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枢纽概况
深圳北换乘攻略

深圳北换乘攻略深圳北站是深圳市境内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深铁、地铁和巴士的重要换乘点之一。
本文将为您提供深圳北换乘的相关信息及攻略。
深圳北站简介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深南大道与民治大道交汇处,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共设有6个站台,其中包括高铁站台、地铁站台和巴士站台。
这些站台分别服务于不同的交通线路,为乘客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换乘方式高铁换乘深圳北站是深圳市的高铁交通枢纽之一,您可以通过乘坐高铁到达各地。
到达深圳北站后,根据您的目的地选择相应的换乘方式。
地铁换乘深圳北站连接了深圳地铁4号线和5号线,乘客可以在站内进行地铁换乘。
在深圳北站,4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非常方便,只需按照标志牌指引前往相应的站台即可。
巴士换乘深圳北站还设有巴士站台,乘客可以通过乘坐巴士进行换乘。
深圳北站的巴士站台服务于多条城市公交线路,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线路进行换乘。
换乘提示1.提前规划好换乘路线。
在前往深圳北站之前,建议您提前规划好换乘路线,并查看相关线路的运营时间和换乘站点的位置,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浪费时间。
2.注意导向标识。
在深圳北站,有着清晰的导向标识和指示牌,乘客只需按照标识和指示牌指引前行即可找到相应的换乘站台。
3.留足换乘时间。
在换乘时,建议您留足充足的时间,以防误车或错过车次。
尤其是在高峰期,换乘站台可能会比较拥挤,所以请提前安排好时间。
4.提前收集信息。
在换乘前,您可以提前通过网络或咨询工作人员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以了解换乘的具体路线、站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进行换乘。
总结深圳北站作为深圳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为乘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换乘服务。
乘客可以通过高铁、地铁和巴士进行换乘,并且有着明确的导向标识和指示牌指引。
在换乘时,乘客需要规划好换乘路线、留足换乘时间并提前收集相关信息,以保证顺利换乘。
希望本篇深圳北换乘攻略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深圳北站顺利进行换乘!。
深圳北站

深圳地铁全图
乘坐地铁指示牌
换乘龙华线
乘坐地铁环中线
方便乘客现场办理深圳通
深圳通自动充值机
深圳通银行卡自动充值
乘坐地铁自动售票机无障碍电梯免费直饮水和自动售水机
卫生间
卫生间的水龙头是自动感应非常节能环保
免费上网电话
去医疗点和派出所的指示牌
U站
指引乘客乘车的指示牌
指引乘客的指示牌
北站里的介绍
进入北站里,就可以看到乘客服务台,在乘客服 务台可以咨询任何问题。 北站里有免费的直饮水提供并有自动售水机。 北站的建设非常的人性话,有老、幼、孕妇残障 人士的专用通道,并有非常显眼指示牌指引有需 要的人士到特殊通道通过。 北站还有免费3分钟的市内电话打给朋友和家人。 在北站如遇到麻烦或受伤可到派出所或医疗点。 在北站还有义工在为乘客服务。
深圳北站
四一班 杨周卓
深圳北站简介
深圳北站,又称深圳新客站,是一个铁路车站,位于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整个深圳北站综 合交通枢纽总占地面积约122.42公顷,东至民治路、西 至福龙路、南起玉龙路、北至留仙大道并紧邻未来龙华 中心区,整个枢纽地段划分为西广场、铁路站房和东广 场三个部分,呈西高东低之势。枢纽东广场位于玉龙路、 留仙大道、民塘路和国铁车站之间,西广场则位于玉龙 路、留仙大道、致远中路和国铁车站之间。而铁路站房 大致为南北向横贯枢纽中央,气势可谓十分磅礴。
深圳北站图片
站点作用 深圳北站是深圳地区铁路中心客运站,也是深圳铁路 “两主三辅”的客运格局最为核心的车站。该站衔接京广 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并与地铁4号线、5号线、6号 线、长途汽车站、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以及社会车辆停 车场接驳,形成具有口岸功能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将是 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也是当前建设占地最大、 建筑面积最多、接驳功能最为齐全的一个具有口岸功能的 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未来将设立站台11座,轨 道20股,主要办理广深港客运专线及厦深铁路等高速列车 为主,兼顾部分城际线路。从这里乘坐广深港客运高速列 车,去香港西九龙只需16分钟,到广州新客站只需要25分 钟,会让所有的乘客切实感受广深港同城化便捷。 2011年,深圳北站正式开通后,300公里时速的高速 列车将来往于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一线。从深 圳北站出发,到香港只要15分钟,到广州只要25分钟,到 武汉只要3个小时,到北京也仅仅需要8个小时。
