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抑郁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索抑郁症治疗的道路上,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医理论中,抑郁症多被归为“郁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当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情志不畅,从而引发抑郁。

例如,肝郁气滞是抑郁症常见的病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压抑、紧张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胸胁胀痛、唉声叹气等症状。

此外,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气郁结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丰富多样,且具有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抑郁症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而对于心脾两虚型的患者,则可能会使用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除了中药,针灸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神门、内关、太冲、百会等。

例如,针刺神门穴可以宁心安神,内关穴能宽胸理气,太冲穴有疏肝解郁之效,百会穴则可醒脑开窍。

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疲劳,改善情绪状态。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在抑郁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不良的情绪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抑郁症又会加重不良情绪。

因此,通过调节患者的情志,如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运动、参加社交活动等,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与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相比,中医药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主要依靠抗抑郁药物,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如嗜睡、口干、便秘等。

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文/刘医农 河北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目前社会常见的心理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详细介绍。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在中医范畴内,并没有抑郁症这一病名,大多是将抑郁症归为情志病,与“郁证”“脏躁”“百合病”“卑惵”等病症有密切关系。

思虑过多,所愿不遂,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持久的抑郁心境是青少年抑郁症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情绪低沉,悲伤欲哭,绝望及有自杀念头等。

如果疾病继续发展或调治不合理,将会导致疾病累及心、脾、肾等脏腑,气机失调会进一步导致血瘀、痰阻、火郁等,导致身心共病。

一般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其形体旺盛,容易出现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

因此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躁狂,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怒、因小事而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家人。

青少年抑郁症的辨证论治青少年抑郁症在中医治疗中,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为主,患者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①肝气郁结证,常见的症状包括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胁肋部胀痛等,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

②肝郁化火,或与痰结,生成痰热,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性急易怒、头痛、耳鸣、目赤、心烦口苦等,常用方剂:丹栀逍遥散、温胆汤。

③痰气郁结证,常见症状有精神抑郁,胸部憋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

④心脾两虚证,常见症状有思虑过多、悲伤易哭、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等,常用方剂:归脾汤。

中医还有情志疗法,即对患者采取以调神怡情,调畅心理为原则的方法,包括言语开导法、移情易性法、顺情从欲法、怡情养神法等。

中医还可以使用针灸、推拿按摩、耳穴按压等方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治疗抑郁症:食疗法,如食用百合枣仁粥、龙牡莲子羹、玫瑰菊花粥、佛手金柑饮等;增加适量的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调节生活作息,改善睡眠,避免不良生活刺激等。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具体治法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金 元四大家在郁证治疗中常采用针灸疗法。例如,朱丹溪常采用“从肝论治”的针 灸方法,选用太冲、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张从正则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气机;刘完素则选用尺泽、委中等穴位进行针 灸,以清肺泻肝、调理脾胃;李东垣则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以健 脾开胃、补中益气。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郁证的主要原则包括疏导气机、调理脾胃和滋阴养血。首先,疏导 气机是治疗郁证的关键,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达到疏 通气机的目的。其次,调理脾胃也是治疗郁证的重要措施,可通过饮食调理、中 药治疗等方式来恢复脾胃功能,从而缓解气机郁滞。此外,滋阴养血也是治疗郁 证的必要手段,可通过服用滋阴养血的中药材来改善机体气血不足的状况,从而 缓解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
刘完素认为,郁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肺、肝、脾三脏,临床以心 情不畅、咳嗽胸闷、腹胀腹泻等为主要症状。李东垣则认为,郁证多由脾胃气机 失调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乏力等。
治法概述
治法概述
金元四大家治疗郁证的思路各异,但均注重调理脏腑气机。朱丹溪主张从肝 论治,用逍遥散类方剂调肝解郁;张从正主张祛除体内邪气,用汗、吐、下三法 疏通脏腑气机;刘完素则倡导调理肺、肝、脾三脏,用凉药清肺泻肝,温药健脾 开胃;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用健脾升清、和胃降浊的方法治疗。
病因病机
此外,身体虚弱也是郁证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久病不愈、年老体弱、气血不 足等,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易受情志、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气机郁滞。
证候表现
证候表现
中医郁证的主要证候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忧愁、抑郁、烦躁、易怒等,且常伴有兴趣缺乏、意志消沉等症状。 思维迟缓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 眠、多梦、易醒等。此外,中医郁证还常伴有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嗳气吞酸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志异常、自杀倾向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症状辨证:郁证的症状包括 胸闷、胸痛、失眠、多梦、 食欲不振等,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通 过疏肝理气, 缓解肝气郁结, 改善情绪
01
养心安神:通 过养心安神, 缓解失眠、焦 虑等症状
03
02
健脾和胃:调 理脾胃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体质
04
活血化瘀:活 血化瘀,改善 血液循环,消 除瘀滞
发展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担忧和焦

