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运动与胡适

合集下载

五四青年人物事迹

五四青年人物事迹

五四青年人物事迹五四青年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一场学生示威活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许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五四青年人物的事迹:1. 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他发起了许多激进的改革主张,并通过《新青年》杂志等媒体传播革命思想和民主理念,为五四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文化的荒谬。

他的许多作品激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激情。

3. 胡适: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文化活动家。

他主张“白话文运动”,呼吁用口语化的现代汉语来进行文学创作,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他还积极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周作人:周作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化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冲突,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丰泽园笔记》和《故乡之歌》等,对当时的文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徐志摩:徐志摩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他将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和技巧引入中国,为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再别康桥》和《黄河颂》等,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和个人情感,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五四青年人物的事迹,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秀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四青年运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领域,更为中国近代的民主与进步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运动专辑(20篇)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运动专辑(20篇)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运动专辑(20篇)今天是五四运动101周年,以下为《东方历史评论》20篇相关文章(包括新文化运动)。

01今天我们如何看五四?就历史大势而言,五四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新人。

此后的中国历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几乎一直受制于五四传统,也几乎一直操纵于那些所谓“五四新人”之手。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五四之后的中国历史发展,种种成就皆应导源于五四,而种种失误、种种罪孽也几乎莫不与五四有关。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02访谈|陈平原:整个20世纪都是五四新文化世纪今天要挑五四的毛病,那实在太容易了,包括新文化人的偏激、天真、思想单纯、学养不足等,很多口号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且多“望文生义”、“一知半解”。

但请记得,那是一批识大体、做大事的人物,比起今天很多在书斋里条分缕析、口沫横飞的批评家,要高明很多。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03五四运动在日本五四运动及其代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观,在战后日本最初的三十余年间提供了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为日本知识分子反省历史污点、推动战后民主改革发挥了特定的作用。

日本由此快速走向了现代政治文明。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04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胡适对'五四'运动在不同阶段透视的侧重面不同,陈述的观点也略有差异,但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立场并没改变,这就是自由主义的立场。

同时,从胡适的观点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都设置了一个或明或暗的对话对象——革命话语系统。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05五四运动的“三大”领袖回到历史现场做些盘点,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学生领袖,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这三个人。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06重审历史:三位青年学者的五四书单五四运动是一段活的历史,一场未完成的思想革命。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07访谈|舒衡哲:寻访五四三十年来,让舒衡哲铭记至今的,是那一代人在讲述完那些业已成灰的往事之后,每每陷入的沉默,“这些沉默比话语更有力量,令我体会到知识分子们许许多多隐藏的力量,即便是在艰难岁月里,它们依然活着。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运动,它不仅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更在思想领域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与中国思想启蒙的关系,以及运动中涌现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贡献。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精神空虚和国家危机之际。

长期以来,中国受到列强的压迫,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因此,当中国政府签署《凡尔赛和约》把德属山东割让给日本时,激愤的学生和知识分子纷纷走上街头抗议。

这次运动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示威游行和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在政治上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和激发民族自尊心,为中国思想启蒙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念和政府体制的局限性,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启蒙来引领国家的发展。

二、五四运动与思想启蒙的相互关系1. 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五四运动的精神主张是民主与科学。

这次运动在推动国家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也在人们的思想中催生了对科学精神和民主政治的追求。

科学精神在中国开始得到重视,人们提倡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此外,运动中对于民主政治的追求也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重要内容,人们开始呼吁政府的民主改革和法治建设。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也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文化革命。

在这场运动中,一大批新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提出了一系列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新思想和创新观念。

他们拒绝传统文化的束缚,主张追求个人自由和自主,同时也倡导文化民族化和西方文化的接受。

三、五四运动中的重要思想家及其贡献1. 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思想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通过他的激情演讲和鼓舞人心的文章,积极推动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陈独秀倡导革命和民主,主张以工农阶级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础。