深圳北站

童 成 时 间 :2 0 1 1 年6 月3 0 E l 虽 纸 版权 :中铁 第 四 勘察 设计 院 集 团
奋 瞎
46
城市 建筑 2 01 4 2 I UR B A NI SM A N D AR CH I T E C T UR E F e b 2 0 1 4
在深圳北站项 目范 围中 ,城市轨 道交通 5 号线 和平南铁路在站 房下垂
直 于 铁 路 股 道 东 西 方 向 穿 越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4 号 线和 6 号 线 包 襄 在 东 侧 站
房屋 面中 .南北 方向高架穿越 .城市干道 ( 新区大道 )下沉南北 向穿越站
场 。项 目难度大 、内容复杂 综合性高 .涉及城市 规划 、交通规划 ,铁路 专业 技术 、轨道交通 、建筑工程设计 、节能设计和大空 间消防专项设计等
黼
离彬喇
#
r -
“ 出
1站台
2站台雨棚
总 平 面
项 目概况
深: U I I ; i b 站枢 纽是广深港高速铁路及厦深铁路客运专线 的交 汇点 .同时 与深圳『 城市轨道 交通地铁 4 、5 、6 号线 长途 汽车站 、公交车场站 、出租 车场站及社会车辆停车场 接驳 是全 国接驳 功能最完善的特大型综合交通
的城市设计概念 .使车站建筑及其内外 空间成 为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 。
2 体 现城市 精神
火车站历来是城市的象征 .是人们关于城市的记忆的重要组成。 作为 新兴的 滨海移 民城 市 ,深圳 具有开 放 自由 、包容 和富 有活力 的
城 市性格 我们 在设 计中提 出了 “ 海 浪 线 ” 的 主 题 构 思 ,作 为 对 “ 轨 道
分 利 用 自然 光 ,创 造 适 宜 的 空 间 光 环 境 热 环 境 。屋 盖 设 计 过程 幸 采光 理 论 分 析 的 模 型 实验 .并 结 合 对 大 量 相 似 空 间 的调 研 数 据 选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铁道工Fra bibliotek程学
报
2 0 1 3年 7月
深 圳 北 站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工 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荣获 2 0 1 2 年度 中国土木工程詹 天佑奖 。该 站包括站 台层 、 设备 夹层 、
高架候车层 、 商业夹层 , 总建筑面积 5 9 . 4万 m , 钢结构最大跨度为 8 6 m, 最大悬挑为 6 3 I T I , 总用钢量为 6 . 3万 t 。拉索幕墙 2万 m , 候车大厅 5 . 6 万m , 共6 4部步行楼梯 、 1 8 1 部电扶梯 。 1 . 该工程是 “ 两主三辅 ” 的客运格局最为核 心的车站 、 接驳功 能最为齐全 的特大型综合交 通枢纽 。 深圳北站衔接广深港客运专 线 、 厦深铁 路 , 并 与 3条地 铁线 、 长途 汽车站 、 公 交场 站 、 出租车 场站 等接 驳, 设施完备 , 功能齐全 , 并采用 国内首创 的“ 上进上出” 的进 出站模式和 “ 公 共交通优 先” 模式, 换 乘极 为便捷 , 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深圳 北站作 为深圳铁路 “ 两主三辅 ” 的客运格局 最为 核心 的车站 , 是当前最大悬挑 、 拉索幕墙 面积最大 、 接驳功能最 为齐全 的特大 型综 合交通 枢纽 , 也是全 国重 要 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该站设计新颖独特 , 地铁高架车站线路穿越站房屋盖 , 形成独特 “ 桥建 合一 ” 的组成模 式。
节点 +焊接球 , 雨棚屋面结构采用新型 的环 向索弦支 网格梁结构体系 。屋盖 6 3 m大悬挑被誉 为“ 亚 洲 第一悬挑” , 锯齿形屋面系统为 阳光板 + 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板 + 光 伏发 电系统 + 虹 吸排水 系统 , 屋 盖 波浪形 吊顶采用铝合金管帘 , 外墙为 双 向拉索 的玻 璃幕墙 , 室 内大厅装 饰 以石 材墙地 面和铝合 金 吊顶 板、 不锈钢玻璃栏板为主 。安装工程主要有给排水 、 强 电、 消防 、 通 风空调等系统集成 。 3 . 工程建设施工条件复杂 , 科技含量高 。在结构 上 , 采用大跨度 异型钢结构设计超长无缝 , 结构 造 型复杂 , 钢构件测量放样 、 加工制作 、 现场拼装及安装难 度大 , 雨棚 四边形环索弦支体 系张拉 、 变形监 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枢纽的功能定位深圳北站是京广深港客运专线的重要车站之一,也是深港莞都市圈重要的对外门户。
深圳北站是集口岸、高铁、公路客运等多种对外交通方式于一体满足对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慢行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以及龙华新城周边的出行需求。
深圳北站枢纽定位为区域性铁路枢纽、深圳市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目标是: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综合、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的区位优势也为龙华城市副中心发展打下基础。