02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
03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04
加强人际交往, 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交流
谢谢
常用方剂
01
02 逍遥散: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
善太息等症。
柴胡疏肝散: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 太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03
04 半夏厚朴汤:用于痰气郁结,胸闷,呕吐,
呃逆等症。
甘麦大枣汤: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失眠, 多梦等症。
05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 忘,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演讲人
目录
01. 郁 证 概 述
02. 郁 证 的 辨 证 论 治
03. 郁 证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郁证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证的定义
01 郁证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由 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
02 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胸闷、腹胀、 食欲不振、失眠等。
03 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痰湿内蕴等。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一、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中医将抑郁症归类为“郁证”范畴,认为抑郁症是由情志郁结、气机舒畅所致。

中医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抑郁症往往是情绪失调、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结果。

二、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调血”,即通过疏通肝气、解除郁结,调整气血循环,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中医治疗抑郁症强调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三、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重视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青皮、香附等,这些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调血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机运行,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心脾、足涌泉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情志的关联,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改善身体状况,并达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常用的食物包括黑豆、莲子、红枣等,这些食物具有养血安神、益气健脾的作用。

四、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调理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抑郁症的调理也注重与自然接触。

中医推荐抑郁症患者进行户外散步、参观花园等活动,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放松心情,缓解抑郁症状。

五、中医的心理疏导中医治疗抑郁症强调心理和身体的统一。

中医医师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中医强调正念和舒缓情绪的重要性,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患者可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名老中医姚子扬治疗郁证二方

名老中医姚子扬治疗郁证二方

名老中医姚子扬治疗郁证二方姚子扬,汉族,生于1916 年,系五世中医,先研经典,后学唐宋,以降诸家学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内经五郁治则的临床应用」、「肾炎尿毒症临床小结」、「崩漏治验」等10 多篇论文在省地级刊物和学术会上交流。

一、〔安神达郁汤〕〔组成〕:(1)炒枣仁30 克(2)合欢花15 克(3) 龙牡各20 克(4)炒栀子15 克(5)郁金12 克(6)夏枯草10 克(7)柴胡10 克(8)佛手柑10 克(9)炒白芍12 克(10) 川芎10 克(11)甘草6 克。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水煎300 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

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 剂有效时,停药2-3 日。

再服2 剂。

再停,再服。

不要连服。

1 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1) 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 克。

(2) 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 克。

二、〔瓜萎泻心汤〕〔组成〕:(1)瓜萎30〜60克⑵制南星10克⑶姜半夏10克⑷黄连6〜10克(5)梔子15克(6)枳实15克⑺竹沥10 毫升(兑入) (8)橘红10 克(9)柴胡10 克(10) 大黄10 克(11)菖蒲10 克(12)郁金12 克(13) 白芍15 克(14)甘草3 克。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 次温服。

〔加减〕:(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 克。

(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 克(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 克。

中医院郁证篇医案选

中医院郁证篇医案选

中医院郁证篇医案选
患者:邴某某,女,47岁,1995年4月5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每胃中不适则心烦加重,欲悲哭,连及背部不适5~6年,加重半个月。

脘痞,口干不欲饮,纳差,乏力。

根苔稍白厚,质可,脉弦细,大便初头干,小便可,月经已不规律。

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

辨证:肝胃不和。

治则:疏肝理脾和胃。

处方:四逆散加减。

柴胡15g,白芍12g,枳实12g,栀子10g,香附10g,青皮10g,莱菔子15g,麦芽15g,木香15g,槟榔16g,甘草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5年4月7日。

药后诸症减。

上方继服4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四逆散药物少而精,为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代表方。