2. 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他在五四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成。 并成为社会发展 的主要推 力。胡适 没有系统研究五 四运动 , 但其言说仍对后世学人 的形上致 思颇 多启 发意义。
关键词 : 胡适 ; 五四运动 ; 认识 ; 思 考 中图分类号 : B 2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5 1 2 8 ( 2 0 1 5 ) 0 9 - 0 0 4 7 - 0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9
胡 适 对 五 四 运 动 的 认 识 与 思 考
周 良 发
( 安徽理工大学 思政 部 , 安徽 淮南 2 3 2 0 0 7 ) 摘 要: 胡适对五 四运动 的态 度 . 前后有 明显变化 , 由起初赞扬继 而深表 同情 , 及至 晚年 的批评 。胡适认 为五 四运动 的
爆发 除了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 , 还与北京高校 学生 庆祝一 战胜利 的游行 活动 有关 , 而 五四运 动 的价 值在 于独 立人格 的形
1950年出版的枟胡适口述传记枠中胡适虽然肯定了学生运动最终促使北洋政府亲日官员的下台和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会上签字但同时让中国的政党主要是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看到了学生潜在的政治影响力以至于当时所有的政党都想争取青年知识分子支持其结果便弄得人人对政治都发生了兴趣3206关注社会政治生活本无可厚非然在胡适看来政治因素的大量介入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当初构想的超越政治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思潮
2 . 发 生
弱 了他 当初构 想 的 超越 政 治 的新 文 化 运 动 和 文 学 课 、 筑 台演讲 、 结 队游行 等 系列活 动 , 皆与五 四 运动 二 十年不 谈 政 治 , 致 力 于 以“ 再造文 明” 为 核 心 义 束 的游 行演 讲是 五 四运 动 的一 次 预 演 或 彩 排 。虽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思想”股市上,陈寅恪、吴宓、顾准和胡适这些人物在自由主义的“题材”下被炒爆了,他们被戏剧化和轶事化。

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已经成为了流行一时、人云亦云的门面话,这边厢思想家们纷纷出来论证自己第一个发现了顾准或者陈寅恪,正如那边厢文学界的“后主们”为“后新时期”的发明权而挥老拳。

然而,谁又真的去读他们的书,谁又真的在乎他们的思想,尤其是他们思想的脉络和语境(context)呢?这些在现代思想和文化史上似乎怎么也走不到一块的歧路一样的人物在死后是怎样被接轨到自由主义的通往天堂的大路上(因为据一位新权威主义的发言人说,所有自由的大路都是通往天堂)就更是我等所不能理解的机密了。

正如唐德刚所说的,“以前的娱乐场中有句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就‘看胡适’(Hu Shih watching)这宗娱乐项目来说,它和‘看梅兰芳’实在是大同小异”。

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位路标性的人物。

现代―modern,用30年代上海的俗话说,就是“摩登”。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论‘摩登’则天下之摩登莫摩登于‘我的朋友胡适之’者矣!”然而,同时代张天翼小说《从空虚到充实》(《荆野先生》)里的人物则以为,modern应该译作“矛盾”。

信然!胡的“知己”(我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中胡为蒋效死这个意思)蒋介石称颂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正好说明了他人格上的modern(矛盾)。

20世纪90年代在西亚有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在中国则有原教旨的自由主义。

在这原教旨主义的自由主义谱系里,通常被中国的自由主义奉为祖宗的胡适也是旁逸斜出,而非正宗了,因此只能重新从哈耶克出发,接上亚当·斯密的秘宗香火。

我偶然翻阅《鲁迅全集》,有一篇厨川百村的《说自由主义》,对于自由主义与当今原教旨主义的诠释略有不同。

然而,一则译者是鲁迅,二则作者非英美人,因此他“与其完成自由主义的哲学,倒不如编纂自由主义的历史,要有效得多”的观点,我知道是作不得数的。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5篇)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5篇)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5篇)事迹一: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革命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他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190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1915年他与胡适等人共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呼吁实行民主革命,促进社会进步。

他还成立了《晨钟》出版社,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倡导知识分子关注国家社会问题。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毅然站出来支持学生抗议运动,并积极组织一些知识分子参与其中。

他还发表了《我的抗议》等一系列煽动激烈的文章,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

他的言论和行动激励了许多青年,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中。

事迹二:胡适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他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胡适1904年赴美留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他回国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提出了"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思想理念,倡导实行民主制度、科学思想和近代化教育。

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支持抗议学生,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积极支持运动的发展。

他通过教育和普及现代观念的方式,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生,使他们思想激进化,坚决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

事迹三:陈炯明陈炯明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对于抵抗帝国主义和保卫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运动期间,陈炯明担任广东军政府军务科科长,他积极响应学生抗议运动,号召广东各界人士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他还在广东撤换了一批被帝国主义势力操纵的官员,整顿了官兵纪律,提振了士气。