图1 深圳北站的地理位置二、枢纽的总体布局深圳北站综合枢纽总体布局的特点是空间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与平面十字形结构布局相结合。
1、平面总体布局:以铁路站台及与之垂直联系的东、西广场的步行平台为十字形轴线。
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
其中,如图2所示,东广场的东北象限布设常规公交接驳设施,东南象限布设出租车接驳设施;西广场的西北象限布设长途客运汽车接驳设施,西南象限布设社会车辆及出租车接驳设施。
图2 深圳北站的平面总体布局2、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布局:国铁站房采用“上进上出”的客流组织方式,国铁站台设于地面层,旅客进出大厅设在站台上方高架平台层。
城市轨道4、6号线高架于平台层上方,5号线下穿铁路站台层。
图3深圳北站的国铁、城市轨道布局以及接驳设施立体布局3、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以连接铁路车站、地铁站、接驳设施和城市步行系统的步行平台为中轴线,北侧设置公交专用场站、南侧设置出租车专用场站,立体布局上结合接驳设施进行上盖开发。
东广场在竖向上分为地面层(标高78m),夹层(标高84m)和高架层(标高90m)的三层空间,如图3、4所示。
图4深圳北站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北侧公交接驳设施中高架层和夹层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长距离公交场站,高架层为上客区,夹层为下客区,主要为组团间公交接驳服务;地面层设置短距离公交场站,主要为组团内公交接驳服务。
(完整word版)深圳北站介绍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枢纽的功能定位深圳北站是京广深港客运专线的重要车站之一, 也是深港莞都市圈重要的对外门户。
深圳北站是集口岸、高铁、公路客运等多种对外交通方式于一体满足对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慢行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以及龙华新城周边的出行需求。
深圳北站枢纽定位为区域性铁路枢纽、深圳市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目标是: 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综合、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的区位优势也为龙华城市副中心发展打下基础。
图1 深圳北站的地理位置二、枢纽的总体布局深圳北站综合枢纽总体布局的特点是空间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与平面十字形结构布局相结合。
1.平面总体布局: 以铁路站台及与之垂直联系的东、西广场的步行平台为十字形轴线。
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 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
其中, 如图2所示, 东广场的东北象限布设常规公交接驳设施, 东南象限布设出租车接驳设施;西广场的西北象限布设长途客运汽车接驳设施, 西南象限布设社会车辆及出租车接驳设施。
图2 深圳北站的平面总体布局2.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布局: 国铁站房采用“上进上出”的客流组织方式, 国铁站台设于地面层, 旅客进出大厅设在站台上方高架平台层。
城市轨道4.6号线高架于平台层上方, 5号线下穿铁路站台层。
图3深圳北站的国铁、城市轨道布局以及接驳设施立体布局3.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 以连接铁路车站、地铁站、接驳设施和城市步行系统的步行平台为中轴线, 北侧设置公交专用场站、南侧设置出租车专用场站, 立体布局上结合接驳设施进行上盖开发。
东广场在竖向上分为地面层(标高78m), 夹层(标高84m)和高架层(标高90m)的三层空间, 如图3.4所示。
图4深圳北站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北侧公交接驳设施中高架层和夹层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长距离公交场站, 高架层为上客区, 夹层为下客区, 主要为组团间公交接驳服务;地面层设置短距离公交场站, 主要为组团内公交接驳服务。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网设计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网设计0 引言深圳北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占地240万m2,北至红山路、南至白龙路、西至福龙路、东至民塘路。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铁路、公交、地铁、的士、长途客运、小汽车等各种交通形式,市民在此可畅享交通换乘“零距离”的便捷。