《伤寒论》中提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其中虽首冠少阴病三个字,并非真正的少阴病,只是表示鉴别之意,临床多用于肝胃不和、肝脾不调等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血管痉 挛 , 张冠状 动脉 、 凝 、 血 小板 聚集 及 活血 化瘀 和止 例 , 改善 的 9 , 有效 率约 占 4 . 扩 抗 抗 有 例 总 57 %。 痛 作用 。 床用 于治疗 3 例 冠心 病 患者1 疗 效肯定 , 将临 床治 4 典 型 病 例 临 5 2 1 , 现 患者 , 李 , , 8岁 , 南 白杨乡 张 义村 人 ,8年 1 月 l 男 5 渭 9 1 O 疗 观察情 况总 结如下 。
Absr c : heefc fu ig l u t u c u n in ott r a o o ay h atd s ae i b ev d h r g wa rgn l s d t r a a— ta t T f to sn i si m h a xo g h r o te tc r n r e r ie s so sr e .te d u s oii a y u e ote tc r e g c l d o a c lra d c r bo a c l rd s ae . r u h ci c lte t g 3 ain so o o a y h atdie s ,ti h we ha h r g i ini iv s u a n e e r v s u a ie s s Th o g ln a r ai 5 p te t fc r n r e r sa e i ss o d t tt ed u sa sg f i n -
Ke r s: iu t u c u n ingh r; r n r e r s a e y wo d Lg si m h a x o o Coo ay h a 都 医药公 司推 出治 疗心 脑 血管 疾病 的新 药 , 曾用 者用 药后 , 高密 度脂 蛋 白均有 所增 高 。 名 心血康 , 名阿 魏酸钠 , 品名 川穹 素 ( 正式 商 当归 素 )】 【 1 。它具有 缓 3 对 心 电图 的影 响 :一 疗程 后 ,T T改变 消失 或 显著 改善 的 7 . 5 s—
1 临床 资料 日就 诊 。高血 压病 病史 1 0年 , 心病 病史 6年 。经常 口服复 方降 冠
全部 病例 均选 自门 诊病 人 ,5 患者 中男 性 2 例 ,女 性 1 压片 、 3例 4 1 消炎 痛 、 奥 心血康 等 药物 , 地 血压 基本 控制在 2/ K a 01 p。近 2 例, 最小 年龄 3 4岁 , 大年 龄 6 岁 。经 常 规或 负荷 心 电图 检查 , 日 , 最 8 来 由于劳 累及寒 冷 , 患者 自觉 头 昏、 头痛 、 闷、 痛 、 胸 胸 心慌 、 气 3 患者 均有 缺 血性 s — 变 , 中 2 患 者有 头 晕 、 闷 、 短 ,来 院 时 血 压 为 2/ K a 胆 固 醇 7 m oL 5例 T T改 其 8例 胸 51 p , 4 . m l ,甘 油 三 酯 4 / 3 / . oL 心 m / 窦性 心律 、 电轴左 心慌 、 短等 自觉症 状 , 心 绞痛 6 、 血压 7 、 血脂 5 。 2 m o L 高密度 脂蛋 白 08 m l , 电 图示 : 气 有 例 高 例 高 例 . ml , 偏 ,— S TⅡ、 Ⅲ压 低 03 V, — a F压 低 0 m S T 3 v . m STv . V, — v 、5压 低 2 均在 门诊治疗 随访 。
21 年 l 01 0月
1 1
川 穹素 治疗冠 心病 3 5例
马淑 红 凌 娇 奴
摘 要 : 察 治疗心 脑血 管 疾病 的新 药 , 观 即川 穹素 ( 当归素 ) 治疗冠 心病 的 疗效 。通 过 临床 治疗3 例 冠心 病 患者 。 5 经观 察对 冠心痛 疗效 显著 , 头昏 、 对 气短 、 闷、 慌 等症 状有 明显 改善 , 心绞 痛 疗效肯 定 , 胸 心 对 对心 电 图缺血 型s — 有 改 变 , TT 临床上 应 用无 明显毒 副作 用 , 值 得 临床推 广 。 关键词 : 穹素 ; 心病 川 冠 中图分 类号 : 5 1 R 4.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0 12 — 0 1 0 10 — 9 9 2 1 )0 0 1 - 1
ia te e to oo a yhe r ie ei sa sg i c nti o e n fdiz e s s r fb e t,c e ttg t s n u tr d ti fe tv o c n f c n c rn r a td sa ,ti in f a mprv me to zn s , hoto r ah h s ihnes a d f see ,i sefcie t s i l
Thelg s ium hu nx o Or r as o a e fc r n y he td s a e iu tc c a i ng h tte t f35 c s so o o ar ar ie s
Ma S u o gL n io u. ena c to lAn c nia le e Ce trHo pti en n CiyS mLiW en n 71 0 0 h h n ,i gJa n W i n Vo aina d Te h c lColg , n e s ialOfW ia t,h x, ia 4 0
n i , s s ec a e c e i E G S — . , u oo v u d e et i l i i i w r yo s e i i c nc . a g a t a m h gs nI h m c C T T o e rgi n bi s i f cs nc nc ,ts ot r dn l i 1 n ih o n o s St d h s o se i a h f p a g n i a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