同时,陈炯明也与其他抗日志士密切合作,积极组织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军队和武装力量。

他领导的广东军队在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保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事迹四:毛泽东毛泽东是五四运动中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艰苦奋斗五四人

艰苦奋斗五四人

艰苦奋斗五四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青年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次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勇于挑战、敢于奋斗的青年人,他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一代人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介绍五四运动中的一些艰苦奋斗的五四人,并探讨他们对中国社会和青年一代的影响。

一、胡适胡适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奠基人,他是五四运动的中坚分子之一。

胡适放弃了国外的舒适生活,回到了中国,投身于运动中。

他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位,将自己编写的《中国哲学史》全部卖给了一家书店,用所得的钱帮助了一批革命分子。

他以身作则,不仅向人们展示了艰苦奋斗的态度,还让人们看到了“成王败寇”的精神。

胡适的行动激励了一大批青年人,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五四运动中来。

二、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陈独秀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中国社会的封建现象深感厌恶。

他放弃了家庭的期望,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在运动中,陈独秀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他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陈独秀的奋斗精神影响了很多青年人,他们纷纷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

三、邓拓邓拓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当时知名的革命作家和思想家。

邓拓从中学时期开始就参与了革命活动,他以自己的文字武器,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在运动期间,邓拓一直坚持用文字记录时代的变革,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邓拓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了很多人,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四、鲁迅鲁迅是五四运动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以尖锐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鲁迅在创作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坚持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并鼓舞了一代青年人。

鲁迅通过文字揭示社会问题,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激励了更多的人为社会进步努力奋斗。

五、胡耀邦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在五四运动之后成为了党的领导人之一。

形容五四的古诗词名句

形容五四的古诗词名句

形容五四的古诗词名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推进了民主革命和文化复兴。

许多古诗词名句也对五四运动做出了形象、深刻的描绘,美滋滋的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和情感。

接下来,我将通过几个古诗词名句,为大家介绍五四运动的相关事件和相关人物,让我们一同回忆这段光辉的历史时刻。

第一首是毛泽东的《丈夫歌》,歌中较多地表达了对五四运动的情感赞美。

其中,“五四运动同志辈辈”表达了青年一代热爱文化、追赶世界的决心,而“创造世界新文明”则代表了五四运动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

第二首是胡适的《离别》。

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杰出代表,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离别》表达了对新文化运动的哀悼之情,通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表述,强调了人类的共同目标和追求,让我们更加珍视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

第三首是郭沫若的《木兰花》。

此诗抛开五四运动本身,而是探讨了革命运动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屈原也讲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革命的成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如郭沫若所说:“苍凉的敌后山中,我的爱人啊,你在何方?”这锤炼了革命者坚不可摧的忍耐与毅力。

第四首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这首诗并非直接与五四运动相关,但却非常反映当时人民的思想和心情。

徐志摩作为一位文艺青年,他的诗歌充满着激昂、充满追求美的意蕴。

《再别康桥》中通过“泪眼穿望峡,此情只待成追忆”来表达青年一代内心的深情和追求,更深层的诠释了五四运动的追求。

最后一首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篇小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对五四运动精神与当时风气现象的卓越反映。

其中主人公的疯言疯语全面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不满和对青年失去信任的痛苦。

这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五四运动在当时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总之,五四运动是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许多古诗词名句也重新彰显了五四运动的价值所在。

这些诗句不仅是那个时期的心灵照片,更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状况,以及他们心底深处的情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五四运动与胡适
摘要: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对传统价值颠覆的运动。

伟大人物的产生是必然的,忽视的毕生事业成就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更新和变革,所以胡适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之父”,他是第一个在这一运动中留下诸多文化的人。

二是在中国传播自由主义的真谛,胡适认为它是“世界文化的真谛”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

胡适这一生,特别是晚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

关键字:胡适·五四运动·自由主义·新思潮
胡适并非最先表述现代自由意识的思想家在这个思想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他只是一个环节,却不可替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

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陶。

在杜威·罗素等国际知名思想家的影响下,胡适也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

这一观念的抉择即暗示了胡适思想发展内容的世界性眼光和强烈的自我开放意识。

又决定了胡适与中国实际社会背景的巨大冲突。

“我读了这篇呈文,方才知道我们中华民国居然还有什么《褒扬条例》,于是我把那些条例寻来一看,只见第一条九种可褒扬的行谊的第二款便是“妇女烈节贞操可以风世者”,第七款是“著述书籍制造器用,与学术技艺或发明或改良之功者,”第九款是“年逾百岁者。