1 工程概况深圳北站枢纽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包括新区大道改建、留仙大道改建、玉龙路改建、致远中路、致远北路、民塘路6条市政道路工程,其道路概况如下所列:1)新区大道改建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双向八车道,道路红线宽度60m,本次改造范围为1.92km,其中下穿国铁站房段采用隧道结构。
新区大道辅路同时具有枢纽东广场地面场站的外部交通功能,出租车利用新区大道a、b辅路出入出租车场站。
公交车利用新区大道c、d辅路进出公交车场站;2)留仙大道改建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60m,本次改造范围全长1.98km。
留仙大道上跨国铁股道部分为高架桥,桥梁全长约385.72m。
留仙大道与东广场北侧的公交车场站采用匝道桥的方式进行接驳。
a匝道为公交车从东广场84上客平台上跨留仙大道高架桥后左转并入留仙大道的接驳匝道;3)玉龙路改建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60m,本次设计范围全长1.65km。
玉龙路上跨国铁股道部分为高架桥,桥梁全长约383.54m。
玉龙路与东广场南侧的出租车场站采用匝道桥的方式进行接驳。
c匝道为出租车从东广场84上客平台至玉龙路的接驳匝道;4)致远中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为左幅两车道、右幅四车道,道路红线宽度38m,本次设计范围全长0.7km。
道路功能主要考虑长途公交、旅游大巴车和进出西广场的社会车、出租车使用。
在与k0+180~k0+340段范围道路西侧为路堑;5)致远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0.25km,规划红线26m,路基标准横断面为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
深圳北站西广场地铁线规划

深圳北站西广场地铁线规划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发的《深圳北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预公告》,对以深圳北站为中心的2.75公顷的协调区和26.4公顷的核心区进行设计。
深圳北站枢纽地区坐拥深圳最大高铁枢纽(11站台20线,设计客流量20万人/日),除已建成4/5号线,以及在建的6/22号线外,未来还将引入27号线和深惠城际线。
地区将助力深圳链接湾区,建设融合区域发展的先行地,成为深圳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使命、彰显城市文化与民生幸福的城市窗口与门户。
深圳北站枢纽地区位于深圳中轴中部,片区东临坂雪岗科技城、西接西丽大学城、南距福田中心区约6km,是城市南联北拓、中轴提升的关键节点。
为建构更具国际视野、地区特色和人本关怀的城市空间,高水平持续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市区两级联动开展本次国际咨询,通过国内外优秀规划设计机构集思广益,征集兼具未来性、创意性与实施性的城市设计方案,将深圳北站枢纽地区打造成为国际领先、世界一流、契合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门户定位的活力枢纽片区,塑造绿色生态、开放共享、多元魅
力、民生幸福的城市客厅
设计内容
本次国际咨询范围共包含两个层次,即协调区与核心区。
协调区范围东至梅观快速路,西至北站西侧公园边界,南至民丰路——南园路——民康路,北至白松一路——民塘路,总面积2.75km2。
核心区范围应包括北站高铁东广场(含城际站范围的部分)、西广场站前公园、站前公园南北两侧相邻建设用地范围,共计26.4h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链接城市枢纽中的典范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概况
一、地理区位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北站枢纽”)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西南部,龙华二线扩展区的中部地区。
距离深圳市中心区9.3 公里。
深圳北站是深圳市“两主三辅”铁路客运格局中最主要的客运站,是联系“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及“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交汇中心。
它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是深圳市最重要的陆上门户。
二、城市规划
龙华中心区为城市发展的次中心,规划以北站枢纽为核心进行高强度的综合开发,并从整合交通与居住功能入手,以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为目标,依托深圳新客站的建设将龙华二线拓展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功能定位
以国家铁路为核心,北站枢纽引入了城市轨道(地铁4、5、6 号线)、公交场站、出租车上落客站、长途汽车站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接驳方式,将使深圳北站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地位。
四、深圳北站枢纽是由“八大理念”贯穿的高铁链接城市的典范之作
1. 立体化布局与“十”字形结构
