内后视镜安装到位。

驾驶员位置处安放三维H点装置,按前述E点的确定程序放置E5、E6两个眼点,光束通过后视镜反射,经测量计算对后视野进行评价。

该方法可对后视野进行三维空间评价。

4.4.1驾驶员侧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校核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为38.3°,满足不大于55°的要求(见图7)。

图7 驾驶员侧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校核示意图4.4.2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图8、图9是从两个角度观察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对后视野进行三维空间校核的示意图。

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XX车外后视镜所能达到的视野范围。

图8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后视野的后视示意图图9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后视野的俯视示意图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左外后视镜能在水平路面上同时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为 2.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为7.2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

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为1.5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为5.5m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 m处延伸至地平线。

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看到的规定视野区域中没有障碍物,满足法规要求。

4.4.3内后视镜的视野校核如图10和图11所示,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能在水平路而上看见一段宽度为28m(法规要求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

满足法规要求。

图10 内后视镜的视野图11 内后视镜视野区域中障碍物视野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看到的视野区域中障碍物有高位制动灯及后排座椅头枕。

遮挡部分总和约占规定视野的9%。

满足法规要求。

4.5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5 总结通过校核,XX车型的视野能够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汽车工程手册编写组编. 《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