”一个人偶然活到了一百岁,居然也可以与学术技艺上的著作发明享受同等的褒扬!这已是不伦不类可笑狠了。

“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国封建文化思想对女性的迫害,其次才会想到胡适的思想开放性。

而就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时的中国现状,封建制度依旧占主导,妇女依然受到严重的压迫,而胡适就这样发表了一片抨击中国现状的文章。

更加强烈的反映出他思想的开放性,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实在五四前后,也是因为胡适的影响,女子裹脚的传统也慢慢地被废除。

易卜生主义又是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大的亮点。

“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睁开眼睛来看时间的真实现状。

明明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我们偏说是圣贤礼仪之邦;明明是贼官污官的政治,我们偏要歌颂功德;明明是不可救药的大病,我们偏说一点病也没有。

却不知道:若要病狂,需先认有病;若要政治好,需先认现今的社会实在是男娼女盗的社会。

易卜生的长处,只在他肯说老是话,只在他能把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写出来叫大家仔细看,他并不是爱说社会的坏处,他只是不得不说。

“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也就相当于把自己当成中国的易卜生而把现状都讲出来,而在我看来,胡适是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像易卜生一样,只要对现状不满,就将自己的观念讲出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社会才会进步。

我们的政治现状也会好起来的。

这一次又迎合了五四运动的思想。

胡适主张建设新道德,他也一直在宣扬易卜生主义,极力要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主张给个人以充分的自由权,这是自由主义的再次体现。

他还一直希望妇女解放,对旧的家庭制度进行改革,对陈旧的陋习进行革新,这些在当时都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思想动力。

胡适是个性解放的积极倡导着,可是他的个人私生活有表现的相对严肃,这也使他成为能够接受和容纳的新派人物,这也反映出胡适本人在新道德建议中较为成熟的一面。

价值的取向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不难看出价值观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胡适谈心思潮:我认为现在所谓“新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根本上同有着公共的一点-----评判的态度。

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

文学的评价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

贞操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贞操的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旧戏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系在今日文学上的价值,社教的讨论只要重新估定旧戏在今日文学上的价值。

女子的问题只是要重新估定女子在社会上的价值。

政府与无政府的讨论,
财政私有与公有的讨论,也只是要重新估定政府与财产等制度在近日社会的价值。

······我也不必往下数了,这些倒很够证明,这种评判的态度是新思潮运动的共同精神。

在胡适发表的这段言语中,频率出现最高的两个字是”重新“,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每一个现象在不同时期下来看都有不一样的价值,有好有赖。

就像我们每个个体来讲,有人说,牺牲你一个人就等于救了我们五个人,这样看来在生命的意义上,也仅限与数量上,好像是双赢的。

可是,这里有个价值观是错误的,那就是每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替代的。

两个在相似的人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牺牲一个人还是五个甚至更多,都是无法形成等量代换的。

就拿着一点来讲,”重新“衡量价值都很重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是最让我们引以傲人的,而怎样的文字表达方式才是最天衣无缝的,最有说服力的。

在二十世纪初这样特殊的时代下,胡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

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物就什么时代的话。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里,胡适将老百姓不敢真正发表的言论的心情了解的一清二楚,当然也不仿有社会败坏分子来胡乱发表言论,让人们不得安宁,而胡适透过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来发表出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一种语言环境,也就是当代中国最缺少的东西。

比起武力,胡适可能不能很好地胜任,但是比起其他方面,犹如文字,也反映了五四运动的精神,文字的力量也就显得越发不可收拾了。

以上这四点的讨论也是我认为胡适对五四运动最有贡献的四点,从个人的精神·观念再到本民族的文化上,都无一不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新思想。

胡适成为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将自己的自由主义带进中国,让中国在封建打几下进步着。

唐德刚先生称胡适是“照远不照近的一代文宗“,的确,胡适的精神生命不是以几十年来衡量的,胡适的思想价值也不是由片段的历史决定的,无论怎样,他所奋力开拓的自由民主运动,实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想借用胡适暮年最喜欢吟诵的顾炎武的两句诗来结束这个激动的时刻: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至望河清。

参考文献:欧阳哲生·《新文化的传统》·P219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P104·P218·P258·P3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