北站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及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实现便捷的综合换乘。
北站枢纽以90平台为人流集散主交通层,向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4/6号线,向下发展高铁站台层与城市轨道5号线,再配以其它配套交通接驳设施。
同时,在平面上北站枢纽利用铁路站房与90平台主交通层形成的“十”字形结构,分别在东、西广场四个象限布置公交、出租、长途等常规接驳设施,实现各种换乘。
2.综合换乘厅为组织核心
东、西广场均以综合换乘大厅为核心组织立体化换乘空间及人流的集散。
东广场两层的换乘大厅是轨道交通、各层场站、商业及高铁火车站等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西换乘厅是西广场地下空间与高铁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
3.公共交通优先
北站枢纽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流优先顺序为:轨道>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
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包括轨道交通、公交及出租车;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副广场。
主广场与城市的延伸发展紧密相连,占据主要地位。
4. 有机融合的一体化设计
留仙大道、玉龙路高架桥上跨高铁股道;5号线、平南铁路东西向下穿火车站及东、西广场枢纽建筑;新区大道南北向下穿5号线、平南铁路及高铁站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4/6号线犹如腾空的蛟龙穿过波浪起伏的站房
屋顶,这无疑将成为震撼人心的建筑杰作。
5. 管道化和人性化
立体化的布局造就了管道化的交通组织,专用车道提高了交通效率,出租车上客在国内首创人行天桥岛式布局方案,完全实现了人车分流,尤其适合铁路突发客流的需求。
半岛式的公交车站,实现了人车分流;舒适的室内候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室外候车模式。
6.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枢纽西广场把山林引入建筑,在建筑中营造下沉的园林景观,曲径深幽,浑然不知是建筑依山而建,抑或是建筑中生长了都市的森林。
东广场下沉广场既是广场中心景观,又是二层换乘厅的室外庭院,水景天窗更是营造了5号线车站室内水色天光的美景。
而东广场换乘扶梯在自然庭院穿越,让出入过往的旅客体验到人在景中游的奇妙之旅。
7.山林广场和城市广场
北站枢纽西广场是绿色的山林广场,东广场是活力的城市广场,两个广场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火车站车辆在站前广场接驳的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观念。
8.节能和环保
北站枢纽东广场采用冰蓄冷方式为整个广场建筑群提供冷源。
东、西广场均设置雨水回用、光导照明等节能技术。
在枢纽运营管理大楼的屋顶上设置100k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五、枢纽功能布局
综合考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因素,依自然地势,枢纽的基地形成了东广场、高铁及西广场三个台阶状地面标高。
围合基地的留仙大道和玉龙路随着基地的标高设置,上跨高铁股道,成为两条高架桥路,致远中路在西广场连接留仙大道和玉龙路,民塘路东邻东广场,在枢纽段属于公交专用道,新区大道在东广场与高铁之间下穿枢纽。
高铁车站在81.54标高为站台层,向上在90标高为高铁的站厅层;由此枢纽以高铁为中心形成了东西两个市政配套广场,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
在枢纽的地下,东西向横贯5号线和平南铁路,新区大道则南北向在5号线
与平南铁路下方穿越枢纽。
1.东广场
高铁车站90标高向东延伸形成东广场90平台人行广场、出租车到达场站、公交车到达场站。
东广场90平台向上发展,在100标高及108标高层为4/6号线站厅层及站台层,穿越高铁站房大屋顶。
东广场90平台向下发展为84标高转换层,包括综合换乘厅、出租车出发场站、枢纽管理、物业仓储用房及服务出入口、公交车出发场站及枢纽管理用房、东延平台。
地面层为78标高副交通层,主要设置5号线车站站厅层、出租车场站、枢纽设备用房及枢纽管理人员自用停车库;公交车场站、枢纽设备用房、自行车停车库及服务出入口,枢纽东延平台。
地面层向下,中部为5号线车站站台,北部端部为枢纽管理人员自用停车库兼人防。
东广场各层之间、东广场与高铁之间以两层的换乘厅来组织人流的集散,4/6号线在90主交通层设出入口,并与5号线实现付费区换乘。
2.西广场
高铁车站90标高向西延伸形成西广场,西广场地面交通设施包括长途车站、旅游巴士、公交停靠站等。
西广场向下生成两层停车库(总车位1652个),其中在地下一层中部设出租车场站,其余为社会车停车场,西广场地下与高铁之间设置西换乘厅组织人流的集散;
3.配套建筑
东、西广场以高铁站房为中心设置了4个多层,作为枢纽配套商业及管理服务用房。
其中B1a为枢纽运营管理大楼,功能包括了派出所、运营管理办公及其配套。
其顶层设置了枢纽运营的OCC控制中心。
4.东延平台
枢纽东广场、高铁站房、西广场、枢纽配套建筑最终以90标高的人行平台为人流集散的主交通层而联系在一起,这个主交通层在规划上一直向东延伸至梅龙路,直接引导了周边街区的发展。